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通信行业标准(YD) >>
- YD/T 3011.3-2016 基于公用通信网的物联网 应用电动自行车定位服务 第3部分:终端技术要求

【YD通讯标准】 基于公用通信网的物联网 应用电动自行车定位服务 第3部分:终端技术要求
- YD/T3011.3-2016
- 现行
标准号:
YD/T 3011.3-2016
标准名称:
基于公用通信网的物联网 应用电动自行车定位服务 第3部分:终端技术要求
标准类别:
通信行业标准(YD)
标准状态:
现行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zip .pdf下载大小:
2.99 M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YD/T 3011.3-2016.IOT application based on public communication network Public location services for electric bicycle Part 3: Technical requirement of terminal.
1范围
YD/T 3011.3规定了基于公用通信网的电动自行车定位服务终端的功能架构、业务功能、通信功能、电源、性能、稳定性、电磁兼容性、环境适应性、外观、安全及接口协议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YD/T 3011.3适用于基于公用通信网的电动自行车定位服务终端。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423.5-199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a和导则:冲击
GB/T 2423.8-199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d:自由跌落
GB/T 2423.10-2008电工电子产晶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振动(正弦)
GB/T 2423.17-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a:盐雾
GB 4208- -20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 9813-2000微型计算机通用规范
GB 16796-2009安全防范报警设备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
GB/T 17626.2-200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3-200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YD/T 3011.1-2016基于公用通信网的物联网应用电动 自行车定位服务第1部分:应用平台技术要求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电动自行车定位服务终端Public Location Service Terminal for Electric Bicycle
安装在电动自行车上为其提供公共定位服务的设备。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3011.3-2016
基于公用通信网的物联网应用
电动自行车定位服务
第3部分:终端技术要求
IOT applicationbasedonpublic communicationnetworkPubliclocationservicesforelectricbicyclePart3:Technical requirementoftermina2016-01-15发布
2016-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前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缩略语·
终端功能架构·
业务功能
通信功能
电源要求…
性能要求·
稳定性要求
电磁兼容性·
环境适应性
安全性
外观及结构要求
接口协议
YD/T3011.3-2016
YD/T3011.3-2016
YD/T3011-2016
“基于公用通信网的物联网应用电动自行车定位服务”分为以下4个部分:第1部分
第2部分
一第3部分
一第4部分
应用平台技术要求:
应用平台测试方法:
终端技术要求:
终端测试方法。
