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电力行业标准(DL) >>
- DL/T 5237-2010 灌浆记录仪技术导则

【电力行业标准(DL)】 灌浆记录仪技术导则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7-19 09:26:56
- DL/T5237-2010
- 现行
标准号:
DL/T 5237-2010
标准名称:
灌浆记录仪技术导则
标准类别:
电力行业标准(DL)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2010-05-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 .pdf下载大小:
9.07 MB

部分标准内容:
ICS27.140
备案号:J1059—2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 5237—2010
灌浆记录仪技术导则
Technical guide for grouting recorder2010-05-24发布
国家能源局
2010-10-01实施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仪器构成和功能
仪器基本要求
仪器技术性能
安装与使用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附录A(资料性附录)现场校验
附录B
(规范性附录)辐射安全
DL/T5237—2010
附录C(资料性附录)灌浆记录仪在灌浆管路中的连接方式23条文说明
DL/T5237—2010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印发2006年行业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2006]1093号)进行制定的。
灌浆记录仪的应用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于80年代中期开始研制,DL/T5148一1994《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首次对应用灌浆记录仪提出了要求,自此逐步在各大中型水电水利工程中推广应用,对加强灌浆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提高灌浆工程质量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为统一对灌浆记录仪的技术性能和安装使用的基本要求,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的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本标推由电力行业水电施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水电基础局有限公司、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肖恩尚、龚壁建、韩伟、王金发、夏可风、罗熠、刘松富、苗志斌、陈航。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号,100761)。I
1范围
DL/T5237—2010
本标准规定了灌浆记录仪的技术性能和安装使用的基本要本标准适用于灌浆工程中用于记录水泥灌浆施工参数的灌浆记录仪和监测记录系统。
DL/T5237—2010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改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DL/T5148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2
3术语和定义
灌浆记录仪groutingrecorder
DL/T5237—2010
通过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或其他元器件,对灌浆施工作业的压力、注入率等施工参数进行检测、显示并予以记录的装置。
单通道灌浆记录仪single-linegroutingrecorder一台记录仪只能与一台灌浆泵的监测传感器连接,检测和记录一个灌浆孔段灌浆过程参数的灌浆记录仪。3.0.3
多通道灌浆记录仪multi-linegroutingrecorder一台记录仪可与两台及以上灌浆泵的监测传感器相连,同时检测和记录两个及以上灌浆孔段灌浆过程参数的灌浆记录仪。3.0.4
二参数灌浆记录仪two-parametersgroutingrecorder可记录灌浆过程中的灌浆压力、注入率的灌浆记录仪。3.0.5
三参数灌浆记录仪three-parametersgroutingrecorden可记录灌浆过程中的灌浆压力、注入率、浆液密度的灌浆记录仪。
大循环方式majorcyclingway
使用两个流量计分别测量灌浆孔段的进浆和回浆流量,获得孔段注入浆量和注入率的循环式灌浆工作方式。3
DL/T5237—2010
4仪器构成和功能
