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国家标准(GB)】 液态排出流或地表水β、γ放射性活度连续监测设备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7-27 04:05:44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GB/T 10253-2001

  • 标准名称:

    液态排出流或地表水β、γ放射性活度连续监测设备

  •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 标准状态:

    现行
  • 发布日期:

    1988-01-02
  • 实施日期:

    2002-06-01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pdf
  • 下载大小:

    1.04 MB

标准分类号

  • 标准ICS号:

    环保、保健与安全>>13.280辐射防护
  • 中标分类号:

    能源、核技术>>核仪器与核探测器>>F84辐射防护仪器

关联标准

  • 替代情况:

    GB/T 10253-1988
  • 采标情况:

    neq IEC 60861:1987 IEC 61311:1995

出版信息

  •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 书号:

    155066.1-18462
  • 页数:

    平装16开, 页数:30, 字数:51千字
  • 标准价格:

    16.0 元
  • 出版日期:

    2004-04-09

其他信息

  • 首发日期:

    1988-12-30
  • 复审日期:

    2004-10-14
  • 起草单位:

    西安核仪器厂
  • 归口单位:

    全国核仪器仪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发布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 主管部门: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
  • 相关标签:

    液态 排出 地表水 放射性 活度 连续 监测 设备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液态排出流或地表水β、γ放射性活度连续监测设备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使用说明书及包装、运输贮存等。本标准适用于在正常工作条件下运行的液态排出流或地表水β、γ放射性活度连续监测设备。这种设备也可在偶然事故情况下工作,但不适用于事故监测装置。本标准只限于液态排出流或地表水β、γ放射性活度连续监测,不涉及α监测及样品提取和实验室分析。 GB/T 10253-2001 液态排出流或地表水β、γ放射性活度连续监测设备 GB/T10253-2001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ICS13.28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0253—2001
neqIEc60861:1987
IEC 61311:1995
液态排出流或地表水β、Y放射性活度连续监测设备
Equipment for continuously monitoring for beta and gammaactivity in liquid effluents or in surface waters2001-11-16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002-06-01实施
GB/T10253—2001
IEC前言
引用标准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
标志、使用说明书
8包装、运输、贮存
附录A(标准的附录)液态排出流的特性附录B(提示的附录)
用于试验的人工排出流的组成
GB/T10253--2001
