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农业行业标准(NY)】 副结核病诊断技术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7-27 09:50:49
  • NY/T539-2002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NY/T 539-2002

  • 标准名称:

    副结核病诊断技术

  • 标准类别:

    农业行业标准(NY)

  • 标准状态:

    现行
  • 发布日期:

    2002-08-27
  • 实施日期:

    2002-12-01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pdf
  • 下载大小:

    230.78 KB

标准分类号

  • 标准ICS号:

    医药卫生技术>>11.220兽医学
  • 中标分类号:

    农业、林业>>畜牧>>B41动物检疫、兽医与疫病防治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 书号:

    155066.2-14789
  • 页数:

    9
  • 标准价格:

    10.0 元
  • 出版日期:

    2004-04-18

其他信息

  • 起草单位:

    全国动物检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发布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副结核病的诊断技术。本标准的细菌学检查、皮内变态反应、补体结合反应适用于牛、羊、鹿等动物的副结核病诊断;ELISA检疫方法适用于牛的副结核病诊断。 NY/T 539-2002 副结核病诊断技术 NY/T539-2002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ICS11.2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539—2002
副结核病诊断技术
Diagnostic techniques for paratuberculosis2002-08-27 发布
2002-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
NY/T539--2002
:前言
副结核病(paratuberculosis,Johne's disease)是由副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a paratuberculosis)引起的以反负动物为主的一种慢性、消耗性传染病,其临床症状以持续性腹泻和慢性消瘦为特征。该病广泛地分布于世界各国,引起较大的经济损失。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rldOrganization for AnimalHealth(英),OfficeIntentionaldesEpizootic(法),OIE]将其划为B类传染病,我国也将其划为I类传染病。
副结核病潜伏期长,有的终生感染而不表现出临床症状。至目前为止,尚无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防治该病的主要方法是监测、隔离和淘汰病畜。目前该病的检疫方法有细菌学检查和免疫学检查。后者主要是包括皮内变态反应、琼脂扩散试验、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补体结合反应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本标准提出的补体结合反应、皮内变态反应和ELISA方法与OIE推荐的可选择方法基本一致。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农业部畜牧兽医局提出。本标推由全国动物检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农业大学、吉林省兽医研究所。本标准起草人:何昭阳、昊玉环、顾万钩、钱爱东。328
1范围
副结核病诊断技术
本标准规定了副结核病的诊断技术。NY/T539-2002
本标准的细菌学检查、皮内变态反应、补体结合反应适用于牛、羊、鹿等动物的副结核病诊断;ELISA检疫方法适用于牛的副结核病诊断。2 细菌学检查
2.1材料准备
0.5%氢氧化钠液、水浴糟、离心机等。抗酸染色法试剂:配制及染色方法见附录A。2.2操作方法
取待检粪样(尽可能取带有粘液或血丝的粪便)15g~~20g,加约3倍量的0.5%氢氧化钠液,混匀,55C水浴乳化30min,以4层沙布过滤,取滤液1000r/min离心5min,去沉渣后,再以3000r/min4000r/min离心30min,去上清,用沉淀涂片。也可以直肠刮取物、病变肠段粘膜直接涂片。火焰固定,抗酸染色(见附录A)后镜检。
