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国家标准(GB) >>
- GB 26452-2011 钒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国家标准】 钒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6-19 01:52:59
- GB26452-2011
- 现行
标准号:
GB 26452-2011
标准名称:
钒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
现行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 .pdf下载大小: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26452-2011
钒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Dischargestandard of pollutants forVanadiumIndustry本电子版为发布稿。请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2011-04-02发布
环境保护部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011-10-01实施
1适用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
5污染物监测要求.
6标准实施与监督
KAONiKAca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等法律、法规和国家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的有关要求,保护环境,防治污染,促进钒工业生产工艺和污染治理技术的进步,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钒工业企业水和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监测和监控要求,适用于钒工业企业水污染和大气污染防治和管理。为促进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引导钒工业生产工艺和污染治理技术的发展方向,本标准规定了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本标准中的污染物排放浓度均为质量浓度。钒工业企业排放恶臭污染物、环境噪声适用相应的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产生固体废物的鉴别、处理和处置适用国家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钒工业企业的水和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按本标准的规定执行,不再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钢铁工业水污染排放标准》(GB1345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和《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中的相关规定。地方省级人民政府对本标准未作规定的污染物项目,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对本标准已作规定的污染物项目,可以制定严于本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东北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2011年2月25日批准,本标准自2011年10月1日起实施。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1适用范围
钒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钒工业企业特征生产工艺和装置水污染物和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限值、监测和监控要求,以及标准的实施与监督等相关规定。本标准适用于现有钒工业企业水和大气污染物排放管理,以及钒工业企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设施设计、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及其投产后的水、大气污染物排放管理。本标准适用于法律充许的污染物排放行为:新设立污染源的选址和特殊保护区域内现有污染源的管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的相关规定执行。本标准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适用于企业直接或间接向其法定边界外排放水污染物的行为。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GB
6920-86
GB7466-87
GB7467-87
7469-87
GB7470-87
GB7471-87
7472-87
:7475-87
GB7485-87
GB11893-1989
11894-1989
GB11896-1989
GB11901-1989
GB11914-1989
GB/T 14673-1995
水质pH值的测定玻璃电极法
水质总铬的测定
水质六价铬的测定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水质总汞的测定高锰酸钾-过硫酸钾消解法双硫分光光度水质铅的测定双硫分光光度法
水质镉的测定双硫粽分光光度
水质铅的测定双硫踪分光光度
水质铜、锌、铅、镉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水质总砷的测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钾酸银分光光度法水质总磷的测定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水质总氮的测定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分光光度法
水质氯化物的测定硝酸银滴定法水质悬浮物的测定重量法
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法水质钒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TTKAONYKACa
GB/T15264-94
GB/T15432-1995
GB/T15503-1995
GB/T16157-1996
GB/T16488-1996
GB/T16489-1996
