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国家标准(GB)】 明线高频12路晶体管载波电话设备技术要求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7-16 23:03:17
  • GB/T5445-1985
  • 已作废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GB/T 5445-1985

  • 标准名称:

    明线高频12路晶体管载波电话设备技术要求

  •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 标准状态:

    已作废
  • 发布日期:

    1985-10-17
  • 实施日期:

    1986-06-01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pdf
  • 下载大小:

    533.04 KB

标准分类号

  • 中标分类号:

    通信、广播>>通信设备>>M31载波通信设备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 页数:

    11页
  • 标准价格:

    8.0 元

其他信息

  • 起草单位:

    邮电部眉山通信设备厂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适用于线径为35.~4.0mm铜线或传输特性与其相似的有色金属线上使用的双频带二线制高12路晶体管载波电话终端设备和增音设备。本标准可供设备制造厂家及使用单位作为制定验收规则及维护规范的依据。 GB/T 5445-1985 明线高频12路晶体管载波电话设备技术要求 GB/T5445-1985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5445—1985
明线高12路晶体管载波电话设备技术要求
Specification for HF12-channel transistorizedcarrier telephoneequipment onan open-wire pair1985-10-17发布
国家标准局
1986-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明线高12路晶体管载波电话设备技术要求
Specification for HF 12-channel transistorizedcarrier telephone equipment on an open-wire pairUDC621.395.7
GB/T 5445—1985
本标准适用于线径为2.54.0mm铜线或传输特性与其相似的有色金属线上使用的双频带二线制高12路晶体管载波电话终端设备和增音设备本标准可供设备制造厂家及使用单位作为制定验收规则及维护规范的依据。1基本技术要求
1.1设备工作条件
1.1.1工作电源:直流或交直流两用。a.交流:220士22V,
直流:—24士1.2V。
工作条件:
环境温度:+10~+40℃;
相对湿度:不大于80%(在+25℃时);b.
大气压力:86~106kPa。
1.2线路传输频谱
1.2.1第一种频谱:
原则上适用于不含有2-
2—4交叉的线对,
如图1(a)所示。
频谱范围:A→B方向
B-A 方向
频璐序号
国家标准局1985-10-17发布
164~216kHz
244~296kHz。
图1(a)
频谱图(单位:kHz)
1986-06-01实施
GB/T5445—1985
也允许使用下列频谱,如图1(b)所示。G12E
1.2.2第二种频谱:
图1(b)
频谱图(单位:kHz)
原则上适用于含有2一4交叉的线对,如图2所示。324~372kHz;
频率范围:A→B方向
B→A方向
1.3通信容量
1.3.1电话电路:12路。
244~296kHz。
频谱图(单位:kHz)
1.3.2非电话业务电路:在12路中不多于3路。2
1.4负荷
1.4.1电话业务:-15.0dBm0。
GB/T5445—1985
1.4.2非电话业务:应符合GB3384一1982《模拟载波通信系统网路接口参数》中的有关规定。1.4.312路群交调噪声计算负荷:十3.3dBm0(不加压扩器)。1.4.412路群等效峰值负荷:+12.7dBm0(不加压扩器)。1.5假设参考电路
假设参考电路全长600km,如图3所示。允许其中加一次音频转接或一次基群转接。akm
