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地方标准(DB) >>
- DB 33/T 796.1-2010 血鹦鹉养殖技术规程 第1部分:养殖技术规范

【地方标准】 血鹦鹉养殖技术规程 第1部分:养殖技术规范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6-19 13:59:01
- DB33/T796.1-2010
- 现行
标准号:
DB 33/T 796.1-2010
标准名称:
血鹦鹉养殖技术规程 第1部分:养殖技术规范
标准类别:
地方标准(DB)
标准状态:
现行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 .pdf下载大小:

部分标准内容:
ICS65.150
DB33/T796.12010
血鹦鹉养殖技术规程
第1部分:养殖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cultivation of blood parrotPart 1: Cultivation
2010-08-17发布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0-09-17实施
DB33/T796.1—2010
本部分依据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进行起草DB33/T796《血鹦鹉养殖技术规程》分为两个部分:第1部分:养殖:
—第2部分:产品分级规则。
本部分为DB33/T796的第1部分。本标准由浙江省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亿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平湖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平湖市达意观赏鱼专业合作社。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陆永明,黄雪金,潘亚均,王甘翔,金金华,宋之琦。1范围
血鹦鹉养殖技术规程
第1部分:养殖技术规范
DB33/T796.1—2010
本部分规定了血鹦鹉(CichlasomacitrinellumXC.synspilum)养殖的环境与设施、池塘养殖、温室养殖、病害防治、起捕、成鱼增色、暂养、包装与运输等技术要求。本部分适用于血鹦鹉的池塘养殖和温室养殖。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13078
饲料卫生标准
3环境与设施
3.1产地环境
远离污染源,周围环境相对安静,通讯、交通方便,水、电充足,水源水质应符合GB11607的规定。3.2设施
3.2.1池塘养殖要求
3.2.1.1池塘
池塘面积以2500m~3500m/只为宜,以长方形,东西长、南北短为好,可蓄水1.5m以上。壤土或砂土底质,池底平整,不漏水,淤泥厚度小于20cm。池两端设进排水设施。3.2.1.2蓄水池
蓄水池的蓄水量能满足养殖要求。3.2.1.3进、排水设施
进、排水渠道独立,进水口与排水口尽量远离。排水渠的宽度应大于进水渠,排水渠底应低于各相应池塘排水闸底30cm。
3.2.1.4增氧设备
增氧设备按每667m配置0.75kW为宜。3.2.2温室养殖要求
3.2.2.1温室
应有配套的供水、供热、供电、供气、水处理等系统。1
DB33/T796.1-2010
3.2.2.2水泥池
水泥池面积以50m左右为宜,长方形,池深60cm以上,注水40cm左右。具充气、进排水设施4池塘养殖
4.1养殖季节
池塘养殖周期一般为5月至9月,水温25℃以上。4.2清塘消毒
鱼种下塘前20d左右,池塘注水约10cm,每667m用75kg~100kg生石灰或3kg~4kg漂白粉(含有效氯约28%)消毒,均匀泼洒。4.3鱼池注水
清塘消毒之后,鱼种放养前7d~10d用60目的袖状筛绢网过滤进水使水深至80cm~100cm。4.4施肥培饵
池塘进水后,根据水体肥瘦情况可适当施肥,培育基础生物饵料。施以适当的复合肥和发酵腐熟的有机肥,使水体透明度稳定于30cm~40cm。4.5鱼种放养
4.5.1放养条件
暂养缸水温与池塘水温差不超过2℃。放养前对鱼种试水,避免在大风、阴雨天、暴雨等恶劣气候下放苗。
4.5.2放养密度
