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国家标准(GB) >>
- GB 3975-1983 人体测量术语

【国家标准(GB)】 人体测量术语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10-13 02:16:47
- GB3975-1983
- 已作废
标准号:
GB 3975-1983
标准名称:
人体测量术语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
已作废-
实施日期:
1984-10-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8.20 MB
替代情况:
被GB/T 5703-1999代替

部分标准内容:
1基本术语
2测点
3测量项目
附录A推荐使用的人体测量术语
附加说明
人体测量术语
GB 3975-83
本标准规定了人类工效学使用的人体测量术语,适用于成年人和青少年的测量,不适用于幼儿的测1基本术语
本标准所规定的测点和测量项目术语,只有在被测者姿势和测量基准面符合下列要求的前提下始有效。
直立姿势
(简称:立姿)
矢状面
正中矢状面
冠状面
外文名称
standingposture
sittingposture
sagittal plane
midsagittalplane
coronal-plane
被测者挺胸直立,头部以眼耳平面定位,眼晴平视前方,肩部放松,上肢自然下垂,手伸直,手掌朝向体侧,手指轻贴大腿侧面,自然伸直膝部,左、右足后跟并拢,前端分开,使两足大致呈45°夹角,体重均匀分布于两足
被测者挺胸坐在被调节到排骨头高度的平面上,头部以眼耳平面定位,眼晴平视前方,左、右大腿大致平行,膝弯届大致成直角,足平放在地面上,手轻放在大腿上
通过铅垂轴和纵轴的平面及与其平行的所有平面都称为矢状面
在失状面中,把通过人体正中线的矢状面称为正中失状平面。正中失状面将人体分成左、右对称的两个部分
通过铅垂轴与横轴的平面及与其平行的所有平面都称为冠状面。这些平面将人体分成前、后两个部分1.6
水平面
眼耳平面
horizontal plane
与失状面及冠状面同时垂直的所有平面都称为水平面。这些平面将人体分成上、下两个部分通过左右耳屏点及右眼眶下点的水平面称为眼耳平面或法兰克福平面
注:人体的定位平面是由三个互为垂直的轴(铅垂轴、纵轴和横轴)决定的2测点
2.1头部测点(图1)
(编号3.1.8)
眼内角点(en)
(编号2.1.13)
顾例点
(编号2.1.15)杭后点(op)
(编号2.1.16)-
优外隆突点(i)
(编号2.1.14)耳屏点(1)
(约号2.1.10)翻点(zy)
头顶点
发缘点
眉间点
外文名称
vertex(简称v)
trichion(简称tr)
glabella(简称g)
图1头部测点
(编号2.1.1)头预点()
(编号2.1.2)发缘点(t)
(编号2.1.7)蹄孔点(pu)
(编号2.1.3)赠间点(g)
(编号2.1.4)鼻梁点(se)
(编号2.1.9)下点(or)
(编号2.1.11)鼻翼点(al)
(编号2.1.5)鼻下点(sn)
(编号2.1.12)口角点(ch)
(编号2.1.6)锁下点()
头部以眼耳平面定位时,在头顶部正中失状面上的最高点前额发缘与正中失状面的交点
额的下部,鼻根上方,两眉之间的隆起部在正中失状面上向2.1.4
鼻梁点
鼻下点
额下点
瞳孔点
眼内角点
眶下点
鼻翼点
口角点
颅侧点
耳屏点
枕后点
枕外隆突点
sellion(简称se)
subnasale(简称sn)
gnathion(简称gn)
pupilla(简称pu)
entocanthion(简称en)
orbitale(简称or)
zygion(简称zy)
alare(简称al)
cheilion(简称ch)
euryon(简称eu)
tragion(简称t)
opisthocranion(简称op)
inion(简称i)
前最突出的点
鼻梁的最凹点
在正中矢状面上,鼻中膈与上唇皮肤所构成的角的最深点头部以眼耳平面定位时,额部在正中矢状面上的最低点瞳孔中心点
在眼裂内角上,上、下眼脸缘相接的点眼眶下缘的最低点
