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其他行业标准 >>
- DG/TJ 08-2009-2006 有线网络建设技术规范

【其他行业标准】 有线网络建设技术规范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12-08 01:46:01
- DG/TJ08-2009-2006
- 现行
标准号:
DG/TJ 08-2009-2006
标准名称:
有线网络建设技术规范
标准类别:
其他行业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17.35 MB

部分标准内容:
上海市建筑建材业市场管理总站上海市新阐出版局内部资料准印证(2007)第023号
线网络建设技术规范
上海市建筑建材业市场管理总站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
有线网络建设技术规范
Technicalstandardforcable
networkconstruction
DG/TJ08-2009-2006
J10936-2007
2007上海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
20392987
有线网络建设技术规范
Technical standardforcable
networkconstruction
DG/TJ08—2009—2006
主编单位:东方有线网络有限公司批准部门: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施行日期:2007年4月1日
2007上海
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
沪建交[2007]13号
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
关于批准《有线网络建设技术规范》为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由东方有线网络有限公司主编的《有线网络建设技术规范》,经有关专家审查和我委审核,现批准为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该规范统一编号为DG/TJ08一2009一2006,自2007年4月1日起实施。
本规范由市建设交通委负责管理,东方有线网络有限公司负责解释。
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
二OO七年一月十二日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有线网络建设技术规范》是根据2005年上海市建设和管理委员会沪建建[2005]54号文的要求,配合数字电视平移工程和上海信息化建设的需要,由东方有线网络有限公司组织有关单位和人员编制而成。随着上海经济的快速增长,电视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有线网络正朝着数字化和综合服务的方向前进,人们对有线网络的需求已呈多元化趋势,以传输模拟电视为主的有线网络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在生活、娱乐和商务等方面的需求。同时,针对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提出的数字电视整体平移计划,传统的单向广播式有线网络也已不能满足数字电视传输的需要。因此,作为全国唯一的“视频、语音、数据”三网融合试点,上海市的有线网络建设应该立足上海市信息化发展的总体战略,成为集实现多种业务为一体的高效率、高质量的信息网络平台。为此,本规范参照国内外行业与企业标准,结合上海实际,提出了针对上海市地区的有线网络设计、施工、验收方面的规范要求,根据有线网络的技术性能结合民用建筑的特点,从机房、管道、布线、设备和系统等几个方面编制了基本要求和规定。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为:总则、术语、设计、施工、验收及四个附录。
本规范在制定过程中,自始至终得到相关部门领导的指导和关心,同时也获得了各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衰心的感谢。各单位和人员在执行时对本规范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给东方有线网络有限公司(地址:金科路2860号;邮编:201203),以使本规范逐步趋于完善。主编单位:东方有线网络有限公司参编单位:中广电广播电影电视设计研究院主要起草人:夏晓燕万乾荣崔洪强倪晨鸣丁波金杰张永刚胡煜
