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国家标准(GB) >>
- GB/T 18851.2-2008 无损检测 渗透检测 第2部分:渗透材料的检验

【国家标准(GB)】 无损检测 渗透检测 第2部分:渗透材料的检验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6-30 03:38:39
- GB/T18851.2-2008
- 现行
标准号:
GB/T 18851.2-2008
标准名称:
无损检测 渗透检测 第2部分:渗透材料的检验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2008-09-26 -
实施日期:
2009-05-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3.69 MB
标准ICS号:
试验>>19.100无损检测中标分类号:
机械>>机械综合>>J04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替代情况:
替代GB/T 18851.2-2005采标情况:
IDT ISO 3452-2:2006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GB/T 18851《无损检测 渗透检测》分为五个部分,本部分为GB/T 18851的第2部分。本部分等同采用ISO 3452-2:2006《无损检测 渗透检测 第2部分:渗透材料的检验》(英文版)。本部分代替GB/T 18851.2-2005《无损检测 渗透检测 第2部分:渗透材料的检验》。GB/T 18851的本部分规定了渗透材料型式检验和批量检验的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本部分也详述了现场控制的要求和方法。本部分与GB/T 18851.2-200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调整了安全警示;——增加了术语“受检品”;——修改了分类;——修改了检验分类;——修改了部分检验方法和要求;——增加了部分检验方法和要求;——增加了试块校准;——删除了资料性附录“荧光渗透剂灵敏度等级的测定”;——修改了资料性附录“测定荧显示可见度的设备”。 GB/T 18851.2-2008 无损检测 渗透检测 第2部分:渗透材料的检验 GB/T18851.2-2008

部分标准内容:
ICS19.10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8851.2—2008/ISO3452-2:2006代替GB/T18851.2—2005
无损检测
渗透检测
第2部分:渗透材料的检验
Non-destructivetestingPenetrant testing-Part 2:Testing of penetrant materials(ISO3452-2:2006.IDT)
2008-09-26发布
数码防伪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9-05-01实施
GB/T18851.2—2008/1SO3452-22006前言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渗透材料的检验
检验方法和要求
包装和标识
附录A(规范性附录)
附录B(规范性附录)
附录C(资料性附录)
参考文献
荧光亮度的比较
过程控制检验
测定荧光显示可见度的设备
GB/T18851《无损检测渗透检测》分为五个部分:第1部分:总则;
第2部分:渗透材料的检验;
第3部分:参考试块;
第4部分:设备;
第5部分:验证方法。
本部分为GB/T18851的第2部分。GB/T18851.2—2008/ISO3452-2.2006本部分等同采用ISO3452-2:2006《无损检测第2部分:渗透材料的检验》(英文版)。渗透检测
本部分等同翻译ISO3452-2:2006。为便于使用,本部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用小数点“”代替作为小数点的逗号“,”,删除国际标准的前言;
用GB/T1.1-2000规定的引导语代替国际标准中的引导语。本部分代替GB/T18851.2—2005《无损检测渗透检测第2部分:渗透材料的检验》。本部分与GB/T18851.2—200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调整了安全警示(2005年版的第4章;本版的正文前段);增加了术语“受检品”(见3.2);修改了分类(2005年版的第5章;本版的第4章);修改了检验分类(2005年版的6.1;本版的5.1):修改了部分检验方法和要求(2005年版的7.2、7.7、7.8、7.9、7.11和7.12;本版的6.2、6.7、6.8、6.9、6.11和6.12);
增加了部分检验方法和要求(见6.19和6.20);增加了试块校准(见B.4.22);
