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电子行业标准(SJ)】 工艺管理 产品设计工艺性审查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12-27 18:33:39
  • SJ/T10532.3-1994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SJ/T 10532.3-1994

  • 标准名称:

    工艺管理 产品设计工艺性审查

  • 标准类别:

    电子行业标准(SJ)

  • 标准状态:

    现行
  • 发布日期:

    1994-08-08
  • 实施日期:

    1994-12-01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pdf
  • 下载大小:

    4.10 MB

标准分类号

  • 中标分类号:

    电工>>电工综合>>K01技术管理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 页数:

    15页
  • 标准价格:

    17.0 元

其他信息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SJ/T 10532.3-1994 工艺管理 产品设计工艺性审查 SJ/T10532.3-1994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行业标准
工艺管理产品设计工艺性审查
Technological management
Review of technological efficiency of Productdesign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产品设计工艺性审查的目的、任务、内容和程序。本标准适用于电子产品设计的工艺性分析与审查。2总则
2.1所有产品应进行工艺性审查
SJ/T10532.3-94
所有新设计的产品和改进设计的产品,在设计过程中均应进行工艺性审查。企业对外来产品的图样、简图,在首次生产前也应进行工艺性审查。2.2负责部门
产品设计工艺性审查工作由工艺部门负责。2.3产品设计工艺性审查的基本要求a:全面检查产品图纸的工艺性、定位、基准、紧固、装联焊接、调试等加工要求是否合理,所引用的工艺是否正确可行;
b、详细了解产品的结构,提出加工装配上的关键问题和工艺关健件的工艺方案,协助设计人员解决设计中的工艺性问题;c、审查设计文件中米用的材料状态及纹向、尺寸公差、配合、粗糙度、涂覆等是否合埋;审查设计文件中采用的元器件的质量水平(合格质量水平、可焊性和失效率)及元器件生产厂家是否为已选择定点供应的厂家;d,当本企业的工艺技术水平还达不到设计文件所要求的水平时,工艺人员应建议设计人员改变设计,或提出所要增添设备、工装的计划,以保证每一张图纸都能按设计文件要求进行加工。
2.4产品设计工艺性审查的具的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2.4.1使新设计的产品在满足技术要求的前提下符合一定的工艺性要求,尽可能在现有生产条件下用比较经济、合理的方法制造出来,并便于检测、使用和维修;当本企业现有生产条件尚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及时提出新的工艺方案、设备、工装设计要求或外协加工工艺性要求,提出技术改造的建议与内容。
2.4.2及时向设计部门提供新材料、新型元器件和新工艺的技术成果,以便设计部门改进设计。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部1994-08-08批准1994-12-01实施
SJ/T10532.3-94
2.4.3从便于生产制造的角度提出工艺继承性的要求,审查设计文件是否最大限度地采用了典型结构设计、典型线路设计,以利于尽可能地采用典型工艺和标准工艺。2.5工艺性分类和工艺性评价的形式。工艺性分类,评定产品设计工艺性应考虑的主要因索和工艺性评价的形式见附录A(参考件)。
2.6工艺性主要指标项目
