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国家标准(GB) >>
- GB/T 3683.1-2006 橡胶软管及软管组合件 钢丝编织增强液压型 规范 第1部分:油基流体适用

【国家标准(GB)】 橡胶软管及软管组合件 钢丝编织增强液压型 规范 第1部分:油基流体适用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7-16 05:10:55
- GB/T3683.1-2006
- 现行
标准号:
GB/T 3683.1-2006
标准名称:
橡胶软管及软管组合件 钢丝编织增强液压型 规范 第1部分:油基流体适用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2006-08-01 -
实施日期:
2007-01-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223.17 KB
替代情况:
替代GB/T 3683-1992采标情况:
ISO 1436-1:2001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部分规定了公称内径为5~51的8种型别钢丝编织增强橡胶软管及软管组合件的要求。它们适用于符合GB/T 7631.2要求的HH、HL、HM、HR和HV液压流体,工作温度范围为-40℃~+100 。 本部分未包括对管接头的要求,只限于对软管和软管组合件性能的要求。 GB/T 3683.1-2006 橡胶软管及软管组合件 钢丝编织增强液压型 规范 第1部分:油基流体适用 GB/T3683.1-2006

部分标准内容:
ICS83.140.4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683.1—2006/ISO1436-1:2001部分代替GB/T3683—1992
橡胶软管及软管组合件
钢丝编织增强液压型
第1部分:油基流体适用
Rubber hoses and hose assemblies—Wire-braid-reinforcedhydraulic types-Specification-Part 1:Oil-based fluid applications(ISO1436-1:2001,IDT)
2006-08-01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7-01-01实施
GB/T3683.1—2006/ISO1436-1:2001GB/T3683《橡胶和橡胶软管组合件4钢丝编织增强液压型
-第1部分:油基流体适用;
第2部分:水基流体适用。
本部分为GB/T3683的第1部分
规范》由2部分组成:
本部分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1436-1:2001《橡胶软管及软管组合件钢丝编织增强液压型规
范第1部分:油基流体适用》(英文版)。本部分等同翻译ISO1436-1:2001。为便于使用,本部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a)“本国际标准”一词改为“本部分”;b)用小数点“,”代替作为小数点的逗号“,”c)删除国际标准的前言。
本部分是对GB/T3683一1992《钢丝增强液压橡胶软管和软管组合件》的修订。本部分与GB/T3683.2(正在起草)—起代替GB/T3683—1992。本部分与GB/T3683—1992的主要区别是:对标准名称进行了修改;
-为与国际标准保持一致,将标准分为两个部分;一对软管的类型进行了重新规定,由原来的6个型别改为现在的8个型别,采用了国际标准的分类形式;
对软管的压力参数作了不同程度的调整,从而扩大了软管的使用范围;增加了对软管组合件部分内容的规定。本部分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自生效之日起,部分代替GB/T3683—1992。本部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本部分由全国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软管分技术委员会(SAC/TC35/SC1)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广州广橡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狮球胶管厂、广州天河胶管制品有限公司、青岛橡六胶管有限公司、广东省燕达橡塑制品厂、上海华瑞橡胶制品有限公司、陕西双西胶管有限公司。本部分起草人:蔡辉、张春桃、陈润明、刘刚、冯华儿、周国钧、陈建康。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GB/T3683—1983,GB/T3683—1992。1范围
GB/T3683.1-2006/ISO1436-1:2001橡胶软管及软管组合件
