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国家标准(GB)】 小麦抗旱性鉴定评价技术规范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6-26 19:46:46
  • GB/T21127-2007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GB/T 21127-2007

  • 标准名称:

    小麦抗旱性鉴定评价技术规范

  •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 标准状态:

    现行
  • 发布日期:

    2007-12-18
  • 实施日期:

    2008-05-01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pdf
  • 下载大小:

    1.69 MB

标准分类号

  • 标准ICS号:

    农业>>农业和林业>>65.020.20植物栽培
  • 中标分类号:

    农业、林业>>农业、林业综合>>B05农林技术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 页数:

    12页
  • 标准价格:

    14.0 元
  • 出版日期:

    2008-05-01
  • 计划单号:

    20010073-T-326

其他信息

  • 首发日期:

    2007-10-16
  • 起草人:

    景蕊莲、胡荣海、张灿军、朱志华、昌小平、王娟玲
  • 起草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业部作物品种资源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 归口单位:

    326 农业部
  • 提出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 发布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主管部门:

    农业部
  • 相关标签:

    小麦 鉴定 评价 技术规范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小麦抗旱性鉴定方法及判定规则。本标准适用于小麦的抗旱性检测。 GB/T 21127-2007 小麦抗旱性鉴定评价技术规范 GB/T21127-2007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ICS 65. 020.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1127—2007
小麦抗旱性鉴定评价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identification and evaluationfor drought resistance in wheat2007-10-16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8-05-01实施
本标推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前言
B/T 21127—2007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业部作物品种资源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本标主要起草人景蕊莲,胡装海、张灿军,朱志华、昌小平、王娟玲1范围
小麦抗旱性鉴定评价技术规范
本标准规定了小麦抗旱性鉴定方法及判定规则。本标准适用于小麦的抗旱性检测。2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 21127—2007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瓦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谁,然而,鼓励根据本标推送成扔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目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3543.4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发等试验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对照品种checkvariety
同级早地区域试验应用的对照品种。3.2
校正品种adjusting waricty
经国家认定的抗早性较强的小麦品种,用于校正非同批待测材料鉴定结果的标准品种。3.3
sarvival percentageafterarepeated droughtstress两次干旱存活率
两次干旱复水后存活苗数占总苗数的百分率。3. 4
抗旱指数droughtresistanceindex以籽粒产量为依据,以对服品种作为比较标准,判定待测材料抗旱性的指标。4抗旱性鉴定
抗旱性鉴定的时期分为:种子萌发期、苗期、水分临界期及全生育期。可根据研究工作月的选用任何一个时期的鉴定结果判定待测材料的抗早性。4. 1种子萌发期抗早性鉴定
种子萌发期抗早性鉴定用高渗溶液法。即用一0.5MPa的聚乙二醇-6000(PEG-6000)水溶液对种子进行水分胁追处理,以无离于水培养作为对照。发芽血是长×宽×高=10cm×10cm×5cml的塑料盒,以单层滤纸为芽床。
4. 1. 1样品准备
将待测材料种子样品充分混后,随机瑕800粒,4.1.2胁迫溶液配制
将192g聚乙二醇-6000(PEG-6000)溶解衣1000mL无离子水中,即0,5MPaPEG-6000水溶液。
GB/T21127—2007
4.1.3胁迫培养
100粒种子为一个重复,共四次重复,分别放人发芽血中,按GB/T3543.4进行发芽试验。各加人12mL-0.5MPaPEG-6000水溶液,加盖4. 1.4对照培养
100粒种子为一个重复,共四次重复,分别放人发芽m中,按GB/T3543.4进行发芽试验。各加人12mL无离子水,加盖
