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国家标准(GB)】 150t以下履带起重机性能试验方法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7-28 18:52:55
  • GB/T13330-1991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GB/T 13330-1991

  • 标准名称:

    150t以下履带起重机性能试验方法

  •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 标准状态:

    现行
  • 发布日期:

    1991-12-16
  • 实施日期:

    1992-10-01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pdf
  • 下载大小:

    669.06 KB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 页数:

    平装16开, 页数:36, 字数:65000
  • 标准价格:

    17.0 元

其他信息

  • 首发日期:

    1991-12-16
  • 复审日期:

    2004-10-14
  • 起草单位:

    长沙建筑机械研究所
  • 归口单位:

    全国起重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发布部门:

    国家技术监督局
  • 主管部门: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150t以下履带起重机的性能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液压、机械式起重机的性能试验。 GB/T 13330-1991 150t以下履带起重机性能试验方法 GB/T13330-1991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50t以下履带起重机性能试验方法Test method of performance for crawler cranewith lifting capacity up to 150 tons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150t以下履带起重机(以下简称“起重机”)的性能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液压、机械式起重机的性能试验。2引用标准
GB6068.3汽车起重机和轮胎起重机试验规范稳定性的确定3试验准备和条件
GB/T 13330—91
3.1起重机应装上设计规定的工作状态时的全部工作装置,各工作装置分别试运转时间不少于3min。3.2燃油箱内应有1/3至2/3之间的油量。液压油箱的油面应不低于油面指示器规定的刻度。水箱加满水。
3.3试验场地应坚实平整,需保证履带板不下陷。地面倾斜度不得大于5/1000。3.4试验时的环境温度为5~~35℃,风速应不大于8.3m/s(五级风)。结构应力测试时,风速应不大于4 m/s(三级风)。
3.5起重机的型式、基本参数、技术要求及其他性能指标应符合起重机有关标准的规定。3.6发动机和(液压)马达的转速必须按设计要求调定到工作转速,其误差不大于1%。3.7液压系统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检查,调整压力控制阀的压力。安全溢流阀的控制压力不得大于系统额定工作压力的110%,系统额定工作压力不得超过泵的额定压力。3.8在不影响试验效果的情况下,试验项目可按试验内容和载荷情况穿插或组合进行。3.9测量仪器、工具
3.9.1试验用的主要仪器和工具见表1。表1主要仪器和工具
仪器或工具名称
钢卷尺
钢直尺
游标卡尺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1-12-16批准658
