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交通行业标准(JT)】 200m氦氧饱和潜水气体配置要求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11-12 12:45:59
  • JT/T742-2009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JT/T 742-2009

  • 标准名称:

    200m氦氧饱和潜水气体配置要求

  • 标准类别:

    交通行业标准(JT)

  • 标准状态:

    现行
  • 发布日期:

    2009-04-24
  • 实施日期:

    2009-08-01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 .pdf
  • 下载大小:

    3.28 MB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 出版社:

    人民交通出版社
  • 标准价格:

    0.0 元
  • 出版日期:

    2009-08-01

其他信息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JT/T 742-2009 200m氦氧饱和潜水气体配置要求 JT/T742-2009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ICS03.220.40
备案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行业标准
JT /T 742—2009
200m氮氧饱和潜水气体配置要求Requirements of preparing gases for heliox saturation diving to 200m2009-04-24发布
2009-08-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规范性引用文件
3气体的纯度要求
饱和潜水气体配置
饱和潜水气体最低储备量
JT/T742—2009
本标准由交通部救捞与水下工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交通部上海打捞局。JT/T 742—2009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家颂、郭杰、姚慧欣、叶似、金伟、赵鹤鸣、吉宏伟、戎福康、王卿庆、孙伟。班
1范围
200m氮氧饱和潜水气体配置要求JT/T7422009
本标准规定了饱和潜水时潜水员呼吸用气的纯度要求、饱和潜水需要的气体种类、气体配置数量估算方法以及气体最低储备量要求。本标准适用200m及200m以浅的氨氧饱和潜水。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8982医用氧
GB18435潜水呼吸气体及检测方法3气体的纯度要求
3.1压缩空气
压缩空气的纯度要求应符合GB18435的规定。3.2氧气
氧气的纯度要求应符合GB8982的规定。3.3氮气
按GB18435的规定,200m及200m以浅的氨氧饱和潜水,选择使用纯氨一等品。饱和潜水气体配置
4.1气体配置要求
4.1.1·饱和潜水作业前,应配置所需气体,包括确定本次饱和潜水所需的气体种类、各种气体的氧浓度,估算各种气体需要的数量,并应规定饱和潜水作业各种气体最低储备量。4.1.2应分项计算饱和潜水配置的各种气体数量。各种气体的数量应为有效供给量。4.2气体配置依据
饱和潜水作业的工作深度和居住深度。4.2.2
进舱饱和潜水员人数。
潜水作业时间,包括作业天数(高压暴露时间)、潜水钟潜放次数和巡回潜水时间。4.2.4
系统的容积,包括甲板居住舱、潜水钟和高压救生舱的容积。4.2.5
采用的加压方法、减压表、巡回潜水程序、治疗表。居住深度和工作深度改变,以及是否同时进行不同工作深度的巡回潜水。4.2.6
气体最低储备量。
气体回收。
气体储存方式,包括储存压力和储气瓶(组)容积。4.2.9
4.3饱和潜水需要的气体
4.3.1舱室加压气体
4:3.1.1舱室加压气体应包括将甲板居住舱、潜水钟、高压救生舱加压到居住深度,以及维持舱室压1
JT /T 742—2009
力所需要的加压气体。
4.3.1.2第一阶段加压气体用于完成甲板居住舱、潜水钟和高压救生舱第一阶段加压,应采用氧浓度高于16%的氨氧混合气。