颧弓上向外侧最突出的点
鼻翼最外侧点
口裂的外角上,上、下唇粘膜缘在外侧端相接的点颅侧部向外最突出的点
耳屏软骨上缘,耳轮脚基部向颅侧部皮肤过渡的点在正中矢状面上,枕部离眉间点g)最远的点枕外隆突上最突出的点
注:在人体的左、右方向上,将远离正中矢状面的部位称为外侧。2.2躯干部测点(图2)
(编号2.2.5)肩峰点(
(编号2.2.4)乳头点(th)
(奶号2.2.2)脐点(om)
(编号2.2.6)骼晰点(ie)
(编号2.3.1)桃价点()-
(编号2.2.7)整前上棘点(is)一(编号2.2.8)大转子点(1rm)一(编号2.2.3)公明点(pe)
(编号2.3.6)指尖点(da)
(编号2.3.7)轻分点()
(编号2.3.8)内煤点(sph)、编号2.3.10)整微路价点(mt,t)(编号2.3.9)胖附配价点(mt,F)(编号2.3.12)趾尖点(ap)
(编号2.2.1)吸结节点(1ar)(编号2.2.9)频椎点(c)
(编号2.3.3)尺份登突点(51y,1)(编号2.3.2)虑价零奖点(sty,r)(编号2.2.10)鼓高后点(p-ap)(编号2.3.4》烧侧掌价点(mr)(编号2.3.5)尺侧禁背点(mu)(编号2.3.11)足后跟点(ple)编
喉结节点
会阴点
乳头点
肩峰点
髂前上棘点
大转子点
颈椎点
腋窝后点
图2躯于部和四肢部测点
外文名称
larynxpoint(简称lar)
omphalion(简称om)
perineumpoint(简称pe)
thelion(简称th)
acromion(简称a)
iliocristale(简称ic)
iliospinaleanterius(简称is)trochanterion(简称tro)
cervicale(简称c)
posteriorarmpitpoint(简称p.ap)2.3四肢部测点(图2)
桡骨点
桡骨茎突点
尺骨茎突点
桡侧掌骨点
尺侧掌骨点
指尖点
胫骨点
内踝点
腓侧跖骨点
腔侧跖骨点
足后跟点
趾尖点
外文名称
radiale(简称r)
stylionradiale(简称sty.r)
ulnastylion(简称sty.u)
metacarpaleradiale(简称mr)metacarpaleulnare(简称mu)
dactylion(简称da)
tibial(简称ti)
sphyrion(简称sph)
metatarsalefibulare(简称mt.f)metatarsaletibiale(简称mt.t)pternion(简称pte)
acropodion(简称ap)
在正中矢状面上,喉结节向前最突出的点脐的中心点
左、右坐骨结节最下点的连线与正中矢状面的交点乳头的中心点
肩脚骨的肩峰外侧缘上,向外最突出的点髂向外最突出的点
前上棘向前下方最突出的点
股骨大转子的最高点
第七颈椎棘突尖端的点
在腋窝后裂上,大圆肌附着处的最下端点说明
桡骨小头上缘的最高点
桡骨茎突的下端点
尺骨茎突的下端点
第二掌骨小头向桡侧最突出的点第五掌骨小头向尺侧最突出的点上肢下垂时,手中指尖端上最向下的点称中指指尖点I(dall)。其余各指上,分别称指尖点I(daI)指尖点II(dal),....等
胫骨上端内侧的内侧缘上最高的点胫骨的下端点
第五跖骨头上向腓侧最突出的点第一跖骨头上向腔侧最突出的点立姿时,足后跟部向后最突出的点立姿时,离足后跟点(pte)最远的足趾的端点注:①在上肢上,因内侧和外侧由于运动而变化,所以将桡骨侧称为桡侧②在上肢上,将尺骨侧称为尺侧。③在人体的左、右方向上,将靠近正中矢状面的方向称为内侧。④在下肢上,将胫骨侧称为胫侧。③在下肢上,将腓骨侧称排侧。3测量项目
3.1头部测量项目(图3)
头最大长
容貌面长1
形态面长
头最大宽
瞳孔间距
头矢状弧
头冠状弧
图3头部测量项目
外文名称
maximumheadlength
physiognomic facial lengthI
morphological facial length
noseheight
maximum head breadth
interpupillary distance
bizygomatic breadth
nosebreadth
mouthbreadth
head circum ference
sagittal arc
