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国家标准(GB) >>
- GB/T 21121-2007 动植物油脂 氧化稳定性的测定(加速氧化测试)

【国家标准(GB)】 动植物油脂 氧化稳定性的测定(加速氧化测试)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6-26 19:52:36
- GB/T21121-2007
- 现行
标准号:
GB/T 21121-2007
标准名称:
动植物油脂 氧化稳定性的测定(加速氧化测试)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2007-12-18 -
实施日期:
2008-05-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4.36 MB
标准ICS号:
食品技术>>食用油和脂肪、含油种子>>67.200.10动物和植物的脂肪和油中标分类号:
食品>>食品加工与制品>>X14油脂加工与制品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在高温、高空气流量的极端条件诱导下油脂氧化稳定性的测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未精炼的和精炼的动植物油脂。本标准不适用于常温下油脂稳定性的测定,但可用于比较添加到油脂中的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效率。 GB/T 21121-2007 动植物油脂 氧化稳定性的测定(加速氧化测试) GB/T21121-2007

部分标准内容:
ICS 67. 200.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1121—2007/ISO 6886:2006动植物油脂
氧化稳定性的测定
(加速氧化测试)
Animal and vegetable fats and oils-Determination of oxidation stability(Accelerated oxidation test)(ISO6886.2006,IDT)
2007-10-16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8-05-01实施
GB/T 21121—2007/ISO 6886:2006本标准等同采用IS06886:2006%动植物油脂氧化稳定性的测定(加速氧化测试)》(英文版)。本标准的内容和结构与ISO6886一,仪作了如下编辑性修改:删除国际标准的前言;www.bzxz.net
将“本国际标推”.-词改为“本标准”;用小数点“”代替原文中作为小数点的“,\;对有关公式进行了编号,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是资料性附录。本标推由国家粮食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负责越草单位:南京财经人学、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袁建,杨晓著、汪海峰、兴荣、薛雅琳http:/
1范围
GB/T 21121—2007/IS0 6886.2006动植物油脂氧化稳定性的测定
(加速氧化测试)
本标准规定了在高温,高空气流量的极端条件诱导下油脂氧化稳定性的测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未精炼的和精炼的动植物油脂。本标准不适用于常温下油脂稳定性的测定,但可用于比较添加刻油脂中的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效率。注:挥发性脂肪酸及不稳定的酸性氧化产物的存在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推的引用而成为本标谁的条款。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5687油脂试样的制备(eqISO661)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诱导期inductian pcriod
从开始测定至形成的氧化产物开始快速增如时的时间。3.2
氧化稳定性oxldative stability根据本标准所规定步骤测定的诱导期,以小时(h)来表示。注:在氧化稳定性的测定中通常采用的温度为100℃120℃。根据被测试样品的氧化稳定性,或通过回归法外推。在测定时可采用其他温度条件进行。最佳的诱导期应在6h~24h之间。每增加或降低10℃将使诱导期以大约2倍的变化系数降低或增太。
电导率condoctivity
物质的导电能力:
4原理
将经过净化的空气通入已加热至规定温度的样品中,氧化过程中释放的气体与空气混合后导人长颈瓶中,瓶内须先装有去离子水或蒸馏水及“支测孟电导率的电极,电极与测量、记录仪器相连。在氧化过程巾,由于易挥发性羧酸物质的案集引起电导率的快速增加。当电导率开始快速增加时,表示诱导期结束。
5 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本标准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水为蒸增水或去离子水。5.1分子筛:球形,粒径1 mm左右,孔径0,3nm。具水分指示剂。分子筛须在150℃烘箱内烘于,并于干燥器中冷却至窄温。ht
GB/T21121-2007/ISO6886:2006
5.2丙酮。
5.3碱性洗涤溶液:用于玻璃仪器清洗。5.4甘油。
5.5耐热油。
仪器装置
(新旅游幸意)
除了告通实验室仪器外,还包括以下设备:6.1氧化稳定性测定装置(见图1和图2)注:氧化稳定性的测定仪器可以采用瑞士Metrohm公司的Rancimat型或美国Omnion公司OSI型设备13CHINA
空气过滤器
隔膜式气泵
通气管(6.1
测量池(6.1.
