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电力行业标准(DL) >>
- DL/T 373-2010 电力复合脂技术条件

【电力行业标准(DL)】 电力复合脂技术条件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8-31 11:45:44
- DL/T373-2010
- 现行
标准号:
DL/T 373-2010
标准名称:
电力复合脂技术条件
标准类别:
电力行业标准(DL)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2010-05-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 .pdf下载大小:
2.72 MB

部分标准内容:
ICS71.080.70
备案号:29003-2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373—2010
电力复合脂技术条件
Technicalconditionsofconductivepaste2010-05-24发布
国家能源局
2010-10-01实施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技术要求
5试验方法
6检验规则
7标志、包装、运输、储存
附录A(规范性附录)
附录B(规范性附录)
酸碱反应的测定:
钢制螺栓的紧固力矩值
DL/T373—2010
DL/T373—2010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下达2003年行业标准项目补充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2003]873号)的安排制定的。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电力行业电气工程施工及调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福州志坚导电膏开发有限公司、成都华夏节能器材厂、绍兴市长龙电力器材制造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沈志坚、荆津、刘津、武英利、潘葆增、陆中毅、庞秀英、张远钦、李国清、陆祖庆。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1号,100761)。
1范围
电力复合脂技术条件
DL/T373—2010
本标准规定了电力复合脂(简称电力脂)的性能、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储存及运输。
本标准适用于电力复合脂的生产与使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269润滑脂和石油脂锥入度测定法(GB/T269—1991,ISO2137:1985,EQV)GB/T2423.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GB/T2423.1一2008,IEC60068-2-1:2007,IDT)
GB/T2423.4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Db交变湿热(12h十12h循环)(GB/T2423.4—2008,IEC60068-2-30:2005,IDT)GB/T2423.17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a:盐雾(GB/T2423.17-2008,IEC60068-2-11:1981,IDT)GB/T2829
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润滑脂滴点测定法(GB/T4929—1985,IS02176:1979,EQV)GB/T4929
GB/T5273变压器、高压电器和套管的接线端子(GB/T5273一1985,EC60518:1975,NEQ)GB/T5585(所有部分)电工用铜、铝及其合金母线GB/T7325
润滑脂和润滑油蒸发损失测定法(GB/T7325—1987ASTMD972:1981,EQV)GB/T11022
