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国家标准(GB) >>
- GB/T 15803-2007 东亚飞蝗测报技术规范

【国家标准(GB)】 东亚飞蝗测报技术规范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6-26 21:07:14
- GB/T15803-2007
- 现行
标准号:
GB/T 15803-2007
标准名称:
东亚飞蝗测报技术规范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2007-12-18 -
实施日期:
2008-04-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1.04 MB
替代情况:
替代GB/T 15803-1995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东亚飞蝗的卵、蝗蝻、成虫期虫情调查、蝗虫天敌调查和预测预报的方法。本标准适用于东亚飞蝗系统测报。 GB/T 15803-2007 东亚飞蝗测报技术规范 GB/T15803-2007

部分标准内容:
ICS 65. 020. 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5803—2007
代替GR/T15803—1995
东亚飞蝗测报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ccification for the investigation and forecastof 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 (Mcyen)2007-10-16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8-04-01实施
GB/T15803-2007
本标准修订了GB/T15803—1995东亚飞煌测报调查规范》。本标准与GB/T15803—199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部分,对东亚飞體测报调查中涉及的术语和定义进行了规范;一增加了东亚飞塑颂测预报方法部分,提出了科学预测东亚飞发牛期、发生程度的预报方法;一-提出了东亚飞蝗发生指数、发生程度分级标准,一卵调查部分增加了蝗卵分布调查内穿。本标推的附录B,附录 C为规范性附录,附录 A、附录 D、附录 E、附录 F、附录 G、附录 H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并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全国农业技术摊广服务中心、河北省植保总站、河北省安新县植保站。本标滩主要起草人:王建强、张跃进、王贵生、任春光、唐铁朝、勾建军。本标准所代替标推的历饮版本发布情况为:GB/T15803—1995..
东亚飞蝗测报技术规范
GB/T 15803—2007
本标推规定了东亚飞蟑的卵、蝗.成虫期虫情调查,蝗出天敌调查和预测预报的力法本标准适用了东亚飞蝗系统测报。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难。2.1
煌区geographical.region of the oriental migratory locust适宜或可能适宜东亚飞蝗擎生和栖息的地理尘态区域。根据其形成结构和原因,通常分为滨湖蝗区、沿海区、河泛蝗区、内涝蝶区及热带稀树草原蝗区等类型,2.2
系统调查systemicsurey
为了解某蝗区东业飞蝗发生消长动态,对其进行定点(片)、定期、定内容的调查。蝗情普查widespread saryey
为了解某蝗区东亚飞蟑总体发生情说:在其发生为害的段时间,进行较大范围的多点取样调查。夏婆first generation of the oriental migratory lecust in each year出上年秋季东亚飞蝗成虫在七中产卵,来年春、夏季孵化出土并发育为害的婷辅及成虫,主要发生为害期为4月下句至7月上旬,
秋煌second generatfon of the orienial migratory locust-in each year由东亚飞線夏成虫产卵,当年秋季孵化出土并发育为害的媒嫡及成虫,主要发尘为害期为了月中旬至9月下旬。
雌虫率percentageoffemaleimagaes东亚飞蝗雌性成虫占所调查成虫总数的百分率。2.7
产卵雌虫率percentage of laying eggs调查已产卵的东亚飞煌雌量凸调查总雕虫数的百分率。2.8
发生期
occurrenee period
用了表征东亚飞蝗某一虫态的发育进度,一般分为始见期、始盛期、盛期、盛未期等。当各虫态累计发生量占发生总量的20%、50%、80%的时间分别为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从始盛期至盛未期--段时间统称发生盛期:
宜煌面积suitable area ot the orlental migratory locms适宜东业飞蝗发生的面积。
GB/T158032007
发生面积 occurrence area of the oriental migratory locus没有采取防治猎施前,蝗螨密度火于或等于0.2头/m2的蜱区面积,2. 11
