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国家标准(GB) >>
- GB/T 24900-2010 粮油检验 玉米水分含量测定 近红外法
标准号:
GB/T 24900-2010
标准名称:
粮油检验 玉米水分含量测定 近红外法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2010-06-30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 .pdf下载大小:
1.11 MB
标准ICS号:
食品技术>>67.060谷物、豆类及其制品中标分类号:
农业、林业>>粮食与饲料作物>>B20粮食、饲料作物综合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近红外分析方法快速测定玉米水分含量的术语和定义、原理、仪器设备、测定、结果处理和表示、异常样品的确认和处理、准确性和精密度及测试报告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玉米水分含量的快速测定。本标准不适用于仲裁检验。 GB/T 24900-2010 粮油检验 玉米水分含量测定 近红外法 GB/T24900-2010

部分标准内容:
ICS67.06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4900—2010
粮油检验
玉米水分含量测定
近红外法
Inspection of grain and oils-Determination of moisture content in maize-Near-infraredmethod
2010-06-30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11-01-01实施
GB/T24900—2010
本标准是建立在经典方法基础上的玉米中水分含量快速测定方法,仲裁检验以国家标准已规定的常规方法,即GB/T10362&粮油检验玉米水分测定》为准。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粮食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南工业大学、吉林省粮油质量监督检测站、四川省粮油中心监测站、重庆市粮油质量监督检验站、新疆粮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存荣、唐怀建、冯锡仲、李毅、张兴梅、刘玉平。1范围
粮油检验
玉米水分含量测定近红外法
GB/T24900—2010
本标准规定了近红外分析方法快速测定玉米水分含量的术语和定义、原理、仪器设备、测定、结果处理和表示、异常样品的确认和处理、准确性和精密度及测试报告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玉米水分含量的快速测定。本标准不适用于仲裁检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5491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GB/T10362
粮油检验玉米水分测定
GB/T 24895
3术语和定义
粮油检验
近红外分析定标模型验证和网络管理与维护通用规则GB/T24895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4原理
利用水分子中的C一H、N一H、O一H等化学键的泛频振动或转动对近红外光的吸收特性,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玉米样品近红外光谱与水分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计算玉米样品的水分含量。5仪器设备
5.1近红外分析仪:加入粮油近红外分析网络的仪器应符合GB/T24895的要求。未加人粮油近红外分析网络的仪器,应按照GB/T24895中有关定标模型验证的规定验证合格。5.2样品粉碎设备(适用于测定粉状样品的近红外分析仪):仅用于玉米粉样品的制备,粉碎后样品的粒度分布和均匀性应符合近红外分析仪建立定标模型时的要求,使用时应采用和定标模型建立与验证时同样的制备过程。
6测定
6.1测试前的准备
6.1.1样品的取样和分样按GB5491的规定执行。6.1.2整理样品.除去样品中的杂质和破碎粒。6.1.3按照近红外分析仪(5.1)说明书的要求进行仪器预热及自检测试。6.1.4在使用状态下每天至少用监控样品对近红外分析仪(5.1)监测一次。应跟踪每天监测的结果同一监控样品的粗蛋白质测定结果与最初的测定结果比较,绝对差应不大于0.2%。监控样品的制备按附录A的规定执行。
6.1.5如监控样品测定结果不符合6.1.4的要求,应停止使用,并报网络管理者或仪器供应商予以调整或维修。