产品设计工艺性主要指标项目见附录B(参考件)。2.7各单位可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本单位“产品设计工艺性审查细则作为本标准的补充。3产品设计工艺性审查的内容
为使所设计的新产品具有良好的工艺性,在产品设计的各个阶段均应进行工艺性审查。产品设计工艺性审查阶段的划分应与产品设计阶段的划分相一致,一般按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工作图设计三个阶段进行工艺性审查。产品设计工艺性审查并非都必须具有三个阶段,当产品的构成较简单或者为原机型的派生产品时,也可以仅有技术设计阶段和工作图设计阶段或者只有工作图设计阶段的工艺性审查。3.1初步设计阶段工艺性审查的内容3.1.1从制造观点分析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和可靠性。除一般工艺性审查外,应特别注意:
对产品设计中安全性设计的工艺性审查,如防机械、防触电、防燃烧等危害的结构工a.
艺性和工艺材料的审查;
b.对产品设计中热设计的工艺性审查;对产品设计中结构缓冲、减振设计的工艺性审查;c.
d.对产品设计中电磁兼容设计的工艺性审查等。分析和比较设计方案中系统图、电路图、结构图及主要技术性能参数的经济性和可行3.1.2
3.1.3分析所用主要原材料、配套元器件及外购件的选用是否合埋。3.1.4分析重要件、关健件在本企业或外协加工的可行性。3.1.5分析产品各组成部分是否便于装联、检测、调整和维修。3.1.6分析产品可靠性设计的文件中,有关工艺失效的比率是否合理、可行。可靠性设计的工艺性审查内容见附录C(参考件)。3.2技术设计阶段工艺性审查的内容3.2.1分析产品各组成部分进行装配和检测的可行性。3.2.2分析总装配的可行性。
3.2.3分析机械装配时避免切削加工或减少切削加工的可行性。3.2.4分析电气装联(组装互连)、调试时避免更换或少更换元器件或零、部、整件的可行性。3.2.5分析高精度、复杂零件在本企业加工或外协加工的可行性。3.2.6分析结构件主要参数的可检测性和装配精度的合格性;电气线路关健参数的调试和检测性。
3.2.7分析特殊外协加工件的可行性和特殊专用元器件外协或自制的可行性。3.3工作图设计阶段工艺性审查的内容—2
SJ/T10532.3--94
3.3.1各零、部件是否其有合理的装配基准和调整环节。3.3.2分析各大装配单元分解成平行小装配单元的可行性。3.3.3分析各电路单元调试、检测,即按分机分别调试、检测或联机调试、检测的可行性。3.3.4分析产品中零件的铸造、焊接、热处理、切削加工、钣金、冲压件加工,表面处理以及塑件加工、机装等工艺性,其工艺性基本要求,见附录D(参考件)。3.3.5部件、整件或整机的电气装联工艺性和印制电路板工艺性要求,见附录E(参考件)。3.3.6分析产品在安装、调试、使用、维护、保养方面是否方便、安全。4产品设计工艺性审查的方式和程序4.1初步设计和技术设计阶段的工艺性审查或分析,通常采用会审方式,也可利用设计方案论证或设计评审及可靠性设计评审的机会进行工艺性审查。对于构造复杂的设备或系统,主持工艺师应从设计部门制定设计方案时起,就参加设计方案和有关设计工作的讨论、研究等项重要活动,并随时对设计的工艺性提出意见和建议。4.2工作图设计阶段的工艺性审查,由主持工艺师和各专业工艺师(员)分头进行。4.2.1进行工艺性审查的产品图样和简图应为草图(铅笔图或复印图),并已经设计、审核人员签字。
4.2.2审查时对所发现的工艺性问题,应填写在“产品设计工艺性审查记录表”上,产品设计工艺性审查记录表的格式及各栏填写内容见附录F(参考件)。4.2.3全套产品的设计文件经过工艺性审查后,若无大的修改意见,则审查人员应在设计文件的“工艺”栏内签字;对有较大修改的,暂不签字,而将设计文件和产品设计工艺性审查记录表一并交主管工艺师进行审查,审查后交给设计部门。4.2.4产品设计人员根据审查人员的意见和建议修改设计。经修改后的设计文件若“工艺”栏尚未签字的应返回给原具体负责的工艺人员复查后签字。4.2.5若设计人员与工艺人员的意见不一致时,双方应采取协商的办法解决。如果协商仍有较大的意见分歧,则由广级技术负责人进行协调或裁决。4.2.6正式底图经设计、审核签字后,交原负责工艺审查的人员签字,工艺人员签字时有权对底图进行复审。
