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其他行业标准 >>
- WW/T 0016-2008 馆藏文物保存环境质量检测技术规范

【其他行业标准】 馆藏文物保存环境质量检测技术规范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6-22 15:18:29
- WW/T0016-2008
- 现行
标准号:
WW/T 0016-2008
标准名称:
馆藏文物保存环境质量检测技术规范
标准类别:
其他行业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2009-02-16 -
实施日期:
2009-03-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 .pdf下载大小:
2.99 MB

部分标准内容:
备案号:25940-2009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行业标准ww008.2008
馆藏文物保存环境质量检测技术规范Technica speoeationstormorltoring o'museurnonvironnentauaity
2009-02-16发车
人家文物育
2003-03.0.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行业标准馆藏文物保存环境质量检测流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sformonitoring ofmuseumenvironment quality
WW/T0016-200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主编文物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东城区东门内北小街2号楼)http://wenwu.com
E-mail:[email protected]
北京达利天成印刷公司印刷
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80毫米×1230毫米1/16
印张:2.75
2009年7月第1版2009年7月第1次印刷统—书号:1150101782定价:20.00元查标准上建标网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布点和采样
布点数量
布点方式
采样时间及频次
果样条件
翠样方法
采样的质量保证
采样记录
样装置
采样安全措施
样品的运输与保存
检测项目与分析方法
6.1检测项目
6.2分析方法
7检测数据处理和报告
检测数据处理
7.2检测结果评价与报告
8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检测入员的基本要求
采样的质量控制
现场检测的质量控制
实验室样品分析质量控制
全程序空白值的检查
校准曲线
精密度和准确度
检测报告的审核
检测安全
(规范性附录)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照度的测定方法附录A
附录B(规范性附录)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紫外照度的测定方法附录C
附录D
(规范性附录)馆藏文物保存环境中甲酸、乙酸的测定方法(规范性附录)
附录E
(规范性附录)
馆藏文物保存环境中氨的测定方法馆藏文物保存环境中霉菌总数的测定方法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空气待测物有动力连续采样现场记录表(规范性附录)
WW/T0016-2008
附录G(规范性附录)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空气待测物无动力扩散现场采样记录表附录H(规范性附录)样品接收记录表....
附录1(规范性附录)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空气质登现场瞬时采样检测报表附录」(规范性附录)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照明检测报表附录K(规范性附录)馆藏文物保存环境质量检测报告格式参考文献
查标准上建标网
WW/T0016-2008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附录H、附录I、附录J、附录K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文物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9)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上海博物馆。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解玉林、吴来明、徐方圆、施超欧、王复、张元茂。本标准是首次发布。
为贸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完善馆藏文物保存环境检测制度,评价和了解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质量和现状。研究环境因素对文物的损毁机理、探索有效的控制和治理对策、开展文物保护技术研究,提高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的管理水平,根据国文物局2004年发布的《文物保护行业标准管理办法》和有关文件要求,制定本标准。馆藏文物保存环境质量检测在环境对象(文物)。微环境条件、检测项目及范围、布点采样、安全因素等方面都不同于其他环境的质量检测。V
查标准上建标网
1范围
馆藏文物保存环境质量检测技术规范本标准给出了馆藏文物保存环境质量检测的技术指南。WW/T0016-2008
