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国家标准(GB) >>
- GBZ/T 160.48-200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醇类化合物

【国家标准(GB)】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醇类化合物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6-26 12:31:09
- GBZ/T160.48-2007
- 现行
标准号:
GBZ/T 160.48-2007
标准名称: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醇类化合物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2007-06-13 -
实施日期:
2007-11-30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245.41 KB
替代情况:
GBZ/T 160.48-2004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等24个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由卫生部放射卫生防护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标准起草单位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 GBZ/T 160.48-200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醇类化合物 GBZ/T160.48-2007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T160.48-200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醇类化合物
Methodsfor determination of alcoholsin the airof workplace
2007-6-13发布
2007-11-0日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
GBZ/T160.48-2007
为贯彻执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和《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是为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配套的监测方法,用于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醇类化合物[包括甲醇(Methanol,Methylalcohol)丙醇(Propanol,Propylalcohol),丁醇(Butanol,Butylalcohol)、戊醇(Amylalcohol)辛醇(Octylalcohol)、丙烯醇(Propenol)、二丙酮醇(Diacetonealcohol)、乙二醇(Ethyleneglycol)、糠醇(Furfurylalcohol)、氯乙醇(Ethylenchlorohydrin2-Chloroethanol)、1-甲氧基-2-丙醇(1-Methoxy-2-propanol)等的浓度。本次修订增加了1-甲氧基-2-丙醇分析方法。本标准从2007年11月30日起实施。同时代替GBZ/T160.48一2004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89年,本次是第二次修订。本标准由全国职业卫生标准委员会提出。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本标准起草单位:辽宁省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所、安徽省职业病防治所、沈阳市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所、黑龙江省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所、山东省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北京市预防医学研究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程玉琪、于秀兰、曲宁、单晓梅、常虹、林树莲、徐志洪、侯树椿、仇保荣、宋景平和陶雪。1范围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醇类化合物
本标准规定了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醇类化合物浓度的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醇类化合物浓度的测定。2规范性引用文件
GBZ/T160.48-2007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Z159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3甲醇、异丙醇、丁醇、异戊醇、异辛醇、糠醇、二丙酮醇、丙烯醇、乙二醇和氯乙醇的溶剂解吸一气相色谱法
3.1原理
空气中的甲醇、异丙醇、丁醇、异戊醇、异辛醇、糠醇、二丙酮醇、丙烯醇、乙二醇和氯乙醇用固体吸附剂管采集,溶剂解吸后进样,经色谱柱分离,氢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高或峰面积定量。3.2仪器
3.2.1硅胶管,溶剂解吸型,200mg/100mg硅胶(用于甲醇和乙二醇)。3.2.2活性炭管,溶剂解吸型,100mg/50mg活性炭(用于异丙醇、丁醇、异戊醇、异辛醇、二丙酮醇、丙烯醇和氯乙醇)。3.2.3GDX-501管,溶剂解吸型,100mg/50mgGDX-501(用于糠醇)。3.2.4空气采样器,流量0~500ml/min。3.2.5溶剂解吸瓶,5ml。
