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铁路运输行业标准(TB) >>
- TB/T 412-2004 标准轨距铁路道岔技术条件

【铁路运输行业标准(TB)】 标准轨距铁路道岔技术条件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7-16 02:48:35
- TB/T412-2004
- 现行
标准号:
TB/T 412-2004
标准名称:
标准轨距铁路道岔技术条件
标准类别:
铁路运输行业标准(TB)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2004-10-23 -
实施日期:
2005-01-15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538.28 KB
替代情况:
TB/T 412-1990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标准轨距铁路道岔的技术要求、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储运。本标准适用于标准轨距铁路列车直向容许通过速度小于或等于160k m/h的各类道岔、交叉(以下简称道岔),亦适用于其他指明采用本标准的产品。 TB/T 412-2004 标准轨距铁路道岔技术条件 TB/T412-2004

部分标准内容:
ICS45.080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
TB/T412—2004
代替TB/T412-1990
标准轨距铁路道岔技术条件
Technical rule for turnouts of standard gauge railway2004-10-23发布
2005-01-15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发布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技术要求
4检验规则
5标志、包装、运输、储存
附录A(规范性附录)道岔厂内铺设检验基本项点表,TB/T412--2004
TB/T412—2004
本标准代替TB/T412—1990。
本标准与TB/T412—1990相比,主要变化如下:言
-明确了适用于容许通过速度小于或等于160km/h的道岔;-增加了提速道岔等的技术要求;一增加了道岔部件的技术要求;增加了道岔厂内铺设检验的技术标准。本标准由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铁道专业设计院、中铁山桥集团公司、中铁宝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铁路局、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田德仓、许有全、鹿广清、车伟、绍良、顾培雄。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64年,1975年第一次修订,1990年第二次修订,本次为第三次修订。I
1范围
标准轨距铁路道岔技术条件
TB/T412--2004
本标准规定了标准轨距铁路道岔的技术要求、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储运。本标准适用于标准轨距铁路列车直向容许通过速度小于或等于160km/h的各类道岔、交叉(以下简称道岔),亦适用于其他指明采用本标准的产品。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222弹簧钢
GB/T1231
GB/T2828
GB/T6414
GB/T9221
GB/T9439
GB/T9440
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大六角头螺母、垫圈技术条件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铸件尺寸公差与机械加工余量
防腐木枕
灰铸铁件
可锻铸铁件
GB/T11352
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件