灌浆记录仪主要组成部分可为主机、传感装置和附属部4.0.2主机部分可由计算机、外围设备以及相应的软件系统组成。外围设备包括数据测量采集和转换装置、显示装置、键盘、打印机等。
4.0.3'传感装置部分可由流量计、压力计组成,必要时可增加浆液密度计等。
4.0.4附属部分可由形成进浆通道和回浆通道以及连接传感装置的管路、阀门和线路等组成。4.0.5灌浆记录仪应具备以下功能:1实时自动连续测量、显示、记录单孔或多孔灌浆作业的灌浆时间、注入浆量、注入率、灌浆压力,必要时可增加检测记录浆液密度等。
2适用于纯压式灌浆、循环式灌浆。3适用于多种水灰比的水泥浆液和压水试验。5
DL/T5237—2010
5仪器基本要求
灌浆记录仪出厂前应检验合格,具备产品合格证和检验报告。
灌浆记录仪应能在浆液温度5℃~40℃的条件下保持正常工作。
5.0.3灌浆记录仪应具有防潮、防锈蚀、防霉、防尘、防震动、绝缘等性能,能适应露天、廊道、地下洞室条件下工作。5.0.4灌浆记录仪应具有防过载、断电保护、抗电磁干扰以及数据保护功能。灌浆记录仪工作期间,当电源断电时,应能保存当前的工作状态和记录数据。
5.0.5灌浆记录仪主机与传感器的连接接口应有明确标识,不同传感器的插座形式应具有专一性。5.0.6灌浆记录仪的现场校验可参照附录A进行。5.0.7当采用核子密度计检测灌浆浆液密度时,核子密度计的使用、保管、运输等应满足附录B的要求,并应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
6仪器技术性能
6.1主机
DL/T5237-2010
6.1.1整机结构应合理、轻便、牢固和便于移动。面板布局合理,观读视窗及标识清晰,外观简洁美观。6.1.2应能显示灌浆工程的孔号、段次等基本信息,能实时显示灌浆时间、流量、灌浆压力等测量数据,能够以表格或时间历程图方式回放所存储的记录数据。6.1.3灌浆记录仪存储器的容量应能保证持续工作24h以上。6.1.4当系统硬件或输入信号发生异常时,应具有故障警示或中止工作功能。
6.1.5应设有过程暂停功能,暂停期间记录仪的各项操作应处于锁定状态。暂停结束后,应能恢复暂停时刻的全部工作状态,继续工作记录,并记录暂停起止时间。6.1.6仪器应具有转储或传输记录信息的接口。6.2传感装
6.2.1压力计的测量范围可为010MPa,精度等级可为1.0或1.5。输出电流信号宜为4mA~20mA。6.2.2流量计的测量范围可为0~100L/min。精度等级可为0.5或1.0,输出电流信号宜为4mA~20mA。流量计如连接在灌浆管路的高压段,其允许承受压力应不小于最大灌浆压力的1.5倍。6.2.3密度计的测量范围可为1.0g/cm~2.0g/cm,精度等级可为2.5。输出电流信号宜为4mA~20mA。6.2.4电子计时器精度可为土1min/24h。6.2.5对于不允许自行调整的传感装置,应采用封闭式结构或者7
DL/T5237—2010
加盖封印。
6.3数据采集、输入、处理与存储6.3.1每一灌浆孔段记录的基本数据如孔号、段次、段长等,可通过键盘输入。
6.3.2二参数灌浆记录仪的水灰比可通过键盘输入。6.3.3主机对灌浆参数的采样频率宜为:灌浆压力、注入率不少于4次/s;浆液密度不少于1次/min。6.3.4灌浆记录仪的内置程序不得对检测数据进行滤除和删改,原始记录应有不可编辑和修改功能。6.3.5灌浆记录仪的成果为灌浆记录表,每一段次的灌浆记录表应予以存储,也可通过接口转存至外部存储器。最终归档保留的施工信息和数据记录应与现场即时打印出的灌浆记录表一致。6.4打印
6.4.1在灌浆结束时或灌浆过程中,灌浆记录仪应能即时打印输出灌浆记录表。
6.4.2打印记录表中每一条记录数据的间隔时间可在1min~10min内分若干档,默认时间间隔可为5min。6.4.3灌浆记录仪打印记录的主要内容为:灌浆孔段基本信息。
设定时段内的灌浆平均压力、最大压力。2
设定时段内的灌浆平均流量。
4设定时段内的灌浆浆液水灰比或浆液密度(二参数灌浆记录仪为输入值)。
5本灌浆孔段总注入浆液量、总注入水泥量、单位注入量等。6管路占浆和废弃浆量、废弃水泥量(手工输入或填写)。7有特别要求时可打印出灌浆注入率一时间、灌浆压力一时间等过程曲线图。
DL/T5237—2010
打印记录应完整。每一个孔段的记录表应留有施工和监理人员签名的位置。
6.4.4灌浆记录仪打印记录物理量的单位及记录位数宜为:标准时间:记录至s,表示为hh:mm:ss;注入率:单位L/min,记录至0.1L/min:灌浆压力:单位MPa,记录至0.01MPa;浆液水灰比:记录至1位小数:
浆液密度:单位g/cm2,记录至0.01g/cm2注入浆量:单位L,记录至0.1L;注入水泥量:单位kg,记录至0.1kg;单位注入量:单位kg/m,记录至0.1kg/m6.4.5打印媒介应为可长期保存的纸质材料,字迹清晰,不褪色,不得使用热敏纸。
6.5数据传输与资料整理
6.5.1灌浆记录仪记录的数据应可转存到可移动存储器上,传输至其他计算机进行资料整理。
6.5.2灌浆记录仪记录的数据也可由本机自带的程序按照DL/T5148的要求进行灌浆数据的处理,形成各级灌浆成果表、曲线和成果图。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备案号:J1059—2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 5237—2010
灌浆记录仪技术导则
Technical guide for grouting recorder2010-05-24发布
国家能源局