本标准适用于博物馆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的质量检测,主要包括保存馆藏文物的库房、博物馆、纪念馆展厅以及各种材质、式样的文物展柜、文物储藏柜等空间的环境质量检测。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5700照明测量方法
GB/T6919-1986空气质量词汇(GB/T6919-1986,eqVISO4225:1980)GB/T8170-2008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GB/T11742
居住区大气中硫化氢卫生检验标准方法亚甲蓝分光光度法GB/T12372
GB/T14678
GB/T15262
GB/T15435
GB/T15437
GB/T15438
GB/T16128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光光度法
GB/T17061
GB/T17095
居住区大气中二氧化氮检验标准方法改进的Saltzman法空气质量硫化氢、甲硫醇、甲硫醚和二甲二硫的测定气相色请法
环境空气
环境空气
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一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二氧化氮的测定Saltzman法
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环境空气
臭氧的测定紫外光度法
居住区大气中二氧化硫卫生检验标准方法甲醛溶液吸收一盐酸副玫现苯胺分作业场所空气采样仪器的技术规范室内空气中可吸人颗粒物卫生标准GB/T18204.13
公共场所空气温度测定方法
GB/T18204.14
GB/T 18204.15
GB/T18204.21
GB/T 18204.24
GB/T 18204.25
GB/T18204.26
公共场所空气湿度测定方法
公共场所风速测定方法
公共场所照度测定方法
公共场所空气中二氧化碳测定方法公共场所空气中氨测定方法
公共场所空气中甲醛测定方法
GB/T18204.27
公共场所空气中臭氧测定方法
GB/T18883
8室内空气质量标谁
HJ/T93PMi采样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HJ/T167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JJG254光照度计
3术语和定义
GB/T6919-1986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1
WW/T0016-2008
museumobiects
馆藏文物
指收藏于各类博物馆、纪念馆、考古所等文物收藏单位的可移动文物。3.2
馆藏文物保存环境museumenvironment指保存各类文物的相对独立的空间,包括保存文物的库房,博物馆,纪念馆展厅以及文物展柜、文物储藏柜等空间。
馆藏文物保存环境质量参数museumenvironmentqualityparameter指馆藏文物保存环境中与文物长久保存有关的物理、化学生物参数。3.4
瞬时采样grabsampling
在很短时间内,采集一个样品,就是常说的抽样,3.5
continuous sampling
连续采样
在全部操作过程或预定时间内,不间断地采样。3.6
无动力扩散采样passivediffusionsampling指将采样装置或气样捕集介质暴露于环境空气中,不需要抽气动力,依靠环境空气中待测成分的自然扩散作用而直接采集待测物质的采样方式。3.7
细颗粒fine particles
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质量中位径等于2.5um的悬浮颗粒物。3.8
可吸入颗粒物inhalableparticles指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质最中位径等于10um的慧浮题粒物。3.9
标准状态
normalstate
指温度为273K,压力为101.3kPa时的干物质状态。3.10
风速airvelocity
指在单位时间内空气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单位用m/s表示。3.11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OrganicCompounds,voCs指沸点在50℃~260℃,室温下饱和蒸气压超过133.132kPa的有机化合物。3.12
光学辐射opticalradiation
波长位于向X射线过渡区(入Inm)和向无线电波过渡区(入1mm)之间的电磁辐射。3.13
可见辐射visibleradiation
能直接引起视感觉的光学辐射,通常将被长范围限定在380mm至780nm之间。3.14
ultravioletradiation
紫外辐射
查标准上建标网
jz321.net
WW/T0016-2008
波长比可见辐射波长短的光学辐射。通常将波长在100nm至400nm之间的紫外辐射细分为UV-A315nm~400nmUV-B280nm~315nm;UV-c100nm~280nm。3.15
照度illuminance
表面上某一点的光照度是入射在包含该点的面元上的光通量d中除以该面元面积dA之商,即E=dΦ/dA,单位:Ix。
年曝光量annual lightingexposure度量物体年累积接受光照度的值,用物体接受的照度与年累积小时的乘积表示,单位为区·h/年。4布点和采样
4.1布点数量
采样点的数量根据所需检测面积大小和现场情况而确定,测量值应能真实反映该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的质量。
气态物质浓度、温湿度的采样检测,原则上每个相对独立空间设1~3个点,面积超过100m2时,应适当增加检测点。所选择的相对独立空间内应基本保证温湿度、气态物质浓度均勾。光学辐射检测时应选择文物主要受光面,均勾布置3~5个点。4.2布点方式
多点采样时应按对角线或梅花式均匀布点。气态物质浓度、温湿度采样检测应避开通风口,墙壁和门窗口。采样点高度应与文物中点高度一致。
光学辐射检测时,检测仪器的测量面应与所测文物主要受光面平行,位置基本与文物保持一致。4.3采样时间及频次