JB/T4385.1-1999、锤上自由锻件通用技术条件TB/T447
TB/T564
高锰钢辙叉技术条件
螺旋道钉
TB/T1346普通道钉
TB/T1495.2弹条I型扣件弹条
TB/T1632钢轨焊接接头技术条件TB/T1632.2钢轨焊接接头技术条件热处理钢轨TB/T1779道岔钢轨件淬火技术条件TB/T2344—200343kg/m~75kg/m热轧钢轨订货技术条件TB/T234543kg/m~75kg/m钢轨用接头夹板供货技术要求铁道混凝土枕轨下用橡胶垫板技术条件TB/T2626
5胶接绝缘钢轨技术条件
TB/T2975
螺纹道钉
TB/T3049
TB/T3065.2弹条Ⅱ型扣件第2部分:弹条TB/T3080混凝土岔枕技术条件
3技术要求
3.1一般要求
3.1.1道岔应按规定程序批准的图纸和本标准的要求制造。3.1.2新投产的道岔应试制、试铺,用于干线采用新型转换装置的道岔应进行转换装置试装及转换试1
TB/T412--2004
验,经检验合格后方可批量投产。3.1.3制造道岔的原材料应符合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的规定。3.1.4设计图中明确注明的技术要求,应按设计图的规定执行。3.2钢轨件长度允许偏差
3.2.1钢轨端面的斜度(水平、垂直方向)不应大于1.0mm。3.2.2尖轨、活动心轨、长心轨的长度允许偏差为-4.。mm。3.2.3叉跟尖轨、短心轨的长度允许偏差为±2.0mmc3.2.4基本轨、配轨公称长度小于或等于12.5m时,长度允许偏差为±3.0mm;公称长度大于12.5m时,长度充许偏差为全长的0.25%g3.2.5翼轨、帮轨、护轨、扶轨长度允许偏差为土6.0mm。3.2.6钻孔钢轨轨端的轨头应按TB/T2344一2003的规定倒棱。3.3钢轨螺栓孔允许偏差
3.3.1螺栓孔径允许偏差为*1mm。螺栓孔壁粗糙度R。值为25μm。3.3.25
螺栓孔中心位置上下允许偏差为士1.0mm。3.3.3
接头螺栓孔中心至轨端距离允许偏差为土1.0mmc3.3.5
两相邻螺栓孔中心距离允许偏差为土1.0mm。3.3.6
两最远螺栓孔中心距离允许偏差按表1规定。表1两最远钢轨螺栓孔中心距离允许偏差钢轨件名称
长心轨、短心轨、翼轨、帮轨、扶轨基本轨、尖轨、护轨
螺栓孔中心距<1500
单位为毫米
螺栓孔中心距≥1500
3.3.7螺栓孔应倒棱,倒角为0.8mm×45~1.5mm×45°普通钢轨与补强板拼装尖轨的道岔可仅对接头螺栓孔倒棱。
3.4钢轨顶弯
3.4.1钢轨不应加热顶弯。仅特殊情况时,可局部加热顶弯,加热的温度不应大于500C。顶弯产生的压痕深度不应大于1.0mm,不允许使用顶弯产生裂纹的钢轨。3.4.2钢轨项弯支距允许偏差为*mm。3.5钢轨件的形位公差
3.5.1直线尖轨工作边的直线度:密贴段为1.0mm,全长为1.5mm;全长为两段直线时,每段均为1.0mmg
3.5.2基本轨、配轨的轨项面及尖轨的不加工轨顶面,直线度为0.4mm/1m,护轨顶面平直段直线度为2.0mm
3.5.3尖轨、长心轨、短心轨的轨底直线度和平面度应使用专用测试台进行测量控制,测试台上应设有与滑床台板作用一致的台板,各台板的上表面应与轨底面接触,若有间隙,不应大于1.0mm,不应连续出现1.0mm及以上的间。
3.5.4藏尖式基本轨、可动心轨辙叉翼轨的直密贴边直线度为0.2mm,贴尖式基本轨直密贴边直线度为0.5mm曲密贴边应圆顺无硬弯。3.5.5尖轨、长心轨、短心轨和翼轨经机加工后,棱角应打磨。3.6钢轨件的切削
3.6.1藏尖式尖轨转辙器的基本轨与尖轨的贴合面切削的斜度内倾偏差应小于等于1:80,不允许外2
TB/T412--2004
3.6.2尖轨及活动心轨的尺寸偏差应符合图1、图2及表2的要求。藏尖式尖轨转辙器的尖轨与基本轨的贴合面切削的斜度内倾偏差应小于等于1:80,不允许外倾;尖轨其他切削斜度外倾偏差应小于等于1:80。尖轨项面需切削成1:40轨顶坡时,其角度充许偏差为1:320。单位为毫米
内倾偏差≥1:80
外倾确差1:80
一内倾偏差41:80
图1贴尖式尖轨及活动心轨
单位为毫米
外颌偏差≤1:80
图2藏尖式尖轨及活动心轨
TB/T412-—2004
尺寸及部位
允许偏差
尖端及轨头宽
5mm断面
表2尖轨、活动心轨尺寸允许偏差轨头宽10mm
及以上断面
尖端及轨头宽
5mm断面
轨头宽20mm~
35mm断面
单位为毫米
轨头宽50mm
及以上断面
3.6.3长心轨的尺寸偏差应符合图3和表3的要求。心轨顶面需切削成1:40轨顶坡时,其角度允许偏差为1:320。
