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国家标准(GB)】 额定电压11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 第2部分: 额定电压110kV 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7-26 22:00:17
  • GB/T11017.2-2002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GB/T 11017.2-2002

  • 标准名称:

    额定电压11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 第2部分: 额定电压110kV 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

  •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 标准状态:

    现行
  • 发布日期:

    2002-10-08
  • 实施日期:

    2003-04-01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pdf
  • 下载大小:

    259.67 KB

标准分类号

  • 标准ICS号:

    电气工程>>电线和电缆>>29.060.20电缆
  • 中标分类号:

    电工>>电工材料和通用零件>>K13电缆及其附件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 页数:

    17页
  • 标准价格:

    14.0 元
  • 出版日期:

    2003-04-01

其他信息

  • 首发日期:

    1989-03-31
  • 复审日期:

    2004-10-14
  • 起草单位:

    上海电缆所
  • 归口单位:

    全国电线电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发布部门:

    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 主管部门:

    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额定电压110kV(Um=126kV)铜芯、铝芯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的基本结构、型号命名、技术要求、试验及验收规则、包装、运输及贮存。本标准适用于通常安装和运行条件下使用的单芯电缆,但不适用于特殊条件下使用的电缆,如海底电缆。 GB/T 11017.2-2002 额定电压11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 第2部分: 额定电压110kV 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 GB/T11017.2-2002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额定电压110kV交联聚乙烯绝缘
电力电缆及其附件
第2部分:额定电压110kV交联
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
Powercableswithcrosslinkedpolyethyleneinsulationand their accessories for rated voltage of 110kV-Patr2:Powercableswithcrosslinkedpolyethyleneinsulationforratedvoltageof1lokv1范围
GB/T11017.2—2002
neqIEC60840:1999
代替GB11017—
本标准规定了额定电压110kV(Um=126kV)铜芯,铝芯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的基本结构、型号命名、技术要求、试验及验收规则、包装、运输及贮存。本标准适用于通常安装和运行条件下使用的单芯电力电缆,但不适用于特殊条件下使用的电缆,如海底电缆。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2951.1—1997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第1节:厚度和外形尺寸测量—机械性能试验(idtIEC60811—1—1:1993)