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共同技术要求(GB/T11022一1999,IEC60694:1996GB/T13264不合格品百分数的小批计数抽样检验程序及抽样表SH/T0331润滑脂腐蚀试验法
SH/T0229
3术语和定义
固体和半固体石油产品取样法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电力复合脂conductivepaste
由润滑脂并加有特种导电填料、抗氧化、抗腐蚀油性添加剂调制而成,以改善电接触性能,亦称电接触导电膏。
接触电阻contactresistance
两种金属导体互相接触时,在接触区域内存在的附加电阻,由收缩电阻和膜电阻组成。1
DL/T373—2010
收缩电阻shrinkageresistance
当电流通过两接触导体的内表面时,在导电斑点附近,电流线发生变形,使电流通过的路径增长,有效导电面积减少,而出现的局部附加电阻。3.4
膜电阻
membraneresistance
当电流通过两接触导体表面时,因无机膜(氧化膜、硫化膜等)引起的附加电阻。3.5
接触电阻稳定系数,KcontactresistancestabilizingcoefficientK导体搭接处在不同条件下最终接触电阻值与初始接触电阻值之比,如式(1)所示:K=
式中:
R,初始接触电阻值;
一最终接触电阻值。
冷态接触电阻coolcontactresistance导体措接处在室温下所测的接触电阻值。3.7
锥入度(针入度)
conepenetration
在规定的质量、时间和温度条件下,标准锥体沉入电力复合脂试样的深度,其单位为1/10mm。3.8
滴点(滴落点)droppingpoint
在规定的加热条件下,电力复合脂从滴点测定器的脂杯中滴出第一滴或流出油柱25mm时的温度。
蒸发度steamcapability
在高温条件下长期使用时,电力复合脂油分挥发的程度。3.10
热安定性thermalstability
电力复合脂在使用时,经短时间受热而保持原有结构和性质的能力。技术要求
电力脂应具有无毒、易导电、抗腐蚀以及在规定使用范围内不流失、不硬化的特性。适用于高低压电力设备的铜一铜、铜一铝、铝铝等导体静态连接接触面涂敷,包括电器、电线、电缆等电气连接处和接触面上。不应使用在旋转接触面上。技术要求见表1。
表1技术要求
锥入度(25℃、150g)
1/10mm
质量指标
均匀油膏,无明显颗粒状杂质
200~315
腐蚀(铜片、铝片、120℃、24h)蒸发度(200℃、24h)
涂膏前后冷态接触电阻的变化系数经有载冷热循环操作后接触电阻稳定系数耐潮性能
耐盐雾腐蚀的性能
耐化工腐蚀气体的性能
低温性能(-40℃、24h)
体积电阻率(20℃、Q·cm)
额定电流下的温升
耐电化学腐蚀性能
保质期
试验方法
5.1外观检查
表1(续)
质量指标
≥200
DL/T373—2010
试品应无斑点和明显的不均匀颜色变化,毒体无胶皮状及硬膜≤2
涂膏面无腐蚀,K≤1.5
电接触腐蚀面积小于接触面积的25%无龟裂
≥108
符合据(镀)锅母排端头标准的规定K≤1.5
试验后母排电接触内表面用汽油擦拭干净后,用3~5倍放大镜观察,应无斑点和明显的不均匀的颜色变化,但铜排上允许有轻微的均匀变色
不低于5年
用刮刀把膏体涂在干净的玻璃板上,膏厚1mm~2mm,对光观察,膏体应符合表1中序号1的要求。5.2
锥入度的测定
按GB/T269的规定测定,应符合表1序号2的要求。5.3滴点的测定
按GB/T4929的规定进行,应符合表1序号3的要求。5.4PH值的测定
按附录A的方法进行,应符合表1序号4的要求。膏体防腐蚀试验
按SH/T0331的规定进行,应符合表1序号5的要求。5.6蒸发度的试验
按GB/T7325的规定进行,应符合表1序号6的要求,5.7
涂膏前后冷态接触电阻变化系数X的测定冷态接触电阻的测量如图1所示,在两母排(母排1和母排2)用附录B相同螺栓的紧固力矩值紧固的条件下,在母排1的a点钻个小螺栓孔并用小螺栓拧紧(简称a点),同样母排2的b点确定方法同a点。在a、b点测出接触电阻,测量接触电阻用直流电流不小于100A的电流电压法进行测量。测电压时,电压表的两个夹子分别夹在a点和b点的小螺栓上。测量前后的测量点应保持一致,冷态接触电阻的变化系数X应小于1,如式(2)所示:3
DL/T373—2010
式中:
涂膏前的冷态接触电阻;
涂膏后的冷态接触电阻。
导电责
图1接触电阻测量示意图(侧视图)5.8有载冷热循环操作后接触电阻稳定系数K的测定(2)