本部分是YD/T3011-2016的第3部分。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部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公安部安全与警用电子质量检测中心、中国移动集团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江苏省无锡市公安局、江苏雅迪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江苏泰比特科技有限公司、江苏舟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大连理工大学。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杜加懂、刘琳、刘越,戴欣、马书慧、刘臻、盛卫中、董经贵、张峰、
戚源、李伟东、赵剑、刘蓬勃。I
iiKAoiKAca
1范围
基于公用通信网的物联网应用
电动自行车定位服务
第3部分:终端技术要求
YD/T3011.3-2016
本部分规定了基于公用通信网的电动自行车定位服务终端的功能架构、业务功能、通信功能、电源、性能、稳定性、电磁兼容性、环境适应性、外观、安全及接口协议等方面的技术要求。本部分适用于基于公用通信网的电动自行车定位服务终端。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423.5-199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a和导则:冲击GB/T2423.8-199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d:自由跌落GB/T2423.10-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振动(正弦)GB/T2423.17-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a:盐雾GB420820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T9813-2000微型计算机通用规范GB16796-2009安全防范报警设备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GB/T17626.2-200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T17626.3-200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YD/T3011.1-2016基于公用通信网的物联网应用电动自行车定位服务第1部分:应用平台技术要求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电动自行车定位服务终端PublicLocation ServiceTerminalforElectricBicycle安装在电动自行车上为其提供公共定位服务的设备。3.2
电动自行车定位服务应用平台PublicLocationServiceApplicationPlatformforElectricbicycle实现电动自行车定位服务中的用户管理、数据管理等,并提供定位、远程控制、信息查询及告等业务的平台,本部分中简称为应用平台。3.3
设置警戒SetGuard
电动自行车定位服务终端(本部分中简称为终端)能对振动监测和越界监测给出报警信息的状态。3.4
HiiKAoNiKAca
YD/T3011.3-2016
解除警戒UnsetGuard
终端对振动监测和越界监测不给出报警信息的状态。3.5
休眠状态DormancyStatus
终端仅处理器模块和传感器模块正常工作,通信模块和定位模块等其他功能模块均处于关闭的状态3.6
警戒区域SafetyArea
终端进入设置警戒状态后,以卫星定位(GPS或北斗)给出的第一个定位点为圆点,以设定半径划定的圆形区域。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Cell-ID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cdma2000
TD-SCDMA
5终端功能架构
5.1终端功能架构图
Cell-Identity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2000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eneral PacketRadioService
Long Term Evolution
TimeDivision-Synchronous CodeDivision MultipleAccess
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小区识别码
码分多址接入2000
全球定位系统
通用分组无线业务
长期演进
时分同步码分多址
宽带码分多址接入
终端功能架构包括电源管理模块、降压稳压电路、应用功能模块、车辆开关检测模块以及电瓶接口和开关信号检测接口,如图1所示。终端
电源管理模块
应用功能模块
5.2电源管理模块
降压稳压模块
车辆开关检测模块
图1终端功能架构图
电动自行车电瓶接口
电动自行车开关信号检测接口
电源管理模块为终端内各功能模块提供电源供应并具备电压检测能力。5.3应用功能模块
