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地方标准(DB) >>
- DB 33/T 794-2010 黄姑鱼养殖技术规范

【地方标准】 黄姑鱼养殖技术规范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6-19 14:00:54
- DB33/T794-2010
- 现行
标准号:
DB 33/T 794-2010
标准名称:
黄姑鱼养殖技术规范
标准类别:
地方标准(DB)
标准状态:
现行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 .pdf下载大小:

部分标准内容:
ICS65.150
黄姑鱼养殖技术规范
DB33/T7942010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cultivation of Nibea albiflora Richardson2010-07-30发布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0-08-30实施
DB33/T7942010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浙江省水产标准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楼宝、史会来、毛国民、徐冬冬、詹炜、程国宝。1范围
黄姑鱼养殖技术规范
DB33/T7942010
本标准规定了黄姑鱼(NibeaalbifloraRichardson)亲鱼培育、人工育苗、鱼种培育、网箱养殖鱼病防治和起捕等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黄姑鱼的人工繁育和网箱养殖。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手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8407.4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NY5052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7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507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3亲鱼培育
3.1亲鱼选择
3.1.1来源
选择无病、无伤、无畸形,体质健壮的海捕野生黄姑鱼或经认定的黄姑鱼原、良种场的黄姑鱼作为亲鱼:不准许近亲繁殖的后代留作亲鱼,跨区调运应经检疫3.1.2规格、配比与数量
亲鱼使用年龄2~6龄,2龄鱼雌鱼每尾600g以上,雄鱼每尾300g以上;3龄鱼雌鱼每尾800g以上,雄鱼每尾400g以上。雌性亲鱼总数不少于50尾,雌、雄亲鱼配比以2:1为宜。3.2亲鱼运输
运输工具以活水船或帆布箱充氧运输为宜,装鱼密度为40kg/m2以下或20kg/m以下,运输时间不宜超过10h。
3.3海区网箱培育
3.3.1海区选择
以风浪较小,水深5m以上,潮流畅通,流速小于1.0m/s,经挡流、分流和网箱组排等措施后网箱内流速小于0.2m/s的海区为宜。3.3.2环境条件
无直接的工业“三废及农业、生活、医疗废弃物等污染源,水环境因子应符合以下要求:一水质:应符合NY5052的规定;—水温:8℃~30℃;
DB33/T7942010
盐度:13~32;
-透明度:0.2m~3.0m,最适1.0m。3.3.3网箱要求
规格为(3.0~6.0)m×(3.0~6.0)mx(3.0~6.0)m,网目15mm~30mm,网衣为合成纤维无结节网片。
3.3.4饲养管理