transversel arc
3.2立姿测量项目(图4和图5)
从眉间点(g)至枕后点(op)的直线距离从发缘点(tr)至额下点(gn)的直线距离从鼻梁点(se)至额下点(gn)的直线距离从鼻梁点(se)至鼻下点(sn)的直线距离左、右颅侧点(eu)之间的直线距离两眼平视前方时,左、右瞳孔点(pu)之间的直线距离左、右颛点(zy)之间的直线距离左、右鼻翼点(al)之间的直线距离左、右口角点(ch)之间的直线距离从眉间点(g)为起点,经枕后点(op)至起点的围长在正中矢状面上,从眉间点(g)至枕外隆突点(i)的弧长从一侧的耳屏点(t)经头顶点(v)至另一侧耳屏点(t)的弧长3.2.13
图4立姿测量项目
眼高Ⅱ
外文名称
stature
eyeheightI
eyeheight II
shoulder height
图5立姿测量项目
从头顶点(v)至地面的垂距
从瞳孔点(pu)至地面的垂距
从眼内角点(en)至地面的垂距
从肩峰点(a)至地面的垂距
骼前上棘点高
大转子点高
会阴高
颈椎点高
桡骨点高
中指指尖点高
手功能高
中指指尖点上举
双臂功能上举高
胫骨点高
两臂展开宽
两臂功能展开宽Www.bzxZ.net
两肘展开宽
内踝高
最大体宽
最大肩宽
大转子点间宽
iliospinale height
trochanter height
crotchheight
cervical height
radial height
elbowheight
middle fingertip height
functional hand height
(axisof grip)
middle fingertip height,
overhead
functional upward reach
withbotharms
tibial height
armsspan
functional arms span
akimodo
medial malleolus height
maximum body breadth
shoulderbreadth
maximum shoulder breadth
trochanteric breadth
hipbreadth
chest depth
waist depth
abdominal depth
从骼前上棘点(is)至地面的垂距从大转子点(tro)至地面的垂距从会阴点(pe)至地面的垂距
从颈椎点(c)至地面的垂距
从桡骨点(r)至地面的垂距
上肢自然下垂,前臂水平前伸,手掌朝向内侧时,从肘部的最下点至地面的垂距
上肢自然下垂,手指伸直时,从中指指尖点(daII)至地面的垂距
上肢自然下垂时,从手握轴至地面的垂距上肢垂直上举时,中指指尖点(da)至地面的垂距两臂向上最大限度地伸展时,手握轴至地面的垂距从胫骨点(ti)至地面的垂距
两臂侧向最大限度地水平伸展时,两中指指尖点(daII)之间的直线距离
侧向最大限度地水平伸展的左、右手握轴之间的直线距离被测者两臂在水平面上弯屈,腰伸直,手掌朝下,手指伸直、并拢并且触及胸部,当侧向最大限度地水平伸展时,两肘尖之间的直线距离
从内踝点(sph)至地面的垂距
左、右臂向外最突出部位间的横向水平直线距离左、右肩峰点(a)之间的直线距离在三角肌部位上,上臂向外最突出部位间的横向水平直线距离左、右大转子点(tro)之间的直线距离臀部向外最突出部位间的横向水平直线距离在乳头点(th)高度上,躯干前、后最突出部位间平行于矢状面的水平直线距离
最小腰围高度上,腰部前,后最突出部位间平行于矢状面的水平直线距离
在髂点(ic)高度上,腹部前、后最突出部位间平行于矢状面的水平直线距离
胸上围
最小腰围
上肢长
全臂长
上臂长
前臂长
大腿长
小腿长
hip depth
neck circum ference
upper chest circum
ference
chest circumference
least waist circum
ference
waist circumference
hipcircumference
length of upper extremity
armlength
upperarm length
forearm length
thigh length
leglength
臀部向后最突出部位高度上,臀部前、后最突出部位间平行于矢状面的水平直线距离