残蝗面积remuant area of the oriental migratory locus东亚飞蝗成虫期每667tm(1亩)成虫数量大于或等于6头的蝗区面积。2.12
蝗蝙密度density of the orlental migratoeyfrc.ust'arars单位而积内的蝗筛数量,以\头/表示。2.13
蝗蝙平均密度
average
发生面积内加权平均
发生指数
山宜蝗面积、发生
武中:
一发生指
发牛面
宜骥面
d蝗辅平
发生程度
occh基
蝗虫发生的严型
(2级)、小等发生(3线
发生指数
nsttsofsthe oriental migratary Incustlarva买/m”表示
煌蜻平
,头/n。
发生指:
重发生(
发生面积占克燎面积比率/%
蝗蝴平均密度/(头/㎡)
0. 250. 3
愉轻发牛
(2级)
0, 1220723
计算接式(1)进行:
++( 12
分为轻爱生(级)、偏轻发生
发生指数的对应关系见表1,
发牛程度
中等发张
0. 25L≤0p56
谢重发生
(4级)
0.56L0. 9
注1:表中*L\代表发生指数,\\代表宠生面积占宜婆面积的百分比,“\代表蝗楠平均密度。注2:发牛程度最终以发生指数来衡量。2.16
点蝗区primary region of the orienlal migratory locust大发生
(5级)
也称一类蝗区。常年发生密度达或超过防治指标(0.5头/m)的面积占发生面积50%以上。2. 17
般区secondary regionof the oriental migratory locust也称二类蝗区:常年发生密度达到或超过防治指标的面积占发生面积20%~50%之间。2
监视蝗区sporadic region of the oriental migratory FocustCB/T 15803—2007
也称三类区或偶发区。常年有较低密度飞蝗发生,其达到防治指标的面积占发生面积20%以下,
3蝗情调查
东亚,飞蝗形态特征具体参见附录A,东亚飞媒发生情况调查汇报表见附录B。3.1卵期调查
卵期调查,主要明确蝗卵的分布,密度、越冬死心率及发育逃度等情况:从3月中、下旬开始,选择不同牛态环境,随机选点挖卵,每隔10d挖卵1次,共查3次。第一次挖卵主要调查娘卵的分布情况、蝗卵密度和死亡率,第二、第三次调查主要明确蝗卵发育进度。3.1.1蝗卵分布情况
按不向类型蝗区,一般每种生态类型取样点300个以上,每样点为11m*挖取样点内所有卵块,分别统计有卵样点数.总卵块数、乎均每块卵粒数、平均蝗卵密度、最高蝗卵密度,计人表C.1。3.1.2蝗卵越冬死亡率
第.一次挖取的卵块中,随机抽取5块~10块,进行逐粒观察,统计总卵粒数和干滤、零烂、寄生、虫咬等死亡卵粒数,计算越冬死亡率,检查导致蝗卵死亡的主要原因,将结果记入表C.2。3.1.3越冬煌卵发育进度
每种生态类型蝗区挖收煌卵5块~10块,随机抽瑕活卵50粒,用10%漂白粉液浸池2min~3min,待卵壳溶薄后取出,清水洗净,用手电简光透视,检查卵的胚胎发育情况,参照蝗卵胚胎发育进度分期特征表(附录D),分出各发管期的卵粒数,计算各期所占比率,结果记人表C.3。3.2蝗螨期调查
媒嫡期调查,主要掌握蝗腩出土期、发育进度、蟑蝙发生面积和密度,3.2.1出土期
银据春季蝗卵胚胎发育进度调查结果,推算出蝗辅出工期,提前1d~2d在卵分布较为集中的避风向阳高坡地,每3调查1次,当查到蝗蝙时,为夏蝗山上始见期。在夏残调查结束10d后,选择夏蝗成虫出现较的煌区,每3d调查1次,当查到蝗时,为蝗山上始见期。3.2.2蝗辅发育进度
选择有代表性的不同生态环境的蝗区,自蝗辅出土始期10d后;开始系统调查。每隔5d调登1次,至羽化盛期为止:每种类型蝗区随机取样10个点,点调查1m2以上。捕获各样点内全部飞蝗(当总捕获数少于100头时,应适当增加样点数)。根据东亚蝗蝗辅各龄期主要特征表(附录E),检查统计各龄期数量和所占比率,结果记入表C.4。3.2.3发生面积与密度普查
主要了解宜蝗而积、螺嫡发生面积、蝗蝙密度及分布情说。在三龄蟑发生盛期采取防治措施前进行。按以下因素取样调查:
a)重点螺区:面积1000hm2(15000亩)以上,环境条件基本一致的,每10hm(150亩)取1点:面积500htm2~1000hm(?500由~15000亩),环境条件较复杂的,每5hm(75亩)取1点;b)一般蝗区:每17hm(250亩)琅1点;e)监视媒区:每33hm(500审)取1点;l)特殊环境(独立分散蝗区):每1 hm2(15亩)取1点。调查采用乎行等距离调查取样法,每点调查10㎡(目测1m宽,前进10Ⅱ)。观察样点内蝙数,将调查结果统计汇总,记人表C.5。3
GB/T 15803—2007
3.3成出期调查
戒虫期调查,土要了解残蝗面积及密度、戏虫雌雄比,卵场所及产卵最。3.3.1残缠面积发密度普查
在夏蝗成出和秋蝗戒虫产卵盛期各普查1次。取样方法同蝗蝙密度普查,每样点而积 660 扭(月测 tn 菀,前行20 tn),观察样点内尔亚 蝗成虫数量。将调查结果统计汇总,记人表 C.63.3.2成虫雌雄比及产(抱)卵雌虫率结合夏戏蟑调查和秋残線调查同时进行。随机捕捉成虫不少于100头调查统计雌虫数和产卵或抱卵雌虫数,计算其比率,结果记人表C.了3.3.3产卵量
在成虫羽化感期后 5 d7 d,髓机捕获雄感患科骤产孵雌成虫各 头,分别用容积为 1 的网氧室外罩养,每网罩雌雄成虫各黏,待虫全部死亡后挖查卵瑛数、卵快樊数,计算单雌产卵量。结果记人表 C. 8。
3.4天敌调查
「解当地捕食性、霉生健家敌种考查 1次,头查 2 次。每腺区髓机选 5查 667 ㎡,月测计数露
记人表 C. 9.