钢丝编织增强液压型规范
第1部分:油基流体适用
GB/T3683的本部分规定了公称内径为5~51的8个型别钢丝编织增强橡胶软管及软管组合件的要求。它们适用于符合GB/T7631.2要求的HH、HL、HM、HR和HV液压流体,工作温度范围为一40℃~+100℃
本部分未包括对管接头的要求,只限于对软管和软管组合件性能的要求。注:与软管制造厂协商确定软管与所用流体的相容性是用户的责任。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3683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橡胶、塑料软管及软管组合件尺寸测量方法(GB/T9573--2003,idtISO4671:GB/T9573
GB/T12721橡胶软管外胶层耐磨耗性能的测定(GB/T12721-1991,idtISO6945:1983)HG/T2869—1997橡胶和塑料软管静态条件下耐臭氧性能的评价(idtISO7326:1991)ISO1402橡胶和塑料软管及软管组合件静液压试验方法ISO1817硫化橡胶液体作用的测定ISO4672橡胶和塑料软管低温曲挠试验ISO6803橡胶或塑料软管及软管组合件无挠曲液压脉冲试验ISO7233橡胶和塑料软管及软管组合件耐吸扁性能的测定1SO8033
3橡胶和塑料软管各层间粘合强度测定3型别
根据软管的结构、工作压力和耐油性能分类规定了8个型别:-1ST和R1A型:具有单层钢丝编织增强层和厚外覆层的软管。-2ST和R2A型:具有两层钢丝编织增强层和厚外覆层的软管。一1SN和R1AT型:具有单层钢丝编织增强层和薄外覆层的软管。-2SN和R2AT型:具有两层钢丝编织增强层和薄外覆层的软管。注1:除为无需剩掉外覆层或一部分外覆层以装配管接头而具有薄外覆层外,1SN/R1AT和2SN/R2AT型的增强层尺寸分别与1ST/R1A和2ST/R2A型相同。注21ST和1SN型的压力等级与R1A和R1AT型不同。同样,2ST和2SN型的压力等级与R2A和R2AT型也不同。见表3。
注3:R1A.R2A,R1AT和R2AT型不进行耐真空和耐磨试验。1
GB/T3683.1—2006/ISO1436-1:20014材料和结构
4.1软管
软管应由耐液压流体橡胶内衬层、一层或两层高强度钢丝和耐油、耐天候橡胶外覆层构成。4.2软管组合件
软管组合件使用符合本部分规定的软管要求的软管制造。软管组合件应只使用其功能已按本部分6.1、6.3、6.4和6.5验证的管接头制造。应遵循制造厂的软管组合件正确准备和装配的说明书。5尺寸
5.1直径和同心度
当按GB/T9573进行测量时,软管的直径应符合表1给出的值。当按GB/T9573进行测量时,软管的同心度应符合表2给出的值。表1软管的尺寸
所有类别
内径/
公称内径
6.3及以下
6.3以上到19
19以上
1ST/RIA型
增强层外径/
软管外径/
1SN/RIAT型
外径/
外覆层
厚度/
2ST/R2A型
增强层外径/
软管的同心度
壁厚最大变化
内径和外径之间/
所有型别
软管外径/
2SN/R2AT型
外径/
内径和增强层直径之间/
1ST、ISN、RIA和R1AT
软管和软管组合件的供货长度应由制造厂与采购方商定。注:软管和软管组合件供货长度的建议在附录A中给出。2
外覆层
厚度/
2ST、2SN.R2A和R2AT
6要求
6.1静液压要求
GB/T3683.1—2006/ISO1436-1:20016.1.1当按ISO1402进行试验时,软管和软管组合件的最大工作压力、验证压力和最小爆破压力应符合表3给出的值。
表3最大工作压力、验证压力和最小爆破压力公称
最大工作压力/
1ST和1SN型
2ST和2SN型
验证压力/
1ST和1SN型
2ST和2SN型
最小爆破压力/
1ST和1SN型
【2ST和2SN型
R1A和R1AT型R2A和R2AT型RIA和R1AT型R2A和R2AT型R1A和R1AT型R2A和R2AT型21.0
6.1.2当按ISO1402进行试验时,软管和软管组合件在最大工作压力下的长度变化不应大于+2%和小于—4%。
6.2最小弯曲半径
使用长度至少为最小弯曲半径四倍的试样。在弯曲软管之前以平直放置状态用测圆规测量软管的外径。将软管弯曲180°达到最小弯曲半径,用测圆规测量扁度。当弯曲到表4给出的最小弯曲半径时,弯曲半径在弯曲部位的内侧测量,扁平度不应超过原外径的10%。
6.3脉冲性能
6.3.1脉冲试验应按ISO6803进行。试验流体温度应为100℃。6.3.2对于1ST/R1A型和1SN/R1AT型软管,当公称内径为25及以下的软管在等于125%最大工作压力的脉冲压力下,公称内径为31及以上软管在等于100%最大工作压力的脉冲压力下进行试验,软管应能承受150000次脉冲。
对于2ST/R2A型和2SN/R2AT型软管,当在等于133%最大工作压力的脉冲压力下进行试验时,软管应能承受200000次脉冲。
GB/T3683.1—2006/ISO1436-1:2001公称内径
表4最小弯曲半径
6.3.3在达到规定的脉冲次数之前不应出现泄漏或其他故障。6.3.4本试验应视为破坏性试验,试验后试样应废弃。6.4软管组合件的泄漏