3.6.4短心轨各断面的尺寸偏差应符合图4及表3的要求。单位为毫米
内频偏差<1:80
内倾偏差么1:80
图3长心轨
单位为毫米
内倾偏差21:80
图4短心轨
尺寸及部位
充许偏差
心轨实际尖端
表3长、短心轨尺寸允许偏差
心轨其他断面
轨头宽20mm前各断面
TB/T412—2004
单位为毫米
轨头宽20mm~70mm断面
3.6.5翼轨轨头宽度的允许偏差为±0.5mm(有弯折圆弧的翼轨除外),轨底宽度的允许偏差为-0iamm可
动心轨撤叉翼轨与心轨间的贴合面切削斜度内倾允许偏差为1:80。3.6.6护轨轨底宽度的允许偏差均为-2.0mmc3.6.7帮轨切削的尺寸偏差应符合图5的要求。图5帮轨
3.6.8扶轨尖端及各断面轨高偏差同3.6.2的要求,其余偏差应符合图6的要求。两慰内倾之
图6扶轨
3.7可动心轨辙叉翼轨
3.7.1翼轨特种断面段的断面型式尺寸偏差应符合表4的规定。单位为毫米
单位为毫米
TB/T412—2004
允许偏差
表4翼轨特种断面段的断面型式尺寸允许偏差轨头宽
轨底宽
轨底厚
轨头高
轨腰厚
单位为毫米
轨头、轨底对轨腰中心线的位置度左右方向应小于0.5mm
3.7.2翼轨特种断面成型段端头与钢轨焊接,其端头断面的型式尺寸、偏差及特种断面成型段的机械性能应符合TB/T2344—2003的有关规定。3.7.3翼轨锻压的加工温度不允许大于1160℃,加热不应超过两次。3.7.4翼轨特种断面成型段和过渡段表面不允许有裂纹,不应有折叠、横向划痕、结疤、压痕。纵向划痕深度不应大于0.5mm。通过机加工达到尺寸要求时,加工面交角应圆顺。3.7.5翼轨特种断面过渡段部位的钢轨轨头高度、轨腰厚度、轨底均应均匀过渡,各相交面应圆顺平滑。
3.7.6翼轨特种断面变形段及热影响区应正火处理,机械性能不应低于母材。3.7.7翼轨特种断面变形段及热影响区应进行无损探伤。3.8钢轨件淬火
钢轨件淬火按TB/T1779的有关规定。3.9AT钢轨的跟端加工
3.9.1AT尖轨、心轨的跟端成型段断面型式尺寸、孔加工尺寸偏差应符合TB/T2344—2003的规定。当跟端扭转成1:40角度时,扭转角度允许偏差为1:320。3.9.2AT尖轨、心轨跟端成型段的轨底平面度为0.5mm,跟端成型段轨底面与AT轨轨底面的平行度为0.5mm,跟端加工的轨顶直线度为0.3mm/m,过渡段轨顶不应下凹。3.9.3AT尖轨、心轨跟端成型及过渡段尺寸偏差应符合表5的规定。表5AT尖轨、心轨跟端成型及过渡段尺寸允许偏差部位
轨高轨头宽
轨底宽
轨底厚
轨腰厚
轨头高
轨头端面
对称度
轨底端面
对称度
3.9.4AT钢轨锻压段的加工温度不允许大于1160℃,加热不应超过两次。端面垂
单位为毫米
夹板安装
面高度
3.9.5AT钢轨锻压段非机加工表面不允许有裂纹,不应有折叠、横向划痕、结疤、压痕。纵向划痕深度不应大于0.5mm。通过机加工达到尺寸要求时,加工面交角应圆顺。3.9.6AT钢轨锻压过渡段部位的钢轨轨头高度、轨腰厚度、轨底相对于垂直轴偏移量均应均匀过渡,各相交面应圆顺平滑。
3.9.7AT钢轨锻压段及热影响区的轨头任何部位,脱碳层深度不应大于0.5mm。3.9.8AT钢轨锻压段及热影响区应进行正火处理,机械性能不应低于母材。3.9.9AT钢轨断面锻压段及热影响区应进行无损探伤。3.10高锰钢辙叉
高锰钢辙叉应符合TB/T447的有关规定。3.11铁垫板
3.11.1桥板的长度允许偏差为土4.0mm,宽度允许偏差为±3.0mm,其他铁垫板的长度允许偏差为±3.0mm,宽度允许偏差为土2.0mm,厚度允许偏差为土0.5mm。3.11.2设置轨底坡的铁垫板,其轨底坡斜面的斜度允许偏差为土10;下起坡点铁垫板厚度允许偏差为±0.5mm
TB/T412—2004
3.11.3混凝土岔枕用铁垫板上的孔距允许偏差:铁垫板有两孔时为±1.0mm;铁垫板有三孔时,最近孔为±0.5mm,最远孔为±1.0mm。3.11.4铁垫板上同一承轨槽的两侧铁座,或台板的侧面对承轨槽另一侧铁座的平行度为1.0mm。3.11.5铁垫板偏心螺钉孔的偏心距允许偏差为土0.5mm。3.11.6混凝土岔枕用铁垫板孔径允许偏差为±0.5mm,其粗糙度R,值应小于25μm。3.11.7
铁垫板底面平面度为1.0mm。
3.11.8滑床台板的作用表面,其粗糙度R,值应小于12.5um。焊接后的滑床台板表面至底板表面高度偏差为±0.3mm,滑床台表面应防锈处理。铁垫板的其他尺寸偏差应符合图7的要求。3.11.9
单位为毫米
3.12弹片
图7铁垫板