4.2.7未经工艺部门进行工艺性审查签署的工作图,不能投入生产。3—
A1工艺性分类
A1.1生产工艺性
SJ/T10532.3---94
附录A
工艺性分类和工艺性评价形式
(参考件)
产品的生产工艺性,指其制造的难易程度和经济性。A1.2使用工艺性
产品的使用工艺性,指产品出厂后在使用过程中维护保养和修理的难易程度与经济性。A2评定产品工艺性应考虑的主要因素a,产品的种类及复杂程度;
b.产品的生产产量,生产类型和产品的发展前景;c.
企业现有生产条件;
d。国内外工艺技术发展动态和能够创造的新的生产条件。A3工艺性评价形式
A3.1定性评价
根据附录B(参考件)中产品设计工艺性主要项目及以往的经验,定性地对产品设计工艺性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法多用于产品设计方案的选择。A3.2定量评价
当要进一步评价时,可在定性评价的基础上,按照附录B参考件)所提供的产品设计工艺性主要指标项目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把计算结果提供给设计人员,作为选择设计方案的参考。
附录B
产品设计工艺性主要指标项目
(参考件)
B1产品制造劳动量(T)
式中:n
一产品中零件数;
—加工第i个零件所需工序数;
tp—加工第i个零件的第i道工序的件工时数。B2单位产品材料用量
· (B1)
等于该产品材料消耗工艺定额。B3材料利用系数(K)
SJ/T10532.3-94
产品净量
Km=该产品柱料消耗工艺定额
B4产品结构装配性系数(K,)
K。=产品各独立部件史的零件数之和产品零件总数
B5产品工艺成本(S)
·(B2)
S N . (Vi+ Vz+ V3 + V4+ Vs) +(C + Cz + C3) ..........(B4)式中:S产品的全年工艺成本,元/年;一通用设备的年折旧费和维修费,元/件;Vi
V2—通用工艺装备年折旧费,元/件;V3材料费,元/件;
V.工时费,元/件;
Vs—能源费,元/件;
N-产品年产量,件;
Ci—专用设备折旧和维修费,元;C2.专用工艺装备费,元;
设备调整费,元。
B6产品的维修劳动量
产品的维修劳动量指可修复的产品平均每年的维修时间,可以参照产品可靠性设计报告中所给的维修性指标值(或计算值)进行评估。维修劳动量应包括维修准备时间、寻找诊断故障时间、维修时间三部分组成。加工精度系数(K,)
Ka。=产品(或零件)图样中标注有公差要求的尺寸数产品(或零件)的尺寸总数
B8表面粗糙度系数(K)
产品(或零件)图样中标注有粗糙度要求的表面数K=
产品(或零件)的表面总数
B9元器件平均焊接点系数(Kw)Kw=产品所用元器件需深用加热或(和)加压焊接的总点数产品中需焊接的元器件总数
..(B5)
..·(B6)
....(B7)
B10产品结构继承性系数(Ks)
SJ/T10532.3—94
Ks =产品中借用件数支通用件数产品零件总数
B11产品电路继承性系数(Kc)
产品简图中所用标准电路数+借用电路数Kc=1
产品简图中电路总数
借用电路指从本企业生产的其他产品中移用过来的电路;.*·(B8)
标准电路指已经标准化或模块化的电路(含集成化电路),可以从设计手册中查到的电路。B12结构标准化系数(K,t)
产品中标准件数
产品零件总数
B13结构要素统一化系数(K)
产品中各零件所用同一结构要素处数K.=
该结构要素的尺寸规格数
+(B10)
(B11)
C1总则
C1.1电子产品的分类
SJ/T10532.3-94
附录C
可靠性设计工艺性审查
(参考件)
电子产品包括整机、系统、电子元器件、机械零件、机电元件及部件、整件等。电子元器件又可分为微电子器件、分立半导体器件、电真空器件、激光器件、电阻器、电容器、电感器件、旋转器件、继电器、开关连接器、导线及印制电路板等。电子产品按其结构形式、复杂程度、功能及使用场合不同又可分为可修复的产品和不可修复的产品两大类。整机、系统以至部件、整件大多数为可修复的产品而元器件类大多数为不可修复的产品。
C1.2影响电子产品可靠性水平的主要因素产品的可靠性水平取决于产品的设计、制造、原材料、配套元器件、生产条件及管理水平,使用的环境条件(气候应力、电应力、机械应力)和维修条件。其中以设计质量和工艺水平为重要因素。C2电子产品可靠性设计的工艺性审查C2.1电子整机和系统可靠性设计的工艺性审查C2.1.1参加可靠性设计评审