应用功能模块主要提供信息处理、定位、通信和检测异常震动的能力。5.4降压稳压模块
iiKAoiKAca
主要用于降低并稳定电动自行车电瓶电压,保证终端正常工作。5.5车辆开关检测模块
主要用手检测车辆是否处于启动状态。5.6电动自行车电瓶接口
终端与电动自行车电瓶之间的接口,用于向终端提供电源供电。5.7电动自行车开关信号检测接口终端与电动自行车之间接口,用于传输电动自行车开关信号。6业务功能
6.1设置/解除警戒功能
可通过平台远程或在本地将终端设置为设置警戒/解除警戒状态。6.2监测报警功能
6.2.1振动监测报警功能
YD/T3011.3-2016
终端能监测到电动自行车定位服务终端的振动,根据设置条件产生报警并通知应用平台。具体功能包括:
1)终端应具有振动灵敏度等级设置功能:2)在设置警戒状态下,终端感应到的振动超过设置的振动灵敏度等级时应能产生异常振动报警,并应能将报警信息发送到应用平台。6.2.2越界监测报警功能
终端能监测电动自行车是否在警戒区域,根据设置条件产生报警并通知应用平台。具体功能包括:1)终端应能支持警戒区域设置:应支持设置音戒区域半径的最小范围和默认范围,建议警戒区域半径的最小值不小于300m:
2)在设置警戒状态下,当终端被移出警戒区域时,应产生越界监测报警并能将报警信息发送到应用平台。
6.2.3电瓶供电终止监测报警功能在设置警戒状态下,当电瓶对终端供电终止时,终端应产生断电报警并能将报警信息发送到应用平台。
6.2.4备用电池电压监测报警功能终端能监测到电动自行车的备用电池电压,根据设置条件产生报警并通知应用平台。具体功能包括:1)终端支持设置备用电池电压门限:2)当终端备用电池电压低于设定门限时,产生备用电池低报警并能将报警信息发送到应用平台。6.3定位追踪
6.3.1定位信息上报功能
终端支持定位功能,并根据上报周期进行位置信息上报。具体包括:1)终端应支持通过卫星定位(GPS或北斗)、基站定位中Cell-ID定位、可选支持的其他定位方式将定位信息发送给应用平台:
2)在有卫星定位(GPS或北斗)覆盖情况下,优先使用卫星定位:在无卫星定位(GPS或北斗)覆盖但有基站覆盖情况下,终端应能采用Cell-ID或其他方式将定位信息发送给应用平台。3
HiiKAoNiKAca
YD/T3011.3-2016
6.3.2追踪功能
终端支持追踪功能。具体包括:1)终端应支持应用平台或本地开启或关闭追踪功能:并支持追踪上报周期设置,上报周期最小值宜大于等于15s:
2)当终端追踪功能开启且不处于休眠状态时,终端应能根据设置的位置上报周期向应用平台上报位置信息。
6.4心跳监测功能
终端支持心跳监测功能。具体包括:1)终端应根据所配置的心跳间隔向应用平台发送心跳信息,具体心跳消息见YD/T3011.1-2016《基于公用通信网的物联网应用电动自行车定位服务第1部分:应用平台技术要求》:2)终端应支持心跳时间间隔设置:在电瓶供电时心跳间隔宜大于等于2min,采用备用电池供电时心跳间隔宜为60min。
6.5定时上报功能
终端应能设置定时上报时间周期,定期向应用平台上报信息。上报信息至少应包括:1)电动自行车当前或最近一次定位信息;2)终端是否设置警戒:
3)移动通信信号的强度:
4)搜索到用于卫星定位的卫星数量;5)终端接入网络基站的信息(移动用户所属国家代号、移动网号码、小区标识):6)终端备用电池的电压值。
6.6指令接收功能
终端应能接收并执行应用平台下发的指令。应用平台下发的指令至少应包括:1)单次定位指令:
2)设置、修改和查询终端参数指令:3)设置和撤除设置警戒指令:
4)终端重启指令。
6.7防拆保护功能
终端应具有防拆保护功能。当终端遭遇外力破坏或从安装位置上被拆除时,应产生本地报警并将报警信息发送到应用平台。
6.8工作状态转换功能
在备用电池供电情况下,终端宜进入到休眠状态。7通信功能
7.1数据通信功能
终端应支持数据通信功能,具体包括:1)终端应至少支持GSM、cdma2000、WCDMA、TD-SCDMA、LTE其中一种的分组域业务:2)终端应能接受应用平台对终端所存储的平台域名及平台IP地址进行远程设置:3)终端应支持对应用平台域名和应用平台IP进行访问。HiiKAoNiKAca
8电源要求
8.1供电方式
8.1.1电瓶供电
终端应支持采用电动自行车电瓶作为主电源供电。8.1.2备用电池供电
终端支持备用电池供电,具体包括:1)终端应支持备用电池供电:
2)备用电池宜为可充电锂电池,循环寿命应不低于300次:YD/T3011.3-2016
3)备用电池应支持终端在数据通信和卫星定位功能都开启,且每2min上报一次心跳信息的情况下,连续工作不少于6h。
8.2供电方式转换
终端支持供电方式转换,具体包括:1)当电动自行车电瓶可为终端供电时,终端应采用电瓶供电:2)当终端无法采用电动自行车电瓶进行供电时,应自动切换到备用电池供电。8.3电源电压适应性
当采用电动自行车电瓶供电且电源电压在额定值的±15%范围内变化时,终端应能正常工作。9性能要求
9.1卫星定位精度
在室外无遮挡的环境下,终端的卫星定位精度应小于20m。9.2信息上报时间
当有报警事件发生时,终端应能在15s内向应用平台上报该报警信息。9.3振动灵敏度指标
引起振动探测器产生报警信号的最小冲击加速度应不大于0.392m/s210稳定性要求
