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国家标准(GB) >>
- GB/T 24558-2009 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

【国家标准(GB)】 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5-02-27 13:07:46
- GB/T24558-2009
- 现行
标准号:
GB/T 24558-2009
标准名称:
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2009-10-30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 .pdf下载大小:
3.83 MB

部分标准内容:
ICS07.06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4558—2009
声学多普勒流速部面仪
Acoustic Doppler current profiler2009-10-30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10-04-01实施
本标准由国家海洋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3)归口。GB/T24558—2009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海洋技术中心、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五研究所、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俊民、王长红、傅菊英、叶盛林、梁捷、周长兴、沈斌坚、龚莉莉、李芳、汤海荣。1范围
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
GB/T24558—2009
本标准规定了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产品的类型和组成、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简称流速剖面仪)。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2423.1一200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GB/T2423.2一200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GB/T2423.3—2006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GB/T2828.1--2003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ISO2859-1:1999,IDT)
GB/T10250--2007船舶电气与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GB/T18522.6一2007水文仪器通则第6部分: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使用说明书GB18523—2001水文仪器安全要求HY016.3—1992海洋仪器基本环境试验方法低温存储试验
HY016.5—1992海洋仪器基本环境试验方法高温存储试验2海洋仪器基本环境试验方法振动试验HY016.11—1992
2海洋仪器基本环境试验方法连续冲击试验HY016.13—1992
HY016.15—1992
2海洋仪器基本环境试验方法水静压力试验海洋仪器分类及型号命名办法
HY/T042—1996
JJG763—2002
2温盐深测量仪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
acousticdopplercurrentprofiler利用声学多普勒原理,测量分层水介质散射信号的频移信息,并利用矢量合成方法获取海流垂直剖面水流速度的水声仪器。
换能器阵transducerarray
一定数量的换能器按某种方式排列组成的阵列。3.3
水中散射体scattererinthewater水中的微小颗粒如:浮游生物、有机物或泥沙等。1
GB/T24558—2009
底跟踪bottomtracking
流速剖面仪发射声波,然后接收声波被河底或海底反射的回波信号并据其测量河底或海底相对于流速面仪的运动。
盲区blankingdistance
换能器发射声波后产生余震的衰减时间与声速的乘积。4类型和组成
4.1类型与型号命名