嬰性天蔽
3.5水文和气象燃料收
3.5.1水文资料
4月~9月,每鼠间从当地水
文对飞媒发生动态的影响。记入表3,5.2 气象资料胃
收集当地气象台(端)温度、湿度4预测预报方法
4.1发生期预报
4. 1.1蝗蜻出土期
按照以下二种方法
a)分级法根据不
时间表(附录 F)及
见秋辅密魔曹查时同时进行,务m.蛙奏每点髓10m,鸟类每点
的卵和蝗特饲養观察。调查结果蝗区的水遇资料数据,以分析水预测月(旬报值填入相应报表。a
境竭即发育进度,参照煌卵在变温气候条件不同庭胎发育期至出土所需藤条件来预测辅孵化出土期。
b)历期法:夏蝗卵的发萨序
一服击15d,可根据复蝗产期预测秘煌孵化期:积温法:依据媒卵压胎爱意进度调煮的螂外胚胎爱背情况,各调查后10d内当地5cm地温,参考蝗卵胚胎在30℃恒溢的不同发育期所需时间用式(2)、式(3)、式(4)作出孵化期预测(其中式(3),式(4)是在无地温记录孵气温拆算)210 —(15 ×t)
210 -(15 Xt)
(T: + 1, 4) - 15
210(15×)
(T. - 1. 8) 15
武中:
腺卵胚眸调查之目到孵化所霍无数#210-
在30℃恒温下显谢胚胎发育所需的有效积温;蝗卵胚胎发育的起点温度(已完成发育各天以15℃计算);(2)
已完成发育天数;
T,—-5 crr 旬平均地温;
T,一旬平均气温;
-4月份气温与5cm土温之差
1. 8——-5月和7月气温与5cm土温之差。4.1.2蝗三龄盛期
从蝗卵孵化盛期预测煌辅三龄期用以下方法:GB/T15803—2007
a)历期法:根据当地历年昶累的资料和气候情说预报蝗辅三龄盛期。积温法:螺卵孵化盛期后,可根据地面上30cm旬平均草丛温度(无草丛温度,可用气b)
温-1.6℃代替),利用蟑发育的效积温(附录G)进行预算:计算见式(5):131.6
武中:
T-孵化盛期笑三龄岭盛期所需天数;131.6——25℃~35℃变温条件下-龄和二龄蝗螨发育所需有效积温;T—30cm旬平均草丛温度;
18—蝗蜻发育起点温度。
4.1.3成虫羽化期
募卵化至成虫羽化期,可采用有效积温法预测,见式(6):式中:
工,——蝗卵孵化至羽化期所需天数:T =
407.5-—25℃~35℃C变温条件夏:龄蝗发育至成虫所需有效积温;T。—30c旬平均草丛温度:
18—蝗辅发育起点温度。
4.1.4成由产卵期
成虫产聊期用以下方法预测:
(6)
a)分期法:在成虫交尾初期和盛期分别捉雌成虫20头,剂腹检查体内蝗卵发育程度,根据蝗卵发育分期表和蝗卵发育期至产卵期所需天数表(附录H),预测产卵期。b)历期法:从羽化到产卵:般需15d~20d。4.2发生量预报
4. 2.1发生密度
根据残蝗密度、雌虫数及产(抱)卵率、每头睡虫产卵量及死亡率,预测下代发生密度。此外,还应考虑天敌情况和土壤含水量的高低及气象因素等。下代蝗蜡密度可用式(7)计算:式中:
下代蟑蜻密度,头/m;
d一残密度,头/m;
—雌少率;
f:——·产卵雌虫率;
每头雌业产卵量;
螳卵自然死亡率。
D. =d,XfxfiXex(l-r)
.(7)
GB/T 15803—2007
发生面积
根据残媒面积、分布范围,结合水液、耕地、淤滩、潮库水位等四素预报下代发生面积。4.2.3
3发生程度
根据预测的发生密度和发生面积,结合宜媒面积,根据式(1)计算出发生指数,对照衣1东亚飞煌发生程度分级指标,预测发生程度。6
附录A
(资料性附)
东亚飞蝗形态特征描述
GB/T15803--2007
东亚飞蝗Lucustamzgratoriamanilensid(Meycn),义名蚂虾。直趣月,短角蝗亚日,蝗总科丝角媒科。成虫体绿或黄褐色,多因型、性别、羽化后时间的长短以及环境背景而变异。触角丝状,多为谈黄色;具1对复眼和3个单眼。复眼后有淡色条纹,前下本有暗色斑纹,前胸背板形状与色泽因型的不同有明显区别。中胸腹板侧叶间的中隔之长大于宽。前翅发达,常超过后足旺节的中部,具有光泽和暗色斑纹:后翅较宽,折叠于前翅之下,色说透明。后足腿节工侧上隆线细齿明显,内上侧基部之半在隆线之间呈熙色,近顶端处有明显而较狭的暗色横纹。后足胫节常为橘红色,无外端刺,外端具刺10个~11个;中垫短,不到达爪的中部;腹部听器鼓膜盖较大,几乎覆益鼓膜孔之半。东亚飞蝗具变型特征,当种群密度大时成群居型;懿度低时,为散居型。两型之间尚有中型(或转变型),由高密度蛹群分敢或低密度辅群聚案而形成。群居型和散居型飞媒不仅在形态和生物学特征上有明显区别,在疆癫为害周期上不同。二型的区别见附录C。东亚飞蝗产卵于卵变中,卵寒黄色或淡褐色,长简形,长45.mr167mm,中部略弯,每块卵囊一般含邮50粒~80粒,个别多达200粒左右,卵粒量香焦状,般长6mm~~7mm,直径约1.5mm,根据卵的发育进,将之分为原头期、胚转期、显节期和胚熟期四个时期,具体转征见附录D。卵孵化形成的若虫称为蝗蝙,楠经5次蜕皮变为成虫,各龄蝗蜥除大小,色泽有差别外,形态上也有明显差别,具体见表A.1.