饲料以鱼、贝肉、沙蚕和配合饲料为宜,质量应符合NY5072的规定,饲养密度以4.0kg/m为宜。投饵量应饵料种类、水温及天气情况而定。以冰鲜鱼为例,具体投喂方法参见表1。表1亲鱼网箱养殖投喂方法
20以上
10以下
3.4室内水泥池培育
3.4.1培育池
投喂次数
投饵率
小于1
方形或圆形水泥池,面积20m、池深1.5m为宜,池底与池壁光滑平整,池底中央排水,池底坡度比1:100。
3.4.2环境条件
环境条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水质:应符合NY5052的规定;
光照度:5001x~10001x;
温度:15℃~28℃,以20℃~22℃为宜;盐度:17~32,以23~30为宜。3.4.3饲养管理
人工催产前40d左右挑选优质亲鱼移入室内水池,用于春季升温强化培育。放养密度以1.5kg/m为宜。饲料种类同3.3.4,鲜饵投喂,日投喂1次~2次,投饵率为1%~5%,早上或傍晚投喂。日换水量50%左右。
4人工育苗
4.1育苗设施
4.1.1育苗室
应配有遮光幕,使室内光线可调,且保温性能好。2
4.1.2产卵池
方形或圆形,以每只面积为20m~40㎡,池深1.5m为宜。4.1.3
育苗池
DB33/T7942010
每只池面积20m~40m,池深1.5m~1.6m,有独立进、排水口:池底以1:100的坡度倾斜。4.1.4饵料培养设备设施
总面积约为育苗池总面积的60%,具体要求见表2。表2饵料培养设备设施
设备设施
级培养容器(三角烧瓶、透明塑料袋或塑料白桶)二级培养池(水泥池)
三级培养池(水泥池)bZxz.net
轮虫培养池(水泥池)
卤虫孵化器(玻璃钢或硬质塑料桶)4.1.5配套设施
容积或面积
500mL、1000mL、3000mL、5000mL2.0m~10m
20m~40m
0.5m~5.0m
0.8m~1.0m
0.8m~1.0m
1.4m~1.5m
1.0m~1.5m
应具备供电、供水、供气、供热等系统,其中供水系统的日供水量应大于育苗用水高峰时用水量。4.2环境条件
环境条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水质:应符合NY5052的规定;
水温:18℃~26℃;
盐度:23~30
光照:光照强度为10001x~20001x,避免直射光。4.3鱼苗繁育
4.3.1催产
亲鱼经麻醉后,从胸鳍基部或背鳍基部注射激素。催产剂用LHRH-A和HCG混合激素加维生素B12和维生素C注射液配置而成。雌鱼注射剂量:LHRH-A12ug/kg~18ug/kg和HCG120IU/kg~180IU/kg,雄鱼减半,催产环境的光照度应保持在1001x以内,待产卵结束后拉网收集受精卵。4.3.2孵化
受精卵用10mg/kg的聚维酮碘消毒5min后用清洁海水充分清洗,然后布池。采用微充气孵化法受精卵孵化密度3x10*ind/m~4×10°ind/m,孵化温度21℃,盐度26,溶解氧保持在5mg/L以上,初孵仔鱼在原池培育。
4.3.3培育密度
仔鱼期2.5x10*ind/m~1.0x10*ind/m2,稚鱼期0.8x10*ind/m2~0.5×10ind/m,幼鱼期0.3×10ind/m~0.2×10*ind/m
4.3.4饵料投喂
DB33/T7942010
开口饵料为褶皱臂尾轮虫,轮虫和卤虫无节幼体投喂前需营养强化12h以上。具体投喂方法见表3。
表3苗种饵料投喂方法
饵料种类
卤虫无节幼
配合饲料
小球藻
4.3.5日常管理
投喂量
ind/mL
少量多次
40×10t~
60×10
投喂日龄
10~育苗结
日换水1次~2次,换水量20%~120%,换水前用虹吸管吸去池底的残饵、死苗、粪渣及其他杂物。育苗期间连续充气,水温在20.5℃~21.5℃,盐度25~26,溶解氧保持在5mg/L以上。经常观察仔、稚幼鱼的摄食、生长、活动以及水质理化因子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4.4苗种后期培育