王东伟范硕奕东长根沈忠明
上海市建筑建材业市场管理总站二OO六年十二月
一般规定
3.2有线网接人机房设置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机房设备与电源配置
3.4集线间及室外设备箱
3.5地下管线
建筑内管线
传输网络系统
4施工
施工前检验
4.2光缆管线施工
电缆管线施工
暗配线管施工
4.5电缆桥架和线槽施工
4.6楼层集线箱及用户信息配线箱4.7接地安装
超五类及以上非屏蔽对绞电缆施工收
工程验收及文件编制要求
· (11)
(20)
:(30)
…(30)
5.2设备器材抽查与验收项目
管道质量检验
5.4光缆检测
5.5用户端安装工程验收
5.6非屏蔽超五类对绞线电缆测试附录A设备和主要器材检验的抽查量附录B工程验收检验项目及规定
附录C非屏蔽对绞电缆系统测试记录样表附录D相关标准
本标准用词说明
条文说明,
1总则
1.0.1为了满足上海市信息化发展和建设的需要,使本市的有线网络设施向数字化、综合业务方向发展,从技术上规范有线网络建设,提高有线网络的利用率,特制定本规范。1.0.2本规范适用于上海市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民用建筑有线网络配套设施的设计、施工和验收。非民用类建筑的有线网络建设可参照本规范执行
1.0.3有线网络的建设应符合市政规划的要求,并与周围环境、建筑类型和规模相协调。
1.0.4有线网络的建设应积极采用符合国家及本市标准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倡导环保和节能。1.0.5上海市有线网络的建设,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和上海现行相关标准的有关规定2术语
2.0.1混合光纤同轴电缆网hybridfibercoax(HFC)本标准中的混合网络是一种双向的共享媒质系统,包括机房和光节点之间的光纤,以及从光节点到用户驻地的同轴电缆分配网络。
2.0.光节点opticalnode
光节点一般也叫做光工作站,其中包括光接收模块、光发射模块、放大模块、网管模块等。光节点作为网络的光纤和电缆网络的中继点,主要实现光电信号和电光信号的转换。2.0.3光发(送)机transmitter(TX)一种将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的设备。它由光源(例如激光器)及其它有关部件组成,同样也包括位于同轴输入和光输出连接器之间的所有部件。
2.0.4光接收机receiver(RX)
一种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设备。它由光探测器(例如PIN光电二极管)及其它有关部件组成,同样也包括位于光输人和同轴输出连接器之间的所有部件。2.0.5射频放大器RFamplifier
用于将射频信号放大的设备。
2.0.6分支分配器splitter
将射频信号进行分配的无源器件。2.0.7供电器powersupplies
为电缆网上的有源器件进行供电的设备,一般采用60V或90V交流电输出。
2.0.8有线网接人机房centercablenetworkequipmentroom用于安装公共有线网络系统接入设备的建筑空间。2.0.9有线网集线间(简称集线间)cablenetworkcabinet用于安装公共有线网络系统设备的建筑空间。2.0.10楼层集线箱floordistributorbox设置在楼层内,具有同轴电缆、数据电缆、光缆成端及分配功能的箱体。
2.0.11楼层有源集线箱floordistributorboxwithpower设置在楼层内,安装小型有源有线网络设备并具有同轴电缆、数据电缆和光缆成端及分配功能的箱体。可以分为TV集线箱和交换集线箱。
2.0.12用户信息配线箱userjunctionboxforhome安装在建筑功能区域内或住宅户内,具有电话、数据、视频等各类信号的传输、分配和转接功能的箱体。2.0.13室外设备箱outdoorequipmentcabinet设置在室外,安装有线网络接人设备的有源箱体,2.0.14交接设备cross-connectingequipment用于连接主干电缆和配线电缆的设备。2.0.15交接配线cross-connectingdistributior主于电缆经过交接设备再接到分线设备的一种配线方式。2.0.16直接配线direct-connectingdistribution电缆不经过交接设备,线对间不复接,直接接到分线设备的一种配线方式。
