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TB铁路运输标准】 内燃机车用空气滤清器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8-26 09:49:27
  • TB/T2722-2008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TB/T 2722-2008

  • 标准名称:

    内燃机车用空气滤清器

  • 标准类别:

    铁路运输行业标准(TB)

  • 标准状态:

    现行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zip .pdf
  • 下载大小:

    4.61 MB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其他信息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TB/T 2722-2008.Air filter for diesel locomotive.
1范围
TB/T 2722规定了内燃机车用直通旋流管式空气滤清器和纸质空气滤清器及空气滤清器总成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要求。
TB/T 2722适用于内燃机车柴油机进气系统空气过滤装咒设计、制造和验收。内燃动车,柴油机发电机组及电气通风系统的空气过滤装置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H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991-- 2000 包装 储运图示标志(eqv ISO 780: 1997)
GB/T 2624. 1- 2006用安装在圆形截面管道中的差压装咒测量满管流体流量第1部分:一般原理和要求(ISO 5167-1:2003 IDT)
GB/T2624.2--2006用安装在园形截面管道中的差压装咒测量满管流体流量第2部分:孔板(ISO 5167-2:2003 IDT)
GB/T2624.3--2006用安装在圆形截面管道中的差压装置测量满管流体流量第3部分:喷嘴和文丘里喷嘴(ISO 5167-3:2003 IDT)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空气滤清器air filter
设置在发动机进'气前去除悬浮在空气中灰尘颗粒的装置,它由滤芯元件及安装架组成。
3.2滤清器滤芯元件filter element of air filter
空气滤清器中可更换的滤尘部件。
3.3单级空气滤清器single air filter
不带有独立预滤器的空气滤清器。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ICS45.06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
TB/T2722——2008
代替TB/T2722--1996、TB/T2723—1996内燃机车用空气滤清器
Airfilterfordiesel locomotive2008-10-14发布
2009-03-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发布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5.1型式试验
5.1.1试验总则
性能试验
耐久性试验
5.1.4试验数据的整理
5.2出厂检验
6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附录A(规范性附录)基本型空气滤清器目
附录B(资料性附录)空气滤清器试验报告表次
TB/T2722—2008
TB/T2722—2008
本标准代替TB/T2722—1996《内燃机车用空气滤清器技术条件》和TB/T2723—1996《内燃机车用空气滤清器性能试验方法》两项标准。本标准与TB/T2722—1996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删除了原标准3.5的内容;