鱼苗在室内池中培育到全长达10mm~15mm时,开始进行分池培养,控制密度为0.6x10ind/m。待培育到全长30mm以上时,进行鱼种培育。5鱼种培育
5.1海区选择
参照本标准3.3.1。
5.2环境条件
参照本标准3.3.2。
5.3网箱要求
网箱的选择
规格为(3.0~6.0)mx(3.0~6.0)mx(2.5~5.0)m,网衣为合成纤维无结节网片。放养全长20mm35mm鱼苗,网目长为3mm~4mm;放养全长40mm~50mm鱼苗,网目长为4mm~5mm放养全长50mm以上鱼苗,网目长为5mm~10mm。5.3.2网箱布局
养殖黄姑鱼的网箱为浮动式网箱。根据网箱大小以及潮流和风浪的情况,每80个左右网箱连成1个网箱组,数十个网箱片形成1个网箱区,每个网箱区的养殖面积不能超过可养海面的15%。各网箱组间距10m~50m,各网箱区间隔500m以上。每个网箱区连续养殖2年后,应休养半年以上。5.4鱼苗的运输与放养
DB33/T794—2010
视运输距离长短与鱼苗的规格大小而定,活水船运输鱼苗密度为1.5×10°ind/m2~6x10*ind/m;充氧塑料薄膜袋(0.4mx0.8m)包装运输宜在15℃以下进行,每袋装鱼苗200尾~1000尾。投放鱼苗宜在在小潮汛,低平潮流缓时实施。低温季节选择在午后无风晴好天气进行:高温季节选择天气阴凉的早晚进行。鱼苗放养密度宜在0.15x10ind/m左右。5.5日常管理
5.5.1饲料及其投喂
初入网箱的鱼苗,可投喂适口的大型冷冻桡足类、糠虾、鱼贝肉糜、配合饲料等,采用少量多次、缓慢投喂的方法,刚入网箱时每天投喂8次~10次,而后可逐渐减少至2次,早晨和傍晚投喂。日投饵率100%左右,随着鱼苗长大降低投饵率,至体重25g以上时可直接投喂适口鱼肉块。5.5.2换洗网箱
高温季节网目3mm的网箱隔3d~5d换洗1次,网目4mm的网箱隔5d~8d换洗1次,网目5mm的网箱隔8d~12d换洗1次。网目10mm以上的视水温15d~30d进行换洗。同时进行苗种筛选分箱和消毒。
5.5.3其它管理
每天定时观测水况及苗种生长、摄食和活动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详细记录。生活污水、废弃物及网箱内的病死鱼、残饵等不得直接去弃于海区,各网箱组应设分类收集容器,各网箱区应配备船只专人负责收集处理。
6网箱养殖
6.1海区选择
参照本标准3.3.1。
6.2环境条件
参照本标准3.3.2。
6.3网箱要求
参照本标准5.3。
6.4鱼种运输及放养
活水船运输,鱼种密度600ind/m2~800ind/m,选择在小潮汛期间放养。放养前对鱼体进行消毒,方法执行NY5071,每尾50g的鱼种放养密度以40ind/m为宜。6.5饲料及投喂
饲料有配合饲料、冰鲜鱼等,质量应符合NY5072的规定。每天早晚各投喂1次,日投饵率在3%~6%,越冬期间每天投喂1次,阴雨天气可隔天投喂1次,日投饵率小于1%。6.6日常管理
根据水温和网自堵塞情况及时换洗网箱,定期进行生物学测量,每天定时观测水化条件以及鱼的生长、摄食和活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详细记录。5
DB33/T7942010
鱼病防治
7.1预防
贯彻以防为主的健康养殖方式,对体表溃疡病和弧菌病可采用免疫预防方法。治疗
使用药物应符合NY5071的规定。黄姑鱼常见鱼病治疗方法参见本标准附录A。3起捕
起捕规格为体重400g以上,起捕前按NY5071规定实施休药期,并停饵1d~2d。6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黄姑鱼常见鱼病治疗方法
黄姑鱼常见鱼病治疗方法见表A.1。表A.1黄姑鱼常见鱼病治疗方法
鱼病名称
肠炎病
体表溃疡病
弧菌病
本尼登虫病
淀粉卵涡鞭
发病季节
(月)
病鱼腹部膨胀,内有大量积水,轻按腹部,肛门有淡黄色粘液流出。有的病鱼皮肤出血,鳍基部出血解剖病鱼,肠道发炎,肠壁发红变薄。