新建或经装修改造的展馆、库房及新制作的展柜、储藏柜内气态待测物的采样,在充分排污后和在正式使用前应进行检测;日常的采样检测的采样频次及采样时间,应根据检测自的,待测物浓度水平及检测分析方法的检出限确定。新建或经改造的照明系统在进文物前应进行光学辐射检测,日常的采样检测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年曝光量的检测至少应在照明正常使用过程中连续采样一个星期后换算。4.4采样条件
气态物质浓度,温湿度的采样检测,应在待测环境相对稳定后进行。展柜、储藏柜内的采样应尽量避免采样过程中柜内外空气的交换。对于采用集中空调的室内环境及采用主动方式调控的展柜内环境的采样检测应在设备正常运转24h后进行。有特殊要求的可根据现场情况及要求而定。光学辐射现场测量时,应在下列时间后进行:白炽灯和卤钨灯应燃点15min,体放电灯类光源应燃点40min。
4.5采样方法
具体采样方法应按各检验方法中规定的方法和操作步骤进行。要求年平均,日平均、8h平均值的参数时,应按累积法的要求采样。4.5.1瞬时采样
在满足4.4要求的条件下,迅速采集环境样品,检测值代表某一时间点的环境质量参数。若需要多次采样时,一般采样间隔时间为10min~15min,每个点位应至少采集3次样品,每次的采样量大致相同。
4.5.2有动力连续采样
在满足4.4要求的条件下,用有动力的抽气装置,在预定的一段时间内连续采集待测环境样品,3
WW/T0016-2008
检测值代表该时段内环境空气质量参数的平均值。4.5.3无动力扩散采样
在满足4.4要求的条件下,将采样装置或气样捕集介质暴露干待测环境空气中,不需要抽气动力,依靠环境空气中待测物质的自然扩散作用而直接采集气态物质,检测值代表一段时间内某气态物质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或浓度变化趋势。展柜、储藏柜内等馆藏文物保存微环境中气态待测物质的采集建议采用该方法。
4.6采样的质堡保证
4.6.1采样仪器
采样仪器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要求,并通过计量检定。使用前,应按仪器说明书对仪器进行检验和标定。采样时采样仪器(包括采样管)不能被阳光直接照射。4.6.2采样人员
采样人员必须通过岗前培训,切实掌握采样技术,并通过考核取得相应资质。4.6.3气密性检查
有动力采样器在采样前应对采样系统气密性进行检查,不得漏气。4.6.4流量检查或校准
有动力采样器在采样前和采样后要用经检定合格的高一级的流量计(如一级皂膜流量计,活塞式流量计)在采样负载条件下校检采样流量。采样前如采样流量与要求的采样流量不符,应将采样流量调整至要求的采样流量,采样后要用同一流量校准装置校检采样流量,两次校准的误差不得超过5%。取采样前和采样后流量测量值的平均值作为采样流量的实际值,并记录流量校检现场的气压和温度,以及流量校验结果。
4.6.5现场空白检验
在进行现场采样时,一批应至少留有两个采样管不果样,并同其他样品管一样对待,作为采样过程中的现场空白:采样结束后和其他采样吸收管一并送交实验室。样品分析时测定现场空白值,并与校准曲线的零浓度值进行比较。若空白检验超过控制范围,则这批样品作废。4.6.6平行样检验
每批采样可根据需要,设置平行采样数款。每次平行采样,测定值之差与平均值比较的相对偏差不得超过20%。
4.6.7采样体积校正
在计算浓度时应按以下公式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状态下的体积:o=v.f.p
式中:
Vo—换算成标准状态下的采样体积,LV采样体积,L.
T。—标准状态的温度,273K,
T一—采样时采样点现场的温度,K:P采样时采样点的大气压力,kPa:P。—标准状态下的大气压力,101.3kPa。4.7采样记录
采样时要使用墨水笔或档案用圆珠笔对现场情况、采样日期、时间、地点、数量、布点方式、大气压力、气温、相对湿度以及采样人员等做出详细现场记录,必要时可用照相机记录采样环境的实际状况,每个样品上也要贴上标签,标明点位编号,采样日期和时间,测定项目等,宇迹应端正,4
查标准上建标网
清晰。采样记录随样品一同报到实验室。4.8采样装置
WW/T0016-2008
根据馆藏文物保存环境中待测物质的理化特性及其监测分析方法的检测限,采用相应的采样装置。采样装置的规格和技术性能要求按照GB/T17061。4.8.1空气采样器
由流量计、流量调节阀、稳流器、计时器及采样泵等装置组成。采样流量范围为0.10~1.00L/min,流量计应不低于2.5级。
4.8.2玻璃注射器
适用于采集化学性质稳定、不与玻璃起化学反应且浓度较高的待测气体。4.8.3空气采样袋
适用于采集化学性质稳定、不与采样袋起化学反应的待测气体,如VOCs。用带金属衬里的采样袋可以延长样品的保存时间,也可使用Tedlar袋、四氟乙烯采样袋等。4.8.4冲击式吸收瓶
适用于采集气态物质。
4.8.5多孔玻板吸收瓶
适用于采集气态或气态与气溶胶共存的物质。4.8.6固体吸附管
适用于采集能被吸附管内固体吸附剂吸附并方便解吸的气态物质。4.8.7滤膜
适用于采集挥发性低的气溶胶,如可吸人颗粒物等。常用的滤料有玻璃纤维滤膜,聚氛乙烯纤维滤膜、微孔滤膜、聚四氟乙烯滤膜,石英滤膜等。玻璃纤维滤膜吸湿性小,耐高温,阻力小。但是其机械强度差。除做可吸入颗粒物的重量法分析外,样品可以用酸或有机溶剂提取,适于做不受滤膜组分及所含杂质影响的元素分析及有机物质分析。
聚氣乙烯纤维滤膜吸湿性小、阻力小、有静电现象、采样效率高不亲水,能溶于乙酸丁酯适用于重量法分析,消解后可做元素分析。微孔滤膜阻力大,且随孔径减小而显著增加,吸湿性强,有静电现象、机械强度好,可溶于丙酮等有机溶剂,消解后适于做元素分析:经丙酮蒸汽使之透明后,可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颗粒形态。聚四氟乙烯滤膜疏水性强,具有极好的化学耐受性和热稳定性,耐高温,耐冲击,耐腐蚀。适用于重量法分析,洗脱后可做离子分析。石英滤膜具有颗粒物捕集效率高、碳本底低、耐高温(>900℃)的特点,适合于测定颗粒物中有机成分。
4.8.8不锈钢采样罐
不锈钢采样罐的内壁经过抛光或硅烷化处理。可根据采样要求,选用不同容积的采样罐。该方法可用于馆藏文物保存环境中总挥发性有机物的采样。4.8.9无动力扩散采样器