3.2.6微量注射器,10ul。
3.2.7气相色谱仪,氢焰离子化检测器。仪器操作参考条件
色谱柱1(用于甲醇):2m×4mm,GDX-102;柱
温:140℃:
汽化室温度:180℃;
检测室温度:200℃:
载气(氮气)流量:35ml/min。色谱柱2(用于甲醇以外醇类化合物):2mX4mm,FFAP:ChromosorbWAW=10:100:
温:90℃(用于异丙醇、正丁醇、异丁醇、异戊醇和丙烯醇);100℃(用于二丙酮醇);
140℃(用于糠醇和氯乙醇):
170℃(用于异辛醇和乙二醇):汽化室温度:200℃:
检测室温度:220℃;
载气(氮气)流量:40ml/min。3.3试剂
3.3.1解吸液:色谱鉴定无干扰峰。表1待测物的解吸液
待测物
丙烯醇
丁醇和异戊醇
乙二醇
氯乙醇
异丙醇和异辛醇
二丙酮醇
3.3.2FFAP,色谱固定液。
蒸馏水
二硫化碳
解吸液
异丙醇的二硫化碳溶液(2%)
异丙醇溶液(2%)
异丙醇的二硫化碳溶液(5%)
异丁醇的二硫化碳溶液(1%)
异戊醇的二硫化碳溶液(1.5%)3.3.3ChromosorbWAW和GDX-102,色谱担体,60~80目。3.3.4标准溶液:于25ml容量瓶中,加入约5ml解吸液,准确称量后,加入一定量待测物,再准确称量:分别用相应的解吸液稀释至刻度,由2次称量之差计算出浓度,为标准溶液。或用国家认可的标准溶液配制。3.4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
现场采样按照GBZ159执行。
3.4.1短时间采样:在采样点,打开固体吸附剂管两端,以500ml/min(用于乙二醇),或100ml/min流量(用于乙二醇以外的采样)采集15min空气样品。3.4.2长时间采样:在采样点,打开固体吸附剂管两端,以50ml/min流量采集2~8h(活性炭管)或1~4h(硅胶管)空气样品。3.4.3个体采样:在采样点,打开固体吸附剂管,佩戴在采样对象的前胸上部,进气口尽量接近呼吸带,以50ml/min流量采集2~8h(活性炭管)或14h(硅胶管)空气样品。
3.4.4样品空白:将固体吸附剂管带至采样点,除不连接采样器采集空气样品外,其余操作同样品。
采样后,立即封闭固体吸附剂管两端,置清洁容器内运输和保存。样品在室温下可保存7d。
分析步骤
3.5.2样品处理:将采过样的前后段固体吸附剂分别倒入溶剂解吸瓶中,各加入1.0m解吸液,封闭后,振摇1min,解吸30min(二丙酮醇需90min)。摇匀,解吸液供测定。若浓度超过测定范围,可用各自的解吸液稀释后测定,计算时乘以稀释倍数,3.5.3标准曲线的制备:用各自的解吸液稀释标准溶液成表2所列标准系列。表2标准系列
化合物
甲醇,μg/ml
异丙醇,μg/ml
正丁醇,μg/ml
异丁醇,μg/ml
异戊醇,μg/ml
异辛醇,μg/ml
糠醇,μg/ml
丙烯醇,μg/ml
二丙酮醇,μg/ml
乙二醇,μg/ml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氯乙醇,μg/ml
参照仪器操作条件,将气相色谱仪调节至最佳测定状态,分别进样1.0ul,测定各标准系列。每个浓度重复测定3次。分别以测得的峰高或峰面积均值对相应的待测醇类浓度(μg/ml)绘制标准曲线。
3.5.4样品测定:用测定标准系列的操作条件测定样品和样品空白的解吸液,测得的峰高或峰面积值后,由标准曲线得待测醇类的浓度(ug/ml)。3.6计算
3.6.1按式(1)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293
Vo=V X
式中:Vo一标准采样体积,L:
V一采样体积,L:
t一采样点的温度,℃;
P一采样点的大气压,kPa。
3.6.2按式(2)计算空气中待测醇类的浓度:(ci+c) v
式中:c一空气中醇类的浓度,mg/m3;ci.c2一测得前后段活性炭解吸液中醇类的浓度(减去样品空白),μg/ml;Vo一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L;
v一解吸液的体积,ml;
D一解吸效率,%。
3.6.3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浓度按GBZ159规定计算。3.7说明
3.7.1样品处理方法:先将溶剂吸附剂管的前段倒入解吸瓶中解吸并测定,如果测定结果显示未超出吸附剂的穿透容量时,后段可以不用解吸和测定:当测定结果显示超出吸附剂的穿透容量时,再将后段吸附剂倒入解吸瓶中解吸并测定,测定结果计算时将前后段的结果相加后作相应处理。
3.7.2本法的检出限、最低检出浓度(乙二醇按7.5L空气计,氯乙醇按1L空气计,其余按1.5L空气计)、测定范围、相对标准偏差、穿透容量和解吸效率列于表3。每批固体吸附剂管应测定解吸效率
表3方法的性能指标
化合物
异丙醇
异戊醇
异辛醇
丙烯醇
氯乙醇
二丙酮醇
乙三醇
检出限
μg/ml
最低检出
测定范围
μg/ml
6~1500
100~2000
相对标准
3.7.3本法可使用聚乙二醇6000柱代替FFAP柱,也可使用同类型的毛细管色谱柱。3.7.4氯乙醇的采样时间为10min。4
甲醇的热解吸-气相色谱法
空气中的甲醇用硅胶管采集,热解吸后进样,经色谱柱分离,氢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高或峰面积定量。4.2仪器
4.2.1硅胶管,热解吸型,内装200mg硅胶。4.2.2空气采样器,流量0~500ml/min。4.2.3热解吸器。
4.2.4注射器,100ml、1ml。
4.2.5气相色谱仪,氢焰离子化检测器。仪器操作参考条件
色谱柱:2m×4mm,GDX-102;
温:140℃;
汽化室温度:180℃;
检测室温度:200℃;
载气(氮气)流量:35ml/min。4.3试剂
4.3.1GDX-102,色谱固定相,60~80目。4.3.2标准气:用微量注射器准确抽取一定量的甲醇(色谱纯,在20℃,1ul甲醇为0.7915mg),注入100ml注射器中,用清洁空气稀释至100ml,配成标准气。临用前配制。
4.4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
现场采样按照GBZ159执行。
4.4.1短时间采样:在采样点,打开硅胶管两端,以100ml/min流量采集15min空气样品。