每667㎡放养规格、体型一致的3cm以上血鹦鹉鱼种10000尾~12000尾为宜。具体放养密度视池塘条件、养殖技术、管理水平而定。4.6饲养管理
4.6.1饲料质量
投喂专用配合饲料。配合饲料安全卫生应符合GB13078的规定,粗蛋白含量以不低于43%为宜。4.6.2投饲量
配合饲料日投饲量以鱼体重的6%~7%为宜。实际操作中根据季节、天气、水温、水质及吃食情况灵活掌握。
4.6.3投饲地点
设置食台投喂。每667m设置2㎡左右的食台,定点投喂。4.6.4投喂时间
每日投喂2次,可分别于7:00、15:00进行,定时投喂。4.7水质管理
4.7.1水质指标
水质主要指标应符合表1的要求。血鹦鹉池塘养殖主要水质指标
溶解氧
透明度
亚硝基氮
硫化物
4.7.2水量及换水
指标值
25℃以上
DB33/T796.1—2010
≥3. 5 mg/L
黄绿色或黄褐色
30cm~40cm
≤0.5mg/L
≤0.02mg/L
≤0.2mg/L
前期,随水温逐渐升高,可每日添加水3cm~5cm,直至水位达1.2m左右:至6月中下旬,为避免过高水温对幼鱼生长造成影响,可加水至1.5m左右,保持水位;中后期,视水质情况酌情换水保证水质良好,溶氧充足,每次换水量不超过20%。4.7.3水质调控
养殖期间,需保证水体溶氧充足,勤开增氧机,维持水质清新。每隔半月,全池用生石灰15mg/L化浆后均匀泼洒,以调节池水pH,与漂白粉(1mg/L~1.5mg/L)或二氧化氯(0.3mg/L~0.4mg/L)交替使用,以消毒水体。同时,根据鱼池水质和幼鱼生长情况,不定期使用沸石粉,泼酒光合细菌、枯草芽孢杆菌等有益微生物制剂改善水质、底质。4.8日常管理
4.8.1巡塘
每天勤勒巡塘。观察水质变化、鱼摄食生长情况,检修养殖设施,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4.8.2测定
每天检测水温、pH值、透明度等水质指标。每3d~~5d检测溶氧、氨氮、亚硝基氮、硫化物等其他水质指标。做好日常记录。
5温室养殖
5.1水泥池消毒
鱼种下池前10d左右,用15mg/L~20mg/L高锰酸钾或20mg/L漂白粉(含有效氯约28%)洗刷消毒水泥池,30min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注水40cm左右。3
DB33/T796.1-2010
5.2水体消毒
放养前7d左右,全池用漂白粉1mg/L~1.5mg/L消毒水体。鱼种放养
5.3.1放养条件
培育至3cm以上的血鹦鹉鱼种可移入温室养殖。维持水泥池水温28℃左右(鱼种暂养缸内水温与水泥池水温差不超过2℃)。放养前应测定水质并对鱼种试水5.3.2放养密度
每平方米放养3cm血鹦鹉鱼种200尾~240尾为宜。具体放养密度视水泥池条件、养殖技术、管理水平而定。
5.4饲养管理
5.4.1饲料质量
专用配合饲料的种类和质量同本部分4.6.1规定。2投饲量
配合饲料日投饲量以池塘鱼体重量的4%~5%为宜。实际操作中根据水质及具体吃食情况灵活掌握。
5.4.3投饲地点
设食台投喂。每个水泥池设置2个约80cm×80cm规格的食台,定点投喂。5.4.4投喂时间
每日投喂3次,可分别于7:30、10:30、15:30进行,定时投喂。5.5水质管理
5.5.1水质指标
采用循环流水养殖方式。每天循环流水12h,确保水质清新,溶氧充足。具体水质指标如表2所示。排出的废水经过活性炭、生化棉、珊瑚石吸附净化处理后,循环使用。血鹦鹉温室养殖主要水质指标
溶解氧
亚硝基氮
硫化物
指标值
25℃以上
≥5mg/L
≤0.2mg/L
≤0.01 mg/L
≤0.1mg/L
5.5.2水质调控
DB33/T796.1—2010
养殖期间,每隔半月,全池用漂白粉1mg/L~1.5mg/L或二氧化氯0.3mg/L~0.4mg/L消毒水体。同时,不定期泼光合细菌、枯草芽孢杆菌等有益微生物制剂改善水质。5.6筛选分池
鱼种放养45d左右后需进行筛选,将规格一致的鱼种筛选至另外水泥池统一养殖。如以后生长仍出现不一致,则需继续筛选分池养殖。5.7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工作参照本部分4.8执行。病害防治
6.1原则
坚持“无病先防、全面预防,有病早治、积极治疗”的病害防治原则。6.2预防措施
可采取以下措施:
a)鱼池彻底清淤(洗刷)消毒;合理投喂优质配合饲料;
保持水质清新和底质良好。养殖期间,应定期使用生石灰、漂白粉、二氧化氯消毒水体,使用光合细菌等生物制剂改良底质、水质。6.3治疗方法