主要使用目的
尺寸测量
最小刻度
1992-10-01实施
仪器或工具名称
地磅(全磅或部分秤);车轮负荷计移动式杆秤
吊磅拉(压)力传感器
弹簧秤和踏板踏力计
角度计(带水平仪)
水银温度计:热电偶温度计(记录仪)秒表
压力表
吊重块
转数累积仪和秒表或转速表
万用表
功率表
五轮仪
声级计
GB/T13330—91
续表1
主要使用目的
质量测量
操纵力测量
角度测量
温度测量
时间测量
调整压力试验
试验载荷
转速测量
测电流电压
功率测量
行驶性能试验
噪声测量
JJG128
规(G)时—-2
GB 6068. 1
3.9.2试验前必须对其进行检查和校准,其性能应符合有关规定。发动机性能试验
4.1主轴最高转速测试。
最小刻度
误差为士0.1%
参见使用说明书
10N以下
1)以下
1℃以下
0.2s以下
1 MPa 以下
垂直载荷误差士1%
水平载荷误差士3%
参见使用说明书
参见使用说明书
参见使用说明书
参见使用说明书
误差±0.5dB(A)
4.2额定转速下的额定功率测试。如发动机制造厂已提供发动机的性能试验结果时,此项试验可以不做。
油温、水温测试。
4.4试验结果记人附录A(补充件)表A1。5质量及主要几何参数测试
5.1质量参数测试
5.1.1测试时,起重机行驶状态的附件应齐全,水、油符合规定,乘员人数按设计规定。每个人的质量可用65kg沙袋代替。
5.1.2整机质量
5.1.3分别测量左侧和右侧履带分配质量,5.1.4测试结果记入表A1。
5.2重心测试
5.2.1按图1、图2工况,通过所测提升力和倾斜角,按公式(1)~(3)分别计算起重机重心的纵、横和高度三个坐标。
GB/T 13330—91
GB/T 13330—91
5.2.2起重机应在带基本主臂的工况下,测定主臂在最大、最小及中等幅度时的重心位置。也可在主臂重心位置确定后,测量必要的几何尺寸,通过计算来确定上述三种幅度时的重心位置,测试结果记入表Al
重心纵向坐标:
重心横向坐标:
重心高度坐标:
式中:AL
L'(2P -Gg)
AB =± B(2Pi-Gg)
Ggsind
重心至回转中心的纵向偏移距离,mm;重心至回转中心的横向偏移距离,mm;重心至地面间的垂直距离,mm;吊磅作用点与支承点间的纵向距离,mm;G整机质量,kg.
B-吊磅作用点与支承点间的横向距离,mm;B
重心至支承点间的横向距离,mm;B.
重力加速度,m/s2;
起重机倾斜角,(°);
起重机倾斜重角度时吊磅作用点与支承点间的水平距离,mm,主动或从动轮中心至地面的垂直距离,mm;重心至支承点间的纵向距离,mm;L
起重机处于水平状态时图1吊磅处的提升力,kN;起重机处于水平状态时图1一侧履带吊磅处的提升力,kN;起重机倾斜@角度时图2吊磅处的提升力,kN。L
注:①公式(1)中的正负号规定:当取正号时,L》2
当取负号时,L<
②公式(2)中的正负号规定:当取正号时,B。>2
当取负号时,B<号。
5.3起重作业有关尺寸测试
基本臂长;最长主臂臂长;最长副臂臂长;起重臂的最大和最小仰角;
基本臂和最长主臂时的最大起升高度;d.
最长主臂加最长副臂时的最大起升高度。测试结果记入表A2。
5.4主机外形尺寸测试
按图3将测试结果记入表A3。
(2))
(3)
机体上部宽(B,),
GB/T 1333091
停机面至操作室项端距离(H);回转中心至转台后端距离(L,),运输状态回转中心至尾部后端最大距离(L:);主臂下铰点水平安装位置(L);主臂下铰点垂直安装位置(H);A型架高度(Hmar/Hmin);
转台后部下端距地高度(H?);履带长度(L):
履带宽度(B,);
最小离地间隙(H:);
两履带总宽(伸/缩)(B'2/B,)主、从动轮中心距(L)。
6技术性能参数测试
6.1起重作业性能及参数测试
6.1.1起升速度
6.1.1.1以最高稳定速度起升、下降试验载荷,测量载荷通过2m(副钩为10m)行程所需要的时间,计算起升、下降速度。
6.1.1.2测试工况:
主钩、最大倍率、基本臂、空载;主钩、最大倍率、基本臂、最大额定起重量及相应的工作幅度;副钩、最长主臂最长副臂、空载:副钩、最长主臂加最长副臂、最大额定起重量及相应的工作幅度。d.
6.1.1.3每种测试工况重复做三次,测试结果记入表A4。6.1.2回转速度
6.1.2.1以最高稳定速度左、右回转,测量回转360°所需要的时间,重复做三次,计算平均回转速度,662