电极(6.1.5)
测量和记录仪器
+控制器)(61-2),
可控硅和触点式温
加热块(6.1.8)。
器设备示意图
空气过滤器:由一未端衬以滤纸并填充分子筛的圆筒组成,与抽气泵吸人口相连接。隔膜式气泵,通过手动或白动流速调节器,调节流速至10L/h,最大偏差为士1.0L/h。注,OSI仪器调节至压力0.038MPa(5.5psi)时,流速大约为10L/h。6.1.3硼硅酸盐玻璃通气管(通常为8只),配有密封塞。密封塞上有进出气管。通气管的圆柱形部分较其顶部组几厘米以使于消除产生的泡沫。也可以采月人工消泡器(如玻璃圆环)来消除泡沫。6.1.4封团测量池(通常8只):容量约150mL,有一根进气管直通容器内底部,容器顶部有一个通气孔。
电极(通常为8根):用于测量电导率,测量范国为0μS/cm~300μS/cm,与测定池大小配套。6.1.5
1)瑞士Rancimat型和美国OSI型油脂氧化稳定性测定仪是合适的商品测量仪器,给出这一条信息是为了方便本标准的使用者,并不表示对该产品的指定认可。http:/
nwurfoc
GB/T 21121—2007/ISO 6886:20066.1.6测量与记录仪器:包放大器和记录每根电极测量信号的记录仪注:瑞士Metrohrn公司的Rnncimet和美画Cmnion公司的OSI型氧化稳定性测定仪乘用计算机控制的中央处理设备。
6.1.7检定和校正过的触点温度计:精度0.1℃或铂-100电纽(铂丝电阻温度计)用于测量加热块温度,与调节附件及加热元件连接温度范围为0℃~150℃。6.1.8加热:由铅铸成,可调节温至150℃10.1℃。加热块上开有圆孔(通常为8个)用于放置通气管(6.1.3),并开有一个用于插人温度计(6.1.7)的孔。也可选用加热槽,装人耐热油,通过油浴将温度调节至150℃二0.1℃。一空气人口;
测量池;
一电极;
测盘溶液
通气管:
6——样品
?加热块。
图2加热块,反应客器及测量池示效图6.2检定和校正过的温度计或Pt-100电阻量程I50℃,精度 0.1℃,
6.3移液管
50 mL,5 ml.
6.4烘箱
可恒温度150℃士3℃。
6.5连接软管
柔软的,出情性材料(秦四氟乙烯或硅橡胶)制成。3
http:
GB/T211212007/ISO68862006
7采样
实验室收到的样品应具有真实的代表性,且在运输和储藏过程中未受损坏或变质采样不是本标准所规定的内容,推荐采用ISO5555。样品在4℃条件下避光保存。
8试样和仪器设备的准备
8.1试样的准备
按GB/T15687的规定准备
用移液管从仔细均质后的样品中心部位移取需要的样品量将半固体或固体样品加热到稍高于其熔点的温度,仔细混习,避免过热CHINA
移液管也需加热到与样品
相同的温度。
8.2仪器设备的准备
8.2.1清洗程序
机残留物质,用内酶清洗通气
为尽可能除去有
导气管的清洁文
正确的诱导期足极其重要
测量池和进出
管三次以上,然后用自来水冲洗。后的氧化油残留必须消除。可在所有前次测定
性玻璃洗涤液,装上
通气管中装满实验
气管,70C下放置2
以上。然后用自来水彻底冲净通气管和进出气管后,用蒸缩水或去离子水洗漆,在110℃的烘箱中干燥Th以上。
注:如果采用一
8.2.2温度校正
样品的实际温
度校正传感器。
的通气管,则上本清洗程序就不需要进行加热块温度间的差异称为温度的校正()P
对于Rancimat型化稳定性测定仪可从Metro
度计。
正仍需要一只精密的温
通气管内的温
需要将加热块的温
110℃,或120℃)高
对于试验的重复性和再现性结
得稍微高
开始测定△T前,T
在一只反应管中加
人口。
热块开关
测定△T时需要使用一只外部温
公司购买温度自动校正配件。但有时,温度校果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有冷空气通人样品中,点,通常将
子加热块温度设置得比期望的油脂温度(如100℃,将加热块
更加热到测量时需要的温度
耐热油,通过密封塞插人温度传感器,用可调夹美住传感器以避开空气警告:传感器需完全漫没