GB/T24900—2010
6.1.6测试样品的温度应控制在定标模型验证中规定的测试温度范围内6.2整粒玉米样品的测定
按照近红外分析仪(5.1)说明书的要求,取适量的玉米样品用近红外分析仪进行测定,记录测定数据。每个样品应测定两次,第一次测定后的测定样品应与原待测样品混匀后,再次取样进行第二次测定。
6.3粉碎样品的测定
按照近红外分析仪(5.1)说明书的要求,取适量的玉米样品,使用规定的粉碎设备(5.2)粉碎,将玉米粉样品用近红外分析仪进行测定,记录测定数据。每个样品应测定两次,第一次测定后的玉米粉样品应与原待测样品混匀后,再次取样进行第二次测定。7结果处理和表示
7.1为了得到有效的结果,测定结果应在近红外分析仪使用的定标模型所覆盖的水分含量范围内。7.2两次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应符合9.2的要求,取两次数据的平均值为测定结果,测定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7.3如果两个测试结果的绝对差不符合9.2的要求,则必须再进行2次独立测试,获得4个独立测试结果。若4个独立测试结果的极差(X一Xin)等于或小于允许差的1.3倍,则取4个独立测试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最终测试结果;如果4个独立测试结果的极差(Xx一X.in)大于允许差的1.3倍,则取4个独立测试结果的中位数作为最终测试结果,7.4对于仪器报警的异常测定结果,所得数据不应作为有效测定数据。异常样品的确认和处理按第8章的要求执行。
8异常样品的确认和处理
8.1异常样品的确认
8.1.1形成异常测定结果的原因,可能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一该样品水分的含量超过了该仪器定标模型的范围;一一该样品品种与参与该仪器定标样品集的品种有很大差异;采用了错误的定标模型;
样品中杂质过多;
光谱扫描过程中样品发生了位移;一样品温度超出定标模型规定的温度范围。8.1.2应对造成测定结果异常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排除,再进行第二次近红外测定,如仍出现报警,则确认为异常样品。
8.2异常样品的处理
8.2.1异常样品的水分应按GB/T10362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8.2.2应将异常样品的情况通报粮油近红外分析网络管理者或仪器生产商,以利于今后对定标模型进行升级。
9准确性和精密度
9.1准确性
验证样品集水分含量扣除系统偏差后的近红外测定值与其标准值之间的标准差(SEP)应不大于0.25%。
9.2重复性
在同一实验室,由同一操作者使用相同的仪器设备,按相同测定方法,在短的时间内通过重新分样2
GB/T24900—2010
和重新装样,对同一被测样品相互独立进行测定,获得的两次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应不大于0.3%。9.3再现性
在不同实验室,由不同操作人员使用同一型号不同设备,按相同测定方法,对相同的玉米样品,获得的两个独立试验结果之间的绝对差应不大于0.4%。10
测试报告
测试报告应包括(但不限于):定标模型名称及编号;
定标模型的适用浓度范围;
-定标模型允许温度范围:
已入粮油近红外分析网络的近红外分析仪,应提供所人网络的名称、人网时间、入网编号、定标模型转移时间;
未入粮油近红外分析网络的近红外分析仪,应提供以下信息:·验证样品集浓度范围;
·验证样品集的测试温度范围;·验证单位及验证时间;
仪器型号与序列号;
一监控样品日常监控信息;
试样的名称及编号;
试样采样方法;
试样制备方法;
—试样测试时的温度;
试样测定结果;
采用的测定方法标准;
出现异常样品时,应提供异常样品类型及处理的有关信息:测试单位、测试人及测试时间;本标准未规定的,或认为是非强制性的,以及可能影响测定结果的全部细节。GB/T24900—2010
A.1仪器
(规范性附录)
监控样品的制备
近红外分析仪:符合本标准5.1的要求A.2
监控样品的制备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取样:选择品种单一、籽粒均勾的玉米,按GB5491规定的方法采样。样品的预处理:清除样品中的杂质及破碎粒,分样至每份样品500g左右样品的测定:利用近红外分析仪(A.1)测定样品的粗蛋白质含量(干基)。监控样品应至少制备两份,其中一份留作备用。监控样品的保存
样品应密封,保存于通风、干燥、阴凉的环境中。保存期不宜超过一年。监控样品的使用期限
每个监控样品在使用100次之后,或者出现生虫、被污染等,应重新制备10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4900—2010
粮油检验
玉米水分含量测定
近红外法