删除了资料性附录“荧光渗透剂灵敏度等级的测定”(2005年版的附录C);修改了资料性附录“测定荧光显示可见度的设备”(2005年版的附录D;本版的附录C)。本部分的附录A和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本部分由全国无损检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6)提出并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上海材料研究所、上海苏州美柯达探伤器材有限公司、上海宝钢工业检测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金宇飞、吴勤、赵成、吴小明、宓中玉、罗云东。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18851.2—2005。
GB/T18851.2—2008/IS03452-2:2006无损检测渗透检测
第2部分:渗透材料的检验
安全警示:GB/T18851的本部分所涉及的渗透材料所需的化学制品,可能是有害的、易燃的和/或挥发性的,因此均应注意预防,并应遵循国家、地方颁布的所有有关安全卫生、环保法的规定。1范围
GB/T18851的本部分规定了渗透材料型式检验和批量检验的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本部分也详述了现场控制的要求和方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18851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5097无损检测渗透检测和磁粉检测观察条件(GB/T5097—2005,ISO3059:2001,IDT)
GB/T12604.3无损检测术语渗透检测(GB/T12604.3—2005,ISO12706:2000,IDT)GB/T18851.1
渗透检测第1部分:总则(GB/T18851.12005,ISO3452:1984,无损检测
GB/T18851.3无损检测渗透检测第3部分:参考试块(GB/T18851.3—2008,ISO3452-3:1998,IDT)
GB/T2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GB/T27025—2008,ISO/IEC17025:2005,IDT)
3术语和定义
GB/T12604.3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GB/T18851的本部分。3.1
批batch
一次投产的具有相同性能和全部用特定标志符号标记的渗透材料产品的数量。3.2
受检品candidate
符合GB/T18851的本部分要求的送检的检测产品样品。4分类
4.1检测产品
渗透检测产品应按表1进行型号、方法和方式的分类。YYKAONIKAca
GB/T18851.2-2008/IS03452-2:2006com
4.2灵敏度等级
4.2.1概述
灵敏度等级应分别按渗透剂、去除剂和显像剂,以及产品族进行定义。4.2.2荧光产品族
荧光产品族的灵敏度等级应通过参考产品进行定义:1/2级灵敏度(超低);
-1级灵敏度(低);
-2级灵敏度(中);
3级灵敏度(高);www.bzxz.net
4级灵敏度(超高)。
4.2.3着色产品族
着色产品族的灵敏度等
级应使用GB/T18851.3中的1型参考试块进行定义:CHIN
1级灵敏度(普)
2级灵敏度(高
4.2.4两用产品族
灵敏度等级,可按着色产品族进行分类(见4.2.3)。两用渗透剂没有
表1检测产品
渗透剂
荧光渗透剂
着色渗透剂
两用(荧光者口参透剂)
5渗透材料的检验
5.1检验分类
5.1.1型式检验
去除剂
来油性乳化剂
油基型乳孔化剂
2.流动水冲洗
落剂(液体):
包卤化
2级未卤化
3级特殊应用
亲水性乳化剂
1.可选预冲洗(水)
2.乳化剂(水稀释)
3.最终冲洗(水)
水和溶剂
水溶性
水悬浮
显像剂
溶剂型(非水,适用于1型)
溶剂型(非水,适用于Ⅱ型和
特殊应用
渗透材料的型式检验应按GB/T18851.1进行,以确保符合GB/T18851的本部分的要求。型式检验应由取得GB/T27025认可的具有渗透材料型式检验项目的实验室进行。5.1.2批量检验
GB/T18851的本部分要求的批量检验,应对每批产品按GB/T18851.1进行,以确保该批与相应的经型式检验认可的试样具有相同的性能。气雾罐内装的渗透材料,其硫和卤素的含量应按6.12作附加测定。
批量检验应由质量体系予以限定和保证。该体系宜符合GB/T19001的要求。2
5.1.3过程控制检验
GB/T18851.2—2008/ISO3452-2:2006过程控制检验应按GB/T18851.1和GB/T18851.3,由用户或用户委托进行。5.2报告
5.2.1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实验室(见5.1.1)应出具一份执行GB/T18851的本部分的证书和一份详列了所得结果的报告。
如果生产渗透材料的成分出现变化,应重新进行型式检验。5.2.2批量检验
渗透材料的制造商应出具一份执行GB/T18851的本部分的证书(样例参见GB/T18253)。5.2.3过程和控制检验
所得结果应作记录(见附录B)。
5.3检验
5.3.1渗透剂
渗透剂性能应按表2进行型式和批量检验。表2渗透剂的性能和检验要求
灵敏度
渗透剂的可水洗性(仅对A方法渗透剂)荧光亮度(I型渗透剂)
UV稳定性(I型渗透剂)
热稳定性(I型渗透剂)
容水率(仅对A方法渗透剂)
腐蚀性
硫和卤素的含量
含水量(A和E方法)
其他相关污染物(有特别要求的)仅对要求标明“低毓和卤素”的产品。5.3.2去除剂(A方法除外)
去除剂性能应按表3进行型式和批量检验。检验类型
型式和批量
型式和批量
型式和批量
型式和批量
型式和批量
型式和批量
型式和批量