4.3.1.3第二阶段加压气体用于完成甲板居住舱、潜水钟和高压救生舱第二阶段加压,宜采用氧浓度2%的氨氧混合气。
4.3.1.4舱室应急加压气体(舱室操作气)应包括饱和潜水居住深度停留阶段和最终减压阶段甲板居住舱、高压救生舱维持舱室压力(包括舱室操作和泄漏的补气)、舱室应急加压和应急通风所需要的各种加压气体,其配置要求为:
a).各种舱室应急加压气体应满足在各使用深度时的氧分压为20kPa~100kPa;b)在居住深度停留阶段,可采用海底混合气或氧浓度2%的氨氧混合气;c)在最终减压各深度阶段,应采用氧分压适宜的海底混合气、治疗气或氧浓度2%的氨氧混合气。
4.3.2舱室应急呼吸气
4.3.2.1舱室应急呼吸气应包括饱和潜水各阶段甲板居住舱内潜水员通过内置式呼吸面罩应急呼吸所需要的各种应急呼吸气。
4.3.2.2各种舱室应急呼吸气应满足在各自的使用深度的氧分压为20kPa~250kPa,适宜氧分压为40kPa~100kPa。在居住深度停留阶段,可采用巡潜混合气;在加压和最终减压各深度阶段,采用氧分压适宜的海底混合气或治疗气。
4.3.3氧气
氧气应包括甲板居住舱内潜水员代谢耗氧、最终减压阶段提高甲板居住舱氧分压和维持甲板居住舱氧分压的补氧、为潜水钟携带的氧气瓶充氧以及作为治疗气所需要的氧气。4.3.4治疗气
治疗气应包括治疗减压病或发生事故后预防减压病时所需要的各种治疗气。各种治疗气应满足在各自的治疗深度的氧分压为160kPa~260kPa,或按下列要求配置:a)饱和潜水居住深度120m以浅,宜配置氧浓度为50%、35%、20%(或23%)的氨氧混合气,以及氧气,共五种治疗气;
b)饱和潜水居住深度120m~160m,宜配置氧浓度为50%、35%、20%(或23%)、15%的氮氧混合气,以及氧气,共六种治疗气;c)饱和潜水居住深度160m~200m,宜配置氧浓度为50%、35%、20%(或23%)、15%、10%的氨氧混合气,以及氧气,共七种治疗气。4.3.5海底混合气
4.3.5.1海底混合气应包括巡回潜水时潜水员呼吸、将潜水钟从居住深度加压到工作深度、潜水钟与甲板居住舱连接通道加压、潜水钟应急气瓶和钟人呼吸气瓶充气以及作为甲板居住舱应急加压气、应急呼吸气所需要的海底混合气。
4.3.5.2海底混合气应满足在工作深度的氧分压为50kPa~80kPa,适宜氧分压为60kPa。4.3.6回家气瓶气体
4.3.6.1回家气瓶气体用于回家气瓶充气。4.3.6.2回家气瓶气体应满足在工作深度的氧分压为120kPa~170kPa。4.3.7水面应急潜水氨氧混合气
4.3.7.1水面应急潜水氨氧混合气是用于水面应急潜水的潜水员呼吸的气体。4.3.7.2水面应急潜水的最大潜水深度按减压表规定。水面应急潜水氨氧混合气在潜水深度的氧分压为120kPa~160kPa,或按减压表规定。2
4.4饱和潜水气体配置数量估算
4.4.1舱室加压气体
用于舱室加压(包括应急加压)的气体数量计算公式见式(1):Q. = (V, + Vz + V,) × P × 110% ×K式中:Q1-
-舱室加压气体,单位为立方米(m2);V——饱和居住舱容积,单位为立方米(m2);Vz——潜水钟容积,单位为立方米(m2);Vs—高压救生舱容积,单位为立方米(m2);P.
-相当于最大居住深度的相对压强,单位为兆帕(MPa);-计算常数,K,=2。
4.4.2舱室操作气体
4.4.2.1用于递物筒操作的气体量计算公式见式(2):Q2 = V ×P×f × M
式中:Q2—一用于递物筒操作的气体量,单位为立方米(m3);V-
递物筒容积,单位为立方米(m\);每天开启递物筒的次数;
一饱和潜水总天数,单位为天(d)。M-
4.4.2.2用于厕所操作的气体量计算公式见式(3):Q3 = V, ×P×r×M
式中:Q——用于厕所操作的气体量,单位为立方米(m\);Vs
-厕所污水罐容积,单位为立方米(m2);一厕所每天使用次数。
4.4.2.3用于卫生水柜操作的气体量计算公式见式(4):Q4 = V×(P+K,)×W×M
式中:Q4
用于卫生水柜操作的气体量,单位为立方米(m3);-卫生水柜储罐容积,单位为立方米(m2);额定供气余压,单位为兆帕(MPa);K,取0.8MPa;w
卫生水柜每天使用次数。
4.4.2.4用于舱室泄漏补气的气体量计算公式见式(5):Qs=(V,+V2+V)×P×R×M
式中:Qs—
-用于舱室泄漏补气的气体量,单位为立方米(m2);-24h泄漏率,单位为百分比(%)。R-
4.4.3氧气
用于甲板居住舱内潜水员代谢的耗氧量计算公式见式(6):Q= K, ×Y×M
式中:Q——用于甲板居住舱内潜水员代谢的耗氧量,单位为立方米(m3);K———每名潜水员每天代谢耗氧量,单位为立方米(m2);K,按0.72m2计;一饱和潜水员数量。