在终端数据通信和卫星定位功能都开启,且每2min上报一次心跳信息的情况下,终端连续工作168h不应出现电,机械的故障。
11电磁兼容性
静电放电抗扰度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应符合GB/T17626.2-2006中等级3的规定。试验期间,终端不应产生误报警,试验后终端应能正常工作。
11.2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应符合GB/T17626.3-2006中等级3的规定。试验期间,终端不应产生误报警,试验后终端应能正常工作。12环境适应性
HiiKANi KAca
YD/T3011.3-2016
12.1气候环境适应性
12.1.1低温
处于工作状态的终端在一20℃±2℃的环境下放置2h后,应能正常工作:12.1.2高温
处于工作状态下的终端在55℃2℃的环境下放置2h后,应能正常工作:12.1.3恒定湿热
处于工作状态下的终端在温度40℃±2℃、相对湿度93%(+2%:一3%)的环境下放置48h后,应能正常工作。
12.2机械环境适应性
12.2.1'正弦振动
根据GB/T2423.10-2008的要求,处于工作状态下的终端在承受10Hz~55Hz位移幅值为0.35mm、1倍频程、X、Y、Z各30min的振动后,不应产生永久性变形和机械损伤,并应能正常工作。12.2.2自由跌落
根据GB/T2423.8-1995的要求,终端在离水泥地面垂直高度为1000mm处自由跌落后,不应产生永久性变形和机械损伤,并应能正常工作。12.2.3冲击
根据GB/T2423.5-1995的要求,处于工作状态下的终端在承受加速度幅值为15g的半正弦脉冲持续冲击,脉冲持续时间11ms后,不应产生永久性变形和机械损伤,并应能正常工作。。12.3盐雾环境适应性
根据GB/T2423.17-2008的要求,处于非工作状态下的终端在盐溶液浓度(5±1)%温度(35±2)C,PH值6.5~7.2,每隔45min喷雾15min,盐雾沉降量1.0mL/(h-80cm)1.0mL/(h-80cm2)的试验环境下放置48h后,终端表面应无锈蚀直能正常工作,13安全性
13.1绝缘电阻
具有充电器接口的终端,其充电器或电源适配器的电极或与电源电极相连的其他导电电路,与易触及部件间的绝缘电阻应大于等于10M2。13.2抗电强度
具有充电器接口的终端,其充电器或电源适配器电极或与之相连的其他导电电路,与易触及部件之间施加1500V、50Hz试验电压,试验中不应出现击穿现象,试验后终端应无故障,功能应正常。13.3泄漏电流
具有充电器接口的终端泄漏电流应符合GB16796-2009中5.4.6的要求。13.4防过热
终端防过热功能应符合GB16796-2009中5.6的要求。13.5可靠性
终端可靠性应符合GB/T9813-2000中4.9的要求。6
HiiKAoNiKAca
14外观及结构要求
外观要求
YD/T3011.3-2016
终端外壳表面应无裂纹褪色及永久性污渍,亦无明显变形或划痕,金属表面涂镀层应均勾,无气泡、腐蚀、毛刺、划痕、沙孔和涂层脱落等。终端的零部件应紧固无松动,安装件应能保证终端的安装牢固且安装位置具有隐蔽性。
14.2外壳防护要求
终端外壳防护等级至少应满足GB4208-2008中IP55的规定。5接口协议
终端与应用平台的接口协议应符合YD/T3011.1-2016《基于公用通信网的物联网应用电动自行车
公共定位服务第1部分应用平台技术要求》8.1的要求。7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YD通讯标准标准计划
- DZ/T0064.29-2021 地下水质分析方法 第29部分:锂量的测定火焰发射光谱法
- YD/T1757-2008 电信网和互联网管理安全等级保护检测要求
- YD/T1764-2008 IP 网络管理层功能要求
- YD/T1786-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业务保护技术要求
- YD/T1759-2008 非核心生产单元安全防护检测要求
- YD/T1770-2008 接入网用室内外光缆
- YD/T1789-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终端/卡设备技术要求
- YD/T1765-2008 通信安全防护名词术语
- YD/T1121-2001 信息寻呼网络数据传输协议(FLEX 部分)
- YD/T1533.2-2006 固定网多媒体消息业务技术要求 第2部分:多媒体消息业务接口
- YD/T1460.4-2006 通信用气吹微型光缆及光纤单元 第4部分:微型光缆
- YD/T1460.5-2006 通信用气吹微型光缆及光纤单元 第5部分:高性能光纤单元
- YD/T1790-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应用层接口技术要求
- YD/T1118.2-2001 光纤用二次被覆材料 第2部分:改性聚丙烯
- YD/T1533.1-2006 固定网多媒体消息业务技术要求 第1部分:多媒体消息中心(MMSC)设备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