病鱼体表皮肤褪色,鳃盖出血,鳍腐烂,有的在体表出现疮或溃烂。解剖病鱼,幽门垂出血,肠道内充满土黄色的粘液,直肠内白色粘液,肝脏暗红色或淡黄色。感染初期,体色多呈斑块状褪色,食欲不振,缓慢地浮于水面,有时回旋状游泳:随着病情发展,鳞片脱落,吻端、鳍膜烂掉,眼内出血,肛门红肿扩张,常有黄色粘液流出。
本尼登虫寄生于鱼的体表皮肤,寄生数量多时病鱼呈不安状态,往往在水中异常地游泳或向网箱及其他物体上磨擦身体:体表粘液增多,局部皮肤粗糙或变为白色或暗蓝色。严重者体表出现点状出血,溃疡,食欲减退或不摄食
淀粉卵涡鞭虫的营养体主要寄生在黄姑鱼的鳃上,其次是体表皮肤和鳍,病情严重的鱼肉眼看上去有许多小白点。病鱼游泳缓慢,无力地浮于水面,鳃盖开闭不规则,口常不能闭合,有时喷水,呼吸困难有时靠在固体物上、网衣上磨擦身体。
DB33/T7942010
治疗方法
每千克饲料拌大蒜素1.0
g~2.0g连续投喂3d~5d。
每升海水泼酒五倍子(要先
磨碎后用开水浸泡)2mg~4
mg,连续
泼洒3d:或每千克饲料拌
三黄粉30g~50g,连续投
喂3d5d。
每升海水泼酒五倍子(要先
磨碎后用开水浸泡)2mg~4
mg,连续
泼酒3d;或每千克饲料拌
三黄粉30g~50.g,连续投
喂3d~5 d。
淡水浸浴5min~10min
淡水浸浴3min~5min;或
每升海水泼酒硫酸铜0.8
mg~1.2mg,连续泼洒3d。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黄姑鱼养殖技术规范
DB33/T7942010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cultivation of Nibea albiflora Richardson2010-07-30发布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0-08-30实施
DB33/T7942010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浙江省水产标准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楼宝、史会来、毛国民、徐冬冬、詹炜、程国宝。1范围
黄姑鱼养殖技术规范
DB33/T7942010
本标准规定了黄姑鱼(NibeaalbifloraRichardson)亲鱼培育、人工育苗、鱼种培育、网箱养殖鱼病防治和起捕等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黄姑鱼的人工繁育和网箱养殖。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手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8407.4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NY5052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7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507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3亲鱼培育
3.1亲鱼选择
3.1.1来源
选择无病、无伤、无畸形,体质健壮的海捕野生黄姑鱼或经认定的黄姑鱼原、良种场的黄姑鱼作为亲鱼:不准许近亲繁殖的后代留作亲鱼,跨区调运应经检疫3.1.2规格、配比与数量
亲鱼使用年龄2~6龄,2龄鱼雌鱼每尾600g以上,雄鱼每尾300g以上;3龄鱼雌鱼每尾800g以上,雄鱼每尾400g以上。雌性亲鱼总数不少于50尾,雌、雄亲鱼配比以2:1为宜。3.2亲鱼运输