将电力复合脂按涂敷工艺涂敷在铜一铜、铜一铝、铝一铝母排的电接触面上进行试验,试验在室温条件下进行,电接触面应符合使用条件的规定。试验时通以额定电流1.5h,随后再通以1.3倍的额定电流0.5h,然后断电1.5h为一周期。断电时吹风强冷,并在各接点上滴35℃热水30min,试验进行150个周期后断电,在室温下恢复8h后,用5.7的方法测出最终接触电阻R2与初始接触电阻R,其比值K应符合表1序号8的要求。5.9交变湿热试验Www.bzxZ.net
按GB/T2423.4的规定,分别对按使用条件规定连接的铜一铜、铝铝、铜一铝母排在温度为十40℃下做7周期的交变湿热试验,应符合表1序号9的要求。5.10盐雾试验
按GB/T2423.17的规定进行,雾化前盐溶液的pH值在6.5~7.2(35℃),连续雾化时间为48h,应符合表1序号10的要求。
5.11化工腐蚀试验
按GB/T2423.4的规定进行。化学气体用氯气[气体浓度为(1土0.1)mg/L,按40℃C计算],每周期为24h,共4周期。试品不少于2件。将电力复合脂涂在规定连接方式60mm×50mm的铜排电接触面上,铜排钻孔处用塑料线悬挂,其边缘、螺栓、未涂膏面及钻孔处用石蜡封闭,将样品放置于氟气中,应符合表1序号11的要求。5.12低温试验
按GB/T2423.1试验A的规定进行,将电力复合脂涂在100mm×50mm的干净铜板上,涂层厚0.1mm~0.2mm,试件为3件。采用温度突变的试验方法,试验时温度为-40℃土3℃,持续时间为2h,如果其中2件龟裂面积超过试验面积的25%,则认为不合格。或将试品在-40℃放置24h,结果应符合表1序号12的要求。5.13体积电阻率的测量
结果应符合表1序号13的要求。
5.14额定电流下的温升试验
将电力复合脂按涂敷工艺分别涂敷在铜一铜、铜一铝、铝一铝母排的电接触面上进行试验,电接触面应符合使用条件的规定,母排规格按GB/T5585选用。连接母排水平放置。端头加工尺寸按GB/T5273确定。温升试验时连接导线(体)的尺寸按GB/T11022的规定选用。试验方法按GB/T11022的规定进行。紧固母线连接螺栓用力矩扳手见附录B。试验结果应符合表1序号14的要求。5.15电化学腐蚀试验
将电力复合脂按涂数工艺涂数在铜一铜、铜一铝、铝一铝母排的电接触面上进行试验,电接触面4
DL/T373—2010
应符合使用条件的规定,通电1.5h,然后断电1.5h为一周期,断电时吹风强冷,并在各接点上滴35℃热水30min,试验进行120个周期后断电,在室温下恢复8h后,测量其冷态接触电阻,之后再将膏体用汽油擦拭干净,用3~5倍放大镜观察,结果应符合表1序号15的要求。6检验规则
6.1本产品应经工厂质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并附有产品合格证。6.2本产品检验批可在相同的材料、工艺、设备条件下制造出来的若干个生产批中组成,若干个生产批构成一个检验批的时间不得超过30天。6.3取样按SH/T0229进行,取样量不少于3L。6.4检验项目及试验方法见表2。表2检验项目及试验方法
检验项目
锥入度
PH值的测定
膏体腐蚀试验
蒸发度
涂膏前后冷态接触电阻变化系数X接触电阻稳定系数K
交变湿热试验
盐雾试验
耐化工腐蚀
低温试验
体积电阻率
温升试验
电化学腐蚀
电力复合脂产品的检查和试验分以下几种:a)·出厂检验;
周期检验;
型式检验。
6.6出厂检验。
试验方法
6.6.1产品出厂前须经厂质检部门按表2中序号1、2、3、7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发予合格证方能出厂。
6.6.2出厂检验采用GB/T13264一次抽样方案。6.7周期检验。
6.7.1稳定投产的产品每隔两年应进行周期检验;当用户对产品投诉有质量问题需仲裁时,应进行抽查检验。
6.7.2周期检验项目除出厂检查项目外,须增加表2中序号4、5、6、13、14五个项目。5
DL/T373-2010
6.7.3周期检验采用GB/T13264一次抽样方案。6.8型式检验。
6.8.1有下列情况之一应进行型式检验:a)
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b)
正式生产后如配方、材料或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c)
正式生产后每满五年时;
产品停产一年后恢复生产时: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e)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的要求时。6.8.2型式检验项目为全部技术要求。6.8.3型式检验采用GB/T2829一次抽样方案。型式检验合格后,该型式检验所代表产品可整批交付订货方;型式检验不合格时,该型式检验所代表产品不得交付订货方。6.9复验规则。若在检验中有某项未通过,应按原抽样数量加倍对不合格项目进行复验,复验中仍有不合格项目,则判该产品为不合格品。7标志、包装、运输、储存