增加了第3章“术语和定义”的内容;将TB/T2723—1996中空气滤清器性能试验方法的主要内容纳人到本标准中。本标准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铁道行业内燃机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和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标准计量研究所主要负责起草,中国北车集团天津机车车辆机械厂和广州铁路机车配件厂参与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亚军、唐松柏、韩树林、卢文辉、吴平、郑英勇。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TB/T2722-1996;
TB/T2723—1996。
1范围
内燃机车用空气滤清器
TB/T2722—2008
本标规定了内燃机车用直通旋流管式空气滤清器和纸质空气滤清器及空气滤清器总成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内燃机车柴油机进气系统空气过滤装置设计、制造和验收。内燃动车,柴油机发电机组及电气通风系统的空气过滤装置可参照本标准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991-2000包装储运图示标志(eqvISO780:1997)GB/T2624.1-2006用安装在形截面管道中的差压装置测量满管流体流量第1部分:一般原理和要求(ISO5167-1:2003IDT)GB/T2624.2--2006用安装在形截面管道中的差压装置测量满管流体流量第2部分:孔板(ISO5167-2:2003IDT)
GB/T2624.3--2006用安装在圆形截面管道中的差压装置测量满管流体流量第3部分:喷嘴和文丘里喷嘴(ISO5167-3:2003IDT)GB/T2624.4一2006用安装在形截面管道中的差压装置测量满管流体流量第4部分:文丘里管(ISO5167-4:2003IDT)
GB/T6167.2-1985尘埃粒子计数器性能试验方法颗粒数浓度
GB/T13306--1991标牌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空气滤清器airfilter
设置在发动机进气前去除悬浮在空气中灰尘颗粒的装置,它由滤芯元件及安装架组成。3.2
滤清器滤芯元件filter elementof airfilter空气滤清器中可更换的滤尘部件。3.3
单级空气滤清器singleairfilter不带有独立预滤器的空气滤清器。3.4
多级空气滤清器
manylevel airfilter
TB/T2722—2008
由两级或多级空气滤清器组成。一般第一级采用预滤器,接着是一个或多个滤清器滤芯元件组成,如果用两级元件时第一级称为初级元件,第二级称为二级元件。3.5
绝对滤清器absolutefilte
在试验件下游的滤清器,它保留试验时通过试件的试验灰尘。3.6
预滤器
pretreatment filter
去除一部分到达下一级滤芯元件前灰尘的装置。3.7
试验流量
testflow
单位时间内通过空气滤清器出口的空气流量测量值。3.8
额定流量specifiedflow
由用户和厂家规定的空气流量,可采用试验流量。3.9
除尘气流
removedustairflow
用以清除预滤器中搜集的灰尘所需空气的流量测量值,以试验流量的百分比来表示。3.10
原始空气阻力originalairresistance在额定空气流量下,直接由新试件上、下游测得的空气压差值。3.11
滤清效率filterefficiency
空气滤清器在指定条件下去除灰尘的能力。3.12
原始滤清效率originalfilterefficiency在额定空气流量下,装有新滤芯元件的空气滤清器,加进规定数量的试验灰尘,所测的滤清效率。
容尘量dustcapacity
在试验到指定的终止状态时,试件储存灰尘的能力。3.14
试验终止状态testend state
阻力到达一个指定的或商定的值;一滤清效率或某些性能参数降到指定的或商定的值。3.15
标准状态standard state
规定空气温度为25℃,空气压力为100kPa时的状态。4技术要求
4.1空气滤清器应按照经规定程序批准的产品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并符合本标准的规定。4.2滤芯元件的额定空气流量按滤芯元件的设计值,滤清器总成按装车工况下的额定空气流量设计值。4.3在额定空气流量下,滤清器原始空气阻力应符合表1的规定。4.4在额定空气流量下,各种滤清器原始滤清效率应符合表2的规定。2