本标准是对GB/T10253--1988《液态排出流β.?放射性活度连续监测设备》的修订。GB/T10253—1988是参照国际电工委员会IEC60861:1987《液态排出流中发射β和Y射线的放射性核素的连续监测设备》制定的。1995年10月国际电工委员会发布了IEC61311:1995《辐射防护仪表液态排出流或地表水中β、Y放射性核素连续监测设备》,对IEC60861:1987进行了补充,并把标准的适用范围扩展到地表水中β、Y放射性活度连续监测设备。本次修订是非等效采用IEC60861:1987和IEC61311:1995,把两者合并为一个标准。将原国家标准名称《液态排出流β、Y放射性活度连续监测设备》改为《液态排出流或地表水β、放射性活度连续监测设备》;增加了引用标准和电气安全等内容,根据GB/T10257一2001对原标准的检验规则进行了补充;删去了原标准第2章中的检验专用术语,对原标准中存在的文字和编辑性错误进行修正。本标准自实施之口起代替GB/T10253—1988。本标准中的附录A为标准的附录。本标准中的附录B为提示的附录。本标准由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提出。本标准由核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国营二六二厂。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树植、梁平、李全生、杨树平。本标准由全国核仪器仪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GB/T10253—2001
IEC前言
IEC(国际电工委员会)是一个由各国电工委员会(IEC国家委员会)组成的世界性标准化组织,其宗旨是在电气和电子领域有关标准的所有方面促进国际合作。为此,除其他活动外IEC还出版国际标准。标准的制定由各技术委员会负责,对有关间题感兴趣的任何IEC国家委员会均可参与标准制定工作。与IEC有联系的国际的、政府的和非政府的组织也可参与制定工作。根据IEC和ISO(国际标准化组织)之间协商确定的原则,IEC和ISO密切合作。IEC关于技术问题的正式决议和协议,是由对此特别感兴趣的IEC国家委员会组成的技术委员会准备的,它们尽可能表达国际上对该问题的一致意见。这些决议或协议以标准、技术报告或导则的形式出版,推荐给国际上采用,并在此意义上被各国家委员会所接受。
为促进国际上的统一,IEC各国家委员会负责在它们的国家和地方标准中最大限度地采用国际标准。IEC标准和相应的国家及地方标准的差别,必须在后者中明确指出。国际标准IEC61311是由IEC第45技术委员会(核仪器仪表)所属的45B分技术委员会(辐射防护仪表)制定的。
本标准是对IEC60861标准的补充。本标准的文本以下述文件为基础:DIS
45B/142/DIS
表决报告
45B/156/RVD
关于投票通过本标准的全部情况,可在上表中的表决报告中找到。附录A为标准的附录。
附录B为提示的附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液态排出流或地表水β、Y放射性活度连续监测设备
Equipment for continuously monitoring for beta and gammaactivity in liquid effluents or in surface waters1范围
GB/T10253-2001
neqIEC60861:1987
IEC61311:1995
代替GB/T10253-1988
本标准规定了液态排出流或地表水β、丫放射性活度连续监测设备(以下简称设备)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使用说明书及包装、运输、贮存等。本标推适用于在正常工作条件下运行的液态排出流或地表水β、放射性活度连续监测设备。这种设备也可在偶然事故情况下工作,但不适用于事故监测装置。本标准只限于液态排出流或地表水中β和?放射性活度连续监测,不涉及α监测及样品提取和实验室分析。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推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4793.1—1995测量、控制和试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第1部分:通用要求(idtIEC61010-1:1990)
