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国家标准(GB) >>
- GB/T 33675-2017 冷冬等级
标准号:
GB/T 33675-2017
标准名称:
冷冬等级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英文名称:
Cold winter grades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2017-05-12 -
实施日期:
2017-12-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 .pdf下载大小:
起草人:
陈峪、向洋、赵琳、曾红玲、王凌、邹旭恺起草单位:
国家气候中心归口单位:
全国气候与气候变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40)提出单位:
中国气象局发布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相关标签:
等级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GB/T 33675-2017 冷冬等级
GB/T33675-2017
本标准规定了单站、区域及全国的冷冬指标、计算方法以及等级划分。
本标准适用于冷冬的监测、预测、评价及服务。

部分标准内容:
ICS07.06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3675-—2017
冷冬等级
Coldwintergrades
2017-05-12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17-12-01实施
GB/T33675—2017
1范围
2术语和定义
3冷冬指标和等级划分
4冷冬年确定
冷冬阈值取值方法
附录A(规范性附录)
附录B(规范性附录)
参考文献·
全国冷冬指数计算方法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中国气象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气候与气候变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40)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气候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峪、向洋、赵琳、曾红玲、王凌、邹旭恺。GB/T33675—2017
Hii KAoNhi KAca
HiiKAoNhiKAca
1范围
冷冬等级
本标准规定了单站、区域及全国的冷冬指标、计算方法以及等级划分。本标准适用于冷冬的监测、预测、评价及服务。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2.1
winter mean air temperature冬季平均气温
上年12月至当年(目标年)2月的平均气温。注:单位为摄氏度(℃)。
气候平均值
climate normal
气象要素最近3个年代30年的平均值,计算方法见附录A。2.3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距平anomaly
气象要素与其气候平均值之差,计算方法见附录A。2.4
weather station
某一气象观测站,也称站或站点。2.5
region
某一地理范围,如行政区、流域区等,不包括全国整体范围。2.6
冷冬调值coldwinterthreshold
界定单站冷冬的临界值,取值方法见附录A。2.7
feffective grid
有效网格
将全国范围按给定经纬度格距划分网格,包含有站点的网格。3冷冬指标和等级划分
3.1单站冷冬
GB/T33675—2017
单站冬季平均气温距平(△T)小于或等于冷冬阈值,定义为单站弱冷冬(简称单站冷冬)。单站冷冬指标和等级划分见表1。
HrrKAoNi KAca
GB/T33675—2017
等级指标
表1单站冷冬指标和等级划分
1.29aAT≤-1.29g
注:。(标准差)计算见式(A.3)。3.2区域冷冬
等级名称
单站弱冷冬(简称单站冷冬)
单站强冷冬
区域范围内冷冬站数超过站点总数的50%,定义为区域弱冷冬(简称区域冷冬)。在区域冷冬年,区域内强冷冬站数与冷冬站数之比大于或等于50%,定义为区域强冷冬。3.3全国冷冬
全国冷冬指数大于或等于50%,定义为全国弱冷冬(简称全国冷冬)。全国冷冬指数计算见附录B。在全国冷冬年,全国强冷冬面积与全国冷冬面积之比大于或等于50%,定义为全国强冷冬。4冷冬年确定
4.1目标年冷冬
按该年所使用的气候平均值计算标准差和冷冬阈值。目标年及所对应气候平均值计算年代见表2。
表2目标年和气候平均值年代
目标年
气候平均值年代
4.2历史年冷冬
2000年之前
1961年—1990年
2001年—2010年
1971年一2000年
2011年2020年
1981年一2010年
对已确定的目标年冷冬,不再随气候平均值更新而改变。2
2021年—2030年
1991年一2020年
以此类推
以此类推
iiKAoNniKAca
A.1气候平均值计算
气候平均值计算见式(A.1):
式中: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冷冬阔值取值方法
一冬季平均气温的气候平均值,单位为摄氏度(℃);年份序号,=1,2,*,30
T:目标年对应的最近3个年代的逐年冬季平均气温,单位为摄氏度(℃C)。A.2距平计算
距平计算见式(A.2):
AT=t-T
式中:
AT一某一目标年冬季平均气温距平,单位为摄氏度(℃);t
目标年冬季平均气温,单位为摄氏度(℃)。A.3标准差计算
标准差计算见式(A.3):
式中:
冬季平均气温标准差。
A.4冷冬阀值
GB/T33675—2017
冬季平均气温序列服从正态分布,按三分位法划分偏冷、偏暖和正常出现的概率,其概率均为33.3%,得到偏冷、偏暖的边界阈值分别为一0.43g和0.43g,定义一0.43g为单站冷冬阀值;强冷冬发生概率为10%,定义一1.29为单站强冷冬阈值。3
iiKAoNniKAca
GB/T33675—2017
有效网格面积计算
有效网格面积计算见式B.1):
式中: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全国冷冬指数计算方法
SG,=S.XcosΦ
SG:某一有效网格面积,单位为平方千米(km);S.
