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17GL701】 综合管廊通风设施设计与施工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5-08-04 16:16:25
  • 17GL701
  • 现行

基本信息

  • 图集号:

    17GL701

  • 图集名称:

    综合管廊通风设施设计与施工

  • 图集类别:

    城市综合管廊

  • 标准状态:

    现行
  • 发布日期:

    2018-02-05
  • 实施日期:

    2017-12-01
  • 下载格式:

    pdf zip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 主编单位: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此为新编图集。本图集为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之城市综合管廊专项系列内容之一。图集依据GB 50838-2015《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结合部分市政设计院的工程实践经验,从通风专业的角度出发,按照满足通风专业习惯特点和要求进行编制。最大限度突出综合管廊与通风系统密切关联的内容,辅以必要的相关通风专业的通用内容。主要内容:关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通风系统的设计,含通风系统形式、通风量的计算,管廊通风口的布置,管廊风机室的工艺布置,通风百叶窗的选型,常用通风数据等设计内容及通用安装节点的施工内容。本图集也属于现阶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中通风技术应用的一种探索和尝试。可供从事城市综合管廊建设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及迫切需要了解相关知识的技术人员参考。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17GL701
国家建筑尔雅设
王家建筑标准设计
国家建筑标设计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
综合管廊通风设施设计与施工
玉家建筑标准设计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17GL701
综合管廊通风设施设计与施工
组织编制: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中國计划出版社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综合管廊通风设施设计与施工:17GL701/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组织编制.一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7.12ISBN978-7-5182-0751-0
I.国.·Ⅱ.@中.·Ⅲ.①建筑设计一中国一图集②房屋建筑设备一通风设备一建筑设计一中国一图集③房屋建筑设备一通风设备一建筑施工一中国一图集IVDTU2062TU83-64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7)第295078号郑重声明:本图集已授权“全
国律师知识产权保护协作网对著作权(包括专有出版权)在全国范围予以保护,盗版必究。
举报盗版电话:010-63906404
010-68318822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综合管廊通风设施设计与施工
17CL701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组织编制(邮政编码:100048电话:010-68799100)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木桥地北里甲11号国宏大厦C座3层)北京强华印刷厂印刷
787mm×1092mm1/163.25印张13千字2017年12月第1版2017年12月第1次印刷★