2.3结果判定
发现在细胞内有被染成红色、成丛排列的短杆菌即为细菌检查阳性(十),否则判为细菌检查阴性()。
3皮内变态反应试验
3.1材料准备
3.1.1器材
游标卡尺、灭菌的1mL注射器及针头、75%酒精棉、记录本等。3.1.2变应原
副结核分枝杆菌提纯蛋白衍生物(副结核PPD)或禽分枝杆菌提纯蛋白衍生物(禽结核PPD)。3.2操作方法
3.2.1将被检动物编号,在颈侧中三分之一处中部的健康皮肤处剪毛,直径约10cm,将注射部位的皮肤用手捏起,以卡尺测量皮肤皱褶厚度并记录。局部消毒。3.2.2将变应原以灭菌生理盐水稀释至0.5mg/mL,与皮肤呈 15°~~20°的角度进行皮内注射。注射后注射部位应呈现绿豆至黄豆大小的小包。无论动物种类及大小一律皮内注射0.1mL。如注至皮下或溢出,应于离原注射点8 cm以远处补注一针,并在记录中加以说明。3.2.3羊在尾根无毛的皱褶部进行皮内注射。3.3结果判定
注射 72 h观察反应,检查注射部位有无热、肿、痛等炎性反应,并以卡尺测量注射部位的皮肤皱褶厚度。
3.3.1判定标准如下:
a)变态反应阳性(+):局部有炎性反应,皮厚差≥4 mm。329
NY/T 539—2002
b)变态反应疑似士:局部炎性反应不明显,皮厚差2.1mm~~3.9mm。c)变态反应阴性(一):局部无反应或炎性反应不明显,皮厚差≤2.0mm。3.3.2羊有反应者(不论皮厚差大小和炎性反应轻重)判为变态反应阳性(+),无任何反应者判为变态反应阴性(一)。
3.3.3变态反应疑似,应于3个月后复检,于注射部位对侧的相应部位进行皮内注射,72h后仍判为变态反应疑似,则判为变态反应阳性。4补体结合反应试验
4.1材料准备
4.1.1器材
12mm×37mm小试管、试管架、刻度吸管等。4.1.2试剂
3%绵羊红细胞悬液:采集绵羊红细胞放于阿氏液中,4C保存。使用时,以生理盐水洗涤3次,最后一次要求2500r/min离心15min,弃上清得红细胞泥,以生理盐水配制成体积分数为3%的绵羊红细胞悬液。
溶血素、补体、禽分枝杆菌提取的脂多糖抗原、标准阳性血清、标准阴性血清等。4.2操作方法
4.2.1预备试验
4.2.1.1溶血素效价测定
取溶血素0.2mL(商品溶血素加有等量的甘油),加入9.8mL生理盐水,即为1:100稀释,再按表1进行稀释和表2进行溶血素效价测定。表1
试管号
稀释倍数
生理盐水
1100溶血素
1:1 000 溶血素
试管号
稀释倍数
已稀释的溶血素
1:40补体
生理盐水
3%红细胞
结果判定(例)
溶血素稀释表
1:10001:20001:30001
单位为毫升
6 0001:7 0001:8 000119 000
4 0001:5 0001 :
溶血素效价测定表
试验组
单位为毫升
对照组
1:1 0001:20001:3 0001: 4 0001: 50001 :6 0001:7 0001:8 0001:9 000|110000.1
摇勺,37℃水浴10min
以能完全溶血的溶血素最高稀释倍数为1个溶血素单位(即效价)。表2第5管为1个溶血素单位。正式试验时采用4个溶血素单位,即5000/4=1250倍,故正式试验时,将商品溶血素稀释625倍即可。4.2.1.2补体效价测定
将补体以生理盐水进行1:40稀释。3%红细胞悬液与等量的4个单位溶血素混合,即成致敏红细胞。按表3进行补体效价测定。
试管号
1:40补体
生理盐水
2单位抗原
致敏红细胞
结果判定(例)
表3补体效价测定
摇匀,37℃水浴20min
NY/T539--2002
单位为毫升
以能完全溶血的补体最小量为1个补体单位(即效价),正式试验采用2个单位。表3例)的补体单位为0.08,按公式计算出正式试验的补体稀释倍数。即补体的稀释倍数=0.2X40/补体用量一0.2×40/0.08=100,使用时用2个单位补体,即正式使用时,取补体0.2mL,加9.8mL生理盐水即可。
4.2.1.3抗原效价测定
将抗原2mg(冻干品)加入1ml生理盐水使其溶解并做系列稀释,然后按表4进行抗原效价测定。以与阳性血清各稀释度发生抑制溶血最强的抗原最高稀释倍数为1个抗原单位(效价),在表4(例)中1:100为1个抗原单位。正式试验时,使用2个单位抗原,即将抗原做1:50稀释即可。表4抗原效价测定
试管号
抗原稀释倍数
抗原用量
阳性血清
A列1:5
B列1:10
C列1:20
D列140
阳性血清
E列1;5
生理盐水
2单位补体
致敏红细胞
结果判定(例)
阳性血清
A列1:5
B列1:10
C列1:20
D列1:40
阴性血清
E列1+50
4.2.2正式试验
1:50
摇匀,4℃感作过夜
1:200
摇匀,37℃水浴20min,取出置室温3h后判定#
被检血清,以生理盐水1:5稀释,58℃水浴灭能30min。致敏红细胞、2个单位补体、2个单位抗原。#
单位为毫升
NY/T539—2002
各要素加量如表5所示。
试管号
被检血清 1 : 5
被检血清 1:10
阳性血清 1 10
阴性血清 1 : 10
2个单位抗原
2个单位补体bzxz.net