3.12.1材料的技术要求应符合GB/T1222的规定。3.12.2弹片的硬度为41HRC~46HRC。b±1.0
弹片的金相组织为均勾的回火屈氏体或索氏体,心部允许有微量的断续铁素体。3.12.3
3.12.4弹片不应有过热、过烧现象,表面脱碳层深度不应大于0.2mm(包括纯铁与过渡层)。TB/T412—2004
3.12.5弹片应平直,无翘曲变形,若有不平整应调直,残余翘曲最大失度不应大于0.2mm。3.12.6弹片四周的飞边、毛刺及表面氧化皮应清理干净。3.12.7弹片应进行发照处理。
3.13弹条
I型弹条应符合TB/T1495.2的规定,Ⅱ型弹条应符合TB/T3065.2的规定。3.14锻件
锻件应符合JB/T4385.1—1999的规定。3.15灰铸铁件
灰铸铁件应符合GB/T9439的规定,尺寸偏差按GB/T6414的规定,公差等级为CT7。3.16可锻铸铁件
可锻铸铁件应符合GB/T9440的规定,尺寸偏差按GB/T6414的规定,公差等级为CT7。3.17铸钢件
铸钢件应符合GB/T11352的规定。3.18橡胶垫板
3.18.1橡胶垫板的材料、外观、物理机械性能和试验方法应符合TB/T2626的规定。铁垫板下橡胶垫板的尺寸允许偏差,长度为±3.8mm,宽度为=2:mm,厚度为*0.5mm。3.18.24
3.18.3钢轨下橡胶垫板的尺寸允许偏差,长度为±1.0mm,宽度为±1.0mm,厚度为*05mm3.19塑料垫片
塑料垫片应符合有关规定,其尺寸允许偏差,长度为±3.0mm,宽度为±2.0mm厚度为*0.5mm。3.20木岔枕
木岔枕应符合GB/T9221的规定。3.21混凝土岔枕
混凝土岔枕应符合TB/T3080的规定。3.22配轨
配轨应符合TB/T2344—2003的规定。3.23胶接绝缘钢轨
胶接绝缘钢轨应符合TB/T2975的规定。3.24接头夹板
接头夹板应符合TB/T2345的规定。3.25螺纹道钉
螺纹道钉应符合TB/T3049的规定。3.26螺旋道钉
螺旋道钉应符合TB/T564的规定。3.27普通道钉
普通道钉应符合TB/T1346的规定。3.28高强度螺栓、螺母、垫圈
高强度螺栓、螺母、垫圈应符合GB/T1231的有关规定。3.29零部件的焊接
3.29.1铁垫板上的焊缝表面不允许有夹渣、未熔合以及明显的咬边和弧坑,焊缝高度不应小于焊缝设计高度,焊缝高度不应影响其他部件的安装。3.29.2钢轨焊接应符合TB/T1632或TB/T1632.2的规定。3.29.3焊接后的焊皮应予清除。3.30零部件加工后处理
道岔各种零部件加工后产生的飞边毛刺应予清除。3.31尖轨、基本轨及活动心轨的组装TB/T412—2004
3.31.1补强板的始端应与尖轨或活动心轨的始端平齐,允许偏差为1.0mm;补强板应与轨头下题和轨底上题密贴,如不密贴时,间隙应小于1.0mm。3.31.2活动心轨安装扶轨的尺寸偏差应符合图6的规定。3.31.3活动心轨钝角辙叉的基本轨上安装帮轨时,其尺寸偏差应符合图5的规定。3.32转辙器(或交分道岔双转辙器,或三开道岔双尖轨转辙器)的组装3.32.1整组道岔应将尖轨、基本轨装配成组装件。安装垫板时,垫板的位置及间距应与相应岔枕间距一致,垫板间距允许偏差为土10.0mm。3.32.2尖轨与基本轨组装后,跟端支距及弹性可弯尖轨起始固定位置支距允许偏差:道岔直向容许通过速度大于120km/h时为±1mm,道岔直向容许通过速度小于等于120km/h时为mm。3.32.3限位器的间隙偏差应符合图8的规定,且两侧测点均不少于两点。//o.5A
限位器偏差土1.5
图8限位器
3.32.4顶铁与相邻钢轨轨腰的间隙不应大于1.0mm。3.32.5在AT型尖轨项面0~40mm断面范围内,尖轨顶面不允许高于基本轨顶面。单位为毫米
3.32.6在尖轨的轨头刨切范围内尖轨应与基本轨密贴,尖轨尖端至第一牵引点范围内其缝隙不应大于0.2mm,其余部位不应大于1.0mm。3.32.7轨撑的顶面应与基本轨轨头下额密贴,局部允许有小于0.5mm的空隙。3.33固定型锐角辙叉的组装
钢轨组合辙叉应将长心轨、短心轨、翼轨及垫板组装成整体。3.33.1车
长、短心轨两轨头贴合处应密贴,局部允许有小于1.0mm的缝隙。心轨尖端轨顶切削面应打3.33.2Www.bzxZ.net
磨圆顺。
辙叉组装后的尺寸偏差应符合图9的规定。3.33.3
各部轮缘槽的深度均不应小于47.0mm。3.33.4
直线辙叉的工作边应成直线,直线度为0.5mm/1m,全长允许有小于2.0mm的空线,但不应抗线。