2.0.17非屏蔽对绞电缆unshieldedtwistedpair由非屏蔽线对组成的电缆,主要用于数字通信。通常又称为UTP电缆。
2.0.18过路箱(盒)passbox
建筑物内暗配管段间为方便施工和维护而设的箱(盒)体。2.0.19引上管 the pipe of leading to ground地下有线网管道的人(手)孔井至地上建筑物外墙、电杆或室外设备箱间的管道。
2.0.20进楼管entrancepipe
地下有线网管道的人(手)孔井与建筑物内机房、集线间等之间的地下连接管道。
3设计
3.1一般规定
3.1.1有线网络的配套设施建设,应与建筑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同步进行。
3.1.2有线网络工程,应包括有线网管道和光(电)缆线路工程、设备安装工程、用户建筑物内的同轴分配网络工程、超五类及以上非屏蔽双绞电缆的布线工程
3.1.3有线网络配套工程应根据民用建筑的类型、总体规划、相关规定、环境条件以及近、远期用户需求等因素统一规划,并根据网络设施进行综合管线的设计。设计必须保证网络建设的质量和安全,应考虑施工和维护方便,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可持续发展。
住宅小区内的有线网络的配套设施宜由接人机房、有线3.1.4
网集线间、室外设备箱、住宅小区内有线网管道、光缆、数据电缆、楼内弱电竖并、赔管、楼层集线箱、用户信息配线箱及信息插座等组成。
住宅小区内的有线网主干线缆应采用地下管道敷设,宜3.1.5
采用管线集约化同沟走线方式,住宅建筑物内管线应采用暗敷设方式。
3.1.6住宅小区内光缆宜采用非色散位移的单模光纤,宜选用松套充膏、层绞式或中心束管式结构。地下管道光缆的外护层应选用铝一聚乙烯粘结护套,光缆接头盒应采用密封防水结构,并具有防腐蚀和抗压力、张力和冲击力的能力。5
3.1.7公共建筑内有线网络的配套设施宜包括:接入机房、有线网集线间、室内金属走线槽或室外通信管道(建筑群体)、光缆、数据电缆、楼内弱电竖井、暗管、楼层集线箱、楼层交接设备、信息插座或用户信息配线箱等。
3.1.8公共建筑内有线网干线线缆宜采用竖井方式,线缆宜穿管或用金属线槽敷设。
3.1.9建筑内光缆、数据电缆应采用阻燃型。3.1.10有线网视频电缆宜采用sywv-75-5、sywv-75-7四屏蔽编织网同轴电缆和sywv-75-9、sywv-75-12传输电缆。3.1.11有线网数据电缆宜采用超五类及以上非屏蔽对绞电缆,其传输距离限值、各段线缆长度限值、和各项指标等均应符合《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等相关规定。3.2有线网接入机房设置
3.2.1接人机房选址原则
1接入机房宜选择建筑群体的中心区域,宜设置在建筑物的地上第一层。应选择在排水良好、地势较高的区域。接人机房不宜设在地下室的最底层,当地下仅有一层时,应采取适当抬高机房位置地面的防水措施。在满足使用条件下,接入机房可与建筑物内其他弱电机房共用。
2接入机房位置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1)管线进出方便,宜选择弱电主于管道附近2)贴邻及上下层应避开易积水的建筑空间,机房内不应有给排水及煤气等管道穿越。
3)避开强电磁场干扰。当无法避开强电磁场干扰或为保障安全,应采取有效的电磁屏蔽措施,6
4)避开低洼、潮湿、落雷区域及重盐害地区。5)远离产生粉尘、油烟、有害气体以及生产或贮存具有腐蚀性、易燃、易爆物品的工厂、仓库、堆场等;远离强震源和强噪声源。
3.2.2接人机房最小边净长度不应小于3米,使用面积应符合表3.2.2之规定。
接入机房面积要求。
机房类型
住宅小区
公共建筑
用户规模(户)
用户数<1000
用户数在1000~2000之间
用户数在2000~5000之闻
用户数>5,000
终端点容量<1000点
每增加1000终端点
3.2.3接人机房土建及防火要求
使用面积(m)
宜设分机房
增加5
1机房的建筑平面和空间布局应具有适当的灵活性,机房净高不应小于2.7m。
2机房应具备防雷和接地装置,应预留等电位接地端子箱。3机房地面等效均布活荷载不应小于6kN/m2。4机房门窗
1)机房门窗应具备防盗功能,宜设置安保监控系统,并应具有较好的防尘、防水、隔热、抗风、防虫、防鼠功能2)机房外门门洞宽度不应小于1.2m,门洞高度不应小于2.2m。
3)机房外门应采用向外开启的双开门,并应采用金属材料制成的甲级防火门。内门应采用耐久、不易变形的甲级防火门。
5机房防火