7.1出厂的电力复合脂应有铭牌及产品合格证。铭牌和合格证应标明下列内容:&)铭牌应标明:商标、产品名称、型号、制造厂名称、厂址、净重、有效期、执行标准编号。b)合格证应标明:商标、生产批号、生产日期、执行标准编号。7.2产品按一定数量成箱包装,包装箱上应标明运输、储存中的注意事项或标志。7.3出厂的产品应附说明书。说明书应说明产品的成分、特性、是否有毒、是否有腐蚀性、使用方法、储存条件、保质期等。
7.4产品按非危险品运输,运输中应防止雨水浸渍和阳光直接照射。7.5产品应在常温条件下储存,储存处应空气流通、干燥,勿与苯、甲苯、二甲苯等混放。6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酸减反应的测定
DL/T373-2010
A.1取200mL烧杯,在感量为0.2g的天平上称重,再称取10g试样,然后加入100mL蒸馏水。A.2在电炉上加热至沸腾,保持10min。A.3取下烧杯,用pH精细试纸检测水层的酸碱性。A.4检测结果以pH值6.9~7.1为合格。7
DL/T373-2010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钢制螺栓的紧固力矩值
钢制螺栓的紧固力矩值如表B.1所示。表B.1
螺栓规格
钢制螺栓的紧固力矩值
力矩值
51.6~60.8
78.5~98.1
98.0~127.4
156.8196.0
274.4~343.0
kgf·m
10.0~13.0
16.0~20.0
28.0~35.0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备案号:29003-2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373—2010
电力复合脂技术条件
Technicalconditionsofconductivepaste2010-05-24发布
国家能源局
2010-10-01实施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技术要求
5试验方法
6检验规则
7标志、包装、运输、储存
附录A(规范性附录)
附录B(规范性附录)
酸碱反应的测定:
钢制螺栓的紧固力矩值
DL/T373—2010
DL/T373—2010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下达2003年行业标准项目补充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2003]873号)的安排制定的。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电力行业电气工程施工及调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福州志坚导电膏开发有限公司、成都华夏节能器材厂、绍兴市长龙电力器材制造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沈志坚、荆津、刘津、武英利、潘葆增、陆中毅、庞秀英、张远钦、李国清、陆祖庆。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1号,100761)。
1范围
电力复合脂技术条件
DL/T373—2010
本标准规定了电力复合脂(简称电力脂)的性能、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储存及运输。
本标准适用于电力复合脂的生产与使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269润滑脂和石油脂锥入度测定法(GB/T269—1991,ISO2137:1985,EQV)GB/T2423.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GB/T2423.1一2008,IEC60068-2-1:2007,IDT)
GB/T2423.4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Db交变湿热(12h十12h循环)(GB/T2423.4—2008,IEC60068-2-30:2005,IDT)GB/T2423.17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a:盐雾(GB/T2423.17-2008,IEC60068-2-11:1981,IDT)GB/T2829