3.33.6辙叉各部轨底面应平齐,翼轨缓冲部分的平面度为2.0mm/1m,其余各部的平面度为1.0mm/1m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
TB/T412—2004
代替TB/T412-1990
标准轨距铁路道岔技术条件
Technical rule for turnouts of standard gauge railway2004-10-23发布
2005-01-15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发布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技术要求
4检验规则
5标志、包装、运输、储存
附录A(规范性附录)道岔厂内铺设检验基本项点表,TB/T412--2004
TB/T412—2004
本标准代替TB/T412—1990。
本标准与TB/T412—1990相比,主要变化如下:言
-明确了适用于容许通过速度小于或等于160km/h的道岔;-增加了提速道岔等的技术要求;一增加了道岔部件的技术要求;增加了道岔厂内铺设检验的技术标准。本标准由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铁道专业设计院、中铁山桥集团公司、中铁宝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铁路局、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田德仓、许有全、鹿广清、车伟、绍良、顾培雄。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64年,1975年第一次修订,1990年第二次修订,本次为第三次修订。I
1范围
标准轨距铁路道岔技术条件
TB/T412--2004
本标准规定了标准轨距铁路道岔的技术要求、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储运。本标准适用于标准轨距铁路列车直向容许通过速度小于或等于160km/h的各类道岔、交叉(以下简称道岔),亦适用于其他指明采用本标准的产品。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222弹簧钢
GB/T1231
GB/T2828
GB/T6414
GB/T9221
GB/T9439
GB/T9440
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大六角头螺母、垫圈技术条件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铸件尺寸公差与机械加工余量
防腐木枕
灰铸铁件
可锻铸铁件
GB/T11352
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件
JB/T4385.1-1999、锤上自由锻件通用技术条件TB/T447
TB/T564
高锰钢辙叉技术条件
螺旋道钉
TB/T1346普通道钉
TB/T1495.2弹条I型扣件弹条
TB/T1632钢轨焊接接头技术条件TB/T1632.2钢轨焊接接头技术条件热处理钢轨TB/T1779道岔钢轨件淬火技术条件TB/T2344—200343kg/m~75kg/m热轧钢轨订货技术条件TB/T234543kg/m~75kg/m钢轨用接头夹板供货技术要求铁道混凝土枕轨下用橡胶垫板技术条件TB/T2626
5胶接绝缘钢轨技术条件
TB/T2975
螺纹道钉
TB/T3049
TB/T3065.2弹条Ⅱ型扣件第2部分:弹条TB/T3080混凝土岔枕技术条件
3技术要求
3.1一般要求
3.1.1道岔应按规定程序批准的图纸和本标准的要求制造。3.1.2新投产的道岔应试制、试铺,用于干线采用新型转换装置的道岔应进行转换装置试装及转换试1
TB/T412--2004
验,经检验合格后方可批量投产。3.1.3制造道岔的原材料应符合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的规定。3.1.4设计图中明确注明的技术要求,应按设计图的规定执行。3.2钢轨件长度允许偏差