流速剖面仪分为自容式,直读式和船用式三种类型;型号命名按HY/T042一1996的有关规定执行。
4.2组成
各种类型流速剖面仪的组成如下:自容式:由换能器阵,温度传感器,含标准串行接口和相应的发射、接收、采集测量、通讯的电子a)
设备,罗经和倾斜传感器,联机电缆,电池,壳体和应用软件组成;直读式:由换能器阵,温度传感器,含标推串行接口和相应的发射、接收、采集测量、通讯的电b)
子设备,罗经和倾斜传感器,专用电缆,壳体和应用软件组成;船用式:由水上设备,水下设备和专用电缆组成。水下设备包括换能器阵和温度传感器,水上设备由含标准串行接口和相应的发射、接收、采集测量、通讯的电子设备,船用航向测量仪(如:电罗经)和导航定位测量仪(如:GPS)的专用接口,计算机和应用软件组成。5要求
5.1外观
仪器表面应平整光亮、无损伤、无锈蚀;北向标志(或船崩向定位标志)应清晰无磨损。5.2性能指标
5.2.1流速、流向测量
表1给出了流速剖面仪的流速、流向测量性能要求。表1流速、流向测量性能指标
流速测量
自容式
直读式
船用式
测量范围
-4m/s~4m/s
-4m/s~4m/s
-9m/s~9m/s
最大测量误差
工作频率小于300kHz
测量值×1%±0.01m/s
测量值×1%±0.01m/s
测量值×1%±0.01m/s
工作频率大于等于300kHz
测量值×1%±0.005m/s
测量值×1%±0.005m/s
测量值×1%±0.005m/s
流向测量
测量范围
0°~360°
0°~360°
0°~360°
最大测量误差
最大测量误差应为在设定满足要求的层厚且大于等于200次的测量平均值的误差。评定最大测量误差的海况应在3级以下;评定流向最大测量误差应在流速大于0.5m/s条件下的测量误差。5.2.2剖面层数和层厚
5.2.2.1层数
层数是可设定的参量,要求如下:a)流速剖面仪测量层数应为1层~128层;2
测量层数应按工作水深或工作频率所对应的流速剖面最大测量深度设定。b)
5.2.2.2层厚
层厚是可设定的参量,要求如下:GB/T24558—2009
a)表2给出了相关工作频率的流速面仪测量层厚的设定范围和满足最大测量误差的最小层厚的设定值;
正常设定的测量层厚宜大于或等于满足最大测量误差的最小层厚。b)
表2流速剖面仪测量层厚的设定范围和满足最大测量误差的最小层厚工作频率/kHz
测量层厚设定范围/m
满足最大测量误差的
最小层厚/m
5.2.3温度测量
8.00~32.004.00~32.002.00~16.001.008.00
流速剖面仪的温度测量应为一2℃~35℃;准确度士0.5℃。5.2.4地理方位测量
流速剖面仪的地理方位测量应为0°~360°(磁北方向);准确度士5°。5.2.5倾斜摇摆测量
流速剖面仪的倾斜摇摆测量应为15~15°;准确度土1°。5.2.6自检
0.50~4.00
0.25~2.00
流速剖面仪应对仪器进行自身诊断,传感器的诊断结果应满足5.2.3、5.2.4、5.2.5的要求,换能器、存储器、处理器、采集测量电路的诊断结果应在环境适应性的条件范围内均显示正常。5.2.7流速剖面最大测量深度
表3给出了相关工作频率的流速剖面仪流速剖面最大测量深度。表3流速剖面最大测量深度
工作频率/kHz
最大测量深度/m
实际水深达不到表中列出的范围时,剖面测量的有效深度应为实际水深的85%。5.2.8底跟踪最大测量深度和最小测量深度600
表4给出了相关工作频率的流速部面仪底跟踪最大测量深度和最小测量深度。表4底跟踪最大测量深度和最小测量深度工作频率/kHz
最大测量深度/m
最小测量深度/m
率大于300kHz的流速剖面仪在高含沙量的水体、浮泥较厚或移动的泥沙底质不宜进行底跟踪测量(可由导航定位测量仪测量的船速代替底跟踪测量)。5.2.9起始测量深度(第1层的起始深度)表5给出了相关工作频率的流速剖面仪起始测量深度。表5起始测量深度
工作频率/kHz
起始测量深度/m
注:起始测量深度从换能器表面计算(不含安装深度),起始测量深度也称为测量“盲区”。600
GB/T24558—2009
5.3电气特性
5.3.1外部电源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流速面仪的电源要求如下:
a)自容式和直读式采用直流电源应为12V~60V;最大电压波动士10%时,应正常工作。b)船用式采用交流电源应为220V,50Hz;最大电压波动士10%,应正常工作。5.3.2电气安全性
5.3.2.1绝缘电阻
交流供电端与外壳绝缘电阻应不小于2MQ。5.3.2.2漏电流
船用式流速剖面仪的电子设备漏电流应不大于5mA。5.4应用软件和人机界面
流速剖面仪的应用软件和人机界面要求如下:应用软件应具有数据回放或实时显示的功能;a)
b)操作界面应简明易懂,应有中文提示和帮助功能;测量结果应能用图表或曲线形式显示;c)
观测结果输出的总信息量由层数、测量间隔、测量时间等参数计算得出;信息包括主信息和辅d)