发现病鱼、死鱼,应立即检查病因、死因,及时捞出并进行无害化处理。血鹦鹉主要病害及其治疗方法见附录A。
7起捕
池塘水温降至22℃以前,全部起捕移入温室养殖。养殖期间,池塘养殖和温室养殖至血鹦鹉体色已褪成白色或浅黄色时需将鱼分批起捕,分类、分规格移入温室水泥池暂养,准备增色。采用拉网方式起捕,选择质地柔软、网目大小为2cm左右的尼龙渔网。小心操作,尽量避免鱼体遭受机械损伤。8成鱼增色
8.1水泥池准备
血鹦鹉增色在温室内的水泥池中进行。暂养前,水泥池用15mg/L~20mg/L高锰酸钾溶液刷洗消毒,30min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注水40cm左右。8.2鱼体消毒
将待暂养的血鹦鹉用3%~5%食盐水浸浴10min~15min,消毒鱼体。8.3成鱼暂养
DB33/T796.1-2010
将体型、规格一致的血鹦鹉放入同一水泥池内暂养,放养密度控制在200尾/㎡以内为宜。8.4饲养管理
日投饲量以鱼体重的2%~3%为宜,再根据水温、水质及吃食情况灵活掌握。其余按照本部分5.4规定执行。
8.5水质管理
暂养期间,采用循环流水培育方式,确保水质清新,溶氧充足。维持水温为28℃~30℃,其他水质指标可参考表2。
8.6鱼体增色
8.6.1挑鱼
水泥池暂养约10d后,将规格、体型一致,鱼体呈白色且无斑纹杂色的白色血鹦鹉成鱼挑至另水泥池暂养,准备统一增色。
8.6.2增色方法
褪色成鱼暂养约10d后,开始投喂增色饲料,饲料安全卫生应符合增色饲料的质量标准,粗蛋白含量43%以上。投喂方式可参照本部分8.4部分。连续投喂15d~20d后,鱼体可呈现火红鲜艳色泽,成为待出售的血鹉商品鱼。
9暂养
运输前,宜用玻璃缸停食暂养2d,将水温降至25℃左右。暂养水质应符合GB11607的规定10
包装与运输
包装用具为清洁卫生、无毒无异味的特制聚乙烯袋。路程较远时,还应放入相应规格的泡沫箱、纸板箱内运输。包装密度详见表3。10.2充氧运输。运输过程保持袋内水温为25℃左右,夏季高温时放入冰水。表3血鹦鹉商品鱼运输密度参考表(聚乙烯袋规格为70cm×25cmX25cm)鱼全长
尾/袋
180~200
100~180
60~100
运输时间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血鹦鹉主要病害及其治疗方法
血鹦鹉主要病害及其治疗方法见表A.1表A.1血鹦鹉主要病害及其治疗方法病名
车轮虫病
小瓜虫病
指环虫病
细菌性肠炎
发病季节
5月~8月,水
温22℃
29℃易发生
5月~6月,水
25℃易发生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5月~8月多见
水温20℃
25℃易发生
水温25℃~
30℃时易发生
病鱼体表分泌大量黏
液,鳃组织腐烂,体色
病鱼体表、鳍条或鳃布
满白点
病鱼体表分泌大量黏
液,鳃组织腐烂、鳃瓣
浮肿,呈灰白色,体色
病鱼拖便,肛门红肿,
轻压腹部有黄色黏液或
脓血从肛门流出
DB33/T796.1—2010
主要防治方法
(1)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0.5mg/L~0.7mg/L,全池泼洒:(2)2%食盐溶液浸洗15min以上,或用8mg/L硫酸铜溶液浸洗20min,每隔2d使用一次。(1)3.5%食盐和1.5%硫酸镁浸浴15min:(2)用干辣椒粉0.38mg/L与生姜片0.15mg/L,混合加水煮沸30min后全池泼酒。
(1)用0.2mg/L~0.4mg/L的90%晶体敌百虫,化水全池泼酒;(2)用20mg/高锰酸钾溶液浸浴病鱼10min~15min。
(1)用0.2mg/L~0.3mg/L二氧化氯,全池泼酒2次~3次:(2)每50kg饲料添加大蒜素50g拌匀投喂,连喂3d5d:(3)每100kg鱼重用干地锦草250g或鲜地锦草2kg,水煮30min,将药液拌入饲料内投喂,连喂3d~6d。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DB33/T796.12010
血鹦鹉养殖技术规程
第1部分:养殖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cultivation of blood parrotPart 1: Cultivation
2010-08-17发布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0-09-17实施