油样中,但不可触及导气管的底将导气管插人到加热块中,开连接上气源当测量的温度不变时,按式(1)计算AT:1
式中:
温度校正值,单位为摄氏度(℃)加热块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T一反应管中的温度,单位为摄氏度(℃)。加热块的校正温度按式(2)计算T = I, +AT
式中:
在测量时需要的温度工,单位为摄氏度(℃)。在进行温度校正后,反应管中的温度将与测量时需要的温度相等http:/
anwurfooo
(2)
9分析步骤
GB/T21121—2007/IS06886:20069.1按图1所示安装装置,如果有现成的商品仪器设备,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操作。9.2连接好隔膜式气泵(6.1.2),将流量准确调至10L/h,然后再关掉气泵,有些商品仪器可以自动控制流量。
注:OSI仪器调节至压力0,038MPa(5.5psi)时,流速大约为10L/h。9.3用可控硅触点式温度计(6.1.7)或电子控制器将加热块(6.1.8)温度调节至设定值(通常为100℃,也可参见8.2.2),在测试过程中温度应一直保持在设定值主0.1℃的范围内。如果需要,可在加热块(6.18)的圆孔中加入一些甘油(5.4)以促进热重的传递如果采用加热槽(6.1.8加热,将其加热到设定温度,按8.2.2所方法进行校核。至内加人 50mL蒸馏水或去离子水9.4用移液管(6.3)在测量
性的羧酸可从测量范的水中挥发出来,导致变水溶液电导率降低,使得电导率曲线快注:当温度超过20
速上升的部分形
算常的形状,导致在业线的这都分上不可能作出一条切级置计检差电极
9.5用校准的电信
1.5)并调节信
粤使其停留在记
ca/h,测量频率调为每20
将纸速调为
如果纸速不能间
为10mm/
h.可调至20
注:商品仪器可通边计算机获得测盘数据9.6用移液管
(6.1.3)中。
9.7打开隔膜
别与泵和测量
录纸的气轴线上
个测量点。满量程设定为200μS/cm。mm/h,
应在记录纸上注明纸速
吸取,并准确称取准备好的试样(见8.1)3客,精确到0.01g,小心地放在通气管S
泵(6.1.2),将流量精确设置为10L/,用连接软管(6.5)将通气管的进、出气口分连接。
注:091仅器诚节至压力0.038
psi)时就注大约为!
9.8盖好通气
封塞,并将通气管置
(6. 1.8)中。
注:9.7及9.8
于已达到设定温度的加热块上相应的孔中,或者置于加热槽尽可能快,然后立即开启自动效据记录仪,或在记录纸上记测量开始的时间。通常为200μS/
9.9当信号达到记录夜满刻度
9.10测试期间,应
检查流量计品
中时结史测量
要时进行调整以保证流量恒定
b)检查空气过滋善中能的颜色,测量过程中,如分子变色需重新测定。建议每次测定前预先更换分子筛
10结果计算
10.1人工计算
沿起始和缓慢增大曲线部分画一条最适宜的切线,在曲线迅速上升部分的上方画一条最适宜的切线(详细方法参见附录A的图A,1),如果不能画出这条最佳切线就需重新测定。读出这两条线相交处的时间(诱导时间)作为测定的氧化稳定性值。10.2自动计算
商品仪器通过曲线的二阶导数的最大值自动计算出诱导期。(参见附录A的图A,1)以小时(h)来表示氧化稳定性,读数精确到0.1h。注:电导率曲线如图A1所示。迅速上升的曲线(曲线A)可能是由于测量池中溶液温度过高,使挥发性的羧酸从穿液中蒸发出来而造成的。
http:
nwurfoc
GB/T 21121—2007/ISO 6886:200611精密度
11.1实验室比对试验结果
附录B概述了本方法精密度的实验室比对试验详细资料,对于其他的浓度范围和测试物质来说,这次实验室间比对测试结果也许并不适用。11. 2重复性