测试结果记入表A4。
GB/T 13330-—91
6.1.2.2测试工况:基本臂,最大仰角、空载。6.1.3变幅时间
6.1.3.1测量起重臂以最高速度在最大工作幅度和最小工作幅度范围内全程起臂、落臂所需要的时间,重复做三次,取平均值,测试结果记入表4。6.1.3.2测试工况:基本臂、空载。6.1.4最低稳定速度Www.bzxZ.net
6.1.4.1基本臂起吊最大额定起重量,在相应的工作幅度下操作油门和手柄,使起升、下降达到最低稳定速度,测量重物匀速起升和下降通过1m距离时所需要的时间,计算起升、下降的最低稳定速度。6.1.4.2基本臂起吊最大额定起重量,在相应的工作幅度下,操作油门和手柄,使左右回转达到最低稳定速度,测量匀速向左,向右回转360°时所需要的时间,计算回转的最低稳定速度。6.1.4.3测试时,每种动作重复做三次,取平均值为最低稳定速度,测试结果记入表A4。6.1.5履带伸缩时间
在基本臂,最小幅度和空载工况下,测量两履带总宽从最小(大)伸(缩)到最大(小)位置所需要的时间,重复做三次,取平均值。测试结果记入表A4。6.2行驶性能及参数测试
6.2.1行驶性能
在平坦坚实的路面上,分别以各档速度行驶,总计行驶距离不少于500m。同时作前进、后退不少于三次,观察无异常现象,方可进行试验。测试结果记人表A5。6.2.2最高行驶速度
6.2.2.1将基本臂置于正前方,起重臂仰角45°50°,空载吊钩位于最大起升高度的:半,起升、回转制动器均处于制动状态,车辆向前和向后行走达到匀速时,测量通过20m距离所需要的时间,计算最高行驶速度。
6.2.2.2测试重复做三次,取平均值,测试结果记入表A5。6.2.3加速性能
6.2.3.1用五轮仪测试变速器从最低档(或次低档)起步,连续换档加速直至最高档,达到最高速度的80%~100%的加速性能。
6.2.3.2测试应往返各进行三次,取平均值来衡量加速性能。测试结果记入表A6。6.2.4接地比压
按公式(4)~~(6)确定接地比压:F - Gg × 10°
A = L(B, + B')
L, = L + 0. 35Hs
式中:F—接地比压,MPa;
A——履带接地面积,mm\;
L,履带接地长度,mm;
L一一主、从动轮中心距,mm;
B、B-一左侧和右侧的履带宽度,mm;Hs
(4)
(5)
(6)
履带高度,是按主动轮或从动轮的垂直中心线方向上,接触地面到工履带板上顶面的距离(见图4),mm。
测试结果记入表A7。
6.2.5整机制动稳定性
GB/T 13330--91
起重机处于行驶状态时,在平整硬质路面的直线跑道上,以高速档行驶,连续制动,观察整机是否有向前倾翻趋势。重复做三次以上。测试结果记入表A5。6.2.6停车制动
起重机处于行驶状态时,将基本臂调整到最大仰角,在14°~20°的坚实坡道上制动,观察并记下开始制动到制停时驱动轮的转动圈数(一般不超过1/6圈),重复做三次以上,测试结果记入表A5。6.2.7坡度
起重机处于行驶状态时,将全部履带开至14°~20°的坚实坡道上,以低速档检查爬坡、停止、下坡情况,各分别做三次以上。测试结果记入表A5。6.2.8最小转弯半径
在平整硬质路面上,起重机以行驶状态,用低速档进行前进和后退的左、右转弯四种测试,各分别做三次。起重机按最大的转弯角度缓慢行走时,测量履带接地轨迹外侧的回转半径,取其中最大值为最小转弯半径。测试结果记入表A5。6.2.9跑偏量
处于行驶状态的起重机,分别以各档速度前进、后退,助跑20m,测量距离50m,测量跑偏量。各分别做三次,测试结果记入表A8。6.2.10操作性能
6.2.10.1用弹簧秤、踏板踏力计和钢直尺测量操作手柄和脚踏板的操作力及操作行程。测量点为操纵手柄的推柄处和脚踏板中央处,测量点的直线位移为行程。测试结果记入表A9。6.2.10.2测试各操作手柄、踏板、按钮等操作元件配置的合理性、操作动作的协调性。测试结果记入表A9。
6.2.10.3测试门、窗开启、关闭以及座椅调整的方便性。测试结果记入表A9。7空载试验
空载试验的目的是检查各机构的灵活性。7.2履带伸缩、起升、变幅、回转机构分别以低速和高速在最大工作范围内进行空载动作,各动作分别做三次,观察有无异常现象;检查各动作过程中的最大油压或电流。7.2.1两履带总宽从最小(大)伸(缩)到最大(小)位置。试验结果记入表A10。7.2.2吊钩和起重臂在起升、下降、变幅到设计规定的极限和中间位置时各制动一次。试验结果记入表A10。