DB33/T796.1—2010
本部分依据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进行起草DB33/T796《血鹦鹉养殖技术规程》分为两个部分:第1部分:养殖:
—第2部分:产品分级规则。
本部分为DB33/T796的第1部分。本标准由浙江省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亿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平湖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平湖市达意观赏鱼专业合作社。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陆永明,黄雪金,潘亚均,王甘翔,金金华,宋之琦。1范围
血鹦鹉养殖技术规程
第1部分:养殖技术规范
DB33/T796.1—2010
本部分规定了血鹦鹉(CichlasomacitrinellumXC.synspilum)养殖的环境与设施、池塘养殖、温室养殖、病害防治、起捕、成鱼增色、暂养、包装与运输等技术要求。本部分适用于血鹦鹉的池塘养殖和温室养殖。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13078
饲料卫生标准
3环境与设施
3.1产地环境
远离污染源,周围环境相对安静,通讯、交通方便,水、电充足,水源水质应符合GB11607的规定。3.2设施
3.2.1池塘养殖要求
3.2.1.1池塘
池塘面积以2500m~3500m/只为宜,以长方形,东西长、南北短为好,可蓄水1.5m以上。壤土或砂土底质,池底平整,不漏水,淤泥厚度小于20cm。池两端设进排水设施。3.2.1.2蓄水池
蓄水池的蓄水量能满足养殖要求。3.2.1.3进、排水设施
进、排水渠道独立,进水口与排水口尽量远离。排水渠的宽度应大于进水渠,排水渠底应低于各相应池塘排水闸底30cm。
3.2.1.4增氧设备
增氧设备按每667m配置0.75kW为宜。3.2.2温室养殖要求
3.2.2.1温室
应有配套的供水、供热、供电、供气、水处理等系统。1
DB33/T796.1-2010
3.2.2.2水泥池
水泥池面积以50m左右为宜,长方形,池深60cm以上,注水40cm左右。具充气、进排水设施4池塘养殖
4.1养殖季节
池塘养殖周期一般为5月至9月,水温25℃以上。4.2清塘消毒
鱼种下塘前20d左右,池塘注水约10cm,每667m用75kg~100kg生石灰或3kg~4kg漂白粉(含有效氯约28%)消毒,均匀泼洒。4.3鱼池注水
清塘消毒之后,鱼种放养前7d~10d用60目的袖状筛绢网过滤进水使水深至80cm~100cm。4.4施肥培饵
池塘进水后,根据水体肥瘦情况可适当施肥,培育基础生物饵料。施以适当的复合肥和发酵腐熟的有机肥,使水体透明度稳定于30cm~40cm。4.5鱼种放养
4.5.1放养条件
暂养缸水温与池塘水温差不超过2℃。放养前对鱼种试水,避免在大风、阴雨天、暴雨等恶劣气候下放苗。
4.5.2放养密度
每667㎡放养规格、体型一致的3cm以上血鹦鹉鱼种10000尾~12000尾为宜。具体放养密度视池塘条件、养殖技术、管理水平而定。4.6饲养管理
4.6.1饲料质量
投喂专用配合饲料。配合饲料安全卫生应符合GB13078的规定,粗蛋白含量以不低于43%为宜。4.6.2投饲量
配合饲料日投饲量以鱼体重的6%~7%为宜。实际操作中根据季节、天气、水温、水质及吃食情况灵活掌握。
4.6.3投饲地点
设置食台投喂。每667m设置2㎡左右的食台,定点投喂。4.6.4投喂时间
每日投喂2次,可分别于7:00、15:00进行,定时投喂。4.7水质管理
4.7.1水质指标
水质主要指标应符合表1的要求。血鹦鹉池塘养殖主要水质指标
溶解氧
透明度
亚硝基氮
硫化物
4.7.2水量及换水
指标值
25℃以上
DB33/T796.1—2010
≥3. 5 mg/L
黄绿色或黄褐色
30cm~40cm
≤0.5mg/L
≤0.02mg/L
≤0.2mg/L
前期,随水温逐渐升高,可每日添加水3cm~5cm,直至水位达1.2m左右:至6月中下旬,为避免过高水温对幼鱼生长造成影响,可加水至1.5m左右,保持水位;中后期,视水质情况酌情换水保证水质良好,溶氧充足,每次换水量不超过20%。4.7.3水质调控