滤芯元件
直通旋流管式空气滤清器
纸质空气滤清器
空气滤清器总成
直通旋流管式空气滤清器
纸质空气滤清器
空气滤清器总成
表1原始空气阻力
原始空气阻力
立式空气滤清器
进气口至清洁空气出口
进气口至排尘口
TB/T2722—-2008www.bzxz.net
单位为干帕
卧式空气滤清器
≤0.85进气口至清洁空气出口
≤0.6进气口至排尘口
表2原始滤清效率
原始滤清效率
≥75%(用AC细灰试验)
≥88%(用AC粗灰试验)
≥97%(用AC细灰试验)
≥99.5%(用AC粗灰试验)
4.5在额定空气流量下,空气阻力达到试验终止阻力或滤清效率下降到规定值时(试验堵塞终止阻力按2.25kPa;试验终止滤清效率不低于99%),纸质空气滤清器的试验寿命不少于7h(用270目石英砂试验)。
4.6在额定空气流量下,空气阻力达到试验终止阻力或滤清效率下降到规定值时(试验堵塞终止阻力按3.43kPa:试验终止滤清效率不低于99%)滤清器总成的试验寿命根据机车运用地区空气含尘量和检修周期的要求按有关规定确定(用270目石英砂试验)。4.7空气滤清器适用的进气温度为一40℃~80℃。有特殊要求时应另行注明。4.8直接由机车外进气时,直通旋流管式空气滤清器进气口前宜设置滤网。4.9直通旋流管式空气滤清器应通过温度极限试验。4.10纸质空气滤清器的滤纸应有阻燃作用。4.11在额定空气流量下,纸质空气滤清器加过量的试验灰尘后,应能耐受9.8kPa压降,至少1min不损坏。
4.12纸质空气滤清器在水中没泡15min后取出,清除腔内积水,在5min内进行试验,在额定空气流量下连续工作10min,滤清器不应破裂和开缝。4.13空气滤清器所用的金属材料应经防锈处理,表面不应有锈蚀。4.14纸质空气滤清器滤纸与金属框架表面的粘接应牢固,结合强度应大于滤纸本身的撕裂强度。4.15空气滤清器总成(或系统)中应设置真空度监测装置,如脏污指示器、真空报警开关和压力测点。4.16每种空气滤清器(滤芯元件或总成)装车前应提供其台架性能试验报告:产品的技术性能应符合设计图样和本标准的规定。
4.17基本型空气滤清器的结构型式及性能参数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5试验方法
5.1型式试验
5.1.1试验总则
5.1.1.1基本要求
5.1.1.1.1提交试验的空气滤清器应符合产品设计图样、技术文件和第4章的要求。5.1.1.1.2测量仪器仪表的准确度等级应不低于二级。测量准确度见表3。3
TB/T2722--2008
试验范围
测量准确度
被测参数
空气流量
空气阻力
大气温度
大气压力
相对湿度
属于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进行型式试验:a)新产品试制或鉴定;
b)产品异地生产,
产品停产两年及以上恢复生产:推确度
±0.025kPa
±0.01g(当≤120g时)
±0.5g(当>120g时)
d)当改变产品的设计、工艺、材料而对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有较大影响时;连续生产两年;
f)用户要求。
5.1.1.3试验项目
型式试验项目包括:性能试验和耐久性试验,型式试验项目见表4。注:供需双方对型式试验项目有特殊约定时,应按双方协议执行。表4型式试验项目
试验项目
原始空气阻力试验
原始滤清效率试验
容尘量试验
密封性能试验
温度极限试验
气流压力破坏性
内容和方法
试验工况选额定空气流量的
[50%,75%,100%,125%.见5.1.2.3试验工况选额定空气流量的
100%,见5.1.2.4
喷试验灰尘量应均匀连续
见5.1.2.5
见5.1.3.1
见5.1.3.2
见5.1.3.3
试验条件和试验材料
5.1.1.4.1试验条件
原始空气阻力应符合表!的
规定:绘出空气流置与空气阻
力性能曲线
原始滤清效率应符合表2的
绘制出空气流动阻力与容尘
盘的性能曲线
真观地检查有何不规则或漏
外观检查有无变化
试验件出现破损现象时,记
录所测得的压降
试验时进口空气在23℃土5℃;相对湿度为55%士15%R.H。5.1.1.4.2试验材料
试验灰尘分为粗灰、细灰;
试验灰尘浓度见表5
试验灰尘化学成分见表6;
试验灰尘粒度分布见表7、表8。4
耐久性
空气滤清器型式
化学成分
总碱金属
烧蚀物
80~200
性能试验
5.1.2.1试验设备
表5试验灰尘浓度
试验灰尘
粗灰/细灰
粗灰/细灰