GB/T2951.2—1997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第2节:热老化试验方法(idtIEC60811—1—2:1985)GB/T2951.3一1997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第3节:密度测定方法—吸水试验——收缩试验(idtIEC60811—1—3:1993)
ii KAoNhi KAca-
GB/T2951.4一1997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第4节:低温试验(idtIEC60811—1—4:1985)GB/T2951.5—1997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2部分:弹性体混合料专用试验方法第1节:耐臭氧试验热延伸试验浸矿物油试验(idtIEC.60811—2—1:1986)GB/T2951.6—1997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3部分:聚氯乙烯混合料专用试验方法第1节:高温压力试验一一抗开裂试验(idtIEC60811—3—1:1985)
GB/T2951.7—1997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3部分:聚氯乙烯混合料专用试验方法第2节:失重试验一热稳定性试验(idt1EC60811—3—2:1985)
GB/T2951.8—1997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4部分:聚乙烯和聚丙烯混合料专用试验方法第1节:耐环境应力开裂试验空气热老化后的卷绕试验熔体指数测量方法—聚乙烯中炭黑和/或矿物质填料含量的测量方法(idtIEC60811—4—1:1985)
GB/T2951.27—1994日
电线电缆机械物理性能试验方法腐蚀扩展试验GB/T2951.28—1994月
电线电缆机械物理性能试验方法挤出外套刮磨试验GB/T2952.1—1989
GB/T2952.2—1989
GB/T3048.4—1994
电缆外护层第1部分:总则
电缆外护层第2部分:金属套电缆通用外护层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导体直流电阻试验(neqIEC60885GB/T3048.8—1994日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交流电压试验(neqIEC60060:1989)
GB/T3048.11—1994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介质损失角正切试验(neqIEC608852)
GB/T3048.12—1994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局部放电试验(eqvIEC60885—3:1988)
GB/T3048.13—1992电线电缆冲击电压试验方法(neqIEC60060—1~60060—4:1973
GB/T3048.14—1992电线电缆直流电压试验方法(neqIEC60060—160060—4:1973)
GB/T3953—1983电工圆铜线
GB/T3955—1983
3电工圆铝线
GB/T3956—1997电缆的导体(idtIEC60228:1978)GB6995—1986电线电缆识别标志方法GB/T11017.1—2002额定电压11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第1部分:试验方法和要求(eqvIEC60840:1999)GB/T18380—2001电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第1部分:单根绝缘电线或电缆的垂直燃烧试验方法(idtIEC60332—1:1993)GB50217—1994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JB/T5268.1一1991电缆金属套第1部分:总则JB/T5268.2—1991电缆金属套第2部分:铅套JB/T8137—1999电线电缆交货盘JB/T8996—1999高压电缆选择导则(eqvIEC60183:1984)SH0001—1990电缆沥青
IEC60885一2:1987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2部分:局部放电试验IEC61443:1999额定电压30kV以上电缆允许短路温度导则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标称值nominalvalue