GB/T8993-1998核仪器环境条件与试验方法GB9969.1—1998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GB/T10257—2001核仪器与核辐射探测器质量检验规则GB/T14436-1993工业产品保证文件总则EJ528—1998核仪器安全通用要求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液态排出流监测仪liquideffluentsmonitor液态排出流系统中用来连续监测液态排出流中放射性活度的设备(由于使用相同的技术监测液态排出流或地表水的放射性活度,术语“液态排出流”在本标准中包括地表水)。根据监测和运行要求,这类设备可由以下两部分组成。3.1.1探测装置或取样-探测装置detectionassemblyorsamplinganddetectionassembly它包括一个或几个辐射探测器,以及与其有关的部件或基本功能单元。3.1.2控制和测量装置controlandmeasurementassembly它包括一些部件和与测量放射性活度有关的功能单元。这种装置还应包括被测量值超过某一预定值时,能发出报警的功能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1-11-16批准2002-06-01实施
GB/T10253--2001
3.2活度的约定真值conventionallytrueactivity设备校准用的放射源活度的最佳估算值,此值与其不确定度应由基准或次级标准,或由一台经基准或次级标准校准过的仪器来确定。3.3活度的指示值indicated activity检验中测量装置指示的活度值。3.4最小可探测活度minimumdetectableactivity最小可探测活度相当于一特定本底指示值的三倍标准偏差的值。3.5变异系数coefficientofvariation一组n次测量值x的标准偏差s和算术平均值工之比,由式(1)给出:1
3.6指示值误差errorofindication测量点上,活度指示值与活度的约定真值之差。3.7指示值相对误差relativeerrorof indication(—)2
指示值误差除以活度的约定真值的商,用百分数表示。3.8相对固有误差relativeintrinsicerror在规定的参考条件下,装置对特定活度指示值的相对误差,由式(2)给出:AA
+×100%
相对固有误差;
式中:E
A活度的指示值;
一活度的约定真值。
3.9有效测量范围effectiverangeofmeasurement满足本标准要求的测量范围。
3.10动态范围dynamic range
最大可测量的活度值与最小可探测活度值的比。3.11响应时间responsetime
·(2)
用一定活度照射探测装置,从起始照射到获得平衡值读数的90%所需的时间,对积分监测装置来说,则为指示值到达它对时间的一阶微分(斜率)的平衡值的90%所需的时间。3.12参考响应referenceresponse参考响应Rret是装置在标准试验条件下(见表3),相对于单位参考活度的响应,由式(3)给出:Rrer = -4
式中:I.参考源的指示值;
I—本底指示值;
Ar参考源活度。
3.13交换系数Kaexchange coefficient在液态排出流中,悬浮物的质量活度和液相的体积活度之比:悬浮物的质量活度(Bq/kg)
溶液的体积活度(Bq/m)
3.14倾析decantation
容器中上层澄清液和沉淀共存时,使容器倾斜流出澄清液以分离沉淀的操作。3.15倾析系数Fdecantablefraction2
.(3)
(4)
GB/T10253—2001
在提取的液态排出流中,1h后的倾析物质的体积和24h后的倾析物质的体积的比值,用百分数表3.16额定流速nominalflow-rate制造商要规定的在正常条件下使用的体积或质量流速。3.17对污染的灵敏度susceptibilitytocontamination在取样室中以额定流速循环的放射性排出流测量指示值的相对变化:=4×100%
·(5)
式中:L。—试验开始时的测量指示值;L,一在t时刻的测量指示值。
3.18平衡时间equilibriumtime
达到恒定交换系数所需要的时间。4要求
4.1一般要求
4.1.1测量方式
本标准适用于下述任一类型的装置。4.1.1.1设备分类
按探测辐射的类型可分;总Y监测仪、总β监测仪和特定核素监测仪。按工作方式可分:用一个探测器插人或靠近排出流直接测量;对某个监测点连续取样监测,例如用一个取样室或过滤器取样监测。4.1.1.2活度浓缩
当无法实现对活度水平太低的液态排出流直接测量或取样测量时,可在测量前使用活度浓缩的方法。通常,这种方法因在测量前浓缩活度都有一段时间,当浓缩与测量反复循环进行不能实现真正的连续监测时,可用作半连续测量。这种方法最明显的特点是用一个取样介质进行活度浓缩,接着进行测量。样品收集后取样介质可自动更换,它可以是带式的或在一适当体积中装有取样介质的装置,在测量一个样品的同时,下一个样品正在收集。