在同一实验室,由同一操作人员使用相同设备,按相同的测试方法,在短时间内对相同的实验样品,做两份独立的单试验,在氧化稳定性介于2h~45h时,两次单试验结果之间的绝对差值超过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的6%的概率应小于5%。11.3再现性
在不同的实验室,由不同操作人员使用不同的设备,按相同的测试方法,对相同的实验样品进行测试,在氧化稳定性介于2h~45h时,两次单试验结果之间的绝对差值超过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与值的29%的概率应小于5%。
12测试报告
测试报告应详细说明:
一完整地识别样品所需的所有信息,一本标准所涉及的采样方法(如果已知);本标准所涉及的测试方法;
一所有在本标准中未规定或视为任选的操作细节,以及所有可能影响了测试结果的事件!一测试结果,如果进行了重复性试验,应说明两饮测定的结果和平均结果。ht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GB/T 211212007/ISO 6886:2006电导率曲线及诱导时间测定的方法和样图概述近年来,建立了很多种测定油脂氧化稳定性的方法。这些方法以油脂(液态状态下)景露在空气中的吸氧速率为基础。
吸氧重可以由沃伯格(Warburg)仪器直接测出,也可以通过测定过氧化物或氧化过程中的分解产物而间接测定。
在间接测量的方法中,活性氧法(AOM)是最古老的方法。它是根据样品在98.7C下通气处理测定过氧化值及过氧化值达到
00mmol(每2kg样品活性氧量所需时间,加速稳定性试验就是基于这一方法。这些测定操作部很
对,也不能实现自动化。
本标准所描述的方氢化过程分两个阶段:为)第一阶段(锈早,其特征是缓慢吸收气,形成过氧化物,
b)第二阶(变质气味和滋味产生阶毁)实特征是氧气迅速吸收女程中过氧化物形成的同时由于高的寻响迅速分解。在此阶段,在,酮及低级胎肪酸等产物产生,进而引起不正常气味的出现
本标准所方法是测定氧化这基中产生的挥发佳酸的分解产物(主率是甲致、乙酸)的电导率。该方法发
从电导率
导率曲线可能
974年,自动电位测定法发表于1072年
测出的诱导时间与同一温度下采用活性氧法AOM)状得的诱导时间相一致。电不相同的形
图A1中列出了几条曲线样图
http:/
wurFoo
GB/T 21121—2007/IS0 6886:2006200
(ura,si)
手工算
b)自动计算
电导率曲线示烹图
httn:
谢间“
时间/h
时间/ h
附录B
(资科性附录)
实验室间比对测试结果
GB/T21121—2007/TS0 6886:20066个国家的21个实验室对4份样品在三个不同温度下进行了国际协作比对试验。3个实验室使用OSI型氧化稳定测定仪,18个实验室使用Rancimat型测定仪(其中3个实验室使用Rancimat617型,9个实验室使用Rancinat679型,6个实验室使用Racitmat743型),比对试验于2004年由德国标准协会(DIN)组织,比对结果按ISO5725进行统计分析所得的精密度数据见表B.1~B.3。表B,1120℃下测定时的统计结果总结项
参与比对的实验室数
排除非正常后的实验室数
所用的实验室单试验结果数
平均值/h
重复性标难偏差(5.)
重复性变异系数(RCV,)/%
重复性极限值(+)
再现性标准偏差(SR)
再现性变异系数(RCVa)/%
再现性极限值(R)
参与比对的实验辜数
结果所采用的实验案数
采用的实验室单成验结果数
平均值/h
重复性标准偏差(5.)
重复性变异系数(RCV)/%
重复性极限估(r)
再现性标准偏益(Sk)
再现性变异系数(RCVR)/%
再现性极限值(R)
大夏油
菜籽油
表B.2110℃下测定时的统计结果总结大豆油
特级初榨橄榄油
特级初榨橄概油
亚麻仁
GB/T21121—2007/ISO6886:2006表B.3100℃下测定时的统计结果总结项
参与比对的实验室数
结果所采用的实验室数
来用的实验室单试验结果数
平均值/h
重复性标雄偏差(S.)