-赤道地区1.0°×1.0°网格的近似面积(S。=110.0×111.0),单位为平方千米(km\);有效网格中心点纬度,单位为度();有效网格序号。
全国有效面积计算
全国有效面积计算见式(B.2):SE:
式中:
全国有效面积,单位为平方千米(km\):有效网格总数。
B.3有效网格冷冬面积计算
有效网格冷冬面积计算见式(B.3):SGC,=AD,XSG
式中:
-(B.2)
(B.3)
有效网格冷冬面积,即某一有效网格冷冬站点所代表的面积,单位为平方干米(km\);冷冬面积权重系数,为该有效网格冷冬站数与站点总数之比。B.4全国冷冬面积计算
全国冷冬面积计算见式(B.4):SC
式中:
全国冷冬面积,即全国范围内各有效网格冷冬面积之和,单位为平方千米(km)。B.5全国冷冬指数计算
全国冷冬指数计算见式(B.5):4
.(B.4)
iiKAoNiKAca
式中:
GB/T33675—2017
*******-(B.5)
IC一一全国冷冬指数,即全国冷冬面积与全国有效面积之比,以百分数(%)表示。B.6
全国强冷冬面积计算
有效网格强冷冬面积参照B.3计算,全国强冷冬面积参照B.4计算。iiKAoNhiKAca
GB/T33675—2017
GB/T21983—2008
暖冬等级
DB42/T805—2012冷冬等级
参考文
陈峪,任国玉,王凌,等.近56年我国暖冬气候事件变化[J.应用气象学报,2009,20(5)王凌,张强,陈峪,等.1956一2005年中国暖冬和冬季温度变化.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7,3(1)Zou,X.K.,P.M.Zhai and Q.Zhang.Variations in droughts over China:1951-2003Geophys.Res.Lett.32(4),L04707,doi:10.1029/2004GL021853,2005[6]么枕生,丁裕国.气候统计[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06
GB/T33675-2017
中华人民共
专和国
国家标准
冷冬等
GB/T33675—2017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甲2号(100029)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北街16号(100045)网址spc.net.cn
总编室:(010)68533533发行中心:(010)51780238读者服务部:(010)68523946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80×12301/16
印张0.75字数14千字
2017年5月第一版2017年5月第一次印刷*
书号:155066·1-55972定价16.00元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3675-—2017
冷冬等级
Coldwintergrades
2017-05-12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17-12-01实施
GB/T33675—2017
1范围
2术语和定义
3冷冬指标和等级划分
4冷冬年确定
冷冬阈值取值方法
附录A(规范性附录)
附录B(规范性附录)
参考文献·
全国冷冬指数计算方法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中国气象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气候与气候变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40)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气候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峪、向洋、赵琳、曾红玲、王凌、邹旭恺。GB/T33675—2017
Hii KAoNhi KAca
HiiKAoNhiKAca
1范围
冷冬等级
本标准规定了单站、区域及全国的冷冬指标、计算方法以及等级划分。本标准适用于冷冬的监测、预测、评价及服务。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2.1
winter mean air temperature冬季平均气温
上年12月至当年(目标年)2月的平均气温。注:单位为摄氏度(℃)。
气候平均值
climate normal
气象要素最近3个年代30年的平均值,计算方法见附录A。2.3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距平anomaly
气象要素与其气候平均值之差,计算方法见附录A。2.4
weather station
某一气象观测站,也称站或站点。2.5
region
某一地理范围,如行政区、流域区等,不包括全国整体范围。2.6
冷冬调值coldwinterthreshold
界定单站冷冬的临界值,取值方法见附录A。2.7
feffective grid
有效网格
将全国范围按给定经纬度格距划分网格,包含有站点的网格。3冷冬指标和等级划分
3.1单站冷冬
GB/T33675—2017
单站冬季平均气温距平(△T)小于或等于冷冬阈值,定义为单站弱冷冬(简称单站冷冬)。单站冷冬指标和等级划分见表1。
HrrKAoNi KAca
GB/T33675—2017
等级指标
表1单站冷冬指标和等级划分
1.29a
注:。(标准差)计算见式(A.3)。3.2区域冷冬
等级名称
单站弱冷冬(简称单站冷冬)
单站强冷冬
区域范围内冷冬站数超过站点总数的50%,定义为区域弱冷冬(简称区域冷冬)。在区域冷冬年,区域内强冷冬站数与冷冬站数之比大于或等于50%,定义为区域强冷冬。3.3全国冷冬
全国冷冬指数大于或等于50%,定义为全国弱冷冬(简称全国冷冬)。全国冷冬指数计算见附录B。在全国冷冬年,全国强冷冬面积与全国冷冬面积之比大于或等于50%,定义为全国强冷冬。4冷冬年确定
4.1目标年冷冬
按该年所使用的气候平均值计算标准差和冷冬阈值。目标年及所对应气候平均值计算年代见表2。
表2目标年和气候平均值年代
目标年
气候平均值年代
4.2历史年冷冬
2000年之前
1961年—1990年
2001年—2010年
1971年一2000年