表6试验灰尘的化学成分
重量百分比
表7Roller分析仪按重量测量百分比的粒度分布细灰
表8Andreason方法按重量测量百分比的粒度分布细灰
17.5±2.5
TB/T2722—2008
灰尘浓度
1g/m~3g/m
98.5±1.5
84.5±5.5
19.5±1.5
试验设备由喷试验灰尘系统、引风机系统、测试系统、控制系统、绝对滤清器及通风管路等组成。其结构示意图见图1。
TB/T2722—2008
1——喷灰器;
2——进口管;
3——试验件;
4——出口管:
5-—压差测量装置:
绝对滤清器;
7—空气流量计:
8--气流控制器;
9—引风机。
图1空气滤清器试验风道示意图
5.1.2.1.1喷试验灰尘系统在整个空气流量范围内应满足以下的要求:a)喷试验灰尘量应均勾连续,其变化值不应超过要求值的土5%;b)喷试验灰尘系统不应改变供灰粒度的分布;c)喷试验灰尘系统应带有预称试验灰尘的精确计量系统;d)喷试验灰尘系统应与计时系统同步工作。5.1.2.1.2喷试验灰尘器应满足以下的要求:a)喷试验灰尘器应满足40g/min以上的喷试验灰尘流量要求;b)喷试验灰尘器与进口管方向一致,无灰尘损失;c)喷试验灰尘器喷撒灰尘应均匀。5.1.2.2试验件
空气滤清器性能试验是在空气滤清器总成或在一个空气滤清器滤尘元件上进行。5.1.2.3原始空气阻力试验
5.1.2.3.1空气流量测量方法应符合GB/T2624.1--2006~GB/T2624.4--2006的规定。5.1.2.3.2利用空气流速控制系统,使气流流量稳定在土1%以内。5.1.2.3.3在试验件的上、下游规定的位置上安装静压环,静压环分别安装在试验件上、下游直管段距试验件20cm处,用软管连接到微压计上,测量试验件的空气阻力。5.1.2.3.4根据试验件的类型,按图1的原理安装试验台设备,所有连接处应密封,以防止空气漏泄。5.1.2.3.5启动引风机,调整变频器调速以改变管道中空气流量,直至达到由实测大气条件计算得出的给定流量值,待试验工况稳定15min后进行测试。5.1.2.3.6测量和记录空气流量及压降,试验工况空气流量大约选在50%、75%、100%、125%的额定流量上或按用户、厂家规定的流量。5.1.2.3.7根据试验测得的数据绘出空气流量与空气阻力性能曲线。5.1.2.4原始滤清效率试验
5.1.2.4.1测试设备
测试设备有以下几种:
a)采样管:按等速采样的原则进行采样,其采样管结构示意见图2所示;b)粉尘采样器:双通路等速采样计重型采样器,计重精度为0.1mg:c)粒子采样器:采用光散射式粒子计数器,按GB/T6167.2-1985进行标定;d)绝对滤清器。
5.1.2.4.2试验方法
试验方法分为以下几种:
图2采样管结构示意图
a)粉尘采样器等速采样计重法(仲裁法)2d/
TB/T2722—2008
1)在试件前、后超过2倍水力半径处安装如图2所示的采样管,用软管连接到双路采样器的采样盒上;
2)采样管直径用等速法进行选取,软管一般不超过1.5m,其水平段不应超过0.5m。3)先分别称量并记录安在试件前、后采样盒的初始重量并安装在软管上。4)启动引风机,调整试验气流达到额定流量并使其稳定。打开采样器分别调整采样流速,以保证双路等速采样。待试验工况稳定后,开始进行喷试验灰尘,采样器同步双路等速采样,采样结束后小心取下采样盒,称量试件前、后采样盒(含试验灰尘)的重量;并做好记录。5)以试件前采样盒(含试验灰尘)重蛋减去其初始的重量即为喷灰浓度的增加值A1。6)以试件后采样盒(含试验灰尘)重量减去其初始的重量即为滤清浓度的增加值A2。7)滤清效率由公式(1)计算:
式中:
一滤清效率;
Al=A2×100%
试件前采样盒重量的增加值,单位为克(g);A2——试件后采样盒重量的增加值,单位为克(g)。b)绝对滤清法
1)把试验灰尘按所需量(全寿命滤清效率试验近似为容尘量的125%)在105℃土5℃的烘干箱内干燥2h~3h,取出后密封晾至室温;2)对试件及绝对滤清器进行称重,并记录测得数据:3)按图1或图2组装试验台,所有接口应密封;4)记录大气压力、温度及相对湿度;5)启动引风机,调整气流到试验气流并稳定,记录空气压降;6)按需要调整喷灰尘流量,向管道内均匀喷试验灰尘,保持稳定,记录总的加试验灰尘量;7)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内(最少为5个点),记录试验空气流量、压降以及时间:7
TB/T2722—2008
