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国家标准(GB)】 纺织品 吸湿速干性的评定 第2部分:动态水分传递法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12-24 14:51:10
  • GB/T21655.2-2009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GB/T 21655.2-2009

  • 标准名称:

    纺织品 吸湿速干性的评定 第2部分:动态水分传递法

  •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 标准状态:

    现行
  • 发布日期:

    2009-06-19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 .pdf
  • 下载大小:

    4.08 MB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 页数:

    12页
  • 标准价格:

    16.0 元
  • 出版日期:

    2010-02-01

其他信息

  • 起草单位:

    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基础标准分会(SAC/TC 209/SC 1)
  • 发布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相关标签:

    纺织品 吸湿 干性 评定 动态 水分 传递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GB/T21655的本部分规定了纺织 吸湿速干性能的动态水分传递方法。本部分适用于各类纺织品及其制品,其他产品可参照采用。 GB/T 21655.2-2009 纺织品 吸湿速干性的评定 第2部分:动态水分传递法 GB/T21655.2-2009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ICS59.080.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1655.2—-2009
纺织品
吸湿速干性的评定
第2部分:动态水分传递法
Textiles--Evaluation of absorption and quick-drying-Part 2:Method for moisture management tests2009-06-19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10-02-01实施
GB/T21655《纺织品吸湿速干性的评定》包括2个部分:-第1部分:单项组合试验法;
-第2部分:动态水分传递法。
本部分为GB/T21655的第2部分。本部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提出。GB/T21655.2--2009
本部分由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基础标准分会(SAC/TC209/SC1)归口。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国家纺织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香港理工大学、锡莱-亚太拉斯(深圳)有限公司、耐克体育(中国)有限公司、太仓市金辉化纤实业有限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吴雄英、李毅、王宝军、胡君岩、郭慈静、任鹤宁、李晓雯、1范围
纺织品
吸湿速于性的评定
第2部分:动态水分传递法
GB/T-21655.2-2009
GB/T21655的本部分规定了纺织品吸湿速干性能的液态水动态传递性能的试验和评估方法。本部分适用于各类纺织品及其制品,其他产品可参照采用。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21655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6529纺织品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GB/T6529—2008,ISO139:2005,MOD)GB/T8629—2001纺织品、试验用家庭洗涤及干燥程序(eqvISO6330:2000)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GB/T21655的本部分。3.1
浸湿时间wettingtime
从液体接触到织物表面,到织物开始吸收水分所需的时间。织物开始吸收水分所需时间定义为在含水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的上第一次出现斜率大于或等于tan15°时的时间。3.2