经喉结节点(lar)的颈部水平围长通过左、右腋窝后点(p.ap)的水平围长经乳头点(th)的胸部水平围长
在肋弓和骼嘴之间,经腰最细部位的水平围长经脐点(om)的腰部水平围长
臀部向后最突出部位的水平围长上肢自然下垂时,从肩峰点(a)至中指指尖点(daIⅢl)的直线距离
从肩峰点(a)至桡骨茎突点(sty.r)的直线距离从肩峰点(a)至桡骨点(r)的直线距离从桡骨点(r)至桡骨茎突点(sty.r)的直线距离从髂前上棘点(is)至胫骨点(ti)的直线距离从胫骨点(ti)至内踝点(sph)的直线距离注:手握直径为2厘米的测量杆时,测量杆的长轴即为手握轴。3.3坐姿测量项目(图6)
坐姿眼高I
坐姿眼高ⅡI
坐姿肩高
外文名称
sitting height
E'E'E)
3.3.13(3.3.14)
图6坐姿测量项目
从头顶点(v)至椅面的垂距
eye height I, sitting
eye height II, sitting
shoulder height,sitting
从瞳孔点(pu)至椅面的垂距
从眼内角点(en)至椅面的垂距
从肩峰点(a)至椅面的垂距
坐姿枕外隆突点高
坐姿颈椎点高
坐姿肘高
坐姿膝高
坐姿大腿厚
小腿加足高
前臂加手前伸长
前臂加手功能前伸长
上肢前伸长
上肢最大前伸长
上肢功能前伸长
6臀膝距
臀至腿肚后缘距离
9坐姿下肢长
0两肘间宽
坐姿臀宽
2两膝宽
inion height, sitting
cervical height, sitting
elbow height, sitting
knee height, sitting
thigh clerance
height,sitting
lower leg-foot length
forearm-hand length
functional forearm-hand
length
armreach from back
maximum arm reach from
functionalarmreachfrom
buttock-knee length,
sitting
body depth, sitting
buttock to back of calf,
sitting
lower extremity length,
sitting
elbowto elbowbreadth,
sitting
hip breadth, sitting
biepicondylar
3.4手部和足部测量项目(图7)从枕外隆突点(i)至椅面的垂距
从颈椎点(c)至椅面的垂距
上臂自然下垂,前臂水平前伸,手掌朝向内侧时,从肘部最下点至椅面的垂距
从滨骨上方的大腿上表面至地面的垂距大腿上表面最高点至椅面的垂距膝弯屈成直角,从搁足面至膝弯屈处大腿下表面的垂距上臂自然下垂,前臂水平前伸,手伸直,手掌朝向内侧时,从肘部后缘至中指指尖点(daII)的直线距离上臂自然下垂,前臂水平前伸,手握测量杆,测量杆纵轴朝上,从肘部后缘至手握轴的水平直线距离上肢向前方自然地水平伸展时,从背部后缘至中指指尖点(daII)的水平直线距离
上肢向前方最大限度地水平伸展时,从背部后缘至中指指尖点(daII)的水平直线距离
上肢向前方最大限度地水平伸展时,从背部后缘至手握轴的水平直线距离
从臀部后缘至胺骨前缘的水平直线距离从臀部后缘至窝的水平直线距离从臀部后缘至小腿腿肚最粗处后缘的水平直线距离下肢向前方最大限度地水平伸展,踝关节呈直角状态时,从臀部后缘至足后跟掌面的水平直线距离上臂下垂,前臂水平前伸,手掌朝向内侧时,左、右肘部向外最突出部位间的横向水平直线距离臀部左、右向外最突出部位间的横向水平直线距离被测者以膝和足都并拢的姿势坐着时,两膝向外最突部位间的横向水平直线距离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2测点
3测量项目
附录A推荐使用的人体测量术语
附加说明
人体测量术语
GB 3975-83
本标准规定了人类工效学使用的人体测量术语,适用于成年人和青少年的测量,不适用于幼儿的测1基本术语
本标准所规定的测点和测量项目术语,只有在被测者姿势和测量基准面符合下列要求的前提下始有效。
直立姿势
(简称:立姿)
矢状面
正中矢状面
冠状面
外文名称
standingposture