4.4.2长时间采样:在采样点,打开硅胶管两端,以50ml/min流量采集1~4h空气样品4.4.3个体采样:在采样点,打开硅胶管两端,佩戴在采样对象的前胸上部,进气口尽量接近呼吸带,以50ml/min流量采集1~4h空气样品。4.4.4样品空白:将硅胶管带至采样点,除不连接采样器采集空气样品外,其余操作同样品。
采样后,立即封闭硅胶管两端,置清洁容器内运输和保存。样品在室温可保存5d。4.5分析步骤
4.5.1样品处理:将采过样的硅胶管放入热解吸器中,进气口端连接100ml注射器,抽气端与载气相连。解吸温度为160℃,载气流量为50ml/min,解吸100ml。解吸气供测定。若浓度超过测定范围,用清洁空气稀释后测定,计算时乘以稀释倍数。4.5.2标准曲线的绘制:用清洁空气稀释标准气成0、0.20、0.30、0.40、0.50、0.60ug/ml甲醇标准系列。参照仪器操作条件,将气相色谱仪调节至最佳测定条件,分别进样1.0ml,测定各标准系列。每个浓度重复测定3次。以测得的峰高或峰面积均值分别对相应的甲醇浓度(ug/ml)绘制标准曲线。4.5.3样品测定:用测定标准系列的操作条件测定样品和样品空白的解吸气,测得的峰高或峰面积值后,由标准曲线得甲醇的浓度(ug/ml)4.6计算
4.6.1按式(1)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4.6.2按式(3)计算空气中甲醇的浓度:100c
式中:C一空气中甲醇的浓度,mg/m;c一测得解吸气中甲醇的浓度(减去样品空白),μg/ml:100一解吸气的体积,ml;
Vo一标准采样体积,L:
D一解吸效率,%。
4.6.3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浓度按GBZ159规定计算。4.7说明
4.7.1本法的检出限为0.02ug/ml;最低检出浓度为1.3mg/m2(以采集1.5L空气样品计)。测定范围为0.02~0.60μg/ml,相对标准偏差为3.5%~3.6%。4.7.2200mg硅胶的穿透容量为0.39mg。每批硅胶管必须测定其解吸效率。4.7.3乙醇、丙烯腈、丙烯酸甲酯等共存物不干扰测定。4.7.4本法可以使用同类型的毛细管色谱柱进行测定。4.7.5样品采集和测定方法:采集工作场所空气中待测物浓度较高的样品时,应串联两根热解吸型固体吸附剂管进行样品采集。实验室分析时先进行前根固体吸附剂管测定如果测定结果显示未超出吸附剂的穿透容量时,后段可以不用解吸和测定:当测定结果显示超出吸附剂的穿透容量时,再将后根吸附剂解吸并测定,测定结果计算时将前后根的结果相加后作相应处理。
5二氯丙醇的变色酸分光光度法
5.1原理
空气中的二氯丙醇用硅胶管采集,炭酸钠溶液解吸,经高碘酸氧化生成甲醛,甲醛与变色酸反应生成紫色化合物,在570nm波长测量吸光度,进行定量。5.2仪器
5.2.1硅胶管,溶剂解吸型,内装200mg/100mg硅胶。5.2.2空气采样器,流量0~500ml/min。5.2.3具塞刻度试管,10ml。
5.2.4水浴锅。
5.2.5分光光度计。
5.3试剂
实验用水为蒸馏水,试剂均为分析纯。5.3.1硫酸,P20=1.84g/ml。
5.3.2炭酸钠溶液,10g/L。
5.3.3高碘酸钾硫酸溶液:称取1.5g高碘酸钾,溶于100ml硫酸溶液(10.8mol/L)中。5.3.4亚硫酸钠溶液,100g/L。
5.3.5变色酸溶液,20g/L,临用前配制。5.3.6标准溶液:在25ml容量瓶中,加入约10ml炭酸钠溶液,准确称量,滴入2滴二氯丙醇,再准确称量,加碳酸钠溶液至刻度:由2次称量之差计算溶液的浓度,为标准贮备液。临用前,用碳酸钠溶液稀释成50ug/ml标准溶液。或用国家认可的标准溶液配制。
5.4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
现场采样按照GBZ159执行。
5.4.1短时间采样:在采样点,打开硅胶管两端,以200ml/min流量采集15min空气样品。
5.4.2长时间采样:在采样点,打开硅胶管两端,以50ml/min流量采集1~4h空气样品。5.4.3个体采样:在采样点,打开硅胶管两端,佩戴在采样对象的前胸上部,进气口尽量接近呼吸带,以50ml/min流量采集1~4h空气样品。5.4.4样品空白:将硅胶管带至采样点,除不连接采样器采集空气样品外,其余操作同样品。
采样后,立即封闭硅胶管两端,置清洁容器内运输和保存。样品在室温可保存5d。5.5分析步骤
5.5.1样品处理:将采过样的硅胶前后段分别倒入具塞刻度试管中,加入10.0ml炭酸钠溶液,盖上塞子,但不要盖紧。放入沸水浴中加热90min,取出,放冷。取出2.0ml上清液于另一具塞刻度试管中,供测定。若浓度超过测定范围,用炭酸钠溶液稀释后测定,计算时乘以稀释倍数。
5.5.2标准曲线的绘制:取6只具塞刻度试管,分别加入0.0、0.10、0.50、1.00、1.50、2.00ml标准溶液,各加炭酸钠溶液至10ml,配成0.0、0.50、2.50、5.00、7.50、10.0μg/ml标准系列。将各管放入沸水浴中加热90min,取出,放冷。取出2.0ml于另一具塞刻度试管中:各加入0.2ml高碘酸钾溶液,摇匀,放置30min;加入0.2ml亚硫酸钠溶液,振摇至无色。若有黄色残留,再滴入一滴亚硫酸钠溶液,振摇至无色。沿管壁徐徐加入3ml硫酸和0.6ml变色酸溶液,摇匀:放入沸水浴中加热20min,取出,放冷。加水至10ml,摇匀。于570nm波长测量各标准系列的吸光度。每个浓度重复测定3次。以测得的吸光度均值对相应的二氯丙醇浓度(ug/ml)绘制标准曲线5.5.3样品测定:用测定标准系列的操作条件测定样品和样品空白的解吸液,测得的吸光度值后,由标准曲线得二氯丙醇的浓度(μg/ml)。5.6计算
5.6.1按式(1)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5.6.2按式(4)计算空气中二氯丙醇的浓度:10c
式中:C一空气中二氯丙醇的浓度,mg/m:10一解吸液的体积,ml;
c一测得解吸液中二氯丙醇的浓度(减去样品空白),μg/ml:Vo一标准采样体积,L;
D一解吸效率,%。
5.6.3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浓度按GBZ159规定计算。5.7说明
5.7.1本法的检出限为0.5ug/ml:最低检出浓度为1.7mg/m2(以采集3L空气样品计)。测定范围为0.5~10μg/ml,相对标准偏差为1.4%~2.6%。5.7.2本法的平均采样效率为100%。61-甲氧基-2-丙醇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6.1原理