4.4.3.2用于最终减压前提高舱室氧分压的氧气量计算公式见式(7):P,-P,
1×(V + Vs)
式中:Q1
用于最终减压前提高舱室氧分压的氧气量,单位为立方米(m2);JT/T.742—2009
JT/T742--2009
P2—最终减压前提高舱室氧分压到达值,单位为兆帕(MPa):P.
甲板居住舱氧分压,单位为兆帕(MPa);常压大气压,单位为兆帕(MPa);P。=0.1MPa。4.4.3.3用于最终减压阶段维持舱室氧分压的氧气量计算公式见式(8): p+Po×(V++Vs) ×
Q:= ln
式中:Q—-用于最终减压阶段维持甲板居住舱氧分压的氧气量,单位为立方米(m)。4.4.3.4用作治疗气的氧气量按每名潜水员在18m深度吸氧240min计,吸氧通气量按15L/min计,计算公式见式(9):
式中:Q。
Q, = q ×Y×t, × K
用作治疗气的氧气量,单位为立方米(m2);潜水员吸氧通气量,单位为升每分钟(L/min);9按15L/min计;饱和潜水员数量;
潜水员吸氧时间,单位为分钟(min);t,=240min;计算常数,K4=2.8。
4.4.4海底混合气
用于巡回潜水的潜水员呼吸气体量计算公式见式(10):d+ do
Q10 = 92 ×
式中:Q1o
-用于巡回潜水的潜水员呼吸气体量,单位为立方米(m3);-巡回潜水潜水员通气量,单位为升每分钟(L/min);92按40L/min计;如采用潜水员呼吸气体回收,92按5L/min计;
-潜水深度,单位为米(m);
-海平大气压强相当的潜水深度,单位为米(m);d=10m;巡回潜水总时间,单位为分钟(min)。T
4.4.4.2用于潜水钟从居住深度加压到工作深度的气体量计算公式见式(11):Qu =V××N
式中:Q——用于潜水钟从居住深度加压到工作深度的气体量,单位为立方米(m\);居住深度,单位为米(m);可按P值换算;D-
潜水钟潜放次数。
4.4.4.3用于加压潜水钟与甲板居住舱连接通道的气体量计算公式见式(12):Q12 = V, ×
式中:Q12
用于加压潜水钟与甲板居住舱连接通道的气体量,单位为立方米(m2);连接通道容积,单位为立方米(m2)。4.4.4.4用于充潜水钟应急气瓶和钟人气瓶的气体量计算公式见式(13):Q13 = Vg × P, × I
式中:Q13
用于充潜水钟应急气瓶和钟人气瓶的气体量,单位为立方米(m):气瓶注水容积,单位为立方米(m2);Ps——-气瓶储气压力,单位为兆帕(MPa);1气瓶数量。
4.4.4.5海底混合气备用气体量按用于巡回潜水呼吸气体计算总量Q的20%计。4
.(12)
JT./T742-2009
4.4.4.6海底混合气总量应包括用作舱室应急加压气和舱室应急呼吸气的海底混合气数量。4.4.5舱室应急呼吸气
各种舱室应急呼吸气体量计算公式见式(14):D, + do
Q14 = q3 ×
×t×Y
式中:Q14—各种舱室应急呼吸气体量,单位为立方米(m3);93
潜水员呼吸舱室应急呼吸气体通气量,单位为升每分钟(L/min);93按20L/min计;D,—该应急呼吸气的最大使用深度,单位为米(m);t
潜水员呼吸舱室应急呼吸气体时间,单位为分钟(min);t2=240min。4.4.6治疗气
各种治疗气体量计算公式见式(15):d +do
Qis = q4 ×
式中:Qis—各种治疗气体量,单位为立方米(m3);94
潜水员呼吸治疗气通气量,单位为升每分钟(L/min);94按15L/min计;d,—该治疗气的最大使用深度,单位为米(m);ts—潜水员呼吸治疗气时间,单位为分钟(min);ts=240min。4.4.7水面应急潜水氨氧混合气
水面应急潜水氨氧混合气体量计算公式见式(16):Q16 = qs ×
dz + do
式中:Q16——水面应急潜水氨氧混合气体量,单位为立方米(m3);(14)
潜水员呼吸水面应急潜水氨氧混合气通气量,单位为升每分钟(L/min);9s按40L/min计;9s
d,—水面应急潜水最大潜水深度,单位为米(m);潜水员呼吸水面应急潜水氨氧混合气时间,单位为分钟(min);t4=120min。t4
4.4.8回家气瓶气体
回家气瓶气体可采用氧分压适宜的治疗气,由于数量很少,可不单独计算。5饱和潜水气体最低储备量
5.1最低储备量要求
5.1.1应规定饱和潜水作业现场各种气体的最低储备量。采用回收气体时,不应减少气体最低储备量。任何一种气体数量低于最低储备量时,应停止潜水,开始最终减压。5.1.2多种气体均适用于某种气体时,气体量可合并计算。5.1.3气体最低储备量应为有效供给量。5.2舱室应急加压气最低储备量
舱室应急加压气最低储备量应满足将甲板居住舱、潜水钟和高压救生舱从水面加压到工作深度,计算公式见式(17):