8)在空气压降到达终止压降时,记录大气压力、温度和相对湿度;9)搜集从喷试验灰尘器到试件之间的一切撒落的试验灰尘并称重,其重量与总加灰尘量的差值即试验时对试件的总喷试验灰尘量;10)小心地取下试件(不应丢掉任何试验灰尘),注意有无漏泄及特异现象,称此时试件重量,其与试验前的试件重量差值即为试件质量的增加值:11)小心地取下绝对滤清器(不应丢掉任何试验灰尘),并搜集试件到绝对滤清器之间一切撒落的灰尘,称量绝对滤清器加撒落灰尘的总重量,其与试验前绝对滤清器的重量之差值即为绝对滤清器重量的增加值;
12)试验灰尘材料平衡系数由公式(2)计算(其值应在0.98~1.02之间):a=di+d
式中:
平衡系数;
d,绝对滤清器重量的增加值,单位为克(g):dz——试件重量的增加值,单位为克(g);D-喷试验灰尘总量,单位为克(g)。13)滤清效率由公式(3)计算:
n=d,+dz
e)直接称重法
1)试验方法按5.1.2.4.2b)中1)~11)进行;2)滤清效率由公式(4)计算:
d)粒径分组计数法
×100%
1)试验台设备的安装与粉尘采样器等速采样法基本一致:(2
*((4)
2)用粒径分析仪,分别测出试件上,下侧粒子的计数浓度:大于或等于1.0um,大于或等于5.0μm大于或等于10.0μm的粒子计数浓度。3)计数效率由公式(5)计算:
式中:
β—-计数效率;
C一一上风侧计数浓度,单位为个/克;C—下风侧计数浓度,单位为个/克。5.1.2.5容尘量试验
C-Cz×100%
5.1.2.5.1用电子天平称出空气滤清器或滤芯元件的初始重量,计重准确度为士0.5g。((5)
5.1.2.5.2容尘量试验可以和滤清效率试验同时进行,可以用稳定流量也可以用变动流量,可以使用粗灰,也可以使用细灰,或用270目石英粉代替。5.1.2.5.3当喷试验灰尘速度稳定不变时,记录在规定时间间隔内(最少为5个点)的试验空气流量、压降、所需时间和喷试验灰尘量。5.1.2.5.4在试验到达终止压降时,小心取下试验件(不要落下试验灰尘)进行称重。以所得的重量值与试验件的初始重量之差值即为试验件的容尘量。5.1.2.5.5试验件的每段时间终了时重量的增加值由公式(6)得出:8
式中:
a——每段时间终了时重量的增加值,单位为克(g)A—-试件的容尘量,单位为克(g);t
一每段间隔所需的时间,单位为秒(s):T——试验结束所需的时间,单位为秒(s)。5.1.2.5.6根据试验数据,绘制出空气流动阻力与容尘量的性能曲线。5.1.3耐久性试验
5.1.3.1密封性能试验
5.1.3.1.1把滤芯元件装在两个透明平板之间,并旋紧到规定要求。5.1.3.1.2在密封区里,直观地检查有何不规则或漏泄处。5.1.3.1.3写出报告并评价密封性与旋紧螺母之间影响密封性的关系。5.1.3.2温度极限试验1)
5.1.3.2.1放置滤芯元件在两个耐温平板之间,并旋紧到规定的要求。TB/T2722—2008
*-*(6)
5.1.3.2.2根据机车运行条件,规定试验的冷、热工况,推荐使用a)~d)为一个试验循环周期:a)热循环试验温度为(120士3)℃,放置24h;b)冷循环试验温度为(一40土3)℃,放置24h;c)热循环试验温度为(120士3)℃,放置24h;d)冷循环试验温度为(一40士3)℃,放置24h。5.1.3.2.3试验后取下试件检查有无变化。5.1.3.3气流压力破坏试验
5.1.3.3.1按5.1.2.5对试验件进行容尘量试验。5.1.3.3.2增加试验台的通过气流,根据需要可按任意比例喷试验灰尘,直到出现规定的压降为止,或由于试验件的压降突然地减少,气流突然地增加而显现出试验件破损现象。5.1.3.3.3记录所测得的最大压降、终止试验的原因及试验后试验件的状态。5.1.4试验数据的整理
5.1.4.1将有关气流测量的数据要换算到标准状态。5.1.4.2试验报告内容的格式可参照附录B中的表B.1填写。5.1.4.3绘出空气流量与空气阻力的性能曲线。5.1.4.4绘出空气阻力与容尘量的性能曲线。5.2出厂检验
每只空气滤清器(滤芯元件或单独的总成组件)应进行外观质量和外形尺寸检查,检查合格后方能出厂。
6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6.1每个空气滤清器均应在明显位置做出标牌,标牌内容应在整个使用期内保持清晰,标牌的型式与尺寸应符合GB/T13306一1991的规定。出厂的空气滤清器应附有产品合格证,其内容至少包括:a)产品名称;
b)产品型号;
c)产品编号;
1)温度极限试验仅适用于直通旋流管空气滤清器。9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TB铁路运输标准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