ISBN978-7-5182-0751-0
定价:48.00元
综合管廊通风设施设计与施工
主编单位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统一编号GJBT-1457
出版日期二〇一七年十二月一日目录·
总说明
图例·
通风方式、运行工况、通风量
管廊舱室通风原理图·
管廊舱室气流组织
管廊舱顶通风口位置示意图
管廊风机室位置示意图
风机室布置要求
管廊通风口组成
管廊通风口土建结构形式
屋顶式风机安装
混流风机安装
风口安装
图集号17GL701
过渡风管安装
主编单位负责人
主编单位技术负责人
技术审定人
设计负责人
风机安装节点详图
电缆发热量计算
管廊室外通风口通风面积
通风百叶窗通风面积
通风百叶窗规格··
风机选型与系统阻力计算
进风亭局部阻力系数
排风亭局部阻力系数
管廊自然进风通风口节点示意图管廊机械进(排)风通风口节点示意图单舱室管廊通风示意图
多舱室管廊通风示意图
舱顶为行车道管廊通风示意图
七的择
图集号
审核王昊凡王具凡校对李娜本设计李哲页
17GL701
1编制依据
总说明
4.2本图集关于设计的内容及描述均指在通风单元的范围内适1.1本图集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质函[2016]89号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6年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编制工作计划的通知》进行编制。
1.2本图集依据的主要标准规范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电力电缆隧道设计规程》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规范》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838-2015
DL/T5484-2013
GB50738-2011
GB50243-2016
1.3当依据的标准、规范进行修订或有新的标准、规范实施时,本图集与现行工程建设标准不符的内容,限制、淘汰的技术或产品视为无效。工程技术人员在参考使用时,应加以区分,并应对本图集相关内容进行复核后选用。2适用范围
本图集适用于城市新建地下综合管廊舱室(天然气舱室除外)的通风系统设计与安装。现阶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建设处于探索阶段,图集中关于设计的技术内容仅供参考。3编制内容
本图集内容为综合管廊通风系统的设计要点及部分施工安装内容。主要包括综合管廊通风原理、系统的形式、通风口及风机室的布置、设计常用数据及风机安装节点。4编制说明
4.1本图集综合管廊的通风是指管廊舱室内的空气与舱室外自然环境中新鲜空气之间的质交换。不含空气处理过程(如过滤、净化、冷却、除湿、加热等)。用。
4.3本图集不包含天然气管道舱室通风内容,相关内容可参考天然气管道舱室配套设施图集。4.4本图集综合管廊舱室(电力电缆舱室,通信线缆舱室等)火灾控制按地下密闭空间室息灭火考,图集中通风系统不考虑在火灾状态中使用。
4.5当本图集与具体工程设计要求不一致时,以工程设计为准。5综合管廊通风
5.1综合管廊宜划分通风单元分区间设置通风系统,每一段管廊通风区间,本图集称为一个通风单元。通风单元具备独立通风换气能力。
5.2管廊的通风方式、运行工况、通风量应依据综合管廊舱室内容纳管线的性质及数量确定。5.3通风方式
综合管廊宜采用自然进风与机械排风相结合或机械进风与机械排风相结合的通风方式。bZxz.net
5.4通风量
5.4.1管廊通风单元的计算通风量有正常通风量和事故通风量。
5.4.2正常通风量宜按管廊通风区间所需最少新鲜空气量及消除管廊与管廊内容纳管道、线缆、设备等产生的余热所需风量的最大值确定,且换气次数不小于2次/h。5.4.3事故通风量应依据管廊舱室容纳管线性质及数量按工艺要求确定,且换气次数不小于6次/h总说明
图集号
审核王昊凡昊凡校对李娜本设计李哲页17GL701
5.5通风系统运行工况
综合管廊通风系统运行有正常工况与事故工况。正常工况有:平时通风、巡检通风、事故后排烟等;事故工况:事故通风。
6通风设计要点
6.1综合管廊不同类别的舱室,通风系统不宜合用。不同通风单元通风设备不宜合用。