2011年2020年
1981年一2010年
对已确定的目标年冷冬,不再随气候平均值更新而改变。2
2021年—2030年
1991年一2020年
以此类推
以此类推
iiKAoNniKAca
A.1气候平均值计算
气候平均值计算见式(A.1):
式中: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冷冬阔值取值方法
一冬季平均气温的气候平均值,单位为摄氏度(℃);年份序号,=1,2,*,30
T:目标年对应的最近3个年代的逐年冬季平均气温,单位为摄氏度(℃C)。A.2距平计算
距平计算见式(A.2):
AT=t-T
式中:
AT一某一目标年冬季平均气温距平,单位为摄氏度(℃);t
目标年冬季平均气温,单位为摄氏度(℃)。A.3标准差计算
标准差计算见式(A.3):
式中:
冬季平均气温标准差。
A.4冷冬阀值
GB/T33675—2017
冬季平均气温序列服从正态分布,按三分位法划分偏冷、偏暖和正常出现的概率,其概率均为33.3%,得到偏冷、偏暖的边界阈值分别为一0.43g和0.43g,定义一0.43g为单站冷冬阀值;强冷冬发生概率为10%,定义一1.29为单站强冷冬阈值。3
iiKAoNniKAca
GB/T33675—2017
有效网格面积计算
有效网格面积计算见式B.1):
式中: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全国冷冬指数计算方法
SG,=S.XcosΦ
SG:某一有效网格面积,单位为平方千米(km);S.
-赤道地区1.0°×1.0°网格的近似面积(S。=110.0×111.0),单位为平方千米(km\);有效网格中心点纬度,单位为度();有效网格序号。
全国有效面积计算
全国有效面积计算见式(B.2):SE:
式中:
全国有效面积,单位为平方千米(km\):有效网格总数。
B.3有效网格冷冬面积计算
有效网格冷冬面积计算见式(B.3):SGC,=AD,XSG
式中:
-(B.2)
(B.3)
有效网格冷冬面积,即某一有效网格冷冬站点所代表的面积,单位为平方干米(km\);冷冬面积权重系数,为该有效网格冷冬站数与站点总数之比。B.4全国冷冬面积计算
全国冷冬面积计算见式(B.4):SC
式中:
全国冷冬面积,即全国范围内各有效网格冷冬面积之和,单位为平方千米(km)。B.5全国冷冬指数计算
全国冷冬指数计算见式(B.5):4
.(B.4)
iiKAoNiKAca
式中:
GB/T33675—2017
*******-(B.5)
IC一一全国冷冬指数,即全国冷冬面积与全国有效面积之比,以百分数(%)表示。B.6
全国强冷冬面积计算
有效网格强冷冬面积参照B.3计算,全国强冷冬面积参照B.4计算。iiKAoNhiKAca
GB/T33675—2017
GB/T21983—2008
暖冬等级
DB42/T805—2012冷冬等级
参考文
陈峪,任国玉,王凌,等.近56年我国暖冬气候事件变化[J.应用气象学报,2009,20(5)王凌,张强,陈峪,等.1956一2005年中国暖冬和冬季温度变化.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7,3(1)Zou,X.K.,P.M.Zhai and Q.Zhang.Variations in droughts over China:1951-2003Geophys.Res.Lett.32(4),L04707,doi:10.1029/2004GL021853,2005[6]么枕生,丁裕国.气候统计[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06
GB/T33675-2017
中华人民共
专和国
国家标准
冷冬等
GB/T33675—2017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甲2号(100029)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北街16号(100045)网址spc.net.cn
总编室:(010)68533533发行中心:(010)51780238读者服务部:(010)68523946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80×12301/16
印张0.75字数14千字
2017年5月第一版2017年5月第一次印刷*
书号:155066·1-55972定价16.00元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
- GB/T2828.1-2012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 GB/T29863-2023 服装制图
- GB/T40185-2021 牙膏中5种氯铵类抗菌剂的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 GB/T9124.1-2019 钢制管法兰 第1部分:PN 系列
- GB50071-2014 小型水力发电站设计规范
- GB4806.9-20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金属材料及制品
- GB/T4100-2015 陶瓷砖
- GB20800.2-2006 爆炸性环境用往复式内燃机防爆技术通则 第2部分:可燃性粉尘环境用Ⅱ类内燃机
- GB/T39394—2020 LED灯、LED灯具和LED模块的测试方法
- GB/T31732-2015 测土配方施肥配肥服务点技术规范
- GB17840-1999 防弹玻璃
- GB/T1804-2000 一般公差 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 GB/T40175.2—2021 纺织品生物化学分析方法 第2部分:拟除虫菊酯类农药(酶联免疫法)
- GB/T39821-2021 塑料 不能从规定漏斗流出的模塑材料表观密度的测定
- GB/T228.1-2021 金属材料 拉伸试验 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
- 行业新闻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bzxznet@163.com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