4. 1.5 性状调查
将发芽Ⅲ放培养箱中,20℃条件下培养4.1.6种子发芽率
种子发芽率按式(1)、式(2)式(3)进行计算CHIN
胁迫培究的发芽率,
中次重复在
18h)调查发芽种了数。
XGr.T· X
XGe.CK·XTs CK
数的平均值:
168h前发种子
胁迫培养四次重复种子总数的
的发芽率,:
对照G
4.2苗期抗旱性
均值,
萌发种了数的平
四次重复在
四次重复种子总数的平均值;
率,%。
苗期抗早性鉴定用两次干早肋追-复水活S
4.2.1培养温度
在20℃±5℃日
4.2.2试验设计
三次重复,每个重
4.2.3播种
在长×宽×高-60
进行。
(2)
cm×15cm的塑料箱中装入10/cm厚的中等肥力(即单产在水至田间持水量的85%±5%,播种,减土2cm。3.000kg/hm2左右)耕层土(增
4.2.4第一次干早胁迫-复水处理幼苗长至三叶时停止供水,开始进行干早胁迫。当土壤含水量降至日间持水量的20%15%时(壤土)复水,使土壤水分达到田间持水量的80%+5%,复水120h后调查存活苗数,以叶片转呈鲜绿色者为存活。
4.2.5第二次干早胁追迫-复水处理第一次复水后即停止供水,进行第二次干早胁迫,当土糜含水量降至田间持水量的20%~15%时,第二次复水,使土壤水分达到田间持水量的80%士5%。120h后调查存活苗数,以叶片转呈鲜绿色者为存活。
4.2.6幼苗干旱存活率的实测值
幼苗干早存活率实测值的计算见式(4):DS =(DS1 + DS,) . 2-1
=(Xm, . X-+.100 + XD,X,- .100) .2-1(4)
DS一干早存活率的实测值,%;
第一次干旱存活率,%;
第二次干早存活率,%,
Xrs.——第一次复水后三次重复存活苗数的半均值;Xh-
一第一次干早前三次重复总苗数的平均值Xrs.
第二次复水后三次重复存活苗数的平均值4.2.7幼苗干早存活率的校正值
GB/T21127—2007
按式(5)计算校正品种幼苗于早存活率实测值的偏差。依式(6)求出待测材料幼苗干早存活率的校正值。即:
ADS, - (ADS-ADS) - ADS.
DSA-DS-ADSAADSE
式中:
早存活率实测值
种干早存活率的实测值
(5)
差,即校正品种本次实测值与校正值偏差的百值,即多次幼苗干早存活率实验结果的平均值,%,种千早存
活率的校正
特测材料干早存
活率的校正值,%:
材料干早存活车的实测值:%:
4.3 水分临究E
早性鉴定
水分临界
性鉴定可在早畅或由间条件下进行。由间鉴定需有两点的结果4.3.1试验设计
次重复,小区面积早栅鉴定2中,田同鉴定6.7五。适期播种,冬小麦和春小友分别随机排列
为每公项225大和375万基本苗
4.3.2胁迫处
播种前浇足
,在抽穗期和灌浆期分别市流
的80%±5%。
4.3.3对照处理
次水佳0n~50cm土层水分达到田间持水量节-孕穗期、抽德期和灌浆期分别再浇到日间持水量的80%
4. 3.4考察性状
小区籽粒产量。
4.3.5抗早指数
按式(7)计算抗早指数:
5水,使cm~50cm土层水分达
DI = GYAT.GYaW
-.GYCK.W·(GYCR.T)
DI—抗早指数:
待测材料胁迫处理籽粒产量:
待测材料对照处理籽粒产量:
对照品种对照处理籽粒产量:
对照品种胁迫处理籽粒产量。
4.4全生育期抗早性鉴定
全生育期抗早性鉴定可在早棚或田问条件下进行。田间鉴定需有两点的结果。适期播种,冬小麦和春小麦分别为每公顷225万和375万基本苗。3
GR/T 21127—2007
4.4.1旱棚鉴定
4.4.1.1试验设计
随机排列,三次重复,小区而积2m,4.4.1.2胁迫处理
麦收后至下次小麦播种前,通过移动旱椰控制试验地接纳自然降水量,使0cm~150cm土壤的储水量在150mm左右,如果白然降水不足,要进行泄概补水。播种前表土摘情应保证出苗,表不足时,要适量渊水。摇种后试验地不再接纳自然降水。4.4.1.3对照处理
在早棚外邻近的试验地设置对照试验。试验地的土壤养分含量,土壤质地和土层厚度等应与导棚的基本一致。田间水分管理要保证小麦全生育期处于水分适宜状况,播种前衰土坳情应保证出苗,表摘不足时要适量谦水,另外,分刚在拔节期、抽糖期、随浆期灌水,0cm~50cm土层水分达到田间持水量的80%=5%。
4.4.2田间鉴定
在常年自然降水量小于500mm的地区或小麦生育期内自然降水量小于150tnm的地区进行田间抗早性鉴定。
4. 4. 2、1试验设计
随机排列,三次重复,小区面积 6.7 m。4.4.2.2胁迫处理
播种前表土摘情应保证出菌,表璃不足时,要适量水。4. 4.2. 3对照处理
在邻近胁迫处理的试验地设置对照试验:对照试验地的土壤养分含量、土壤质地和上层厚度等应与胁迫处理的基本致。田前水分替理要保证小麦全生育期处于水分适宜状况,播利前表十城情保证山苗,表摘不足时要适量灌承,另外,分别在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灌水,使0cm~50cm上层水分达到用间持水或的80%=5%,
4. 4. 3考案性状
小区籽粒产量,
4.4.4抗早指数
以小区籽粒产量计算抗早指数,方法同4.3.5。4.5注意事项
在进行抗导性鉴定期间,要及时防治病、虫,乌害,防止倒伏。5抗旱性判定规则
抗早性分为五级:极强(HR,highlyresistant),强(R,resistant),中等(MR,moderatelyresistant)、弱(S,susccptible).极弱(Hs,highlysuaceptible).5.1种子萌发期抗早性判定
小麦种子萌发期抗早性判定见表1。表1小麦种子萌发期抗旱性判定
相对发芽率/死
70.0~89,9
30. 0 ~-49. 9
抗旱性等级
极强(HR)
强(R)
中等(MR)
被弱(HS)
5.2苗期抗旱性翔定
小麦苗期抗旱性判定见表2。
干早存活率/%
60.0~~69.9
50.0~59.9
40.0~-49.8
a十早存活率用校正值。
5.3水分临界期抗早性判定bzxZ.net
表 2小麦苗期抗早性判定
小麦水分临界期抗旱性判定见表3表3小麦水分临界期抗旱性判定
抗卓指数
1, 10 1.29
0, 90~~1,09
0, 70~c, 89
5.4全生育期抗早性判定
全生育期抗旱性判定用小区籽粒产量的抗早指数表求,见表3。抗早性等级
极强(HR)
强(R)
中等(MR)
弱(S)
极弱(HS)
抗旱性等级
极强(HR)
强(R)
等(MR)
极弱(HS)
GB/T21127—2007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GB)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