该方法不用任何动力装置,可对馆藏文物保存微环境中多种污染气体采集,且避免了颗粒物对检测结果的影响。配合后续分析方法,可一次采样,定量分析环境中多种污染气体。4.9采样安全措施
在检测的馆藏文物保存环境中空气质量有明显超标时,采样工作人员应采用适当的防护措施。5样品的运输与保存
样品由专人运送,按采样记录清点样品,防止错漏,为避免运输中采样管震动破损,装箱时可5
WW/T0016-2008
用泡沫塑料等分隔固定。样品因物理,化学等因素的影响,使组分和含量可能发生变化,应根据不同项目要求,进行有效处理和防护。建存和运输过程中要避开高温,强光。样品运抵后要与接收人员交接并登记。检测样品要注明保存期限,并在保质期内完成检测。超过保存期限的样品,要按照相关规定及时处理。6检测项目与分析方法
6.1检测项目
6.1.1检测项目的确定原则
6.1.1.1选择相关馆藏文物保存环境质量标准中要求控制的检测项目。6.1.1.2
选择会加速文物劣化的检测项目。6.1.1.3
选择博物馆藏展材料有害物质限量标准中要求控制的检测项目选择人们日常活动可能产生的和对文物保存有害的物质。6.1.1.4
6.1.1.5选择馆藏文物保存环境装饰装修及杀灭有害生物(如灭菌、杀虫)等倩况可能产生的对文物保存有害的物质。
6.1.1.6选择周边环境可能对馆藏文物保存有影响的和对文物保存有害的物质。6.1.1.7
选择空调系统污染可能对馆藏文物保存有影响的和对文物保存有害的物质所选检测项目应有国家或行业标准分析方法、行业推荐的分析方法。6.1.2检测项日的选择
检测项目见表1。
表1馆藏文物保存环境质量检测项目应测项目
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可见光照度、紫外照度、氧化硅、氮化氮、二氧化碳、甲、乙段、鼠、史氧,甲酵,硫化么,挥发性有机物(VOCs),颗粒物(包括细颗粒PM,与可吸人颗粒物PMio)雷菌等其他项目
大气压、噪南、氧化碳,、亚硝酸,胰基硫,氟化氢、苯、甲苯、二甲苯、甲苯异花酸酯(TDI)(22Rn)等
新装饰、装修过的展厅、文物库房应测定甲醛、甲酸、乙酸。硫化氢、氨、挥发性有机物6.1.2.2
(VoCs)、颗粒物等。
新制作,装修过的展柜,文物储藏柜应测定甲醛、甲酸、乙酸、氨、挥发性有机物6.1.2.3
(vocs)等。
新建、改建照明系统后应测定可见光照度,紫外照度等。在文物库房及展柜内应测定律菌。在人流量较多的展厅应测定二氧化碳、硫化氢、氮等。使用臭氧消毒、净化设备及复印机等可能产生臭氧的馆藏文物保存环境应测臭氧。新建筑物应测定氨等。
文物库房、展厅及展柜内新添、改造或检修通风设备或空调设备后应测定风速并至少连续记录24h设备调控环境的温湿度波动情况。展柜、文物储藏柜内的温湿度检测应采用连续检测记录,检测时间不得少于24h,时间6.1.2.10元
间隔时间不得大于1h。
展示书画、丝织品、彩绘等对光敏感文物的展柜应检测可见光照度和紫外辐照强度。6.1.2.11
对酸敏感文物的保存与展示环境应测定甲酸、乙酸、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酸性物质。6.1.2.12
对复化性气氛敏感的书画,彩绘等文物的保存与展示环境应测定臭氧。6.1.2.13
对含硫化合物敏感的彩绘、银器等文物的保存与展示环境应测定硫化氢。6.1.2.14
查标准上建标网
jz32l.net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行业标准ww008.2008
馆藏文物保存环境质量检测技术规范Technica speoeationstormorltoring o'museurnonvironnentauaity
2009-02-16发车
人家文物育
2003-03.0.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行业标准馆藏文物保存环境质量检测流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sformonitoring ofmuseumenvironment quality
WW/T0016-200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主编文物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东城区东门内北小街2号楼)http://wenwu.com
E-mail:[email protected]
北京达利天成印刷公司印刷
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80毫米×1230毫米1/16
印张:2.75
2009年7月第1版2009年7月第1次印刷统—书号:1150101782定价:20.00元查标准上建标网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布点和采样
布点数量
布点方式
采样时间及频次
果样条件
翠样方法
采样的质量保证
采样记录
样装置
采样安全措施
样品的运输与保存
检测项目与分析方法
6.1检测项目
6.2分析方法
7检测数据处理和报告
检测数据处理
7.2检测结果评价与报告
8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检测入员的基本要求
采样的质量控制
现场检测的质量控制
实验室样品分析质量控制
全程序空白值的检查
校准曲线
精密度和准确度
检测报告的审核
检测安全
(规范性附录)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照度的测定方法附录A
附录B(规范性附录)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紫外照度的测定方法附录C
附录D
(规范性附录)馆藏文物保存环境中甲酸、乙酸的测定方法(规范性附录)
附录E
(规范性附录)
馆藏文物保存环境中氨的测定方法馆藏文物保存环境中霉菌总数的测定方法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空气待测物有动力连续采样现场记录表(规范性附录)
WW/T0016-2008
附录G(规范性附录)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空气待测物无动力扩散现场采样记录表附录H(规范性附录)样品接收记录表....