表A.1东亚飞蝗群居型与散居型的区别项
前趣平均长/mnu
后足腿节平均长/num
前翘长与后足腿节长比值
前胸背板
前胸高度与头部高度比值
群居趣
雄±2. 6,雌 45. 8
雄 20. 8,雌21. 3
雄 2. 11,雌 2. 16
头顶稍高于前胸背板,头部较
宽,复眼较上
略短,构前区明显缩狭。沟后区较宽平,形成鞍状;侧视中隆线较平查或在中部微凹,前缘近圆形,后缘呈钝圆形,前胸背板背面中隆线两测有褐照色或照绒状纵条纹推1.10,雕1.08
散居型
绿系赞福
罐42.0,睡46.0
雄22.5,雕24.0
雄1.87,1.92
头顶低于胸背板,头部较狭,
复眼较小
稍长,构前区不明显缩狭,将后区略高,不是较状;侧视,中醛线呈弧型睦起,如肾形.前缘锐角形向前突出·后缘直角形。前胸背板背面中隆线两侧无褐黑色或黑绒状条纹,常品续色
雄1.25,唯1.31
G1/T 15803—2007
点数/数!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东亚飞蝗煌发生情况调查汇报表表B.1
蝗虫春季挖卵情况调查表
活卵肠胎发育进度
原头胚转
(块/粒)
注:汇报时间为每年 4月 15 日~-20 日期
预汕螺
表B,2夏(秋)蝗发生情况汇总表不同奔度的面积/万前
发生0.2头/0.5头/1.1头/.1头/.1 ±/查
面积/面积/程度/
万亩万亩
16头/10头/
寄度/
(头/n
预计复业
达防浴
出+!
预计主要
楚作区域
注:在夏(秋)韓三龄蝗轴高峰期大田普查结束后汇报,夏蟑一般每年6月中旬,秋蛭旬年9川上。表B.3复(秋)蝗发生情况汇总及下代发生趋势预测表夏(秋)媒发牛情况
标治成虫 成虫 查蝗
面羽化产卵面 面
盛期积积
(月)
)万方
度(秋)残蝗调查情况
不同浅望密度的面积/
>6买/
s10头!wwW.bzxz.Net
210头/
>30 头/
≤30买≤100头!
班平均
简述气象,
生态条件
预计下代发生情况
单雄现有
比产卵宜蝗
>100 头/
注:在夏(秋)蝗发生为害结束时汇掀,熏惊每年7月初,秋蝗每年10月底。率
面积/
1)“”为非法定计量单位,但为了使于使用,本标准表中一律保留\亩”为单位。1亩667m,1为亩667hm测报站名
附录C
(规性附录)
农作物病虫调查资料表册
农作物病虫调查资料表册
东亚飞蝗
(补充件)
(北纬:
填报人:
负责人:
海拨:
GB/T15803—2007
(盖章)
GB/T15803—2007
调查样点!:有样点数/
蝗卵分布调查记载表
总卵块数
平均每块
卵粒数/
(粒/块)
平韵郎
(粒/m)
最高蝗
密度/
(粒/m)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5803—2007
代替GR/T15803—1995
东亚飞蝗测报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ccification for the investigation and forecastof 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 (Mcyen)2007-10-16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8-04-01实施
GB/T15803-2007
本标准修订了GB/T15803—1995东亚飞煌测报调查规范》。本标准与GB/T15803—199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部分,对东亚飞體测报调查中涉及的术语和定义进行了规范;一增加了东亚飞塑颂测预报方法部分,提出了科学预测东亚飞发牛期、发生程度的预报方法;一-提出了东亚飞蝗发生指数、发生程度分级标准,一卵调查部分增加了蝗卵分布调查内穿。本标推的附录B,附录 C为规范性附录,附录 A、附录 D、附录 E、附录 F、附录 G、附录 H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并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全国农业技术摊广服务中心、河北省植保总站、河北省安新县植保站。本标滩主要起草人:王建强、张跃进、王贵生、任春光、唐铁朝、勾建军。本标准所代替标推的历饮版本发布情况为:GB/T15803—1995..
