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通信行业标准(YD) >>
- YD 5098-2005 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

【通信行业标准(YD)】 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10-19 04:10:19
- YD5098-2005
- 现行
标准号:
YD 5098-2005
标准名称:
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
标准类别:
通信行业标准(YD)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2006-07-25 -
实施日期:
2006-10-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44.09 M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通信局(站)的防雷、接地、雷电过电压保护工程设计。扩建、改建及现有通信局(站)的防雷接地改造工程应参照执行。 YD 5098-2005 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 YD5098-2005

部分标准内容:
YD5098-2005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5098-2005
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
工程设计规范
Specifications of Engineering Design for Lightning Protectionand Earthing Design for Telecommunication Bureaus(Stations)2006-07-25发布
2006-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 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Specifications of Engineering Design for Lightning Protectionand Earthing Design for Telecommunication Bureaus(Stations)YD5098—2005
主管部门:信息产业部综合规划司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施行日期:2006年10月1日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06北京
关于发布《通信局(站)防
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的通知信部规[2006]49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中国铁通集团有限公司,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中国通信建设总公司:
现将《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编号:YD5098一2005)发布,自2006年10月1日起实行。原《通信局(站)接地设计技术规定》(综合楼部分)(编号:YDJ26-1989)、《微波站防雷与接地设计规范》(编号:YD2011一1993)、《移动通信基站防雷与接地设计规范》(编号:YD5068一1998)、《通信工程电源系统防雷技术规定》(编号:YD5078一1998)、《通信局(站)雷电过电压保护工程设计规范》(编号:YD5098一2001)同时废止。本规范由信息产业部综合规划司负责解释。本规范由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负责出版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
二〇〇六年七月二十五日
本规范是根据信息产业部“关于安排《通信工程建设标准》修订和制定计划的通知”(信部规函[2004]508号)的要求,结合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我国近年来通信局(站)防雷接地工作的实践经验,并参照ITU-T、IEC相关建议,对原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将原有的YDJ26一1989《通信局(站)接地设计技术规定》(综合楼部分)、YD2011一1993《微波站防雷与接地设计规范》、YD50681998《移动通信基站防雷与接地设计规范》、YD5078--1998《通信工程电源系统防雷技术规定》、YD5098—2001《通信局(站)雷电过电压保护工程设计规范》进行了修订,整合为一个新的标准。本规范适用于综合通信楼、交换局、传输局、大型数据中心、模块局、市话接入网点、宽带接入点、移动通信基站、卫星地球站、光缆中继站、微波站等通信局(站)的防雷、接地、雷电过电压保护工程的设计。
本规范中黑体字标注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由信息产业部综合规划司负责解释、监督执行。规范在使用过程中,如有需要补充或修改的内容,请与部综合规划司联系,并将补充或修改意见寄部综合规划司(地址:北京市西长安街13号,邮编:100804)。
原主编单位:邮电部设计院
修订主编单位: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主要起草人:刘吉克华京陈强李猛1
通用规定
地网结构
接地体
接地引人线
室内等电位连接
接地汇集线
接地线
各类人局缆线的防护
光缆线路的防雷
其他设施的接地
4综合通信大楼的防雷与接地
一般原则
接地系统设计
通信设备的接地
传输接口的保护
计算机网络的保护
监控系统的保护
建筑物防雷
5有线通信局(站)的防雷与接地5.1
市话接入网站、模块局
宽带接入点
光缆中继站
6移动通信基站的防雷与接地
一般原则
基站地网
直击雷防护
馈线的接地保护
机房内的等电位连接
接地引人线和室内接地处理
供电线路的防护
小型无线通信站的防雷与接地
一般原则
直击雷防护
接地汇流排
缆线屏蔽与接地
8微波、卫星地球站的防雷与接地8.1
微波站的防雷与接地
8.2卫星地球站的防雷与接地
9通信局(站)雷电过电压保护设计9.1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一般规定
浪涌保护器的使用要求
电源系统过电压保护的设计
电源浪涌保护器安装
计算机网络及各类信号线的雷电过电压保护保安单元的使用
本规范用词说明
网状、星形和星形-网状混合型接地:土壤电阻率的测量.