表3去除剂的性能和检验要求
灵敏度
黏度(仅对B和D方法)
-IKAoNiKAca-
检验类型
型式和批量
型式和批量
型式和批量
检验方法依据章条
检验方法依据章条
GB/T18851.2—2008/ISO3452-2:2006性
容水率(仅对B方法)
腐蚀性
硫和卤素的含量
蒸发的残余物/固体含量
容渗透剂率(仅对B和D方法)
含水量(仅对B方法)
其他相关污染物(有特别要求的)能
。仅对要求标明“低硫和卤素的产品。5.3.3
显像剂
表3(续)
显像剂性能应按表
4进行型式和批量检验
检验类型
型式和批量
型式和批量
型式和批量
型式和批量
型式和批量
表4显像剂的性能和检验要求
闪点(仅对d和e
腐蚀性(a方式除夕
硫和卤素的含量
固体含量(仅对d利
显像剂性能(f方式
再分散性(仅对c、d
(载液的)密度(仅对d
粒度分布
其他相关污染物(有特别要
。仅对要求标明“低和卤余的产品。气雾罐批量检验
检验类型
型式和批量
型式和批量
型式和批量
型式和批量
型式和批量
型式和批量
型式和批量
检验方法依据章条
检验方法依据章条
批量检验应按6.18规定的产品性能检验进行每批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容器,以及当中的容器应进行检验。若是按6.12检验硫和卤素的含量,仅需检验第一个容器。
检验方法和要求
6.1外观
被检样品的外观应与型式检验样品的外观相同。6.2渗透剂系统灵敏度
6.2.1荧光渗透剂(I型)
6.2.1.1检验规定
6.2.1.1.1渗透剂(I型)
A方法(水洗型)渗透剂和B、D方法(后乳化型)渗透剂和乳化剂,应采用适当的参考干粉显像剂4
GB/T18851.2—2008/ISO3452-2:2006D-1进行检验。C方法渗透剂,应采用上述针对A、B或D方法材料的任一方法,也可采用适当的参考去除剂R-1和参考干粉显像剂D-1(见表5)进行检验。6.2.1.1.2显像剂
除f方式(特殊应用)之外的所有与I型(荧光)渗透剂配用的显像剂,应采用4级灵敏度B方法的参考渗透剂和乳化剂系统FP-4PE/FE-B(见表6)进行检验。f方式显像剂应按6.2.1.1.4进行检验。应保存根据表5和表6所指定的用来比较每个产品的参考试样。制造商应记录这些参考试样及其批号。
注:列表记录参考产品,在某些检验实验室已被有效应用,例如德国汉诺威MPA实验室。6.2.1.1.3溶剂去除剂
1级和2级溶剂去除剂,应采用参考渗透剂FP-4PE和参考显像剂D-1进行检验。3级溶剂去除剂应按6.2.1.1.4进行检验。
6.2.1.1.4特殊应用——显像剂/去除剂f方式显像剂和3级去除剂,应采用制造商指定的经认可的特定材料进行检验。6.2.1.1.5产品族
若单个检测产品已检验,制造商可按GB/T18851的本部分的要求来确定产品族(例如I型2级灵敏度D方法a方式)。
6.2.1.2灵敏度
6.2.1.2.1概述
I型渗透剂系统的灵敏度,应采用一组试块通过比较受检品和标准参考产品的结果来测定。6.2.1.2.2试块
宜采用适当的试块,例如1型参考试块,见GB/T18851.3。符合GB/T18851.3的试块,具有厚度为10μm、20μm、30μm和50um的铬-镍镀层。每种厚度的试块有一对,且带有相似裂纹。荧光或着色渗透剂皆宜采用该试块,但同一试块不宜用于两种系统。6.2.1.2.3检验规程
受检品和参考渗透剂的检验,应采用同一规定规程。参考渗透剂的灵敏度等级与受检品的应相同。表7给出了一个参数示例。每个规程至少应重复3次,结果取平均值。6.2.1.2.4设备
应采用适当的设备来比较显示。附录C给出了一个示例。6.2.1.2.5结果解释
应评定显示的可见度。可见度的评估方法应由检测实验室规定。评估时的观察条件应按GB/T5097。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应在报告中陈述观察条件。受检品的结果,应相似于或优于参考产品。进行定量评估,受检品显示的结果应至少为参考产品的90%。
表5参考材料名称
参考材料
1/2级灵敏度,I型,渗透剂
1级灵敏度,I型,渗透剂
2级灵敏度,I型,渗透剂
3级灵敏度,I型,渗透剂
4级灵敏度,I型,渗透剂
-IKAONiKAca-
方法A
FP-1/2
方法B、C和D
FP-1PE
FP-2PE
FP-3PE
FP-4PE
GB/T18851.2—2008/ISO3452-2:2006参考材料
1级灵敏度,Ⅱ型,渗透剂
2级灵敏度,Ⅱ型,渗透剂
B方法,I型,乳化剂
D方法,I型,乳化剂
B方法,Ⅱ型,乳化剂
C方法,1级,去除剂
C方法,2级,去除剂
a方式,显像剂
e方式,显像剂
注:FP
荧光渗透剂,FE
表5(续)
方法A
荧光渗透剂用乳化剂:W—
水洗型,VP
着色渗透剂用乳化剂
6灵敏度与材料配用表
受检品
I型,A方法,1/2级灵敏度
I型,A方法,1级灵敏度
I型,B方法,1级灵敏度
I型,C方法,1级灵敏度
I型,D方法,1级灵敏度
I型,A方法,2级灵敏度
I型,B方法,2级灵敏度
I型,C方法,2级灵敏度
I型,D方法,2级灵敏度
I型,A方法,3级灵敏度
I型,B方法,3级灵敏度
I型,C方法,3级灵敏度
I型,D方法,3级灵敏度
I型,A方法,4级灵敏度
I型,B方法,4级灵敏度
I型,C方法,4级灵敏度
I型,D方法,4级灵敏度
处理受检品用材料
渗透剂系统
方法B、C和D
VP-1PE
VP-2PE
着色渗透剂:PE
参考材料
FP-1/2
FP-1PE
FP-1PE
FP-1PE
FP-2PE
FP-2PE
FP-2PE
FP-3PE
FP-3PE
FP-4PE
FP-4PE
FP-4PE
后乳化型;
受检品
Ⅱ型,A方法,1级灵敏度
