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国家标准(GB) >>
- GB/T 18709-2002 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方法

【国家标准(GB)】 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方法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7-18 13:35:54
- GB/T18709-2002
- 现行
标准号:
GB/T 18709-2002
标准名称:
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方法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2002-04-28 -
实施日期:
2002-10-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230.64 K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风电场进行风能资源测量的方法,包括测量位置、测量参数、测量仪器及其安装、测量数据采集。本标准适用于拟开发和建设的风电场风能资源的测量。 GB/T 18709-2002 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方法 GB/T18709-2002

部分标准内容:
ICS_27.18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8709—2002
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方法
Methodology of wind energy resourcemeasurement for wind farm
2002-04-28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002-10-01实施
GB/T18709—2002
测量位置
测量参数
测量仪器
测量设备安装
测量数据收集
测量数据整理
现场测量逐10min原始数据报告格式(示例)附录A(提示的附录)
附录B(提示的附录)
现场测量逐小时原始数据与极大风速数据报告格式(示例)TTTKAONYKACa
GB/T18709—2002
为适应中国风电场开发建设的需要,规范风能资源测量方法,特制定全国统一的《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方法》。
本标准中不涉及风能资源测量方法以外影响到风电场开发建设的因素,诸如道路、交通、电网、地形等等。
本标准是在总结我国风电场开发建设中风能资源测量方法的基础上,参考国外有关标准编制的。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是提示的附录。本标准由科学技术部、国家电力公司提出。本标准由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分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电力公司电力建设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毛荷馨、侯俊娜、苑晓微、李峰、林延。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方法
Methodology of wind energy resourcemeasurement for wind farm
GB/T18709—2002
本标准规定了风电场进行风能资源测量的方法,包括测量位置、测量参数、测量仪器及其安装、测量数据采集。
本标准适用于拟开发和建设的风电场风能资源的测量。2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2.1风场wind site
拟进行风能资源开发利用的场地、区域或范围。2.2风电场windfarm
由一批风力发电机组或风力发电机组群组成的电站。2.3测量位置measurementseat
在风场内进行风能资源测量时所选择的有代表性的具体位置。2.4测量参数measurementparameters在风电场安装相关仪器,通过测量直接获取的风能资源评估所需要的参数。2.5风速wind speed
空间特定点的风速为该点周围气体微团的移动速度。2.6平均风速averagewind speed给定时间内瞬时风速的平均值,给定时间从几秒到数年不等。2.7极大风速extremewindspeed
