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国家标准(GB)】 铅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铅量的测定 硫酸铅沉淀―EDTA返滴定法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7-16 09:21:26
  • GB/T8152.2-2006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GB/T 8152.2-2006

  • 标准名称:

    铅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铅量的测定 硫酸铅沉淀―EDTA返滴定法

  •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 标准状态:

    现行
  • 发布日期:

    2006-08-24
  • 实施日期:

    2007-02-01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pdf
  • 下载大小:

    373.92 KB

标准分类号

  • 标准ICS号:

    采矿和矿产品>>73.060金属矿
  • 中标分类号:

    矿业>>有色金属矿>>D42重金属矿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 页数:

    平装16开 页数:17, 字数:27千字
  • 标准价格:

    13.0 元
  • 出版日期:

    2007-02-01
  • 计划单号:

    20021933-T-610

其他信息

  • 首发日期:

    1987-08-10
  • 起草单位:

    株洲冶炼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归口单位:

    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提出单位: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 发布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主管部门: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部分规定了硫酸铅沉淀、EDTA返滴定法测定硫化铅精矿中铅含量的方法。本部分适用于硫化铅精矿中铅含量的测定。测定范围:10%--80%(M/M)。 GB/T 8152.2-2006 铅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铅量的测定 硫酸铅沉淀―EDTA返滴定法 GB/T8152.2-2006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ICS73.06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8152.2—2006/ISO11441.1995代替GB/T8152.1-1987
铅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铅量的测定
硫酸铅沉淀-EDTA返滴定法
Methods for chemical analysis of lead concentrates-Determination of lead content-Back titration of EDTA after precipitation of lead sulfate(ISO 1144l:1995ELead sulfide concentratesDetermination of lead contentBack titration of EDTA after precipitation of lead sulfate,IDT)2006-08-24发布
“数码防伪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7-02-01实施
GB/T8152—2006《铅精矿化学分析方法》共有10个部分GB/T8152.2—2006/ISO11441:1995-GB/T8152.1铅精矿化学分析方法铅量的测定酸溶解EDTA滴定法;铅量的测定硫酸铅沉淀EDTA返滴定法;GB/T8152.2铅精矿化学分析方法-GB/T8152.3铅精矿化学分析方法三氧化二铝量的测定铬天青S分光光度法;-GB/T8152.4铅精矿化学分析方法锌量的测定EDTA滴定法;-GB/T8152.5铅精矿化学分析方法砷量的测定原子荧光光谱法;铅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GB/T8152.7
GB/T8152.9