助信息;主信息应包括层数、层厚、测量间隔、第1层对应的深度、每层流速的东分量和北分量(或流速和流向)、底跟踪的船速和船向、测量的起始和结束时间;辅助信息宜包括每个深度层的回波强度、每层高度方向(深度方向)的流速、每个深度层的测量质量和相关系数、温度、罗盘方向的磁北方向或电罗经的真北方向、倾斜和摇摆(纵摇和横摇)等信息;e)自检软件实时显示内容应符合5.2.6的规定。5.5环境适应性
5.5.1工作温度
—水下设备应为-2℃~35℃;
—水上设备应为0℃~35℃。
5.5.2存储温度和相对湿度
存储温度应为30℃~55℃;相对湿度小于85%。5.5.3湿热
船用式水上设备的湿热应为(30士2)℃(85士3)%RH。5.5.4振动
应符合HY016.11一1992规定的振动等级等同\106kg以下船舶”的要求。5.5.5冲击
应符合HY016.13一1992规定的连续冲击等级为“一级”的要求。5.5.6压力
自容式、直读式和船用式流速剖面仪水下设备的压力应符合HY016.15-1992规定的压力要求。5.6电磁兼容性
船用设备的电磁兼容性应符合GB/T10250—2007中6.2.1的要求。6试验方法
6.1外观
目测和手摸进行外观质量检测,结果应符合5.1的要求。4
6.2温度测量
6.2.1试验设备
最大测量误差不大于0.05℃的温度计或传感器。6.2.2试验步骤
6.2.2.1温度实验室或现场试验
GB/T24558—2009
流速剖面仪水下设备放置水中5min后,用流速剖面仪和温度计(或传感器)同时测量温度,将两个测量温度的差值作为测量准确度,应符合5.2.3的要求。6.2.2.2温度恒温水槽试验
按JG763一2002中5.3.2的检定方法,在恒温水槽进行试验,结果应符合5.2.3的要求。6.3地理方位
6.3.1试验设备
最大测量误差小于士2°的标准罗(经)盘(磁北方向)。6.3.2检验步骤
用标准罗(经)盘测量并标定0°、90°、180°、270°的方位点,画出十字线,在无磁场干扰的情况下,将流速剖面仪放置于已经画出的十字线中心点,以指北方向为基准,分别转动流速剖面仪到0°、90°、180°、270°的地理方位角度上,同时进行测量和显示,然后与罗(经)盘的标定值进行比对,其测量准确度应符合5.2.4的要求。
6.4倾斜摇摆测量
6.4.1试验设备
最大测量误差小于士0.5°的标准倾角仪。6.4.2试验步骤
将标准倾角仪固定在流速剖面仪上端的水平面上,并与流速剖面仪的Y轴对齐,流速剖面仪Y轴的倾斜角度分别选择0°、士5°、土10°和土15°(倾斜角度由标准倾角仪标定)进行测量。然后进行X轴测量,方法与Y轴测量相同。将流速剖面仪测量的倾斜角度值与标准倾角仪的标定值进行比对,其测量准确度应符合5.2.5的要求。
6.5自检检验
联结设备、电缆和计算机;打开电源,运行自检程序,流速剖面仪的传感器、换能器、存储器、处理器、采集测量电路的自检结果应符合5.2.6的要求。6.6流速、流向测量
6.6.1流速、流向测重的试验方法流速、流向测量的试验方法分为水槽拖车试验、同步比测和自身航行试验。工作频率大于300kHz的流速剖面仪应进行水槽拖车试验;工作频率不大于300kHz的流速剖面仪应进行同步比测;实验船上不具备同时安装被测的和同步比测的流速剖面仪时,应进行自身航行试验。6.6.2水槽拖车试验
6.6.2.1试验条件
试验条件要求如下:
a)拖车速度误差应小于3×10-3m/s;b)
检验带有罗经的流速面仪时,应配备测量误差小于士2°的标准罗(经)盘,用于测量拖车轨道地理方向(磁北方向);
流速剖面仪安装支架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选用强度大,非磁性的不锈钢材料制作;c)
d)水槽应长度大于100m、宽度大于7m、深度大于4.5m。5
GB/T24558—2009
6.6.2.2流速剖面仪安装
安装要求如下:
a)流速剖面仪固定安装于拖车上,结构应牢固稳定,不因水流冲击导致倾斜;b)换能器阵人水深度应大于0.5m,水平方向应平行于拖车运动方向小于土2°;c)安装过程中,应防止碰撞换能器阵表面。6.6.2.3试验步骤
6.6.2.3.1流速检测
流速检测步骤如下:
a)拖车分别选择0.20m/s、0.50m/s、1.00m/s、1.50m/s、2.00m/s、2.50m/s、3.00m/s3.50m/s、4.00m/s的速度进行跑车,拖车匀速时流速面仪测量并记录相对速度;流速剖面仪测量每个速度的记录应不少于30个,每个测量记录时间间隔应不大于10s;b)
c)拖车匀速时间较短时,应进行多次跑车,以保证记录个数;d)将流速剖面仪测量的速度值进行统计平均,与拖车速度值进行比对,最大测量误差应符合表1中规定的要求;或将流速剖面仪测量的速度值进行统计平均,做出线性回归,选取回归曲线上的速度值与拖车速度值进行比对,最大测量误差应符合表1中规定的要求。6.6.2.3.2流向检测
6.6.2.3.2.1不带罗经的流速剖面仪流向试验步骤如下:a)流速剖面仪安装舰线应与拖车运行方向一致;b)选择往返相同的拖车速度,进行往返跑车;记录流速剖面仪测量的流速相对流向;c)
分别对往、返两个方向的相对流向测量值进行统计平均,均值与0°或180°比对,结果应符合d)
表1中规定的流向最大测量误差要求。6.6.2.3.2.2带有罗经的流速剖面仪流向试验步骤如下:用标准罗(经)盘测量拖车运动的地理方向;a)