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润滑脂滴点测定法(GB/T4929—1985,IS02176:1979,EQV)GB/T4929
GB/T5273变压器、高压电器和套管的接线端子(GB/T5273一1985,EC60518:1975,NEQ)GB/T5585(所有部分)电工用铜、铝及其合金母线GB/T7325
润滑脂和润滑油蒸发损失测定法(GB/T7325—1987ASTMD972:1981,EQV)GB/T11022
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共同技术要求(GB/T11022一1999,IEC60694:1996GB/T13264不合格品百分数的小批计数抽样检验程序及抽样表SH/T0331润滑脂腐蚀试验法
SH/T0229
3术语和定义
固体和半固体石油产品取样法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电力复合脂conductivepaste
由润滑脂并加有特种导电填料、抗氧化、抗腐蚀油性添加剂调制而成,以改善电接触性能,亦称电接触导电膏。
接触电阻contactresistance
两种金属导体互相接触时,在接触区域内存在的附加电阻,由收缩电阻和膜电阻组成。1
DL/T373—2010
收缩电阻shrinkageresistance
当电流通过两接触导体的内表面时,在导电斑点附近,电流线发生变形,使电流通过的路径增长,有效导电面积减少,而出现的局部附加电阻。3.4
膜电阻
membraneresistance
当电流通过两接触导体表面时,因无机膜(氧化膜、硫化膜等)引起的附加电阻。3.5
接触电阻稳定系数,KcontactresistancestabilizingcoefficientK导体搭接处在不同条件下最终接触电阻值与初始接触电阻值之比,如式(1)所示:K=
式中:
R,初始接触电阻值;
一最终接触电阻值。
冷态接触电阻coolcontactresistance导体措接处在室温下所测的接触电阻值。3.7
锥入度(针入度)
conepenetration
在规定的质量、时间和温度条件下,标准锥体沉入电力复合脂试样的深度,其单位为1/10mm。3.8
滴点(滴落点)droppingpoint
在规定的加热条件下,电力复合脂从滴点测定器的脂杯中滴出第一滴或流出油柱25mm时的温度。
蒸发度steamcapability
在高温条件下长期使用时,电力复合脂油分挥发的程度。3.10
热安定性thermalstability
电力复合脂在使用时,经短时间受热而保持原有结构和性质的能力。技术要求
电力脂应具有无毒、易导电、抗腐蚀以及在规定使用范围内不流失、不硬化的特性。适用于高低压电力设备的铜一铜、铜一铝、铝铝等导体静态连接接触面涂敷,包括电器、电线、电缆等电气连接处和接触面上。不应使用在旋转接触面上。技术要求见表1。
表1技术要求
锥入度(25℃、150g)
1/10mm
质量指标
均匀油膏,无明显颗粒状杂质
200~315
腐蚀(铜片、铝片、120℃、24h)蒸发度(200℃、24h)
涂膏前后冷态接触电阻的变化系数经有载冷热循环操作后接触电阻稳定系数耐潮性能
耐盐雾腐蚀的性能
耐化工腐蚀气体的性能
低温性能(-40℃、24h)
体积电阻率(20℃、Q·cm)
额定电流下的温升
耐电化学腐蚀性能
保质期
试验方法
5.1外观检查
表1(续)
质量指标
≥200
DL/T373—2010
试品应无斑点和明显的不均匀颜色变化,毒体无胶皮状及硬膜≤2
涂膏面无腐蚀,K≤1.5
电接触腐蚀面积小于接触面积的25%无龟裂
≥108
符合据(镀)锅母排端头标准的规定K≤1.5
试验后母排电接触内表面用汽油擦拭干净后,用3~5倍放大镜观察,应无斑点和明显的不均匀的颜色变化,但铜排上允许有轻微的均匀变色
不低于5年
用刮刀把膏体涂在干净的玻璃板上,膏厚1mm~2mm,对光观察,膏体应符合表1中序号1的要求。5.2
锥入度的测定
按GB/T269的规定测定,应符合表1序号2的要求。5.3滴点的测定
按GB/T4929的规定进行,应符合表1序号3的要求。5.4PH值的测定
按附录A的方法进行,应符合表1序号4的要求。膏体防腐蚀试验
按SH/T0331的规定进行,应符合表1序号5的要求。5.6蒸发度的试验
按GB/T7325的规定进行,应符合表1序号6的要求,5.7