1)机房耐火等级应不低于二级,宜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并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电子计算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及(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的相关规定。
2)机房的隔墙应为防火墙,其耐火极限不应小于3小时;防火墙上开设工艺孔洞应进行防火封堵,其空隙应采用不燃材料填塞密实;竖向管道井的留洞应在每层楼板处用相当于楼板耐火极限的不燃材料作防火分隔3)机房顶棚的装饰材料燃烧性能等级应为A级,墙面和地面的装饰材料燃烧性能等级应为B1级。4)机房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走廊、楼梯间应畅通并有明显的疏散指示标志。
3.2.4电源要求
1电源应采用三相四线制,应从配电室(间)直接引来,电源负荷宜为2级。总功率在满足机房设备用电的前提下,还应保证有20%以上余量。
2电源线缆应采用穿金属管、金属线槽或行线架布放,每路电源线中间不得有接头。电源线与有线线缆之间应分开布放。3.2.5机房环境要求
1机房温度、湿度应满足系统设备正常运行,温度宜为18~~8
30℃,相对湿度宜为40%~70%,并不得结露。有条件时宜设置空调系统,且其围护结构应满足相应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机房应防止有害气体侵入,并应有良好的防尘措施。机房内的空气含灰尘粒子浓度和气体浓度应符合表3.2.5要求。表3.2.5
灰尘颗粒最大直径(μm)
灰尘颗粒的最大浓度
(粒子数/立方米)
容许尘埃限值表
7×105
3机房内的背景噪音不宜大于68分贝。机房内的电场强
度在频率0.15~1000MHz时不应大于126dB(uv/m),磁场强度不应大于800A/m。
4照明
1)机房照明应采用一般照明方式,水平照度应大于200Lux。
般照明的均匀度不宜小于0.7,非工作区照2)工作区内一
度不宜低于工作区的平均照度的1/5。3)机房内应设置应急照明,其水平照度应大于5Lux。4)机房宜选用日光灯,灯具的布置与设备的布局应综合考虑,应避免阴影。
5机房应保持通风,宜采用自然通风,并应维持工作人员操作时所必需的新风量。
3.2.6机房防雷接地
1机房接地宜采用共用接地方式,通过等电位接地端子箱接地,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2。2机房配电箱应安装电涌保护器装置。3进人机房的电缆和信号线缆的金属屏蔽层、各种金属管9
道应作等电位连接。
3.3机房设备与电源配置
3.3.1机房设备应根据混合光纤同轴电缆网和有线网数据电缆布线设计要求,配置有源光传输设备、有源数字设备、无源射频分配设备、无源光分路设备、光节点、放大器、供电电源、数字电视传输网络接人设备和配线设备等。3.3.2机架设备安装间距应符合表3.3.2的规定。表3.3.2机架设备安装排列间距
安装方式及走道
机架双面安装
机架单面安装
机架面距墙
机架背距墙
机房内主要走道究度
次要走道宽度
安装距离
列间距离不宜小于1200mm
列间距离不宜小于1000mm
不应小于800mm
不应小手800mm
不宜小于1200mm
不宜小于800mm
3.3.3机架的安装应按七度抗震设防进行加固,其加固方式应符合《通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YD5059)有关要求。3.3.4接入机房用电量配置应符合表3.3.4的规定。10
建筑类型
往宅小区
公共建筑
表3.3.4接入机房用电量配置
1000户以下
1000户~2000户
2000户~5000户
<2000终端点
每增加1000点
用电量配置(kw)
增加2
3.3.5接人机房每侧墙面设置的电源插座数量不应少于2组。电源插座应嵌墙安装,高度宜距地坪300mm。3.4集线间及室外设备箱
3.4.1公共建筑的弱电间设计,应预留不小于3m2的使用面积作为有线网集线间。无弱电间时宜设置独立集线间。集线间空间最小边净长度不宜小于1.2m。集线间提供满足有线网络有源设备的用电负荷不应小于1.5kW,并应配置接地端子。集线间内单相两极和单相三极组合电源插座(组)不应少于2个。3.4.2在住宅高层、中高层建筑的每个单元、多层建筑每1~3个相邻单元应设置1处集线间。在符合使用条件下,集线间可与建筑内的其它弱电间合用。集线间空间最小边长度不宜小于1.2m,使用面积应符合表3.4.2的规定。11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线网络建设技术规范
上海市建筑建材业市场管理总站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