最小弯曲半径/mm
当按ISO1402进行试验时,应无泄漏或其他失效迹象。本试验应视为破坏性试验,试验后试样应废弃。
6.5低温屈挠性
当按ISO4672方法B在一40℃下进行试验时,内衬层或外覆层应无龟裂。在恢复到室温后按ISO1402进行验证压力试验,试样应无泄漏或裂纹。6.6层间粘合性能
当按ISO8033进行测定时,内衬层与增强层、外覆层与增强层的粘合强度,1ST、2ST、1SN和2SN型软管不应低于2.5kN/m,R1A、R2A、R1AT和R2AT型软管不应低于1.8kN/m。试样的类型应如ISO8033表1所述,内衬层与增强层应为5型,外覆层与增强层应为2型或6型。6.7耐真空性能
当按ISO7233进行试验时,软管和软管组合件的真空度应符合表5给出的值。表5真空度
负表压(最大)/
公称内径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1ST和1SN型
注:R1A、R2A,R1AT和R2AT型软管无耐真空性能要求,MPa
2ST和2SN型
6.8耐磨性能
GB/T3683.1—2006/ISO1436-1:2001对于1ST和2ST型软管,当以(50士0.5)N的垂直力按GB/T12721进行试验时,2000次循环后的质量损失不应大于1g。
对于1SN和2SN型软管,当以(25土0.5)N的垂直力按GB/T12721进行试验时,2000次循环后的质量损失不应大于0.5g。
注:R1A、R2A、R1AT和R2AT型软管无耐磨性能要求。6.9耐流体性能
6.9.1试样
耐流体试验应使用最小厚度为2mm、硫化程度与软管相同的模压的内衬层和外覆层胶片进行。6.9.2耐油性能
当在100℃下浸泡于IRM903号油中168h后按ISO1817进行测定时,内衬层的体积变化率AV1,S型软管应在0%~十25%之间,R型软管应在0%~+100%之间(即,不允许收缩)。当在70℃下浸泡于IRM903号油中168h后按ISO1817进行测定时,外覆层的体积变化率△Vz应在0%~十100%之间(即,不允许收缩)。6.10耐臭氧性能
当根据软管的公称内径按HG/T2869--1997中的方法1或2进行测定时,放大2倍观察应无裂纹或性能下降。
7标注
软管应以下列公称内径为10的1ST型钢丝编织增强液压软管为例进行标注:示例:GB/T3683.1/1ST/10
8标志
8.1软管
软管应至少标志以下内容,标志应至少每760mm重复一次:a)制造厂名称或标识,例如:Man;b)本标准的编号,即GB/T3683.1c)型别,例如:2ST;
d)公称内径,例如:16
e)制造的季和年的后两位数字,例如:4Q01。示例:Man/GB/T3683.1/2ST/16/4Q018.2软管组合件
软管组合件应至少标志以下内容:a)制造厂名称或标识,例如:Man;b)组合件的最大工作压力,单位MPa,例如:25.0MPa;c)装配的月和年的后两位数字,例如:10/01。示例:Man/25.0MPa/10/01
GB/T3683.1-2006/IS01436-1:2001附录A
(资料性附录)
软管和软管组合件供货长度的建议A.1软管
软管的供货长度应由采购方规定,公差为士2%,除采购方另有要求外,软管不应短于1m,任一次交货中不同长度软管的百分比应符合表A.1的要求。
表A.1软管的长度公差
软管长度/
大于1但小于或等于10
大于10但小于或等于15
大于15
软管组合件
软管组合件的长度公差应符合表A.2的要求。表A.2软管组合件的长度公差
软管组合件长度/
630及以下
630以上但小于或等于1250
1250以上但小于或等于2500
2500以上但小于或等于8000
8000以上
25及以下
占总长度的百分比/
5(最大)
25(最大)
75(最小)
公称内径
25以上和50及以下
50以上
参考文献
GB/T3683.1—2006/ISO1436-1:2001GB/T7631.2润滑剂、工业用油和相关产品(L类)的分类第2部分:H组(液压系统)ISO4397流体动力系统及部件连接器相应部件软管的公称外径和公称内径厂27
GB/T3683.1-2006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标准
橡胶软管及软管组合件
钢丝编织增强液压型规范
第1部分:油基流体适用
GB/T3683.1—2006/ISO1436-1:2001*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复兴门外三里河北街16号
邮政编码:100045
网址spc.net.cn
电话:6852394668517548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80X12301/16
2007年1月第一版
印张0.75
字数15千字
2007年1月第一次印刷
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版权专有侵权必究
举报电话:(010)68533533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683.1—2006/ISO1436-1:2001部分代替GB/T3683—1992