Q = (V, + Vz + V3) ×
式中:Q1z一舱室应急加压气最低储备量,单位为立方米(m\)。5.3舱室应急呼吸气最低储备量
5.3.1各种舱室应急呼吸气最低储备量应满足在各自的最大使用深度所有潜水员呼吸240min的需要,潜水员的通气量按20L/min计。计算公式按式(14)。5
JT/T742—2009
5.3.2每名潜水员在各深度阶段所需的舱室应急呼吸气最低储备量,按表1规定。表1应急呼吸气最低储备量
居住深度(m)
“每名潜水员的配置数量
5.4治疗气最低储备量
气体量“(m2)
居住深度(m)
气体量(m2)
5.4.1各种治疗气的最低储备量应满足在各自的最大使用深度所有潜水员呼吸240min的需要,潜水员通气量按15L/min计。计算公式按式(15)。每名潜水员所需要配置的各种治疗气,按表2规定。5.4.2
表2.治疗气最低储备量
使用深度(m)
18 ~ 40
30 ~60
60~116
90~157
140~ 200
“每名潜水员的配置数量
5.5氧气最低储备量
氨氧混合气氧浓度(%)
100(氧气)
气体量\(m)
5.5.1氧气的最低储备量(不包括作为治疗气的氧气和潜水钟携带的氧气)应满足最终减压的需要,包括最终减压前提高甲板居住舱氧分压、最终减压过程中维持氧分压以及最终减压过程中潜水员呼吸用氧。
用于最终减压过程中潜水员代谢的耗氧量计算公式按式(6)。5.5.3用于最终减压前提高氧分压的氧气量计算公式按式(7)。5.5.4用于最终减压阶段维持甲板居住舱氧分压的氧气量计算公式按式(8)。5.6海底混合气最低储备量
5.6.1在水面的海底混合气最低储备量5.6.1.1在水面的海底混合气最低储备量(不包括潜水钟携带的)应满足将潜水钟加压到工作深度,以及一名潜水员在工作深度潜水6h的呼吸用气,通气量按40L/min计。加压潜水钟到工作深度气体量计算公式见式(18):5.6.1.2
Q18 = V, ×
式中:Q18
加压潜水钟到工作深度气体量,单位为立方米(m2)。5.6.1.3名潜水员在工作深度潜水6h呼吸用气量计算公式见式(19):d+do
Q19 = 96 ×
式中:Q19
-名潜水员在工作深度潜水呼吸用气量,单位为立方米(m2);一潜水员在工作深度通气量,单位为升每分钟(L/min);9。按40L/min计;潜水员在工作深度呼吸时间,单位为分钟(min);ts=360min。(18)
5.6.2潜水钟携带的海底混合气的最低储备量JT/T742—2009
5.6.2.1潜水钟携带的海底混合气的最低储备量应满足潜水员和钟人在工作深度30min的呼吸用气的需要,通气量按40L/min计。
5.6.2.2潜水员应急呼吸气最低储备量计算公式见式(20):d+do
Q20 = q ×
式中:Q20
潜水员应急呼吸气最低储备量,单位为立方米(m2);-潜水员呼吸应急呼吸气通气量,单位为升每分钟(L/min);9z按40L/min计;潜水员呼吸应急呼吸气时间,单位为分钟(min);tg=30min。5.6.2.3钟人呼吸气最低储备量计算公式按式(20)。5.7回家气瓶携带气体最低储备量(20)
回家气瓶携带气体的最低储备量为潜水员脐带长度每10m满足在工作深度1min的潜水呼吸用气的需要,通气量按42.5L/min计。计算公式见式(21):d+ do. L
Q21 = 98 ×
式中:Q21—回家气瓶内气体的最低储备量,单位为立方米(m);98
一潜水员呼吸回家气瓶应急呼吸气通气量,单位为升每分钟(L/min);9:按42.5L/min计;L一潜水员脐带长度,单位为米(m)。5.8潜水钟携带氧气最低储备量
潜水钟携带氧气最低储备量应依据潜水钟内潜水员数量,按每名潜水员需要1m3计算。中华人民共和国
交通行业标准
200m氮氧饱和潜水气体配置要求JT /T 742—2009wwW.bzxz.Net
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发行
(100011
北京市朝阳区安定门外外馆斜街3号)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北京交通印务实业公司印刷
版权专有不得翻印
开本:880×12301/16印张:0.75字数:15千
2009年7月第1版
2009年7月第1次印刷
印数:001~500册定价:10.00元统—书号:15114·1338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交通行业标准(JT)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