有线网络建设技术规范
Technicalstandardforcable
networkconstruction
DG/TJ08-2009-2006
J10936-2007
2007上海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
20392987
有线网络建设技术规范
Technical standardforcable
networkconstruction
DG/TJ08—2009—2006
主编单位:东方有线网络有限公司批准部门: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施行日期:2007年4月1日
2007上海
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
沪建交[2007]13号
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
关于批准《有线网络建设技术规范》为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由东方有线网络有限公司主编的《有线网络建设技术规范》,经有关专家审查和我委审核,现批准为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该规范统一编号为DG/TJ08一2009一2006,自2007年4月1日起实施。
本规范由市建设交通委负责管理,东方有线网络有限公司负责解释。
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
二OO七年一月十二日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有线网络建设技术规范》是根据2005年上海市建设和管理委员会沪建建[2005]54号文的要求,配合数字电视平移工程和上海信息化建设的需要,由东方有线网络有限公司组织有关单位和人员编制而成。随着上海经济的快速增长,电视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有线网络正朝着数字化和综合服务的方向前进,人们对有线网络的需求已呈多元化趋势,以传输模拟电视为主的有线网络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在生活、娱乐和商务等方面的需求。同时,针对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提出的数字电视整体平移计划,传统的单向广播式有线网络也已不能满足数字电视传输的需要。因此,作为全国唯一的“视频、语音、数据”三网融合试点,上海市的有线网络建设应该立足上海市信息化发展的总体战略,成为集实现多种业务为一体的高效率、高质量的信息网络平台。为此,本规范参照国内外行业与企业标准,结合上海实际,提出了针对上海市地区的有线网络设计、施工、验收方面的规范要求,根据有线网络的技术性能结合民用建筑的特点,从机房、管道、布线、设备和系统等几个方面编制了基本要求和规定。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为:总则、术语、设计、施工、验收及四个附录。
本规范在制定过程中,自始至终得到相关部门领导的指导和关心,同时也获得了各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衰心的感谢。各单位和人员在执行时对本规范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给东方有线网络有限公司(地址:金科路2860号;邮编:201203),以使本规范逐步趋于完善。主编单位:东方有线网络有限公司参编单位:中广电广播电影电视设计研究院主要起草人:夏晓燕万乾荣崔洪强倪晨鸣丁波金杰张永刚胡煜
王东伟范硕奕东长根沈忠明
上海市建筑建材业市场管理总站二OO六年十二月
一般规定
3.2有线网接人机房设置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机房设备与电源配置
3.4集线间及室外设备箱
3.5地下管线
建筑内管线
传输网络系统
4施工
施工前检验
4.2光缆管线施工
电缆管线施工
暗配线管施工
4.5电缆桥架和线槽施工
4.6楼层集线箱及用户信息配线箱4.7接地安装
超五类及以上非屏蔽对绞电缆施工收
工程验收及文件编制要求
· (11)
(20)
:(30)
…(30)
5.2设备器材抽查与验收项目
管道质量检验
5.4光缆检测
5.5用户端安装工程验收
5.6非屏蔽超五类对绞线电缆测试附录A设备和主要器材检验的抽查量附录B工程验收检验项目及规定