橡胶软管及软管组合件
钢丝编织增强液压型
第1部分:油基流体适用
Rubber hoses and hose assemblies—Wire-braid-reinforcedhydraulic types-Specification-Part 1:Oil-based fluid applications(ISO1436-1:2001,IDT)
2006-08-01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7-01-01实施
GB/T3683.1—2006/ISO1436-1:2001GB/T3683《橡胶和橡胶软管组合件4钢丝编织增强液压型
-第1部分:油基流体适用;
第2部分:水基流体适用。
本部分为GB/T3683的第1部分
规范》由2部分组成:
本部分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1436-1:2001《橡胶软管及软管组合件钢丝编织增强液压型规
范第1部分:油基流体适用》(英文版)。本部分等同翻译ISO1436-1:2001。为便于使用,本部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a)“本国际标准”一词改为“本部分”;b)用小数点“,”代替作为小数点的逗号“,”c)删除国际标准的前言。
本部分是对GB/T3683一1992《钢丝增强液压橡胶软管和软管组合件》的修订。本部分与GB/T3683.2(正在起草)—起代替GB/T3683—1992。本部分与GB/T3683—1992的主要区别是:对标准名称进行了修改;
-为与国际标准保持一致,将标准分为两个部分;一对软管的类型进行了重新规定,由原来的6个型别改为现在的8个型别,采用了国际标准的分类形式;
对软管的压力参数作了不同程度的调整,从而扩大了软管的使用范围;增加了对软管组合件部分内容的规定。本部分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自生效之日起,部分代替GB/T3683—1992。本部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本部分由全国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软管分技术委员会(SAC/TC35/SC1)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广州广橡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狮球胶管厂、广州天河胶管制品有限公司、青岛橡六胶管有限公司、广东省燕达橡塑制品厂、上海华瑞橡胶制品有限公司、陕西双西胶管有限公司。本部分起草人:蔡辉、张春桃、陈润明、刘刚、冯华儿、周国钧、陈建康。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GB/T3683—1983,GB/T3683—1992。1范围
GB/T3683.1-2006/ISO1436-1:2001橡胶软管及软管组合件
钢丝编织增强液压型规范
第1部分:油基流体适用
GB/T3683的本部分规定了公称内径为5~51的8个型别钢丝编织增强橡胶软管及软管组合件的要求。它们适用于符合GB/T7631.2要求的HH、HL、HM、HR和HV液压流体,工作温度范围为一40℃~+100℃
本部分未包括对管接头的要求,只限于对软管和软管组合件性能的要求。注:与软管制造厂协商确定软管与所用流体的相容性是用户的责任。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3683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橡胶、塑料软管及软管组合件尺寸测量方法(GB/T9573--2003,idtISO4671:GB/T9573
GB/T12721橡胶软管外胶层耐磨耗性能的测定(GB/T12721-1991,idtISO6945:1983)HG/T2869—1997橡胶和塑料软管静态条件下耐臭氧性能的评价(idtISO7326:1991)ISO1402橡胶和塑料软管及软管组合件静液压试验方法ISO1817硫化橡胶液体作用的测定ISO4672橡胶和塑料软管低温曲挠试验ISO6803橡胶或塑料软管及软管组合件无挠曲液压脉冲试验ISO7233橡胶和塑料软管及软管组合件耐吸扁性能的测定1SO8033
3橡胶和塑料软管各层间粘合强度测定3型别
根据软管的结构、工作压力和耐油性能分类规定了8个型别:-1ST和R1A型:具有单层钢丝编织增强层和厚外覆层的软管。-2ST和R2A型:具有两层钢丝编织增强层和厚外覆层的软管。一1SN和R1AT型:具有单层钢丝编织增强层和薄外覆层的软管。-2SN和R2AT型:具有两层钢丝编织增强层和薄外覆层的软管。注1:除为无需剩掉外覆层或一部分外覆层以装配管接头而具有薄外覆层外,1SN/R1AT和2SN/R2AT型的增强层尺寸分别与1ST/R1A和2ST/R2A型相同。注21ST和1SN型的压力等级与R1A和R1AT型不同。同样,2ST和2SN型的压力等级与R2A和R2AT型也不同。见表3。
