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商检行业标准(SN) >>
- SN/T 4619-2016 黑胸大蠊鉴定方法

【SN商检标准】 黑胸大蠊鉴定方法
- SN/T4619-2016
- 现行
标准号:
SN/T 4619-2016
标准名称:
黑胸大蠊鉴定方法
标准类别:
商检行业标准(SN)
标准状态:
现行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zip .pdf下载大小:
1.58 M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SN/T 4619-2016.Identification of Peri planeta fuliginosa.
1范围
SN/T 4619规定了黑胸大蠊的形态鉴别、判定程序和方法。
SN/T 4619适用于黑胸大蠊的形态鉴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SN/T 1876- 2007 医 学媒介生物标本采集、制作及保存规程。
3术语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黑胸大蠊Periplaneta fuliginosa Servilte.1838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昆虫纲( Insecta),輩螗目( Blattaria),蜚蠊科(Blattidae),輩蠊亚科(Blattinae),大蠊属( Peri planeta)。
4形态鉴定
4.1 原理
黑胸大蠊的成虫依照其形态特征进行鉴定蛋蠊亚科检索表见附录A。
4.2标本的处理
标本的制作见SN/T 1876-2007附录G輩蠊标本采集、制作。
标本的保存见SN/T 1876-2007 第7章标本保存。
4.3科的特征
体中至大型,棕红色至黑色种类。前胸背板横宽,非透明。前和后翅发达或退化。中、后足股节腹面具刺;雄虫下生殖板不特化,横长方形,后缘稍呈弧形凹陷,对称;雌性下生殖板具瓣。
4.4属的特征
体大型,雌雄二型性不明显,雌雄前后翅发达,均超过腹部末端。雄虫腹部第1背板常特化。爪垫发育完全。

部分标准内容:
黑胸大鉴定方法
Identification of Periplaneta fuliginosa2016-08-23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副济查直伪
2017-03-01实施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SN/T4619—2016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出人境检验检疫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邱德义、岳巧云、杨庆贵、吴可量、单振菊、曹敏。1范围
黑胸大嫌鉴定方法
本标准规定了黑胸大的形态鉴别、判定程序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黑胸大的形态鉴定。规范性引用文件
SN/T46192016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SN/T18762007医学媒介生物标本采集、制作及保存规程。3术语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黑胸大螂Periplaneta fuliginosa Serville.1838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昆虫纲(Insecta),墨蛳目(Blattaria),科(Blattidae),墨亚科(Blattinae),大螂属(Periplaneta)。4形态鉴定
4.1原理
黑胸大的成虫依照其形态特征进行鉴定盟亚科检索表见附录A4.2
标本的处理
标本的制作见SN/T1876—2007附录G蛊螺标本采集、制作标本的保存见SN/T1876—2007第7章标本保存。4.3
科的特征
体中至大型,棕红色至黑色种类。前胸背板横宽,非透明。前和后翅发达或退化。中、后足股节腹面具刺:雄虫下生殖板不特化,横长方形,后缘稍呈弧形凹陷,对称:雌性下生殖板具瓣。4.4
属的特征
体大型,雌雄二型性不明显,雌雄前后翅发达,均超过腹部末端。雄虫腹部第工背板常特化。爪垫发育完全。
4.5种的特征
体大型,黑褐色。前胸背板均匀黑褐色,雌雄同形,前后翅长度均超过腹部末端。前足腿节腹缘刺1
SN/T4619—2016
式A3型。后谢节具中垫,爪对称,不特化。雄虫肛上板短,近矩形,后缘对称。下生殖板长于肛上板,后缘对称,呈浅三角形。详细形态描述参见附录B。成虫鉴别特征图参见附录C。雄性外生殖器图参见附录D。
结果判定
形态特征符合4.3~4.5的董成虫,判定为黑胸大2
A.1董亚科Blattinae分属检索表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常见董亚科检索表
SN/T4619—2016
1腹部背板第6~7节后缘凹陷,侧缘向上,雌雄虫都无后翅,前翅退化,呈两小叶片状,位于中胸背板两侧
.斑属Neostylopyga
腹部背板第6~7节后缘不凹陷:侧缘不向上倾,至少雄虫具翅,前翅充分发育2爪垫极其退化,几乎不存在,雌雄异形明显,雌虫前翅短.后翅缺,雄虫腹部第I节背板不特化董蛳属Blatta
爪垫发育完全,雌雄二型通常不明显,翅的发育程度几乎一致,雄虫腹部第I节背板常特化..…33前胸背板扇平,圆盘形或多边形,两侧缘不倾斜,最宽处在中部或稍后一点平板属Homalosilpha