sittingposture
sagittal plane
midsagittalplane
coronal-plane
被测者挺胸直立,头部以眼耳平面定位,眼晴平视前方,肩部放松,上肢自然下垂,手伸直,手掌朝向体侧,手指轻贴大腿侧面,自然伸直膝部,左、右足后跟并拢,前端分开,使两足大致呈45°夹角,体重均匀分布于两足
被测者挺胸坐在被调节到排骨头高度的平面上,头部以眼耳平面定位,眼晴平视前方,左、右大腿大致平行,膝弯届大致成直角,足平放在地面上,手轻放在大腿上
通过铅垂轴和纵轴的平面及与其平行的所有平面都称为矢状面
在失状面中,把通过人体正中线的矢状面称为正中失状平面。正中失状面将人体分成左、右对称的两个部分
通过铅垂轴与横轴的平面及与其平行的所有平面都称为冠状面。这些平面将人体分成前、后两个部分1.6
水平面
眼耳平面
horizontal plane
与失状面及冠状面同时垂直的所有平面都称为水平面。这些平面将人体分成上、下两个部分通过左右耳屏点及右眼眶下点的水平面称为眼耳平面或法兰克福平面
注:人体的定位平面是由三个互为垂直的轴(铅垂轴、纵轴和横轴)决定的2测点
2.1头部测点(图1)
(编号3.1.8)
眼内角点(en)
(编号2.1.13)
顾例点
(编号2.1.15)杭后点(op)
(编号2.1.16)-
优外隆突点(i)
(编号2.1.14)耳屏点(1)
(约号2.1.10)翻点(zy)
头顶点
发缘点
眉间点
外文名称
vertex(简称v)
trichion(简称tr)
glabella(简称g)
图1头部测点
(编号2.1.1)头预点()
(编号2.1.2)发缘点(t)
(编号2.1.7)蹄孔点(pu)
(编号2.1.3)赠间点(g)
(编号2.1.4)鼻梁点(se)
(编号2.1.9)下点(or)
(编号2.1.11)鼻翼点(al)
(编号2.1.5)鼻下点(sn)
(编号2.1.12)口角点(ch)
(编号2.1.6)锁下点()
头部以眼耳平面定位时,在头顶部正中失状面上的最高点前额发缘与正中失状面的交点
额的下部,鼻根上方,两眉之间的隆起部在正中失状面上向2.1.4
鼻梁点
鼻下点
额下点
瞳孔点
眼内角点
眶下点
鼻翼点
口角点
颅侧点
耳屏点
枕后点
枕外隆突点
sellion(简称se)
subnasale(简称sn)
gnathion(简称gn)
pupilla(简称pu)
entocanthion(简称en)
orbitale(简称or)
zygion(简称zy)
alare(简称al)
cheilion(简称ch)
euryon(简称eu)
tragion(简称t)
opisthocranion(简称op)
inion(简称i)
前最突出的点
鼻梁的最凹点
在正中矢状面上,鼻中膈与上唇皮肤所构成的角的最深点头部以眼耳平面定位时,额部在正中矢状面上的最低点瞳孔中心点
在眼裂内角上,上、下眼脸缘相接的点眼眶下缘的最低点
颧弓上向外侧最突出的点
鼻翼最外侧点
口裂的外角上,上、下唇粘膜缘在外侧端相接的点颅侧部向外最突出的点
耳屏软骨上缘,耳轮脚基部向颅侧部皮肤过渡的点在正中矢状面上,枕部离眉间点g)最远的点枕外隆突上最突出的点
注:在人体的左、右方向上,将远离正中矢状面的部位称为外侧。2.2躯干部测点(图2)
(编号2.2.5)肩峰点(
(编号2.2.4)乳头点(th)
(奶号2.2.2)脐点(om)
(编号2.2.6)骼晰点(ie)
(编号2.3.1)桃价点()-
(编号2.2.7)整前上棘点(is)一(编号2.2.8)大转子点(1rm)一(编号2.2.3)公明点(pe)
(编号2.3.6)指尖点(da)
(编号2.3.7)轻分点()
(编号2.3.8)内煤点(sph)、编号2.3.10)整微路价点(mt,t)(编号2.3.9)胖附配价点(mt,F)(编号2.3.12)趾尖点(ap)
(编号2.2.1)吸结节点(1ar)(编号2.2.9)频椎点(c)
(编号2.3.3)尺份登突点(51y,1)(编号2.3.2)虑价零奖点(sty,r)(编号2.2.10)鼓高后点(p-ap)(编号2.3.4》烧侧掌价点(mr)(编号2.3.5)尺侧禁背点(mu)(编号2.3.11)足后跟点(ple)编
喉结节点
会阴点
乳头点
肩峰点
髂前上棘点
大转子点
颈椎点
腋窝后点
图2躯于部和四肢部测点