附录C非屏蔽对绞电缆系统测试记录样表附录D相关标准
本标准用词说明
条文说明,
1总则
1.0.1为了满足上海市信息化发展和建设的需要,使本市的有线网络设施向数字化、综合业务方向发展,从技术上规范有线网络建设,提高有线网络的利用率,特制定本规范。1.0.2本规范适用于上海市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民用建筑有线网络配套设施的设计、施工和验收。非民用类建筑的有线网络建设可参照本规范执行
1.0.3有线网络的建设应符合市政规划的要求,并与周围环境、建筑类型和规模相协调。
1.0.4有线网络的建设应积极采用符合国家及本市标准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倡导环保和节能。1.0.5上海市有线网络的建设,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和上海现行相关标准的有关规定2术语
2.0.1混合光纤同轴电缆网hybridfibercoax(HFC)本标准中的混合网络是一种双向的共享媒质系统,包括机房和光节点之间的光纤,以及从光节点到用户驻地的同轴电缆分配网络。
2.0.光节点opticalnode
光节点一般也叫做光工作站,其中包括光接收模块、光发射模块、放大模块、网管模块等。光节点作为网络的光纤和电缆网络的中继点,主要实现光电信号和电光信号的转换。2.0.3光发(送)机transmitter(TX)一种将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的设备。它由光源(例如激光器)及其它有关部件组成,同样也包括位于同轴输入和光输出连接器之间的所有部件。
2.0.4光接收机receiver(RX)
一种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设备。它由光探测器(例如PIN光电二极管)及其它有关部件组成,同样也包括位于光输人和同轴输出连接器之间的所有部件。2.0.5射频放大器RFamplifier
用于将射频信号放大的设备。
2.0.6分支分配器splitter
将射频信号进行分配的无源器件。2.0.7供电器powersupplies
为电缆网上的有源器件进行供电的设备,一般采用60V或90V交流电输出。
2.0.8有线网接人机房centercablenetworkequipmentroom用于安装公共有线网络系统接入设备的建筑空间。2.0.9有线网集线间(简称集线间)cablenetworkcabinet用于安装公共有线网络系统设备的建筑空间。2.0.10楼层集线箱floordistributorbox设置在楼层内,具有同轴电缆、数据电缆、光缆成端及分配功能的箱体。
2.0.11楼层有源集线箱floordistributorboxwithpower设置在楼层内,安装小型有源有线网络设备并具有同轴电缆、数据电缆和光缆成端及分配功能的箱体。可以分为TV集线箱和交换集线箱。
2.0.12用户信息配线箱userjunctionboxforhome安装在建筑功能区域内或住宅户内,具有电话、数据、视频等各类信号的传输、分配和转接功能的箱体。2.0.13室外设备箱outdoorequipmentcabinet设置在室外,安装有线网络接人设备的有源箱体,2.0.14交接设备cross-connectingequipment用于连接主干电缆和配线电缆的设备。2.0.15交接配线cross-connectingdistributior主于电缆经过交接设备再接到分线设备的一种配线方式。2.0.16直接配线direct-connectingdistribution电缆不经过交接设备,线对间不复接,直接接到分线设备的一种配线方式。
2.0.17非屏蔽对绞电缆unshieldedtwistedpair由非屏蔽线对组成的电缆,主要用于数字通信。通常又称为UTP电缆。
2.0.18过路箱(盒)passbox
建筑物内暗配管段间为方便施工和维护而设的箱(盒)体。2.0.19引上管 the pipe of leading to ground地下有线网管道的人(手)孔井至地上建筑物外墙、电杆或室外设备箱间的管道。
2.0.20进楼管entrancepipe
地下有线网管道的人(手)孔井与建筑物内机房、集线间等之间的地下连接管道。
3设计
3.1一般规定
3.1.1有线网络的配套设施建设,应与建筑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同步进行。
3.1.2有线网络工程,应包括有线网管道和光(电)缆线路工程、设备安装工程、用户建筑物内的同轴分配网络工程、超五类及以上非屏蔽双绞电缆的布线工程