产品可靠性设计评审时与工艺有关的内容及工艺性审查的任务:a.按GB7828可靠性设计评审的要求,工艺人员应对设计文件和可靠性设计报告进行预先阅读和熟悉;
.应对产品的技术要求、配套元器件清单及产品可靠性失效模式、可靠性指标等进行初步了解;
c,根据设计文件了解产品各组成部分的结构和电气性能,分析设计报告中所提出的各组成部分可靠性指标实现中可能发生的工艺问题与加工中的薄弱环节,提供设计人员参考;d.对所提供的样机可靠性摸底试验结果或本企业已投产的产品生产中和用户使用中故障情况进行分析,弄清工艺失效的方面和原因。对可靠性设计中出现的薄弱环节,提出意见和要求,以便改进设计。
C2.1.2核算工艺失效的比率
核算可靠性设计报告中分配给工艺失效的比率是否合理。C2.1.3组装互连失效和调试不良失效整机、系统的工艺失效主要是发生于组装互连失效和调试不良失效。组装互连指将电子无器件和机械零件、部件、整件等装配组成一个能完成特定功能的整体的工艺过程。
组装互连工艺的分类见图C1,由大量的统计数据和经验可见:a.电气组装互连的失效率高于机械组装互连的失效率;7
SJ/T10532.3--94
b。电气组装互连中半永久性工艺失效率高于永久性工艺失效率,工艺失效中因组装互连不良引起的失效约占70~80%;c.电气组装互连工艺失效的另一重要方面是因插件工艺中的插错率引起的失效。手工插件插错率高于机插插错率;
d。连接工艺中以绕接失效率最低,约为1×10-8/h,波峰焊和漫焊次之,约为1×10-71×10-8/h,熔接为4×10-8/h,手工铬铁焊因影响因索较多,其失效率在5×10-5~10-7/h。-焊接
永久性
L半永久性
永久性
L半永久性
图C1组装互连分类
-粘接
-粘接
C2.1.4分析样机可靠性摸底试验的结果,找出设计中引起工艺失效的缺陷,建议改进设计。SJ/T10532.3-94
C2.2电子元器件可靠性设计中的工艺性审查工艺人员针对以下诸方面情况,对设计部门提供的设计文件(设计图样、简图和可靠性设计报告等)进行可靠性设计的工艺性审查。元器件可靠性设计工艺性审查通常在产品初步设计和技术设计两个阶段进行。C2.2.1参加可靠性设计评审
参加可靠性设计评审时进行可靠性设计工艺性审查的内容和任务同C2.1.1条。C2.2.2电子元器件可靠性设计中与工艺有关的方面a.工艺方案的可靠性设计内容;b.
元器件筛选方案和试验方案设计。C2.2.3可靠性设计中与工艺有关的保证措施原材料和外购件、外协件质量保证;a.
生产环境条件的保证;
工艺设备、仪器和工装质量保证;e.
操作人员的素质保证;
制造工序的质量保证;
技术文件的质量保证。
附录D
零件铸造、焊接、热处理、切削加工、钣金、冲压、表面处理、塑料加工和机装的工艺性基本要求(参考件)
D1零件结构的铸造工艺性
D!.!铸件的壁厚应合适、均匀,不得有突然变化。D1.2铸件的圆角要合理,不应有尖角。D1.3铸件的结构要尽量简化,以减少和简化分型面,减少芯子,并要有适当的起模斜度,以便于起模。
D1.4加强筋的厚度和分布要合理,以避免冷却时铸件变形或产生裂纹。D1.5铸件的选材要合理,应具有较好可铸性。D1.6铸件的结构要便于清理。
D1.7对采用精密铸造(如压铸等)的零件应尽量减少切削加工部位。D1.8对采用溶模铸造的零件,应尽量避免大面积的平面,如需有大面积的平面时,可在平面上设计工艺槽、工艺筋、工艺孔或设计为阶梯形。溶模铸造的零件应尽可能避免盲孔,更不能有内大口小的孔或内腔。D2零件、部件的焊接工艺性
D2.1焊接件所用的材料,应具有可焊性。D2.2需焊接的零件应根据材料种类、厚度、接头的设计强度、表面质量要求、焊接允许的变191
SJ/T10532.3-94
形、生产效率等方面选择所用焊接方法。D2.3焊缝的布置,应有利于减少焊接应力及变形。D2.4焊接接头的形式、位置和尺寸应能满足焊接质量的要求。D2.5熔焊焊缝的分布应尽量避免多条焊缝集中和交叉;电阻焊缝(点)应避免点距、边距的安排过小;熔焊焊缝(点)与电阻焊缝(点)不能靠得太近。D2.6用电阻焊接的结构应注明点焊及缝焊材料的搭接宽度、最小边距、点焊的核心直径、焊缝的核心宽度、点焊的最小间距等,并应符合本企业有关焊接指导性技术文件的规定。D2.7电阻焊应尽量避免三层或三层以上的板材连接。D2.8纤焊焊缝应注明钎料和纤焊的方法,焊缝应有足够的搭接量。D2.9焊缝长度小于25mm的短焊缝,应尽量不采用二氧化碳焊接;封闭的焊接结构件应开通气孔;可见焊缝与不可见焊缝应在图样中标注出来。D2.10需进行热处理的焊接结构件,应注明是焊前热处理还是焊后热处理;需精加工的表面应尽量避开焊缝;需在焊接前加工的结构件应注明必要的表面粗造度;同一焊接接头的材料及厚度应尽可能一致,若设计必须选用不同厚度的材料时,在厚的工件上应有逐渐减薄的过渡区。