ZIXIXXI
图3假设参考电路
图中:
1.6杂音分配
有人增音机(N<5);
通路变频级;
群调制级。
1.6.1总杂音(包括压扩器效果):不大于20000pW0p1.6.2终端机总杂音:不大于2500pW0p。:不大于470pwOp。
一对终端机(不包括终端增音部分):1.6.3
1.6.4增音机总杂音:不大于2500pWOp。1.6.5每个增音机:不大于140pWOp。1.6.6线路杂音:不大于5000pW0p。1.6.7制际串音:不大于10000pW0p。1.7有人增音段设计长度
有人增音段设计长度(夏潮气候)为80~120km。2终端设备特性
两端机用设计气候120km假线连接,并不加压扩器。2.1通路有效传输频带:0.3~3.4kHz。2.2主要点电平及阻抗:
2.2.1音频二线点:
2.2.1.1电平:
—3.5dBr或—7.0dBr;
偏差不超过士0.5dB。
2.2.1.2标称阻抗:600Q对地平衡。2.2.1.3回波损耗:
300~600Hz
600~3400Hz
不小于15dB;
不小于20dB。
2.2.2音频四线点
GB/T5445—1985
2.2.2.1电平应符合GB3384—1982中的有关规定。2.2.2.2标称阻抗:6002对地平衡。2.2.2.3回波损耗:
300~600Hz
不小于15dB;
600~3400Hz
2.2.3基群侧:
不小于20dB。
2.2.3.1电平:
—36dBr;
-30dBr,
偏差不超过士1dB。
2.2.3.2标称阻抗:150Q对地平衡。2.2.3.3回波损耗(不包括带阻滤波器的阻带频率范围)不小于20dB。2.2.4外线侧(线路滤波器并联端):2.2.4.1电平:
+17dBr,偏差不超过士1dB;
发信(设计气候,夏潮120km)
2.2.4.2标称阻抗:6002对地平衡。2.2.4.3回波损耗:
4~143kHz
164~372kHz
不小于20dB:bzxZ.net
不小于17dB。
不小手
2.3通路频率特性:不超过图4所示的范围。e
25: 365 4
图4(a)
40dBr(372kHz)。
3·103
12路发送和接收设备总衰减随频率变化平均值的限值772171777
图4(b)
任一对通路发送和接收设备总衰减随频率变化的限值H2
图4(e)
GB/T5445—1985
2222521222222
20u 300 4.600
任一通路发送或接收设备的输出相对功率电平随频率变化的容限2.4通路振幅特性:采用限幅器固定接入方式。输入信号电平提高到+3.5dBm0时,发信支路加收信支路的净增益与直线偏差不大于0.3dB;输入信号电平提高到十20dBm0时,发信支路输出电平不大于12dBm0,即限幅电平不小于8dB。2.5通路非线性失真系数不大于2%(用400Hz测试)。2.6通路固有杂音:在音频四线收信点(设计气候),3.1kHz话路带宽内杂音计电压不大于0.64mV。
2.7群时延频率特性:任何一对通路发信和收信支路的群时延失真不应超过下列数值(相对于最小时延)。
400~500Hz:
500~600Hz
600~1000Hz:
1000~2600Hz:
2600~3000Hz:
2.8收发信防卫度:在任一通路中不小于53dB。2.9路际可懂串音防卫度不小于65dB。2.10邻路倒置串音防卫度不小于60dB。2.11忙时串杂音:在音频四线收信点(设计气候),3.1kHz话路带宽内杂音计电压不大于1mV。另外,近端b20(b2)、b30(b3)的交调产物还应满足高12路的使用不影响原已开放的12路的使用。2.12外线载漏:
总载漏不大于一20dBm0。
每路载漏不大于一26dBm0。
与导频重合的载漏不大于一54dBm0。2.13外线对地平衡度不小于40dB。2.14
通路净衰耗持恒度:标准差不大于1dB/半月。主振器标称频率:1024kHz或4kHz整倍数频率。主振频率精确度:优于土2×10-6/月。注:赖率精确度包括频率稳定度及调整(同步)准确度。2.17
载频电平稳定度:标准差不超过1dB/月。5
2.18线路导频频率及电平:
2.18.1导频频率:
B-A方向:244、296kHz
GB/T5445—1985
A-→B方向:164(或324)、216(或372)kHz。2.18.2频率精确度:优于士2×10-月。2.18.3电平:—20dBm0。
2.18.4电平稳定度:不超过士0.2dB/月。2.19导频调节:
2.19.1调节范围:
2.19.1.1平调:
216(或324)、244kHz
2.19.1.2斜调:
164kHz
不小于13dB:
不小于40dB
296(或372)kHz不小于10dB