瞬时风速的最大值。
2.8轮毂高度hubheight
从地面到风轮扫掠面中心的高度。3测盘位置
3.1测量位置的代表性
3.1.1所选测量位置的风况应基本代表该风场的风况;3.1.2测量位置附近应无高大建筑物、树木等障碍物,与单个障碍物距离应大于障碍物高度的3倍,与成排障碍物距离应保持在障碍物最大高度的10倍以上;3.1.3测量位置应选择在风场主风向的上风向位置。3.2测量位置数量
测量位置数量依风场地形复杂程度而定:对于地形较为平坦的风场,可选择一处安装测量设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2-04-28批准-nKAoNiKAca-
2002-10-01实施
GB/T18709—2002
于地形较为复杂的风场,应选择二处及以上安装测风设备。4测量参数
4.1风速
4.1.110min平均风速
每秒采样一次,自动计算和记录每10min的平均风速,m/s。4.1.2小时平均风速
通过10min平均风速值获取每小时的平均风速,m/s。4.1.3极大风速
每3s采样一次的风速的最大值,m/s。4.2风向
4.2.1风向采样
与风速同步采集的该风速的风向。4.2.2风向区域
所记录的风向都是某一风速在该区域的瞬时采样值。风向区域分为16等分时,每个扇形区域含22.5也可以采用多少度来表示风向。4.3风速标准偏差
4.3.1以10min为时段,每秒采集和记录瞬时风速的标准偏差,m/s;4.3.2自动计算和记录每10min的风速标准偏差。4.4气温
4.4.1现场采集风场的环境温度,℃。4.4.2
每小时采样一次并记录。
日平均温度应是每日逐小时连续采样数据的乎均值。4.4.3
4.5大气压
4.5.1现场采集风场的大气压,kPa。每小时采样一次并记录。
4.5.3日平均大气压应是每日逐小时连续采样数据的平均值。5测量仪器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5.1测风仪
测风仪在现场安装前应经法定计量部门检验合格,在有效期内使用。5.1.1风速传感器
5.1.7.1测量范围:0m/s~60m/s。5.1.1.2误差范围:±0.5m/s(3m/s~30m/s)。5.1.1.3工作环境气温:-40℃~50℃。5.1.1.4响应特性距离常数:5m。5.1.2风向传感器
5.1.2.1测量范围:0°~360%
5.1.2.2精确度:±2.5°
5.1.2.3工作环境温度:-40℃~50℃。5.1.3数据采集器
5.1.3.1应具有本标准规定的测量参数的采集、计算和记录的功能。5.1.3.2应能在现场可直接从外部观察到采集的数据。2
GB/T18709—2002
5.1.3.3应具有在现场或室内下载数据的功能。5.1.3.4应能完整地保存不低于3个月采集的数据量。5.1.3.5应能在现场工作环境温度下可靠运行。5.2大气温度计
5.2.1测量范围:-40℃~50℃;
5.2.2精确度:士1℃,
5.3大气压力计
5.3.1测量范围:60~108kPa;
5.3.2精确度:±3%。
6测量设备安装
6.1测风塔
6.1.1结构
测风塔结构可选择桁架型或立杆拉线型等不同形式,并应便于其上安装的测风仪器的维修。在沿海地区,结构能承受当地30年一遇的最大风载的冲击,表面应防盐雾腐蚀。6.1.2基础
测风塔无论采用何种结构形式,在当地30年一遇风载时,都不应由于其基础(包括地脚螺栓、地锚、拉线等)承载能力不足而造成测风塔整体倾斜或倒塌。6.1.3数量与高度
风场在一处安装测风塔时,其高度不应低于拟安装的风力发电机组的轮毂中心高度。风场多处安装测风塔时,其高度可按10m的整数倍选择,但至少有一处测风塔的高度不应低于拟安装的风力发电机组的轮毂中心高度。6.1.4防雷
测风塔顶部应有避雷装置,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α。6.1.5安全标志
测风塔应悬挂有“请勿攀登\的明显安全标志。测风塔位于航线下方时,应根据航空部门的要求决定是否安装航空信号灯。在有牲畜出没的地方,应设防护围栏。
6.2测风仪
测风仪包括风速传感器、风向传感器和数据采集器三部分。6.2.1数量
6.2.1.1只在一处安装测风塔时,测风塔上应安装三层风速、风向传感器,其中两层应选择在10m高度和拟安装的风力发电机组的轮毂中心高度处,另一层可选择10m的整数倍高度安装,数据采集器按6.2.3的规定安装。
6.2.1.2风场安装二处及以上测风塔时,应有一套风速、风向传感器安装在10m高度处,另一套风速、风向传感器应固定在拟安装的风力发电机组的轮毂中心高度处,其余的风速、风向传感器可固定在测风塔10m的整数倍高度处。
6.2.2风速、风向传感器安装
6.2.2.1风速、风向传感器应固定在桁架式结构测风塔直径的3倍以上、圆管型结构测风塔直径的6倍以上的牢固横梁处,迎主风向安装(横梁与主风向成90°),并进行水平校正。6.2.2.2应有一处迎主风向对称安装二套风速、风向传感器。6.2.2.3风向标应根据当地磁偏角修正,按实际“北”定向安装。6.2.3数据采集器