6.2综合管廊舱室宜划分通风单元分区间设置通风系统。6.2.1管廊通风单元区间长度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确定,最大长度不应超过800m。
6.2.2当管廊区间内有分隔墙时,宜以相邻分隔墙为界划分通风单元,避免通风单元内分隔墙影响气流组织。如无法避免应采取措施保证通风单元的通风效果。6.2.3通风系统应能保证通风单元具备独立通风换气能力。6.3通风系统设计应遵循风量平衡的原则。7其他注意事项
7.1综合管廊室外通风口(通风亭)宜与周围环境相协调。设计应核对通风面积,并保证气流畅通。7.2综合管廊的室外通风口应能防止雨水、地面积水侵入,并应考虑城市防洪要求,地势低注地段应防止地面水倒灌,必要时设置挡水坎或排水设施。
7.3通风百叶窗叶片净距大于10mm时,宜在百叶窗朝内一侧设置10mm×10mm金属防护网。
7.4兼顾事故排风功能的管廊室外通风口(通风亭)的位置应设置在安全地带,通风窗的朝向、窗口下沿高度等应充分考虑安全因素,避免引起次生事故。7.5含有污水管道的舱室通风机应选用防爆型风机。7.6管廊正常通风的排风计算温度不宜超过40℃。7.7管廊舱室内风口的布置应避开气流障碍。8通风系统的控制、监测
8.1综合管廊通风系统的控制与监测宜按照通风单元分区设置。
8.2综合管廊的通风口处应设置入侵报警探测和声光报警器。8.3综合管廊的通风机、电动风阀应进行设备状态监测和控制。通风设备宜采用就地手动、就地自动和远程控制启停。8.4应依据综合管廊容纳管线类别对管廊舱室内温度、湿度、02含量、H,S气体、CH气体等环境参数进行监测,超过监测参数设定值时通风系统应能自动启动。8.5管廊通风系统的工况控制
8.5.1巡检工况:巡检人员进入管廊前,开启巡检区段所有通风单元的通风系统,待廊内环境达标后,巡检人员方可入内。巡检工况宜采取现场手动控制及远程手动控制。8.5.2事故工况:当综合管廊某一区段需要事故排风时,启动该通风单元的事故排风。事故工况应采取自动控制、现场手动控制、远程手动控制。
8.5.3火灾工况:仅针对采取室息灭火的管廊舱室(如电力电缆舱室)。当综合管廊某一区段发生火灾时,关闭发生火灾区段内的通风单元与相邻通风单元的通风设备及电动风阀。火灾工况应采取自动控制、现场手动控制、远程手动控制。总说明
图集号
审核王昊凡昊凡校对李娜本设计李哲页17GL701
8.5.4事故后机械排烟:确认火灾熄灭,廊内温度下降到一定程度后,开启曾经发生火灾区段内的所有通风单元与相邻通风单元的通风系统。火灾后排烟宜采取现场手动控制及远程手动控制。
9施工技术要求
9.1与综合管廊主体结构相连接的孔、洞、基础、预埋件等需设计预留,避免现场破坏管廊主体结构。9.2通风设备、材料应采用耐腐蚀、不燃或难燃材料。金属型材、金属紧固件、金属垫圈应采用热镀锌件。9.3综合管廊舱室内环境相对湿度较大时,金属通风管道应采取防结露、结霜措施。
10其他
本图集除特殊注明外,标高标注单位为米(m),长度尺寸单位为毫米(mm)。
总说明
审核王昊凡王昊凡校对李娜本设计李哲图集号
17GL701
通风单元分界线;
进、排风区间分界线
人孔(盖板)
屋顶式风机
轴流(混流)式风机
通风百叶窗
通风单元分界线
(平面表示)
(平面表示)
(平面表示)
图形符号
进、排风区
间分界线
(立面表示)
(立面表示)
(立面表示)
通风管道软连接
电动风阀
手动风阀
防火阀
送风口
排风口
防护网
图形符号
170℃
。70℃
(平面表示)(剖面表示)(系统表示)上
(平面表示)(剖面表示)(系统表示)图集号
审核李云飘查二校对李娜本设计李哲页
17GL701
专业管
线分类
给排水
给排水
给排水
管廊舱室容
纳管线种类
电力电缆
通信电缆
通信光缆
热力管道
蒸汽管道
污水管道 [
给水管道
雨水管道
再生水管道
通信电缆
通信光缆
给水管道
热力管道
给水管道
管廊通风方式、常用运行工况、通风量通风方式
自然进风+机械排风
机械进风+机械排风
自然进风+机械排风
机械进风+机械排风
自然进风+机械排风
机械进风+机械排风
自然进风+机械排风
机械进风+机械排风
机械进风+机械排风
自然进风+机械排风
机械进风+机械排风
自然进风+机械排风
机械进风+机械排风
自然进风+机械排风
机械进风+机械排风
常用运行工况
平时通风、巡检通风、事故后机械排烟14)事故通风
平时通风、巡检通风、事故后机械排烟[4]事故通风
平时通风,巡检通风、事故后机械排烟事故通风
平时通风、巡检通风
事故通风
平时通风、巡检通风
事故通风
平时通风,巡检通风
事故通风
平时通风,巡检通风、事故后机械排烟4]事故通风\
平时通风,巡检通风
事故通风叫