选择往返相同的拖车速度,进行往返跑车;b)
记录流速剖面仪测量的流速相对流向;d)
分别对往、返两个方向的相对流向测量值进行统计平均,均值与拖车正反运动的地理方向测量值进行比对,结果应符合表1中规定的流向最大测量误差要求。6.6.3同步比测
6.6.3.1试验条件
试验条件要求如下:
a)具备安装流速剖面仪和应有供电设备的实验船,自容式流速剖面仪应配备安装基座或锚系;比测仪器应为检定合格的流速剖面仪;b)
船用式流速剖面仪的试验应配备定位误差不大于士3m的导航定位仪(如:GPS)、测量真北方向且误差不大于士1°的航向测量仪(如:电罗经);布放试验自容式或直读式的流速剖面仪时,其布放点应选择远离带有磁性的金属材料的平台d)
(如:石油平台),其距离应大于50m;e)
测量水深应按照表3和表4所列出的深度,并选择流场较平稳的开阔水域;f)海况应在3级以下。
6.6.3.2流速剖面仪安装
安装要求如下:
a)流速剖面仪的安装应牢固稳定,不因水流冲击导致倾斜;b)自容式或直读式的投放试验应安装于非磁性的基座或锚系,安装应牢固稳定;6
c)流速面仪的船安装支架宜选用强度大、非磁性的不锈钢材料制作;GB/T 24558-2009
d)安装换能器阵的指北方向应对准船头方向或偏北45°,安装误差应小于士1°;内部配有罗经的流速剖面仪在船安装时,离船的距离:木质船宜不小于0.5m,铁质船宜e)
不小于1.0m;
换能器阵的人水深度,应根据实验船8kn(自容式和直读式)或18kn(船用式)的速度、水流速度、水面波浪大小、实验船吃水深度、船底形状等因素综合考虑,换能器阵在整个测验过程中始终不应露出水面。船体对换能器阵的入水应保证不妨碍信号的发射和接收;g)换能器阵的安装,其换能器阵表面应保持水平,且安装误差应小于士2°;h)安装过程中,应防止碰撞换能器阵表面,并保持换能器阵表面清洁i)船用式流速剖面仪装配的导航定位仪和航向测量仪,安装后应再次进行检验,并合格。6.6.3.3试验步骤
6.6.3.3.1自容式或直读式流速剖面仪同步比测6.6.3.3.1.1投放自容式或直读式流速剖面仪的同步比测,其试验步骤如下:a)两台流速剖面仪按安装要求分别安装于基座或锚系:两台流速剖面仪选择非底跟踪方式,选取相同时间、相同间隔、满足5.2.2要求的相同层厚和b)
层数,并设定启动测量时间;
到达满足试验水深的水域后,投放两台流速剖面仪进行测量;c
测量时间大于3h后,打捞回收两台流速剖面仪,自容式回放数据到计算机;d)
选取同步比测的数据按相同时间、相同深度进行统计平均,然后进行比对,最大测量误差应满e)
足表1中规定的要求。层厚和层数应满足5.2.2的要求。流速剖面最大测量深度应满足5.2.7的要求。
6.6.3.3.1.2船载自容式或直读式流速剖面仪同步比测的试验步骤如下:a
两台流速剖面仪按安装要求分别安装于实验船的船两侧,两台流速部面仪宜选择不同频率,避免声信号相互干扰;
到达满足试验水深的水域后,实验船分别选择漂泊、2kn、4kn、6kn、8kn速度跑闭合或正交或往返回路航行,每个回路应大于等于5km;两台流速剖面仪不具备底跟踪方式则选择非底跟踪方式,具备底跟踪方式则选择底跟踪方式,c)
并选取相同时间、相同间隔、满足5.2.2要求的相同层厚和层数,同步进行相对流速测量,并记录数据;
d)选取同步比测的数据按相同时间、相同深度进行统计平均,然后进行比对;最大测量误差应符合表1中规定要求。层厚和层数应满足5.2.2的要求。流速部面最大测量深度应满足5.2.7的要求。
6.6.3.3.2船用式流速剖面仪同步比测试验步骤如下:按安装要求分别安装流速剖面仪,两台流速剖面仪宜选择不同频率,避免声信号相互干扰,应a
装配满足要求的导航定位仪和航向测量仪并进行检验;到达满足试验水深的水域后,实验船选择从漂泊到18kn速度(船速达不到18kn时,高速应b)
选择最大船速)跑闭合或正交或选择往返回路航行,每个回路应大于等于5km;两台流速剖面仪选择底跟踪方式,并选取相同时间、相同间隔、满足5.2.2要求的相同层厚和c)
层数,同步进行流速测量和记录,同时记录导航定位仪测量的船速;d)选取同步比测的流速测量数据按相同时间、相同深度进行统计平均,然后进行比对;流速剖面仪测量的船速值(平均值)与导航定位仪测量的船速值进行比对,流速最大测量误差和船速最大测量误差均应满足表1中规定的流速最大测量误差要求;流向最大测量误差和船向最大测量误差均应满足表1中规定的流向最大测量误差要求。层厚和层数应满足5.2.2的要求。流速剖面最大测量深度应满足5.2.7的要求。底跟踪最大测量深度应满足5.2.8的要求。7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4558—2009
声学多普勒流速部面仪
Acoustic Doppler current profiler2009-10-30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10-04-01实施