7.2.3回转机构向左、右回转360°和中间位置时各制动一次。试验结果记人表A10。7.3吊钩重力下降试验
在基本臂,最小幅度及最大倍率时,松开制动器,吊钩应能从最大起升高度下降到地面,重复做三次。试验结果记入表A10。
8额定载荷试验
GB/T 13330-—91
8.1额定载荷试验的目的是验证起重机的各机构及安全装置在正常工作载荷下的性能。8.2额定载荷的试验工况及循环内容见表2,同时检查各动作过程中的最大油压或电流并观察有无异常现象。试验结果记入表A11。
表2额定载荷试验工况表
基本臂
试验工况
最大额定起重量
相应的工作幅度
吊臂在正侧方
最长主臂
最长主臂时最大
额定起重量
相应的工作幅度
吊臂在正侧方
最长主臂加最长副臂
副臂时最大额定起重量
相应的工作幅度
吊臂在正侧方
一次循环内容
重物由地面起升到最大高度(中间制动一次)——下降到某一高度——在作业区范围内左右回转360°(中间制动1~2次)——重物下降到地面
重物起升到离地面200 mm左右--一起臂到最小工作幅度后再落臂到原位在作业区范围内左右回转360°(中间各制动一次)—起升到最大高度后再下降到地面(中间各制动一次
重物从地面起升到最大高度再下降到地面,起升、下降过程中各制动一次
8.3试验应在保证安全、操作平稳的前提下进行。各工况分别以最低速和最高速各进行三次。试验结果记入表A11。
8.4如起重机两履带距离可调节时,对于额定载荷试验、动载试验和静载试验,在试验前均应将两履带距离调到最宽的位置。
8.5重力下降试验
在最长主臂、最小工作幅度条件下,将允许重力下降的最大载荷提升到最大起升高度,松开制动器,使重物缓慢下降,然后应能利用制动器使其在任意位置上停止并保持不动,重复做三次。试验结果记入表A11。
8.6带载行驶试验
在基本臂和中等幅度下,将允许带载行驶的额定起重量起升到适当高度,吊臂位于正前方(或正后方),以最低速前进、后退各15m,左、右转弯四种试验。重复做三次,试验结果记入表A11。8.7安全装置测试
测试各种限位装置的安装调整位置是否正确,工作是否正常。测试结果记入表A128.7.1力矩限制器
测试力矩限制器的综合精度。每种臂长至少测试三个幅度(最大幅度、中等幅度、最小幅度),其综合精度按公式(7)计算。测试结果记入表A12。综合精度=报警实际起需量重额定起重量×100%额定起重量
式中:报警实际起重量一一标准吊重块、吊钩重与吊挂钢丝绳重之和,kN;(7)
额定起重量一按实际作业半径,从使用说明书中起重性能表(或起重特性曲线)中查得相应的额定载荷,kN。
8.7.2幅度指示器
在额定载荷情况下测试工作幅度的实际值和指示值。每种臂长至少测试两个幅度(最大幅度和最小665
GB/T 13330-91
幅度)。确定指示器的精度。测试结果记入表A12。8.7.3其他安全装置
除了8.7.1和8.7.2条提到的,其他安全装置均要进行测试。9动载试验
9.1动载试验的目的主要是验证起重机各机构运转及其制动器的可靠性。9.2动载试验的载荷应为1.1倍的额定起重量。其试验工况及循环内容见表3,同时检查各动作过程中的最大油压或电流并观察有无异常现象。试验结果记入表A13。9.3试验时,起重机应按操作守则进行控制,必须注意把加速度和速度限制在适于起重机正常运转的范围内。
9.4主臂28个循环(表3序号1~2)应连续进行。油箱内液压油的油温不得超过90℃。9.5试验中应进行载荷空中提升试验,在任何提升操作条件下,载荷不得出现反向动作。试验结果记入表A13。
9.6带载行驶试验
在基本臂和中等幅度下,将1.1倍的带载行驶额定起重量起升到适当高度,吊臂位于正前方(或正后方)以最低速前进,后退各15m,左、右转弯四种试验,重复做3次。试验结果记入表A13。表3动载试验工况表
基本臂
试验工况
最大额定起重量的1.1倍
相应的工作幅度
吊臂在正侧方
最长主臂
最长主臂时最大额定起重量的1.1倍相应的工作幅度
吊臂在正侧方
最长主臂加最长副臂
副臂时最大额定起重量的1.1倍
相应的工作幅度
吊臂在正侧方
10静载试验
一次循环内容
重物由地面起升到最大高度—(中间制动1~2欲)下降到某一高度——在作业区范围内左右回转360°——重物下降到地面(中间制动一次)
起臂到最
重物起升到离地面200mm左右-—小工作幅度后再落臂到原位·在作业区范围内左右回转360°--起升到最大高度再下降到地面(中间各制动一次)