3.1.3有线网络配套工程应根据民用建筑的类型、总体规划、相关规定、环境条件以及近、远期用户需求等因素统一规划,并根据网络设施进行综合管线的设计。设计必须保证网络建设的质量和安全,应考虑施工和维护方便,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可持续发展。
住宅小区内的有线网络的配套设施宜由接人机房、有线3.1.4
网集线间、室外设备箱、住宅小区内有线网管道、光缆、数据电缆、楼内弱电竖并、赔管、楼层集线箱、用户信息配线箱及信息插座等组成。
住宅小区内的有线网主干线缆应采用地下管道敷设,宜3.1.5
采用管线集约化同沟走线方式,住宅建筑物内管线应采用暗敷设方式。
3.1.6住宅小区内光缆宜采用非色散位移的单模光纤,宜选用松套充膏、层绞式或中心束管式结构。地下管道光缆的外护层应选用铝一聚乙烯粘结护套,光缆接头盒应采用密封防水结构,并具有防腐蚀和抗压力、张力和冲击力的能力。5
3.1.7公共建筑内有线网络的配套设施宜包括:接入机房、有线网集线间、室内金属走线槽或室外通信管道(建筑群体)、光缆、数据电缆、楼内弱电竖井、暗管、楼层集线箱、楼层交接设备、信息插座或用户信息配线箱等。
3.1.8公共建筑内有线网干线线缆宜采用竖井方式,线缆宜穿管或用金属线槽敷设。
3.1.9建筑内光缆、数据电缆应采用阻燃型。3.1.10有线网视频电缆宜采用sywv-75-5、sywv-75-7四屏蔽编织网同轴电缆和sywv-75-9、sywv-75-12传输电缆。3.1.11有线网数据电缆宜采用超五类及以上非屏蔽对绞电缆,其传输距离限值、各段线缆长度限值、和各项指标等均应符合《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等相关规定。3.2有线网接入机房设置
3.2.1接人机房选址原则
1接入机房宜选择建筑群体的中心区域,宜设置在建筑物的地上第一层。应选择在排水良好、地势较高的区域。接人机房不宜设在地下室的最底层,当地下仅有一层时,应采取适当抬高机房位置地面的防水措施。在满足使用条件下,接入机房可与建筑物内其他弱电机房共用。
2接入机房位置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1)管线进出方便,宜选择弱电主于管道附近2)贴邻及上下层应避开易积水的建筑空间,机房内不应有给排水及煤气等管道穿越。
3)避开强电磁场干扰。当无法避开强电磁场干扰或为保障安全,应采取有效的电磁屏蔽措施,6
4)避开低洼、潮湿、落雷区域及重盐害地区。5)远离产生粉尘、油烟、有害气体以及生产或贮存具有腐蚀性、易燃、易爆物品的工厂、仓库、堆场等;远离强震源和强噪声源。
3.2.2接人机房最小边净长度不应小于3米,使用面积应符合表3.2.2之规定。
接入机房面积要求。
机房类型
住宅小区
公共建筑
用户规模(户)
用户数<1000
用户数在1000~2000之间
用户数在2000~5000之闻
用户数>5,000
终端点容量<1000点
每增加1000终端点
3.2.3接人机房土建及防火要求
使用面积(m)
宜设分机房
增加5
1机房的建筑平面和空间布局应具有适当的灵活性,机房净高不应小于2.7m。
2机房应具备防雷和接地装置,应预留等电位接地端子箱。3机房地面等效均布活荷载不应小于6kN/m2。4机房门窗
1)机房门窗应具备防盗功能,宜设置安保监控系统,并应具有较好的防尘、防水、隔热、抗风、防虫、防鼠功能2)机房外门门洞宽度不应小于1.2m,门洞高度不应小于2.2m。
3)机房外门应采用向外开启的双开门,并应采用金属材料制成的甲级防火门。内门应采用耐久、不易变形的甲级防火门。
5机房防火
1)机房耐火等级应不低于二级,宜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并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电子计算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及(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的相关规定。
2)机房的隔墙应为防火墙,其耐火极限不应小于3小时;防火墙上开设工艺孔洞应进行防火封堵,其空隙应采用不燃材料填塞密实;竖向管道井的留洞应在每层楼板处用相当于楼板耐火极限的不燃材料作防火分隔3)机房顶棚的装饰材料燃烧性能等级应为A级,墙面和地面的装饰材料燃烧性能等级应为B1级。4)机房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走廊、楼梯间应畅通并有明显的疏散指示标志。
3.2.4电源要求
1电源应采用三相四线制,应从配电室(间)直接引来,电源负荷宜为2级。总功率在满足机房设备用电的前提下,还应保证有20%以上余量。