铜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铅精矿化学分析方法氧化镁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GB/T8152.10铅精矿化学分析方法银量和金量的测定铅析或灰吹火试金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GB/T8152.11铅精矿化学分析方法汞量的测定原子荧光光谱法;-GB/T8152.12铅精矿化学分析方法锅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其中GB/T8152.6—1987《铅精矿化学分析方法极谱法测定铋量》和GB/T8152.8—1987《铅精矿化学分析方法二硫代二安替比林甲烷分光光度法测定铋量》不变。本部分为第1部分。
本部分等同采用ISO13545:2000(E)《硫化铅精矿-铅含量的测定-酸溶解EDTA滴定法》(英文版)。
本部分等同翻译ISO13545:2000(E)。为便于使用,本部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a)用小数点“”代替在国际标准中作为小数点的逗号“”b)用“本部分”代替“本国际标准”,c)按中文习惯改动了标准名称;d)删除了国际标准中封面、目次、前言和引言本部分代替GB/T8152.1-1987《铅精矿化学分析方法Na,EDTA容量法测定铅量》,因为国际分析技术的发展,原标准已过时。与GB/T8152.1一1987相比,有如下变动:a)本部分由原国家标准仅测定硫酸铅中铅量的基础上,增加了滤液和不溶渣中的铅量的测定,提高了方法的准确性。
b)本部分增加了“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等规范性一般要素,并增加了“精密度”、“试验报告”等规范性技术要素,使标准文本更加完善。c)取消了原国家标准中的附录A《锁量超过铅量十分之一时铅量的测定》。d)增加了附录A《预干燥试料的制备与质量测定方法》、附录B《试样分析结果可接受性评价流程图》、附录C《精密度公式的推导》。本部分附录A和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本部分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提出。本部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部分由株洲冶炼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负责起草。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向德磊、曾凌云。本部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I
GB/T8152.2—2006/ISO11441:1995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YB495—1975;
GB/T8152.1—1987。
1范围
GB/T8152.2—2006/ISO11441:1995铅精矿化学分析方法铅量的测定硫酸铅沉淀-EDTA返滴定法
本部分规定了硫酸铅沉淀、EDTA返滴定法测定硫化铅精矿中铅含量的方法。本部分适用于硫化铅精矿中铅含量的测定。测定范围:10%~80%(质量分数)。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部分引用下列标准的有关条款。本部分发布时,这些标准均为有效版本,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因此,鼓励依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尽可能使用下列标准的最新版本。IEC和ISO成员均持有现行有效的国际标准。
ISO385-11984实验室玻璃器皿—-滴定管——第1部分:般要求ISO648:1977实验室玻璃器皿—单刻度移液管ISO1042:1983实验室玻璃器血—单刻度容量瓶ISO4787:1984实验室玻璃器Ⅲ-
一容量玻璃器血-
ISO9599:1991硫化铜、铅、锌精矿一ISO指南35:1989标准样品的鉴定3原理
由3.1~3.4规定的测定步骤组成。3.1分解
用过氧化钠熔融分解。
3.2沉淀
两次沉淀硫酸铅,可除去适量铋。3.3EDTA分解
使用方法和容量的测试
分析样品中水分的测定
一般要求和统计原理
用已知体积的EDTA碱性溶液分解硫酸铅。3.4滴定
用锌标准溶液滴定过量的EDTA。4试剂
分析过程仅使用分析纯试剂和蒸馏水或同等纯度的水。4.1金属铅(≥99.99%)
重量法
使用前,应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物,可将金属铅置于硝酸(1十+9)中浸泡1min,用水洗净后,用丙酮洗涤、在烘箱中于50℃烘干。
4.2金属锌(≥99.99%)
使用前,应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物,可将金属锌置于硝酸(1+9)中浸泡1min,用水洗净后,用丙酮洗涤、在烘箱中于50℃烘干。
4.3过氧化钠。
4.4氟化钠。
GB/T8152.2—2006/ISO11441:19954.5高氯酸(pz。1.70g/mL)。