2010-10-01实施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仪器构成和功能
仪器基本要求
仪器技术性能
安装与使用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附录A(资料性附录)现场校验
附录B
(规范性附录)辐射安全
DL/T5237—2010
附录C(资料性附录)灌浆记录仪在灌浆管路中的连接方式23条文说明
DL/T5237—2010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印发2006年行业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2006]1093号)进行制定的。
灌浆记录仪的应用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于80年代中期开始研制,DL/T5148一1994《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首次对应用灌浆记录仪提出了要求,自此逐步在各大中型水电水利工程中推广应用,对加强灌浆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提高灌浆工程质量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为统一对灌浆记录仪的技术性能和安装使用的基本要求,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的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本标推由电力行业水电施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水电基础局有限公司、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肖恩尚、龚壁建、韩伟、王金发、夏可风、罗熠、刘松富、苗志斌、陈航。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号,100761)。I
1范围
DL/T5237—2010
本标准规定了灌浆记录仪的技术性能和安装使用的基本要本标准适用于灌浆工程中用于记录水泥灌浆施工参数的灌浆记录仪和监测记录系统。
DL/T5237—2010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改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DL/T5148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2
3术语和定义
灌浆记录仪groutingrecorder
DL/T5237—2010
通过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或其他元器件,对灌浆施工作业的压力、注入率等施工参数进行检测、显示并予以记录的装置。
单通道灌浆记录仪single-linegroutingrecorder一台记录仪只能与一台灌浆泵的监测传感器连接,检测和记录一个灌浆孔段灌浆过程参数的灌浆记录仪。3.0.3
多通道灌浆记录仪multi-linegroutingrecorder一台记录仪可与两台及以上灌浆泵的监测传感器相连,同时检测和记录两个及以上灌浆孔段灌浆过程参数的灌浆记录仪。3.0.4
二参数灌浆记录仪two-parametersgroutingrecorder可记录灌浆过程中的灌浆压力、注入率的灌浆记录仪。3.0.5
三参数灌浆记录仪three-parametersgroutingrecorden可记录灌浆过程中的灌浆压力、注入率、浆液密度的灌浆记录仪。
大循环方式majorcyclingway
使用两个流量计分别测量灌浆孔段的进浆和回浆流量,获得孔段注入浆量和注入率的循环式灌浆工作方式。3
DL/T5237—2010
4仪器构成和功能
灌浆记录仪主要组成部分可为主机、传感装置和附属部4.0.2主机部分可由计算机、外围设备以及相应的软件系统组成。外围设备包括数据测量采集和转换装置、显示装置、键盘、打印机等。
4.0.3'传感装置部分可由流量计、压力计组成,必要时可增加浆液密度计等。
4.0.4附属部分可由形成进浆通道和回浆通道以及连接传感装置的管路、阀门和线路等组成。4.0.5灌浆记录仪应具备以下功能:1实时自动连续测量、显示、记录单孔或多孔灌浆作业的灌浆时间、注入浆量、注入率、灌浆压力,必要时可增加检测记录浆液密度等。
2适用于纯压式灌浆、循环式灌浆。3适用于多种水灰比的水泥浆液和压水试验。5
DL/T5237—2010
5仪器基本要求
灌浆记录仪出厂前应检验合格,具备产品合格证和检验报告。
灌浆记录仪应能在浆液温度5℃~40℃的条件下保持正常工作。
5.0.3灌浆记录仪应具有防潮、防锈蚀、防霉、防尘、防震动、绝缘等性能,能适应露天、廊道、地下洞室条件下工作。5.0.4灌浆记录仪应具有防过载、断电保护、抗电磁干扰以及数据保护功能。灌浆记录仪工作期间,当电源断电时,应能保存当前的工作状态和记录数据。
5.0.5灌浆记录仪主机与传感器的连接接口应有明确标识,不同传感器的插座形式应具有专一性。5.0.6灌浆记录仪的现场校验可参照附录A进行。5.0.7当采用核子密度计检测灌浆浆液密度时,核子密度计的使用、保管、运输等应满足附录B的要求,并应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
