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国家标准(GB) >>
- GB/T 26880-2011 粮油储藏 就仓干燥技术规范

【国家标准】 粮油储藏 就仓干燥技术规范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6-19 03:44:21
- GB/T26880-2011
- 现行
标准号:
GB/T 26880-2011
标准名称:
粮油储藏 就仓干燥技术规范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
现行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 .pdf下载大小:

部分标准内容:
ICS 67. 06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6880—2011
粮油储藏
就仓干燥技术规范
Grain and oil storage--Regulation for in-bin drying2011-09-29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11-12-01实施
本标推的附录 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国家粮食局提出。
本标推由全国粮油标推化技术委员会归口。GB/T26880—2011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粮食储备局成都粮食储藏科学研究所、南京财经大学,中粮科学研究院、河南工业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于双林、付鹏程、杨国峰、牛兴和.张来林。1范围
粮油储藏就仓干燥技术规范
GE/T26880—2011
本标谁规定了就仓干燥的相关术语和定义、适合就危干燥的条件、操作管理及评价本标推适用于散装稻谷和玉米,小麦、大豆等可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能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窃)或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26882.1粮油储髋粮情测控系统第1部分:通则LS/T1202储粮机械通风技术规
LS/T12I1粮油储藏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文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就仓干燥in-bindrying
新收获的高水分粮食按规定装人符合茶件的仓房后,就在原仓采用机械通风方式干燥,干燥完成后粮食继续在该仓内储燕的技术。3.2
安全千燥期safedryingperiod
高水分粮食完成千燥前允许的最长安全储藏时间3.3
固定风道 fixed airduct
在通风过程中位置及形状基本保持不变的风道,如地檐风道,地上笼风道。3.4
可移动网道mobileairduct
在通风过程中位置可根据需要移动的风道,如组合式多管通风风道。3.5
组合式多管通风系统ventilatoin Bystem of assembled multi airdnct多根组合式立管与主风道组合形成的通风系统。3.6
组合式立管assembled uprighl airduct由若干通风管连接组合而成,直立(或略倾斜)布置于粮堆内的通风管。3.7
空气途径比alrpathrationWww.bzxZ.net
空气穿过粮层到达粮面的最长路径与最短路径之比。GB/T 26880—2011
4就仓干燥的条件
4.1仓房
4.1.1符合LS/T1211对粮仓的基本要求,4.1.2进出粮方便,废气排出通畅。4.1.3采用可移动风道通风时,门窗数量,位置和大小应便于移动风道的安装。4.2粮食
4.2.1应新鲜、基本无虫,无发热、发霉。4.2.2杂质含量不高于1%
4.2.3水分含量及堆粮高度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4.3风网
4.3.1应符合LS/T1202的相关规定。4.3.2粮堆高度超过3时宜配置可移动风道。4.3.3空气途径比不符合降水通要求的仓房应增设可移动风道。4.4风机
