-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医药行业标准(YY) >>
- YY/T 0127.13-2018 口腔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13部分:口腔黏膜刺激试验

【YY医药标准】 口腔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13部分:口腔黏膜刺激试验
- YY/T0127.13-2018
- 现行
标准号:
YY/T 0127.13-2018
标准名称:
口腔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13部分:口腔黏膜刺激试验
标准类别:
医药行业标准(YY)
标准状态:
现行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zip .pdf下载大小:
2.47 M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YY/T 0127.13-2018.Biological evaluation of medical devices used in dentistry-Part 13: Oral mucous irritation test.
1范围
YY/T0127的本部分规定了医疗器械的口腔黏膜刺激试验方法。
YY/T 0127.13适用于评价短期.长期和持久与口腔黏膜组织接触的口腔医疗器械或与口腔黏膜组织接触的其他医疗器械对口腔黏膜组织产生的刺激作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6886.12医疗 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2部分:样品制备与参照样品
3试验动物
3.1健康、初成年的金黄色地鼠,同一品系,雌雄不限。雌性动物应无孕.
3.2初试应 至少使用3只动物评价试验材料。
3.3初试反 应如可疑或不明确,应重复试验。
4试验原则
根据医疗器械与口腔黏膜接触时间不同将其分为短期接触器械.长期接触器械和持久接触器械。与口腔黏膜接触≤24h的医疗器械,为短期接触器械;与口腔黏膜接触24h~30d的医疗器械,为长期.接触器械;与口腔黏膜接触> 30 d的医疗器械,为持久接触器械。根据医疗器械与口腔黏膜接触时间不同以及被测试医疗器械的特点,选择不同的试验方法。试验样品及对照样品每组至少制备3个试样.
5试验材料
5.1液体材料或材料浸提 液浸提液制备见GB/T 16886.12.用直径约10 mm的棉球浸湿材料。短期试验时还可用滤纸片浸湿材料。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行业标准
YY/T0127.13—2018
代替YY/T0127.13--2009
口腔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13部分:口腔黏膜刺激试验
Biological evaluation of medical devices used in dentistry-Part 13:Oral mucous irritation test2018-04-11发布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2019-05-01实施
YY/T0127是口腔医疗器械具体生物试验方法标准,分为以下几部分:-YY/T0127.1《口腔材料生物试验方法溶血试验》;YY/T0127.13—2018
YY/T0127.2《口腔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2单元:试验方法急性全身毒性试验:静脉途径》;-YY/T0127.3《口腔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3部分:根管内应用试验》;YY/T0127.4《口腔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2单元:试验方法骨埋植试验》;-YY/T0127.5《口腔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5部分:吸人毒性试验》;YY/T0127.6《口腔材料生物学评价第2单元:口腔材料生物试验方法显性致死试验》;YY/T0127.7《口腔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7部分:牙髓牙本质应用试验》:-YY/T0127.8《口腔材料生物学评价第2单元:口腔材料生物试验方法皮下植人试验》:-YY/T0127.9《口腔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2单元:试验方法细胞毒性试验:琼脂扩散法及滤膜扩散法》;
-YY/T0127.10《口腔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2单元:试验方法鼠伤寒沙门氏杆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
一YY/T0127.11口腔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1部分:盖髓试验》;YY/T0127.12(牙科学口腔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2单元:试验方法微核试验》;一YY/T0127.13《口腔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3部分:口腔黏膜刺激试验》;-YY/T0127.14(口腔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2单元:试验方法急性经口全身毒性试验》;—YY/T0127.15《口腔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5部分:亚急性和亚慢性全身毒性试验:经口途径》;
-YY/T0127.16《口腔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2单元:试验方法哺乳动物细胞体外染色体畸变试验》;