重复性变异系数(RCV.)/%
重复性极限值(r)
再现性标准偏差(Ss)
再现性变异系数(RCVR)/%
再现性极限佰((R)
http:
mrFooe
亚麻仁汕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1121—2007/ISO 6886:2006动植物油脂
氧化稳定性的测定
(加速氧化测试)
Animal and vegetable fats and oils-Determination of oxidation stability(Accelerated oxidation test)(ISO6886.2006,IDT)
2007-10-16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8-05-01实施
GB/T 21121—2007/ISO 6886:2006本标准等同采用IS06886:2006%动植物油脂氧化稳定性的测定(加速氧化测试)》(英文版)。本标准的内容和结构与ISO6886一,仪作了如下编辑性修改:删除国际标准的前言;www.bzxz.net
将“本国际标推”.-词改为“本标准”;用小数点“”代替原文中作为小数点的“,\;对有关公式进行了编号,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是资料性附录。本标推由国家粮食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负责越草单位:南京财经人学、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袁建,杨晓著、汪海峰、兴荣、薛雅琳http:/
1范围
GB/T 21121—2007/IS0 6886.2006动植物油脂氧化稳定性的测定
(加速氧化测试)
本标准规定了在高温,高空气流量的极端条件诱导下油脂氧化稳定性的测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未精炼的和精炼的动植物油脂。本标准不适用于常温下油脂稳定性的测定,但可用于比较添加刻油脂中的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效率。注:挥发性脂肪酸及不稳定的酸性氧化产物的存在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推的引用而成为本标谁的条款。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5687油脂试样的制备(eqISO661)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诱导期inductian pcriod
从开始测定至形成的氧化产物开始快速增如时的时间。3.2
氧化稳定性oxldative stability根据本标准所规定步骤测定的诱导期,以小时(h)来表示。注:在氧化稳定性的测定中通常采用的温度为100℃120℃。根据被测试样品的氧化稳定性,或通过回归法外推。在测定时可采用其他温度条件进行。最佳的诱导期应在6h~24h之间。每增加或降低10℃将使诱导期以大约2倍的变化系数降低或增太。
电导率condoctivity
物质的导电能力:
4原理
将经过净化的空气通入已加热至规定温度的样品中,氧化过程中释放的气体与空气混合后导人长颈瓶中,瓶内须先装有去离子水或蒸馏水及“支测孟电导率的电极,电极与测量、记录仪器相连。在氧化过程巾,由于易挥发性羧酸物质的案集引起电导率的快速增加。当电导率开始快速增加时,表示诱导期结束。
5 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本标准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水为蒸增水或去离子水。5.1分子筛:球形,粒径1 mm左右,孔径0,3nm。具水分指示剂。分子筛须在150℃烘箱内烘于,并于干燥器中冷却至窄温。ht
GB/T21121-2007/ISO6886:2006
5.2丙酮。
5.3碱性洗涤溶液:用于玻璃仪器清洗。5.4甘油。
5.5耐热油。
仪器装置
(新旅游幸意)
除了告通实验室仪器外,还包括以下设备:6.1氧化稳定性测定装置(见图1和图2)注:氧化稳定性的测定仪器可以采用瑞士Metrohm公司的Rancimat型或美国Omnion公司OSI型设备13CHINA
空气过滤器
隔膜式气泵
通气管(6.1
测量池(6.1.