本标准由国家海洋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3)归口。GB/T24558—2009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海洋技术中心、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五研究所、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俊民、王长红、傅菊英、叶盛林、梁捷、周长兴、沈斌坚、龚莉莉、李芳、汤海荣。1范围
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
GB/T24558—2009
本标准规定了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产品的类型和组成、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简称流速剖面仪)。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2423.1一200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GB/T2423.2一200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GB/T2423.3—2006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GB/T2828.1--2003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ISO2859-1:1999,IDT)
GB/T10250--2007船舶电气与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GB/T18522.6一2007水文仪器通则第6部分: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使用说明书GB18523—2001水文仪器安全要求HY016.3—1992海洋仪器基本环境试验方法低温存储试验
HY016.5—1992海洋仪器基本环境试验方法高温存储试验2海洋仪器基本环境试验方法振动试验HY016.11—1992
2海洋仪器基本环境试验方法连续冲击试验HY016.13—1992
HY016.15—1992
2海洋仪器基本环境试验方法水静压力试验海洋仪器分类及型号命名办法
HY/T042—1996
JJG763—2002
2温盐深测量仪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
acousticdopplercurrentprofiler利用声学多普勒原理,测量分层水介质散射信号的频移信息,并利用矢量合成方法获取海流垂直剖面水流速度的水声仪器。
换能器阵transducerarray
一定数量的换能器按某种方式排列组成的阵列。3.3
水中散射体scattererinthewater水中的微小颗粒如:浮游生物、有机物或泥沙等。1
GB/T24558—2009
底跟踪bottomtracking
流速剖面仪发射声波,然后接收声波被河底或海底反射的回波信号并据其测量河底或海底相对于流速面仪的运动。
盲区blankingdistance
换能器发射声波后产生余震的衰减时间与声速的乘积。4类型和组成
4.1类型与型号命名
流速剖面仪分为自容式,直读式和船用式三种类型;型号命名按HY/T042一1996的有关规定执行。
4.2组成
各种类型流速剖面仪的组成如下:自容式:由换能器阵,温度传感器,含标准串行接口和相应的发射、接收、采集测量、通讯的电子a)
设备,罗经和倾斜传感器,联机电缆,电池,壳体和应用软件组成;直读式:由换能器阵,温度传感器,含标推串行接口和相应的发射、接收、采集测量、通讯的电b)
子设备,罗经和倾斜传感器,专用电缆,壳体和应用软件组成;船用式:由水上设备,水下设备和专用电缆组成。水下设备包括换能器阵和温度传感器,水上设备由含标准串行接口和相应的发射、接收、采集测量、通讯的电子设备,船用航向测量仪(如:电罗经)和导航定位测量仪(如:GPS)的专用接口,计算机和应用软件组成。5要求
5.1外观
仪器表面应平整光亮、无损伤、无锈蚀;北向标志(或船崩向定位标志)应清晰无磨损。5.2性能指标
5.2.1流速、流向测量
表1给出了流速剖面仪的流速、流向测量性能要求。表1流速、流向测量性能指标
流速测量
自容式
直读式
船用式
测量范围
-4m/s~4m/s
-4m/s~4m/s
-9m/s~9m/s
最大测量误差
工作频率小于300kHz
测量值×1%±0.01m/s
测量值×1%±0.01m/s
测量值×1%±0.01m/s
工作频率大于等于300kHz
测量值×1%±0.005m/s
测量值×1%±0.005m/s
测量值×1%±0.005m/s
流向测量
测量范围