注3:R1A.R2A,R1AT和R2AT型不进行耐真空和耐磨试验。1
GB/T3683.1—2006/ISO1436-1:20014材料和结构
4.1软管
软管应由耐液压流体橡胶内衬层、一层或两层高强度钢丝和耐油、耐天候橡胶外覆层构成。4.2软管组合件
软管组合件使用符合本部分规定的软管要求的软管制造。软管组合件应只使用其功能已按本部分6.1、6.3、6.4和6.5验证的管接头制造。应遵循制造厂的软管组合件正确准备和装配的说明书。5尺寸
5.1直径和同心度
当按GB/T9573进行测量时,软管的直径应符合表1给出的值。当按GB/T9573进行测量时,软管的同心度应符合表2给出的值。表1软管的尺寸
所有类别
内径/
公称内径
6.3及以下
6.3以上到19
19以上
1ST/RIA型
增强层外径/
软管外径/
1SN/RIAT型
外径/
外覆层
厚度/
2ST/R2A型
增强层外径/
软管的同心度
壁厚最大变化
内径和外径之间/
所有型别
软管外径/
2SN/R2AT型
外径/
内径和增强层直径之间/
1ST、ISN、RIA和R1AT
软管和软管组合件的供货长度应由制造厂与采购方商定。注:软管和软管组合件供货长度的建议在附录A中给出。2
外覆层
厚度/
2ST、2SN.R2A和R2AT
6要求
6.1静液压要求
GB/T3683.1—2006/ISO1436-1:20016.1.1当按ISO1402进行试验时,软管和软管组合件的最大工作压力、验证压力和最小爆破压力应符合表3给出的值。
表3最大工作压力、验证压力和最小爆破压力公称
最大工作压力/
1ST和1SN型
2ST和2SN型
验证压力/
1ST和1SN型
2ST和2SN型
最小爆破压力/
1ST和1SN型
【2ST和2SN型
R1A和R1AT型R2A和R2AT型RIA和R1AT型R2A和R2AT型R1A和R1AT型R2A和R2AT型21.0
6.1.2当按ISO1402进行试验时,软管和软管组合件在最大工作压力下的长度变化不应大于+2%和小于—4%。
6.2最小弯曲半径
使用长度至少为最小弯曲半径四倍的试样。在弯曲软管之前以平直放置状态用测圆规测量软管的外径。将软管弯曲180°达到最小弯曲半径,用测圆规测量扁度。当弯曲到表4给出的最小弯曲半径时,弯曲半径在弯曲部位的内侧测量,扁平度不应超过原外径的10%。
6.3脉冲性能
6.3.1脉冲试验应按ISO6803进行。试验流体温度应为100℃。6.3.2对于1ST/R1A型和1SN/R1AT型软管,当公称内径为25及以下的软管在等于125%最大工作压力的脉冲压力下,公称内径为31及以上软管在等于100%最大工作压力的脉冲压力下进行试验,软管应能承受150000次脉冲。
对于2ST/R2A型和2SN/R2AT型软管,当在等于133%最大工作压力的脉冲压力下进行试验时,软管应能承受200000次脉冲。
GB/T3683.1—2006/ISO1436-1:2001公称内径
表4最小弯曲半径
6.3.3在达到规定的脉冲次数之前不应出现泄漏或其他故障。6.3.4本试验应视为破坏性试验,试验后试样应废弃。6.4软管组合件的泄漏
最小弯曲半径/mm
当按ISO1402进行试验时,应无泄漏或其他失效迹象。本试验应视为破坏性试验,试验后试样应废弃。
6.5低温屈挠性
当按ISO4672方法B在一40℃下进行试验时,内衬层或外覆层应无龟裂。在恢复到室温后按ISO1402进行验证压力试验,试样应无泄漏或裂纹。6.6层间粘合性能
当按ISO8033进行测定时,内衬层与增强层、外覆层与增强层的粘合强度,1ST、2ST、1SN和2SN型软管不应低于2.5kN/m,R1A、R2A、R1AT和R2AT型软管不应低于1.8kN/m。试样的类型应如ISO8033表1所述,内衬层与增强层应为5型,外覆层与增强层应为2型或6型。6.7耐真空性能
当按ISO7233进行试验时,软管和软管组合件的真空度应符合表5给出的值。表5真空度
负表压(最大)/
公称内径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1ST和1SN型
注:R1A、R2A,R1AT和R2AT型软管无耐真空性能要求,MPa
2ST和2SN型
6.8耐磨性能
GB/T3683.1—2006/ISO1436-1:2001对于1ST和2ST型软管,当以(50士0.5)N的垂直力按GB/T12721进行试验时,2000次循环后的质量损失不应大于1g。
对于1SN和2SN型软管,当以(25土0.5)N的垂直力按GB/T12721进行试验时,2000次循环后的质量损失不应大于0.5g。
注:R1A、R2A、R1AT和R2AT型软管无耐磨性能要求。6.9耐流体性能
6.9.1试样
耐流体试验应使用最小厚度为2mm、硫化程度与软管相同的模压的内衬层和外覆层胶片进行。6.9.2耐油性能
当在100℃下浸泡于IRM903号油中168h后按ISO1817进行测定时,内衬层的体积变化率AV1,S型软管应在0%~十25%之间,R型软管应在0%~+100%之间(即,不允许收缩)。当在70℃下浸泡于IRM903号油中168h后按ISO1817进行测定时,外覆层的体积变化率△Vz应在0%~十100%之间(即,不允许收缩)。6.10耐臭氧性能