外文名称
larynxpoint(简称lar)
omphalion(简称om)
perineumpoint(简称pe)
thelion(简称th)
acromion(简称a)
iliocristale(简称ic)
iliospinaleanterius(简称is)trochanterion(简称tro)
cervicale(简称c)
posteriorarmpitpoint(简称p.ap)2.3四肢部测点(图2)
桡骨点
桡骨茎突点
尺骨茎突点
桡侧掌骨点
尺侧掌骨点
指尖点
胫骨点
内踝点
腓侧跖骨点
腔侧跖骨点
足后跟点
趾尖点
外文名称
radiale(简称r)
stylionradiale(简称sty.r)
ulnastylion(简称sty.u)
metacarpaleradiale(简称mr)metacarpaleulnare(简称mu)
dactylion(简称da)
tibial(简称ti)
sphyrion(简称sph)
metatarsalefibulare(简称mt.f)metatarsaletibiale(简称mt.t)pternion(简称pte)
acropodion(简称ap)
在正中矢状面上,喉结节向前最突出的点脐的中心点
左、右坐骨结节最下点的连线与正中矢状面的交点乳头的中心点
肩脚骨的肩峰外侧缘上,向外最突出的点髂向外最突出的点
前上棘向前下方最突出的点
股骨大转子的最高点
第七颈椎棘突尖端的点
在腋窝后裂上,大圆肌附着处的最下端点说明
桡骨小头上缘的最高点
桡骨茎突的下端点
尺骨茎突的下端点
第二掌骨小头向桡侧最突出的点第五掌骨小头向尺侧最突出的点上肢下垂时,手中指尖端上最向下的点称中指指尖点I(dall)。其余各指上,分别称指尖点I(daI)指尖点II(dal),....等
胫骨上端内侧的内侧缘上最高的点胫骨的下端点
第五跖骨头上向腓侧最突出的点第一跖骨头上向腔侧最突出的点立姿时,足后跟部向后最突出的点立姿时,离足后跟点(pte)最远的足趾的端点注:①在上肢上,因内侧和外侧由于运动而变化,所以将桡骨侧称为桡侧②在上肢上,将尺骨侧称为尺侧。③在人体的左、右方向上,将靠近正中矢状面的方向称为内侧。④在下肢上,将胫骨侧称为胫侧。③在下肢上,将腓骨侧称排侧。3测量项目
3.1头部测量项目(图3)
头最大长
容貌面长1
形态面长
头最大宽
瞳孔间距
头矢状弧
头冠状弧
图3头部测量项目
外文名称
maximumheadlength
physiognomic facial lengthI
morphological facial length
noseheight
maximum head breadth
interpupillary distance
bizygomatic breadth
nosebreadth
mouthbreadth
head circum ference
sagittal arc
transversel arc
3.2立姿测量项目(图4和图5)
从眉间点(g)至枕后点(op)的直线距离从发缘点(tr)至额下点(gn)的直线距离从鼻梁点(se)至额下点(gn)的直线距离从鼻梁点(se)至鼻下点(sn)的直线距离左、右颅侧点(eu)之间的直线距离两眼平视前方时,左、右瞳孔点(pu)之间的直线距离左、右颛点(zy)之间的直线距离左、右鼻翼点(al)之间的直线距离左、右口角点(ch)之间的直线距离从眉间点(g)为起点,经枕后点(op)至起点的围长在正中矢状面上,从眉间点(g)至枕外隆突点(i)的弧长从一侧的耳屏点(t)经头顶点(v)至另一侧耳屏点(t)的弧长3.2.13
图4立姿测量项目
眼高Ⅱ
外文名称
stature
eyeheightI
eyeheight II
shoulder height
图5立姿测量项目
从头顶点(v)至地面的垂距
从瞳孔点(pu)至地面的垂距
从眼内角点(en)至地面的垂距
从肩峰点(a)至地面的垂距
骼前上棘点高
大转子点高
会阴高
颈椎点高
桡骨点高
中指指尖点高
手功能高
中指指尖点上举
双臂功能上举高
胫骨点高
两臂展开宽
两臂功能展开宽Www.bzxZ.net
两肘展开宽
内踝高
最大体宽
最大肩宽
大转子点间宽
iliospinale height
trochanter height
crotchheight