东亚飞蝗测报技术规范
GB/T 15803—2007
本标推规定了东亚飞蟑的卵、蝗.成虫期虫情调查,蝗出天敌调查和预测预报的力法本标准适用了东亚飞蝗系统测报。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难。2.1
煌区geographical.region of the oriental migratory locust适宜或可能适宜东亚飞蝗擎生和栖息的地理尘态区域。根据其形成结构和原因,通常分为滨湖蝗区、沿海区、河泛蝗区、内涝蝶区及热带稀树草原蝗区等类型,2.2
系统调查systemicsurey
为了解某蝗区东业飞蝗发生消长动态,对其进行定点(片)、定期、定内容的调查。蝗情普查widespread saryey
为了解某蝗区东亚飞蟑总体发生情说:在其发生为害的段时间,进行较大范围的多点取样调查。夏婆first generation of the oriental migratory lecust in each year出上年秋季东亚飞蝗成虫在七中产卵,来年春、夏季孵化出土并发育为害的婷辅及成虫,主要发生为害期为4月下句至7月上旬,
秋煌second generatfon of the orienial migratory locust-in each year由东亚飞線夏成虫产卵,当年秋季孵化出土并发育为害的媒嫡及成虫,主要发尘为害期为了月中旬至9月下旬。
雌虫率percentageoffemaleimagaes东亚飞蝗雌性成虫占所调查成虫总数的百分率。2.7
产卵雌虫率percentage of laying eggs调查已产卵的东亚飞煌雌量凸调查总雕虫数的百分率。2.8
发生期
occurrenee period
用了表征东亚飞蝗某一虫态的发育进度,一般分为始见期、始盛期、盛期、盛未期等。当各虫态累计发生量占发生总量的20%、50%、80%的时间分别为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从始盛期至盛未期--段时间统称发生盛期:
宜煌面积suitable area ot the orlental migratory locms适宜东业飞蝗发生的面积。
GB/T158032007
发生面积 occurrence area of the oriental migratory locus没有采取防治猎施前,蝗螨密度火于或等于0.2头/m2的蜱区面积,2. 11
残蝗面积remuant area of the oriental migratory locus东亚飞蝗成虫期每667tm(1亩)成虫数量大于或等于6头的蝗区面积。2.12
蝗蝙密度density of the orlental migratoeyfrc.ust'arars单位而积内的蝗筛数量,以\头/表示。2.13
蝗蝙平均密度
average
发生面积内加权平均
发生指数
山宜蝗面积、发生
武中:
一发生指
发牛面
宜骥面
d蝗辅平
发生程度
occh基
蝗虫发生的严型
(2级)、小等发生(3线
发生指数
nsttsofsthe oriental migratary Incustlarva买/m”表示
煌蜻平
,头/n。
发生指:
重发生(
发生面积占克燎面积比率/%
蝗蝴平均密度/(头/㎡)
0. 250. 3
愉轻发牛
(2级)
0, 1220723
计算接式(1)进行:
++( 12
分为轻爱生(级)、偏轻发生
发生指数的对应关系见表1,
发牛程度
中等发张
0. 25L≤0p56
谢重发生
(4级)
0.56L0. 9
注1:表中*L\代表发生指数,\\代表宠生面积占宜婆面积的百分比,“\代表蝗楠平均密度。注2:发牛程度最终以发生指数来衡量。2.16
点蝗区primary region of the orienlal migratory locust大发生
(5级)
也称一类蝗区。常年发生密度达或超过防治指标(0.5头/m)的面积占发生面积50%以上。2. 17