见GB/T11017.1—2002中3.1.1。3.2测量值valuebymeasuring
按规定方法进行测量或试验所获得的数值。3.3金属塑料复合护层metal/plasticlaminatedsheath由薄层金属与塑料复合而成的带子通过纵包或螺旋绕包形成的保护套,保护套的搭接缝通过熔化塑料或粘接剂粘结形成不透水的密封。当金属塑料复合保护套与塑料外护套相粘结成为一体时,称为金属塑料复合护层。4使用特性
4.1额定电压
额定电压是电缆设计和电性能试验用的基准电压,本标准用U./U和U标识,这些符号的意义由JB/T8996给出:
U。电缆设计用的导体与金属屏蔽或金属套之间的额定电压有效值,kV;U——电缆设计用的导体之间的额定电压有效值,kV;Um—设备最高工作电压有效值,kV。在本标准中,Uo/U=64/110
Um=126
4.2系统类别
iiKAoNni KAca-
本标准包括的电缆适合于运行在JB/T8996规定的A类系统4.3工作温度
电缆正常运行时导体允许的长期最高温度为90℃。4.3.1
4.3.2短路时(最长持续时间不超过5s),电缆导体允许的最高温度为250℃。4.4弯曲半径
电缆安装时允许的最小弯曲半径一般为电缆直径的25倍。4.5使用环境
电缆的使用环境参照附录C。
5产品命名
5.1代号
本标准采用下列代号:
交联聚乙烯绝缘
铜导体
铝导体
皱纹铝套
T(省略)
金属塑料复合护套
聚氯乙烯外护套
聚乙烯外护套
纵向阻水结构
注:金属塑料复合护套的代号供合同要求此类型电缆时使用,有关的试验参照附录D。5.2型号
型号依次由绝缘、导体、金属套、非金属外护套或通用外护层以及阻水结构的代号构成。
本标准包括的型号和电缆名称见表1。表1电缆的型号和名称
YJLW02
YJLW03
YJLW02—Z
YJLW03—Z
YJQ02—Z
YJQ03—Z
YJLLW02
YJLLW03
YJLLW02—Z
YJLLW03—Z
YJLQ02
YJLQ03
YJLQ02-—Z
YJLQ03-—Z
电缆名称
交联聚乙烯绝缘皱纹铝套或焊接皱纹铝套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交联聚乙烯绝缘皱纹铝套或焊接皱纹铝套聚乙烯护套电力电缆交联聚乙烯绝缘皱纹铝套或焊接皱纹铝套聚氟乙烯护套纵向阻水电力电缆交联聚乙烯绝缘皱纹铝套或焊接皱纹铝套聚乙烯护套纵向阻水电力电缆交联聚乙烯绝缘铝套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交联聚乙烯绝缘铝套乙烯护套电力电缆交联聚乙烯绝缘铝套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交联聚乙烯绝缘铝套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注:皱纹铝套包括挤包皱纹铝套和铝带焊接皱纹铝套,按JB/T5268.1二者代号均为LW,焊接皱纹铝套应在产品名称中明确表示,名称中未注明“焊接”的即为挤包皱纹铝套。5.3规格
电缆的规格用额定电压、导体芯数、导体标称截面积表示。本标准包括的电缆导体标称截面积(mm)有:240,300,400,500,630,800,1000,1200(1400),1600其中括号内截面积为非优选截面积。用户要求时,允许采用其他截面积的导体。5.4产品表示方法
5.4.1产品用型号、规格和标准编号表示。5.4.2举例
a)额定电压64/110kV、单芯、铜导体标称截面积630mm2、交联聚乙烯绝缘皱纹铝套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表示为:YJLW02
64/110
1×630
GB/T11017.2—2002
b)额定电压64/110kV、单芯、铜导体标称截面积300mm2、交联聚乙烯绝缘铅套聚乙烯护套纵向阻水电力电缆,表示为:YJQ03Z
6技术要求
6.1导体
6.1.1导体材料
64/110
1×300
GB/T11017.2—2002
6.1.1.1铜导体应采用符合GB/T3953规定的TR型软铜线。6.1.1.2铝导体应采用符合GB/T3955规定的LY4型或LY6型硬铝线。6.1.2导体结构
6.1.2.1截面积为800mm2以下的导体应采用符合GB/T3956的第2种紧压绞合圆形结构。6.1.2.2截面积为800mm2以上的导体应采用分割导体结构;800mm2的导体可以采用紧压绞合圆形结构,也可以采用分割导体结构。6.1.2.3铜分割导体中的单线应不少于170根。铝分割导体的结构在考虑中。6.1.2.4各种绞合导体不允许整芯或整股焊接。绞合导体中的单线允许焊接,但在同一层内,相邻两个接头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300mm。6.1.2.5导体表面应光洁、无油污、无损伤屏蔽及绝缘的毛刺、锐边以及凸起或断裂的单线。6.1.3直流电阻