YY/T0127.17《口腔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7部分:小鼠淋巴瘤细胞(TK)基因突变试验》;
YY/T0127.18(口腔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8部分:牙本质屏障细胞毒性试验》。本部分为YY/T0127系列标准的第13部分。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部分代替了YY/T0127.13一2009《口腔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2单元:试验方法口腔黏膜刺激试验》。
本部分与YY/T0127.13—2009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修改了标准名称;
修改了“范围”,
一增加了“4试验原则”,
-增加了“5.4对照样品”的详细描述;修改了“试样放置”;
将长期试验中项圈法试样放置于颊囊内的时间明确为14d;增加了对动物术后观察的要求;一一将原标准中的“无痛处死”改为“采用超剂量麻醉剂或其他无痛方法处死动物”;增加了“肉眼观察评价”中记录颊囊状况的要求;1
YY/T0127.13—2018
-增加了“组织学评价”中观察上皮和结缔组织组织学变化的要求;增加了对“试验报告”的要求。请注意本部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部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部分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本部分由全国口腔材料和器械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99)归口。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北大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林红、柴媛、高岩、李盛林、葛兮源、傅嘉、武登诚。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YY/T0279-1995;
YY/T0127.13—2009。
1范围
口腔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13部分:口腔黏膜刺激试验
YY/T0127的本部分规定了医疗器械的口腔黏膜刺激试验方法。YY/T0127.13—2018
本部分适用于评价短期、长期和持久与口腔黏膜组织接触的口腔医疗器械或与口腔黏膜组织接触的其他医疗器械对口腔黏膜组织产生的刺激作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6886.12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2部分:样品制备与参照样品3试验动物
健康,初成年的金黄色地鼠,同一品系,雌雄不限。雌性动物应无孕。3.2初试应至少使用3只动物评价试验材料。3.3初试反应如可疑或不明确,应重复试验。4试验原则
根据医疗器械与口腔黏膜接触时间不同将其分为短期接触器械、长期接触器械和持久接触器械。与口腔黏膜接触≤24h的医疗器械,为短期接触器械;与口腔黏膜接触24h~30d的医疗器械,为长期接触器械;与口腔黏膜接触>30d的医疗器械,为持久接触器械。根据医疗器械与口腔黏膜接触时间不同以及被测试医疗器械的特点,选择不同的试验方法试验样品及对照样品每组至少制备3个试样。5试验材料
5.1液体材料或材料浸提液
浸提液制备见GB/T16886.12。
用直径药10mm的棉球浸湿材料。短期试验时还可用滤纸片浸湿材料。5.2半固体材料
按厂家使用说明书预备试样,直接使用材料或用直径约10mm的棉球浸蘸材料。短期试验时还可用滤纸片浸蘸材料。
YY/T0127.13—2018
5.3固体材料
5.3.1缝合法试验的试样制备
制备直径为5mm,厚度为0.5mm~0.7mm的圆片,圆片周边制备4个等距离的、直径小于1mm的圆孔,以便缝线穿通。试样表面及周边应光滑圆钝无毛刺。5.3.2项圈法试验的试样制备
制备直径不大于5mm的圆球或圆片,表面圆钝无毛刺。5.4对照样品
5.4.1缝合法对照样品
选用已证实无口腔黏膜刺激性的牙科用牙胶或其他合适的材料。制备成规格同5.3.1的圆片。5.4.2项圈法对照样品
可选用已证明无口腔黏膜刺激性的材料作为阴性对照。不放样品的颊囊可以作为空白对照。试样为材料浸提液时,浸提介质为其对照样品。5.5清洗和消毒
按照厂家使用说明书选择合适的方法对制备好的固体试样及对照试样进行清洗和消毒。6可不进行口腔黏膜刺激试验的材料6.1已知为皮肤或眼的刺激物、pH≤2或pH≥11.5的材料不宜再进行口腔黏膜刺激试验,即可认定该材料为潜在的口腔黏膜刺激物。6.2皮内反应试验结果表明,试样与对照平均记分之差不大于1.0的材料,可不再进行口腔黏膜刺激试验,即可认为该材料对口腔黏膜无刺激性。7试验方法和步骤
7.1动物麻醉
用适当的麻醉剂将动物麻醉,用碘伏或其他合适的消毒剂清洁消毒动物的口腔内外组织。7.2接触方法
7.2.1长期接触法
适用于与口腔黏膜接触时间≥24h的长期和持久接触材料。有缝合接触法和项圈法两种试验方法。
7.2.1.1缝合接触法
分别将试样和对照材料放人金黄地鼠口腔两侧颊囊黏膜入口处表面。一侧为试样,另一侧为对照。试样及对照材料试片用医用5-0缝合丝线进行穿颊及皮肤缝合,使试片固定在颊黏膜表面。缝合力量以使试片紧密贴合黏膜,但无压迫为宜。试样与黏膜的接触时间为14d。2
7.2.1.2项圈法
7.2.1.2.1试验前调整项圈大小
YY/T0127.13—2018
试验前给动物选择3mm~4mm宽合适大小的项圈,项圈的松紧度以不影响动物的正常进食和呼吸,且文能防止试样从颊囊中脱出为宜。每天观察动物的体重,调整项圈大小,连续7d。如动物体重持续下降,应将其从试验中淘汰。7.2.1.2.2试样放置
翻转颊囊用生理盐水冲洗后,检查有无异常。一侧颊囊放人试验样品,另一侧颊囊放人对照样品或不放样品作为空白对照。给动物带上项圈放回笼中。试样与黏膜接触时间为14d。7.2.2急性接触法
根据材料实际使用情况可选择一次接触法或多次接触法。7.2.2.1一次接触法
接触时间应尽可能与材料实际使用时间一致,但最少不能少于5min。接触后即刻及24h后肉眼观察颊囊。