前胸背板拱形,几乎梯形,两侧缘倾斜,最宽处在接近后缘·4体形小。雌雄虫前后翅常常短于腹部末端或少超过腹部末端体形大。雌雄虫前后翅均超过腹部末端A.2大属Periplaneta分种检索表4
郝氏毓属Hebardina
大属Periplaneta
1雌雄异型。雄虫前后翅长度超过腹部末端。雌虫前后翅长度不超过腹部未端雌雄同型。雌雄前后翅长度均超过腹部末端:2雌雄虫异型明显。前胸背板黑褐色,不具斑。雄虫翅长,长度超过腹部末端。雌虫翅短,长度仅达腹部中部。雄虫肛上板近梯形,两侧角尖锐凸出。雄虫下生殖板后缘中部稍凹陷…日本大蛹Periptanetajapanma
雌雄异型不明显。前胸背板褐色,具两个深褐色大斑。雄虫翅长,长度超过腹部末端。雌虫翅稍短,长度仅达肛上板。雄虫肛上板梯形,两侧角圆滑,不凸出。雄虫下生殖板后缘中部弧形凸出…褐斑大蛳Periplanetabrunnea
3前胸背板和前翅不具斑纹
前胸背板或前翅具斑纹
黑胸大螂Periplaneta fuliginosa4前胸背板具一褐色蝶型斑,后缘中央向后延伸,不达前胸背板后缘。前翅无斑。雄虫肛上板半圆形,后缘中部具“V”型凹陷。雄虫下生殖板后缘圆弧形。不具凹陷美洲大毓Periplaneta americana前胸背板具两个深褐色大斑,后缘中央不向后缘延伸。前翅肩域具浅黄色条纹。雄虫肛上板梯形,后缘中部缓弧形凹陷。雄虫下生殖板后缘中部具缓弧形凹陷·澳洲大Periplaneta australasiaeSN/T4619-—2016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黑胸大详细形态描述
B.1体色深褐。头黑色,复眼黑色,单眼黄色,上唇黄褐色,触角、下颚须、前胸背板、前后翅、足、腹部等均黑褐色,参见附录C。
B.2体大型前胸背板长×宽(5.5mm~7.1mm×8.5mm~10.1mm,前翅长20.6mm~25.2mm.体连翅长28.1mm30.4mm
B.3头顶外露,不被前胸背板遮住。头顶处复眼间距等于单眼间距,窄于触角窝间距。下颚须3、4、5节等长。
B.4前胸背板横椭圆形,最宽处在中部之后,前缘缓弧形,后缘弧形凸出。前后翅发育完全,长度均超过腹部末端。前足腿节腹缘刺式A3型。后足第1节腹缘具两排小刺。前节1~4节端部具爪垫。后谢节具中垫,爪对称,不特化。B.5雄虫肛上板短,近矩形,后缘对称,呈浅三角形凹陷,尾须圆锥形。下生殖板长于肛上板,后缘对称,呈浅三角形,尾刺圆柱形,长度仅稍短于尾刺间距。左阳茎钩状骨片端部尖锐,近端部具尖锐凸起,内侧具1尖锐凸起。右阳茎后缘具两个尖锐弯曲凸出,参见附录D。图c.1
黑胸大背面观。
黑胸大背面观早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黑胸大蝶成虫鉴别特征图
SN/T4619—2016
黑胸大雄虫腹面观舍
黑胸大腹面观早
SN/T4619—2016
附录D
(资料性附录)
黑胸大雄性外生殖器
图D.1肛上板腹面观
图D.3左阳茎腹面观
图D.2下生殖板背面观
图D.4右阳茎腹面观
SN/T4619-20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人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
黑胸大鉴定方法
SN/T4619—2016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
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甲2号(100029)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北街16号(100045)总编室:(010)68533533
网址spc.net.cnWww.bzxZ.net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开本880X12301/16
2017年12月第一版
印张0.75
字数14千字
2017年12月第一次印刷
印数1-—500
书号:1550662-32415
定价18.00元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SN商检标准标准计划
- SN/T2592.2-2010 电子电气产品中有机锡化合物的测定 第2部分: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筛选法
- SN/T4549-2016 出口商品运输包装开口马口铁罐检验规程
- SN/T1010-2001 出口合成革鞋检验规程
- SN/T4585-2016 出口食品中甲基砷酸、二甲次胂酸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 SN/T4568-2016 全氟烷基碘产品含量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
- SN/T1623-2005 进出口卫生筷中噻苯咪唑、邻苯基苯酚、联苯和抑霉唑残留量的检验方法 液相色谱法
- SN/T4656.4-2016 进出口纺织品生物安全检验方法第4部分:金黄色葡萄球菌
- SN/T1687-2005 马流感血凝抑制试验操作规程
- SN/T1502-2005 国境口岸拉沙热检验规则
- SN/T4656.1-2016 进出口纺织品生物安全检验方法第1部分:白假丝酵母菌
- SN/T4551-2016 过境粮食检验检疫管理规范
- SN/T4656.2-2016 进出口纺织品生物安全检验方法第2部分:大肠埃希氏菌
- SN/T4656.5-2016 进出口纺织品生物安全检验方法第5部分:菌落总数
- SN/T2300-2009 国境口岸蚊类携带基孔肯雅病毒的检测方法
- SN/T3698-2013 辐射骚扰测试系统期间核查方法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