空气中的1-甲氧基-2-丙醇用活性炭管采集,5%甲醇二氯甲烷解吸,经FFAP柱分离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面积定量。6.2仪器
6.2.1活性炭管,溶剂解吸型,内装100/50mg活性炭。6.2.2空气采样器,流量0~1.0L/min。6.2.3溶剂解吸瓶,2ml。
6.2.4微量注射器10ul。
6.2.5气相色谱仪,配备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仪器操作参考条件
色谱:柱:3mX4mm玻璃柱,FFAP(ChromosorbWAW-DMCS=10:100)柱温:110℃
汽化室温度:170℃
检测室温度:170℃
载气(氨气)流量:40ml/min
6.3试剂
6.3.1解吸液:5%甲醇二氯甲烷。6.3.2FFAP色谱固定液。
6.3.3ChromosorbWAW-DMCS担体:4060目。6.3.41-甲氧基-2-丙醇,色谱纯。标准溶液:于25ml容量瓶中,加10ml解吸液,准确称量,加一定量的1-甲氧基-26.3.5
丙醇,再准确称量,加解吸液至刻度。由2次称量之差计算出溶液浓度,为1-甲氧基-2丙醇标准溶液。
6.4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
现场采样按照GBZ159执行。
6.4.1短时间采样:在采样点,打开活性炭管两端,以200ml/min流量采集15min空气样品。
6.4.2长时间采样:在采样点,打开活性炭管两端,以50ml/min流量采集28h空气样品。
6.4.3个体采样:打开活性炭管两端,佩戴在采样对象的前胸上部,进气口尽量接近呼吸带,以50ml/min流量采集2~8h空气样品。6.4.4样品空白:将采样管带至采样点,除不采集空气外,其余操作同样品。采样后,立即封闭活性炭管两端,置清洁容器内运输和保存。样品在室温下可保存7d。
6.5分析步骤
6.5.1样品处理:将采过样的前后段活性炭分别倒入溶剂解吸瓶中,各加入1.0ml解吸液塞紧管塞,不时振摇,解吸30min。解吸液供测定。若样品中1-甲氧基-2-丙醇浓度超过测定范围,可用解吸液稀释后测定,计算时乘以稀释倍数。6.5.3标准曲线的绘制:用解吸液稀释标准溶液成0、250、500、1000、1500、2000μg/ml1-甲氧基-2-丙醇标准系列。参照仪器条件,将气相色谱调节至最佳操作条件,各进样1.0ul,每个浓度重复3次,以测得峰面积均值对1-甲氧基-2-丙醇的浓度(ug/ml)绘制标准曲线
6.5.4样品测定:在标准溶液测定的同样条件下,测定样品和样品空白,测得的峰面积值后,由标准曲线查得1-甲氧基-2-丙醇的浓度(ug/ml)6.6计算
6.6.1按GBZ159的规定,参照式(1),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6.6.2
式中:
按式(5)计算空气中1-甲氧基-2-丙醇的浓度:(c+c2)V
空气中1-甲氧基-2-丙醇的浓度,mg/m3:分别为前后段活性炭样品解吸液中1-甲氧基-2-丙醇的浓度(减去样C1,C2—
品空白),μg/ml;
解吸液的体积,ml;
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L;
6.6.3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浓度按GBZ159计算。6.7说明
6.7.1本法检出限为10.6ug/ml,最低检出浓度为3.5mg/m3(以采集3L空气样品计)。测定范围为10.62000μg/ml;相对标准偏差为3.0~5.1%。6.7.2本法100mg活性炭对1-甲氧基-2-丙醇的穿透容量>20mg,平均采样效率为100%。6.7.3样品在室温可保存7d。
6.7.4解吸效率为95.4%~97.8%。相对标准偏差1.0~6.5%。6.7.5样品解吸测定方法:先将溶剂吸附剂管的前段倒入解吸瓶中解吸并测定,如果测定结果显示未超出吸附剂的穿透容量时,后段可以不用解吸和测定:当测定结果显示超出吸附剂的穿透容量时,再将后段吸附剂倒入解吸瓶中解吸并测定,测定结果计算时将前后段的结果相加后作相应处理。6.7.6现场共存物乙醇为789μg,乙酸乙酯为3164g时,不干扰本法的测定。6.7.7本法可以使用相应的毛细管色谱柱。6.7.8本法的现场色谱图附下:
1国内外情况
工作场所空气中1-甲氧基-2-丙醇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编制说明
1-甲氧基-2-丙醇(英文为1-Methoxy-2-propanol)又称丙二醇单甲醚我国尚未制定1-甲氧基-2-丙醇职业接触限值,也未见报道其监测方法。美国(ACGIH)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TWA)为100ppm,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STEL)为150ppm。美国OSHA(5.1)有相应的检测方法。为评价工作场所空气质量,了解1-甲氧基-2-丙醇的浓度,避免职业危害发生,需建立工作场所空气中1-甲氧基-2-丙醇的监测方法。本法参考国内外的有关的监测方法,按照我国《车间空气中有毒物质测定研究规范》(5.2)的要求,研制了用活性炭管采集、气相色谱测定1-甲氧基-2-丙醇的方法,2采用本方法的理由
2.1理化性质:1-甲氧基-2-内醇,分子式:C4H1002,分子量:90.12,密度0.9234,沸点121℃。CAS编号:107-98-2。2.2在现场空气中的存在状态气态、蒸汽态或气溶胶态,现场共存情况:1-甲氧基-2-内醇在空气中主要以蒸气状态存在,在生产现场共存物为1,2-环氧丙烧、甲醇。2.3采样方法的采用理由:本法采用活性炭管采集1-甲氧基-2-丙醇是因为其具轻微醚类气味的挥发性无色液体,在空气中以蒸气状态存在,而活性炭对空气中蒸气态有机化合物具有较高的吸附效率,且活性炭管具有采样方便、吸附容量大、能满足长时间采样需求等特点。
2.4样品处理方法:采用活性炭吸附1-甲氧基-2-丙醇,用5%甲醇二氯甲烷解吸,解吸效率大于98%。
2.5测定方法:经实验选定最佳实验条件氢气流速:40ml/min、氮气流速:40ml/min空气流速:500ml/min、柱温在110℃时,1-甲氧基-2-丙醇与解吸液分离完全,达到最佳分离。
2.6本方法为引进美国OSHA(1)监测方法。3影响本法的儿个重要因素