般区secondary regionof the oriental migratory locust也称二类蝗区:常年发生密度达到或超过防治指标的面积占发生面积20%~50%之间。2
监视蝗区sporadic region of the oriental migratory FocustCB/T 15803—2007
也称三类区或偶发区。常年有较低密度飞蝗发生,其达到防治指标的面积占发生面积20%以下,
3蝗情调查
东亚,飞蝗形态特征具体参见附录A,东亚飞媒发生情况调查汇报表见附录B。3.1卵期调查
卵期调查,主要明确蝗卵的分布,密度、越冬死心率及发育逃度等情况:从3月中、下旬开始,选择不同牛态环境,随机选点挖卵,每隔10d挖卵1次,共查3次。第一次挖卵主要调查娘卵的分布情况、蝗卵密度和死亡率,第二、第三次调查主要明确蝗卵发育进度。3.1.1蝗卵分布情况
按不向类型蝗区,一般每种生态类型取样点300个以上,每样点为11m*挖取样点内所有卵块,分别统计有卵样点数.总卵块数、乎均每块卵粒数、平均蝗卵密度、最高蝗卵密度,计人表C.1。3.1.2蝗卵越冬死亡率
第.一次挖取的卵块中,随机抽取5块~10块,进行逐粒观察,统计总卵粒数和干滤、零烂、寄生、虫咬等死亡卵粒数,计算越冬死亡率,检查导致蝗卵死亡的主要原因,将结果记入表C.2。3.1.3越冬煌卵发育进度
每种生态类型蝗区挖收煌卵5块~10块,随机抽瑕活卵50粒,用10%漂白粉液浸池2min~3min,待卵壳溶薄后取出,清水洗净,用手电简光透视,检查卵的胚胎发育情况,参照蝗卵胚胎发育进度分期特征表(附录D),分出各发管期的卵粒数,计算各期所占比率,结果记人表C.3。3.2蝗螨期调查
媒嫡期调查,主要掌握蝗腩出土期、发育进度、蟑蝙发生面积和密度,3.2.1出土期
银据春季蝗卵胚胎发育进度调查结果,推算出蝗辅出工期,提前1d~2d在卵分布较为集中的避风向阳高坡地,每3调查1次,当查到蝗蝙时,为夏蝗山上始见期。在夏残调查结束10d后,选择夏蝗成虫出现较的煌区,每3d调查1次,当查到蝗时,为蝗山上始见期。3.2.2蝗辅发育进度
选择有代表性的不同生态环境的蝗区,自蝗辅出土始期10d后;开始系统调查。每隔5d调登1次,至羽化盛期为止:每种类型蝗区随机取样10个点,点调查1m2以上。捕获各样点内全部飞蝗(当总捕获数少于100头时,应适当增加样点数)。根据东亚蝗蝗辅各龄期主要特征表(附录E),检查统计各龄期数量和所占比率,结果记入表C.4。3.2.3发生面积与密度普查
主要了解宜蝗而积、螺嫡发生面积、蝗蝙密度及分布情说。在三龄蟑发生盛期采取防治措施前进行。按以下因素取样调查:
a)重点螺区:面积1000hm2(15000亩)以上,环境条件基本一致的,每10hm(150亩)取1点:面积500htm2~1000hm(?500由~15000亩),环境条件较复杂的,每5hm(75亩)取1点;b)一般蝗区:每17hm(250亩)琅1点;e)监视媒区:每33hm(500审)取1点;l)特殊环境(独立分散蝗区):每1 hm2(15亩)取1点。调查采用乎行等距离调查取样法,每点调查10㎡(目测1m宽,前进10Ⅱ)。观察样点内蝙数,将调查结果统计汇总,记人表C.5。3
GB/T 15803—2007
3.3成出期调查
戒虫期调查,土要了解残蝗面积及密度、戏虫雌雄比,卵场所及产卵最。3.3.1残缠面积发密度普查
在夏蝗成出和秋蝗戒虫产卵盛期各普查1次。取样方法同蝗蝙密度普查,每样点而积 660 扭(月测 tn 菀,前行20 tn),观察样点内尔亚 蝗成虫数量。将调查结果统计汇总,记人表 C.63.3.2成虫雌雄比及产(抱)卵雌虫率结合夏戏蟑调查和秋残線调查同时进行。随机捕捉成虫不少于100头调查统计雌虫数和产卵或抱卵雌虫数,计算其比率,结果记人表C.了3.3.3产卵量
在成虫羽化感期后 5 d7 d,髓机捕获雄感患科骤产孵雌成虫各 头,分别用容积为 1 的网氧室外罩养,每网罩雌雄成虫各黏,待虫全部死亡后挖查卵瑛数、卵快樊数,计算单雌产卵量。结果记人表 C. 8。
3.4天敌调查
「解当地捕食性、霉生健家敌种考查 1次,头查 2 次。每腺区髓机选 5查 667 ㎡,月测计数露
记人表 C. 9.