cervical height
radial height
elbowheight
middle fingertip height
functional hand height
(axisof grip)
middle fingertip height,
overhead
functional upward reach
withbotharms
tibial height
armsspan
functional arms span
akimodo
medial malleolus height
maximum body breadth
shoulderbreadth
maximum shoulder breadth
trochanteric breadth
hipbreadth
chest depth
waist depth
abdominal depth
从骼前上棘点(is)至地面的垂距从大转子点(tro)至地面的垂距从会阴点(pe)至地面的垂距
从颈椎点(c)至地面的垂距
从桡骨点(r)至地面的垂距
上肢自然下垂,前臂水平前伸,手掌朝向内侧时,从肘部的最下点至地面的垂距
上肢自然下垂,手指伸直时,从中指指尖点(daII)至地面的垂距
上肢自然下垂时,从手握轴至地面的垂距上肢垂直上举时,中指指尖点(da)至地面的垂距两臂向上最大限度地伸展时,手握轴至地面的垂距从胫骨点(ti)至地面的垂距
两臂侧向最大限度地水平伸展时,两中指指尖点(daII)之间的直线距离
侧向最大限度地水平伸展的左、右手握轴之间的直线距离被测者两臂在水平面上弯屈,腰伸直,手掌朝下,手指伸直、并拢并且触及胸部,当侧向最大限度地水平伸展时,两肘尖之间的直线距离
从内踝点(sph)至地面的垂距
左、右臂向外最突出部位间的横向水平直线距离左、右肩峰点(a)之间的直线距离在三角肌部位上,上臂向外最突出部位间的横向水平直线距离左、右大转子点(tro)之间的直线距离臀部向外最突出部位间的横向水平直线距离在乳头点(th)高度上,躯干前、后最突出部位间平行于矢状面的水平直线距离
最小腰围高度上,腰部前,后最突出部位间平行于矢状面的水平直线距离
在髂点(ic)高度上,腹部前、后最突出部位间平行于矢状面的水平直线距离
胸上围
最小腰围
上肢长
全臂长
上臂长
前臂长
大腿长
小腿长
hip depth
neck circum ference
upper chest circum
ference
chest circumference
least waist circum
ference
waist circumference
hipcircumference
length of upper extremity
armlength
upperarm length
forearm length
thigh length
leglength
臀部向后最突出部位高度上,臀部前、后最突出部位间平行于矢状面的水平直线距离
经喉结节点(lar)的颈部水平围长通过左、右腋窝后点(p.ap)的水平围长经乳头点(th)的胸部水平围长
在肋弓和骼嘴之间,经腰最细部位的水平围长经脐点(om)的腰部水平围长
臀部向后最突出部位的水平围长上肢自然下垂时,从肩峰点(a)至中指指尖点(daIⅢl)的直线距离
从肩峰点(a)至桡骨茎突点(sty.r)的直线距离从肩峰点(a)至桡骨点(r)的直线距离从桡骨点(r)至桡骨茎突点(sty.r)的直线距离从髂前上棘点(is)至胫骨点(ti)的直线距离从胫骨点(ti)至内踝点(sph)的直线距离注:手握直径为2厘米的测量杆时,测量杆的长轴即为手握轴。3.3坐姿测量项目(图6)
坐姿眼高I
坐姿眼高ⅡI
坐姿肩高
外文名称
sitting height
E'E'E)
3.3.13(3.3.14)
图6坐姿测量项目
从头顶点(v)至椅面的垂距
eye height I, sitting
eye height II, sitting
shoulder height,sitting
从瞳孔点(pu)至椅面的垂距
从眼内角点(en)至椅面的垂距
从肩峰点(a)至椅面的垂距
坐姿枕外隆突点高
坐姿颈椎点高
坐姿肘高
坐姿膝高
坐姿大腿厚
小腿加足高
前臂加手前伸长
前臂加手功能前伸长
上肢前伸长
上肢最大前伸长
上肢功能前伸长
6臀膝距
臀至腿肚后缘距离