运输工具以活水船或帆布箱充氧运输为宜,装鱼密度为40kg/m2以下或20kg/m以下,运输时间不宜超过10h。
3.3海区网箱培育
3.3.1海区选择
以风浪较小,水深5m以上,潮流畅通,流速小于1.0m/s,经挡流、分流和网箱组排等措施后网箱内流速小于0.2m/s的海区为宜。3.3.2环境条件
无直接的工业“三废及农业、生活、医疗废弃物等污染源,水环境因子应符合以下要求:一水质:应符合NY5052的规定;—水温:8℃~30℃;
DB33/T7942010
盐度:13~32;
-透明度:0.2m~3.0m,最适1.0m。3.3.3网箱要求
规格为(3.0~6.0)m×(3.0~6.0)mx(3.0~6.0)m,网目15mm~30mm,网衣为合成纤维无结节网片。
3.3.4饲养管理
饲料以鱼、贝肉、沙蚕和配合饲料为宜,质量应符合NY5072的规定,饲养密度以4.0kg/m为宜。投饵量应饵料种类、水温及天气情况而定。以冰鲜鱼为例,具体投喂方法参见表1。表1亲鱼网箱养殖投喂方法
20以上
10以下
3.4室内水泥池培育
3.4.1培育池
投喂次数
投饵率
小于1
方形或圆形水泥池,面积20m、池深1.5m为宜,池底与池壁光滑平整,池底中央排水,池底坡度比1:100。
3.4.2环境条件
环境条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水质:应符合NY5052的规定;
光照度:5001x~10001x;
温度:15℃~28℃,以20℃~22℃为宜;盐度:17~32,以23~30为宜。3.4.3饲养管理
人工催产前40d左右挑选优质亲鱼移入室内水池,用于春季升温强化培育。放养密度以1.5kg/m为宜。饲料种类同3.3.4,鲜饵投喂,日投喂1次~2次,投饵率为1%~5%,早上或傍晚投喂。日换水量50%左右。
4人工育苗
4.1育苗设施
4.1.1育苗室
应配有遮光幕,使室内光线可调,且保温性能好。2
4.1.2产卵池
方形或圆形,以每只面积为20m~40㎡,池深1.5m为宜。4.1.3
育苗池
DB33/T7942010
每只池面积20m~40m,池深1.5m~1.6m,有独立进、排水口:池底以1:100的坡度倾斜。4.1.4饵料培养设备设施
总面积约为育苗池总面积的60%,具体要求见表2。表2饵料培养设备设施
设备设施
级培养容器(三角烧瓶、透明塑料袋或塑料白桶)二级培养池(水泥池)
三级培养池(水泥池)bZxz.net
轮虫培养池(水泥池)
卤虫孵化器(玻璃钢或硬质塑料桶)4.1.5配套设施
容积或面积
500mL、1000mL、3000mL、5000mL2.0m~10m
20m~40m
0.5m~5.0m
0.8m~1.0m
0.8m~1.0m
1.4m~1.5m
1.0m~1.5m
应具备供电、供水、供气、供热等系统,其中供水系统的日供水量应大于育苗用水高峰时用水量。4.2环境条件
环境条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水质:应符合NY5052的规定;
水温:18℃~26℃;
盐度:23~30
光照:光照强度为10001x~20001x,避免直射光。4.3鱼苗繁育
4.3.1催产
亲鱼经麻醉后,从胸鳍基部或背鳍基部注射激素。催产剂用LHRH-A和HCG混合激素加维生素B12和维生素C注射液配置而成。雌鱼注射剂量:LHRH-A12ug/kg~18ug/kg和HCG120IU/kg~180IU/kg,雄鱼减半,催产环境的光照度应保持在1001x以内,待产卵结束后拉网收集受精卵。4.3.2孵化
受精卵用10mg/kg的聚维酮碘消毒5min后用清洁海水充分清洗,然后布池。采用微充气孵化法受精卵孵化密度3x10*ind/m~4×10°ind/m,孵化温度21℃,盐度26,溶解氧保持在5mg/L以上,初孵仔鱼在原池培育。
4.3.3培育密度
仔鱼期2.5x10*ind/m~1.0x10*ind/m2,稚鱼期0.8x10*ind/m2~0.5×10ind/m,幼鱼期0.3×10ind/m~0.2×10*ind/m
4.3.4饵料投喂