GB18871-2002
HJ/T27-1999
HJ/T30-1999
HJ/T55-2000
HJ/T56-2000
HJ/T57-2000
HJ/T60-2000
HJ/T195-2005
HJ/T199-2005
HJ/T200-2005
HJ/T343-2007
HJ/T399-2007
HJ482-2009
483-2009
485-2009
T486-2009
535-2009
HJ536-2009
537-2009
544-2009
547-2009
548-2009
549-2009
环境空气铅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水质钒的测定钮试剂(bpha)萃取分光光度法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红外光度法水质硫化物的测定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安全基本标准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化氢的测定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法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气的测定甲基橙分光光度法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碘量法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水质硫化物的测定碘量法
水质氨氮的测定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水质总氮的测定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水质硫化物的测定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水质氯化物的测定硝酸汞滴定法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四氯汞盐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水质铜的测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分光光度法水质铜的测定2,9-二甲基-1,10-菲啰啉分光光度法水质氨氮的测定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水质氨氮的测定水杨酸分光光度法水质氨氮的测定蒸馏-中和滴定法固定污染源废气硫酸雾的测定离子色谱法(暂行)固定污染源废气氯气的测定碘量法(暂行)固定污染源废气氯化氢的测定硝酸银容量法(暂行)空气和废气氯化氢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暂行)
HJ538-2009
HJ539-2009
HJ597-2011
固定污染源废气铅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暂行)环境空气铅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暂行)水质总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28号)《环境监测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39号)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钒工业企业
指以钒渣、石煤、含钒固废或其他含钒二次资源为原料生产V2O3、V2Os等氧化钒的企业。3.2特征生产工艺和装置
指:(1)以焙烧、浸出、沉淀和熔化为主要工序的V2Os生产工艺与装置:(2)以焙烧、浸出、沉淀和还原为主要工序的V2O3生产工艺与装置:(3)与这些生产工艺有关的水和大气污染物治理与综合利用等装置。3.3现有企业
指本标准实施之日前,已建成投产或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已通过审批的钒工业生产企业或生产设施,3.4新建企业
指本标准实施之日起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通过审批的新建、改建、扩建的钒工业建设项目。3.5公共污水处理系统
指通过纳污管道等方式收集废水,为两家以上排污单位提供废水处理服务并且排水能够达到相关排放标准要求的企业或机构,包括各种规模和类型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区域(包括各类工业园区、开发区、工业聚集地等)废水处理厂等,其废水处理程度应达到二级或二级以上。3.6直接排放
指排污单位直接向环境排放水污染物的行为。3.7间接排放
指排污单位向公共污水处理系统排放水污染物的行为3.8排水量
指生产设施或企业向企业边界以外排放的废水的量,包括与生产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外排废水(如厂区生活污水、冷却废水、厂区锅炉和电站排水等)。3.9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
指用于核定水污染物排放浓度而规定的生产单位氧化钒产品的排水量上限值。3
TTKAONYKAca
3.10排气筒高度
指自排气筒(或其主体建筑构造)所在的地平面至排气筒出口计的高度。3.11标准状态
指温度为273.15K、压力为101325Pa时的状态。本标准规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均以标准状态下的干气体为基准。
3.12排气量
指钒工业生产工艺和装置排入环境空气的废气量,包括与生产工艺和装置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外排废气(如环境集烟等)。
3.13单位产品基准排气量
指用于核定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而规定的生产单位氧化钒产品的排气量上限值。3.14过量空气系数
指工业炉窑运行时实际空气量与理论空气需要量的比值。3.15企业边界
指钒工业企业的法定边界。若无法定边界,则指实际边界。4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
4.1水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
4.1.1自2012年1月1日起至2012年12月31日止,现有企业执行表1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4.1.2现有企业自2013年1月1日起执行表2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4.1.3新建企业自2011年10月1日起执行表2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表1现有企业水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及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单位:mg/L(pH除外)