Ⅱ型,B方法,1级灵敏度
I型,C方法,1级灵敏度
I型,D方法,1级灵敏度
I型,A方法,2级灵敏度
Ⅱ型,B方法,2级灵敏度
I型,C方法,2级灵敏度
Ⅱ型,D方法,2级灵敏度
自方式
b方式
c方式
d方式
e方式
渗透剂保持
溶剂去除
全部方法
D方法
B方法
D方法
A方法
B方法
D方法
C方法
A、B、D方法
C方法
全部方法
FP-4PE
FP-4PE
FP-4PE
FP-4PE
FP-4PE
FP-4PE
VP-2PE
表6(续)
处理受检品用材料
渗透剂系统
去除剂
显像剂
GB/T18851.2—2008/IS03452-2:2006参考材料
VP-IPE
VP-IPE
VP-1PE
VP-1PE
VP-2PE
VP-2PE
VP-2PE
VP-2PE
FP-4PE
FP-4PE
FP-4PE
FP-4PE
FP-4PE
FP-4PE
VP-2PE
1型渗透剂灵敏度检验参数
浸,然后滴沥5min,与垂直呈5~10°喷射1min(160kPa±10%,20℃±5℃)浸,然后滴沥2min
浸没5min,不搅动:
参考系统,浓度为20%
受检品系统,制造商推荐的浓度喷射1min
在UV-A辐射下喷射,直到荧光背景消失,如果不能在2min内完成,则检验失败
放入水中停止乳化,随后喷射2min此三种方法,在水管接近喷嘴处:160kPa±10%,20℃±5℃用干净的布沾湿溶剂擦,然后用干净的干布擦,以去除多余溶剂在烘箱中干燥5min,烘箱中的温度不宜高于50℃若检验为b和c方式时,干燥后施加显像剂在室温下干燥5min
浸在a方式(干粉)显像剂中最多为5s,允许最少保持5min7
-YIKAONMIKAca-
GB/T18851.2—2008/ISO3452-2:20066.2.2着色渗透剂
6.2.2.1检验规定
A、B,C和D方法渗透剂及其关联去除剂(若有的话),应采用参考非水湿式显像剂D-2进行检验。C方法(溶剂去除型)渗透剂也可采用参考溶剂去除剂R-2和参考非水显像剂D-2(见表6)进行检验。除f方式之外的所有与Ⅱ型(着色)渗透剂配用的显像剂,应采用II型参考渗透剂和B方法乳化剂VP-PE/VE-B进行检验。
6.2.2.2试块
应采用符合GB/T18851.3的1型参考试块中的30μm和50μm试块。6.2.2.3检验方法
首先应采用3级灵敏度的I型(荧光)渗透剂系统校准试块。延伸范围不小于试块宽度80%的明显可见的显示的数目应予记录。然后应彻底清除所有荧光材料的痕迹,以便用于Ⅱ型渗透剂。用于受检品的试块,应按规定的规程进行处理。表8给出了一个参数示例。每个规程至少应重复3次,结果取平均值。表8Ⅱ型渗透剂灵敏度检验参数
渗透剂保持
溶剂去除
全部方法
D方法
B方法
D方法
A方法
B方法
D方法
C方法
A,B.D方法
C方法
全部方法
结果解释
浸,然后滴沥5min,与垂直呈5~10°预洗30s
乳化305
乳化1.5min
喷射1min
在白光下喷射,直到着色背景消失;如果不能在2min内完成,则检验失败放人水中停止乳化,随后喷射2min此三种方法,在水管接近喷嘴处:160kPa士10%,20℃士5℃用干净的布沾湿溶剂擦,然后用干净的干布擦,以去除多余溶剂在最高为50℃士3℃的烘箱中干燥5min在室温下干燥5min
采用表5中的参考显像剂D-2喷射,允许最少保持5min评估时的观察条件应按GB/T5097。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应在报告中陈述观察条件。灵敏度百分率根据两个图像之比求得:用肉眼(包括戴眼镜)明显可见的、分布于不小于试块宽度80%的不间断显示的数目;试块按6.2.2.3进行首次校准所看到的显示的数目。此比值乘以100即得到百分率值。6.2.2.5要求
应按表9来确定灵敏度等级。
表9着色渗透剂灵敏度等级的确定灵敏度等级
检出的不连续的百分数/%
6.3密度
6.3.1检验方法
密度应采用准确度高于士1%的方法在20℃时测定。6.3.2要求
GB/T18851.2—2008/IS03452-2:2006型式检验的结果应出具报告(标称值)。批量检验的结果应允许与标称值偏差士5%。6.4黏度
6.4.1检验方法
黏度应采用准确度高于士1%的适当方法测定。应记录检验时的温度。批量检验应在规定的温度下进行。
6.4.2要求
型式检验的结果应出具报告(标称值)。批量检验的结果应允许与标称值偏差士10%。6.5闪点
警告:被检渗透材料的闪点若低于25℃,易形成危险。6.5.1检验方法
闪点应采用适于具体情况的方法测定,即渗透材料闪点低于100℃时准确度应为士2℃,渗透材料闪点大于或等于100℃时准确度应为5℃,如果闪点的标称值在20℃至110℃范围内,批量检验才需测定闪点。闪点应采用适当的方法测定。
6.5.2要求
型式检验的结果应出具报告(标称值)。批量检验的闪点不应低于标称值减5℃。6.6可水洗性(A方法渗透剂)
用20℃土5℃的温水喷射去除后,残留在符合GB/T18851.3的2型参考试块上表面粗糙度Ra一5um和Ra=10um区域上的剩余渗透剂,不应比在相同条件下清洗同一渗透剂型式检验试样时多。荧光渗透剂的可水洗性检验,应在大于3W/m的UV-A辐射下进行。6.7荧光亮度
6.7.1检验方法
I型渗透剂的荧光亮度应按附录A进行检验。6.7.2要求
对于型式检验,受检品的荧光亮度不应低于参考FP-4PE(见表5)亮度的百分率:-1/2级灵敏度渗透剂,50%;
1级灵敏度渗透剂,65%;
—2级灵敏度渗透剂,80%;
3级灵敏度渗透剂,90%;
—4级灵敏度渗透剂,95%。
批量检验应与型式检验样品进行比较,其偏差应为土10%,且荧光亮度不应低于型式检验要求。6.8UV稳定性
6.8.1检验方法