TrKAONiKAca
GB/T18709—2002
6.2.3.1野外安装数据采集器时,安装盒应固定在测风塔上离地1.5m处,也可安装在现场的临时建筑物内。
6.2.3.2安装盒应防水、防冻、防腐和防沙尘。6.2.3.3数据采集器安装在远离测风现场的建筑物内时,应保证传输数据的准确性。6.3大气温度计
温度计可随测风塔安装,也可安装在距测风塔中心30m以内、离地高度1.2m的百页箱内。6.4大气压力计
安装位置同6.3。
7测量数据收集
7.1数据连续性
现场测量应连续进行,不应少于年。7.2数据完整率
现场采集的测量数据完整率应在98%以上。7.3数据下载
采集测量数据可采用遥控、现场或室内下载的方法。数据采集器的芯片或存储器脱离现场不得超过1h。
7.4采集数据时段间隔
采集数据的时间间隔最长不宜超过一个月。7.5数据保存方式
下载的测量数据应作为原始资料正本保存,用复制件进行数据整理。8测量数据整理
8.1原刚
不得对现场采集的原始数据进行任何的删改或增减。8.2及时性
对下载数据应及时进行复制和整理。8.3数据初判
应对原始数据进行初判,看其是否在合理的范围内。8.3.1数据合理范围
数据合理范围见表1。
主要参数
平均风速
平均气压(海平面)
8.3.2数据相关性
数据相关性见表2。
表1数据合理范围
合理范围
0m/s≤小时平均风速<40m/s
0≤小时平均值<360°
94kPa≤小时平均值≤106kPa
主要参数
50m/30m高度小时平均风速差值
50m/10m高度小时平均风速差值
50m/30m高度风向差值
8.3.3数据变化趋势
数据变化趋势见表3。
主要参数
1h平均风速变化
1h平均气温变化
3h平均气压变化
8.4数据缺漏和失真
GB/T·18709—2002
数据相关性
表3数据变化趋势
合理相关性
合理变化趋势
在数据整理过程中,发现数据缺漏和失真时,应立即与现场测风人员联系,认真检查测风设备,及时进行设备检修或更换;对缺漏和失真数据应说明原因。8.5数据时序
整理数据时序依:
每日0时~23时,
每月1日~28日或(29,30、31日);年为1月~12月(也可由实际测风起始月、日、时起记录)。8.6风速标准偏差
风速标准偏差(α)以10min为基准进行计算与记录,其计算公式如式(1)所示:N·600
式中:w—10min内每一秒的采样风速,m/s;10min的平均风速,m/s。
8.7数据整理报告
现场测量逐10min原始数据报告格式(示例)见附录A。现场测量逐小时原始数据与极大风速数据报告格式(示例)见附录B。KAoiKAca
(1)
风场名称
风场地点
测风塔位置
测风数据开始日期时间
测风数据截止日期时间
参数代号
测盘高度
980524
980524
990523
990523
风场名称
风场地点
测风塔位置
GB/T18709—2002
附录A
(提示的附录)
现场测量逐10min原始数据报告格式(示例)报告日期:1999年5月26日
XX省XX县X×
E117\24'11\,N43\56'23\
1998年5月24日0时0分0秒
1999年5月23日23时59分59秒
风速#
标准偏差S
附录B
(提示的附录)
测风塔编号
海拔高度/m
数据完整率
高度代号
现场测量逐小时原始数据与极大风速数据报告格式(示例)e
x×-02
报告日期:1999年5月28日
X×省××县××
E117°24'11\,N43°5623
测风数据开始日期时间
测风数据截止日期时间
1998年5月24日0时
1999年5月23日23时
测风塔编号
海拨高度/m
数据完整率
X×-02
参数代号
测盘高度
980524
980524
:990523
990523
风速,
风向D
气温T
气压p
GB/T187092002
高度代号
TKAONIKAa
风速/(m/s)
极大风速
风向/度
发生时间
19990226
GB/T18709-2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标准
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方法
GB/T18709—-2002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
北京复兴门外三里河北街16号
邮政编码:100045
电话:6852394668517548
中国标准出版社案皇岛印刷厂印刷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各地新华书店经售*
开本880×12301/16印张3/4字数16千字2002年9月第一版2002年9月第一次印刷印数1-1000
书号:155066·1-18710
网址bzcbs.com
版权专有侵权必究