污染物项目
悬浮物
化学需氧量(CODcr)
硫化物
氯化物(以Cr计)
石油类
排放限值
直接排放
间接排放
污染物排放监控位置
企业废水总排放口
六价铬
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m/t(Vz0,或V203)2.0
车间或生产设施废水排放口
排水量计量位置与污染物排放监控位置一致
表2新建企业水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及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单位:mg/L(pH除外)
污染物项目
悬浮物
化学需氧量(CODcr)
硫化物
氯化物(以Cr计)
石油类
六价铬
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m2/t(V20s或V20)排放限值
直接排放
间接排放
TiKAONYKAca
污染物排放监控位置
企业废水总排放口
车间或生产设施废水排放口
排水量计量位置与污染物排放监控位置一致
4.1.4根据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在国士开发密度较高、环境承载能力开始减弱,或水环境容量较小、生态环境脆弱,容易发生严重环境污染问题而需要采取特别保护措施的地区,应严格控制企业的污染物排放行为,在上述地区的企业执行表3规定的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执行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的地域范围、时间,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省级人民政府规定表3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
单位:mg/L(pH除外)
污染物项目
悬浮物
化学需氧量(CODcr)
硫化物
氯化物(以Cr计)
石油类
六价铬
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m/t(V20s或V20)排放限值
直接排放
间接排放
污染物排放监控位置
企业废水总排放口
车间或生产设施废水排放口
排水量计量位置与污染物排放监控位置一致
4.1.5对于排放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污水,除执行本标准外,还应符合GB18871的规定。4.1.6水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适用于单位产品实际排水量不高于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的情况。若单位产品实际排水量超过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须按公式(1)将实测水污染物浓度换算为水污染物基准排水量排放浓度,并以水污染物基准排水量排放浓度作为判定排放是否达标的依据。产品产量和排水量统计周期为一个工作日。
在企业的生产设施同时生产两种以上产品、可适用不同排放控制要求或不同行业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且生产设施产生的污水混合处理排放的情况下,应执行排放标准中规定的最严格的浓度限值,并按公式(1)换算水污染物基准排水量排放浓度6
式中:
ZY·Om
-水污染物基准排水量排放质量浓度,mg/L;Q总—排水总量,m:
某种产品产量,t;
Q摄—某种产品的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m/t;P实
实测水污染物浓度,mg/L。
若Q总与YQ基的比值小于1,则以水污染物实测浓度作为判定排放是否达标的依据。4.2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
4.2.1自2012年1月1日起至2012年12月31日止,现有企业执行表4规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4.2.2现有企业自2013年1月1日起热行表5规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4.2.3新建企业自2011年10月1日起执行表5规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表4现有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及单位产品基准排气量序
生产过程
原料预处
熔化(制取
干燥(制取
V,Og)
还原(制取
熟料输送
及贮运
8其他
工艺或工序
破碎、筛分、
混配料、球磨、
制球、原料输
送等装置及料
焙烧炉/窑
沉淀池/罐
熔化炉
干燥炉/窑
还原炉/窑
熟料仓、卸料
单位产品基准排气量(ml/t-V2Os或V20,)
二氧化硫
污染物名称及排放限值
颗粒物
氯化氢
硫酸雾
150000
铅及其
化合物
注:浸出过程产生的含碱蒸汽必须经过吸收净化,吸收液循环利用后进入废水处理系统中7
TTKAONYKACa
单位:mg/Nm
污染物排放
监控位置
车间或生产
设施排气筒
车间或生产
设施排气筒
生产过程
原料预处
熔化(制取
干燥(制取
还原(制取
熟料输送
及贮运
8其他
表5新建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及单位产品基准排气量污染物名称及排放限值
工艺或工序
破碎、筛分、
混配料、球
磨、制球、原
料输送等装
置及料仓
焙烧炉/窑
沉淀池/罐
熔化炉
干燥炉/窑
还原炉/窑
熟料仓、卸料
单位产品基准排气量
(m/t-V20s或Vz0g)
二氧化硫
颗粒物
氯化氢
硫酸雾
130000
铅及其
化合物
注:浸出过程产生的含碱蒸汽必须经过吸收净化,吸收液循环利用后进入废水处理系统中。4.2.4企业边界大气污染物任何1小时平均浓度执行表6规定的限值。表6现有和新建企业边界大气污染物浓度限值序号
污染物
二氧化硫
颗粒物
氯化氢Www.bzxZ.net
硫酸雾
铅及其化合物
最高浓度限值
单位:mg/Nm
污染物排放
监控位置
车间或生产
设施排气筒
车间或生产
设施排气筒
单位:mg/m
4.2.5在现有企业生产、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及其后的生产过程中,负责监管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对周围居住、教学、医疗等用途的敏感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进行监测,并采取措施保证空气中污染物浓度符合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建设项目的具体监控范围为环境影响评价确定的周围敏感区域:未进行过环境影响评价的现有企业,监控范围由负责监管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企业排污的特点和规律及当地的自然、气象条件等因素,参照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因地制宜地予以确定。8