6仪器技术性能
6.1主机
DL/T5237-2010
6.1.1整机结构应合理、轻便、牢固和便于移动。面板布局合理,观读视窗及标识清晰,外观简洁美观。6.1.2应能显示灌浆工程的孔号、段次等基本信息,能实时显示灌浆时间、流量、灌浆压力等测量数据,能够以表格或时间历程图方式回放所存储的记录数据。6.1.3灌浆记录仪存储器的容量应能保证持续工作24h以上。6.1.4当系统硬件或输入信号发生异常时,应具有故障警示或中止工作功能。
6.1.5应设有过程暂停功能,暂停期间记录仪的各项操作应处于锁定状态。暂停结束后,应能恢复暂停时刻的全部工作状态,继续工作记录,并记录暂停起止时间。6.1.6仪器应具有转储或传输记录信息的接口。6.2传感装
6.2.1压力计的测量范围可为010MPa,精度等级可为1.0或1.5。输出电流信号宜为4mA~20mA。6.2.2流量计的测量范围可为0~100L/min。精度等级可为0.5或1.0,输出电流信号宜为4mA~20mA。流量计如连接在灌浆管路的高压段,其允许承受压力应不小于最大灌浆压力的1.5倍。6.2.3密度计的测量范围可为1.0g/cm~2.0g/cm,精度等级可为2.5。输出电流信号宜为4mA~20mA。6.2.4电子计时器精度可为土1min/24h。6.2.5对于不允许自行调整的传感装置,应采用封闭式结构或者7
DL/T5237—2010
加盖封印。
6.3数据采集、输入、处理与存储6.3.1每一灌浆孔段记录的基本数据如孔号、段次、段长等,可通过键盘输入。
6.3.2二参数灌浆记录仪的水灰比可通过键盘输入。6.3.3主机对灌浆参数的采样频率宜为:灌浆压力、注入率不少于4次/s;浆液密度不少于1次/min。6.3.4灌浆记录仪的内置程序不得对检测数据进行滤除和删改,原始记录应有不可编辑和修改功能。6.3.5灌浆记录仪的成果为灌浆记录表,每一段次的灌浆记录表应予以存储,也可通过接口转存至外部存储器。最终归档保留的施工信息和数据记录应与现场即时打印出的灌浆记录表一致。6.4打印
6.4.1在灌浆结束时或灌浆过程中,灌浆记录仪应能即时打印输出灌浆记录表。
6.4.2打印记录表中每一条记录数据的间隔时间可在1min~10min内分若干档,默认时间间隔可为5min。6.4.3灌浆记录仪打印记录的主要内容为:灌浆孔段基本信息。
设定时段内的灌浆平均压力、最大压力。2
设定时段内的灌浆平均流量。
4设定时段内的灌浆浆液水灰比或浆液密度(二参数灌浆记录仪为输入值)。
5本灌浆孔段总注入浆液量、总注入水泥量、单位注入量等。6管路占浆和废弃浆量、废弃水泥量(手工输入或填写)。7有特别要求时可打印出灌浆注入率一时间、灌浆压力一时间等过程曲线图。
DL/T5237—2010
打印记录应完整。每一个孔段的记录表应留有施工和监理人员签名的位置。
6.4.4灌浆记录仪打印记录物理量的单位及记录位数宜为:标准时间:记录至s,表示为hh:mm:ss;注入率:单位L/min,记录至0.1L/min:灌浆压力:单位MPa,记录至0.01MPa;浆液水灰比:记录至1位小数:
浆液密度:单位g/cm2,记录至0.01g/cm2注入浆量:单位L,记录至0.1L;注入水泥量:单位kg,记录至0.1kg;单位注入量:单位kg/m,记录至0.1kg/m6.4.5打印媒介应为可长期保存的纸质材料,字迹清晰,不褪色,不得使用热敏纸。
6.5数据传输与资料整理
6.5.1灌浆记录仪记录的数据应可转存到可移动存储器上,传输至其他计算机进行资料整理。
6.5.2灌浆记录仪记录的数据也可由本机自带的程序按照DL/T5148的要求进行灌浆数据的处理,形成各级灌浆成果表、曲线和成果图。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电力行业标准(DL)标准计划
- DL/T5192-2004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总布置设计导则
- DL/T794-2001 火力发电厂锅炉化学清洗导则
- DL/T247-2012 输变电设备用铜包铝母线
- DL/T606.3-2014 火力发电厂能量平衡导则 第3部分热平衡
- DL/T1717-2017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厂化学监督技术导则
- DL/T1856-2018 核级阴离子交换树脂中氯型、碳酸型、硫酸型基团含量的测定方法
- DL/T1961-2019 火力发电厂流量测量不确定度计算方法
- DL/T1100-2009 电力系统的时间同步系统 第1部分:技术规范
- DL/T1012-2006 火力发电厂汽轮机监视和保护系统验收测试规程
- DL/T5442-2010 输电线路铁塔制图和构造规定
- DL/T5395-2007 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
- DL/T596-2005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 DL/T1094-2008 电力变压器用绝缘油选用指南
- DL/T499-2001 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
- DL/T5096-2008 电力工程钻探技术规程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