注:当不能实现排出流的直接测量或需提高灵敏度(利用预先浓缩的办法)时,半连续测量是最理想的方法。但这时取样测量的探测器存在着离线的间题,因而希望有一个能连续工作的高基程探测器,如排出流中放射性水平超过某最大安全限值时,就可及时提供报警。这种高量程探测器只需给出一个上限和测量总活度的指示值即可。4.1.2.测量位置
任何一-种监测设备测量排出流中的活度水平都与探测器的位置有关。4.1.2.1理想的情况应是在即将排放到外界之前的位置进行测量。但如果含有放射性的排出流的来源是已知的,则在排出流稀释之前,可采用就地监测排出流的方法。这样就可得到较好的探测灵敏度。采用排出流稀释之前就地监测,虽可得到较好的探测灵敏度,但由于排出流的排放系统的析出效应或对某些排放的核素测量的失效而造成的活度损失,可导致对排出流释放值估计不推。不管上述哪种情况,都可在排出流上,或在排放前把一定量的排出流收集到一个贮水池里进行直接测量。
4.1.2.2另外要考虑选择的是测量实际排放活度,还是从遥远的测量点取一少量样品测量。在有些情况下,把探测器直接装入或接近排出流,可使探测灵敏度有某些改善。例如,对总监测仪来说,探测器就能浸在一个几乎“无限大”的介质中。在这种情况下,规定探测器和放射源组合的实际几何形状,并保证这种组合状态不变是很困难的,但却避免了从排出流中取得代表性样品的复杂性。相反,如从排出流3
GB/T10253—2001
中取出部分样品,则可使探测装置能安装在一个更易于控制的环境中。这样除一般环境条件能得到改善外,装置安装在本底辐射低的区域里,本底干扰的影响可减到最小。此外,还可实现更复杂的监测技术。如果采用取样方法,要特别注意当放射性活度在排出流中分布不均匀时,如在液体排出流中存在有悬浮的放射性微粒时,应能提供一个完全代表排出流主体的典型样品。4.1.2.3有些情况下,排出流的样品有较高温度和压力时,可以把探测装置设计成在相类似的条件下工作。更常见的是把对较高温度和压力的处理作为整个取样流程的一个环节,以便使整个探测装置能工作于常压和温度不太高的条件下。本标准中不包括这种处理装置。如果需要可由制造商和业主协商确定。
如把探测器放人或靠近排出流直接进行测量,只要把探测器和极少数必要的电子学部件安装在该点或附近。这种探测装置应当设计成能适应场所的环境条件。除特殊情况外,这类装置将不包括那些对环境条件变化特别灵敏或需要经常检查、调整的探测器。尽可能把相应的控制与测量装置安装在可控制的环境里,以便减少对功能的影响,并便于工作人员接近,进行操作和维修。免费标准bzxz.net
4.1.3测量和指示特性
4.1.3.1测量范围
每一个取样测量点应确定其测量范固,它是由核设施正常释放标准所要求的最小可探测活度和在预期运行事件下的最大释放值来确定。线性刻度装置的有效测量范围应在每个量程的10%~100%之间。对数刻度装置的有效测量范围应在最低有效十进位位的1/3到满刻度之间。数字显示装置的有效测量范围应从第二个最低有效十进位位开始到有效指示的满量程。4.1.3.2读数刻度
读数刻度应标上与测量技术相适应的单位,由制造商与业主协商.指示值直接指示实际排放活度最理想,例如Bg/m,但如果其刻度关系不清楚而又不能保持不变,则应避免使用这类单位,而最好使用直接测量的量,即单位时间的计数。对数、线性和数字显示的选取应决定于装置的用途,并由制造商与业主协商。线性刻度装置的测量量程转换因子应不超过10,最好是3。除非有特殊协议,否则在读数变化大的地方,不允许使用手动开关切换量程。如果量程是自动转换,则应提供一个量程显示。
4.1.4可靠性
设备的设计应具有高可靠性。
设备在常规定期维修情况下,其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由制造商和业主协商确定。制造商应规定常规维修的频次及其维修程序,尽可能使维修要求最少。设备应尽可能具有自动防止故障的功能,在电源中断或元件发生故障,造成指示消失时,应能白动保护。
4.1.5探测装置或取样-探测装置4.1.5.1取样和排水管道
取样系统的设计应考虑以下特性:a)管道的内径、长度和弯曲部分的数量、半径;b)管道内表面的粗糙度;
c)接头处需防止粒子捕集;
d)为减少魔蚀或侵蚀,要注意管道结构材料的性质。如果排出流中含有微粒物质,取样与管道的设计应使这类微粒的析出减至最少。4.1.5.2人口过滤器或射性滞留装置4
GB/T10253—2001
当在取样回路人口处的支架上放置一个适当的过滤器或其他吸收介质,去掉液体中某些悬浮物时,此过滤器可简单地起到保护可溶性活度监测器的测量室的作用。在此情况下,应告知核设施操作人员,这个监测器的测量结果是不能代表场所真正的排出物。然而该过滤器可以是单独测量非可溶性活度装置的一部分。