7.2.2.2多次接触法
重复7.2.2.1步骤每小时1次,共4次。每次接触后及重复放置前检查颊囊。末次接触后24h肉眼观察颊囊。
反复接触法
应根据预期临床应用情况确定试验用量、接触次数、试验时间和间隔期。每次接触后及重复放置前检查颊囊。末次接触后24h肉眼观察颊囊。8动物术后观察
术后观察动物,记录异常表现,包括局部、全身及异常行为。若动物因试验影响以外的其他因素引起死亡时,应补做试验。
9动物处死及组织切片制作
试验结束时应采用超剂量麻醉或其他无痛方法处死动物。取试样接触部位的黏膜及其周围组织,10%福尔马林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半连续切片,间隔取片5张,H.E染色。10组织反应评价
10.1肉眼观察评价
10.1.1无痛处死动物后,观察颊囊黏膜有无刺激、损伤、充血、肿胀、糜烂及溃疡等情况,并比较同一动物的试验侧颊囊和对照侧颊囊,记录每侧颊囊的状况,注意试验侧与对试验侧的差异。3
YY/T0127.13-—2018
根据表1进行口腔黏膜临床表现记分。每一期各动物观察记分相加后再除以观察动物总数得10.1.2
出每只动物平均记分。
表1口腔黏膜反应记分系统
无红斑
极轻微红斑(勉强可见)
红斑清晰
中度红斑
重度红斑(紫红色)至焦痴形成
注:记录并报告组织的其他异常情况。10.2组织学评价
组织学观察
红斑和焦痴形成
由组织病理学家用显微镜评价黏膜组织的刺激反应。观察上皮和结缔组织是否有过度角化、角化不良、棘层增生、棘层松解、上皮异常增生、上皮萎缩、海绵形成、基底细胞空泡样变、液化、化生、增生及其他异常变化。
10.2.2组织学记分
根据表2组织反应记分系统计算每只动物组织反应评分。试验组中所有动物的显微镜评价记分相加,再除以观察总数,得出试验组平均记分。对照组同法计算。每组最大记分为16。表2口腔黏膜组织反应记分系统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正常,完好无损
细胞变性或变扁平
组织变形
局部糜烂
广泛糜烂
2.白细胞浸润(每个高倍视野)无
极少(少于25)
轻度(26~50)
中度(51~100)
重度(大于100)
结果评价
重度伴血管破裂
表2(续)
3.血管充血
YY/T0127.13—2018
动物的对照侧颊囊显微镜评价总分大于9时,表明有病理改变,若出现这种情况,则可能是试验11.1
操作时造成的损伤。有必要进行复试。2试验组平均记分减去对照组平均记分得出刺激指数。根据表3给出的刺激指数对口腔黏膜组织11.2
反应程度进行分级。
刺激指数
口腔黏膜组织反应分级
反应程度
注:组织的其他异常情况也应于以记录并包括在反应的评价中。12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中应包括下列信息:
试验样品描述
制备样品所用方法的详细描述:b)
试验动物描述;
YY/T0127.13—2018
试验方法的详细描述;
动物反应及其他情况;
肉眼及组织学观察结果;
结果评价。
参考文献
YY/T0127.13—2018
[1] ISO 10993.1 2009 Biological evaluation of medical devices-Part 1:Evaluation and testing-[2]ISO 10993.2 2006Biological evaluation of medical devices—Part 2.Animal welfare re-quirements.
[3] ISO 7405 2008 Dentistry-Evaluation of biocompatibility of medical devices used in den-tistry.
[4] Roy M and Wishe HI.Establishment of an Improved Implantation Technique for HamsterMucous Membrane IrritationTesting[JJ.JDent Res.1986Nov;65(11):1365-70.[5] Nilsson R,Fallan JO, Larsson KS et,al.Electrical impedance-A new parameter for oralmucosal irritation tests[JJ.J.Mater.Science:Materials in Medicine.1992Mar;16(3):278-282.[6J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 Guide for testing ofchemicals NO.404,Acute skin irritation/corrosion,OECD publications,2015.[7]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 Guide for testing ofchemicalsNO.406,Skin sensitization,OECDpublications,1992.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YY医药标准标准计划
- YY0494-2004 牙科琼脂基水胶体印模材料
- YY0493-2004 牙科学弹性体印模材料
- YY0035-1991 食品添加剂葡萄糖酸亚铁
- YY/T1127-2006 咬骨钳
- YY0036-1991 食品添加剂维生素C磷酸酯镁
- YY/T0095-2004 钨酸钙中速医用增感屏
- YY/T1565-2017 外科植入物无损检验铸造金属外科植入物射线照相检验
- YY/T1141-2017 骨凿通用技术条件
- YY/T1779-2021 牙科学正畸支抗钉
- GY/T64-2021 广播电视钢塔桅防腐蚀保护涂装
- YY/T1431-2016 外科植入物医用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纱线
- YY/T0188.10-1995 药品检验操作规程 第10部分:制剂溶出度和释放度测定法
- YY/T0470-2004 一次性使用圆宫型宫内节育器放置器
- YY/T0292.1-2020 IEC 61331-1:2014 医用诊断X射线辐射防护器具 第1部分:材料衰减性能的测定
- YY0060-1991 热敷灵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