附录1(规范性附录)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空气质登现场瞬时采样检测报表附录」(规范性附录)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照明检测报表附录K(规范性附录)馆藏文物保存环境质量检测报告格式参考文献
查标准上建标网
WW/T0016-2008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附录H、附录I、附录J、附录K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文物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9)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上海博物馆。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解玉林、吴来明、徐方圆、施超欧、王复、张元茂。本标准是首次发布。
为贸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完善馆藏文物保存环境检测制度,评价和了解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质量和现状。研究环境因素对文物的损毁机理、探索有效的控制和治理对策、开展文物保护技术研究,提高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的管理水平,根据国文物局2004年发布的《文物保护行业标准管理办法》和有关文件要求,制定本标准。馆藏文物保存环境质量检测在环境对象(文物)。微环境条件、检测项目及范围、布点采样、安全因素等方面都不同于其他环境的质量检测。V
查标准上建标网
1范围
馆藏文物保存环境质量检测技术规范本标准给出了馆藏文物保存环境质量检测的技术指南。WW/T0016-2008
本标准适用于博物馆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的质量检测,主要包括保存馆藏文物的库房、博物馆、纪念馆展厅以及各种材质、式样的文物展柜、文物储藏柜等空间的环境质量检测。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5700照明测量方法
GB/T6919-1986空气质量词汇(GB/T6919-1986,eqVISO4225:1980)GB/T8170-2008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GB/T11742
居住区大气中硫化氢卫生检验标准方法亚甲蓝分光光度法GB/T12372
GB/T14678
GB/T15262
GB/T15435
GB/T15437
GB/T15438
GB/T16128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光光度法
GB/T17061
GB/T17095
居住区大气中二氧化氮检验标准方法改进的Saltzman法空气质量硫化氢、甲硫醇、甲硫醚和二甲二硫的测定气相色请法
环境空气
环境空气
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一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二氧化氮的测定Saltzman法
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环境空气
臭氧的测定紫外光度法
居住区大气中二氧化硫卫生检验标准方法甲醛溶液吸收一盐酸副玫现苯胺分作业场所空气采样仪器的技术规范室内空气中可吸人颗粒物卫生标准GB/T18204.13
公共场所空气温度测定方法
GB/T18204.14
GB/T 18204.15
GB/T18204.21
GB/T 18204.24
GB/T 18204.25
GB/T18204.26
公共场所空气湿度测定方法
公共场所风速测定方法
公共场所照度测定方法
公共场所空气中二氧化碳测定方法公共场所空气中氨测定方法
公共场所空气中甲醛测定方法
GB/T18204.27
公共场所空气中臭氧测定方法
GB/T18883
8室内空气质量标谁
HJ/T93PMi采样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HJ/T167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JJG254光照度计
3术语和定义
GB/T6919-1986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1
WW/T0016-2008
museumobiects
馆藏文物
指收藏于各类博物馆、纪念馆、考古所等文物收藏单位的可移动文物。3.2
馆藏文物保存环境museumenvironment指保存各类文物的相对独立的空间,包括保存文物的库房,博物馆,纪念馆展厅以及文物展柜、文物储藏柜等空间。
馆藏文物保存环境质量参数museumenvironmentqualityparameter指馆藏文物保存环境中与文物长久保存有关的物理、化学生物参数。3.4
瞬时采样grabsampling
在很短时间内,采集一个样品,就是常说的抽样,3.5
continuous sampling
连续采样
在全部操作过程或预定时间内,不间断地采样。3.6
无动力扩散采样passivediffusionsampling指将采样装置或气样捕集介质暴露于环境空气中,不需要抽气动力,依靠环境空气中待测成分的自然扩散作用而直接采集待测物质的采样方式。3.7
细颗粒fine particles
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质量中位径等于2.5um的悬浮颗粒物。3.8