0°~360°
0°~360°
0°~360°
最大测量误差
最大测量误差应为在设定满足要求的层厚且大于等于200次的测量平均值的误差。评定最大测量误差的海况应在3级以下;评定流向最大测量误差应在流速大于0.5m/s条件下的测量误差。5.2.2剖面层数和层厚
5.2.2.1层数
层数是可设定的参量,要求如下:a)流速剖面仪测量层数应为1层~128层;2
测量层数应按工作水深或工作频率所对应的流速剖面最大测量深度设定。b)
5.2.2.2层厚
层厚是可设定的参量,要求如下:GB/T24558—2009
a)表2给出了相关工作频率的流速面仪测量层厚的设定范围和满足最大测量误差的最小层厚的设定值;
正常设定的测量层厚宜大于或等于满足最大测量误差的最小层厚。b)
表2流速剖面仪测量层厚的设定范围和满足最大测量误差的最小层厚工作频率/kHz
测量层厚设定范围/m
满足最大测量误差的
最小层厚/m
5.2.3温度测量
8.00~32.004.00~32.002.00~16.001.008.00
流速剖面仪的温度测量应为一2℃~35℃;准确度士0.5℃。5.2.4地理方位测量
流速剖面仪的地理方位测量应为0°~360°(磁北方向);准确度士5°。5.2.5倾斜摇摆测量
流速剖面仪的倾斜摇摆测量应为15~15°;准确度土1°。5.2.6自检
0.50~4.00
0.25~2.00
流速剖面仪应对仪器进行自身诊断,传感器的诊断结果应满足5.2.3、5.2.4、5.2.5的要求,换能器、存储器、处理器、采集测量电路的诊断结果应在环境适应性的条件范围内均显示正常。5.2.7流速剖面最大测量深度
表3给出了相关工作频率的流速剖面仪流速剖面最大测量深度。表3流速剖面最大测量深度
工作频率/kHz
最大测量深度/m
实际水深达不到表中列出的范围时,剖面测量的有效深度应为实际水深的85%。5.2.8底跟踪最大测量深度和最小测量深度600
表4给出了相关工作频率的流速部面仪底跟踪最大测量深度和最小测量深度。表4底跟踪最大测量深度和最小测量深度工作频率/kHz
最大测量深度/m
最小测量深度/m
率大于300kHz的流速剖面仪在高含沙量的水体、浮泥较厚或移动的泥沙底质不宜进行底跟踪测量(可由导航定位测量仪测量的船速代替底跟踪测量)。5.2.9起始测量深度(第1层的起始深度)表5给出了相关工作频率的流速剖面仪起始测量深度。表5起始测量深度
工作频率/kHz
起始测量深度/m
注:起始测量深度从换能器表面计算(不含安装深度),起始测量深度也称为测量“盲区”。600
GB/T24558—2009
5.3电气特性
5.3.1外部电源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流速面仪的电源要求如下:
a)自容式和直读式采用直流电源应为12V~60V;最大电压波动士10%时,应正常工作。b)船用式采用交流电源应为220V,50Hz;最大电压波动士10%,应正常工作。5.3.2电气安全性
5.3.2.1绝缘电阻
交流供电端与外壳绝缘电阻应不小于2MQ。5.3.2.2漏电流
船用式流速剖面仪的电子设备漏电流应不大于5mA。5.4应用软件和人机界面
流速剖面仪的应用软件和人机界面要求如下:应用软件应具有数据回放或实时显示的功能;a)
b)操作界面应简明易懂,应有中文提示和帮助功能;测量结果应能用图表或曲线形式显示;c)
观测结果输出的总信息量由层数、测量间隔、测量时间等参数计算得出;信息包括主信息和辅d)
助信息;主信息应包括层数、层厚、测量间隔、第1层对应的深度、每层流速的东分量和北分量(或流速和流向)、底跟踪的船速和船向、测量的起始和结束时间;辅助信息宜包括每个深度层的回波强度、每层高度方向(深度方向)的流速、每个深度层的测量质量和相关系数、温度、罗盘方向的磁北方向或电罗经的真北方向、倾斜和摇摆(纵摇和横摇)等信息;e)自检软件实时显示内容应符合5.2.6的规定。5.5环境适应性
5.5.1工作温度
—水下设备应为-2℃~35℃;
—水上设备应为0℃~35℃。
5.5.2存储温度和相对湿度
存储温度应为30℃~55℃;相对湿度小于85%。5.5.3湿热
船用式水上设备的湿热应为(30士2)℃(85士3)%RH。5.5.4振动
应符合HY016.11一1992规定的振动等级等同\106kg以下船舶”的要求。5.5.5冲击
应符合HY016.13一1992规定的连续冲击等级为“一级”的要求。5.5.6压力
自容式、直读式和船用式流速剖面仪水下设备的压力应符合HY016.15-1992规定的压力要求。5.6电磁兼容性
船用设备的电磁兼容性应符合GB/T10250—2007中6.2.1的要求。6试验方法
6.1外观
目测和手摸进行外观质量检测,结果应符合5.1的要求。4
6.2温度测量
6.2.1试验设备
最大测量误差不大于0.05℃的温度计或传感器。6.2.2试验步骤
6.2.2.1温度实验室或现场试验
GB/T24558—2009
流速剖面仪水下设备放置水中5min后,用流速剖面仪和温度计(或传感器)同时测量温度,将两个测量温度的差值作为测量准确度,应符合5.2.3的要求。6.2.2.2温度恒温水槽试验