嬰性天蔽
3.5水文和气象燃料收
3.5.1水文资料
4月~9月,每鼠间从当地水
文对飞媒发生动态的影响。记入表3,5.2 气象资料胃
收集当地气象台(端)温度、湿度4预测预报方法
4.1发生期预报
4. 1.1蝗蜻出土期
按照以下二种方法
a)分级法根据不
时间表(附录 F)及
见秋辅密魔曹查时同时进行,务m.蛙奏每点髓10m,鸟类每点
的卵和蝗特饲養观察。调查结果蝗区的水遇资料数据,以分析水预测月(旬报值填入相应报表。a
境竭即发育进度,参照煌卵在变温气候条件不同庭胎发育期至出土所需藤条件来预测辅孵化出土期。
b)历期法:夏蝗卵的发萨序
一服击15d,可根据复蝗产期预测秘煌孵化期:积温法:依据媒卵压胎爱意进度调煮的螂外胚胎爱背情况,各调查后10d内当地5cm地温,参考蝗卵胚胎在30℃恒溢的不同发育期所需时间用式(2)、式(3)、式(4)作出孵化期预测(其中式(3),式(4)是在无地温记录孵气温拆算)210 —(15 ×t)
210 -(15 Xt)
(T: + 1, 4) - 15
210(15×)
(T. - 1. 8) 15
武中:
腺卵胚眸调查之目到孵化所霍无数#210-
在30℃恒温下显谢胚胎发育所需的有效积温;蝗卵胚胎发育的起点温度(已完成发育各天以15℃计算);(2)
已完成发育天数;
T,—-5 crr 旬平均地温;
T,一旬平均气温;
-4月份气温与5cm土温之差
1. 8——-5月和7月气温与5cm土温之差。4.1.2蝗三龄盛期
从蝗卵孵化盛期预测煌辅三龄期用以下方法:GB/T15803—2007
a)历期法:根据当地历年昶累的资料和气候情说预报蝗辅三龄盛期。积温法:螺卵孵化盛期后,可根据地面上30cm旬平均草丛温度(无草丛温度,可用气b)
温-1.6℃代替),利用蟑发育的效积温(附录G)进行预算:计算见式(5):131.6
武中:
T-孵化盛期笑三龄岭盛期所需天数;131.6——25℃~35℃变温条件下-龄和二龄蝗螨发育所需有效积温;T—30cm旬平均草丛温度;
18—蝗蜻发育起点温度。
4.1.3成虫羽化期
募卵化至成虫羽化期,可采用有效积温法预测,见式(6):式中:
工,——蝗卵孵化至羽化期所需天数:T =
407.5-—25℃~35℃C变温条件夏:龄蝗发育至成虫所需有效积温;T。—30c旬平均草丛温度:
18—蝗辅发育起点温度。
4.1.4成由产卵期
成虫产聊期用以下方法预测:
(6)
a)分期法:在成虫交尾初期和盛期分别捉雌成虫20头,剂腹检查体内蝗卵发育程度,根据蝗卵发育分期表和蝗卵发育期至产卵期所需天数表(附录H),预测产卵期。b)历期法:从羽化到产卵:般需15d~20d。4.2发生量预报
4. 2.1发生密度
根据残蝗密度、雌虫数及产(抱)卵率、每头睡虫产卵量及死亡率,预测下代发生密度。此外,还应考虑天敌情况和土壤含水量的高低及气象因素等。下代蝗蜡密度可用式(7)计算:式中:
下代蟑蜻密度,头/m;
d一残密度,头/m;
—雌少率;
f:——·产卵雌虫率;
每头雌业产卵量;
螳卵自然死亡率。
D. =d,XfxfiXex(l-r)
.(7)
GB/T 15803—2007
发生面积
根据残媒面积、分布范围,结合水液、耕地、淤滩、潮库水位等四素预报下代发生面积。4.2.3
3发生程度
根据预测的发生密度和发生面积,结合宜媒面积,根据式(1)计算出发生指数,对照衣1东亚飞煌发生程度分级指标,预测发生程度。6
附录A
(资料性附)
东亚飞蝗形态特征描述
GB/T15803--2007
东亚飞蝗Lucustamzgratoriamanilensid(Meycn),义名蚂虾。直趣月,短角蝗亚日,蝗总科丝角媒科。成虫体绿或黄褐色,多因型、性别、羽化后时间的长短以及环境背景而变异。触角丝状,多为谈黄色;具1对复眼和3个单眼。复眼后有淡色条纹,前下本有暗色斑纹,前胸背板形状与色泽因型的不同有明显区别。中胸腹板侧叶间的中隔之长大于宽。前翅发达,常超过后足旺节的中部,具有光泽和暗色斑纹:后翅较宽,折叠于前翅之下,色说透明。后足腿节工侧上隆线细齿明显,内上侧基部之半在隆线之间呈熙色,近顶端处有明显而较狭的暗色横纹。后足胫节常为橘红色,无外端刺,外端具刺10个~11个;中垫短,不到达爪的中部;腹部听器鼓膜盖较大,几乎覆益鼓膜孔之半。东亚飞蝗具变型特征,当种群密度大时成群居型;懿度低时,为散居型。两型之间尚有中型(或转变型),由高密度蛹群分敢或低密度辅群聚案而形成。群居型和散居型飞媒不仅在形态和生物学特征上有明显区别,在疆癫为害周期上不同。二型的区别见附录C。东亚飞蝗产卵于卵变中,卵寒黄色或淡褐色,长简形,长45.mr167mm,中部略弯,每块卵囊一般含邮50粒~80粒,个别多达200粒左右,卵粒量香焦状,般长6mm~~7mm,直径约1.5mm,根据卵的发育进,将之分为原头期、胚转期、显节期和胚熟期四个时期,具体转征见附录D。卵孵化形成的若虫称为蝗蝙,楠经5次蜕皮变为成虫,各龄蝗蜥除大小,色泽有差别外,形态上也有明显差别,具体见表A.1.