Inspection of grain and oils-Determination of moisture content in maize-Near-infraredmethod
2010-06-30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11-01-01实施
GB/T24900—2010
本标准是建立在经典方法基础上的玉米中水分含量快速测定方法,仲裁检验以国家标准已规定的常规方法,即GB/T10362&粮油检验玉米水分测定》为准。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粮食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南工业大学、吉林省粮油质量监督检测站、四川省粮油中心监测站、重庆市粮油质量监督检验站、新疆粮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存荣、唐怀建、冯锡仲、李毅、张兴梅、刘玉平。1范围
粮油检验
玉米水分含量测定近红外法
GB/T24900—2010
本标准规定了近红外分析方法快速测定玉米水分含量的术语和定义、原理、仪器设备、测定、结果处理和表示、异常样品的确认和处理、准确性和精密度及测试报告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玉米水分含量的快速测定。本标准不适用于仲裁检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5491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GB/T10362
粮油检验玉米水分测定
GB/T 24895
3术语和定义
粮油检验
近红外分析定标模型验证和网络管理与维护通用规则GB/T24895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4原理
利用水分子中的C一H、N一H、O一H等化学键的泛频振动或转动对近红外光的吸收特性,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玉米样品近红外光谱与水分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计算玉米样品的水分含量。5仪器设备
5.1近红外分析仪:加入粮油近红外分析网络的仪器应符合GB/T24895的要求。未加人粮油近红外分析网络的仪器,应按照GB/T24895中有关定标模型验证的规定验证合格。5.2样品粉碎设备(适用于测定粉状样品的近红外分析仪):仅用于玉米粉样品的制备,粉碎后样品的粒度分布和均匀性应符合近红外分析仪建立定标模型时的要求,使用时应采用和定标模型建立与验证时同样的制备过程。
6测定
6.1测试前的准备
6.1.1样品的取样和分样按GB5491的规定执行。6.1.2整理样品.除去样品中的杂质和破碎粒。6.1.3按照近红外分析仪(5.1)说明书的要求进行仪器预热及自检测试。6.1.4在使用状态下每天至少用监控样品对近红外分析仪(5.1)监测一次。应跟踪每天监测的结果同一监控样品的粗蛋白质测定结果与最初的测定结果比较,绝对差应不大于0.2%。监控样品的制备按附录A的规定执行。
6.1.5如监控样品测定结果不符合6.1.4的要求,应停止使用,并报网络管理者或仪器供应商予以调整或维修。
GB/T24900—2010
6.1.6测试样品的温度应控制在定标模型验证中规定的测试温度范围内6.2整粒玉米样品的测定
按照近红外分析仪(5.1)说明书的要求,取适量的玉米样品用近红外分析仪进行测定,记录测定数据。每个样品应测定两次,第一次测定后的测定样品应与原待测样品混匀后,再次取样进行第二次测定。
6.3粉碎样品的测定
按照近红外分析仪(5.1)说明书的要求,取适量的玉米样品,使用规定的粉碎设备(5.2)粉碎,将玉米粉样品用近红外分析仪进行测定,记录测定数据。每个样品应测定两次,第一次测定后的玉米粉样品应与原待测样品混匀后,再次取样进行第二次测定。7结果处理和表示
7.1为了得到有效的结果,测定结果应在近红外分析仪使用的定标模型所覆盖的水分含量范围内。7.2两次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应符合9.2的要求,取两次数据的平均值为测定结果,测定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7.3如果两个测试结果的绝对差不符合9.2的要求,则必须再进行2次独立测试,获得4个独立测试结果。若4个独立测试结果的极差(X一Xin)等于或小于允许差的1.3倍,则取4个独立测试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最终测试结果;如果4个独立测试结果的极差(Xx一X.in)大于允许差的1.3倍,则取4个独立测试结果的中位数作为最终测试结果,7.4对于仪器报警的异常测定结果,所得数据不应作为有效测定数据。异常样品的确认和处理按第8章的要求执行。