养殖期间,需保证水体溶氧充足,勤开增氧机,维持水质清新。每隔半月,全池用生石灰15mg/L化浆后均匀泼洒,以调节池水pH,与漂白粉(1mg/L~1.5mg/L)或二氧化氯(0.3mg/L~0.4mg/L)交替使用,以消毒水体。同时,根据鱼池水质和幼鱼生长情况,不定期使用沸石粉,泼酒光合细菌、枯草芽孢杆菌等有益微生物制剂改善水质、底质。4.8日常管理
4.8.1巡塘
每天勤勒巡塘。观察水质变化、鱼摄食生长情况,检修养殖设施,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4.8.2测定
每天检测水温、pH值、透明度等水质指标。每3d~~5d检测溶氧、氨氮、亚硝基氮、硫化物等其他水质指标。做好日常记录。
5温室养殖
5.1水泥池消毒
鱼种下池前10d左右,用15mg/L~20mg/L高锰酸钾或20mg/L漂白粉(含有效氯约28%)洗刷消毒水泥池,30min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注水40cm左右。3
DB33/T796.1-2010
5.2水体消毒
放养前7d左右,全池用漂白粉1mg/L~1.5mg/L消毒水体。鱼种放养
5.3.1放养条件
培育至3cm以上的血鹦鹉鱼种可移入温室养殖。维持水泥池水温28℃左右(鱼种暂养缸内水温与水泥池水温差不超过2℃)。放养前应测定水质并对鱼种试水5.3.2放养密度
每平方米放养3cm血鹦鹉鱼种200尾~240尾为宜。具体放养密度视水泥池条件、养殖技术、管理水平而定。
5.4饲养管理
5.4.1饲料质量
专用配合饲料的种类和质量同本部分4.6.1规定。2投饲量
配合饲料日投饲量以池塘鱼体重量的4%~5%为宜。实际操作中根据水质及具体吃食情况灵活掌握。
5.4.3投饲地点
设食台投喂。每个水泥池设置2个约80cm×80cm规格的食台,定点投喂。5.4.4投喂时间
每日投喂3次,可分别于7:30、10:30、15:30进行,定时投喂。5.5水质管理
5.5.1水质指标
采用循环流水养殖方式。每天循环流水12h,确保水质清新,溶氧充足。具体水质指标如表2所示。排出的废水经过活性炭、生化棉、珊瑚石吸附净化处理后,循环使用。血鹦鹉温室养殖主要水质指标
溶解氧
亚硝基氮
硫化物
指标值
25℃以上
≥5mg/L
≤0.2mg/L
≤0.01 mg/L
≤0.1mg/L
5.5.2水质调控
DB33/T796.1—2010
养殖期间,每隔半月,全池用漂白粉1mg/L~1.5mg/L或二氧化氯0.3mg/L~0.4mg/L消毒水体。同时,不定期泼光合细菌、枯草芽孢杆菌等有益微生物制剂改善水质。5.6筛选分池
鱼种放养45d左右后需进行筛选,将规格一致的鱼种筛选至另外水泥池统一养殖。如以后生长仍出现不一致,则需继续筛选分池养殖。5.7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工作参照本部分4.8执行。病害防治
6.1原则
坚持“无病先防、全面预防,有病早治、积极治疗”的病害防治原则。6.2预防措施
可采取以下措施:
a)鱼池彻底清淤(洗刷)消毒;合理投喂优质配合饲料;
保持水质清新和底质良好。养殖期间,应定期使用生石灰、漂白粉、二氧化氯消毒水体,使用光合细菌等生物制剂改良底质、水质。6.3治疗方法
发现病鱼、死鱼,应立即检查病因、死因,及时捞出并进行无害化处理。血鹦鹉主要病害及其治疗方法见附录A。
7起捕
池塘水温降至22℃以前,全部起捕移入温室养殖。养殖期间,池塘养殖和温室养殖至血鹦鹉体色已褪成白色或浅黄色时需将鱼分批起捕,分类、分规格移入温室水泥池暂养,准备增色。采用拉网方式起捕,选择质地柔软、网目大小为2cm左右的尼龙渔网。小心操作,尽量避免鱼体遭受机械损伤。8成鱼增色
8.1水泥池准备
血鹦鹉增色在温室内的水泥池中进行。暂养前,水泥池用15mg/L~20mg/L高锰酸钾溶液刷洗消毒,30min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注水40cm左右。8.2鱼体消毒
将待暂养的血鹦鹉用3%~5%食盐水浸浴10min~15min,消毒鱼体。8.3成鱼暂养
DB33/T796.1-2010
将体型、规格一致的血鹦鹉放入同一水泥池内暂养,放养密度控制在200尾/㎡以内为宜。8.4饲养管理
日投饲量以鱼体重的2%~3%为宜,再根据水温、水质及吃食情况灵活掌握。其余按照本部分5.4规定执行。
8.5水质管理
暂养期间,采用循环流水培育方式,确保水质清新,溶氧充足。维持水温为28℃~30℃,其他水质指标可参考表2。