4.4.1每组风网配置--台风机。
4. 4. 2按 LS/T 1202的相关规定选择风机,风盘及风压满足干燥需要(单位通风盘见附录 A)。4.5其他条件
4.5.1电力(变压器容最,供电线路负载能力等)满足干燥需要。4.5.2配置符合 GB/T 26882.1要求的粮情测控系统,宜具备通风自动控制系统或通风辅助决策软件。
4.5.3配置风机等改的防雨设施。4.5.4
配置风速计、糖食水分含量快速检谢仪。4.5.5坏境湿度较高的地区,宜配置辅助加热设备,推荐使用最大加热能力为能使空气升温5C的设备。
4.5.6粮食水分含量高于18%时,宜配置氧防毒设备。5操作管理
5.1粮食入仓
5.1.1按LS/I1211相关规定做好人仓前的准备和入仓工作。5.1.2粮食人仓宜从仓房的一端开始,粮堆暖盖一条风道即开始对该部分粮食进行通风,预防粮堆发热。
5.1.3在入仓过程中应采取机械除杂、安装布料器、人工清理等措施,减少杂质聚集。5.1.4完成人仓的时间宜控制在安全十媒期的25%之内。5.2干燥准备
5.2.1固定风道安装
5.2.1.1在粮食人仓前或人仓过程中应按LS/T1211的相关规定安装固定风道,确保风道不漏粮。5.2.1.2地槽风道的空气分配器宜加风罩。5.2.2组合式多管通风风道安装
5.2.2.1宜在完成粮食人仓作业并整粮面后安装。5,2.2.2组合式文管下部1/3段应均勾开孔开孔尺寸大小应适宜(不得漏粮),开孔面积应不小于该段总面积的15%。
5.2.2.3组合式立管间距不宜人于 3. 0 m。2
GB/T 26880—2011
5.2.2.4通风前或通风过程中可在粮堆内空气途径长、风量偏小的部位增加导风书。5.2.3其他准备
5.2.3.1及时布设粮情测控系统的测温电缆。5.2.3.2连接风机与风道,做好风机、热器等设备的防准备。5. 3于燥作业
5.3.1确保在粮食安全干燥期内完成干燥(粮食安全干燥期参见附录B)。5.3.2成安排值班人员进行干燥作业管理,宜采用粮情测控系统的通风辅助决策软件成通风白动控制系统管理干燥作业。
5.3.3值班作业人员每天应做好以下工作:一检查风机与风道、通风立管与主风道等处的连接情况,确保风道连接紧密;·-适时开启或关闭门留,适时开启或关停风机、加热器等设备!检查风机、加热器等设备运行情况,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做好粮食及设备防雨工作,
5.3.4:进风空气的温湿度所对应的粮食平衡水分含量低于需干燥粮食水分含量一个百分点即可通风:环境湿度较低时直接开机通风环境湿度较高时使用辅助加热器降低进风相对湿度。5.3.5秋季干燥宜在日平均温度不低于10℃前完成,春季干燥宜在日平均温度达到22℃前完成。5.3.6采用组合式多管通风时,粮食干燥一层通风管上拨一层。可根据粮堆水分含量情况,适时将组合式立替移动到粮食水分含量较高、干燥较慢的部位。5.3.7中、下层粮食宜采用上行式通风干燥。当中、下层粮食己完成干燥且上层粮食水分含量不高于安全水分1.5个百分点时,可采用下行式通风将上层粮食干燥到安全水分含最以内。5,3,8粮食水分含量达到安全储藏要求后应结束干燥通风。宜选择低温时机进行降温通风,当粮堆温度梯度小于1它/m时结束通风。
5.4粮情检测
5.4.1入结束后及时对全仓粮食扦样检测水分含盘和质量,扦样点的布置按LS/T1211的规定执行
5.4.2每天至少检测和记录第一饮风机开启时及最后一次风机关闭时的粮堆和环境的温湿度值。5.4.3每通风24h至少检测一粮食水分含盘,干燃较快和干爆较慢的部位应设点托样检测,干燥较快的部位可适当缩短水分含量检测间隔的时间。5.4.4应经常检查粮面下50c也以内的粮食是否板结,如发现板结现象应及时翻动粮面。5.4.5十爆完成后成对全仓粮食扦样检测水分含量和质量。除5.4.1的扦样点外:还虚增如下燥最快和干燥最慢部位作为托样点。
5.4.6各项检测均应做好记录。
5.5害虫控制
于媒期问如发生虫害,粮食水分不高于安全水分含量1.5个百分点时,密闭熏蒸10d~15d后继续通风子燥;粮食水分含量较高时,应尽快完成干燥,然后按LS/T1211的规定杀虫;如局部粮食虫害较为严重时,应将虫粮移出干燥仓采用机械烘于或人工晾晒尽快干燥,然后按LS/T1211的规定杀虫。5. 6干燥后的曾理
5.6.1拆除风机,可移动风道等,放到阴凉干燥的器材库保管。5.6.2平整粮面,建立储粮管理档案,按 LS/T 1211 的要求做好日常书理,6评价
6.1根据水分含量检测记录分析干燥的均性。6.2根据质量检测记录分析干燥后粮食品质变化。3
GB/T26880—2011
十燥的单位能耗接式(1)计算:
式中?