电极(6.1.5)
测量和记录仪器
+控制器)(61-2),
可控硅和触点式温
加热块(6.1.8)。
器设备示意图
空气过滤器:由一未端衬以滤纸并填充分子筛的圆筒组成,与抽气泵吸人口相连接。隔膜式气泵,通过手动或白动流速调节器,调节流速至10L/h,最大偏差为士1.0L/h。注,OSI仪器调节至压力0.038MPa(5.5psi)时,流速大约为10L/h。6.1.3硼硅酸盐玻璃通气管(通常为8只),配有密封塞。密封塞上有进出气管。通气管的圆柱形部分较其顶部组几厘米以使于消除产生的泡沫。也可以采月人工消泡器(如玻璃圆环)来消除泡沫。6.1.4封团测量池(通常8只):容量约150mL,有一根进气管直通容器内底部,容器顶部有一个通气孔。
电极(通常为8根):用于测量电导率,测量范国为0μS/cm~300μS/cm,与测定池大小配套。6.1.5
1)瑞士Rancimat型和美国OSI型油脂氧化稳定性测定仪是合适的商品测量仪器,给出这一条信息是为了方便本标准的使用者,并不表示对该产品的指定认可。http:/
nwurfoc
GB/T 21121—2007/ISO 6886:20066.1.6测量与记录仪器:包放大器和记录每根电极测量信号的记录仪注:瑞士Metrohrn公司的Rnncimet和美画Cmnion公司的OSI型氧化稳定性测定仪乘用计算机控制的中央处理设备。
6.1.7检定和校正过的触点温度计:精度0.1℃或铂-100电纽(铂丝电阻温度计)用于测量加热块温度,与调节附件及加热元件连接温度范围为0℃~150℃。6.1.8加热:由铅铸成,可调节温至150℃10.1℃。加热块上开有圆孔(通常为8个)用于放置通气管(6.1.3),并开有一个用于插人温度计(6.1.7)的孔。也可选用加热槽,装人耐热油,通过油浴将温度调节至150℃二0.1℃。一空气人口;
测量池;
一电极;
测盘溶液
通气管:
6——样品
?加热块。
图2加热块,反应客器及测量池示效图6.2检定和校正过的温度计或Pt-100电阻量程I50℃,精度 0.1℃,
6.3移液管
50 mL,5 ml.
6.4烘箱
可恒温度150℃士3℃。
6.5连接软管
柔软的,出情性材料(秦四氟乙烯或硅橡胶)制成。3
http:
GB/T211212007/ISO68862006
7采样
实验室收到的样品应具有真实的代表性,且在运输和储藏过程中未受损坏或变质采样不是本标准所规定的内容,推荐采用ISO5555。样品在4℃条件下避光保存。
8试样和仪器设备的准备
8.1试样的准备
按GB/T15687的规定准备
用移液管从仔细均质后的样品中心部位移取需要的样品量将半固体或固体样品加热到稍高于其熔点的温度,仔细混习,避免过热CHINA
移液管也需加热到与样品
相同的温度。
8.2仪器设备的准备
8.2.1清洗程序
机残留物质,用内酶清洗通气
为尽可能除去有
导气管的清洁文
正确的诱导期足极其重要
测量池和进出
管三次以上,然后用自来水冲洗。后的氧化油残留必须消除。可在所有前次测定
性玻璃洗涤液,装上
通气管中装满实验
气管,70C下放置2
以上。然后用自来水彻底冲净通气管和进出气管后,用蒸缩水或去离子水洗漆,在110℃的烘箱中干燥Th以上。
注:如果采用一
8.2.2温度校正
样品的实际温
度校正传感器。
的通气管,则上本清洗程序就不需要进行加热块温度间的差异称为温度的校正()P
对于Rancimat型化稳定性测定仪可从Metro
度计。
正仍需要一只精密的温
通气管内的温
需要将加热块的温
110℃,或120℃)高
对于试验的重复性和再现性结
得稍微高
开始测定△T前,T
在一只反应管中加
人口。
热块开关
测定△T时需要使用一只外部温
公司购买温度自动校正配件。但有时,温度校果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有冷空气通人样品中,点,通常将
子加热块温度设置得比期望的油脂温度(如100℃,将加热块
更加热到测量时需要的温度
耐热油,通过密封塞插人温度传感器,用可调夹美住传感器以避开空气警告:传感器需完全漫没
油样中,但不可触及导气管的底将导气管插人到加热块中,开连接上气源当测量的温度不变时,按式(1)计算AT:1
式中:
温度校正值,单位为摄氏度(℃)加热块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T一反应管中的温度,单位为摄氏度(℃)。加热块的校正温度按式(2)计算T = I, +AT
式中:
在测量时需要的温度工,单位为摄氏度(℃)。在进行温度校正后,反应管中的温度将与测量时需要的温度相等http:/
anwurfooo
(2)
9分析步骤