表A.1东亚飞蝗群居型与散居型的区别项
前趣平均长/mnu
后足腿节平均长/num
前翘长与后足腿节长比值
前胸背板
前胸高度与头部高度比值
群居趣
雄±2. 6,雌 45. 8
雄 20. 8,雌21. 3
雄 2. 11,雌 2. 16
头顶稍高于前胸背板,头部较
宽,复眼较上
略短,构前区明显缩狭。沟后区较宽平,形成鞍状;侧视中隆线较平查或在中部微凹,前缘近圆形,后缘呈钝圆形,前胸背板背面中隆线两测有褐照色或照绒状纵条纹推1.10,雕1.08
散居型
绿系赞福
罐42.0,睡46.0
雄22.5,雕24.0
雄1.87,1.92
头顶低于胸背板,头部较狭,
复眼较小
稍长,构前区不明显缩狭,将后区略高,不是较状;侧视,中醛线呈弧型睦起,如肾形.前缘锐角形向前突出·后缘直角形。前胸背板背面中隆线两侧无褐黑色或黑绒状条纹,常品续色
雄1.25,唯1.31
G1/T 15803—2007
点数/数!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东亚飞蝗煌发生情况调查汇报表表B.1
蝗虫春季挖卵情况调查表
活卵肠胎发育进度
原头胚转
(块/粒)
注:汇报时间为每年 4月 15 日~-20 日期
预汕螺
表B,2夏(秋)蝗发生情况汇总表不同奔度的面积/万前
发生0.2头/0.5头/1.1头/.1头/.1 ±/查
面积/面积/程度/
万亩万亩
16头/10头/
寄度/
(头/n
预计复业
达防浴
出+!
预计主要
楚作区域
注:在夏(秋)韓三龄蝗轴高峰期大田普查结束后汇报,夏蟑一般每年6月中旬,秋蛭旬年9川上。表B.3复(秋)蝗发生情况汇总及下代发生趋势预测表夏(秋)媒发牛情况
标治成虫 成虫 查蝗
面羽化产卵面 面
盛期积积
(月)
)万方
度(秋)残蝗调查情况
不同浅望密度的面积/
>6买/
s10头!wwW.bzxz.Net
210头/
>30 头/
≤30买≤100头!
班平均
简述气象,
生态条件
预计下代发生情况
单雄现有
比产卵宜蝗
>100 头/
注:在夏(秋)蝗发生为害结束时汇掀,熏惊每年7月初,秋蝗每年10月底。率
面积/
1)“”为非法定计量单位,但为了使于使用,本标准表中一律保留\亩”为单位。1亩667m,1为亩667hm测报站名
附录C
(规性附录)
农作物病虫调查资料表册
农作物病虫调查资料表册
东亚飞蝗
(补充件)
(北纬:
填报人:
负责人:
海拨:
GB/T15803—2007
(盖章)
GB/T15803—2007
调查样点!:有样点数/
蝗卵分布调查记载表
总卵块数
平均每块
卵粒数/
(粒/块)
平韵郎
(粒/m)
最高蝗
密度/
(粒/m)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GB)标准计划
- GB/T8949-2008 聚氨酯干法人造革
- GB/T4995-2014 联运通用平托盘 性能要求和试验选择
- GB/T20614—2006 烟花爆竹烟火药中高氯酸盐含量的测定
- GB/T10068-2020 轴中心高为56 mm及以上电机的机械振动振动的测量、评定及限值
- GB12115-1989 高频信号发生器测试方法
- GB/T22943-2008 蜂蜜中三甲氧苄氨嘧啶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 GB50016-201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 GB8702-1988 电磁辐射防护规定
- GB/T14926.6-2001 实验动物 支气管鲍特杆菌检测方法
- GB18583-2001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 胶粘剂中有害物质限量
- GB/T4789.29-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检验
- GB/T5211.1-2003 颜料水溶物测定 冷萃取法
- GB9364.2-1997 小型熔断器 第2部分:管状熔断体
- GB/T19216.23-2003 在火焰条件下电缆或光缆的线路完整性试验 第23部分: 试验步骤和要求 数据电缆
- GB11899-1989 水质 硫酸盐的测定 重量法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