可吸入颗粒物inhalableparticles指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质最中位径等于10um的慧浮题粒物。3.9
标准状态
normalstate
指温度为273K,压力为101.3kPa时的干物质状态。3.10
风速airvelocity
指在单位时间内空气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单位用m/s表示。3.11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OrganicCompounds,voCs指沸点在50℃~260℃,室温下饱和蒸气压超过133.132kPa的有机化合物。3.12
光学辐射opticalradiation
波长位于向X射线过渡区(入Inm)和向无线电波过渡区(入1mm)之间的电磁辐射。3.13
可见辐射visibleradiation
能直接引起视感觉的光学辐射,通常将被长范围限定在380mm至780nm之间。3.14
ultravioletradiation
紫外辐射
查标准上建标网
jz321.net
WW/T0016-2008
波长比可见辐射波长短的光学辐射。通常将波长在100nm至400nm之间的紫外辐射细分为UV-A315nm~400nmUV-B280nm~315nm;UV-c100nm~280nm。3.15
照度illuminance
表面上某一点的光照度是入射在包含该点的面元上的光通量d中除以该面元面积dA之商,即E=dΦ/dA,单位:Ix。
年曝光量annual lightingexposure度量物体年累积接受光照度的值,用物体接受的照度与年累积小时的乘积表示,单位为区·h/年。4布点和采样
4.1布点数量
采样点的数量根据所需检测面积大小和现场情况而确定,测量值应能真实反映该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的质量。
气态物质浓度、温湿度的采样检测,原则上每个相对独立空间设1~3个点,面积超过100m2时,应适当增加检测点。所选择的相对独立空间内应基本保证温湿度、气态物质浓度均勾。光学辐射检测时应选择文物主要受光面,均勾布置3~5个点。4.2布点方式
多点采样时应按对角线或梅花式均匀布点。气态物质浓度、温湿度采样检测应避开通风口,墙壁和门窗口。采样点高度应与文物中点高度一致。
光学辐射检测时,检测仪器的测量面应与所测文物主要受光面平行,位置基本与文物保持一致。4.3采样时间及频次
新建或经装修改造的展馆、库房及新制作的展柜、储藏柜内气态待测物的采样,在充分排污后和在正式使用前应进行检测;日常的采样检测的采样频次及采样时间,应根据检测自的,待测物浓度水平及检测分析方法的检出限确定。新建或经改造的照明系统在进文物前应进行光学辐射检测,日常的采样检测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年曝光量的检测至少应在照明正常使用过程中连续采样一个星期后换算。4.4采样条件
气态物质浓度,温湿度的采样检测,应在待测环境相对稳定后进行。展柜、储藏柜内的采样应尽量避免采样过程中柜内外空气的交换。对于采用集中空调的室内环境及采用主动方式调控的展柜内环境的采样检测应在设备正常运转24h后进行。有特殊要求的可根据现场情况及要求而定。光学辐射现场测量时,应在下列时间后进行:白炽灯和卤钨灯应燃点15min,体放电灯类光源应燃点40min。
4.5采样方法
具体采样方法应按各检验方法中规定的方法和操作步骤进行。要求年平均,日平均、8h平均值的参数时,应按累积法的要求采样。4.5.1瞬时采样
在满足4.4要求的条件下,迅速采集环境样品,检测值代表某一时间点的环境质量参数。若需要多次采样时,一般采样间隔时间为10min~15min,每个点位应至少采集3次样品,每次的采样量大致相同。
4.5.2有动力连续采样
在满足4.4要求的条件下,用有动力的抽气装置,在预定的一段时间内连续采集待测环境样品,3
WW/T0016-2008
检测值代表该时段内环境空气质量参数的平均值。4.5.3无动力扩散采样
在满足4.4要求的条件下,将采样装置或气样捕集介质暴露干待测环境空气中,不需要抽气动力,依靠环境空气中待测物质的自然扩散作用而直接采集气态物质,检测值代表一段时间内某气态物质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或浓度变化趋势。展柜、储藏柜内等馆藏文物保存微环境中气态待测物质的采集建议采用该方法。
4.6采样的质堡保证
4.6.1采样仪器
采样仪器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要求,并通过计量检定。使用前,应按仪器说明书对仪器进行检验和标定。采样时采样仪器(包括采样管)不能被阳光直接照射。4.6.2采样人员
采样人员必须通过岗前培训,切实掌握采样技术,并通过考核取得相应资质。4.6.3气密性检查
有动力采样器在采样前应对采样系统气密性进行检查,不得漏气。4.6.4流量检查或校准
有动力采样器在采样前和采样后要用经检定合格的高一级的流量计(如一级皂膜流量计,活塞式流量计)在采样负载条件下校检采样流量。采样前如采样流量与要求的采样流量不符,应将采样流量调整至要求的采样流量,采样后要用同一流量校准装置校检采样流量,两次校准的误差不得超过5%。取采样前和采样后流量测量值的平均值作为采样流量的实际值,并记录流量校检现场的气压和温度,以及流量校验结果。
4.6.5现场空白检验
在进行现场采样时,一批应至少留有两个采样管不果样,并同其他样品管一样对待,作为采样过程中的现场空白:采样结束后和其他采样吸收管一并送交实验室。样品分析时测定现场空白值,并与校准曲线的零浓度值进行比较。若空白检验超过控制范围,则这批样品作废。4.6.6平行样检验
每批采样可根据需要,设置平行采样数款。每次平行采样,测定值之差与平均值比较的相对偏差不得超过20%。
4.6.7采样体积校正
在计算浓度时应按以下公式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状态下的体积:o=v.f.p
式中:
Vo—换算成标准状态下的采样体积,LV采样体积,L.