一般原则·
C.3测量方法(四点法)
接地电阻的测量
附录D
全国主要城市年平均雷暴日数统计表附录E
全国雷暴日示意图
附录F
条文说明
1总则
1.0.1为防止和减少雷电对通信局(站)造成的危害,确保人员安全和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特制定本规范。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通信局(站)的防雷、接地、雷电过电压保护工程设计。扩建、改建及现有通信局(站)的防雷接地改造工程应参照执行。
1.0.3通信局(站)应采用系统的综合防雷措施,包括:直击雷防护、联合接地、等电位连接、电磁屏蔽、雷电分流和雷电过电压保护等。1.0.4通信局(站)的雷电过电压保护设计,应根据当地雷电活动情况和局(站)性质,选择合理的保护等级,确保必要的防护置信度;同时也应防止过度保护造成不必要的浪费。1.0.5通信局(站)的通信电源系统,应采取适当、有效的雷电过电压分级保护措施。
1.0.6通信局(站)接地系统应采用等电位设计,对通过一般连接难以达到等电位效果的设备(端口),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过电压保护措施。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1.0.7本规范是通信局(站)防雷、接地、雷电过电压保护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维护和各类浪涌保护器件选择的技术依据之一。1.0.8通信局(站)内使用的浪涌保护器,应经信息产业部认可的防雷产品质量检测部门测试合格。1.0.9通信局(站)的防雷、接地、雷电过电压保护工程设计必须符合信息产业部颁布的《通信网防御雷电安全保护检测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
1.0.10在通信局(站防雷、接地工程中,应对隐蔽工程实行随工验收、并加强监理,以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1.0.11通信局(站)所在地年雷暴日的确定,应依据当地气象部门提供的有关数据,或者参照本规范附录E和附录F的范围确定。1.0.12通信局(站)设计中涉及建筑、构筑物的防雷接地部分,还应符合GB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1.0.13执行本规范个别条文有困难时,在设计中应提出充分理由并经主管部门审批。
2术语
2.0.1雷暴日(ThunderstormDay)一天中可听到一次以上的雷声则称为一个雷暴日。2.0.2雷电活动区(KeraunicZones)根据年平均雷暴日的多少,雷电活动区分为少雷区、中雷区、多雷区和强雷区;
少雷区为一年平均雷暴日不超过25天的地区;中雷区为一年平均雷暴日在2640天的地区;多雷区为一年平均雷暴日在4190天的地区;强雷区为一年平均雷暴日超过90天的地区。2.0.3雷击(LightningStroke)
雷云对大地及地面物体的放电现象。2.0.4直击雷(DirectLightningFlash)直接击在建筑物或防雷装置上的闪电。2.0.5非直击雷(IndirectLightningFlash)击在建筑物附近的大地、其他物体或与建筑物相连的引人设备的闪电。
2.0.6雷电过电压(LightningOvervoltage)因特定的雷电放电,在系统中一定位置上出现的瞬态过电压。2.0.7.地(Earth,Ground)
大地或代替大地的某种较大导电体。2.0.8接地(Earthing)
将导体连接到“地”,使之具有近似大地(或代替大地的导电体)的电位,可以使地电流流人或流出大地(或代替大地的导电体)。2.0.9接地系统(EarthingSystem)接闪系统、雷电引下线、接地网、接地汇集线(排)、接地线、建筑物钢筋、接地金属支架,以及接地的电缆屏蔽层和接地体相连的设备外壳或裸露金属部分的总称。2.0.1o综合防雷(SyntheticalLightningProtectionTechnology)对建筑物及内部电子信息系统,进行直击雷防护、联合接地、等电位连接、电磁屏蔽和雷电过电压保护的系列措施。2.0.11外部防雷装置(ExternalLightningProtectionSystem)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组成,主要用于防直击雷的防护装置。
2.0.12内部防雷设施(InternalLightningProtectionFacility)由等电位连接系统、接地系统、屏蔽系统、浪涌保护器等组成,主要用于减小和防止雷电流产生的电磁危害。2.0.13接闪器(Air-terminalSystem)包括避雷针、避雷带(线)、避雷网以及用作接闪的金属屋面和金属构件等。
2.0.14滚球法(RollingSphereMethod)用于建筑物防雷保护区计算的简化分析方法。其原理是将雷云边界等效为一个球面(半径45m),用假想球沿被保护物体的外廓滚动时,球面不能到达的区域就为保护区,触及球或穿入其表面位置均为非保护区。
2.0.15雷电引下线(Down-conductorSystem)连接接闪器与接地装置的金属导体。2.0.16均压带(RingConductor)围绕建筑物形成一个回路的导体,它与建筑物雷电引下导体间互相连接并且使雷电流在各引下导体间分布比较均匀。2.0.17土壤电阻率(EarthResistivity)表征土壤导电性能的参数,它的值等于单位立方体七壤相对两面间的电阻,常用单位是2·m。2.0.18接地体(EarthingElectrode)4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5098-2005
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
工程设计规范
Specifications of Engineering Design for Lightning Protectionand Earthing Design for Telecommunication Bureaus(Stations)2006-07-25发布