E = E /[100m,(W, -W,)]
E——单位能耗,单位为于瓦时每吨一个百分点水分含量[kW·h/(t·1%)]E-.干燥总能耗,单位为于瓦时(kW·h)被下燥粮食的初始质量,单位为吨(t)被干燥粮食的初始平均水分含量,%W, ---
一干燥后粮食的平均水分含量,为。6.4单位于燥成本按式(2)计算;
C=Ca /L100mi(W, -W,)]
戏中:
单位干燥成本,单位为元每吨一个百分点水分含量[元/t·1%)];Ce
总于燥成本,单位为元;
被于媒粮食的初始质盘,单位为吨(t):W,被千粮食的初始平均水分含,%;Wa-
一于蝶后粮食的平均水分含量,%。-(1)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最低单位通风量和粮堆最大高魔最低单位通风量和对应的粮堆最大高度见表A,1。表 A,1最低单位通风量和对应的粮堆最大高度羧种
中霜晚稻,玉米
早稻、小姜
水分含量
最低单位通风量
m*/(h-t)
GB/T268802011
粮堆股大高度
注 表中所列为平均每天有效通风时间 12 h,中者、晚稻,玉米粮温 15 C ~20 ℃,小差,早蹈粮温 25 亡~28 C条件下的推荐值,
GB/T26880—2011
稻谷安全于燥期参见表B.1。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粮食安全干燥期
谷安全干爆期
水分含盐
脱粒玉米安全干燥期参见表B.2.B.2
脱粒玉米安全干燥期
水分含盘
安全于燥期
单位为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6880—2011
粮油储藏
就仓干燥技术规范
Grain and oil storage--Regulation for in-bin drying2011-09-29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11-12-01实施
本标推的附录 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国家粮食局提出。
本标推由全国粮油标推化技术委员会归口。GB/T26880—2011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粮食储备局成都粮食储藏科学研究所、南京财经大学,中粮科学研究院、河南工业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于双林、付鹏程、杨国峰、牛兴和.张来林。1范围
粮油储藏就仓干燥技术规范
GE/T26880—2011
本标谁规定了就仓干燥的相关术语和定义、适合就危干燥的条件、操作管理及评价本标推适用于散装稻谷和玉米,小麦、大豆等可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能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窃)或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26882.1粮油储髋粮情测控系统第1部分:通则LS/T1202储粮机械通风技术规
LS/T12I1粮油储藏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文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就仓干燥in-bindrying
新收获的高水分粮食按规定装人符合茶件的仓房后,就在原仓采用机械通风方式干燥,干燥完成后粮食继续在该仓内储燕的技术。3.2
安全千燥期safedryingperiod
高水分粮食完成千燥前允许的最长安全储藏时间3.3
固定风道 fixed airduct
在通风过程中位置及形状基本保持不变的风道,如地檐风道,地上笼风道。3.4
可移动网道mobileairduct
在通风过程中位置可根据需要移动的风道,如组合式多管通风风道。3.5
组合式多管通风系统ventilatoin Bystem of assembled multi airdnct多根组合式立管与主风道组合形成的通风系统。3.6
组合式立管assembled uprighl airduct由若干通风管连接组合而成,直立(或略倾斜)布置于粮堆内的通风管。3.7