2.19.2调节偏差:导频点处不超过土0.5dB。2.19.3过调量:电平突变士2dB时,不大于100%。2.19.4记忆误差:4小时内不超过+1dB(上限)或一2dB(下限)。2.19.5导频告警:
2.19.5.1告警电平:比正常电平高2.5±.dB或低4.58dB。2.19.5.2告警时延:5~25s,可调整。2.20振铃频率及电平:
2.20.1振铃频率:2100±5Hz。
2.20.2振铃电平:—6dBm0士1dB。2.21发铃特性:音频二线点送入16~25Hz铃流(电压为25~90V),在四线发信点送出2100Hz的信号。
2.22收铃特性;
2.22.1灵敏度:在音频四线收信点送入一6dBm0士9dB,2100Hz信号时,在音频二线点送出16~25Hz的铃流。
2.22.2选择性:2100±25Hz以内动作,2100100Hz以外不动作。2.22.3动作的时延:0.4~0.9s。2.23近旁干扰防卫度(50Hz干扰)不小于55dB单端测试时,不小于58dB。2.24告警性能:电源中断,铃流中断,导频电平偏差超过告警电平范围等情况发生时,机架发出告警。同时向列告警和总告警送出地气。3增音机特性
3.1最大增益(不包括附加增益,供使用工程设计用)①;372kHz
不小于78dB。
3.2电平及阻抗:
3.2.1电平:
发信+17dBr;偏差不超过士1dB;收信(设计气候,夏潮120km)
①改变辅助放大器衰耗来达到。6
不小于—40dBr(372kHz)。
3.2.2标称阻抗:600Q对地平衡。3.2.3回波损耗:
4~143kHz
不小于20dB
164~372kHz不小于17dB。
3.3外线对地平衡度不小于40dB。GB/T5445—1985
3.4增益频率特性:以二导频点连直线,其余各点偏离直线不超过士1dB。3.5环路衰耗:
a。带内不小于35dB。
b.带外不小于17dB。
3.6忙时串杂音:在外线发信电平点(设计气候),3.1kHz话路范围内非杂音计电平不大于—49dBm。
3.7固有杂音:在外线发信电平点(设计气候),3.1kHz话路范围内非杂音计电平不大于一50dBm。3.8非线性衰耗:外线输出电平为+9dBm0时远端
b2不小于66dB;
b不小于75dB。
b2o(b2)、b30(bs)的交调产物除满足忙时串杂音外,还应做到高12路的使用不影响原已开放的12路的使用。
3.9电平稳定度:标准差不超过1dB/半月。3.10导频调节:
3.10.1调节范围:
3.10.1.1平调:
216(或324)、244kHz
不小于40dB。
3.10.1.2斜调:
164kHz不小于13dB;
296(或372)kHz
不小于10dB。
3.10.2调节偏差:导频点处不超过士0.5dB。3.10.3过调量:电平突变士2dB时,不大于100%。3.10.4记忆误差:4小时内不超过+1dB(上限)或—2dB(下限)。3.10.5导频告警:
3.10.5.1告警电平:比正常电平高2.5±8dB或低4.528dB。3.10.5.2告警时延:5~25s,可调整。3.11告警性能:电源中断,导频电平偏差超过告警电平范围等情况时机架发出告警,同时向列告警、总告警送出地气。
4压缩扩张器特性
适用于压扩器置于音频四线时。4.1无影响电平
相对800Hz的无影响电平采用0dBm0(必要时可以由0dBm0降到一5dBm0)。4.2压扩比
压缩器的压缩比择优值A是2。
扩张器的扩张比择优值B是2。
在十10~十40℃内任一温度的A及B值不超过2.5。7
4.2.1电平范围
GB/T5445—1985
压缩器的A值和扩张器的B值适应的电平范围分别不小于十5~一45dBm0和+5~一50dBm0。4.2.2压扩器的电平稳定度
用0dBm0输入电平,800Hz测试,在电源一24V士5%,温度+10~十40℃内,压缩器电平变化不大于士0.5dB,扩张器不大于士1dB。压扩器联合运用时,扩张器与压缩器间插入一个需要的衰耗,在十10~十40℃,200~4000Hz频率内,扩张器入,送任一电平(十5~一50dBm0)时,“压缩器出”电平与“扩张器入”电平之差不超过+0.5dB。
4.2.3压扩器跟踪特性
压扩器联合运用时,压缩器与扩张器串接,在压扩器间插入一个需要的增益,信号800Hz时,压扩器在十10~十40℃内,压缩器和扩张器温度的各种组合情况下,扩张器输出与压缩器输入电平之差应满足图5的规定。
图5扩张器输出与压缩器输入电平之差的容限图中:纵坐标正值表示扩张器输出电平超过压缩器输入电平。4.3阻抗和回波损耗
压扩器输出、入阻抗为600Q(非电抗)。在300~3400Hz,+5~一45dBm0内,回波损耗不小于14 dB。
4.4频率特性