3.2.1钢轨端面的斜度(水平、垂直方向)不应大于1.0mm。3.2.2尖轨、活动心轨、长心轨的长度允许偏差为-4.。mm。3.2.3叉跟尖轨、短心轨的长度允许偏差为±2.0mmc3.2.4基本轨、配轨公称长度小于或等于12.5m时,长度允许偏差为±3.0mm;公称长度大于12.5m时,长度充许偏差为全长的0.25%g3.2.5翼轨、帮轨、护轨、扶轨长度允许偏差为土6.0mm。3.2.6钻孔钢轨轨端的轨头应按TB/T2344一2003的规定倒棱。3.3钢轨螺栓孔允许偏差
3.3.1螺栓孔径允许偏差为*1mm。螺栓孔壁粗糙度R。值为25μm。3.3.25
螺栓孔中心位置上下允许偏差为士1.0mm。3.3.3
接头螺栓孔中心至轨端距离允许偏差为土1.0mmc3.3.5
两相邻螺栓孔中心距离允许偏差为土1.0mm。3.3.6
两最远螺栓孔中心距离允许偏差按表1规定。表1两最远钢轨螺栓孔中心距离允许偏差钢轨件名称
长心轨、短心轨、翼轨、帮轨、扶轨基本轨、尖轨、护轨
螺栓孔中心距<1500
单位为毫米
螺栓孔中心距≥1500
3.3.7螺栓孔应倒棱,倒角为0.8mm×45~1.5mm×45°普通钢轨与补强板拼装尖轨的道岔可仅对接头螺栓孔倒棱。
3.4钢轨顶弯
3.4.1钢轨不应加热顶弯。仅特殊情况时,可局部加热顶弯,加热的温度不应大于500C。顶弯产生的压痕深度不应大于1.0mm,不允许使用顶弯产生裂纹的钢轨。3.4.2钢轨项弯支距允许偏差为*mm。3.5钢轨件的形位公差
3.5.1直线尖轨工作边的直线度:密贴段为1.0mm,全长为1.5mm;全长为两段直线时,每段均为1.0mmg
3.5.2基本轨、配轨的轨项面及尖轨的不加工轨顶面,直线度为0.4mm/1m,护轨顶面平直段直线度为2.0mm
3.5.3尖轨、长心轨、短心轨的轨底直线度和平面度应使用专用测试台进行测量控制,测试台上应设有与滑床台板作用一致的台板,各台板的上表面应与轨底面接触,若有间隙,不应大于1.0mm,不应连续出现1.0mm及以上的间。
3.5.4藏尖式基本轨、可动心轨辙叉翼轨的直密贴边直线度为0.2mm,贴尖式基本轨直密贴边直线度为0.5mm曲密贴边应圆顺无硬弯。3.5.5尖轨、长心轨、短心轨和翼轨经机加工后,棱角应打磨。3.6钢轨件的切削
3.6.1藏尖式尖轨转辙器的基本轨与尖轨的贴合面切削的斜度内倾偏差应小于等于1:80,不允许外2
TB/T412--2004
3.6.2尖轨及活动心轨的尺寸偏差应符合图1、图2及表2的要求。藏尖式尖轨转辙器的尖轨与基本轨的贴合面切削的斜度内倾偏差应小于等于1:80,不允许外倾;尖轨其他切削斜度外倾偏差应小于等于1:80。尖轨项面需切削成1:40轨顶坡时,其角度充许偏差为1:320。单位为毫米
内倾偏差≥1:80
外倾确差1:80
一内倾偏差41:80
图1贴尖式尖轨及活动心轨
单位为毫米
外颌偏差≤1:80
图2藏尖式尖轨及活动心轨
TB/T412-—2004
尺寸及部位
允许偏差
尖端及轨头宽
5mm断面
表2尖轨、活动心轨尺寸允许偏差轨头宽10mm
及以上断面
尖端及轨头宽
5mm断面
轨头宽20mm~
35mm断面
单位为毫米
轨头宽50mm
及以上断面
3.6.3长心轨的尺寸偏差应符合图3和表3的要求。心轨顶面需切削成1:40轨顶坡时,其角度允许偏差为1:320。
3.6.4短心轨各断面的尺寸偏差应符合图4及表3的要求。单位为毫米
内频偏差<1:80
内倾偏差么1:80
图3长心轨
单位为毫米
内倾偏差21:80
图4短心轨
尺寸及部位
充许偏差
心轨实际尖端
表3长、短心轨尺寸允许偏差
心轨其他断面
轨头宽20mm前各断面
TB/T412—2004
单位为毫米
轨头宽20mm~70mm断面
3.6.5翼轨轨头宽度的允许偏差为±0.5mm(有弯折圆弧的翼轨除外),轨底宽度的允许偏差为-0iamm可
动心轨撤叉翼轨与心轨间的贴合面切削斜度内倾允许偏差为1:80。3.6.6护轨轨底宽度的允许偏差均为-2.0mmc3.6.7帮轨切削的尺寸偏差应符合图5的要求。图5帮轨
3.6.8扶轨尖端及各断面轨高偏差同3.6.2的要求,其余偏差应符合图6的要求。两慰内倾之
图6扶轨
3.7可动心轨辙叉翼轨
3.7.1翼轨特种断面段的断面型式尺寸偏差应符合表4的规定。单位为毫米
单位为毫米
TB/T412—2004
允许偏差
表4翼轨特种断面段的断面型式尺寸允许偏差轨头宽
轨底宽
轨底厚
轨头高
轨腰厚
单位为毫米
轨头、轨底对轨腰中心线的位置度左右方向应小于0.5mm
3.7.2翼轨特种断面成型段端头与钢轨焊接,其端头断面的型式尺寸、偏差及特种断面成型段的机械性能应符合TB/T2344—2003的有关规定。3.7.3翼轨锻压的加工温度不允许大于1160℃,加热不应超过两次。3.7.4翼轨特种断面成型段和过渡段表面不允许有裂纹,不应有折叠、横向划痕、结疤、压痕。纵向划痕深度不应大于0.5mm。通过机加工达到尺寸要求时,加工面交角应圆顺。3.7.5翼轨特种断面过渡段部位的钢轨轨头高度、轨腰厚度、轨底均应均匀过渡,各相交面应圆顺平滑。