4.2.6产生大气污染物的生产工艺和装置必须设立局部或整体气体收集系统和集中处理装置,达标排放。所有排气筒高度应不低于30m。排气筒周围半径200m范围内有建筑物时,排气筒高度还应高出最高建筑物3m以上。
4.2.7炉窑基准过量空气系数为1.6,实测炉窑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应换算为基准过量空气系数排放浓度。生产设施应采取合理的通风措施,不得故意稀释排放,若单位产品实际排气量超过单位产品基准排气量,须将实测大气污染物浓度换算为大气污染物基准气量排放浓度,并以大气污染物基准气量排放浓度作为判定排放是否达标的依据。大气污染物基准气量排放浓度的换算,可参照采用水污染物基准水量排放浓度的计算公式。在国家未规定其他生产设施单位产品基准排气量之前,暂以实测浓度作为判定是否达标的依据。
5污染物监测要求
5.1污染物监测的一般要求
5.1.1对企业排放废水和废气的采样,应根据监测污染物的种类、在规定的污染物排放监控位置进行,有废水和废气处理设施的,应在处理设施后监控。在污染物排放监控位置须设置永久性排污口标志。5.1.2新建企业和现有企业安装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控设备的要求,按有关法律和《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5.1.3对企业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监测的频次、采样时间等要求,按国家有关污染源监测技术规范的规定执行。
5.1.4企业产品产量的核定,以法定报表为依据。5.1.5企业应按照有关法律和《环境监测管理办法》的规定,对排污状况进行监测,并保存原始监测记录。
5.2水污染物监测要求
5.2.1对企业排放水污染物浓度的测定采用见表7所列的方法标准。表7水污染物浓度测定方法标准
污染物项目
悬浮物
化学需氧量
(CODcr)
硫化物
方法标准名称
水质pH值的测定玻璃电极法
水质悬浮物的测定重量法
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法水质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快速消解分光光度硫化物的测定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水质
水质硫化物的测定碘量法
TTKAONKAc
方法标准编号
GB6920-86
GB11901-1989
GB11914-1989
HJ/T399-2007
GB/T16489-1996
HJ/T60-2000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GB26452-2011
钒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Dischargestandard of pollutants forVanadiumIndustry本电子版为发布稿。请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2011-04-02发布
环境保护部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011-10-01实施
1适用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
5污染物监测要求.
6标准实施与监督
KAONiKAca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等法律、法规和国家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的有关要求,保护环境,防治污染,促进钒工业生产工艺和污染治理技术的进步,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钒工业企业水和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监测和监控要求,适用于钒工业企业水污染和大气污染防治和管理。为促进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引导钒工业生产工艺和污染治理技术的发展方向,本标准规定了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本标准中的污染物排放浓度均为质量浓度。钒工业企业排放恶臭污染物、环境噪声适用相应的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产生固体废物的鉴别、处理和处置适用国家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钒工业企业的水和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按本标准的规定执行,不再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钢铁工业水污染排放标准》(GB1345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和《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中的相关规定。地方省级人民政府对本标准未作规定的污染物项目,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对本标准已作规定的污染物项目,可以制定严于本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东北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2011年2月25日批准,本标准自2011年10月1日起实施。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1适用范围
钒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钒工业企业特征生产工艺和装置水污染物和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限值、监测和监控要求,以及标准的实施与监督等相关规定。本标准适用于现有钒工业企业水和大气污染物排放管理,以及钒工业企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设施设计、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及其投产后的水、大气污染物排放管理。本标准适用于法律充许的污染物排放行为:新设立污染源的选址和特殊保护区域内现有污染源的管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的相关规定执行。本标准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适用于企业直接或间接向其法定边界外排放水污染物的行为。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GB