当根据软管的公称内径按HG/T2869--1997中的方法1或2进行测定时,放大2倍观察应无裂纹或性能下降。
7标注
软管应以下列公称内径为10的1ST型钢丝编织增强液压软管为例进行标注:示例:GB/T3683.1/1ST/10
8标志
8.1软管
软管应至少标志以下内容,标志应至少每760mm重复一次:a)制造厂名称或标识,例如:Man;b)本标准的编号,即GB/T3683.1c)型别,例如:2ST;
d)公称内径,例如:16
e)制造的季和年的后两位数字,例如:4Q01。示例:Man/GB/T3683.1/2ST/16/4Q018.2软管组合件
软管组合件应至少标志以下内容:a)制造厂名称或标识,例如:Man;b)组合件的最大工作压力,单位MPa,例如:25.0MPa;c)装配的月和年的后两位数字,例如:10/01。示例:Man/25.0MPa/10/01
GB/T3683.1-2006/IS01436-1:2001附录A
(资料性附录)
软管和软管组合件供货长度的建议A.1软管
软管的供货长度应由采购方规定,公差为士2%,除采购方另有要求外,软管不应短于1m,任一次交货中不同长度软管的百分比应符合表A.1的要求。
表A.1软管的长度公差
软管长度/
大于1但小于或等于10
大于10但小于或等于15
大于15
软管组合件
软管组合件的长度公差应符合表A.2的要求。表A.2软管组合件的长度公差
软管组合件长度/
630及以下
630以上但小于或等于1250
1250以上但小于或等于2500
2500以上但小于或等于8000
8000以上
25及以下
占总长度的百分比/
5(最大)
25(最大)
75(最小)
公称内径
25以上和50及以下
50以上
参考文献
GB/T3683.1—2006/ISO1436-1:2001GB/T7631.2润滑剂、工业用油和相关产品(L类)的分类第2部分:H组(液压系统)ISO4397流体动力系统及部件连接器相应部件软管的公称外径和公称内径厂27
GB/T3683.1-2006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标准
橡胶软管及软管组合件
钢丝编织增强液压型规范
第1部分:油基流体适用
GB/T3683.1—2006/ISO1436-1:2001*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复兴门外三里河北街16号
邮政编码:100045
网址spc.net.cn
电话:6852394668517548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80X12301/16
2007年1月第一版
印张0.75
字数15千字
2007年1月第一次印刷
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版权专有侵权必究
举报电话:(010)68533533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GB)标准计划
- GB/T2828.1-2012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 GB/T7251.1-2023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第1部分:总则
- GB/T3098.1-2010 紧固件机械性能 螺栓、螺钉和螺柱
- GB/T50010-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标准(2024年版)
- GB/T29790-2020 即时检验 质量和能力的要求
- GB50057-201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 GB/T7477-1987 水质 钙和镁总量的测定 EDTA滴定法
- GB4706.19-2008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液体加热器的特殊要求
- GB/T228.1-2021 金属材料 拉伸试验 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
- GB18436-2001 轮机日志和车钟记录簿
- GB/T14625.4-2008 篮球、足球、排球、手球试验方法 第4部分:试验条件与试样准备
- GB/T32355.4-2015 电工电子产品可再生利用率评价值 第4部分:复印机和打印机
- GB/T39010-2020 精油 表征
- GB2682-1981 电工成套装置中的指示灯和按钮的颜色
- GB12802.2-2004 电气绝缘用薄膜 第2部分:电气绝缘用聚酯薄膜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