本法用活性炭管采集空气中1-甲氧基-2-丙醇,采样效率接近100%。但当现场湿度过大,以致在炭管中形成雾滴时,将严重影响采样的可靠性。此时可在采样管前连接适宜的干燥管。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醇类化合物
Methodsfor determination of alcoholsin the airof workplace
2007-6-13发布
2007-11-0日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
GBZ/T160.48-2007
为贯彻执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和《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是为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配套的监测方法,用于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醇类化合物[包括甲醇(Methanol,Methylalcohol)丙醇(Propanol,Propylalcohol),丁醇(Butanol,Butylalcohol)、戊醇(Amylalcohol)辛醇(Octylalcohol)、丙烯醇(Propenol)、二丙酮醇(Diacetonealcohol)、乙二醇(Ethyleneglycol)、糠醇(Furfurylalcohol)、氯乙醇(Ethylenchlorohydrin2-Chloroethanol)、1-甲氧基-2-丙醇(1-Methoxy-2-propanol)等的浓度。本次修订增加了1-甲氧基-2-丙醇分析方法。本标准从2007年11月30日起实施。同时代替GBZ/T160.48一2004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89年,本次是第二次修订。本标准由全国职业卫生标准委员会提出。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本标准起草单位:辽宁省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所、安徽省职业病防治所、沈阳市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所、黑龙江省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所、山东省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北京市预防医学研究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程玉琪、于秀兰、曲宁、单晓梅、常虹、林树莲、徐志洪、侯树椿、仇保荣、宋景平和陶雪。1范围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醇类化合物
本标准规定了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醇类化合物浓度的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醇类化合物浓度的测定。2规范性引用文件
GBZ/T160.48-2007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Z159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3甲醇、异丙醇、丁醇、异戊醇、异辛醇、糠醇、二丙酮醇、丙烯醇、乙二醇和氯乙醇的溶剂解吸一气相色谱法
3.1原理
空气中的甲醇、异丙醇、丁醇、异戊醇、异辛醇、糠醇、二丙酮醇、丙烯醇、乙二醇和氯乙醇用固体吸附剂管采集,溶剂解吸后进样,经色谱柱分离,氢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高或峰面积定量。3.2仪器
3.2.1硅胶管,溶剂解吸型,200mg/100mg硅胶(用于甲醇和乙二醇)。3.2.2活性炭管,溶剂解吸型,100mg/50mg活性炭(用于异丙醇、丁醇、异戊醇、异辛醇、二丙酮醇、丙烯醇和氯乙醇)。3.2.3GDX-501管,溶剂解吸型,100mg/50mgGDX-501(用于糠醇)。3.2.4空气采样器,流量0~500ml/min。3.2.5溶剂解吸瓶,5ml。
3.2.6微量注射器,10ul。
3.2.7气相色谱仪,氢焰离子化检测器。仪器操作参考条件
色谱柱1(用于甲醇):2m×4mm,GDX-102;柱
温:140℃:
汽化室温度:180℃;
检测室温度:200℃:
载气(氮气)流量:35ml/min。色谱柱2(用于甲醇以外醇类化合物):2mX4mm,FFAP:ChromosorbWAW=10:100:
温:90℃(用于异丙醇、正丁醇、异丁醇、异戊醇和丙烯醇);100℃(用于二丙酮醇);
140℃(用于糠醇和氯乙醇):
170℃(用于异辛醇和乙二醇):汽化室温度:200℃:
检测室温度:220℃;
载气(氮气)流量:40ml/min。3.3试剂
3.3.1解吸液:色谱鉴定无干扰峰。表1待测物的解吸液
待测物
丙烯醇
丁醇和异戊醇
乙二醇
氯乙醇
异丙醇和异辛醇
二丙酮醇
3.3.2FFAP,色谱固定液。
蒸馏水
二硫化碳
解吸液
异丙醇的二硫化碳溶液(2%)
异丙醇溶液(2%)
异丙醇的二硫化碳溶液(5%)
异丁醇的二硫化碳溶液(1%)
异戊醇的二硫化碳溶液(1.5%)3.3.3ChromosorbWAW和GDX-102,色谱担体,60~80目。3.3.4标准溶液:于25ml容量瓶中,加入约5ml解吸液,准确称量后,加入一定量待测物,再准确称量:分别用相应的解吸液稀释至刻度,由2次称量之差计算出浓度,为标准溶液。或用国家认可的标准溶液配制。3.4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
现场采样按照GBZ159执行。
3.4.1短时间采样:在采样点,打开固体吸附剂管两端,以500ml/min(用于乙二醇),或100ml/min流量(用于乙二醇以外的采样)采集15min空气样品。3.4.2长时间采样:在采样点,打开固体吸附剂管两端,以50ml/min流量采集2~8h(活性炭管)或1~4h(硅胶管)空气样品。3.4.3个体采样:在采样点,打开固体吸附剂管,佩戴在采样对象的前胸上部,进气口尽量接近呼吸带,以50ml/min流量采集2~8h(活性炭管)或14h(硅胶管)空气样品。