焊接件的各项检查及处理方法的应规定合理,并符合本企业有关焊接指导性技术文件的规定。
D3零件结构的热处理工艺性
D3.1对热处理零件的技术要求要合理。D3.2热处理零件应尽量避免尖角、锐边、盲孔。D3.3截面要尽量均匀、对称。
D3.4零件材料应与所要求的物理、机械性能相适应。D4零件结构的切削加工工艺性
D4.1零件结构应有合理的工艺基准,并与设计基准尽量一致。D4.2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及技术要求应经济合理。D4.3零件的结构应便于装夹、加工和检查。各加工表面几何形状应尽量简单。有相互位置要求的表面应尽量在一次装夹中加工。D4.4零件的结构要素应尽量统一,并使其能尽量使用普通设备或通用设备和标准刀具进行加工。
D4.5零件的结构应尽量便于多件同时加工。D4.6零件的外形尺寸及重量应尽量不超出本企业设备的规范。D4.7需用数控机床加工的零件图样,应适应于数值化加工,图形尺寸应尽量标准化和系列化。并且按座标系列标注尺寸,内部结构尺寸参数要简化,尺寸关系要简单,对于由直线和圆弧构成的内外轮廓线,要注明圆心位置、圆弧半径和斜线的斜率等。D4.8审查零件在本企业或外厂加工的可行性。D5零件结构钣金、冲压工艺性
D5.1零件结构应力求单位、对称。SJ/T10532.3—94
D5.2所选用的材料应符合加工工艺的要求,结构应具有较好的工艺性。D5.3钣金、冲压件的尺寸、形状应尽量在本企业设备所能加工的规定范围内,或可以外协加工。
D5.4外形和内孔应尽量避免尖角,在各直线和曲线的连接处应具有适宜的圆角;圆角半径大小应利于成形;多角弯曲半径应左右对称相等;弯曲件的最小圆角半径应符合规定。D5.5有纹向要求的,应在图样上注明。D6零件结构表面处理工艺性
D6.1图样中应注明表面处理技术要求,镀涂层选择、标注方法应符合标准。D6.2螺纹连接、压合、搭接、铆接、点焊与局部焊接、单面焊接等工件,一般不适宜选用电化学涂覆。
D6.3盲孔、小孔及细长孔的零件,其内腔不能电镀、氧化、磷化及涂漆,若必须进行时,应在图样中专门注明内腔氧化物和镀液消除方法及检测方法。D6.4对于零部(组)件装配后要求涂漆者,通常应在零件状态下先涂底漆,待装配后涂面漆。D6.5零件上需涂两种以上色漆或有特殊要求时,应在图样中加以注明。涂漆的选择,应考虑所选用的漆能否保证施工的可行性及与被涂基材相溶性。D6.6
D6.7凡属装饰性要求高的外露零件在涂覆前其表面粗糙度应达到所要求的数值。D6.8挂镀或自动(如传送链)喷涂的零件应考虑挂吊的部位。D7
零件结构的塑料成型工艺性
D7.1塑料件所选用材料应符合标准,其工艺性应满足零件成型的需要。D7.2成型件壁厚要均匀,要有一定的出模斜度。D7.3[
内、外表面在转折处都应尽量有圆角(分型面除外)。D7.4成型件上的孔应考虑孔壁附近的强度,孔与边壁,孔与孔之间要有适当距离;尽量避免侧凹槽、侧孔,尤基是内侧画槽。D7.5成型件上的螺纹不宜小于M2,对需要强度和耐磨的螺纹,应使用金属嵌件装件螺纹。D7.6需电镀的塑料件应尽量符合以下要求:a.
尽量减少锐边、尖角及锯齿形,而应以圆弧代替;不应有深凹、突出部位和盲孔;b.
减少大面积的平直表面,用一定的圆弧代替平直表面;c.
表面粗糙度应保证R.<0.2um,才能得到光亮的镀层;d.
不宜有金属嵌件;
f.滚镀塑料件的外形越简单越好。D7.7需烫印的塑料件应符合以下要求:材质应能满足烫印要求,其塑化温度范围应在90~180℃之内;a.
b.厚度均勾、表面平整光洁;
c.突起图案的烫印应有0.3mm以上的高度;突起的边缘应有0.2~0.3mm的圆角,避免尖角和飞边,但R(半径)也不宜过大,防止连缘毛糙;d.突台烫印时,烫印面与突壁之间应有分色槽;-1-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电子行业标准(SJ)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