按附录A的方法用受检品渗透剂制备10张过滤纸试样。防止其中5张受光,热和气流的影响,另外5张则在防热和气流的同时,在(10士1)W/m的UV-A(365nm)下照射1h。然后采用附录A给出的方法测定每张试样的荧光亮度。6.8.2要求
经UV-A照射的试样,其平均荧光亮度应大于未照射试样的百分率:9
-YYKAONIKAca-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8851.2—2008/ISO3452-2:2006代替GB/T18851.2—2005
无损检测
渗透检测
第2部分:渗透材料的检验
Non-destructivetestingPenetrant testing-Part 2:Testing of penetrant materials(ISO3452-2:2006.IDT)
2008-09-26发布
数码防伪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9-05-01实施
GB/T18851.2—2008/1SO3452-22006前言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渗透材料的检验
检验方法和要求
包装和标识
附录A(规范性附录)
附录B(规范性附录)
附录C(资料性附录)
参考文献
荧光亮度的比较
过程控制检验
测定荧光显示可见度的设备
GB/T18851《无损检测渗透检测》分为五个部分:第1部分:总则;
第2部分:渗透材料的检验;
第3部分:参考试块;
第4部分:设备;
第5部分:验证方法。
本部分为GB/T18851的第2部分。GB/T18851.2—2008/ISO3452-2.2006本部分等同采用ISO3452-2:2006《无损检测第2部分:渗透材料的检验》(英文版)。渗透检测
本部分等同翻译ISO3452-2:2006。为便于使用,本部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用小数点“”代替作为小数点的逗号“,”,删除国际标准的前言;
用GB/T1.1-2000规定的引导语代替国际标准中的引导语。本部分代替GB/T18851.2—2005《无损检测渗透检测第2部分:渗透材料的检验》。本部分与GB/T18851.2—200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调整了安全警示(2005年版的第4章;本版的正文前段);增加了术语“受检品”(见3.2);修改了分类(2005年版的第5章;本版的第4章);修改了检验分类(2005年版的6.1;本版的5.1):修改了部分检验方法和要求(2005年版的7.2、7.7、7.8、7.9、7.11和7.12;本版的6.2、6.7、6.8、6.9、6.11和6.12);
增加了部分检验方法和要求(见6.19和6.20);增加了试块校准(见B.4.22);
删除了资料性附录“荧光渗透剂灵敏度等级的测定”(2005年版的附录C);修改了资料性附录“测定荧光显示可见度的设备”(2005年版的附录D;本版的附录C)。本部分的附录A和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本部分由全国无损检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6)提出并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上海材料研究所、上海苏州美柯达探伤器材有限公司、上海宝钢工业检测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金宇飞、吴勤、赵成、吴小明、宓中玉、罗云东。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18851.2—2005。
GB/T18851.2—2008/IS03452-2:2006无损检测渗透检测
第2部分:渗透材料的检验
安全警示:GB/T18851的本部分所涉及的渗透材料所需的化学制品,可能是有害的、易燃的和/或挥发性的,因此均应注意预防,并应遵循国家、地方颁布的所有有关安全卫生、环保法的规定。1范围
GB/T18851的本部分规定了渗透材料型式检验和批量检验的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本部分也详述了现场控制的要求和方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18851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5097无损检测渗透检测和磁粉检测观察条件(GB/T5097—2005,ISO3059:2001,IDT)
GB/T12604.3无损检测术语渗透检测(GB/T12604.3—2005,ISO12706:2000,IDT)GB/T18851.1
渗透检测第1部分:总则(GB/T18851.12005,ISO3452:1984,无损检测
GB/T18851.3无损检测渗透检测第3部分:参考试块(GB/T18851.3—2008,ISO3452-3:1998,IDT)
GB/T2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GB/T27025—2008,ISO/IEC17025:2005,IDT)
3术语和定义
GB/T12604.3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GB/T18851的本部分。3.1