如属后一种情况,下述内容对上面所说的该类活度滞留装置是适用的:a)收集介质的容积和形状应与装置的工作方式相适应;b)装置的设计应使浓缩介质重复使用,易于去污。盛入的滞留介质应易于快速拆卸;c)浓缩介质的托架的设计应注意所用介质的机械强度和流量特性;d)对浓缩取样与测量同时进行的装置,测量可能受到未被收集到滞留介质上的放射性干扰。应把滞留介质附近的取样回路系统设计成特殊儿何形状,来缩小无用的容积,使其影响降到最小;e)设计应使滞留介质旁路流量造成的泄漏最小;f)滞留装置的安装位置与形状以及某些局部屏蔽,应使在滞留介质上产生的活度不致严重影响装置的性能。
4.1.5.3取样室
为了使探测器插人或靠近排出流测量,取样室作为取样-探测装置的一个组成部分,需提供一定容。积的液体,其要求如下:
a)取样室应呈流通式,其结构设计应使液体容积保持恒定;b)应规定取样室的容积和工作压力;c)取样室的设计应使它的污染可能性减到最小,应能对取样室里边的所有表面进行去污;d)如果取样室带有供β和低能测量用的窗口,应给出窗口尺寸和质量厚度(mg/cm)。4.1.5.4辐射探测器
a)探测器类型:适于测量要求的任何类型探测器均可采用,由制造商与业主协商确定。制造商应详细说明其探测器的类型和全部有关特性,特别是在其工作几何位置上,对所测活度和有关干扰活度的响应:
b)β探测器:不管使用哪种类型探测器,制造商应说明探测器的大小和容积及其透射等特性,例如某些防护屏的有效面积、厚度等。还应说明探测效率随粒子能量或核素变化的情况;c)丫射线探测器:不管使用哪种类型探测器,制造商应说明探测器随丫能量变化的响应。用于能谱测量的探测器,还应给出探测器随能量变化的分辨率;d)安装及去污:应用一个有足够强度的防护窗(或屏)将探测器与被测液体隔开。为了便于维修和更换,探测器要易于拆卸。在任何情况下,都应保证探测器能恢复和保持在一个正确的几何位置上。探测器装暨的设计与结构应能减少污染积累和便于去污。探测器装置的设计要便于次级标定和源检,这些源能方便地放在靠近探测器的指定位置上。当探测器远离控制和测量装置时,应能遥控检查源进行照射。
4.1.6控制和测量装置
主要包括下列部件:
a)电气控制和电源部件:
b)电子测量部件;
c)测量显示单元;
d)报警信号和报警单元;
e)处理组件、计算机。
这种装置可与中央辐射显示盘相连。4.1.6.1最小可探测活度
所要求的最小可探测活度将取决于具体应用,应满足有关法规以及工程设计要求等,因此由制造商5
GB/T10253—2001
与业主协商确定。通常制造商应具体说明探测装置对一些有关核素可达到的最小可探测活度随环境本底的变化。
4.1.6.2测量范围
有效测量范围应由制造商与业主协商确定,但至少应是3个最级(如果需要,可为4或5个量级)。4.1.7报警
所有的报警电路均应在监测器上给出独立的可见指示,并应至少有两组触点供外接报警使用(可与所有故障报警共用),其触点容量由制造商与业主协商确定。另外,还应提供音响报替。所有报警功能应具有检查报替工作状态的手段。可调报警阅应能在整个可调范围内进行检查。所有报警电路应设计成保持报警指示状态,直到给出复位信号为止,或报警状态消失后,自动复位。通常应有以下儿部分报警内容。4.1.7.1高值报警
线性刻度装置,两个可调报警点的可调范围至少覆盖刻度的10%~90%。对数刻度装置,两个可调报警点的可调范围应从最低十进位位的50%到最高十进位位的90%。数字式装置,报警应在整个测量范围内可调。4.1.7.2低值报警
线性刻度装置,报警阈可调范围从零到最低刻度的10%。对数刻度或数字式装置,报警阅可调范围为整个最低十进位。它可以作成因本底计数率消失或不正常减少的一个故障报警单元。4.1.7.3故障报警
a)所有电子线路或机械系统的故障都应尽可能有报警指示。只要能实现,应分别指出故障的来源;b)表示辅助设备故障的报警(例如,探测器冷却剂的流失或制冷罐内冷却剂的减少)。4.1.8指示装置
除所测数值的指示外,设备上还应具备以下操作指示:a)电源接通;
b)水泵接通(如有需要);
c)探测器电源接通;
d)设备正常运行指示。
装置应有一输出端,外接以下一种或几种设备,供远距离指示。这些设备包括检流计、电位差计式记录仪、纸带记录仪、计算机和打印机。在液体流过设备的地方,应提供一合适的流量指示计。4.1.9运行状态检查装置
应提供一些便于业主定期检查设备正常工作的检查装置,包括校准和刻度线性检查的部分,这些装置通常应固定在整个系统上,以便能在控制和测量装置上进行检查。在测量范围内可取两个典型点作装置校准检查,例如:对数刻度装置,可选在刻度偏转角25%和75%两个点附近。
这种检查至少应用放射源检查一点,第二点可用电信号检查。4.1.10调整和维修装置