导体的直流电阻应符合GB/T3956规定。6.2绝缘
6.2.1材料
本标准包括的绝缘材料的类型应是无填充的交联聚乙烯,缩写符号为XLPE。绝缘材料的性能见附录A。
6.2.2绝缘厚度
iiKAoNni KAca=
绝缘层的标称厚度应符合表2规定。表2绝缘层的标称厚度
导体标称截面积/mm
绝缘标称厚度/mm
导体标称截面积/mm
绝缘层的最小厚度以及偏心度应符合GB/T11017.1—2002中10.6.2规定6.2.3绝缘中的微孔和杂质
绝缘标称厚度/mm
绝缘中允许的微孔和杂质尺寸及数目应符合GB/T11017.1—2002中11.4.9规定。6.3半导电屏蔽
6.3.1材料
半导电屏蔽应采用交联型的半导电屏蔽塑料,材料的性能见附录B。6.3.2导体屏蔽
6.3.2.1导体屏蔽应由挤包的半导电层或先绕包半导电带再在其上挤包半导电层组成。6.3.2.2挤包的半导电层应厚度均匀,并与绝缘层牢固地粘结。半导电层与绝缘层的界面应光滑,无明显绞线凸纹、尖角、颗粒、焦烧及擦伤的痕迹。6.3.3绝缘屏蔽
绝缘屏蔽应为与绝缘和挤包的导体屏蔽同时挤出的半导电层。6.3.3.1
6.3.3.2半导电层应均匀地挤包在绝缘上,并与绝缘层牢固地粘结。半导电层与绝缘层的界面应光滑,无明显尖角、颗粒、焦烧及擦伤的痕迹。6.3.4半导电屏蔽层与绝缘层界面的微孔与突起半导电屏蔽层与绝缘层界面的微孔与突起应符合GB/T11017.1—2002中11.4.10规定。
6.3.5半导电屏蔽电阻率
半导电屏蔽电阻率应符合GB/T11017.1—2002中11.3.9规定。6.4缓冲层和纵向阻水层
6.4.1材料
缓冲层应采用弹性材料,或具有纵向阻水功能的弹性阻水膨胀材料。阻水带和阻水绳应具有吸水膨胀性能。半导电性无纺布带和半导电性阻水膨胀带的直流电阻率应小于1.0~10°2·cm。缓冲层和纵向阻水材料应与其相邻的其他材料相容。6.4.2缓冲层
在挤包的绝缘半导电屏蔽层外应有缓冲层。缓冲层的厚度应能满足补偿电缆运行中热膨胀的要求,缓冲层应使绝缘半导电屏蔽层与金属屏蔽层保持电气上接触。6.4.3纵向阻水层
如电缆有纵向阻水要求时,绝缘屏蔽层与径向金属防水层之间应有纵向阻水层。纵向阻水层应由半导电性的阻水膨胀带绕包而成。阻水膨胀带应绕包紧密、平整,其可膨胀面应面向铜丝屏蔽(如果有)。
当采用与绝缘半导电屏蔽直接粘结的铅箔复合套时,可免去额外的纵向阻水层。如对电缆导体也有纵向阻水要求时,导体绞合时应绞入阻水绳等材料。6.5金属屏蔽
6.5.1铜丝屏蔽
铜丝屏蔽应由同心疏绕的软铜线组成,铜丝屏蔽层的表面上应用铜丝或铜带反向扎紧,相邻屏蔽铜丝的平均间隙G应不大于4mm。G由下式定义:G=[元(D+d)—ndj/n
式中:D铜丝屏蔽下的缆芯直径,mm;d铜丝的直径,mm:
n—铜丝的根数。
铜丝屏蔽的截面积应能满足短路容量的要求。适用时,铜丝屏蔽的电阻测量值应符合GB/T3956规定;或者不大于制造厂标称值(当铜丝屏蔽的截面积与GB/T3956推荐的系列截面积不同时。6.5.2金属套屏蔽
电缆采用铅套或铝套时,金属套可作为金属屏蔽。如铅套或铝套的厚度不能满足用户对短路容量的要求时,应采取增加金属套厚度或增加铜丝屏蔽的措施。6.6金属套
6.6.1材料
铅套应采用符合JB/T5268.2规定的铅合金。皱纹铝套应采用纯度不小于99.6%的铝材制造;铝带的伸长率应不小于16%。6.6.2金属套的厚度
金属套的标称厚度由表3规定。
铅套的最小厚度应符合GB/T11017.1—2002中10.7.1规定。铅套的最小厚度应符合GB/T11017.1—2002中10.7.2规定。导体标称截面积/mm
6.6.3金属套的防蚀层
iiiKAoNniKAca-
表3金属套的标称厚度
铅套/mm
铜套/mm
金属套表面应有电缆沥青或热熔胶防蚀层。电缆沥青可采用符合SH0001要求的沥青。铅套上允许绕包自粘性橡胶带作为防蚀层。6.7非金属外护套
6.7.1材料
本标准包括的非金属外护套的类型和代号应符合GB/T11017.1—2002中4.3规定。电缆外护套的性能应符合CB/T11017.1—2002中表6、表8和表9规定。2非金属外护套的厚度
非金属外护套的标称厚度由表4规定。非金属外护套的最小厚度和平均厚度应符合GB/T11017.1—2002中10.6.3规定。表4非金属外护套的标称厚度
导体标称截面积/mm
6.7.3导电层
非金属外护套的表面应施以均匀牢固的导电层。6.8成品电缆
成品电缆的性能应符合第7章和第8章规定。非金属外护套的标称厚度/mm
7成品电缆标志
成品电缆的外护套表面应有制造方名称、产品型号、导体规格、额定电压的连续标志和长度标志。标志应字迹清楚,容易辨认,耐擦。成品电缆标志应符合GB6995规定。试验和要求
成品电缆应按照本章规定进行试验,并应符合要求。试验类别及代号