空气途径比alrpathrationWww.bzxZ.net
空气穿过粮层到达粮面的最长路径与最短路径之比。GB/T 26880—2011
4就仓干燥的条件
4.1仓房
4.1.1符合LS/T1211对粮仓的基本要求,4.1.2进出粮方便,废气排出通畅。4.1.3采用可移动风道通风时,门窗数量,位置和大小应便于移动风道的安装。4.2粮食
4.2.1应新鲜、基本无虫,无发热、发霉。4.2.2杂质含量不高于1%
4.2.3水分含量及堆粮高度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4.3风网
4.3.1应符合LS/T1202的相关规定。4.3.2粮堆高度超过3时宜配置可移动风道。4.3.3空气途径比不符合降水通要求的仓房应增设可移动风道。4.4风机
4.4.1每组风网配置--台风机。
4. 4. 2按 LS/T 1202的相关规定选择风机,风盘及风压满足干燥需要(单位通风盘见附录 A)。4.5其他条件
4.5.1电力(变压器容最,供电线路负载能力等)满足干燥需要。4.5.2配置符合 GB/T 26882.1要求的粮情测控系统,宜具备通风自动控制系统或通风辅助决策软件。
4.5.3配置风机等改的防雨设施。4.5.4
配置风速计、糖食水分含量快速检谢仪。4.5.5坏境湿度较高的地区,宜配置辅助加热设备,推荐使用最大加热能力为能使空气升温5C的设备。
4.5.6粮食水分含量高于18%时,宜配置氧防毒设备。5操作管理
5.1粮食入仓
5.1.1按LS/I1211相关规定做好人仓前的准备和入仓工作。5.1.2粮食人仓宜从仓房的一端开始,粮堆暖盖一条风道即开始对该部分粮食进行通风,预防粮堆发热。
5.1.3在入仓过程中应采取机械除杂、安装布料器、人工清理等措施,减少杂质聚集。5.1.4完成人仓的时间宜控制在安全十媒期的25%之内。5.2干燥准备
5.2.1固定风道安装
5.2.1.1在粮食人仓前或人仓过程中应按LS/T1211的相关规定安装固定风道,确保风道不漏粮。5.2.1.2地槽风道的空气分配器宜加风罩。5.2.2组合式多管通风风道安装
5.2.2.1宜在完成粮食人仓作业并整粮面后安装。5,2.2.2组合式文管下部1/3段应均勾开孔开孔尺寸大小应适宜(不得漏粮),开孔面积应不小于该段总面积的15%。
5.2.2.3组合式立管间距不宜人于 3. 0 m。2
GB/T 26880—2011
5.2.2.4通风前或通风过程中可在粮堆内空气途径长、风量偏小的部位增加导风书。5.2.3其他准备
5.2.3.1及时布设粮情测控系统的测温电缆。5.2.3.2连接风机与风道,做好风机、热器等设备的防准备。5. 3于燥作业
5.3.1确保在粮食安全干燥期内完成干燥(粮食安全干燥期参见附录B)。5.3.2成安排值班人员进行干燥作业管理,宜采用粮情测控系统的通风辅助决策软件成通风白动控制系统管理干燥作业。
5.3.3值班作业人员每天应做好以下工作:一检查风机与风道、通风立管与主风道等处的连接情况,确保风道连接紧密;·-适时开启或关闭门留,适时开启或关停风机、加热器等设备!检查风机、加热器等设备运行情况,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做好粮食及设备防雨工作,
5.3.4:进风空气的温湿度所对应的粮食平衡水分含量低于需干燥粮食水分含量一个百分点即可通风:环境湿度较低时直接开机通风环境湿度较高时使用辅助加热器降低进风相对湿度。5.3.5秋季干燥宜在日平均温度不低于10℃前完成,春季干燥宜在日平均温度达到22℃前完成。5.3.6采用组合式多管通风时,粮食干燥一层通风管上拨一层。可根据粮堆水分含量情况,适时将组合式立替移动到粮食水分含量较高、干燥较慢的部位。5.3.7中、下层粮食宜采用上行式通风干燥。当中、下层粮食己完成干燥且上层粮食水分含量不高于安全水分1.5个百分点时,可采用下行式通风将上层粮食干燥到安全水分含最以内。5,3,8粮食水分含量达到安全储藏要求后应结束干燥通风。宜选择低温时机进行降温通风,当粮堆温度梯度小于1它/m时结束通风。
5.4粮情检测
5.4.1入结束后及时对全仓粮食扦样检测水分含盘和质量,扦样点的布置按LS/T1211的规定执行