6920-86
GB7466-87
GB7467-87
7469-87
GB7470-87
GB7471-87
7472-87
:7475-87
GB7485-87
GB11893-1989
11894-1989
GB11896-1989
GB11901-1989
GB11914-1989
GB/T 14673-1995
水质pH值的测定玻璃电极法
水质总铬的测定
水质六价铬的测定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水质总汞的测定高锰酸钾-过硫酸钾消解法双硫分光光度水质铅的测定双硫分光光度法
水质镉的测定双硫粽分光光度
水质铅的测定双硫踪分光光度
水质铜、锌、铅、镉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水质总砷的测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钾酸银分光光度法水质总磷的测定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水质总氮的测定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分光光度法
水质氯化物的测定硝酸银滴定法水质悬浮物的测定重量法
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法水质钒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TTKAONYKACa
GB/T15264-94
GB/T15432-1995
GB/T15503-1995
GB/T16157-1996
GB/T16488-1996
GB/T16489-1996
GB18871-2002
HJ/T27-1999
HJ/T30-1999
HJ/T55-2000
HJ/T56-2000
HJ/T57-2000
HJ/T60-2000
HJ/T195-2005
HJ/T199-2005
HJ/T200-2005
HJ/T343-2007
HJ/T399-2007
HJ482-2009
483-2009
485-2009
T486-2009
535-2009
HJ536-2009
537-2009
544-2009
547-2009
548-2009
549-2009
环境空气铅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水质钒的测定钮试剂(bpha)萃取分光光度法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红外光度法水质硫化物的测定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安全基本标准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化氢的测定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法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气的测定甲基橙分光光度法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碘量法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水质硫化物的测定碘量法
水质氨氮的测定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水质总氮的测定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水质硫化物的测定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水质氯化物的测定硝酸汞滴定法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四氯汞盐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水质铜的测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分光光度法水质铜的测定2,9-二甲基-1,10-菲啰啉分光光度法水质氨氮的测定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水质氨氮的测定水杨酸分光光度法水质氨氮的测定蒸馏-中和滴定法固定污染源废气硫酸雾的测定离子色谱法(暂行)固定污染源废气氯气的测定碘量法(暂行)固定污染源废气氯化氢的测定硝酸银容量法(暂行)空气和废气氯化氢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暂行)
HJ538-2009
HJ539-2009
HJ597-2011
固定污染源废气铅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暂行)环境空气铅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暂行)水质总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28号)《环境监测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39号)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钒工业企业
指以钒渣、石煤、含钒固废或其他含钒二次资源为原料生产V2O3、V2Os等氧化钒的企业。3.2特征生产工艺和装置
指:(1)以焙烧、浸出、沉淀和熔化为主要工序的V2Os生产工艺与装置:(2)以焙烧、浸出、沉淀和还原为主要工序的V2O3生产工艺与装置:(3)与这些生产工艺有关的水和大气污染物治理与综合利用等装置。3.3现有企业
指本标准实施之日前,已建成投产或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已通过审批的钒工业生产企业或生产设施,3.4新建企业
指本标准实施之日起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通过审批的新建、改建、扩建的钒工业建设项目。3.5公共污水处理系统
指通过纳污管道等方式收集废水,为两家以上排污单位提供废水处理服务并且排水能够达到相关排放标准要求的企业或机构,包括各种规模和类型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区域(包括各类工业园区、开发区、工业聚集地等)废水处理厂等,其废水处理程度应达到二级或二级以上。3.6直接排放
指排污单位直接向环境排放水污染物的行为。3.7间接排放