试验类别及代号见表5。
表5试验类别及代号
试验类别
例行试验
抽样试验
型式试验
试验项目及要求
试验项目及要求应符合表6和表7规定。表6例行试验和抽样试验项目及要求试验要求
试验项目
局部放电试验
电压试验
非金属外护套的电气试验
导体检查
导体电阻测量
绝缘厚度测量免费标准bzxz.net
铜丝屏蔽的检查
金属套厚度测量
非金属护套厚度测量
直径测量\
XLPE绝缘热延伸试验
电容测量
1)仅在要求时进行。
2)采用适当方法。
试验类型
GB/T11017.2—2002
GB/T11017.1-
试验方法
GB/T3048.12
GB/T3048.8
GB/T3048.14
GB/T3048.4
GB/T2951.1
GB/T11017.1中10.7
GB/T2951.1
GB/T2951.1
GB/T2951.5
GB/T3048.11
试验项目
绝缘厚度检验
弯曲试验及随后的局部放
电试验
tg8测量
热循环电压试验及随后的
局部放电试验
冲击电压试验及随后的工
频电压试验
半导电屏蔽电阻率
电缆结构检查
绝缘老化前后机械性能试
非金属护套老化前后机械
性能试验
成品电缆段相容性老化试
ST型PVC护套失重试验
护套高温压力试验
PVC护套(ST,和ST)低
温试验
PVC护套(ST,和ST)热
冲击试验
XLPE绝缘的微孔杂质试验
半导电屏蔽层与绝缘层界
面的微孔与突起试验
XLPE绝缘热延伸试验
黑色PE护套炭黑含量测量
XLPE绝缘收缩试验
燃烧试验\)
纵向透水试验!》
非金属外护套的刮磨试验
腐蚀扩展试验
成品电缆标志的检查
试验类型
型式试验项目及要求
试验要求
GB/T11017.2—2002
6.1.2,6.2.2,6.5.1,
6.6.2,6.7.2
GB/T 11017.1-
11.3.4,11.3.5
试验方法
GB/T2951.1
GB/T11017.1—2002
中11.3.4,
IEC60885-—2
GB/T3048.11
GB/T11017.1—2002
中11.3.7,
IEC608852
GB/T3048.13,
GB/T3048.8
GB/T11017.1—2002
中附录 B
GB/T2951.1及注2》
GB/T2951.1
GB/T2951.2
GB/T2951.1
GB/T2951.2
GB/T2951.1
GB/T2951.2
GB/T2951.7
GB/T2951.6
GB/T2951.4
GB/T2951.6
GB/T11017.1—2002
中附录E
GB/T11012.1—2002
中附录E
GB/T2951.5
GB/T2951.8
GB/T2951.3
GB/T18380
GB/T11017.1—2002
中附录C
GB/T2951.28,
GB/T2952.1
GB/T2951.27
GB/T2952.1
GB6995
试验项目
注:1)仅在有要求时进行。
2)采用适当方法。
9验收规则
试验类型
试验要求
GB/T11017.2—2002
GB/T11017.1-
试验方法
9.1制造方应按本标准要求进行例行试验、抽样试验。抽样试验的频度和复试要求应按照GB/T11017.12002中10.2和10.3规定。9.2电缆的型式试验应由独立检测机构或制造方按本标准要求进行并符合要求。型式试验报告的效力应符合GB/T11017.1—2002中11.1要求。9.3产品应由制造方的质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后方能出厂。出厂的每盘电缆应附有产品检验合格证书。买方要求时,制造方应提供产品的工厂试验报告或/和型式试验报告。9.4产品的工厂验收应按表6规定的试验项目进行。10包装、运输和购存
10.1电缆应卷绕在符合JB/T8137的电缆盘上交货,电缆盘的筒径应考虑使电缆不受到过度弯曲。电缆的两个端头应有可靠的防水或防潮密封,并牢靠地固定在电缆盘上。10.2在每盘出厂的电缆上,应附有产品检验合格证,产品检验合格证应放在不透水的塑料带内,并固定在电缆盘的侧板上。10.3每个电缆盘上应标明:
a)制造方名称;
b)电缆型号;
c)额定电压,kV;
d)标称截面,mm;
e)装盘长度,m;
f)毛重,kg:
g)电缆盘包装尺寸(长×宽×高),m;h)电缆盘工厂编号;
i)制造日期:年月:
j)表示电缆盘搬运时正确滚动方向的箭头;k)本标准编号。
10.4运输和贮存
10.4.1电缆应尽量避免露天存放。电缆盘不允许平放。10.4.2搬运中严禁从高处扔下装有电缆的电缆盘,严禁机械损伤电缆。吊装包装件时,严禁几盘同时吊装。
10.4.3在车辆、船舶等运输工具上,电缆盘必须放稳,并用合适的方法固定,防止运输中相互碰撞、滚动或翻倒。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GB)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