3.4.4样品空白:将固体吸附剂管带至采样点,除不连接采样器采集空气样品外,其余操作同样品。
采样后,立即封闭固体吸附剂管两端,置清洁容器内运输和保存。样品在室温下可保存7d。
分析步骤
3.5.2样品处理:将采过样的前后段固体吸附剂分别倒入溶剂解吸瓶中,各加入1.0m解吸液,封闭后,振摇1min,解吸30min(二丙酮醇需90min)。摇匀,解吸液供测定。若浓度超过测定范围,可用各自的解吸液稀释后测定,计算时乘以稀释倍数,3.5.3标准曲线的制备:用各自的解吸液稀释标准溶液成表2所列标准系列。表2标准系列
化合物
甲醇,μg/ml
异丙醇,μg/ml
正丁醇,μg/ml
异丁醇,μg/ml
异戊醇,μg/ml
异辛醇,μg/ml
糠醇,μg/ml
丙烯醇,μg/ml
二丙酮醇,μg/ml
乙二醇,μg/ml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氯乙醇,μg/ml
参照仪器操作条件,将气相色谱仪调节至最佳测定状态,分别进样1.0ul,测定各标准系列。每个浓度重复测定3次。分别以测得的峰高或峰面积均值对相应的待测醇类浓度(μg/ml)绘制标准曲线。
3.5.4样品测定:用测定标准系列的操作条件测定样品和样品空白的解吸液,测得的峰高或峰面积值后,由标准曲线得待测醇类的浓度(ug/ml)。3.6计算
3.6.1按式(1)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293
Vo=V X
式中:Vo一标准采样体积,L:
V一采样体积,L:
t一采样点的温度,℃;
P一采样点的大气压,kPa。
3.6.2按式(2)计算空气中待测醇类的浓度:(ci+c) v
式中:c一空气中醇类的浓度,mg/m3;ci.c2一测得前后段活性炭解吸液中醇类的浓度(减去样品空白),μg/ml;Vo一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L;
v一解吸液的体积,ml;
D一解吸效率,%。
3.6.3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浓度按GBZ159规定计算。3.7说明
3.7.1样品处理方法:先将溶剂吸附剂管的前段倒入解吸瓶中解吸并测定,如果测定结果显示未超出吸附剂的穿透容量时,后段可以不用解吸和测定:当测定结果显示超出吸附剂的穿透容量时,再将后段吸附剂倒入解吸瓶中解吸并测定,测定结果计算时将前后段的结果相加后作相应处理。
3.7.2本法的检出限、最低检出浓度(乙二醇按7.5L空气计,氯乙醇按1L空气计,其余按1.5L空气计)、测定范围、相对标准偏差、穿透容量和解吸效率列于表3。每批固体吸附剂管应测定解吸效率
表3方法的性能指标
化合物
异丙醇
异戊醇
异辛醇
丙烯醇
氯乙醇
二丙酮醇
乙三醇
检出限
μg/ml
最低检出
测定范围
μg/ml
6~1500
100~2000
相对标准
3.7.3本法可使用聚乙二醇6000柱代替FFAP柱,也可使用同类型的毛细管色谱柱。3.7.4氯乙醇的采样时间为10min。4
甲醇的热解吸-气相色谱法
空气中的甲醇用硅胶管采集,热解吸后进样,经色谱柱分离,氢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高或峰面积定量。4.2仪器
4.2.1硅胶管,热解吸型,内装200mg硅胶。4.2.2空气采样器,流量0~500ml/min。4.2.3热解吸器。
4.2.4注射器,100ml、1ml。
4.2.5气相色谱仪,氢焰离子化检测器。仪器操作参考条件
色谱柱:2m×4mm,GDX-102;
温:140℃;
汽化室温度:180℃;
检测室温度:200℃;
载气(氮气)流量:35ml/min。4.3试剂
4.3.1GDX-102,色谱固定相,60~80目。4.3.2标准气:用微量注射器准确抽取一定量的甲醇(色谱纯,在20℃,1ul甲醇为0.7915mg),注入100ml注射器中,用清洁空气稀释至100ml,配成标准气。临用前配制。
4.4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
现场采样按照GBZ159执行。
4.4.1短时间采样:在采样点,打开硅胶管两端,以100ml/min流量采集15min空气样品。
4.4.2长时间采样:在采样点,打开硅胶管两端,以50ml/min流量采集1~4h空气样品4.4.3个体采样:在采样点,打开硅胶管两端,佩戴在采样对象的前胸上部,进气口尽量接近呼吸带,以50ml/min流量采集1~4h空气样品。4.4.4样品空白:将硅胶管带至采样点,除不连接采样器采集空气样品外,其余操作同样品。
采样后,立即封闭硅胶管两端,置清洁容器内运输和保存。样品在室温可保存5d。4.5分析步骤
4.5.1样品处理:将采过样的硅胶管放入热解吸器中,进气口端连接100ml注射器,抽气端与载气相连。解吸温度为160℃,载气流量为50ml/min,解吸100ml。解吸气供测定。若浓度超过测定范围,用清洁空气稀释后测定,计算时乘以稀释倍数。4.5.2标准曲线的绘制:用清洁空气稀释标准气成0、0.20、0.30、0.40、0.50、0.60ug/ml甲醇标准系列。参照仪器操作条件,将气相色谱仪调节至最佳测定条件,分别进样1.0ml,测定各标准系列。每个浓度重复测定3次。以测得的峰高或峰面积均值分别对相应的甲醇浓度(ug/ml)绘制标准曲线。4.5.3样品测定:用测定标准系列的操作条件测定样品和样品空白的解吸气,测得的峰高或峰面积值后,由标准曲线得甲醇的浓度(ug/ml)4.6计算
4.6.1按式(1)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4.6.2按式(3)计算空气中甲醇的浓度:100c
式中:C一空气中甲醇的浓度,mg/m;c一测得解吸气中甲醇的浓度(减去样品空白),μg/ml:100一解吸气的体积,ml;
Vo一标准采样体积,L:
D一解吸效率,%。
4.6.3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浓度按GBZ159规定计算。4.7说明