4.6过氧化氢。
4.7乙醇,(95%,体积分数)。4.8氢氟酸(ezo1.15g/mL)。
警告一一即使稀的氢氟酸,也极易伤害眼睛及皮肤,使用氢氟酸时应戴上橡胶手套和防护镜。氢氟酸腐蚀玻璃器血,应尽量减少氢氟酸与玻璃器Ⅲ的接触时间。使用氢氟酸应在通风柜内进行。4.9硫酸(pzo1.83g/mL)。
4.10硝酸(pzo1.42g/mL)。
4.11盐酸(p2o1.16g/mL~1.19g/mL)。4.12酸性洗涤液
将50mL高氯酸(4.5)和100mL热水混合,加人2mL过氧化氢(4.6)。使用前配制。4.13硫酸(1+1)
将500mL硫酸(4.9)慢慢加入500mL水中,混匀。4.14洗涤液
将200mL水、100mL乙醇(4.7)与50mL硫酸(4.13)混匀。4.15氢氧化钾溶液
将200g氢氧化钾溶于水中,稀释至1L,混勾。贮存于塑料瓶中。4.16硝酸(1+1)
将500mL硝酸(4.10)慢慢地加入500mL水中,混。4.17硝酸锆溶液
将3.53g氯氧化锆(ZrOClz8HzO)溶于20mL浓硝酸(4.10)中,煮沸约10min,冷却至室温,用水稀释至1L,混匀。
4.18碱性洗涤液
用水稀释50mL氢氧化钾溶液(4.15)至1L。4.19醋酸铵溶液
溶解500g醋酸铵于水中,稀释至1L,混匀。4.20六次甲基四胺溶液:室温下饱和。4.21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溶液:c(EDTA)=0.1mol/L。溶解37.22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于水中,稀释至1L,混匀。
注1:EDTA溶液的标定见4.22.2。4.22标准溶液
注2,标准溶液的配制应与试样测定在同一环境温度下进行。4.22.1锌标准溶液,c(Zn2+)=0.1mol/L4.22.1.1配制
将6.537g刚处理过的、没被氧化的纯锌屑(4.2)置于带盖的烧杯中,分次加入25mL水与20mL硝酸(4.10)的混合物,低温加热,待溶解完全后,煮沸,驱除氮的氧化物,冷却,用水稀释至约700mL。用六次甲基四胺溶液(4.20)调节pH5.5(用pH计检查)。移人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接近刻度,混匀,冷却至室温,再稀释至刻度,混匀。注3,该溶液可稳定几个月。
4.22.1.2标定
移取25.00mLEDTA溶液(0.1mol/L)(4.21)置于600mL烧杯中,加人25mL氢氧化钾溶液(4.15)。用水稀释至350mL,加入0.3mL二甲酚橙指示剂(4.23)和5mL醋酸铵溶液(4.19),然后按7.5操作。平行三次测定EDTA与锌的校准因子t,按下式计算t1、t2、t3。2
式中:
GB/T8152.2—2006/IS011441:1995(1
(2)
Vg—一移取EDTA溶液(0.1mol/L)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25mL)Vz—一滴定消耗锌标准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计算校准因子平均值t,保留四位有效数字,若t1、t?、t的平行结果超过0.001,重新标定。4.22.2EDTA标准溶液
注4:空白标定,与标定平行滴定一个空白。除了不用金属铅外,其他试剂与标定标准溶液一样。称取0.1g~0.8名金属铅(4.1)三份,精确至0.1mg,分别置于镍(5.3)中,记录质量ml、mz.m。
注5:称取的金属铅量应与试样中铅的预计量相当。按7.3、7.4和7.5进行操作。
按下式计算EDTA溶液与金属铅的校准因子fi、f和fs。fh=
t(VB, -Vz)
(VB,-Vz)
(V,-Vz))
式中:
ml、m2、ma为每份铅试样的质量,g;t-4.22.1.2中测定的EDTA与锌溶液的平均校准因子;VB—一空白标定中,滴定过量的EDTA所用锌标准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Vz纯铅标定中,滴定过量的EDTA所用锌标准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4)
(5)
(6)
计算结果保留4位有效数字,算出平均值f,若f1、f2、f,平行结果超过0.00002g/mL,重新标定。4.23二甲酚橙指示剂
溶解0.5g二甲酚橙于100mL水中。5仪器
5.1普通实验室仪器
5.2容量玻璃器血
符合ISO385-1、ISO648和ISO1042标准中A类的要求,按ISO4787的规定使用。5.3镍:容量30mL~35mL,带盖。5.4锆:容量30mL~35mL,带盖。5.5滤膜-硝酸纤维:直径30mm~50mm,筛孔0.45μm~0.65μm。5.6滤膜:直径30mm~50mm,筛孔0.45um。不溶于EDTA的氢氧化钠溶液。注6:PVC被认为较适合。
5.7真空过滤装置
由直径为30mm~50mm的漏斗和1L,的抽气平底烧瓶组成。3
GB/T8152.2—2006/IS011441:19956样品
6.1试样
按1SO9599准备空气平衡的试样。注7:如果进行干燥试验,则不需空气平衡的试样(见附录A),6.2试料