2006-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 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Specifications of Engineering Design for Lightning Protectionand Earthing Design for Telecommunication Bureaus(Stations)YD5098—2005
主管部门:信息产业部综合规划司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施行日期:2006年10月1日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06北京
关于发布《通信局(站)防
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的通知信部规[2006]49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中国铁通集团有限公司,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中国通信建设总公司:
现将《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编号:YD5098一2005)发布,自2006年10月1日起实行。原《通信局(站)接地设计技术规定》(综合楼部分)(编号:YDJ26-1989)、《微波站防雷与接地设计规范》(编号:YD2011一1993)、《移动通信基站防雷与接地设计规范》(编号:YD5068一1998)、《通信工程电源系统防雷技术规定》(编号:YD5078一1998)、《通信局(站)雷电过电压保护工程设计规范》(编号:YD5098一2001)同时废止。本规范由信息产业部综合规划司负责解释。本规范由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负责出版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
二〇〇六年七月二十五日
本规范是根据信息产业部“关于安排《通信工程建设标准》修订和制定计划的通知”(信部规函[2004]508号)的要求,结合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我国近年来通信局(站)防雷接地工作的实践经验,并参照ITU-T、IEC相关建议,对原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将原有的YDJ26一1989《通信局(站)接地设计技术规定》(综合楼部分)、YD2011一1993《微波站防雷与接地设计规范》、YD50681998《移动通信基站防雷与接地设计规范》、YD5078--1998《通信工程电源系统防雷技术规定》、YD5098—2001《通信局(站)雷电过电压保护工程设计规范》进行了修订,整合为一个新的标准。本规范适用于综合通信楼、交换局、传输局、大型数据中心、模块局、市话接入网点、宽带接入点、移动通信基站、卫星地球站、光缆中继站、微波站等通信局(站)的防雷、接地、雷电过电压保护工程的设计。
本规范中黑体字标注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由信息产业部综合规划司负责解释、监督执行。规范在使用过程中,如有需要补充或修改的内容,请与部综合规划司联系,并将补充或修改意见寄部综合规划司(地址:北京市西长安街13号,邮编:100804)。
原主编单位:邮电部设计院
修订主编单位: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主要起草人:刘吉克华京陈强李猛1
通用规定
地网结构
接地体
接地引人线
室内等电位连接
接地汇集线
接地线
各类人局缆线的防护
光缆线路的防雷
其他设施的接地
4综合通信大楼的防雷与接地
一般原则
接地系统设计
通信设备的接地
传输接口的保护
计算机网络的保护
监控系统的保护
建筑物防雷
5有线通信局(站)的防雷与接地5.1
市话接入网站、模块局
宽带接入点
光缆中继站
6移动通信基站的防雷与接地
一般原则
基站地网
直击雷防护
馈线的接地保护
机房内的等电位连接
接地引人线和室内接地处理
供电线路的防护
小型无线通信站的防雷与接地
一般原则
直击雷防护
接地汇流排
缆线屏蔽与接地
8微波、卫星地球站的防雷与接地8.1
微波站的防雷与接地
8.2卫星地球站的防雷与接地
9通信局(站)雷电过电压保护设计9.1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一般规定
浪涌保护器的使用要求
电源系统过电压保护的设计
电源浪涌保护器安装
计算机网络及各类信号线的雷电过电压保护保安单元的使用
本规范用词说明
网状、星形和星形-网状混合型接地:土壤电阻率的测量.
一般原则·
C.3测量方法(四点法)
接地电阻的测量
附录D
全国主要城市年平均雷暴日数统计表附录E
全国雷暴日示意图
附录F
条文说明
1总则
1.0.1为防止和减少雷电对通信局(站)造成的危害,确保人员安全和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特制定本规范。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通信局(站)的防雷、接地、雷电过电压保护工程设计。扩建、改建及现有通信局(站)的防雷接地改造工程应参照执行。
1.0.3通信局(站)应采用系统的综合防雷措施,包括:直击雷防护、联合接地、等电位连接、电磁屏蔽、雷电分流和雷电过电压保护等。1.0.4通信局(站)的雷电过电压保护设计,应根据当地雷电活动情况和局(站)性质,选择合理的保护等级,确保必要的防护置信度;同时也应防止过度保护造成不必要的浪费。1.0.5通信局(站)的通信电源系统,应采取适当、有效的雷电过电压分级保护措施。