按JG763一2002中5.3.2的检定方法,在恒温水槽进行试验,结果应符合5.2.3的要求。6.3地理方位
6.3.1试验设备
最大测量误差小于士2°的标准罗(经)盘(磁北方向)。6.3.2检验步骤
用标准罗(经)盘测量并标定0°、90°、180°、270°的方位点,画出十字线,在无磁场干扰的情况下,将流速剖面仪放置于已经画出的十字线中心点,以指北方向为基准,分别转动流速剖面仪到0°、90°、180°、270°的地理方位角度上,同时进行测量和显示,然后与罗(经)盘的标定值进行比对,其测量准确度应符合5.2.4的要求。
6.4倾斜摇摆测量
6.4.1试验设备
最大测量误差小于士0.5°的标准倾角仪。6.4.2试验步骤
将标准倾角仪固定在流速剖面仪上端的水平面上,并与流速剖面仪的Y轴对齐,流速剖面仪Y轴的倾斜角度分别选择0°、士5°、土10°和土15°(倾斜角度由标准倾角仪标定)进行测量。然后进行X轴测量,方法与Y轴测量相同。将流速剖面仪测量的倾斜角度值与标准倾角仪的标定值进行比对,其测量准确度应符合5.2.5的要求。
6.5自检检验
联结设备、电缆和计算机;打开电源,运行自检程序,流速剖面仪的传感器、换能器、存储器、处理器、采集测量电路的自检结果应符合5.2.6的要求。6.6流速、流向测量
6.6.1流速、流向测重的试验方法流速、流向测量的试验方法分为水槽拖车试验、同步比测和自身航行试验。工作频率大于300kHz的流速剖面仪应进行水槽拖车试验;工作频率不大于300kHz的流速剖面仪应进行同步比测;实验船上不具备同时安装被测的和同步比测的流速剖面仪时,应进行自身航行试验。6.6.2水槽拖车试验
6.6.2.1试验条件
试验条件要求如下:
a)拖车速度误差应小于3×10-3m/s;b)
检验带有罗经的流速面仪时,应配备测量误差小于士2°的标准罗(经)盘,用于测量拖车轨道地理方向(磁北方向);
流速剖面仪安装支架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选用强度大,非磁性的不锈钢材料制作;c)
d)水槽应长度大于100m、宽度大于7m、深度大于4.5m。5
GB/T24558—2009
6.6.2.2流速剖面仪安装
安装要求如下:
a)流速剖面仪固定安装于拖车上,结构应牢固稳定,不因水流冲击导致倾斜;b)换能器阵人水深度应大于0.5m,水平方向应平行于拖车运动方向小于土2°;c)安装过程中,应防止碰撞换能器阵表面。6.6.2.3试验步骤
6.6.2.3.1流速检测
流速检测步骤如下:
a)拖车分别选择0.20m/s、0.50m/s、1.00m/s、1.50m/s、2.00m/s、2.50m/s、3.00m/s3.50m/s、4.00m/s的速度进行跑车,拖车匀速时流速面仪测量并记录相对速度;流速剖面仪测量每个速度的记录应不少于30个,每个测量记录时间间隔应不大于10s;b)
c)拖车匀速时间较短时,应进行多次跑车,以保证记录个数;d)将流速剖面仪测量的速度值进行统计平均,与拖车速度值进行比对,最大测量误差应符合表1中规定的要求;或将流速剖面仪测量的速度值进行统计平均,做出线性回归,选取回归曲线上的速度值与拖车速度值进行比对,最大测量误差应符合表1中规定的要求。6.6.2.3.2流向检测
6.6.2.3.2.1不带罗经的流速剖面仪流向试验步骤如下:a)流速剖面仪安装舰线应与拖车运行方向一致;b)选择往返相同的拖车速度,进行往返跑车;记录流速剖面仪测量的流速相对流向;c)
分别对往、返两个方向的相对流向测量值进行统计平均,均值与0°或180°比对,结果应符合d)
表1中规定的流向最大测量误差要求。6.6.2.3.2.2带有罗经的流速剖面仪流向试验步骤如下:用标准罗(经)盘测量拖车运动的地理方向;a)
选择往返相同的拖车速度,进行往返跑车;b)
记录流速剖面仪测量的流速相对流向;d)
分别对往、返两个方向的相对流向测量值进行统计平均,均值与拖车正反运动的地理方向测量值进行比对,结果应符合表1中规定的流向最大测量误差要求。6.6.3同步比测
6.6.3.1试验条件
试验条件要求如下:
a)具备安装流速剖面仪和应有供电设备的实验船,自容式流速剖面仪应配备安装基座或锚系;比测仪器应为检定合格的流速剖面仪;b)
船用式流速剖面仪的试验应配备定位误差不大于士3m的导航定位仪(如:GPS)、测量真北方向且误差不大于士1°的航向测量仪(如:电罗经);布放试验自容式或直读式的流速剖面仪时,其布放点应选择远离带有磁性的金属材料的平台d)
(如:石油平台),其距离应大于50m;e)
测量水深应按照表3和表4所列出的深度,并选择流场较平稳的开阔水域;f)海况应在3级以下。
6.6.3.2流速剖面仪安装
安装要求如下:
a)流速剖面仪的安装应牢固稳定,不因水流冲击导致倾斜;b)自容式或直读式的投放试验应安装于非磁性的基座或锚系,安装应牢固稳定;6
c)流速面仪的船安装支架宜选用强度大、非磁性的不锈钢材料制作;GB/T 24558-2009
d)安装换能器阵的指北方向应对准船头方向或偏北45°,安装误差应小于士1°;内部配有罗经的流速剖面仪在船安装时,离船的距离:木质船宜不小于0.5m,铁质船宜e)