8.6鱼体增色
8.6.1挑鱼
水泥池暂养约10d后,将规格、体型一致,鱼体呈白色且无斑纹杂色的白色血鹦鹉成鱼挑至另水泥池暂养,准备统一增色。
8.6.2增色方法
褪色成鱼暂养约10d后,开始投喂增色饲料,饲料安全卫生应符合增色饲料的质量标准,粗蛋白含量43%以上。投喂方式可参照本部分8.4部分。连续投喂15d~20d后,鱼体可呈现火红鲜艳色泽,成为待出售的血鹉商品鱼。
9暂养
运输前,宜用玻璃缸停食暂养2d,将水温降至25℃左右。暂养水质应符合GB11607的规定10
包装与运输
包装用具为清洁卫生、无毒无异味的特制聚乙烯袋。路程较远时,还应放入相应规格的泡沫箱、纸板箱内运输。包装密度详见表3。10.2充氧运输。运输过程保持袋内水温为25℃左右,夏季高温时放入冰水。表3血鹦鹉商品鱼运输密度参考表(聚乙烯袋规格为70cm×25cmX25cm)鱼全长
尾/袋
180~200
100~180
60~100
运输时间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血鹦鹉主要病害及其治疗方法
血鹦鹉主要病害及其治疗方法见表A.1表A.1血鹦鹉主要病害及其治疗方法病名
车轮虫病
小瓜虫病
指环虫病
细菌性肠炎
发病季节
5月~8月,水
温22℃
29℃易发生
5月~6月,水
25℃易发生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5月~8月多见
水温20℃
25℃易发生
水温25℃~
30℃时易发生
病鱼体表分泌大量黏
液,鳃组织腐烂,体色
病鱼体表、鳍条或鳃布
满白点
病鱼体表分泌大量黏
液,鳃组织腐烂、鳃瓣
浮肿,呈灰白色,体色
病鱼拖便,肛门红肿,
轻压腹部有黄色黏液或
脓血从肛门流出
DB33/T796.1—2010
主要防治方法
(1)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0.5mg/L~0.7mg/L,全池泼洒:(2)2%食盐溶液浸洗15min以上,或用8mg/L硫酸铜溶液浸洗20min,每隔2d使用一次。(1)3.5%食盐和1.5%硫酸镁浸浴15min:(2)用干辣椒粉0.38mg/L与生姜片0.15mg/L,混合加水煮沸30min后全池泼酒。
(1)用0.2mg/L~0.4mg/L的90%晶体敌百虫,化水全池泼酒;(2)用20mg/高锰酸钾溶液浸浴病鱼10min~15min。
(1)用0.2mg/L~0.3mg/L二氧化氯,全池泼酒2次~3次:(2)每50kg饲料添加大蒜素50g拌匀投喂,连喂3d5d:(3)每100kg鱼重用干地锦草250g或鲜地锦草2kg,水煮30min,将药液拌入饲料内投喂,连喂3d~6d。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地方标准标准计划
- DB36/1101.2-2019 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 第2部分:有机化工行业
- DB33/T2252-2020 居住出租房屋旅馆式管理规范
- DB37/T3469.2-2018 农村垃圾分类与处理技术规范 第2部分:生产垃圾
- DB33/T2251-2020 网络订餐配送操作规范
- DB31/379-2015 在用压燃式发动机汽车加载减速法排气烟度排放限值
- DB33/T2249.1-2020 农村信用建设规范 第1部分:农户信用信息管理
- DB33/T2091-2018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规范
- GB/T15144-2020 IEC 60929 :2015 管形荧光灯用交流和/或直流电子控制装置性能要求
- DB53/T277.28-2008 陆良优质烤烟综合标准 第28部分:烟叶质量追踪
- DB53/T277.18-2008 陆良优质烤烟综合标准 第18部分:植烟土壤取样方法
- DB65/T2938-2009 无公害食品 阿魏菇出菇菌袋废料处理技术规程
- DB62/T1742-2008 庆阳市油松种实害虫综合防治规程
- DB62/T1743-2008 庆阳市欧美杨(107号、108号)育苗栽培技术规范
- DB13/T758.6-2006 无公害中药材田间生产技术规程 第6部分:山药
- DB52/534-2007 凤冈锌硒乌龙茶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