4.7.1本法的检出限为0.02ug/ml;最低检出浓度为1.3mg/m2(以采集1.5L空气样品计)。测定范围为0.02~0.60μg/ml,相对标准偏差为3.5%~3.6%。4.7.2200mg硅胶的穿透容量为0.39mg。每批硅胶管必须测定其解吸效率。4.7.3乙醇、丙烯腈、丙烯酸甲酯等共存物不干扰测定。4.7.4本法可以使用同类型的毛细管色谱柱进行测定。4.7.5样品采集和测定方法:采集工作场所空气中待测物浓度较高的样品时,应串联两根热解吸型固体吸附剂管进行样品采集。实验室分析时先进行前根固体吸附剂管测定如果测定结果显示未超出吸附剂的穿透容量时,后段可以不用解吸和测定:当测定结果显示超出吸附剂的穿透容量时,再将后根吸附剂解吸并测定,测定结果计算时将前后根的结果相加后作相应处理。
5二氯丙醇的变色酸分光光度法
5.1原理
空气中的二氯丙醇用硅胶管采集,炭酸钠溶液解吸,经高碘酸氧化生成甲醛,甲醛与变色酸反应生成紫色化合物,在570nm波长测量吸光度,进行定量。5.2仪器
5.2.1硅胶管,溶剂解吸型,内装200mg/100mg硅胶。5.2.2空气采样器,流量0~500ml/min。5.2.3具塞刻度试管,10ml。
5.2.4水浴锅。
5.2.5分光光度计。
5.3试剂
实验用水为蒸馏水,试剂均为分析纯。5.3.1硫酸,P20=1.84g/ml。
5.3.2炭酸钠溶液,10g/L。
5.3.3高碘酸钾硫酸溶液:称取1.5g高碘酸钾,溶于100ml硫酸溶液(10.8mol/L)中。5.3.4亚硫酸钠溶液,100g/L。
5.3.5变色酸溶液,20g/L,临用前配制。5.3.6标准溶液:在25ml容量瓶中,加入约10ml炭酸钠溶液,准确称量,滴入2滴二氯丙醇,再准确称量,加碳酸钠溶液至刻度:由2次称量之差计算溶液的浓度,为标准贮备液。临用前,用碳酸钠溶液稀释成50ug/ml标准溶液。或用国家认可的标准溶液配制。
5.4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
现场采样按照GBZ159执行。
5.4.1短时间采样:在采样点,打开硅胶管两端,以200ml/min流量采集15min空气样品。
5.4.2长时间采样:在采样点,打开硅胶管两端,以50ml/min流量采集1~4h空气样品。5.4.3个体采样:在采样点,打开硅胶管两端,佩戴在采样对象的前胸上部,进气口尽量接近呼吸带,以50ml/min流量采集1~4h空气样品。5.4.4样品空白:将硅胶管带至采样点,除不连接采样器采集空气样品外,其余操作同样品。
采样后,立即封闭硅胶管两端,置清洁容器内运输和保存。样品在室温可保存5d。5.5分析步骤
5.5.1样品处理:将采过样的硅胶前后段分别倒入具塞刻度试管中,加入10.0ml炭酸钠溶液,盖上塞子,但不要盖紧。放入沸水浴中加热90min,取出,放冷。取出2.0ml上清液于另一具塞刻度试管中,供测定。若浓度超过测定范围,用炭酸钠溶液稀释后测定,计算时乘以稀释倍数。
5.5.2标准曲线的绘制:取6只具塞刻度试管,分别加入0.0、0.10、0.50、1.00、1.50、2.00ml标准溶液,各加炭酸钠溶液至10ml,配成0.0、0.50、2.50、5.00、7.50、10.0μg/ml标准系列。将各管放入沸水浴中加热90min,取出,放冷。取出2.0ml于另一具塞刻度试管中:各加入0.2ml高碘酸钾溶液,摇匀,放置30min;加入0.2ml亚硫酸钠溶液,振摇至无色。若有黄色残留,再滴入一滴亚硫酸钠溶液,振摇至无色。沿管壁徐徐加入3ml硫酸和0.6ml变色酸溶液,摇匀:放入沸水浴中加热20min,取出,放冷。加水至10ml,摇匀。于570nm波长测量各标准系列的吸光度。每个浓度重复测定3次。以测得的吸光度均值对相应的二氯丙醇浓度(ug/ml)绘制标准曲线5.5.3样品测定:用测定标准系列的操作条件测定样品和样品空白的解吸液,测得的吸光度值后,由标准曲线得二氯丙醇的浓度(μg/ml)。5.6计算
5.6.1按式(1)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5.6.2按式(4)计算空气中二氯丙醇的浓度:10c
式中:C一空气中二氯丙醇的浓度,mg/m:10一解吸液的体积,ml;
c一测得解吸液中二氯丙醇的浓度(减去样品空白),μg/ml:Vo一标准采样体积,L;
D一解吸效率,%。
5.6.3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浓度按GBZ159规定计算。5.7说明
5.7.1本法的检出限为0.5ug/ml:最低检出浓度为1.7mg/m2(以采集3L空气样品计)。测定范围为0.5~10μg/ml,相对标准偏差为1.4%~2.6%。5.7.2本法的平均采样效率为100%。61-甲氧基-2-丙醇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6.1原理
空气中的1-甲氧基-2-丙醇用活性炭管采集,5%甲醇二氯甲烷解吸,经FFAP柱分离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面积定量。6.2仪器
6.2.1活性炭管,溶剂解吸型,内装100/50mg活性炭。6.2.2空气采样器,流量0~1.0L/min。6.2.3溶剂解吸瓶,2ml。
6.2.4微量注射器10ul。
6.2.5气相色谱仪,配备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仪器操作参考条件
色谱:柱:3mX4mm玻璃柱,FFAP(ChromosorbWAW-DMCS=10:100)柱温:110℃
汽化室温度:170℃
检测室温度:170℃
载气(氨气)流量:40ml/min
6.3试剂
6.3.1解吸液:5%甲醇二氯甲烷。6.3.2FFAP色谱固定液。
6.3.3ChromosorbWAW-DMCS担体:4060目。6.3.41-甲氧基-2-丙醇,色谱纯。标准溶液:于25ml容量瓶中,加10ml解吸液,准确称量,加一定量的1-甲氧基-26.3.5
丙醇,再准确称量,加解吸液至刻度。由2次称量之差计算出溶液浓度,为1-甲氧基-2丙醇标准溶液。
6.4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
现场采样按照GBZ159执行。
6.4.1短时间采样:在采样点,打开活性炭管两端,以200ml/min流量采集15min空气样品。
6.4.2长时间采样:在采样点,打开活性炭管两端,以50ml/min流量采集28h空气样品。
6.4.3个体采样:打开活性炭管两端,佩戴在采样对象的前胸上部,进气口尽量接近呼吸带,以50ml/min流量采集2~8h空气样品。6.4.4样品空白:将采样管带至采样点,除不采集空气外,其余操作同样品。采样后,立即封闭活性炭管两端,置清洁容器内运输和保存。样品在室温下可保存7d。