不小于1.0m;
换能器阵的人水深度,应根据实验船8kn(自容式和直读式)或18kn(船用式)的速度、水流速度、水面波浪大小、实验船吃水深度、船底形状等因素综合考虑,换能器阵在整个测验过程中始终不应露出水面。船体对换能器阵的入水应保证不妨碍信号的发射和接收;g)换能器阵的安装,其换能器阵表面应保持水平,且安装误差应小于士2°;h)安装过程中,应防止碰撞换能器阵表面,并保持换能器阵表面清洁i)船用式流速剖面仪装配的导航定位仪和航向测量仪,安装后应再次进行检验,并合格。6.6.3.3试验步骤
6.6.3.3.1自容式或直读式流速剖面仪同步比测6.6.3.3.1.1投放自容式或直读式流速剖面仪的同步比测,其试验步骤如下:a)两台流速剖面仪按安装要求分别安装于基座或锚系:两台流速剖面仪选择非底跟踪方式,选取相同时间、相同间隔、满足5.2.2要求的相同层厚和b)
层数,并设定启动测量时间;
到达满足试验水深的水域后,投放两台流速剖面仪进行测量;c
测量时间大于3h后,打捞回收两台流速剖面仪,自容式回放数据到计算机;d)
选取同步比测的数据按相同时间、相同深度进行统计平均,然后进行比对,最大测量误差应满e)
足表1中规定的要求。层厚和层数应满足5.2.2的要求。流速剖面最大测量深度应满足5.2.7的要求。
6.6.3.3.1.2船载自容式或直读式流速剖面仪同步比测的试验步骤如下:a
两台流速剖面仪按安装要求分别安装于实验船的船两侧,两台流速部面仪宜选择不同频率,避免声信号相互干扰;
到达满足试验水深的水域后,实验船分别选择漂泊、2kn、4kn、6kn、8kn速度跑闭合或正交或往返回路航行,每个回路应大于等于5km;两台流速剖面仪不具备底跟踪方式则选择非底跟踪方式,具备底跟踪方式则选择底跟踪方式,c)
并选取相同时间、相同间隔、满足5.2.2要求的相同层厚和层数,同步进行相对流速测量,并记录数据;
d)选取同步比测的数据按相同时间、相同深度进行统计平均,然后进行比对;最大测量误差应符合表1中规定要求。层厚和层数应满足5.2.2的要求。流速部面最大测量深度应满足5.2.7的要求。
6.6.3.3.2船用式流速剖面仪同步比测试验步骤如下:按安装要求分别安装流速剖面仪,两台流速剖面仪宜选择不同频率,避免声信号相互干扰,应a
装配满足要求的导航定位仪和航向测量仪并进行检验;到达满足试验水深的水域后,实验船选择从漂泊到18kn速度(船速达不到18kn时,高速应b)
选择最大船速)跑闭合或正交或选择往返回路航行,每个回路应大于等于5km;两台流速剖面仪选择底跟踪方式,并选取相同时间、相同间隔、满足5.2.2要求的相同层厚和c)
层数,同步进行流速测量和记录,同时记录导航定位仪测量的船速;d)选取同步比测的流速测量数据按相同时间、相同深度进行统计平均,然后进行比对;流速剖面仪测量的船速值(平均值)与导航定位仪测量的船速值进行比对,流速最大测量误差和船速最大测量误差均应满足表1中规定的流速最大测量误差要求;流向最大测量误差和船向最大测量误差均应满足表1中规定的流向最大测量误差要求。层厚和层数应满足5.2.2的要求。流速剖面最大测量深度应满足5.2.7的要求。底跟踪最大测量深度应满足5.2.8的要求。7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GB)标准计划
- GB/T39648-2020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数字图像技术评级
- GB/T25811-2010 染料试验用标准漂白涤纶布
- GB/T2910.16-2024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16部分:聚丙烯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二甲苯法)
- GB/T43423-2023 空间数据与信息传输系统 深空光通信编码与同步
- GB/T26863-2022 火电站监控系统术语
- GB/T36434-2018 复杂机械手表机心万年历和打簧机构零部件的名称
- GB/T30966.6-2022 风力发电机组 风力发电场监控系统通信 第6部分:状态监测的逻辑节点类和数据类
- GB/T1438.2-2008 锥柄麻花钻 第2部分:莫氏锥柄长麻花钻的型式和尺寸
- GB/T24204-2009 高炉炉料用铁矿石 低温还原粉化率的测定 动态试验法
- GB50030-2013 氧气站设计规范
- GB/T5009.68-2003 食品容器内壁过氯乙烯涂料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 GB/T23315-2009 粘扣带
- GB/T29529-2013 泵的噪声测量与评价方法
- GB/T32113-2015 口腔护理产品中氯酸盐的测定离子色谱法
- GB/T2650-2022 金属材料焊缝破坏性试验 冲击试验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