指排污单位向公共污水处理系统排放水污染物的行为3.8排水量
指生产设施或企业向企业边界以外排放的废水的量,包括与生产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外排废水(如厂区生活污水、冷却废水、厂区锅炉和电站排水等)。3.9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
指用于核定水污染物排放浓度而规定的生产单位氧化钒产品的排水量上限值。3
TTKAONYKAca
3.10排气筒高度
指自排气筒(或其主体建筑构造)所在的地平面至排气筒出口计的高度。3.11标准状态
指温度为273.15K、压力为101325Pa时的状态。本标准规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均以标准状态下的干气体为基准。
3.12排气量
指钒工业生产工艺和装置排入环境空气的废气量,包括与生产工艺和装置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外排废气(如环境集烟等)。
3.13单位产品基准排气量
指用于核定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而规定的生产单位氧化钒产品的排气量上限值。3.14过量空气系数
指工业炉窑运行时实际空气量与理论空气需要量的比值。3.15企业边界
指钒工业企业的法定边界。若无法定边界,则指实际边界。4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
4.1水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
4.1.1自2012年1月1日起至2012年12月31日止,现有企业执行表1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4.1.2现有企业自2013年1月1日起执行表2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4.1.3新建企业自2011年10月1日起执行表2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表1现有企业水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及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单位:mg/L(pH除外)
污染物项目
悬浮物
化学需氧量(CODcr)
硫化物
氯化物(以Cr计)
石油类
排放限值
直接排放
间接排放
污染物排放监控位置
企业废水总排放口
六价铬
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m/t(Vz0,或V203)2.0
车间或生产设施废水排放口
排水量计量位置与污染物排放监控位置一致
表2新建企业水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及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单位:mg/L(pH除外)
污染物项目
悬浮物
化学需氧量(CODcr)
硫化物
氯化物(以Cr计)
石油类
六价铬
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m2/t(V20s或V20)排放限值
直接排放
间接排放
TiKAONYKAca
污染物排放监控位置
企业废水总排放口
车间或生产设施废水排放口
排水量计量位置与污染物排放监控位置一致
4.1.4根据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在国士开发密度较高、环境承载能力开始减弱,或水环境容量较小、生态环境脆弱,容易发生严重环境污染问题而需要采取特别保护措施的地区,应严格控制企业的污染物排放行为,在上述地区的企业执行表3规定的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执行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的地域范围、时间,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省级人民政府规定表3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
单位:mg/L(pH除外)
污染物项目
悬浮物
化学需氧量(CODcr)
硫化物
氯化物(以Cr计)
石油类
六价铬
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m/t(V20s或V20)排放限值
直接排放
间接排放
污染物排放监控位置
企业废水总排放口
车间或生产设施废水排放口
排水量计量位置与污染物排放监控位置一致
4.1.5对于排放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污水,除执行本标准外,还应符合GB18871的规定。4.1.6水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适用于单位产品实际排水量不高于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的情况。若单位产品实际排水量超过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须按公式(1)将实测水污染物浓度换算为水污染物基准排水量排放浓度,并以水污染物基准排水量排放浓度作为判定排放是否达标的依据。产品产量和排水量统计周期为一个工作日。
在企业的生产设施同时生产两种以上产品、可适用不同排放控制要求或不同行业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且生产设施产生的污水混合处理排放的情况下,应执行排放标准中规定的最严格的浓度限值,并按公式(1)换算水污染物基准排水量排放浓度6
式中:
ZY·Om
-水污染物基准排水量排放质量浓度,mg/L;Q总—排水总量,m:
某种产品产量,t;
Q摄—某种产品的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m/t;P实
实测水污染物浓度,mg/L。
若Q总与YQ基的比值小于1,则以水污染物实测浓度作为判定排放是否达标的依据。4.2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
4.2.1自2012年1月1日起至2012年12月31日止,现有企业执行表4规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4.2.2现有企业自2013年1月1日起热行表5规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4.2.3新建企业自2011年10月1日起执行表5规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表4现有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及单位产品基准排气量序