9坐姿下肢长
0两肘间宽
坐姿臀宽
2两膝宽
inion height, sitting
cervical height, sitting
elbow height, sitting
knee height, sitting
thigh clerance
height,sitting
lower leg-foot length
forearm-hand length
functional forearm-hand
length
armreach from back
maximum arm reach from
functionalarmreachfrom
buttock-knee length,
sitting
body depth, sitting
buttock to back of calf,
sitting
lower extremity length,
sitting
elbowto elbowbreadth,
sitting
hip breadth, sitting
biepicondylar
3.4手部和足部测量项目(图7)从枕外隆突点(i)至椅面的垂距
从颈椎点(c)至椅面的垂距
上臂自然下垂,前臂水平前伸,手掌朝向内侧时,从肘部最下点至椅面的垂距
从滨骨上方的大腿上表面至地面的垂距大腿上表面最高点至椅面的垂距膝弯屈成直角,从搁足面至膝弯屈处大腿下表面的垂距上臂自然下垂,前臂水平前伸,手伸直,手掌朝向内侧时,从肘部后缘至中指指尖点(daII)的直线距离上臂自然下垂,前臂水平前伸,手握测量杆,测量杆纵轴朝上,从肘部后缘至手握轴的水平直线距离上肢向前方自然地水平伸展时,从背部后缘至中指指尖点(daII)的水平直线距离
上肢向前方最大限度地水平伸展时,从背部后缘至中指指尖点(daII)的水平直线距离
上肢向前方最大限度地水平伸展时,从背部后缘至手握轴的水平直线距离
从臀部后缘至胺骨前缘的水平直线距离从臀部后缘至窝的水平直线距离从臀部后缘至小腿腿肚最粗处后缘的水平直线距离下肢向前方最大限度地水平伸展,踝关节呈直角状态时,从臀部后缘至足后跟掌面的水平直线距离上臂下垂,前臂水平前伸,手掌朝向内侧时,左、右肘部向外最突出部位间的横向水平直线距离臀部左、右向外最突出部位间的横向水平直线距离被测者以膝和足都并拢的姿势坐着时,两膝向外最突部位间的横向水平直线距离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GB)标准计划
- GB/T39648-2020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数字图像技术评级
- GB/T25811-2010 染料试验用标准漂白涤纶布
- GB/T2910.16-2024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16部分:聚丙烯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二甲苯法)
- GB/T43423-2023 空间数据与信息传输系统 深空光通信编码与同步
- GB/T26863-2022 火电站监控系统术语
- GB/T36434-2018 复杂机械手表机心万年历和打簧机构零部件的名称
- GB/T30966.6-2022 风力发电机组 风力发电场监控系统通信 第6部分:状态监测的逻辑节点类和数据类
- GB/T1438.2-2008 锥柄麻花钻 第2部分:莫氏锥柄长麻花钻的型式和尺寸
- GB/T24204-2009 高炉炉料用铁矿石 低温还原粉化率的测定 动态试验法
- GB50030-2013 氧气站设计规范
- GB/T5009.68-2003 食品容器内壁过氯乙烯涂料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 GB/T23315-2009 粘扣带
- GB/T29529-2013 泵的噪声测量与评价方法
- GB/T32113-2015 口腔护理产品中氯酸盐的测定离子色谱法
- GB/T2650-2022 金属材料焊缝破坏性试验 冲击试验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