涂膏前后冷态接触电阻变化系数X的测定冷态接触电阻的测量如图1所示,在两母排(母排1和母排2)用附录B相同螺栓的紧固力矩值紧固的条件下,在母排1的a点钻个小螺栓孔并用小螺栓拧紧(简称a点),同样母排2的b点确定方法同a点。在a、b点测出接触电阻,测量接触电阻用直流电流不小于100A的电流电压法进行测量。测电压时,电压表的两个夹子分别夹在a点和b点的小螺栓上。测量前后的测量点应保持一致,冷态接触电阻的变化系数X应小于1,如式(2)所示:3
DL/T373—2010
式中:
涂膏前的冷态接触电阻;
涂膏后的冷态接触电阻。
导电责
图1接触电阻测量示意图(侧视图)5.8有载冷热循环操作后接触电阻稳定系数K的测定(2)
将电力复合脂按涂敷工艺涂敷在铜一铜、铜一铝、铝一铝母排的电接触面上进行试验,试验在室温条件下进行,电接触面应符合使用条件的规定。试验时通以额定电流1.5h,随后再通以1.3倍的额定电流0.5h,然后断电1.5h为一周期。断电时吹风强冷,并在各接点上滴35℃热水30min,试验进行150个周期后断电,在室温下恢复8h后,用5.7的方法测出最终接触电阻R2与初始接触电阻R,其比值K应符合表1序号8的要求。5.9交变湿热试验Www.bzxZ.net
按GB/T2423.4的规定,分别对按使用条件规定连接的铜一铜、铝铝、铜一铝母排在温度为十40℃下做7周期的交变湿热试验,应符合表1序号9的要求。5.10盐雾试验
按GB/T2423.17的规定进行,雾化前盐溶液的pH值在6.5~7.2(35℃),连续雾化时间为48h,应符合表1序号10的要求。
5.11化工腐蚀试验
按GB/T2423.4的规定进行。化学气体用氯气[气体浓度为(1土0.1)mg/L,按40℃C计算],每周期为24h,共4周期。试品不少于2件。将电力复合脂涂在规定连接方式60mm×50mm的铜排电接触面上,铜排钻孔处用塑料线悬挂,其边缘、螺栓、未涂膏面及钻孔处用石蜡封闭,将样品放置于氟气中,应符合表1序号11的要求。5.12低温试验
按GB/T2423.1试验A的规定进行,将电力复合脂涂在100mm×50mm的干净铜板上,涂层厚0.1mm~0.2mm,试件为3件。采用温度突变的试验方法,试验时温度为-40℃土3℃,持续时间为2h,如果其中2件龟裂面积超过试验面积的25%,则认为不合格。或将试品在-40℃放置24h,结果应符合表1序号12的要求。5.13体积电阻率的测量
结果应符合表1序号13的要求。
5.14额定电流下的温升试验
将电力复合脂按涂敷工艺分别涂敷在铜一铜、铜一铝、铝一铝母排的电接触面上进行试验,电接触面应符合使用条件的规定,母排规格按GB/T5585选用。连接母排水平放置。端头加工尺寸按GB/T5273确定。温升试验时连接导线(体)的尺寸按GB/T11022的规定选用。试验方法按GB/T11022的规定进行。紧固母线连接螺栓用力矩扳手见附录B。试验结果应符合表1序号14的要求。5.15电化学腐蚀试验
将电力复合脂按涂数工艺涂数在铜一铜、铜一铝、铝一铝母排的电接触面上进行试验,电接触面4
DL/T373—2010
应符合使用条件的规定,通电1.5h,然后断电1.5h为一周期,断电时吹风强冷,并在各接点上滴35℃热水30min,试验进行120个周期后断电,在室温下恢复8h后,测量其冷态接触电阻,之后再将膏体用汽油擦拭干净,用3~5倍放大镜观察,结果应符合表1序号15的要求。6检验规则
6.1本产品应经工厂质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并附有产品合格证。6.2本产品检验批可在相同的材料、工艺、设备条件下制造出来的若干个生产批中组成,若干个生产批构成一个检验批的时间不得超过30天。6.3取样按SH/T0229进行,取样量不少于3L。6.4检验项目及试验方法见表2。表2检验项目及试验方法
检验项目
锥入度
PH值的测定
膏体腐蚀试验
蒸发度
涂膏前后冷态接触电阻变化系数X接触电阻稳定系数K
交变湿热试验
盐雾试验
耐化工腐蚀
低温试验
体积电阻率
温升试验
电化学腐蚀
电力复合脂产品的检查和试验分以下几种:a)·出厂检验;
周期检验;
型式检验。
6.6出厂检验。
试验方法
6.6.1产品出厂前须经厂质检部门按表2中序号1、2、3、7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发予合格证方能出厂。
6.6.2出厂检验采用GB/T13264一次抽样方案。6.7周期检验。
6.7.1稳定投产的产品每隔两年应进行周期检验;当用户对产品投诉有质量问题需仲裁时,应进行抽查检验。
6.7.2周期检验项目除出厂检查项目外,须增加表2中序号4、5、6、13、14五个项目。5