举报电话:(010)68533533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8709—2002
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方法
Methodology of wind energy resourcemeasurement for wind farm
2002-04-28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002-10-01实施
GB/T18709—2002
测量位置
测量参数
测量仪器
测量设备安装
测量数据收集
测量数据整理
现场测量逐10min原始数据报告格式(示例)附录A(提示的附录)
附录B(提示的附录)
现场测量逐小时原始数据与极大风速数据报告格式(示例)TTTKAONYKACa
GB/T18709—2002
为适应中国风电场开发建设的需要,规范风能资源测量方法,特制定全国统一的《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方法》。
本标准中不涉及风能资源测量方法以外影响到风电场开发建设的因素,诸如道路、交通、电网、地形等等。
本标准是在总结我国风电场开发建设中风能资源测量方法的基础上,参考国外有关标准编制的。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是提示的附录。本标准由科学技术部、国家电力公司提出。本标准由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分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电力公司电力建设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毛荷馨、侯俊娜、苑晓微、李峰、林延。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方法
Methodology of wind energy resourcemeasurement for wind farm
GB/T18709—2002
本标准规定了风电场进行风能资源测量的方法,包括测量位置、测量参数、测量仪器及其安装、测量数据采集。
本标准适用于拟开发和建设的风电场风能资源的测量。2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2.1风场wind site
拟进行风能资源开发利用的场地、区域或范围。2.2风电场windfarm
由一批风力发电机组或风力发电机组群组成的电站。2.3测量位置measurementseat
在风场内进行风能资源测量时所选择的有代表性的具体位置。2.4测量参数measurementparameters在风电场安装相关仪器,通过测量直接获取的风能资源评估所需要的参数。2.5风速wind speed
空间特定点的风速为该点周围气体微团的移动速度。2.6平均风速averagewind speed给定时间内瞬时风速的平均值,给定时间从几秒到数年不等。2.7极大风速extremewindspeed
瞬时风速的最大值。
2.8轮毂高度hubheight
从地面到风轮扫掠面中心的高度。3测盘位置
3.1测量位置的代表性
3.1.1所选测量位置的风况应基本代表该风场的风况;3.1.2测量位置附近应无高大建筑物、树木等障碍物,与单个障碍物距离应大于障碍物高度的3倍,与成排障碍物距离应保持在障碍物最大高度的10倍以上;3.1.3测量位置应选择在风场主风向的上风向位置。3.2测量位置数量
测量位置数量依风场地形复杂程度而定:对于地形较为平坦的风场,可选择一处安装测量设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2-04-28批准-nKAoNiKAca-
2002-10-01实施
GB/T18709—2002
于地形较为复杂的风场,应选择二处及以上安装测风设备。4测量参数
4.1风速
4.1.110min平均风速
每秒采样一次,自动计算和记录每10min的平均风速,m/s。4.1.2小时平均风速
通过10min平均风速值获取每小时的平均风速,m/s。4.1.3极大风速
每3s采样一次的风速的最大值,m/s。4.2风向
4.2.1风向采样
与风速同步采集的该风速的风向。4.2.2风向区域
所记录的风向都是某一风速在该区域的瞬时采样值。风向区域分为16等分时,每个扇形区域含22.5也可以采用多少度来表示风向。4.3风速标准偏差
4.3.1以10min为时段,每秒采集和记录瞬时风速的标准偏差,m/s;4.3.2自动计算和记录每10min的风速标准偏差。4.4气温
4.4.1现场采集风场的环境温度,℃。4.4.2
每小时采样一次并记录。
日平均温度应是每日逐小时连续采样数据的乎均值。4.4.3
4.5大气压