注:有余热量的管廊舱室应根据舱室容纳的所有管线余热量的总和计算正常通风量。[1]:事故通风宜依据管廊容纳管线的性质、数量按工艺要求设置。[2]:季节性运行的热力管道计算正常通风量时,宜选用相应运行季的通风室外计算温度【3]:本表污水管道换气次数为参考《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2015关于天然气管道舱室换气次数编制通风量
正常通风量:按余热量计算,不少于2次/h事故通风量:不少于6次/h
正常通风量:按余热量计算,不少于2次/h事故通风量:不少于6次/h
正常通风量:不少于2次/h
事故通风量:不少于6次/h
正常通风量:按余热量计算,不少于2次/h事故通风量:不少于6次/h
正常通风量:不少于6次/h
事故通风量:不少于12次/h
正常通风量:不少于2次/h
正常通风量:按余热量计算,不少于2次/h事故通风量:不少于6次/h
正常通风量:按余热量计算,不少于2次/h事故通风量:不少于6次/h
【4]:指采取室息灭火的管廊舱室,用于排除灭火后的残余有毒烟气。通风方式、运行工况、通风量
审核李云飘查一机校对李娜本设计李哲图集号
17GL701
进风区间
管廊室外进风口
室外地坪
验项进风回
诱导风机
排风区间
管廊室外排风口
风机室
舱验顶排风可
管廊舱室三
通风单元
诱导风机
进风区间
管廊室外进风口
验项进风合
诱导风机
通风单元
管廊舱室通风原理图(一)
说明:1.本图适用于管廊区间无实体分隔墙划分的通风单元。2.本通风单元采用自然进风与机械排风结合的通风方式3.当通风单元较长时,宜进行气流组织设计,可根据需要设置风道或诱导风机,参考本图集第11、12页。排风区间
管廊室外排风口
风机室
舱排风
管廊舱室通风原理图
审核李云飘查一机校对李娜本设计李暂图集号
17GL701
进风区间
管廊室外进风口
风机室
舱项进风口
室外地坪
排风区间
管廊室外排风口
风机室
舱顶排风口m
通风单元
管廊舱室
进风区间
管廊室外进风口
风机室
室外地坪
舱顶进风口
排风区间
管廊室外排风口
风机室
舱顶排风口个
通风单元
管廊舱室通风原理图(二)
说明:1.本图适用于管廊区间无实体分隔墙划分的通风单元。2.本通风单元采用机械进风与机械排风结合的通风方式3.当通风单元较长时,宜进行气流组织设计,可根据需要设置风道或诱导风机,参考本图集第11、12页。管廊舱室通风原理图
审核李云飘查二机校对李娜本设计李哲图集号
17GL701
管廊室外进风口
舱顶进风口
进风区间
管廊室外进风口
室外地坪
N舱顶进风口
防火分隔或其他分隔
管廊舱室
通风单元
排风区间
管廊室外排风口
风机室
舱顶排风口
排风区间
管廊室外排风口
风机室
舱顶排风口
防火分隔或其他分隔
管廊舱室通风原理图(三)
说明:1.本图适用于管廊区间以分隔墙为边界划分的通风单元2.本通风单元采用自然进风与机械排风结合的通风方式。3.当通风单元较长时,宜进行气流组织设计,可根据需要设置风道或诱导风机,参考本图集第11、12页。4.采取室息性灭火的管廊舱室应设置电动风阀,电动风阀宜采用耐高温、可电动手动开启、手动电动复位、动作行程短、可自动关闭、密闭性良好的常开阀门。三
通风单元
进风区间
管廊室外进风口
管廊室外进风口
舱顶进风/!
防火分隔或其他分隔
舱顶进风口
管廊舱室通风原理图
审核李云飘查二机校对李娜本设李哲图集号
17GL701
小提示:此图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图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图集包。
标准图片预览图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简介图集目录列表

图集目录:

17GL701
目录
总说明
图例
通风方式、运行工况、通风量
管廊舱室通风原理图
管廊舱室气流组织
管廊舱顶通风口位置示意图
管廊风机室位置示意图
风机室布置要求
管廊通风口组成
管廊通风口土建结构形式
屋顶式风机安装
混流风机安装
风口安装
过渡风管安装
风机安装节点详图
电缆发热量计算
管廊室外通风口通风面积
通风百叶窗通风面积
通风百叶窗规格
风机选型与系统阻力计算
进风亭局部阻力系数
排风亭局部阻力系数
管廊自然进风通风口节点示意图
管廊机械进(排)风通风口节点示意图
单舱室管廊通风示意图
多舱室管廊通风示意图
舱顶为行车道管廊通风示意图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bzxznet@163.com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