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电力行业标准(DL) >>
- DL/T 706-2017 电厂用抗燃油自燃点测定方法

【DL电力标准】 电厂用抗燃油自燃点测定方法
- DL/T706-2017
- 现行
标准号:
DL/T 706-2017
标准名称:
电厂用抗燃油自燃点测定方法
标准类别:
电力行业标准(DL)
标准状态:
现行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zip .pdf下载大小:
1.29 M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DL/T 706-2017.Test method for autoignition temperature of fire-resistant fluid used in power plant.
1范围
DL/T 706规定了电厂用抗燃油自燃点的测试方法。
DL/T 706适用于测定电厂用抗燃油的自燃点。
2名词术语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自燃现象autoignition phenomena
可燃物质在没有明火引燃,在规定时间(5min) 内,靠物质本身或所处环境温度达到着火点,从而产生明显火焰的现象。
2.2自燃点autoignition temperature
在规定条件下,油品在没有火焰接触时,自发着火的最低温度(单位为"C )。
3方法概述
用微量注射器将0.07mL待测试样快速注入加热到-定温度的200mL开口耐热锥形烧瓶内,当试样在烧瓶里燃烧产生火焰时,表明试验发生了自燃。若在5min内无火焰产生,则认为在该温度下试样没有发生自燃。发生上述自燃现象时的最低温度,确定为被测试样的自燃点。
4仪器和材料
4.1加热炉
加热炉的结构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炉腔、烧瓶、测温热电偶、电加热丝、保温层、反光镜和壳体等。采用三点测温,测点分别位于烧瓶底部中心、侧壁和上部,且紧贴瓶壁。可通过调节电加热丝的功率使三个测点的温度相差在1C以内。当使用不同结构加热炉时,对于正庚烷和苯(纯度为99.5%以上),其自燃点的测定结果应符合以下要求:正庚烷: 220℃±2.5℃;苯: 560C±5℃。
4.2 烧瓶
200mL锥形烧瓶(材质为硼硅玻璃),净重60g±5g,其外形尺寸如图2所示。
4.3注射器
最小分度为0.01mL的0.25mL注射器,针头采用8号或9号不锈钢长针头。

部分标准内容:
备案号:60043-2017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706—2017
代替DL/T706—1999
电厂用抗燃油自燃点测定方法
Test method for autoignitiontemperature offire-resistantfluidusedinpowerplant
2017-08-02发布
国家能源局
2017-12-01实施
名词术语
方法概述
仪器和材料
试验步骤
精密度
DL/T706—2017
DL/T706—2017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进行起草。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本标准是对DL/T706—1999
《电厂用抗燃油自燃点测定方法》进行的修订。本标准与DL/T706—1999相比,修订的主要内容有:删除了规范性引用文件。
一对试油的进样量做了修订。
增加了每次试验进样间隔为至少15min。对试验步骤做了修订。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电气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本标准参加单位:黑龙江省电力科学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唐金伟、李烨峰、肖秀媛、刘永洛、李国兴、邵伟。本标准1999年首次颁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DL/T706—1999。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一号,100761)。
1范围
电厂用抗燃油自燃点测定方法
本标准规定了电厂用抗燃油自燃点的测试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测定电厂用抗燃油的自燃点。2
名词术语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1
自燃现象
autoignitionphenomena
DL/T706—2017