采用多点多次取样的方式从试样中称取有代表性的试料1g,精确至0.1mg。在称取试料的同时,称取部分试料,按ISO9599测定试料的水分。也可选择附录A提供的方法直接从实验室试样中准备预先干燥试料。7步骤
7.1测定次数
在重复性试验条件下,每个样品至少重复测定两次。注8:重复性条件指对同一样品,用同一种方法,由同一个人在同一个实验室,使用同一种试剂和仪器,在较短的时间间隔内,进行独立操作得出的分析结果。7.2空白试验
分析时平行进行空白试验,使用除试料外所有相同的试剂。其目的是检查试剂的质量。若空白试验得到的值异常,则检查所有的试剂,并加以改正。7.3试样的分解
试料与2g过氧化钠(4.3)在镍(5.3)或锆埚(5.4)中混合后,用3g过氧化钠覆盖。低温加热至熔融,升温至熔体呈暗红色,稍摇动维持2min~3min。冷却后,将埚连同熔体放人600mL高型烧杯中,缓缓加人约125mL水,盖上表皿,继续让熔体溶解。
将埚和盖子从烧杯中取出,先用水洗涤,再用酸性洗涤液(4.12)洗涤。加人3mL氢氟酸(4.8),盖上表Ⅲ,煮沸10min,加入20mL高氯酸(4.5),移开表皿,加热至高氟酸冒烟,继续加热待剩余约10mL时,取下,冷却。7.4铅的分离
加人50mL硫酸(4.13),加热至硫酸冒浓烟并有硫酸在烧杯中回流。冷却,小心加入250mL水,冷至室温,加150mL乙醇(4.7)。将硫酸铅沉淀静置1h~2h,在抽真空条件下,用滤膜-硝酸纤维(5.5)过滤。用洗涤液(4.14)吹洗烧杯2次~3次,洗涤滤膜和过漏装置2次。抽滤,确保完全排出洗液。将滤膜和沉淀转移至原烧杯,用湿滤纸擦净过滤漏斗,并将纸放入烧杯。按下列顺序加人:
50mL硫酸(4.9);
2mL高氯酸(4.5);
-5mL硝酸(4.10)。
盖上表皿,加热至冒硫酸浓烟。冷却,小心加入20mL水,煮沸,继续加热至硫酸在烧杯中回流。注9:少量的高氯酸烟会先出现,待蒸发完所有的高氯酸,会出现浓的硫酸烟。边充分摇勾,边加人100mL冷水,稍后再加50mL热水,重新盖上表皿,微沸5min。冷却至室温,加100mL乙醇(4.7)。
冷却,静置1h。
在抽真空条件下,用预先经乙醇(4.7)湿润过的薄膜(5.6)过滤重复沉淀的硫酸铅。4
GB/T8152.2-—2006/IS011441:1995用洗涤液(4.14)洗烧杯2次~3次,用同样的方法洗涤滤膜和过漏装置,抽滤至沉淀近于将滤膜和沉淀移入原烧杯。
用带胶头的玻璃棒将残留在过滤器漏斗上的硫酸铅完全转入原烧杯中。注10:由于硝酸纤维在下一步试验条件下被分解并可能对滴定造成颜色干扰,应使用PVC滤膜或其他合适的滤膜。
在不断搅拌下加人25mL氢氧化钾溶液(4.15),按表1加人EDTA溶液(4.21)。表1EDTA溶液体积
铅含量/%(质量分数)
盖上表血,微沸使沉淀溶解。将滤膜取出,用水洗净。EDTA溶液体积/mL
用水稀释至约170mL,加3~4滴二甲酚橙指示剂(4.23),加稀硝酸(4.16)至溶液呈黄色(大约需要10mL)
注11:如果钡存在,会生成硫酸钡沉淀。注12:如果铋含量小于0.05%(质量分数),下列步骤可省路。加人5mL硝酸锆溶液(4.17),逐滴加人5mL氢氧化钾溶液(4.15)。煮沸溶液约5min,保温静置30min。注13:上述硫酸锁沉淀在此操作中再次被溶解。将溶液冷却至室温,在抽真空条件下用预先经乙醇(4,7)湿润过的薄膜(5.6)过滤,定量收集滤液。用碱性洗涤液(4.18)洗烧杯至少5次,溶液倒人滤膜,用碱性洗涤液(4.18)洗滤膜和过滤漏斗3次。
滤液定量转移至600mL烧杯中。
滴加稀硝酸(4.16)直至溶液皇黄色。注14:硫酸钡可能会再沉淀,但在此操作条件下,不会残留硫酸铅的包合含物。7.5滴定
往溶液中加2g~3g氟化钠(4.4),放人一支玻璃棒,盖上表血煮沸3min。用水稀释至350mL,冷却至室温,加5mL醋酸铵溶液(4.19)。用硝酸(4.16)或六次甲基四胺溶液(4.20)调节pH至5.5土0.1(用pH计检查)。用锌标准溶液(4.22.1)在不断搅拌情况下,滴定至溶液变为清晰的红色为终点。8结果表示
用下式表示试料中铅的质量分数w(Pb)(%):w(Pb) =[(V1 -1V,) -(V -{V)J ×f×100 × 100- H100
(Pb) = t(V。-V,)Xf×100×100- H100
式中:
一滴定空白溶液中过量的EDTA所消耗的锌标准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试样和空白溶液中加人的0.1mol/LEDTA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滴定试样溶液中过量的EDTA所消耗的锌标准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4.22.1.2中测定的因子;
f——4.22.2中测定的因子,单位为每毫升相当于铅的毫克量(g/mL);H-
试料水分的百分含量。(若为预先干燥试料,则H=0)。(7)
GB/T8152.2—2006/IS011441:1995计算试料中铅的含量,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二位。9精密度
9.1精密度的表示
分析方法的精密度由式(8)和式(9)表示:5,=0.001元+0.0790
5L=0.002+0.0494
式中:
试样中铅含量的平均值,以质量分数表示;S
一实验室内标准偏差,以铅的质量分数表示;实验室间标准偏差,以铅的质量分数表示。注15:更多的信息见附录C。