批batch
一次投产的具有相同性能和全部用特定标志符号标记的渗透材料产品的数量。3.2
受检品candidate
符合GB/T18851的本部分要求的送检的检测产品样品。4分类
4.1检测产品
渗透检测产品应按表1进行型号、方法和方式的分类。YYKAONIKAca
GB/T18851.2-2008/IS03452-2:2006com
4.2灵敏度等级
4.2.1概述
灵敏度等级应分别按渗透剂、去除剂和显像剂,以及产品族进行定义。4.2.2荧光产品族
荧光产品族的灵敏度等级应通过参考产品进行定义:1/2级灵敏度(超低);
-1级灵敏度(低);
-2级灵敏度(中);
3级灵敏度(高);www.bzxz.net
4级灵敏度(超高)。
4.2.3着色产品族
着色产品族的灵敏度等
级应使用GB/T18851.3中的1型参考试块进行定义:CHIN
1级灵敏度(普)
2级灵敏度(高
4.2.4两用产品族
灵敏度等级,可按着色产品族进行分类(见4.2.3)。两用渗透剂没有
表1检测产品
渗透剂
荧光渗透剂
着色渗透剂
两用(荧光者口参透剂)
5渗透材料的检验
5.1检验分类
5.1.1型式检验
去除剂
来油性乳化剂
油基型乳孔化剂
2.流动水冲洗
落剂(液体):
包卤化
2级未卤化
3级特殊应用
亲水性乳化剂
1.可选预冲洗(水)
2.乳化剂(水稀释)
3.最终冲洗(水)
水和溶剂
水溶性
水悬浮
显像剂
溶剂型(非水,适用于1型)
溶剂型(非水,适用于Ⅱ型和
特殊应用
渗透材料的型式检验应按GB/T18851.1进行,以确保符合GB/T18851的本部分的要求。型式检验应由取得GB/T27025认可的具有渗透材料型式检验项目的实验室进行。5.1.2批量检验
GB/T18851的本部分要求的批量检验,应对每批产品按GB/T18851.1进行,以确保该批与相应的经型式检验认可的试样具有相同的性能。气雾罐内装的渗透材料,其硫和卤素的含量应按6.12作附加测定。
批量检验应由质量体系予以限定和保证。该体系宜符合GB/T19001的要求。2
5.1.3过程控制检验
GB/T18851.2—2008/ISO3452-2:2006过程控制检验应按GB/T18851.1和GB/T18851.3,由用户或用户委托进行。5.2报告
5.2.1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实验室(见5.1.1)应出具一份执行GB/T18851的本部分的证书和一份详列了所得结果的报告。
如果生产渗透材料的成分出现变化,应重新进行型式检验。5.2.2批量检验
渗透材料的制造商应出具一份执行GB/T18851的本部分的证书(样例参见GB/T18253)。5.2.3过程和控制检验
所得结果应作记录(见附录B)。
5.3检验
5.3.1渗透剂
渗透剂性能应按表2进行型式和批量检验。表2渗透剂的性能和检验要求
灵敏度
渗透剂的可水洗性(仅对A方法渗透剂)荧光亮度(I型渗透剂)
UV稳定性(I型渗透剂)
热稳定性(I型渗透剂)
容水率(仅对A方法渗透剂)
腐蚀性
硫和卤素的含量
含水量(A和E方法)
其他相关污染物(有特别要求的)仅对要求标明“低毓和卤素”的产品。5.3.2去除剂(A方法除外)
去除剂性能应按表3进行型式和批量检验。检验类型
型式和批量
型式和批量
型式和批量
型式和批量
型式和批量
型式和批量
型式和批量
表3去除剂的性能和检验要求
灵敏度
黏度(仅对B和D方法)
-IKAoNiKAca-
检验类型
型式和批量
型式和批量
型式和批量
检验方法依据章条
检验方法依据章条
GB/T18851.2—2008/ISO3452-2:2006性
容水率(仅对B方法)
腐蚀性
硫和卤素的含量
蒸发的残余物/固体含量
容渗透剂率(仅对B和D方法)
含水量(仅对B方法)
其他相关污染物(有特别要求的)能
。仅对要求标明“低硫和卤素的产品。5.3.3
显像剂
表3(续)
显像剂性能应按表
4进行型式和批量检验
检验类型
型式和批量
型式和批量
型式和批量
型式和批量
型式和批量
表4显像剂的性能和检验要求
闪点(仅对d和e
腐蚀性(a方式除夕
硫和卤素的含量
固体含量(仅对d利
显像剂性能(f方式
再分散性(仅对c、d
(载液的)密度(仅对d
粒度分布
其他相关污染物(有特别要
。仅对要求标明“低和卤余的产品。气雾罐批量检验
检验类型
型式和批量
型式和批量
型式和批量
型式和批量
型式和批量
型式和批量
型式和批量
检验方法依据章条
检验方法依据章条
批量检验应按6.18规定的产品性能检验进行每批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容器,以及当中的容器应进行检验。若是按6.12检验硫和卤素的含量,仅需检验第一个容器。
检验方法和要求
6.1外观
被检样品的外观应与型式检验样品的外观相同。6.2渗透剂系统灵敏度
6.2.1荧光渗透剂(I型)
6.2.1.1检验规定
6.2.1.1.1渗透剂(I型)
A方法(水洗型)渗透剂和B、D方法(后乳化型)渗透剂和乳化剂,应采用适当的参考干粉显像剂4
GB/T18851.2—2008/ISO3452-2:2006D-1进行检验。C方法渗透剂,应采用上述针对A、B或D方法材料的任一方法,也可采用适当的参考去除剂R-1和参考干粉显像剂D-1(见表5)进行检验。6.2.1.1.2显像剂
除f方式(特殊应用)之外的所有与I型(荧光)渗透剂配用的显像剂,应采用4级灵敏度B方法的参考渗透剂和乳化剂系统FP-4PE/FE-B(见表6)进行检验。f方式显像剂应按6.2.1.1.4进行检验。应保存根据表5和表6所指定的用来比较每个产品的参考试样。制造商应记录这些参考试样及其批号。