可燃物质在没有明火引燃,在规定时间(5min)内,靠物质本身或所处环境温度达到着火点,从而产生明显火焰的现象。
自燃点autoignitiontemperature在规定条件下,油品在没有火焰接触时,自发着火的最低温度(单位为℃)。3方法概述
用微量注射器将0.07mL待测试样快速注入加热到一定温度的200mL开口耐热锥形烧瓶内,当试样在烧瓶里燃烧产生火焰时,表明试验发生了自燃。若在5min内无火焰产生,则认为在该温度下试样没有发生自燃。发生上述自燃现象时的最低温度,确定为被测试样的自燃点。仪器和材料
4.1加热炉
加热炉的结构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炉腔、烧瓶、测温热电偶、电加热丝、保温层、反光镜和壳体等。采用三点测温,测点分别位于烧瓶底部中心、侧壁和上部,且紧贴瓶壁。可通过调节电加热丝的功率使三个测点的温度相差在1℃以内。当使用不同结构加热炉时,对于正庚烷和苯(纯度为99.5%以上),其自燃点的测定结果应符合以下要求:正庚烷:220℃±2.5℃;苯:560℃±5℃。4.2烧瓶
200mL锥形烧瓶(材质为硼硅玻璃),净重60g土5g,其外形尺寸如图2所示。4.3
注射器
最小分度为0.01mL的0.25mL注射器,针头采用8号或9号不锈钢长针头。4.4计时器
分度为1s。
DL/T706—2017
5试验步骤
5.1加热
上保温盖
不锈钢圆筒
陶瓷简
侧加热丝
底加热丝
反光镜
图1炉体结构(单位:mm)
上环形盖
上热电偶
侧热电偶
保温层
底热电偶
图2200mL锥形硼硅玻璃烧瓶外形尺寸(单位:mm)根据试样自燃点温度范围(大多数磷酸酯抗燃油的自燃点在500℃以上)设定加热炉的升温温度,将加热炉升温到预定温度,且稳定10min土1min,使锥形瓶底部中心、侧壁和上部三点之间的温度差异不大于1℃。
5.2注入样品
用注射器缓慢抽取0.07mL试样,快速注入锥形瓶底部,并迅速拿开注射器。5.3计时
试样注入锥形瓶后,开始计时。2bZxz.net
5.4确定自燃点
DL/T706-2017
5.4.1使用反光镜通过合适的角度,观察烧瓶内的情况。每次观察试样是否自燃后,都应用干燥洁净的空气将锥形瓶内被污染的气体或固体颗粒彻底吹出,下次注入试样至少间隔15min,且烧瓶底部中心、侧壁和上部三点之间的温度差不大于1℃。5.4.2如果烧瓶内的试样在5min内未观察到火焰,停止计时。将温度升高10℃进行试验,至样品发生自燃现象为止,记录该温度(t)。5.4.3如果烧瓶内的试样在5min内观察到火焰产生,则表明试验在该温度下发生自燃现象,停止计时。将温度降低10℃进行试验,至观察不到自燃现象产生为止。记录最后一次发生自燃时的温度(t)。
5.4.4将t降低5℃(t2)进行试验,如果发生自燃,则再降低2℃(t)试验,若自燃,则确定t为样品的自燃点,否则t确定为样品的自燃点。5.4.5若在t2下未发生自燃,将温度升高2℃(t),如果14下发生自燃,则确定t4为样品的自燃点,否则,t为样品的自燃点。
5.4.6最后一次确定自燃点的试验应重复进行两次,并记录当时的大气压。6精密度
6.1重复性
同一试样,同一操作人员在相同试验室使用同一仪器的两次测试结果的重复性r≤10℃。6.2再现性
同一试样,不同操作人员在不同试验室使用不同仪器的两次试验结果的再现性R≤20℃。3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DL电力标准标准计划
- DL/T5173-2012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 DL/T5192-2004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总布置设计导则
- DL/T794-2001 火力发电厂锅炉化学清洗导则
- DL/T247-2012 输变电设备用铜包铝母线
- DL/T606.3-2014 火力发电厂能量平衡导则 第3部分热平衡
- DL/T474.2-2018 现场绝缘试验实施导则直流高电压试验
- DL/T5157-2002 电力系统调度通信交换网设计技术规程
- DL/T1717-2017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厂化学监督技术导则
- DL/T1856-2018 核级阴离子交换树脂中氯型、碳酸型、硫酸型基团含量的测定方法
- DL/T1100-2009 电力系统的时间同步系统 第1部分:技术规范
- DL/T1961-2019 火力发电厂流量测量不确定度计算方法
- DL/T5442-2010 输电线路铁塔制图和构造规定
- DL/T499-2001 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
- DL/T5395-2007 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
- DL/T1212-2013 火力发电厂现场总线设备安装技术导则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