吸水速率absorptionspeed
织物单位时间含水量的增加率。在含水率变化曲线上为测试时间内,含水率变化曲线的斜率平均值。
最大漫湿半径maximumwettingradiusR
织物开始浸湿到规定时间结束时润湿区域最大半径。在含水率曲线中,从曲线的斜率第一次出现大于或等于tan15°到测试时间结束时润湿区域的最大半径。3.4
spreading speed
液态水扩散速度
织物表面浸湿后扩散到最大浸湿半径时沿半径方向液态水的累计传递速度。3.5
单向传递指数
Accumulativeone-waytransportcapacity0
液态水从织物漫水面传递到渗透面的能力。以织物两面吸水量的差值与测试时间之比表示。GB/T21655.2—2009
液态水动态传递综合指数overallmoisturemanagementcapabilityM
液态水在织物中动态传递综合性能的表征。以织物的渗透面吸水速率、单向传递指数和渗透面液态水扩散速度的加权值表示。
4原理
织物试样水平放置,液态水与其浸水面接触后,会发生液态水沿织物的浸水面扩散,并从织物的浸水面向渗透面传递,同时在织物的渗透面扩散,含水量的变化过程是时间的函数。当试样浸水面滴人测试液后,利用与试样紧密接触的传感器,测定液态水动态传递状况,计算得出一系列性能指标,以此评估纺织品的吸湿速干、排汗等性能。5设备和材料
5.1液态水动态传递性能测试仪
附录A给出了仪器的基本结构原理和要求,能达到相同效果的仪器均可使用。5.2材料
除另有规定外,所有试剂均应为分析纯,水为三级水。5.2.1测试液:9g/L氯化钠(NaCI)溶液。6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
6.1调湿和试验标准大气采用GB/T6529规定的标准大气。6.2试验前样品应在松弛状态下调湿平衡,调湿的方法和要求按GB/T6529的规定。一般调湿16h以上,合成纤维样品至少2h,公定回潮率为0的样品不需调湿。7取样及试样准备
7.1样品采集的方法和数量按产品标准或有关各方商定进行。每个样品剪取0.5m以上的全幅织物,取样时避开匹端2m以上;纺织制品至少取1个单元。7.2将每个样品剪为两块,其中一块用于洗前试验,另一块用于洗后试验,洗涤方法按GB/T8629-20015A程序洗涤5次,或者按有关各方商定的方法和次数进行洗涤,洗后样在不超过60℃的温度下干燥或自然晾干。
7.3分别裁取洗前和洗后试样各5块,试样尺寸为(90士1)mm×(90士1)mm。裁样时应在距布边150mm以上区域内均匀排布,各试样都不在相同的纵向和横向位置上,并避开影响试验结果的疵点和褶皱;如果制品由不同面料构成,试样应从主要功能部位上选取。7.4织物表面的任何不平整都会影响检测结果。必要时,试样可采用压烫法烫平。8试验程序
8.1.1用干净的镊子轻轻夹起待测试样的角部,将试样平整地置于仪器的两个传感器之间,通常穿着中贴近身体的一面作为浸水面,对着测试液滴下的方向放置。8.1.2启动仪器,在规定时间内向织物的浸水面滴人0.2g士0.01g测试液,并开始记录时间与含水量变化状况,测试时间为120s,数据采集频率不低于10Hz。8.1.3测试结束后,取出试样,仪器自动计算并显示相应的测试结果。8.1.4用净的吸水纸吸去传感器板上多余的残留液,静置至少1min,再次测试前应确保无残留液。8.1.5重复8.1.1到8.1.4步骤,直到5个试样测试完毕。2
9结果计算和评级
9.1计算
9.1.1吸水速率A
GB/T21655.2—2009
按式(1)分别计算浸水面平均吸水速率A和渗透面平均吸水速率As,数值修约至0.1。A= 2(μ=U)式中:
(1)
平均吸水速率(分为浸水面平均吸水率Ar和渗透面平均吸水速率Ag),%/s;(若A<0,取A=0)
浸水面或渗透面含水率,%,Www.bzxZ.net
浸水面或渗透面浸湿时间,s;
t,进水时间,即
U一—漫水面或诊透面含水率变化曲线在时间i时的数值;f—数据采样频率
9.1.2液态水扩散速度s
按式(2)计算液态水扩散速度S,数值修约至0.1。(2)
式中:
S——液态水扩散速度(分为漫水面液态水扩散速度St和漆透面液态水扩散速度Ss),mm/s;测试环的半径,mm
t;和ti-
液态水从环一1到环i的时间,
一浸水面或渗透面最大浸湿测试环数9.1.3单向传递指数0
按式(3)计算单向传递指数b,数值修约至0.1o
式中:
一单向传递指数;
测试时间,s;
浸水面的吸水量;
渗透面的吸水量。
9.1.4液态水动态传递综合指数Mfu-fu
按式(4)计算液态水动态传递综合指数M,数值修约至0.01。M=CABD+C.Op+CSBD
式中:
C,C和C—
权重值(C,=0.25,Cg=0.5,Cg=0.25)。(3)
(4)
ABD、Op、S是渗透面吸水速率(As)、单向传递指数(O)和渗透面扩散速度(SB)的无量纲化计算值,按式(5)~式(7)计算:
ABAB,min
ABm-ABni
(5)
GB/T21655.2—2009
OmaxOmin
Sg-SB.min
SBmaxSBmin