3.7.6翼轨特种断面变形段及热影响区应正火处理,机械性能不应低于母材。3.7.7翼轨特种断面变形段及热影响区应进行无损探伤。3.8钢轨件淬火
钢轨件淬火按TB/T1779的有关规定。3.9AT钢轨的跟端加工
3.9.1AT尖轨、心轨的跟端成型段断面型式尺寸、孔加工尺寸偏差应符合TB/T2344—2003的规定。当跟端扭转成1:40角度时,扭转角度允许偏差为1:320。3.9.2AT尖轨、心轨跟端成型段的轨底平面度为0.5mm,跟端成型段轨底面与AT轨轨底面的平行度为0.5mm,跟端加工的轨顶直线度为0.3mm/m,过渡段轨顶不应下凹。3.9.3AT尖轨、心轨跟端成型及过渡段尺寸偏差应符合表5的规定。表5AT尖轨、心轨跟端成型及过渡段尺寸允许偏差部位
轨高轨头宽
轨底宽
轨底厚
轨腰厚
轨头高
轨头端面
对称度
轨底端面
对称度
3.9.4AT钢轨锻压段的加工温度不允许大于1160℃,加热不应超过两次。端面垂
单位为毫米
夹板安装
面高度
3.9.5AT钢轨锻压段非机加工表面不允许有裂纹,不应有折叠、横向划痕、结疤、压痕。纵向划痕深度不应大于0.5mm。通过机加工达到尺寸要求时,加工面交角应圆顺。3.9.6AT钢轨锻压过渡段部位的钢轨轨头高度、轨腰厚度、轨底相对于垂直轴偏移量均应均匀过渡,各相交面应圆顺平滑。
3.9.7AT钢轨锻压段及热影响区的轨头任何部位,脱碳层深度不应大于0.5mm。3.9.8AT钢轨锻压段及热影响区应进行正火处理,机械性能不应低于母材。3.9.9AT钢轨断面锻压段及热影响区应进行无损探伤。3.10高锰钢辙叉
高锰钢辙叉应符合TB/T447的有关规定。3.11铁垫板
3.11.1桥板的长度允许偏差为土4.0mm,宽度允许偏差为±3.0mm,其他铁垫板的长度允许偏差为±3.0mm,宽度允许偏差为土2.0mm,厚度允许偏差为土0.5mm。3.11.2设置轨底坡的铁垫板,其轨底坡斜面的斜度允许偏差为土10;下起坡点铁垫板厚度允许偏差为±0.5mm
TB/T412—2004
3.11.3混凝土岔枕用铁垫板上的孔距允许偏差:铁垫板有两孔时为±1.0mm;铁垫板有三孔时,最近孔为±0.5mm,最远孔为±1.0mm。3.11.4铁垫板上同一承轨槽的两侧铁座,或台板的侧面对承轨槽另一侧铁座的平行度为1.0mm。3.11.5铁垫板偏心螺钉孔的偏心距允许偏差为土0.5mm。3.11.6混凝土岔枕用铁垫板孔径允许偏差为±0.5mm,其粗糙度R,值应小于25μm。3.11.7
铁垫板底面平面度为1.0mm。
3.11.8滑床台板的作用表面,其粗糙度R,值应小于12.5um。焊接后的滑床台板表面至底板表面高度偏差为±0.3mm,滑床台表面应防锈处理。铁垫板的其他尺寸偏差应符合图7的要求。3.11.9
单位为毫米
3.12弹片
图7铁垫板
3.12.1材料的技术要求应符合GB/T1222的规定。3.12.2弹片的硬度为41HRC~46HRC。b±1.0
弹片的金相组织为均勾的回火屈氏体或索氏体,心部允许有微量的断续铁素体。3.12.3
3.12.4弹片不应有过热、过烧现象,表面脱碳层深度不应大于0.2mm(包括纯铁与过渡层)。TB/T412—2004
3.12.5弹片应平直,无翘曲变形,若有不平整应调直,残余翘曲最大失度不应大于0.2mm。3.12.6弹片四周的飞边、毛刺及表面氧化皮应清理干净。3.12.7弹片应进行发照处理。
3.13弹条
I型弹条应符合TB/T1495.2的规定,Ⅱ型弹条应符合TB/T3065.2的规定。3.14锻件
锻件应符合JB/T4385.1—1999的规定。3.15灰铸铁件
灰铸铁件应符合GB/T9439的规定,尺寸偏差按GB/T6414的规定,公差等级为CT7。3.16可锻铸铁件
可锻铸铁件应符合GB/T9440的规定,尺寸偏差按GB/T6414的规定,公差等级为CT7。3.17铸钢件
铸钢件应符合GB/T11352的规定。3.18橡胶垫板
3.18.1橡胶垫板的材料、外观、物理机械性能和试验方法应符合TB/T2626的规定。铁垫板下橡胶垫板的尺寸允许偏差,长度为±3.8mm,宽度为=2:mm,厚度为*0.5mm。3.18.24
3.18.3钢轨下橡胶垫板的尺寸允许偏差,长度为±1.0mm,宽度为±1.0mm,厚度为*05mm3.19塑料垫片
塑料垫片应符合有关规定,其尺寸允许偏差,长度为±3.0mm,宽度为±2.0mm厚度为*0.5mm。3.20木岔枕