4.5.1现场采集风场的大气压,kPa。每小时采样一次并记录。
4.5.3日平均大气压应是每日逐小时连续采样数据的平均值。5测量仪器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5.1测风仪
测风仪在现场安装前应经法定计量部门检验合格,在有效期内使用。5.1.1风速传感器
5.1.7.1测量范围:0m/s~60m/s。5.1.1.2误差范围:±0.5m/s(3m/s~30m/s)。5.1.1.3工作环境气温:-40℃~50℃。5.1.1.4响应特性距离常数:5m。5.1.2风向传感器
5.1.2.1测量范围:0°~360%
5.1.2.2精确度:±2.5°
5.1.2.3工作环境温度:-40℃~50℃。5.1.3数据采集器
5.1.3.1应具有本标准规定的测量参数的采集、计算和记录的功能。5.1.3.2应能在现场可直接从外部观察到采集的数据。2
GB/T18709—2002
5.1.3.3应具有在现场或室内下载数据的功能。5.1.3.4应能完整地保存不低于3个月采集的数据量。5.1.3.5应能在现场工作环境温度下可靠运行。5.2大气温度计
5.2.1测量范围:-40℃~50℃;
5.2.2精确度:士1℃,
5.3大气压力计
5.3.1测量范围:60~108kPa;
5.3.2精确度:±3%。
6测量设备安装
6.1测风塔
6.1.1结构
测风塔结构可选择桁架型或立杆拉线型等不同形式,并应便于其上安装的测风仪器的维修。在沿海地区,结构能承受当地30年一遇的最大风载的冲击,表面应防盐雾腐蚀。6.1.2基础
测风塔无论采用何种结构形式,在当地30年一遇风载时,都不应由于其基础(包括地脚螺栓、地锚、拉线等)承载能力不足而造成测风塔整体倾斜或倒塌。6.1.3数量与高度
风场在一处安装测风塔时,其高度不应低于拟安装的风力发电机组的轮毂中心高度。风场多处安装测风塔时,其高度可按10m的整数倍选择,但至少有一处测风塔的高度不应低于拟安装的风力发电机组的轮毂中心高度。6.1.4防雷
测风塔顶部应有避雷装置,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α。6.1.5安全标志
测风塔应悬挂有“请勿攀登\的明显安全标志。测风塔位于航线下方时,应根据航空部门的要求决定是否安装航空信号灯。在有牲畜出没的地方,应设防护围栏。
6.2测风仪
测风仪包括风速传感器、风向传感器和数据采集器三部分。6.2.1数量
6.2.1.1只在一处安装测风塔时,测风塔上应安装三层风速、风向传感器,其中两层应选择在10m高度和拟安装的风力发电机组的轮毂中心高度处,另一层可选择10m的整数倍高度安装,数据采集器按6.2.3的规定安装。
6.2.1.2风场安装二处及以上测风塔时,应有一套风速、风向传感器安装在10m高度处,另一套风速、风向传感器应固定在拟安装的风力发电机组的轮毂中心高度处,其余的风速、风向传感器可固定在测风塔10m的整数倍高度处。
6.2.2风速、风向传感器安装
6.2.2.1风速、风向传感器应固定在桁架式结构测风塔直径的3倍以上、圆管型结构测风塔直径的6倍以上的牢固横梁处,迎主风向安装(横梁与主风向成90°),并进行水平校正。6.2.2.2应有一处迎主风向对称安装二套风速、风向传感器。6.2.2.3风向标应根据当地磁偏角修正,按实际“北”定向安装。6.2.3数据采集器
TrKAONiKAca
GB/T18709—2002
6.2.3.1野外安装数据采集器时,安装盒应固定在测风塔上离地1.5m处,也可安装在现场的临时建筑物内。
6.2.3.2安装盒应防水、防冻、防腐和防沙尘。6.2.3.3数据采集器安装在远离测风现场的建筑物内时,应保证传输数据的准确性。6.3大气温度计
温度计可随测风塔安装,也可安装在距测风塔中心30m以内、离地高度1.2m的百页箱内。6.4大气压力计
安装位置同6.3。
7测量数据收集
7.1数据连续性
现场测量应连续进行,不应少于年。7.2数据完整率
现场采集的测量数据完整率应在98%以上。7.3数据下载
采集测量数据可采用遥控、现场或室内下载的方法。数据采集器的芯片或存储器脱离现场不得超过1h。
7.4采集数据时段间隔
采集数据的时间间隔最长不宜超过一个月。7.5数据保存方式
下载的测量数据应作为原始资料正本保存,用复制件进行数据整理。8测量数据整理
8.1原刚
不得对现场采集的原始数据进行任何的删改或增减。8.2及时性
对下载数据应及时进行复制和整理。8.3数据初判
应对原始数据进行初判,看其是否在合理的范围内。8.3.1数据合理范围
数据合理范围见表1。
主要参数
平均风速
平均气压(海平面)
8.3.2数据相关性
数据相关性见表2。
表1数据合理范围
合理范围
0m/s≤小时平均风速<40m/s
0≤小时平均值<360°
94kPa≤小时平均值≤106kPa
主要参数
50m/30m高度小时平均风速差值
50m/10m高度小时平均风速差值
50m/30m高度风向差值
8.3.3数据变化趋势
数据变化趋势见表3。
主要参数
1h平均风速变化