2电源线缆应采用穿金属管、金属线槽或行线架布放,每路电源线中间不得有接头。电源线与有线线缆之间应分开布放。3.2.5机房环境要求
1机房温度、湿度应满足系统设备正常运行,温度宜为18~~8
30℃,相对湿度宜为40%~70%,并不得结露。有条件时宜设置空调系统,且其围护结构应满足相应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机房应防止有害气体侵入,并应有良好的防尘措施。机房内的空气含灰尘粒子浓度和气体浓度应符合表3.2.5要求。表3.2.5
灰尘颗粒最大直径(μm)
灰尘颗粒的最大浓度
(粒子数/立方米)
容许尘埃限值表
7×105
3机房内的背景噪音不宜大于68分贝。机房内的电场强
度在频率0.15~1000MHz时不应大于126dB(uv/m),磁场强度不应大于800A/m。
4照明
1)机房照明应采用一般照明方式,水平照度应大于200Lux。
般照明的均匀度不宜小于0.7,非工作区照2)工作区内一
度不宜低于工作区的平均照度的1/5。3)机房内应设置应急照明,其水平照度应大于5Lux。4)机房宜选用日光灯,灯具的布置与设备的布局应综合考虑,应避免阴影。
5机房应保持通风,宜采用自然通风,并应维持工作人员操作时所必需的新风量。
3.2.6机房防雷接地
1机房接地宜采用共用接地方式,通过等电位接地端子箱接地,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2。2机房配电箱应安装电涌保护器装置。3进人机房的电缆和信号线缆的金属屏蔽层、各种金属管9
道应作等电位连接。
3.3机房设备与电源配置
3.3.1机房设备应根据混合光纤同轴电缆网和有线网数据电缆布线设计要求,配置有源光传输设备、有源数字设备、无源射频分配设备、无源光分路设备、光节点、放大器、供电电源、数字电视传输网络接人设备和配线设备等。3.3.2机架设备安装间距应符合表3.3.2的规定。表3.3.2机架设备安装排列间距
安装方式及走道
机架双面安装
机架单面安装
机架面距墙
机架背距墙
机房内主要走道究度
次要走道宽度
安装距离
列间距离不宜小于1200mm
列间距离不宜小于1000mm
不应小于800mm
不应小手800mm
不宜小于1200mm
不宜小于800mm
3.3.3机架的安装应按七度抗震设防进行加固,其加固方式应符合《通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YD5059)有关要求。3.3.4接入机房用电量配置应符合表3.3.4的规定。10
建筑类型
往宅小区
公共建筑
表3.3.4接入机房用电量配置
1000户以下
1000户~2000户
2000户~5000户
<2000终端点
每增加1000点
用电量配置(kw)
增加2
3.3.5接人机房每侧墙面设置的电源插座数量不应少于2组。电源插座应嵌墙安装,高度宜距地坪300mm。3.4集线间及室外设备箱
3.4.1公共建筑的弱电间设计,应预留不小于3m2的使用面积作为有线网集线间。无弱电间时宜设置独立集线间。集线间空间最小边净长度不宜小于1.2m。集线间提供满足有线网络有源设备的用电负荷不应小于1.5kW,并应配置接地端子。集线间内单相两极和单相三极组合电源插座(组)不应少于2个。3.4.2在住宅高层、中高层建筑的每个单元、多层建筑每1~3个相邻单元应设置1处集线间。在符合使用条件下,集线间可与建筑内的其它弱电间合用。集线间空间最小边长度不宜小于1.2m,使用面积应符合表3.4.2的规定。11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其他行业标准标准计划
- NB/T20133.2-2012 压水堆核电厂设施设备防护涂层规范 第2部分涂层系统在模拟设计基准事故条件下的评价试验方法
- ZJBK34007-1988 舰用电气设备的外壳
- HG/T4869-2015 车身喷绘贴膜
- JB/T11153-2011 单极和双极交流接触器
- HG/T3545-2014 氨合成催化剂活性试验方法
- 06SG515-2 轻型屋面梯形钢屋架(剖分T型钢弦杆)
- QCHM0001S-2016 复合调料
- CB/T8523-2011 机械化滑道设计规范
- QB/T4768-2014 沙发床
- Q/QJA26-2005 航天型号飞行试验(任务)通用放行准则
- SZJG21.6-2006 非发酵性豆制品 第6部分 腐竹
- NB/SH/T0832-2010 润滑油热表面氧化的测定 压力差示扫描量热法
- CNAS-CC31:2010 《人员认证机构通用要求》应用指南
- QB/T4151-2010 工艺伞
- CB/T4114-2011 船用油滤器检验方法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