DB33/T7942010
开口饵料为褶皱臂尾轮虫,轮虫和卤虫无节幼体投喂前需营养强化12h以上。具体投喂方法见表3。
表3苗种饵料投喂方法
饵料种类
卤虫无节幼
配合饲料
小球藻
4.3.5日常管理
投喂量
ind/mL
少量多次
40×10t~
60×10
投喂日龄
10~育苗结
日换水1次~2次,换水量20%~120%,换水前用虹吸管吸去池底的残饵、死苗、粪渣及其他杂物。育苗期间连续充气,水温在20.5℃~21.5℃,盐度25~26,溶解氧保持在5mg/L以上。经常观察仔、稚幼鱼的摄食、生长、活动以及水质理化因子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4.4苗种后期培育
鱼苗在室内池中培育到全长达10mm~15mm时,开始进行分池培养,控制密度为0.6x10ind/m。待培育到全长30mm以上时,进行鱼种培育。5鱼种培育
5.1海区选择
参照本标准3.3.1。
5.2环境条件
参照本标准3.3.2。
5.3网箱要求
网箱的选择
规格为(3.0~6.0)mx(3.0~6.0)mx(2.5~5.0)m,网衣为合成纤维无结节网片。放养全长20mm35mm鱼苗,网目长为3mm~4mm;放养全长40mm~50mm鱼苗,网目长为4mm~5mm放养全长50mm以上鱼苗,网目长为5mm~10mm。5.3.2网箱布局
养殖黄姑鱼的网箱为浮动式网箱。根据网箱大小以及潮流和风浪的情况,每80个左右网箱连成1个网箱组,数十个网箱片形成1个网箱区,每个网箱区的养殖面积不能超过可养海面的15%。各网箱组间距10m~50m,各网箱区间隔500m以上。每个网箱区连续养殖2年后,应休养半年以上。5.4鱼苗的运输与放养
DB33/T794—2010
视运输距离长短与鱼苗的规格大小而定,活水船运输鱼苗密度为1.5×10°ind/m2~6x10*ind/m;充氧塑料薄膜袋(0.4mx0.8m)包装运输宜在15℃以下进行,每袋装鱼苗200尾~1000尾。投放鱼苗宜在在小潮汛,低平潮流缓时实施。低温季节选择在午后无风晴好天气进行:高温季节选择天气阴凉的早晚进行。鱼苗放养密度宜在0.15x10ind/m左右。5.5日常管理
5.5.1饲料及其投喂
初入网箱的鱼苗,可投喂适口的大型冷冻桡足类、糠虾、鱼贝肉糜、配合饲料等,采用少量多次、缓慢投喂的方法,刚入网箱时每天投喂8次~10次,而后可逐渐减少至2次,早晨和傍晚投喂。日投饵率100%左右,随着鱼苗长大降低投饵率,至体重25g以上时可直接投喂适口鱼肉块。5.5.2换洗网箱
高温季节网目3mm的网箱隔3d~5d换洗1次,网目4mm的网箱隔5d~8d换洗1次,网目5mm的网箱隔8d~12d换洗1次。网目10mm以上的视水温15d~30d进行换洗。同时进行苗种筛选分箱和消毒。
5.5.3其它管理
每天定时观测水况及苗种生长、摄食和活动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详细记录。生活污水、废弃物及网箱内的病死鱼、残饵等不得直接去弃于海区,各网箱组应设分类收集容器,各网箱区应配备船只专人负责收集处理。
6网箱养殖
6.1海区选择
参照本标准3.3.1。
6.2环境条件
参照本标准3.3.2。
6.3网箱要求
参照本标准5.3。
6.4鱼种运输及放养
活水船运输,鱼种密度600ind/m2~800ind/m,选择在小潮汛期间放养。放养前对鱼体进行消毒,方法执行NY5071,每尾50g的鱼种放养密度以40ind/m为宜。6.5饲料及投喂
饲料有配合饲料、冰鲜鱼等,质量应符合NY5072的规定。每天早晚各投喂1次,日投饵率在3%~6%,越冬期间每天投喂1次,阴雨天气可隔天投喂1次,日投饵率小于1%。6.6日常管理
根据水温和网自堵塞情况及时换洗网箱,定期进行生物学测量,每天定时观测水化条件以及鱼的生长、摄食和活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详细记录。5
DB33/T7942010