生产过程
原料预处
熔化(制取
干燥(制取
V,Og)
还原(制取
熟料输送
及贮运
8其他
工艺或工序
破碎、筛分、
混配料、球磨、
制球、原料输
送等装置及料
焙烧炉/窑
沉淀池/罐
熔化炉
干燥炉/窑
还原炉/窑
熟料仓、卸料
单位产品基准排气量(ml/t-V2Os或V20,)
二氧化硫
污染物名称及排放限值
颗粒物
氯化氢
硫酸雾
150000
铅及其
化合物
注:浸出过程产生的含碱蒸汽必须经过吸收净化,吸收液循环利用后进入废水处理系统中7
TTKAONYKACa
单位:mg/Nm
污染物排放
监控位置
车间或生产
设施排气筒
车间或生产
设施排气筒
生产过程
原料预处
熔化(制取
干燥(制取
还原(制取
熟料输送
及贮运
8其他
表5新建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及单位产品基准排气量污染物名称及排放限值
工艺或工序
破碎、筛分、
混配料、球
磨、制球、原
料输送等装
置及料仓
焙烧炉/窑
沉淀池/罐
熔化炉
干燥炉/窑
还原炉/窑
熟料仓、卸料
单位产品基准排气量
(m/t-V20s或Vz0g)
二氧化硫
颗粒物
氯化氢
硫酸雾
130000
铅及其
化合物
注:浸出过程产生的含碱蒸汽必须经过吸收净化,吸收液循环利用后进入废水处理系统中。4.2.4企业边界大气污染物任何1小时平均浓度执行表6规定的限值。表6现有和新建企业边界大气污染物浓度限值序号
污染物
二氧化硫
颗粒物
氯化氢Www.bzxZ.net
硫酸雾
铅及其化合物
最高浓度限值
单位:mg/Nm
污染物排放
监控位置
车间或生产
设施排气筒
车间或生产
设施排气筒
单位:mg/m
4.2.5在现有企业生产、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及其后的生产过程中,负责监管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对周围居住、教学、医疗等用途的敏感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进行监测,并采取措施保证空气中污染物浓度符合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建设项目的具体监控范围为环境影响评价确定的周围敏感区域:未进行过环境影响评价的现有企业,监控范围由负责监管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企业排污的特点和规律及当地的自然、气象条件等因素,参照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因地制宜地予以确定。8
4.2.6产生大气污染物的生产工艺和装置必须设立局部或整体气体收集系统和集中处理装置,达标排放。所有排气筒高度应不低于30m。排气筒周围半径200m范围内有建筑物时,排气筒高度还应高出最高建筑物3m以上。
4.2.7炉窑基准过量空气系数为1.6,实测炉窑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应换算为基准过量空气系数排放浓度。生产设施应采取合理的通风措施,不得故意稀释排放,若单位产品实际排气量超过单位产品基准排气量,须将实测大气污染物浓度换算为大气污染物基准气量排放浓度,并以大气污染物基准气量排放浓度作为判定排放是否达标的依据。大气污染物基准气量排放浓度的换算,可参照采用水污染物基准水量排放浓度的计算公式。在国家未规定其他生产设施单位产品基准排气量之前,暂以实测浓度作为判定是否达标的依据。
5污染物监测要求
5.1污染物监测的一般要求
5.1.1对企业排放废水和废气的采样,应根据监测污染物的种类、在规定的污染物排放监控位置进行,有废水和废气处理设施的,应在处理设施后监控。在污染物排放监控位置须设置永久性排污口标志。5.1.2新建企业和现有企业安装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控设备的要求,按有关法律和《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5.1.3对企业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监测的频次、采样时间等要求,按国家有关污染源监测技术规范的规定执行。
5.1.4企业产品产量的核定,以法定报表为依据。5.1.5企业应按照有关法律和《环境监测管理办法》的规定,对排污状况进行监测,并保存原始监测记录。
5.2水污染物监测要求
5.2.1对企业排放水污染物浓度的测定采用见表7所列的方法标准。表7水污染物浓度测定方法标准
污染物项目
悬浮物
化学需氧量
(CODcr)
硫化物
方法标准名称
水质pH值的测定玻璃电极法
水质悬浮物的测定重量法
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法水质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快速消解分光光度硫化物的测定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水质
水质硫化物的测定碘量法
TTKAONKAc
方法标准编号
GB6920-86
GB11901-1989
GB11914-1989
HJ/T399-2007
GB/T16489-1996
HJ/T60-2000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标准计划
- GB/T39648-2020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数字图像技术评级
- GB/T39092-2020 航空器环境控制系统图解符号
- GB/T25811-2010 染料试验用标准漂白涤纶布
- GB/T2910.16-2024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16部分:聚丙烯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二甲苯法)
- GB/T529-2008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撕裂强度的测定(裤形、直角形和新月形试样)
- GB/T26863-2022 火电站监控系统术语
- GB/T36434-2018 复杂机械手表机心万年历和打簧机构零部件的名称
- GB/T43423-2023 空间数据与信息传输系统 深空光通信编码与同步
- GB/T30966.6-2022 风力发电机组 风力发电场监控系统通信 第6部分:状态监测的逻辑节点类和数据类
- GB/T24204-2009 高炉炉料用铁矿石 低温还原粉化率的测定 动态试验法
- GB/T5009.68-2003 食品容器内壁过氯乙烯涂料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 GB/T23639-2009 节能耐腐蚀钢制电缆桥架
- GB/T23315-2009 粘扣带
- GB/T29529-2013 泵的噪声测量与评价方法
- GB50030-2013 氧气站设计规范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