应提供维修手册和一些特殊工具,以及足够且必要的维修附件。例如:印刷电路的扩充板、跨接引线和其他专用维修工具等。
4.1.11环境辐射屏蔽装置
为了降低环境?辐射对测量的影响,有以下两种屏蔽方式:a)屏蔽装置;
b)电子学装置。
GB/T10253-2001
这两种方式可任用一种,也可同时使用。如探测装置不易从屏蔽体取出,则屏蔽体就应易于搬动,可设计成分件式,除非制造商与业主另有商定。一般情况下,每件重量应不超过15kg。屏蔽体选用高原子序数的致密材料(通常用铅)制成,从探测器的灵敏体积来看,所有方向上应能得到大体相同的辐射衰减。同时应注意探测装置结构材料的选择和探测器的角响应。屏蔽厚度应根据探测器的探测效率和表4中规定的要求来确定。当采用附加探测器来减少本底影响时,需考虑本底的能量范围和受照射方向,以便于探测器选型和确定安装位置,从而获得最佳补偿。4.2参考源要求
供液态排出流监测装置使用的放射性参考源可分两类。液体源(初级源)通常供初级校准用,次级源可作常规检验或日后检查试验用。装置对次级源的响应一般需通过与液体源的交叉校准确定。表1和表2列出一套适用的放射源。
为了使装置的量程覆盖,需要一定数量的、不同强度的放射源。这些源的活度约定真值的不确定度应不超过10%。
4.2.1液体初级源
液体初级源应含有设计装置时所要求的核素。为了减少液体回路可能沾污的影响,用液体源进行的所有检验,放射性浓度应由低到高。4.2.2次级放射源
作为常规的放射源检验可用一些次级参考源来代替液体源。这些源在物理形态上应与被检验的装置相适应,特别是放射源相对于探测器的位置应准确地确定,并能重复。采用的核素应与被检验装置相适应,专用核素监测装置所用次级放射源,其β和能量应尽可能接近装暨设计时所要求的β或核素能量,以便提供一个有效的等效放射源特性。总之,装置对次级源的响应应在型式检验时相对于初级液体源的响应来确定。当用次级源代替液体源检验时,其响应的相对校准可与次级源的许多试验结合在一起进行。表1校准辐射用密封源或液体源
放射性核素
注:[]括号内表示丫衰变所占的分支比。半衰期
表2校准β辐射用液体源
放射性核素
半衰期
3x105a
能量/keV
81[38%]
356E62%
662[90%]
1173和1332[100%]
最大能量/keV
放射性核素
sosr-oy
4.3标准试验条件下的要求
4.3.1参考条件和标准试验条件
参考条件和标准试验条件见表3。GB/T10253—2001
表2(完)
半衰期
标准试验条件下进行的试验项目和要求见表4。表3参考条件和标准试验条件
影响量
初级源
预热时间(电子设备)/min
环境温度/℃
相对湿度/%
大气压力/kPa
电源电压/V
电源频率/Hz
电源波形
环境辐射/(μGy/h)
外界电磁场
外界磁感应
装置控制器件
放射性污染
1)U.单相电源220V?三相电源380V。参考条件
含有相应化学和物理成分
的适当核素的液体
额定电压U.1
额定频率503
正弦波
空气吸收剂盘率0.2
可忽略
可忽略
调到正常工作状态
可忽略
2)对电源频率有特殊要求时,由制造商和业主协商确定。3)在环境试验不产生异议时,可在正常大气条件下进行试验。正常大气条件:
度15℃~35℃
相对湿度45%~75%
压86kPa~106kPa
表4标准试验条件下进行的试验
参考响应
相对固有误差
统计涨落
由制造商说明
最大能量/keV
标准试验条件
含有相应化学和物理成分
的适当核素的液体
(1±1%)U.
(1±1%)50
总谐波畸变<5%
空气吸收剂量率<0.25
小于引起干扰的最低值
小于地磁引起感应的两倍
调到正常工作状态
可忽路
试验方法
小于士15%,或线性刻度装置小于每个量程满刻度值的5%变异系数小于士10%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GB/T 10253-2001 液态排出流或地表水β、γ放射性活度连续监测设备
GB/T 10253-2001 液态排出流或地表水β、γ放射性活度连续监测设备
GB/T 10253-2001 液态排出流或地表水β、γ放射性活度连续监测设备
GB/T 10253-2001 液态排出流或地表水β、γ放射性活度连续监测设备
GB/T 10253-2001 液态排出流或地表水β、γ放射性活度连续监测设备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GB)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bzxznet@163.com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