1h平均气温变化
3h平均气压变化
8.4数据缺漏和失真
GB/T·18709—2002
数据相关性
表3数据变化趋势
合理相关性
合理变化趋势
在数据整理过程中,发现数据缺漏和失真时,应立即与现场测风人员联系,认真检查测风设备,及时进行设备检修或更换;对缺漏和失真数据应说明原因。8.5数据时序
整理数据时序依:
每日0时~23时,
每月1日~28日或(29,30、31日);年为1月~12月(也可由实际测风起始月、日、时起记录)。8.6风速标准偏差
风速标准偏差(α)以10min为基准进行计算与记录,其计算公式如式(1)所示:N·600
式中:w—10min内每一秒的采样风速,m/s;10min的平均风速,m/s。
8.7数据整理报告
现场测量逐10min原始数据报告格式(示例)见附录A。现场测量逐小时原始数据与极大风速数据报告格式(示例)见附录B。KAoiKAca
(1)
风场名称
风场地点
测风塔位置
测风数据开始日期时间
测风数据截止日期时间
参数代号
测盘高度
980524
980524
990523
990523
风场名称
风场地点
测风塔位置
GB/T18709—2002
附录A
(提示的附录)
现场测量逐10min原始数据报告格式(示例)报告日期:1999年5月26日
XX省XX县X×
E117\24'11\,N43\56'23\
1998年5月24日0时0分0秒
1999年5月23日23时59分59秒
风速#
标准偏差S
附录B
(提示的附录)
测风塔编号
海拔高度/m
数据完整率
高度代号
现场测量逐小时原始数据与极大风速数据报告格式(示例)e
x×-02
报告日期:1999年5月28日
X×省××县××
E117°24'11\,N43°5623
测风数据开始日期时间
测风数据截止日期时间
1998年5月24日0时
1999年5月23日23时
测风塔编号
海拨高度/m
数据完整率
X×-02
参数代号
测盘高度
980524
980524
:990523
990523
风速,
风向D
气温T
气压p
GB/T187092002
高度代号
TKAONIKAa
风速/(m/s)
极大风速
风向/度
发生时间
19990226
GB/T18709-2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标准
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方法
GB/T18709—-2002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
北京复兴门外三里河北街16号
邮政编码:100045
电话:6852394668517548
中国标准出版社案皇岛印刷厂印刷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各地新华书店经售*
开本880×12301/16印张3/4字数16千字2002年9月第一版2002年9月第一次印刷印数1-1000
书号:155066·1-18710
网址bzcbs.com
版权专有侵权必究
举报电话:(010)68533533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GB)标准计划
- GB/T2828.1-2012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 GB/T29790-2020 即时检验 质量和能力的要求
- GB/T228.1-2021 金属材料 拉伸试验 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
- GB/T3098.1-2010 紧固件机械性能 螺栓、螺钉和螺柱
- GB19148.2—2003 插脚式灯座的型式和尺寸
- GB/T3836.1-2021 爆炸性环境 第1部分:设备 通用要求
- GB/T42239.1-2022 洗涤用酶制剂 第1部分:碱性蛋白酶
- GB/T5009.101-2003 食品容器及包装材料用聚酯树脂及其成型品中锑的测定
- GB/T9124.1-2019 钢制管法兰 第1部分:PN 系列
- GB50236-2011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规范
- GB/T6109.13-2008 漆包圆绕组线 第13部分:180级直焊聚酯亚胺漆包铜圆线
- GB/T14625.3-2008 篮球、足球、排球、手球试验方法 第3部分:动态耐冲击试验方法
- GB/T4995-2014 联运通用平托盘 性能要求和试验选择
- GB/T15338-1994 炭黑试验方法精密度和偏差的确认
- GB7911.1-1987 热固性树脂装饰层压板 技术条件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