GB/T21121—2007/IS06886:20069.1按图1所示安装装置,如果有现成的商品仪器设备,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操作。9.2连接好隔膜式气泵(6.1.2),将流量准确调至10L/h,然后再关掉气泵,有些商品仪器可以自动控制流量。
注:OSI仪器调节至压力0,038MPa(5.5psi)时,流速大约为10L/h。9.3用可控硅触点式温度计(6.1.7)或电子控制器将加热块(6.1.8)温度调节至设定值(通常为100℃,也可参见8.2.2),在测试过程中温度应一直保持在设定值主0.1℃的范围内。如果需要,可在加热块(6.18)的圆孔中加入一些甘油(5.4)以促进热重的传递如果采用加热槽(6.1.8加热,将其加热到设定温度,按8.2.2所方法进行校核。至内加人 50mL蒸馏水或去离子水9.4用移液管(6.3)在测量
性的羧酸可从测量范的水中挥发出来,导致变水溶液电导率降低,使得电导率曲线快注:当温度超过20
速上升的部分形
算常的形状,导致在业线的这都分上不可能作出一条切级置计检差电极
9.5用校准的电信
1.5)并调节信
粤使其停留在记
ca/h,测量频率调为每20
将纸速调为
如果纸速不能间
为10mm/
h.可调至20
注:商品仪器可通边计算机获得测盘数据9.6用移液管
(6.1.3)中。
9.7打开隔膜
别与泵和测量
录纸的气轴线上
个测量点。满量程设定为200μS/cm。mm/h,
应在记录纸上注明纸速
吸取,并准确称取准备好的试样(见8.1)3客,精确到0.01g,小心地放在通气管S
泵(6.1.2),将流量精确设置为10L/,用连接软管(6.5)将通气管的进、出气口分连接。
注:091仅器诚节至压力0.038
psi)时就注大约为!
9.8盖好通气
封塞,并将通气管置
(6. 1.8)中。
注:9.7及9.8
于已达到设定温度的加热块上相应的孔中,或者置于加热槽尽可能快,然后立即开启自动效据记录仪,或在记录纸上记测量开始的时间。通常为200μS/
9.9当信号达到记录夜满刻度
9.10测试期间,应
检查流量计品
中时结史测量
要时进行调整以保证流量恒定
b)检查空气过滋善中能的颜色,测量过程中,如分子变色需重新测定。建议每次测定前预先更换分子筛
10结果计算
10.1人工计算
沿起始和缓慢增大曲线部分画一条最适宜的切线,在曲线迅速上升部分的上方画一条最适宜的切线(详细方法参见附录A的图A,1),如果不能画出这条最佳切线就需重新测定。读出这两条线相交处的时间(诱导时间)作为测定的氧化稳定性值。10.2自动计算
商品仪器通过曲线的二阶导数的最大值自动计算出诱导期。(参见附录A的图A,1)以小时(h)来表示氧化稳定性,读数精确到0.1h。注:电导率曲线如图A1所示。迅速上升的曲线(曲线A)可能是由于测量池中溶液温度过高,使挥发性的羧酸从穿液中蒸发出来而造成的。
http:
nwurfoc
GB/T 21121—2007/ISO 6886:200611精密度
11.1实验室比对试验结果
附录B概述了本方法精密度的实验室比对试验详细资料,对于其他的浓度范围和测试物质来说,这次实验室间比对测试结果也许并不适用。11. 2重复性
在同一实验室,由同一操作人员使用相同设备,按相同的测试方法,在短时间内对相同的实验样品,做两份独立的单试验,在氧化稳定性介于2h~45h时,两次单试验结果之间的绝对差值超过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的6%的概率应小于5%。11.3再现性
在不同的实验室,由不同操作人员使用不同的设备,按相同的测试方法,对相同的实验样品进行测试,在氧化稳定性介于2h~45h时,两次单试验结果之间的绝对差值超过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与值的29%的概率应小于5%。
12测试报告
测试报告应详细说明:
一完整地识别样品所需的所有信息,一本标准所涉及的采样方法(如果已知);本标准所涉及的测试方法;
一所有在本标准中未规定或视为任选的操作细节,以及所有可能影响了测试结果的事件!一测试结果,如果进行了重复性试验,应说明两饮测定的结果和平均结果。ht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GB/T 211212007/ISO 6886:2006电导率曲线及诱导时间测定的方法和样图概述近年来,建立了很多种测定油脂氧化稳定性的方法。这些方法以油脂(液态状态下)景露在空气中的吸氧速率为基础。
吸氧重可以由沃伯格(Warburg)仪器直接测出,也可以通过测定过氧化物或氧化过程中的分解产物而间接测定。
在间接测量的方法中,活性氧法(AOM)是最古老的方法。它是根据样品在98.7C下通气处理测定过氧化值及过氧化值达到