T。—标准状态的温度,273K,
T一—采样时采样点现场的温度,K:P采样时采样点的大气压力,kPa:P。—标准状态下的大气压力,101.3kPa。4.7采样记录
采样时要使用墨水笔或档案用圆珠笔对现场情况、采样日期、时间、地点、数量、布点方式、大气压力、气温、相对湿度以及采样人员等做出详细现场记录,必要时可用照相机记录采样环境的实际状况,每个样品上也要贴上标签,标明点位编号,采样日期和时间,测定项目等,宇迹应端正,4
查标准上建标网
清晰。采样记录随样品一同报到实验室。4.8采样装置
WW/T0016-2008
根据馆藏文物保存环境中待测物质的理化特性及其监测分析方法的检测限,采用相应的采样装置。采样装置的规格和技术性能要求按照GB/T17061。4.8.1空气采样器
由流量计、流量调节阀、稳流器、计时器及采样泵等装置组成。采样流量范围为0.10~1.00L/min,流量计应不低于2.5级。
4.8.2玻璃注射器
适用于采集化学性质稳定、不与玻璃起化学反应且浓度较高的待测气体。4.8.3空气采样袋
适用于采集化学性质稳定、不与采样袋起化学反应的待测气体,如VOCs。用带金属衬里的采样袋可以延长样品的保存时间,也可使用Tedlar袋、四氟乙烯采样袋等。4.8.4冲击式吸收瓶
适用于采集气态物质。
4.8.5多孔玻板吸收瓶
适用于采集气态或气态与气溶胶共存的物质。4.8.6固体吸附管
适用于采集能被吸附管内固体吸附剂吸附并方便解吸的气态物质。4.8.7滤膜
适用于采集挥发性低的气溶胶,如可吸人颗粒物等。常用的滤料有玻璃纤维滤膜,聚氛乙烯纤维滤膜、微孔滤膜、聚四氟乙烯滤膜,石英滤膜等。玻璃纤维滤膜吸湿性小,耐高温,阻力小。但是其机械强度差。除做可吸入颗粒物的重量法分析外,样品可以用酸或有机溶剂提取,适于做不受滤膜组分及所含杂质影响的元素分析及有机物质分析。
聚氣乙烯纤维滤膜吸湿性小、阻力小、有静电现象、采样效率高不亲水,能溶于乙酸丁酯适用于重量法分析,消解后可做元素分析。微孔滤膜阻力大,且随孔径减小而显著增加,吸湿性强,有静电现象、机械强度好,可溶于丙酮等有机溶剂,消解后适于做元素分析:经丙酮蒸汽使之透明后,可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颗粒形态。聚四氟乙烯滤膜疏水性强,具有极好的化学耐受性和热稳定性,耐高温,耐冲击,耐腐蚀。适用于重量法分析,洗脱后可做离子分析。石英滤膜具有颗粒物捕集效率高、碳本底低、耐高温(>900℃)的特点,适合于测定颗粒物中有机成分。
4.8.8不锈钢采样罐
不锈钢采样罐的内壁经过抛光或硅烷化处理。可根据采样要求,选用不同容积的采样罐。该方法可用于馆藏文物保存环境中总挥发性有机物的采样。4.8.9无动力扩散采样器
该方法不用任何动力装置,可对馆藏文物保存微环境中多种污染气体采集,且避免了颗粒物对检测结果的影响。配合后续分析方法,可一次采样,定量分析环境中多种污染气体。4.9采样安全措施
在检测的馆藏文物保存环境中空气质量有明显超标时,采样工作人员应采用适当的防护措施。5样品的运输与保存
样品由专人运送,按采样记录清点样品,防止错漏,为避免运输中采样管震动破损,装箱时可5
WW/T0016-2008
用泡沫塑料等分隔固定。样品因物理,化学等因素的影响,使组分和含量可能发生变化,应根据不同项目要求,进行有效处理和防护。建存和运输过程中要避开高温,强光。样品运抵后要与接收人员交接并登记。检测样品要注明保存期限,并在保质期内完成检测。超过保存期限的样品,要按照相关规定及时处理。6检测项目与分析方法
6.1检测项目
6.1.1检测项目的确定原则
6.1.1.1选择相关馆藏文物保存环境质量标准中要求控制的检测项目。6.1.1.2
选择会加速文物劣化的检测项目。6.1.1.3