5.4.2每天至少检测和记录第一饮风机开启时及最后一次风机关闭时的粮堆和环境的温湿度值。5.4.3每通风24h至少检测一粮食水分含盘,干燃较快和干爆较慢的部位应设点托样检测,干燥较快的部位可适当缩短水分含量检测间隔的时间。5.4.4应经常检查粮面下50c也以内的粮食是否板结,如发现板结现象应及时翻动粮面。5.4.5十爆完成后成对全仓粮食扦样检测水分含量和质量。除5.4.1的扦样点外:还虚增如下燥最快和干燥最慢部位作为托样点。
5.4.6各项检测均应做好记录。
5.5害虫控制
于媒期问如发生虫害,粮食水分不高于安全水分含量1.5个百分点时,密闭熏蒸10d~15d后继续通风子燥;粮食水分含量较高时,应尽快完成干燥,然后按LS/T1211的规定杀虫;如局部粮食虫害较为严重时,应将虫粮移出干燥仓采用机械烘于或人工晾晒尽快干燥,然后按LS/T1211的规定杀虫。5. 6干燥后的曾理
5.6.1拆除风机,可移动风道等,放到阴凉干燥的器材库保管。5.6.2平整粮面,建立储粮管理档案,按 LS/T 1211 的要求做好日常书理,6评价
6.1根据水分含量检测记录分析干燥的均性。6.2根据质量检测记录分析干燥后粮食品质变化。3
GB/T26880—2011
十燥的单位能耗接式(1)计算:
式中?
E = E /[100m,(W, -W,)]
E——单位能耗,单位为于瓦时每吨一个百分点水分含量[kW·h/(t·1%)]E-.干燥总能耗,单位为于瓦时(kW·h)被下燥粮食的初始质量,单位为吨(t)被干燥粮食的初始平均水分含量,%W, ---
一干燥后粮食的平均水分含量,为。6.4单位于燥成本按式(2)计算;
C=Ca /L100mi(W, -W,)]
戏中:
单位干燥成本,单位为元每吨一个百分点水分含量[元/t·1%)];Ce
总于燥成本,单位为元;
被于媒粮食的初始质盘,单位为吨(t):W,被千粮食的初始平均水分含,%;Wa-
一于蝶后粮食的平均水分含量,%。-(1)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最低单位通风量和粮堆最大高魔最低单位通风量和对应的粮堆最大高度见表A,1。表 A,1最低单位通风量和对应的粮堆最大高度羧种
中霜晚稻,玉米
早稻、小姜
水分含量
最低单位通风量
m*/(h-t)
GB/T268802011
粮堆股大高度
注 表中所列为平均每天有效通风时间 12 h,中者、晚稻,玉米粮温 15 C ~20 ℃,小差,早蹈粮温 25 亡~28 C条件下的推荐值,
GB/T26880—2011
稻谷安全于燥期参见表B.1。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粮食安全干燥期
谷安全干爆期
水分含盐
脱粒玉米安全干燥期参见表B.2.B.2
脱粒玉米安全干燥期
水分含盘
安全于燥期
单位为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标准计划
- GB/T2828.1-2012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 GB50661-2011 钢结构焊接规范
- GB/T16561-2023 集装箱设备交接单
- GB/T3478.1-2008 圆柱直齿渐开线花键(米制模数 齿侧配合) 第1部分:总论
- GB50489-2009 化工企业总图运输设计规范
- GB/T50010-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标准(2024年版)
- GB12031-1989 洗涤剂中总五氧化二磷含量的测定磷钼酸喹啉重量法
- GB/T18492-2001 信息技术 系统及软件完整性级别
- GB50736-2012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 GB/T7251.1-2023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第1部分:总则
- GB/T1184-1996 形状和位置公差 未注公差值
- GB/T228.1-2021 金属材料 拉伸试验 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
- GB/T3098.1-2010 紧固件机械性能 螺栓、螺钉和螺柱
- GBJ12-1987 工业企业标准轨距铁路设计规范GBJ12-87
- GB50194-2014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