当An、O、Sp≥1时按1计,≤0时按0计。AB.maz、AB.min、Omr、Omin、SB,max、SBmin是常量,分别取表1中As、O、Ss的上限值和下限值。9.2
按照表1要求进行评级。
性能指标
没湿时间T/s
吸水速率A/(%/s)
最大浸湿半径R/mm
液态水扩散速度S/(mm/s)
单向传递指数0
液态水动态传遵综合指数M
性能指标分级
20.1~120.0
10.1~30.0
-50.0~100.0
0.21~0.40
30.1~50.0
12.1~17.0
100.1~200.0
0.41~0.60
注:漫水面和渗透面分别分级,分级要求相同;其中5级程度最好,1级最差。10
吸湿速干性能评定
50.1~100.0
17.1~22.0
200.1~300.0
0.61~0.80
(6)
0.81~1.00
如果需要,可按表2评定产品相应性能,产品洗涤前和洗涤后的相应性能均达到表2技术要求的,可在产品使用说明中明示为相应性能的产品。表2织物的吸湿速干性能技术要求性
吸湿性
速干性
排汗性”
综合速干性
漫湿时间
吸水速率
渗透面最大没湿半径
渗透面液态水扩散速度
单向传递指数
单向传递指数
单向传递指数
液态水动态传避综合指数
浸水面和渗透面均应达到。
b性能要求可以组合,如吸湿速干性、吸湿排汗性等。11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本部分的编号和试验的日期;
样品描述(名称、编号、原料和主要规格等);洗涤程序和次数;
≥3级
≥2级
所采用的试验仪器名称和型号;第9章计算结果的平均值和评级,必要时报告标准差;如果需要,报告吸湿速干性能的评定结果;任何偏离本部分的细节和试验中的异常现象。GB/T21655.2--2009
GB/T21655.2—2009
A.1测试原理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测试原理和传感器的结构
A.1.1仪器原理和结构示意图见图A.1和图A.2。A.1.2在直径58.4mm的上下测试传感器平面各设置7个测试同心圆环,在测试溶液水扩散的过程中,连续测试每相邻环之间的电阻。A.1.3在每相邻两环之间,施加电压和取样电阻,在测试过程中,由于水分由中心注人纺织品没水面,水分在纺织品上下两面渗透和扩散,连续监控取样电阻的电压,就可以得到纺织品在该环的表面含水量数据。
电源正极
纺织品
电容100pF
电阻47ka
电源地
电压测试,转化为纯电阻量
仪器原理图
供水胶管
上传略器行程止点
下传感器
测试探针口
下传感器
测试样品
连接供水系统
上传感器数据传输总线
下传感器数据传输总线
图A.2仪器结构示意图
A.2传感器的结构和组成
测试传感器由上下传感器探针/PCB/供水结构/定位结构/配重部分构成,上下传感器的圆环尺寸相同,如图A.3。
$3.50±0.05
$13.50±0.05
中22.50±0.05-
$31.50±0.05
图A.3测试传感器上下传感器探针位置示意图A.3传感器的规格
上传感器:
GB/T21655.2—2009
一由弹簧联通的探针组成,共7个测试环(图A.3),环区距离:5mm士0.05mm;弹资探针规格:接触面直径0.54mm士0.02mm,铜质镀金。A.3.2下传感器
由联通的探针组成,共7个测试环,环区距离:5mm士0.05mm;探针规格:接触面直径1.2mm士0.02mm,铜质镀金;电阻<50ma。A.4·测试液输送系统
测试液输送系统技术参数为:
输送液时间:20S折
-输送液量:0.2g士0.01g;
输送液出口,上传感器的“0”环;输送液出口规格:不锈钢管内径0.5mm。A.5仪器的标定和校准
仪器标定和校准的技术参数为:测试标准溶液电导率:16mS士0.1mS;测试液输送量:0.2g士0.01g;
进水时间:20s
测试时间:120s;
测试头压力:4.65N±0.05N(475gf±5gf)。GB/T21655.2-2009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标准
纺织品吸湿速干性的评定
第2部分:动态水分传递法
GB/T21655.2—2009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复兴门外三里河北街16号
邮政编码:100045
网址www.spc.net.cn
电话:6852394668517548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墓岛印剧厂印剧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80×12301/16:印张0.75.字数14千字2009年10月第一版2009年10月第一次印刷*
书号:155066·1-38789定价16.00元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版权专有:便权必究
举报电话:(010)68533533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GB)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