00mmol(每2kg样品活性氧量所需时间,加速稳定性试验就是基于这一方法。这些测定操作部很
对,也不能实现自动化。
本标准所描述的方氢化过程分两个阶段:为)第一阶段(锈早,其特征是缓慢吸收气,形成过氧化物,
b)第二阶(变质气味和滋味产生阶毁)实特征是氧气迅速吸收女程中过氧化物形成的同时由于高的寻响迅速分解。在此阶段,在,酮及低级胎肪酸等产物产生,进而引起不正常气味的出现
本标准所方法是测定氧化这基中产生的挥发佳酸的分解产物(主率是甲致、乙酸)的电导率。该方法发
从电导率
导率曲线可能
974年,自动电位测定法发表于1072年
测出的诱导时间与同一温度下采用活性氧法AOM)状得的诱导时间相一致。电不相同的形
图A1中列出了几条曲线样图
http:/
wurFoo
GB/T 21121—2007/IS0 6886:2006200
(ura,si)
手工算
b)自动计算
电导率曲线示烹图
httn:
谢间“
时间/h
时间/ h
附录B
(资科性附录)
实验室间比对测试结果
GB/T21121—2007/TS0 6886:20066个国家的21个实验室对4份样品在三个不同温度下进行了国际协作比对试验。3个实验室使用OSI型氧化稳定测定仪,18个实验室使用Rancimat型测定仪(其中3个实验室使用Rancimat617型,9个实验室使用Rancinat679型,6个实验室使用Racitmat743型),比对试验于2004年由德国标准协会(DIN)组织,比对结果按ISO5725进行统计分析所得的精密度数据见表B.1~B.3。表B,1120℃下测定时的统计结果总结项
参与比对的实验室数
排除非正常后的实验室数
所用的实验室单试验结果数
平均值/h
重复性标难偏差(5.)
重复性变异系数(RCV,)/%
重复性极限值(+)
再现性标准偏差(SR)
再现性变异系数(RCVa)/%
再现性极限值(R)
参与比对的实验辜数
结果所采用的实验案数
采用的实验室单成验结果数
平均值/h
重复性标准偏差(5.)
重复性变异系数(RCV)/%
重复性极限估(r)
再现性标准偏益(Sk)
再现性变异系数(RCVR)/%
再现性极限值(R)
大夏油
菜籽油
表B.2110℃下测定时的统计结果总结大豆油
特级初榨橄榄油
特级初榨橄概油
亚麻仁
GB/T21121—2007/ISO6886:2006表B.3100℃下测定时的统计结果总结项
参与比对的实验室数
结果所采用的实验室数
来用的实验室单试验结果数
平均值/h
重复性标雄偏差(S.)
重复性变异系数(RCV.)/%
重复性极限值(r)
再现性标准偏差(Ss)
再现性变异系数(RCVR)/%
再现性极限佰((R)
http:
mrFooe
亚麻仁汕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GB)标准计划
- GB4806.9-20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金属材料及制品
- GB/T39648-2020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数字图像技术评级
- GB/T25811-2010 染料试验用标准漂白涤纶布
- GB/T2910.16-2024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16部分:聚丙烯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二甲苯法)
- GB/T26863-2022 火电站监控系统术语
- GB/T36434-2018 复杂机械手表机心万年历和打簧机构零部件的名称
- GB/T43423-2023 空间数据与信息传输系统 深空光通信编码与同步
- GB/T30966.6-2022 风力发电机组 风力发电场监控系统通信 第6部分:状态监测的逻辑节点类和数据类
- GB/T23639-2009 节能耐腐蚀钢制电缆桥架
- GB/T24204-2009 高炉炉料用铁矿石 低温还原粉化率的测定 动态试验法
- GB50030-2013 氧气站设计规范
- GB/T5009.68-2003 食品容器内壁过氯乙烯涂料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 GB/T1438.2-2008 锥柄麻花钻 第2部分:莫氏锥柄长麻花钻的型式和尺寸
- GB/T23315-2009 粘扣带
- GB/T29529-2013 泵的噪声测量与评价方法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