1.0.6通信局(站)接地系统应采用等电位设计,对通过一般连接难以达到等电位效果的设备(端口),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过电压保护措施。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1.0.7本规范是通信局(站)防雷、接地、雷电过电压保护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维护和各类浪涌保护器件选择的技术依据之一。1.0.8通信局(站)内使用的浪涌保护器,应经信息产业部认可的防雷产品质量检测部门测试合格。1.0.9通信局(站)的防雷、接地、雷电过电压保护工程设计必须符合信息产业部颁布的《通信网防御雷电安全保护检测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
1.0.10在通信局(站防雷、接地工程中,应对隐蔽工程实行随工验收、并加强监理,以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1.0.11通信局(站)所在地年雷暴日的确定,应依据当地气象部门提供的有关数据,或者参照本规范附录E和附录F的范围确定。1.0.12通信局(站)设计中涉及建筑、构筑物的防雷接地部分,还应符合GB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1.0.13执行本规范个别条文有困难时,在设计中应提出充分理由并经主管部门审批。
2术语
2.0.1雷暴日(ThunderstormDay)一天中可听到一次以上的雷声则称为一个雷暴日。2.0.2雷电活动区(KeraunicZones)根据年平均雷暴日的多少,雷电活动区分为少雷区、中雷区、多雷区和强雷区;
少雷区为一年平均雷暴日不超过25天的地区;中雷区为一年平均雷暴日在2640天的地区;多雷区为一年平均雷暴日在4190天的地区;强雷区为一年平均雷暴日超过90天的地区。2.0.3雷击(LightningStroke)
雷云对大地及地面物体的放电现象。2.0.4直击雷(DirectLightningFlash)直接击在建筑物或防雷装置上的闪电。2.0.5非直击雷(IndirectLightningFlash)击在建筑物附近的大地、其他物体或与建筑物相连的引人设备的闪电。
2.0.6雷电过电压(LightningOvervoltage)因特定的雷电放电,在系统中一定位置上出现的瞬态过电压。2.0.7.地(Earth,Ground)
大地或代替大地的某种较大导电体。2.0.8接地(Earthing)
将导体连接到“地”,使之具有近似大地(或代替大地的导电体)的电位,可以使地电流流人或流出大地(或代替大地的导电体)。2.0.9接地系统(EarthingSystem)接闪系统、雷电引下线、接地网、接地汇集线(排)、接地线、建筑物钢筋、接地金属支架,以及接地的电缆屏蔽层和接地体相连的设备外壳或裸露金属部分的总称。2.0.1o综合防雷(SyntheticalLightningProtectionTechnology)对建筑物及内部电子信息系统,进行直击雷防护、联合接地、等电位连接、电磁屏蔽和雷电过电压保护的系列措施。2.0.11外部防雷装置(ExternalLightningProtectionSystem)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组成,主要用于防直击雷的防护装置。
2.0.12内部防雷设施(InternalLightningProtectionFacility)由等电位连接系统、接地系统、屏蔽系统、浪涌保护器等组成,主要用于减小和防止雷电流产生的电磁危害。2.0.13接闪器(Air-terminalSystem)包括避雷针、避雷带(线)、避雷网以及用作接闪的金属屋面和金属构件等。
2.0.14滚球法(RollingSphereMethod)用于建筑物防雷保护区计算的简化分析方法。其原理是将雷云边界等效为一个球面(半径45m),用假想球沿被保护物体的外廓滚动时,球面不能到达的区域就为保护区,触及球或穿入其表面位置均为非保护区。
2.0.15雷电引下线(Down-conductorSystem)连接接闪器与接地装置的金属导体。2.0.16均压带(RingConductor)围绕建筑物形成一个回路的导体,它与建筑物雷电引下导体间互相连接并且使雷电流在各引下导体间分布比较均匀。2.0.17土壤电阻率(EarthResistivity)表征土壤导电性能的参数,它的值等于单位立方体七壤相对两面间的电阻,常用单位是2·m。2.0.18接地体(EarthingElectrode)4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通信行业标准(YD)标准计划
- DZ/T0064.29-2021 地下水质分析方法 第29部分:锂量的测定火焰发射光谱法
- YD/T1757-2008 电信网和互联网管理安全等级保护检测要求
- YD/T1786-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业务保护技术要求
- YD/T1759-2008 非核心生产单元安全防护检测要求
- YD/T1770-2008 接入网用室内外光缆
- YD/T1765-2008 通信安全防护名词术语
- YD/T1460.4-2006 通信用气吹微型光缆及光纤单元 第4部分:微型光缆
- YD/T1790-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应用层接口技术要求
- YD/T1533.2-2006 固定网多媒体消息业务技术要求 第2部分:多媒体消息业务接口
- YD/T1460.5-2006 通信用气吹微型光缆及光纤单元 第5部分:高性能光纤单元
- YD/T1533.1-2006 固定网多媒体消息业务技术要求 第1部分:多媒体消息中心(MMSC)设备
- YD/T1785-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总体技术要求
- YD/T1787-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业务指南技术要求
- YD/T1793-2008 2GHz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技术要求网元管理系统(EMS)功能
- YD/T1118.2-2001 光纤用二次被覆材料 第2部分:改性聚丙烯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