9.2获得最终结果的方法(见附录B)根据平行分析结果工和工2计算下列量,根据附录B中的流程图进行处理:平行分析结果的平均值:
实验室间标准偏差:
5,=0.001元+0.0790
重复性限:
9.3实验室间的精密度
(8)
(10)
(11)
(12)
实验室之间的精密度用来决定两个或两个以上实验室之间分析结果的一致性。假定所有的实验室均按相同的步骤操作。
计算下列值:
最终结果的平均值:
实验室间标准偏差:
μi+μz
SL=0.002p1.2+0.0494
实验室内标准偏差:
5,=0.001μ1.2+0.0790
允许差:
P=2.8i+(s/2)
极差:
式中:bZxz.net
E=Iμ-μ1
一由第一个实验室报出的铅含量的最终结果,以质量分数表示;2由第二个实验室报出的铅含量的最终结果,以质量分数表示。若E小于或等于P,则最终结果一致。9.4准确性检查
?(13)
(14)
(15)
(16)
(17)
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可通过分析认证标准样品(CRM)来证实。其步骤同第7章。当精密度被确认后,最终试验结果可与认证值Ac进行比较。6
存在下列两种可能:
I-AcT≤C
此情况表示报告的结果与认证值的差值可以忽略。L μe - A L> C
此情况表示报告的结果与认证值的差值不能忽略。式(18)和(19)中,各符号代表的意义如下:Pc认证标准样品中铅的测定最终值,以质量分数表示;Ac—一认证标准样品中铅的认证值,以质量分数表示;GB/T8152.2—2006/ISO11441:1995.(18)
(19)
C常数,表示铅的质量分数,它的值取决于9.4.1中定义的认证标准样品类型。9.4.1认证标准样品(CRM)或标准样品(RM)的类型根据ISO指南35制备和认证标准样品。9.4.1.1由多个实验室认证/确认的标准样品常数C(见9.4),以铅的质量分数表示,由式(20)决定:C=2/s+(/n)+s(Ac)
式中:
认证值的方差;
平行测定的次数。
9.4.1.2由一个实验室认证/确认的标准样品常数C(见9.4),以铅的质量分数表示,由式(21)决定:C=2V2si+(s/n)
(20)
(21)
注16:应避免推荐使用这种类型的认证标准样品,除非已知这种特殊的认证标准样品具有无偏差的认证值。10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含以下信息:
试样的标识;
该标准方法的编号,
以质量分数表示的试样的铅含量c
分析日期;
在测定中发生的可能影响分析结果的现象说明。GB/T8152.2—2006/ISO11441:1995附录A
(规范性附录)
预干燥试料的制备与质量测定方法A.1范围
本附录规定了硫化铅精矿分析中预先干燥试料的制备和质量测定方法。本方法适用于不易氧化的且水分含量为0.05%~2%的硫化铅精矿。A.2原理
用于分析的试料在105℃土5℃的烘箱中,于空气中干燥,干燥的试料称重后用于分析,不需要校正水分含量。
A.3试剂
干燥剂,变色硅胶或无水高氯酸镁。替告当处理失效的高氯酸镁时必须小心,一定要用流水冲下水池。A.4仪器
普通实验室仪器,还包括:
A.4.1分析天平,感量0.1mg。
A.4.2称量器血,由玻璃制品、硅制品或耐腐蚀金属制成,有紧密的隔绝空气的密封盖。用于少量试样(小于3g)的器血,质量应尽可能小,例如小于20g。A.4.3实验室烘箱,能在105℃±5℃恒温。A.5步骤
A.5.1称量器血的准备
将称量器血及密封盖(A.4.2)放人实验室烘箱(A,4.3)中,于105℃土5℃烘1h。将称量器Ⅲ及密封盖转移至一盛有适当的新鲜干燥剂(A.3.1)的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A.5.2试料
称取称量器血及密封盖(A.4.2),迅速地加人一定量用于分析的试样,这里,不需要精确的试料与密封盖的总量。
A.5.3干试料质量的测定
将盛有试料的未加盖的称量器皿和密封盖放人实验室烘箱(A.4.3)中,于105℃土5℃干燥2h,2h后,将称量器Ⅲ和干燥试料移出烘箱,盖上密封盖,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将盛有干燥试样的称量器血和密封盖移出干燥器,稍开启器皿盖,并迅速地盖上,称重,质量为m,精确至0.1mg。将试料转移至合适的分析器皿中,立即称重空的称量器皿及密封盖,记录为ms,精确至0.1mg。注17;对于新的未知性质的精矿,建议在105℃士5℃重复干燥2h,再称取包含试样的称量器Ⅲ及密封盖的质量(m),精确至0.1mg。如果(mm)小于或等于0.5mg,则认为试料已恒重。如果达不到,则需重复干燥和称重步骤。
A.6干试料质量的计算
干试料质量m(用g表示)),由式(A,1)给出:8
式中:
mems-ms
干燥试料和称重器皿及密封盖的质量,单位为克(g);空称量器Ⅲ及密封盖的质量,单位为克(g)GB/T8152.2-2006/IS011441:1995·(A.1)
干燥试料的质量用于干燥试料分析中的结果计算,不需要校正水分9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GB)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