生理盐水
致敏红细胞
4.3结果判定
试验组
表5正式试验表
对照组
摇匀,4℃感作过夜
37℃感作20min,取出置室温3h后判定6
单位为毫升
红细胞
在对照组成立的前提下(即阳性血清对照管100%抑制溶血、红细胞对照不溶血,其他对照组均为100%溶血),判定试验管。被检血清1:5为十十十、1:10为+十以上,判为补体结合反应阳性,被检血清1:5为十或+十,判为补体结合反应可疑;其他情况判为补体结合反应阴性。补体结合反应结果,对照标准溶血管[配制方法见附录B(资料性附录)进行判定:#完全抑制溶血。上清无色透明,红细胞全沉于管底。+十十75%抑制溶血。上清稍带红色,红细胞全沉于管底。+十50%抑制溶血。上清呈浅红色,红细胞半数沉于管底。+25%抑制溶血。上清深红透明,红细胞少量沉于管底。完全溶血。上清深红透明,管底无红细胞。5酶联免疫吸附(ELISA)试验
5.1材料准备
5.1.1器材
ELISA板、酶联免疫检测仪、加样器、洗瓶、恒温箱等。5.1.2试剂
副结核分枝杆菌亲和层析抗原、草分枝杆菌吸收抗原、兔抗牛IgG酶标抗体、牛副结核参考阳性血清和参考阴性血清。
5.1.3溶液配制方法
5.1.3.1抗原稀释液(pH9.6):碳酸钠(Na2CO:)0.318g,碳酸氢钠(NaHCO3)0.560g,加去离子水少量使其溶解,待完全溶化后补充去离子水至1000mL混匀。5.1.3.2洗液(pH 7.4):磷酸氢二钠(NazHPO412H,O)2.90g,磷酸二氢钾(KH2POf)0.20g,氯化钠(NaCI)8.0g,氯化钾(KCl)0.20g,吐温-20(Tween-20)0.5mL,去离子水少量使其溶解,待完全溶化后补充去离子水至1000mL,混勾。5.1.3.3血清及酶标抗体稀释液:牛血清白蛋白0.1g,洗液100mL,溶化混勾。5.1.3.4底物溶液(现用现配):柠檬酸0.467g,磷酸氢二钠(NazHPO4·12H20)1.84lg,加去离子水100mL,溶化后加邻苯二胺0.04g,溶化混勾后加过氧化氢(Hz0,)0.15mL,混勾。332
5.2操作方法
5.2.1抗原包被
NY/T539—2002
以抗原稀释液(见5.1.3.1)将副结核分枝杆菌亲和层析抗原(见5.1.2)稀释至50μg/mL,每孔包被0.1mL,部分对照孔以牛血清白蛋白(50μg/mL)代替抗原包被。5. 2.2 血清处理
取被检血清、参考阳性血清和参考阴性血清(见 5.1.2)各0.1 mL,分别加生理盐水 0.8 mL,加草分枝杆菌吸收抗原(见5.1.2)0.1mL,混匀,37℃感作1h。各取0.1ml,加0.9mL血清稀释液(见5.1.3.3)混匀即可。
5.2.3正式试验
按表6进行。每个样品加两孔。
表 6 ELISA 试验
抗原包被
牛血清白蛋白包被
待检血清
阳性血清
阴性血清
血清稀释液
工作浓度的
酶标抗体
稀释液
底物溶液
2 mol/LH,SO,(滴)
5.3结果判定
试验组
对照组
37℃湿盒感作3h,冲洗3次,每次3min0.1
37℃湿盒感作1.5h,冲洗3次,每次3min0.1
37℃湿盒内感作1.5h,冲洗3次,每次3min0.1
37C避光感作3×3min
酶标抗体
单位为毫升
在对照组成立的前提下,即参考阳性血清呈棕黄色,参考阴性血清及其他对照孔呈无色或浅黄色,判定检测结果。
5.3.1自测判定
与参考阳性血清孔颜色相当,郎呈棕黄色,判为ELISA阳性(+)。5.3.2酶标仪判定(490nm)
以底物溶液对照孔调零,校正参考阳性血清吸光度(OD)值为1.0(或相应规定值),测定待检孔。当OD≥0.50,判为ELISA阳性(+);0.40≤OD≤0.49,判为ELISA可疑(±);OD<0.40,判为ELISA阴性()。
6综合判定
凡具有2.3、3.3、4.3、5.3中任何项阳性者,均判为副结核病阳性。333
NY/T 539—2002
A.1染色液的配制
A.1.1石炭酸复红液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抗酸染色法(Ziehl-Neelsen染色法)取碱性复红4g,加95%酒精100mL,即为饱和的复红原液。取复红原液1份,加5%石炭酸水溶液9份,混合,滤纸过滤。
A.1.23%盐酸酒精
取纯盐酸3mL,加95%酒精97ml。A.1.3碱性美蓝液
取美蓝2g,加95%酒精100mL,溶解后即为饱和的美蓝原液。取原液30mL,加0.01%氢氧化钾液100mL,混合滤纸过滤。
A.2染色方法
将制好的涂片火焰固定,滴满石炭酸复红液,在酒精灯上加热5min,以冒蒸气不沸腾为度,稍冷,倾去染色液。加3%盐酸酒精脱色至玻片无红色(约1min)。水洗,滴加碱性美蓝液染2min,水洗,干燥,镜检。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标准溶血管的配制
将补体结合反应中的完全溶血管液收集,按表B.1配制标准溶血管。表 B. 1标准溶血管的配制
试管号
溶血程度/%
3%红细胞
本试验完全浴血液
生理盐水
单位为毫升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