6.5分析步骤
6.5.1样品处理:将采过样的前后段活性炭分别倒入溶剂解吸瓶中,各加入1.0ml解吸液塞紧管塞,不时振摇,解吸30min。解吸液供测定。若样品中1-甲氧基-2-丙醇浓度超过测定范围,可用解吸液稀释后测定,计算时乘以稀释倍数。6.5.3标准曲线的绘制:用解吸液稀释标准溶液成0、250、500、1000、1500、2000μg/ml1-甲氧基-2-丙醇标准系列。参照仪器条件,将气相色谱调节至最佳操作条件,各进样1.0ul,每个浓度重复3次,以测得峰面积均值对1-甲氧基-2-丙醇的浓度(ug/ml)绘制标准曲线
6.5.4样品测定:在标准溶液测定的同样条件下,测定样品和样品空白,测得的峰面积值后,由标准曲线查得1-甲氧基-2-丙醇的浓度(ug/ml)6.6计算
6.6.1按GBZ159的规定,参照式(1),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6.6.2
式中:
按式(5)计算空气中1-甲氧基-2-丙醇的浓度:(c+c2)V
空气中1-甲氧基-2-丙醇的浓度,mg/m3:分别为前后段活性炭样品解吸液中1-甲氧基-2-丙醇的浓度(减去样C1,C2—
品空白),μg/ml;
解吸液的体积,ml;
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L;
6.6.3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浓度按GBZ159计算。6.7说明
6.7.1本法检出限为10.6ug/ml,最低检出浓度为3.5mg/m3(以采集3L空气样品计)。测定范围为10.62000μg/ml;相对标准偏差为3.0~5.1%。6.7.2本法100mg活性炭对1-甲氧基-2-丙醇的穿透容量>20mg,平均采样效率为100%。6.7.3样品在室温可保存7d。
6.7.4解吸效率为95.4%~97.8%。相对标准偏差1.0~6.5%。6.7.5样品解吸测定方法:先将溶剂吸附剂管的前段倒入解吸瓶中解吸并测定,如果测定结果显示未超出吸附剂的穿透容量时,后段可以不用解吸和测定:当测定结果显示超出吸附剂的穿透容量时,再将后段吸附剂倒入解吸瓶中解吸并测定,测定结果计算时将前后段的结果相加后作相应处理。6.7.6现场共存物乙醇为789μg,乙酸乙酯为3164g时,不干扰本法的测定。6.7.7本法可以使用相应的毛细管色谱柱。6.7.8本法的现场色谱图附下:
1国内外情况
工作场所空气中1-甲氧基-2-丙醇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编制说明
1-甲氧基-2-丙醇(英文为1-Methoxy-2-propanol)又称丙二醇单甲醚我国尚未制定1-甲氧基-2-丙醇职业接触限值,也未见报道其监测方法。美国(ACGIH)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TWA)为100ppm,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STEL)为150ppm。美国OSHA(5.1)有相应的检测方法。为评价工作场所空气质量,了解1-甲氧基-2-丙醇的浓度,避免职业危害发生,需建立工作场所空气中1-甲氧基-2-丙醇的监测方法。本法参考国内外的有关的监测方法,按照我国《车间空气中有毒物质测定研究规范》(5.2)的要求,研制了用活性炭管采集、气相色谱测定1-甲氧基-2-丙醇的方法,2采用本方法的理由
2.1理化性质:1-甲氧基-2-内醇,分子式:C4H1002,分子量:90.12,密度0.9234,沸点121℃。CAS编号:107-98-2。2.2在现场空气中的存在状态气态、蒸汽态或气溶胶态,现场共存情况:1-甲氧基-2-内醇在空气中主要以蒸气状态存在,在生产现场共存物为1,2-环氧丙烧、甲醇。2.3采样方法的采用理由:本法采用活性炭管采集1-甲氧基-2-丙醇是因为其具轻微醚类气味的挥发性无色液体,在空气中以蒸气状态存在,而活性炭对空气中蒸气态有机化合物具有较高的吸附效率,且活性炭管具有采样方便、吸附容量大、能满足长时间采样需求等特点。
2.4样品处理方法:采用活性炭吸附1-甲氧基-2-丙醇,用5%甲醇二氯甲烷解吸,解吸效率大于98%。
2.5测定方法:经实验选定最佳实验条件氢气流速:40ml/min、氮气流速:40ml/min空气流速:500ml/min、柱温在110℃时,1-甲氧基-2-丙醇与解吸液分离完全,达到最佳分离。
2.6本方法为引进美国OSHA(1)监测方法。3影响本法的儿个重要因素
本法用活性炭管采集空气中1-甲氧基-2-丙醇,采样效率接近100%。但当现场湿度过大,以致在炭管中形成雾滴时,将严重影响采样的可靠性。此时可在采样管前连接适宜的干燥管。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GB)标准计划
- GB/T26449-2010 辐射式水力旋流分级机组
- GB/T4995-2014 联运通用平托盘 性能要求和试验选择
- GB12115-1989 高频信号发生器测试方法
- GB/T19726.1-2020 林业机械 便携式油锯安全要求和试验 第1部分:林用油锯
- GB/T9074.8-1988 十字槽小盘头螺钉和弹簧垫圈及平垫圈组合件
- GB/T14926.6-2001 实验动物 支气管鲍特杆菌检测方法
- GB18583-2001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 胶粘剂中有害物质限量
- GB19151-2003 机动车用三角警告牌
- GB/T4789.29-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检验
- GB/T5211.1-2003 颜料水溶物测定 冷萃取法
- GB9364.2-1997 小型熔断器 第2部分:管状熔断体
- GB/T19216.23-2003 在火焰条件下电缆或光缆的线路完整性试验 第23部分: 试验步骤和要求 数据电缆
- GB9649-1988 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
- GB/T5845.1-2008 城市公共交通标志 第1部分:总标志和分类标志
- GB/T17824.2-2008 规模猪场生产技术规程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