鱼病防治
7.1预防
贯彻以防为主的健康养殖方式,对体表溃疡病和弧菌病可采用免疫预防方法。治疗
使用药物应符合NY5071的规定。黄姑鱼常见鱼病治疗方法参见本标准附录A。3起捕
起捕规格为体重400g以上,起捕前按NY5071规定实施休药期,并停饵1d~2d。6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黄姑鱼常见鱼病治疗方法
黄姑鱼常见鱼病治疗方法见表A.1。表A.1黄姑鱼常见鱼病治疗方法
鱼病名称
肠炎病
体表溃疡病
弧菌病
本尼登虫病
淀粉卵涡鞭
发病季节
(月)
病鱼腹部膨胀,内有大量积水,轻按腹部,肛门有淡黄色粘液流出。有的病鱼皮肤出血,鳍基部出血解剖病鱼,肠道发炎,肠壁发红变薄。
病鱼体表皮肤褪色,鳃盖出血,鳍腐烂,有的在体表出现疮或溃烂。解剖病鱼,幽门垂出血,肠道内充满土黄色的粘液,直肠内白色粘液,肝脏暗红色或淡黄色。感染初期,体色多呈斑块状褪色,食欲不振,缓慢地浮于水面,有时回旋状游泳:随着病情发展,鳞片脱落,吻端、鳍膜烂掉,眼内出血,肛门红肿扩张,常有黄色粘液流出。
本尼登虫寄生于鱼的体表皮肤,寄生数量多时病鱼呈不安状态,往往在水中异常地游泳或向网箱及其他物体上磨擦身体:体表粘液增多,局部皮肤粗糙或变为白色或暗蓝色。严重者体表出现点状出血,溃疡,食欲减退或不摄食
淀粉卵涡鞭虫的营养体主要寄生在黄姑鱼的鳃上,其次是体表皮肤和鳍,病情严重的鱼肉眼看上去有许多小白点。病鱼游泳缓慢,无力地浮于水面,鳃盖开闭不规则,口常不能闭合,有时喷水,呼吸困难有时靠在固体物上、网衣上磨擦身体。
DB33/T7942010
治疗方法
每千克饲料拌大蒜素1.0
g~2.0g连续投喂3d~5d。
每升海水泼酒五倍子(要先
磨碎后用开水浸泡)2mg~4
mg,连续
泼洒3d:或每千克饲料拌
三黄粉30g~50g,连续投
喂3d5d。
每升海水泼酒五倍子(要先
磨碎后用开水浸泡)2mg~4
mg,连续
泼酒3d;或每千克饲料拌
三黄粉30g~50.g,连续投
喂3d~5 d。
淡水浸浴5min~10min
淡水浸浴3min~5min;或
每升海水泼酒硫酸铜0.8
mg~1.2mg,连续泼洒3d。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地方标准标准计划
- DB37/T3469.2-2018 农村垃圾分类与处理技术规范 第2部分:生产垃圾
- DB36/1101.2-2019 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 第2部分:有机化工行业
- DB33/T2252-2020 居住出租房屋旅馆式管理规范
- DB33/T2251-2020 网络订餐配送操作规范
- DB31/379-2015 在用压燃式发动机汽车加载减速法排气烟度排放限值
- DB53/T277.28-2008 陆良优质烤烟综合标准 第28部分:烟叶质量追踪
- DB33/T2249.1-2020 农村信用建设规范 第1部分:农户信用信息管理
- DB33/T2091-2018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规范
- GB/T15144-2020 IEC 60929 :2015 管形荧光灯用交流和/或直流电子控制装置性能要求
- DB53/T277.18-2008 陆良优质烤烟综合标准 第18部分:植烟土壤取样方法
- DB62/T1742-2008 庆阳市油松种实害虫综合防治规程
- DB62/T1743-2008 庆阳市欧美杨(107号、108号)育苗栽培技术规范
- DB65/T2938-2009 无公害食品 阿魏菇出菇菌袋废料处理技术规程
- DBl2/T040-2007 天津市科学技术档案整理规则
- DB65/T2927-2009 无公害食品 阿魏菇原生态产地环境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