注:列表记录参考产品,在某些检验实验室已被有效应用,例如德国汉诺威MPA实验室。6.2.1.1.3溶剂去除剂
1级和2级溶剂去除剂,应采用参考渗透剂FP-4PE和参考显像剂D-1进行检验。3级溶剂去除剂应按6.2.1.1.4进行检验。
6.2.1.1.4特殊应用——显像剂/去除剂f方式显像剂和3级去除剂,应采用制造商指定的经认可的特定材料进行检验。6.2.1.1.5产品族
若单个检测产品已检验,制造商可按GB/T18851的本部分的要求来确定产品族(例如I型2级灵敏度D方法a方式)。
6.2.1.2灵敏度
6.2.1.2.1概述
I型渗透剂系统的灵敏度,应采用一组试块通过比较受检品和标准参考产品的结果来测定。6.2.1.2.2试块
宜采用适当的试块,例如1型参考试块,见GB/T18851.3。符合GB/T18851.3的试块,具有厚度为10μm、20μm、30μm和50um的铬-镍镀层。每种厚度的试块有一对,且带有相似裂纹。荧光或着色渗透剂皆宜采用该试块,但同一试块不宜用于两种系统。6.2.1.2.3检验规程
受检品和参考渗透剂的检验,应采用同一规定规程。参考渗透剂的灵敏度等级与受检品的应相同。表7给出了一个参数示例。每个规程至少应重复3次,结果取平均值。6.2.1.2.4设备
应采用适当的设备来比较显示。附录C给出了一个示例。6.2.1.2.5结果解释
应评定显示的可见度。可见度的评估方法应由检测实验室规定。评估时的观察条件应按GB/T5097。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应在报告中陈述观察条件。受检品的结果,应相似于或优于参考产品。进行定量评估,受检品显示的结果应至少为参考产品的90%。
表5参考材料名称
参考材料
1/2级灵敏度,I型,渗透剂
1级灵敏度,I型,渗透剂
2级灵敏度,I型,渗透剂
3级灵敏度,I型,渗透剂
4级灵敏度,I型,渗透剂
-IKAONiKAca-
方法A
FP-1/2
方法B、C和D
FP-1PE
FP-2PE
FP-3PE
FP-4PE
GB/T18851.2—2008/ISO3452-2:2006参考材料
1级灵敏度,Ⅱ型,渗透剂
2级灵敏度,Ⅱ型,渗透剂
B方法,I型,乳化剂
D方法,I型,乳化剂
B方法,Ⅱ型,乳化剂
C方法,1级,去除剂
C方法,2级,去除剂
a方式,显像剂
e方式,显像剂
注:FP
荧光渗透剂,FE
表5(续)
方法A
荧光渗透剂用乳化剂:W—
水洗型,VP
着色渗透剂用乳化剂
6灵敏度与材料配用表
受检品
I型,A方法,1/2级灵敏度
I型,A方法,1级灵敏度
I型,B方法,1级灵敏度
I型,C方法,1级灵敏度
I型,D方法,1级灵敏度
I型,A方法,2级灵敏度
I型,B方法,2级灵敏度
I型,C方法,2级灵敏度
I型,D方法,2级灵敏度
I型,A方法,3级灵敏度
I型,B方法,3级灵敏度
I型,C方法,3级灵敏度
I型,D方法,3级灵敏度
I型,A方法,4级灵敏度
I型,B方法,4级灵敏度
I型,C方法,4级灵敏度
I型,D方法,4级灵敏度
处理受检品用材料
渗透剂系统
方法B、C和D
VP-1PE
VP-2PE
着色渗透剂:PE
参考材料
FP-1/2
FP-1PE
FP-1PE
FP-1PE
FP-2PE
FP-2PE
FP-2PE
FP-3PE
FP-3PE
FP-4PE
FP-4PE
FP-4PE
后乳化型;
受检品
Ⅱ型,A方法,1级灵敏度
Ⅱ型,B方法,1级灵敏度
I型,C方法,1级灵敏度
I型,D方法,1级灵敏度
I型,A方法,2级灵敏度
Ⅱ型,B方法,2级灵敏度
I型,C方法,2级灵敏度
Ⅱ型,D方法,2级灵敏度
自方式
b方式
c方式
d方式
e方式
渗透剂保持
溶剂去除
全部方法
D方法
B方法
D方法
A方法
B方法
D方法
C方法
A、B、D方法
C方法
全部方法
FP-4PE
FP-4PE
FP-4PE
FP-4PE
FP-4PE
FP-4PE
VP-2PE
表6(续)
处理受检品用材料
渗透剂系统
去除剂
显像剂
GB/T18851.2—2008/IS03452-2:2006参考材料
VP-IPE
VP-IPE
VP-1PE
VP-1PE
VP-2PE
VP-2PE
VP-2PE
VP-2PE
FP-4PE
FP-4PE
FP-4PE
FP-4PE
FP-4PE
FP-4PE
VP-2PE
1型渗透剂灵敏度检验参数
浸,然后滴沥5min,与垂直呈5~10°喷射1min(160kPa±10%,20℃±5℃)浸,然后滴沥2min
浸没5min,不搅动:
参考系统,浓度为20%
受检品系统,制造商推荐的浓度喷射1min
在UV-A辐射下喷射,直到荧光背景消失,如果不能在2min内完成,则检验失败
放入水中停止乳化,随后喷射2min此三种方法,在水管接近喷嘴处:160kPa±10%,20℃±5℃用干净的布沾湿溶剂擦,然后用干净的干布擦,以去除多余溶剂在烘箱中干燥5min,烘箱中的温度不宜高于50℃若检验为b和c方式时,干燥后施加显像剂在室温下干燥5min
浸在a方式(干粉)显像剂中最多为5s,允许最少保持5min7
-YIKAONMIKAca-
GB/T18851.2—2008/ISO3452-2:20066.2.2着色渗透剂
6.2.2.1检验规定
A、B,C和D方法渗透剂及其关联去除剂(若有的话),应采用参考非水湿式显像剂D-2进行检验。C方法(溶剂去除型)渗透剂也可采用参考溶剂去除剂R-2和参考非水显像剂D-2(见表6)进行检验。除f方式之外的所有与Ⅱ型(着色)渗透剂配用的显像剂,应采用II型参考渗透剂和B方法乳化剂VP-PE/VE-B进行检验。
6.2.2.2试块
应采用符合GB/T18851.3的1型参考试块中的30μm和50μm试块。6.2.2.3检验方法