在+10~十40℃内对应于0dBm0电平的恒定输入电平进行测量,压缩器频率特性不大于1/8图6的容限,扩张器不大于1/4图6容限的规定。4.5非线性失真
4.5.1谐波失真
压缩器或扩张器在800Hz,0dBm0电平时谐波失真系数不大于4%(压缩器可以采用限幅器来抑止信号出现的峰值)。
4.5.2交调失真
在信号F1为900Hz,F2为1020Hz,电平分别为—5dBm0或一15dBm0时,(2F1一F2)或(2F2一F1)相当780、1140Hz交调产物。压缩器或扩张器的组合波电平比F1或F2低26dB(不采用压扩器串接测试)。8
4.6杂音电平
GB/T5445—1985
7777777777777777777777
图6通路净衰减频率特性
相对0dBm0点,输入、输出终端600Q,压缩器杂音计电压小于或等于7mV(一41dBmOp)或非杂音计电压10mV(一38dBm0)。扩张器杂音计电压小于或等于0.5mV(-64dBmOp)。4.7瞬态特性
压缩器与扩张器之间插入一个需要的增益。当频率为2000Hz电平为12dB的阶跃信号加入压缩器输入端时,即上升,从一16dBm0升到一4dBm0,恢复从一4dBm0降到一16dBm0。观察扩张器的输出包络。在十10~十40℃内,扩张器输出包络过冲应在稳定值的士20%以内。单独测试压缩器,当把频率为2000Hz,电平为12dB的阶跃信号加于压缩器时,其上升时间(从突变开始到输出包络达到稳定值的1.5倍时所需的时间)不大于5ms;恢复时间(从突变开始到输出包络达到稳定值的0.75倍时所需的时间)不大于22.5ms。在压缩器与扩张器之间插入一个需要的增益。把频率为2000Hz,从无信号突然增加到一5dBm0的阶跃信号加入压缩器的输入端,当每次脉冲的间隔大于50ms时,扩张器输出的瞬时电压与最终稳态电压之比和时间的关系,应在图7实线范围内,并争取在虚线范围内(图7中V,表示瞬态电压与最终稳态电压之比)。并在十10~十40℃和通路需要的额定增益变化士2dB时也应满足上述要求。12738494
图7瞬态特性
GB/T5445—1985
附录A
压扩器的使用和维护
(参考件)
电路加入压扩器是为了杂音效益,电路满足杂音要求时不宜加入压扩器使用。A.1不受影响电平的调整
电路中先不采用压扩器,测好传输方向电平,然后电路接入压扩器。接入压扩器引起的电平变化不应超过0.3dB。为保证电路的稳定性不受影响,应按周调整。A.2杂音效益的测量
电路中加和不加压扩器时,都应测量杂音计和非杂音计电平,通路入终端600Q,加压扩器后,杂音效益与未加压扩器时的杂音电平、不受影响电平和压扩器的动态范围有关。A.3频率特性测量
当不加压扩器的电路频率特性达到指标要求后,压扩器才可装入该电路上使用。加入压扩器电路的频率特性很可能使人误解,而且也不需要测量A.4跟踪特性
应在装有压扩器的电路上,进行通话试验,以证实没有严重的跟踪误差(压扩器的瞬态特性)。A.5非电话业务的使用
采用压扩器除杂音效益外,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是不容轻视的,尚使数传或电报信号在带有压扩器的电路上传输,因调制率高得多而误码率(由压扩器失真引起)可能高到不能接受的程度,因此在带有压扩器的电路或电路段上最好避免传输这种业务。10
GB/T5445—1985
附录B
压扩器加入后的终端设备特性
(参考件)
电路加入压扩器是为了杂音效益,电路满足杂音要求时不宜加入压扩器使用。B.1四线点阻抗
标称阻抗:600α对地平衡。
回波损耗:300~3400Hz不小于14dB。B.2通路频率特性
任一通路发信和收信总的衰耗频率特性用多频法测试(三个以上频率)应不超过图4所示的范围。若用单频测试(与不加压扩器时相同)应不超过图4所示范围的二倍。B.3通路振幅特性
输入信号电平提高到十3.5dBm0时,发信支路加收信支路的净增益与直线偏差不大于0.8dB;输入信号电平提高到十20dBm0时,发信支路输出电平不大于12dBm0,即限幅电平不小于8dB。B.4通路非线性失真系数
不大于4%(主波400Hz测试)。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提出,邮电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归口。本标准由邮电部眉山通信设备厂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明佐。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GB)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