选择博物馆藏展材料有害物质限量标准中要求控制的检测项目选择人们日常活动可能产生的和对文物保存有害的物质。6.1.1.4
6.1.1.5选择馆藏文物保存环境装饰装修及杀灭有害生物(如灭菌、杀虫)等倩况可能产生的对文物保存有害的物质。
6.1.1.6选择周边环境可能对馆藏文物保存有影响的和对文物保存有害的物质。6.1.1.7
选择空调系统污染可能对馆藏文物保存有影响的和对文物保存有害的物质所选检测项目应有国家或行业标准分析方法、行业推荐的分析方法。6.1.2检测项日的选择
检测项目见表1。
表1馆藏文物保存环境质量检测项目应测项目
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可见光照度、紫外照度、氧化硅、氮化氮、二氧化碳、甲、乙段、鼠、史氧,甲酵,硫化么,挥发性有机物(VOCs),颗粒物(包括细颗粒PM,与可吸人颗粒物PMio)雷菌等其他项目
大气压、噪南、氧化碳,、亚硝酸,胰基硫,氟化氢、苯、甲苯、二甲苯、甲苯异花酸酯(TDI)(22Rn)等
新装饰、装修过的展厅、文物库房应测定甲醛、甲酸、乙酸。硫化氢、氨、挥发性有机物6.1.2.2
(VoCs)、颗粒物等。
新制作,装修过的展柜,文物储藏柜应测定甲醛、甲酸、乙酸、氨、挥发性有机物6.1.2.3
(vocs)等。
新建、改建照明系统后应测定可见光照度,紫外照度等。在文物库房及展柜内应测定律菌。在人流量较多的展厅应测定二氧化碳、硫化氢、氮等。使用臭氧消毒、净化设备及复印机等可能产生臭氧的馆藏文物保存环境应测臭氧。新建筑物应测定氨等。
文物库房、展厅及展柜内新添、改造或检修通风设备或空调设备后应测定风速并至少连续记录24h设备调控环境的温湿度波动情况。展柜、文物储藏柜内的温湿度检测应采用连续检测记录,检测时间不得少于24h,时间6.1.2.10元
间隔时间不得大于1h。
展示书画、丝织品、彩绘等对光敏感文物的展柜应检测可见光照度和紫外辐照强度。6.1.2.11
对酸敏感文物的保存与展示环境应测定甲酸、乙酸、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酸性物质。6.1.2.12
对复化性气氛敏感的书画,彩绘等文物的保存与展示环境应测定臭氧。6.1.2.13
对含硫化合物敏感的彩绘、银器等文物的保存与展示环境应测定硫化氢。6.1.2.14
查标准上建标网
jz32l.net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其他行业标准标准计划
- NB/T20133.2-2012 压水堆核电厂设施设备防护涂层规范 第2部分涂层系统在模拟设计基准事故条件下的评价试验方法
- 08J931 建筑隔声与吸声构造
- TB/T3193-2016 铁路工程预应力筋用夹片式锚具、夹具和连接器
- HG/T4869-2015 车身喷绘贴膜
- CB/T8523-2011 机械化滑道设计规范
- ZJBK34007-1988 舰用电气设备的外壳
- 06SG515-2 轻型屋面梯形钢屋架(剖分T型钢弦杆)
- CB/T4167-2011 船用电气电铃、警钟和鸣音器
- CNAS-CC31:2010 《人员认证机构通用要求》应用指南
- CB/T425-2011 低压粗油滤器
- QB/T4768-2014 沙发床
- 97D302-2 双电源切换及母线分段控制接线图D302-1~3(2002年合订本)
- CB/T4114-2011 船用油滤器检验方法
- CB/T169-2011 焊接斜式带缆桩
- JB/T11153-2011 单极和双极交流接触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