木岔枕应符合GB/T9221的规定。3.21混凝土岔枕
混凝土岔枕应符合TB/T3080的规定。3.22配轨
配轨应符合TB/T2344—2003的规定。3.23胶接绝缘钢轨
胶接绝缘钢轨应符合TB/T2975的规定。3.24接头夹板
接头夹板应符合TB/T2345的规定。3.25螺纹道钉
螺纹道钉应符合TB/T3049的规定。3.26螺旋道钉
螺旋道钉应符合TB/T564的规定。3.27普通道钉
普通道钉应符合TB/T1346的规定。3.28高强度螺栓、螺母、垫圈
高强度螺栓、螺母、垫圈应符合GB/T1231的有关规定。3.29零部件的焊接
3.29.1铁垫板上的焊缝表面不允许有夹渣、未熔合以及明显的咬边和弧坑,焊缝高度不应小于焊缝设计高度,焊缝高度不应影响其他部件的安装。3.29.2钢轨焊接应符合TB/T1632或TB/T1632.2的规定。3.29.3焊接后的焊皮应予清除。3.30零部件加工后处理
道岔各种零部件加工后产生的飞边毛刺应予清除。3.31尖轨、基本轨及活动心轨的组装TB/T412—2004
3.31.1补强板的始端应与尖轨或活动心轨的始端平齐,允许偏差为1.0mm;补强板应与轨头下题和轨底上题密贴,如不密贴时,间隙应小于1.0mm。3.31.2活动心轨安装扶轨的尺寸偏差应符合图6的规定。3.31.3活动心轨钝角辙叉的基本轨上安装帮轨时,其尺寸偏差应符合图5的规定。3.32转辙器(或交分道岔双转辙器,或三开道岔双尖轨转辙器)的组装3.32.1整组道岔应将尖轨、基本轨装配成组装件。安装垫板时,垫板的位置及间距应与相应岔枕间距一致,垫板间距允许偏差为土10.0mm。3.32.2尖轨与基本轨组装后,跟端支距及弹性可弯尖轨起始固定位置支距允许偏差:道岔直向容许通过速度大于120km/h时为±1mm,道岔直向容许通过速度小于等于120km/h时为mm。3.32.3限位器的间隙偏差应符合图8的规定,且两侧测点均不少于两点。//o.5A
限位器偏差土1.5
图8限位器
3.32.4顶铁与相邻钢轨轨腰的间隙不应大于1.0mm。3.32.5在AT型尖轨项面0~40mm断面范围内,尖轨顶面不允许高于基本轨顶面。单位为毫米
3.32.6在尖轨的轨头刨切范围内尖轨应与基本轨密贴,尖轨尖端至第一牵引点范围内其缝隙不应大于0.2mm,其余部位不应大于1.0mm。3.32.7轨撑的顶面应与基本轨轨头下额密贴,局部允许有小于0.5mm的空隙。3.33固定型锐角辙叉的组装
钢轨组合辙叉应将长心轨、短心轨、翼轨及垫板组装成整体。3.33.1车
长、短心轨两轨头贴合处应密贴,局部允许有小于1.0mm的缝隙。心轨尖端轨顶切削面应打3.33.2Www.bzxZ.net
磨圆顺。
辙叉组装后的尺寸偏差应符合图9的规定。3.33.3
各部轮缘槽的深度均不应小于47.0mm。3.33.4
直线辙叉的工作边应成直线,直线度为0.5mm/1m,全长允许有小于2.0mm的空线,但不应抗线。
3.33.6辙叉各部轨底面应平齐,翼轨缓冲部分的平面度为2.0mm/1m,其余各部的平面度为1.0mm/1m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铁路运输行业标准(TB)标准计划
- TB/T3521-2018 铁路大型养路机械钢轨铣磨车
- TB/T2172-1990 铁路钢轨伤损代码
- TB/T3508-2018 铁路道岔转换设备安装技术条件
- TB2105-1989 XX型信号选别器
- TB/T3523.2-2018 交流传动电力机车试验方法第2部分:输入特性试验
- TB/T3010-2001 铁道车辆滚动轴承高碳铬轴承钢订货技术条件
- TB/T1463-2006 机车轮对组装技术条件
- TB/T3253-2010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绝缘护套
- TB/T3503.1-2018 铁路应用空气动力学第1部分:符号与单位
- TB/T2247-1991 机车牵引齿轮磁粉探伤验收条件
- TB/T2787-1997 机车车轴金相显微检验
- TB/T1686-2000 25t电动架车机技术条件
- TB/T3520-2018 铁路大型养路机械钢轨打磨车
- TB/T3558-2020 机车车辆转向架专用量具闸瓦和闸片量具
- TB/T2624-2011 重型轨道车车轴型式及基本尺寸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