首先应采用3级灵敏度的I型(荧光)渗透剂系统校准试块。延伸范围不小于试块宽度80%的明显可见的显示的数目应予记录。然后应彻底清除所有荧光材料的痕迹,以便用于Ⅱ型渗透剂。用于受检品的试块,应按规定的规程进行处理。表8给出了一个参数示例。每个规程至少应重复3次,结果取平均值。表8Ⅱ型渗透剂灵敏度检验参数
渗透剂保持
溶剂去除
全部方法
D方法
B方法
D方法
A方法
B方法
D方法
C方法
A,B.D方法
C方法
全部方法
结果解释
浸,然后滴沥5min,与垂直呈5~10°预洗30s
乳化305
乳化1.5min
喷射1min
在白光下喷射,直到着色背景消失;如果不能在2min内完成,则检验失败放人水中停止乳化,随后喷射2min此三种方法,在水管接近喷嘴处:160kPa士10%,20℃士5℃用干净的布沾湿溶剂擦,然后用干净的干布擦,以去除多余溶剂在最高为50℃士3℃的烘箱中干燥5min在室温下干燥5min
采用表5中的参考显像剂D-2喷射,允许最少保持5min评估时的观察条件应按GB/T5097。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应在报告中陈述观察条件。灵敏度百分率根据两个图像之比求得:用肉眼(包括戴眼镜)明显可见的、分布于不小于试块宽度80%的不间断显示的数目;试块按6.2.2.3进行首次校准所看到的显示的数目。此比值乘以100即得到百分率值。6.2.2.5要求
应按表9来确定灵敏度等级。
表9着色渗透剂灵敏度等级的确定灵敏度等级
检出的不连续的百分数/%
6.3密度
6.3.1检验方法
密度应采用准确度高于士1%的方法在20℃时测定。6.3.2要求
GB/T18851.2—2008/IS03452-2:2006型式检验的结果应出具报告(标称值)。批量检验的结果应允许与标称值偏差士5%。6.4黏度
6.4.1检验方法
黏度应采用准确度高于士1%的适当方法测定。应记录检验时的温度。批量检验应在规定的温度下进行。
6.4.2要求
型式检验的结果应出具报告(标称值)。批量检验的结果应允许与标称值偏差士10%。6.5闪点
警告:被检渗透材料的闪点若低于25℃,易形成危险。6.5.1检验方法
闪点应采用适于具体情况的方法测定,即渗透材料闪点低于100℃时准确度应为士2℃,渗透材料闪点大于或等于100℃时准确度应为5℃,如果闪点的标称值在20℃至110℃范围内,批量检验才需测定闪点。闪点应采用适当的方法测定。
6.5.2要求
型式检验的结果应出具报告(标称值)。批量检验的闪点不应低于标称值减5℃。6.6可水洗性(A方法渗透剂)
用20℃土5℃的温水喷射去除后,残留在符合GB/T18851.3的2型参考试块上表面粗糙度Ra一5um和Ra=10um区域上的剩余渗透剂,不应比在相同条件下清洗同一渗透剂型式检验试样时多。荧光渗透剂的可水洗性检验,应在大于3W/m的UV-A辐射下进行。6.7荧光亮度
6.7.1检验方法
I型渗透剂的荧光亮度应按附录A进行检验。6.7.2要求
对于型式检验,受检品的荧光亮度不应低于参考FP-4PE(见表5)亮度的百分率:-1/2级灵敏度渗透剂,50%;
1级灵敏度渗透剂,65%;
—2级灵敏度渗透剂,80%;
3级灵敏度渗透剂,90%;
—4级灵敏度渗透剂,95%。
批量检验应与型式检验样品进行比较,其偏差应为土10%,且荧光亮度不应低于型式检验要求。6.8UV稳定性
6.8.1检验方法
按附录A的方法用受检品渗透剂制备10张过滤纸试样。防止其中5张受光,热和气流的影响,另外5张则在防热和气流的同时,在(10士1)W/m的UV-A(365nm)下照射1h。然后采用附录A给出的方法测定每张试样的荧光亮度。6.8.2要求
经UV-A照射的试样,其平均荧光亮度应大于未照射试样的百分率:9
-YYKAONIKAca-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GB)标准计划
- GB/T39648-2020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数字图像技术评级
- GB/T25811-2010 染料试验用标准漂白涤纶布
- GB/T2910.16-2024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16部分:聚丙烯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二甲苯法)
- GB/T529-2008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撕裂强度的测定(裤形、直角形和新月形试样)
- GB/T43423-2023 空间数据与信息传输系统 深空光通信编码与同步
- GB/T26863-2022 火电站监控系统术语
- GB/T36434-2018 复杂机械手表机心万年历和打簧机构零部件的名称
- GB/T30966.6-2022 风力发电机组 风力发电场监控系统通信 第6部分:状态监测的逻辑节点类和数据类
- GB/T23639-2009 节能耐腐蚀钢制电缆桥架
- GB/T24204-2009 高炉炉料用铁矿石 低温还原粉化率的测定 动态试验法
- GB/T5009.68-2003 食品容器内壁过氯乙烯涂料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 GB/T23315-2009 粘扣带
- GB/T29529-2013 泵的噪声测量与评价方法
- GB50030-2013 氧气站设计规范
- GB40050-2021 网络关键设备安全通用要求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