重物从地面起升到最大高度再下降到地面(中间各制动一次)
循环次数
10.1静载试验的目的是检验起重机各零部件及结构的承载能力。卸载后起重机不得出现裂纹、永久性变形、油漆剥落、连接松动及对起重机性能与安全有影响的损坏。10.2起重机静载试验是以基本臂、相应的工作幅度、最低速起升1.25倍的最大额定起重量。10.3试验时,起重臂应分别位于正前(后)方,正侧方;其载荷可以逐渐加上去,慢速起升,并将重物停留在离地面100~200mm高度处,便重物至少悬空停留10min,观察有无异常现象。试验结果记入表A14。
10.4试验时允许对液压系统安全溢流阀、力矩限制器、起重量限制器、制动器进行调整,但试验后必须调回到规定的数值。
11密封性能试验
GB/T 13330—91
11.1密封性能试验的目的是检验液压元件及润滑系统的密封性能。11.2油缸和阀的密封性能试验
11.2.1以基本臂和最长主臂起吊最大额定起重量,在相应的工作幅度下,试验载荷在空中停稳后,发动机熄火(停止油泵工作)15min后用钢直尺测量重物或吊臂端部的下降量及各油缸的回缩量(重物下降量不得超过15mm;其他油缸活塞杆的回缩量不得超过2mm)。环境温度变化不超过土5℃。试验结果记入表A15。
11.2.2如果-一次性试验活塞杆回缩量超过2mm时,可再进行两次重复性试验。取三次试验的平均值作为油缸活塞杆的回缩量。
11.2.3试验过程中和结束后15min内,固定接合面应不得渗油。相对运动部位不得形成油滴,不得有漏水、漏气现象。同时测量液压油、减速机壳、马达壳、油泵壳、取力器壳的温升。试验结果记入表A15。12噪声测试
12.1起重机行驶噪声测试是在高速档,发动机处于最大油门状态;将A级声级计置于距起重机侧5m、高1.5m的位置处,测量行驶噪声,同时分别测量环境噪声和司机(操作者)耳旁的噪声。12.2起重作业噪声测试按附录B(补充件)规定的方法。12.3操作室内噪声测试是在操作室门窗全部关闭和附录B规定的工况下,用A级声级计测出操作者耳边位置的噪声。
12.4重复做三次,试验结果记入表A16。13稳定性试验
稳定性试验应在平整坚实的地面上,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后,选择稳定性最差的位置和状态进行。
稳定性试验包括两个方面的试验一一静稳定性试验和自重稳定性试验,13.3试验载荷按公式(8)计算:P' = 1. 25PQ + 0. 1F,
式中:pr
试验载荷,kN;
PQ—试验幅度上相应的额定载荷,kN;(8)
F:—折算到主臂或副臂头部上臂的重量,其值按国标GB6068.3中规定的方法计算,kN。13.4稳定准则:
13.4.1静稳定性试验时,施加试验载荷P',两履带处于最宽位置,起重臂位于稳定性最差的位置,而起重机不倾翻,则认为其稳定良好。试验时应考虑到8.3m/s的风速及其他影响稳定性因素的影响。试验加载时应留有裕量。
13.4.2自重稳定性应采用履带压力测试的办法来判定。起重机的基本臂处于最小幅度,正侧方向,吊钩放置地面,测量臂架侧的履带压力。如履带压力不小于该状态下的起重机自重的15%,则认为起重机是稳定的。
13.5试验结果记入表A17。
14试验报告
14.1写明试验日期、地点及负责人姓名。14.2审查必备的技术文件和外购钢丝绳、马达、泵、阀、机构等主要部件的合格证书,记录其审查结论。14.3详细记录每种工况下的载荷、位置、状态以及试验程序和结果。667
GB/T13330--91
试验结束后,应认真整理试验记录(见附录A)和检查结果。5对所试验的起重机作出结论
编写有试验结论的试验报告。
制造厂
试验状态
试验地点
整机质量(G),kg
左侧履带分配质量
(G左),kg
右侧履带分配质量
(Gt),kg
重心纵坐标
L'(2P - Gg2))
重心横坐标
重心高度坐标
Ggsind
GB/T 13330—91
附录A
试验结果记录表
(补充件)
表A1质量和发动机性能参数
样机编号
试验日期
设计值
吊磅作用点与支承点间的纵向距离(L),nm
实测值
试验人员
计算平均值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GB)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