DL/T373-2010
6.7.3周期检验采用GB/T13264一次抽样方案。6.8型式检验。
6.8.1有下列情况之一应进行型式检验:a)
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b)
正式生产后如配方、材料或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c)
正式生产后每满五年时;
产品停产一年后恢复生产时: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e)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的要求时。6.8.2型式检验项目为全部技术要求。6.8.3型式检验采用GB/T2829一次抽样方案。型式检验合格后,该型式检验所代表产品可整批交付订货方;型式检验不合格时,该型式检验所代表产品不得交付订货方。6.9复验规则。若在检验中有某项未通过,应按原抽样数量加倍对不合格项目进行复验,复验中仍有不合格项目,则判该产品为不合格品。7标志、包装、运输、储存
7.1出厂的电力复合脂应有铭牌及产品合格证。铭牌和合格证应标明下列内容:&)铭牌应标明:商标、产品名称、型号、制造厂名称、厂址、净重、有效期、执行标准编号。b)合格证应标明:商标、生产批号、生产日期、执行标准编号。7.2产品按一定数量成箱包装,包装箱上应标明运输、储存中的注意事项或标志。7.3出厂的产品应附说明书。说明书应说明产品的成分、特性、是否有毒、是否有腐蚀性、使用方法、储存条件、保质期等。
7.4产品按非危险品运输,运输中应防止雨水浸渍和阳光直接照射。7.5产品应在常温条件下储存,储存处应空气流通、干燥,勿与苯、甲苯、二甲苯等混放。6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酸减反应的测定
DL/T373-2010
A.1取200mL烧杯,在感量为0.2g的天平上称重,再称取10g试样,然后加入100mL蒸馏水。A.2在电炉上加热至沸腾,保持10min。A.3取下烧杯,用pH精细试纸检测水层的酸碱性。A.4检测结果以pH值6.9~7.1为合格。7
DL/T373-2010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钢制螺栓的紧固力矩值
钢制螺栓的紧固力矩值如表B.1所示。表B.1
螺栓规格
钢制螺栓的紧固力矩值
力矩值
51.6~60.8
78.5~98.1
98.0~127.4
156.8196.0
274.4~343.0
kgf·m
10.0~13.0
16.0~20.0
28.0~35.0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电力行业标准(DL)标准计划
- DL/T5072-2019 发电厂保温油漆设计规程
- DL/T5208-2005 抽水蓄能电站设计导则
- DL/T1100-2009 电力系统的时间同步系统 第1部分:技术规范
- DL/T5157-2002 电力系统调度通信交换网设计技术规程
- DL/T1287-2013 煤灰比电阻的试验室测定方法
- DL/T1214-2013 9FA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维修规程
- DL/T5701-2014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机械安全操作规程反井钻机
- DL/T990-2005 双吊点弧形闸门后拉式液压启闭机(液压缸)系列参数
- DL/T1210-2013 火力发电厂自动发电控制性能测试验收规程
- DL/T1253-2013 电力电缆线路运行规程
- DL/T1340-2014 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故障应急处理导则
- DL/T1703-2017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状态评价导则
- DL/T1195-2012 火电厂高压变频器运行与维护规范
- DL/T1436-2015 架空绞线用复合芯棒卷绕试验机技术要求
- DL/T1483-2015 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系统化学及物理特性试验方法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