8异常样品的确认和处理
8.1异常样品的确认
8.1.1形成异常测定结果的原因,可能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一该样品水分的含量超过了该仪器定标模型的范围;一一该样品品种与参与该仪器定标样品集的品种有很大差异;采用了错误的定标模型;
样品中杂质过多;
光谱扫描过程中样品发生了位移;一样品温度超出定标模型规定的温度范围。8.1.2应对造成测定结果异常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排除,再进行第二次近红外测定,如仍出现报警,则确认为异常样品。
8.2异常样品的处理
8.2.1异常样品的水分应按GB/T10362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8.2.2应将异常样品的情况通报粮油近红外分析网络管理者或仪器生产商,以利于今后对定标模型进行升级。
9准确性和精密度
9.1准确性
验证样品集水分含量扣除系统偏差后的近红外测定值与其标准值之间的标准差(SEP)应不大于0.25%。
9.2重复性
在同一实验室,由同一操作者使用相同的仪器设备,按相同测定方法,在短的时间内通过重新分样2
GB/T24900—2010
和重新装样,对同一被测样品相互独立进行测定,获得的两次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应不大于0.3%。9.3再现性
在不同实验室,由不同操作人员使用同一型号不同设备,按相同测定方法,对相同的玉米样品,获得的两个独立试验结果之间的绝对差应不大于0.4%。10
测试报告
测试报告应包括(但不限于):定标模型名称及编号;
定标模型的适用浓度范围;
-定标模型允许温度范围:
已入粮油近红外分析网络的近红外分析仪,应提供所人网络的名称、人网时间、入网编号、定标模型转移时间;
未入粮油近红外分析网络的近红外分析仪,应提供以下信息:·验证样品集浓度范围;
·验证样品集的测试温度范围;·验证单位及验证时间;
仪器型号与序列号;
一监控样品日常监控信息;
试样的名称及编号;
试样采样方法;
试样制备方法;
—试样测试时的温度;
试样测定结果;
采用的测定方法标准;
出现异常样品时,应提供异常样品类型及处理的有关信息:测试单位、测试人及测试时间;本标准未规定的,或认为是非强制性的,以及可能影响测定结果的全部细节。GB/T24900—2010
A.1仪器
(规范性附录)
监控样品的制备
近红外分析仪:符合本标准5.1的要求A.2
监控样品的制备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取样:选择品种单一、籽粒均勾的玉米,按GB5491规定的方法采样。样品的预处理:清除样品中的杂质及破碎粒,分样至每份样品500g左右样品的测定:利用近红外分析仪(A.1)测定样品的粗蛋白质含量(干基)。监控样品应至少制备两份,其中一份留作备用。监控样品的保存
样品应密封,保存于通风、干燥、阴凉的环境中。保存期不宜超过一年。监控样品的使用期限
每个监控样品在使用100次之后,或者出现生虫、被污染等,应重新制备10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GB)
- GB/T42403-2023 激光器和激光相关设备 激光光谱特性测量方法
- GB4623-1994 环形预应力混凝土电杆
- GB/T4172-2000 焊接结构用耐候钢
- GB/T21049-2007 汉信码
- GB/T19812.2-2005 塑料节水灌溉器材 第2部分:压力补偿式滴头及滴灌管
- GB/T19710.1-2023 地理信息 元数据 第1部分:基础
- GB9078-1996 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 GB15703-1995 隔爆型电机基本技术要求
- GB/T19866-2005 焊接工艺规程及评定的一般原则
- GB/T6974.1-2008 起重机 术语 第1部分:通用术语
- GB50264-1997 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
- GB/T40753.4-2024 供应链安全管理体系 ISO 28000实施指南 第4部分:以符合GB/T 38702为管理目标实施ISO 28000的附加特定指南
- GB/T6346.1-2024 电子设备用固定电容器 第1部分:总规范
- GB/T3104-1982 紧固件 六角产品的对边宽度
- GB/T15969.5-2002 可编程序控制器 第5部分: 通信
- 行业新闻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bzxznet@163.com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