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 >>
- SY/T 6367-1998 钻井设备的检验、维护、修理和修复程序

【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 钻井设备的检验、维护、修理和修复程序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5-01-11 15:33:57
- SY/T6367-1998
- 现行
标准号:
SY/T 6367-1998
标准名称:
钻井设备的检验、维护、修理和修复程序
标准类别:
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1999-03-03 -
实施日期:
1999-10-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5.52 M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为用户提供一个有关钻蟛设备的检验、维护、修理和修复程序,以保证这些设备的再使用性能。 SY/T 6367-1998 钻井设备的检验、维护、修理和修复程序 SY/T6367-1998

部分标准内容:
ICS75.180.10
备案号:2646-1999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T6367—1998
钻并设备的检验、维护、
修理和修复程序
Procedures for inspection, maintenance, repair andremanufacture of drilling equipment1999-0303发布
易小牛标准保姆
1999-10-01实施
SY/T6367—1998
API前言
引用标准
7修复
附录A(标准的附录)
附录B(标准的附录)
附录C(标准的附录)
附录D(提示的附录)
水龙带的维护和使用推荐作法
钻并泵零件的命名和维护推荐作法APISpec7K钻井设备规范(钻井水龙带和减振软管尺寸部分)引用标准信息
SY/T6367—1998
本标准等效采用了美国石油学会标准APIRP7L《钻井设备的检验、维护、修理和修复程序)(1995年12月第1版)。
等效采用APIRP7L使我国石油钻井设备的检验、维护和修理方法与国际先进标准一致,以满足国际贸易、技术和经济交流的需要。本标准等效采用APIRP7L转化成本行业标准时,保留了其编写格式和方法,删去了APIRP7L的靡页和特别注释(SpecialNotes)。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是标准的附录,附录D是提示的附录。本标准由全国石油钻采设备和工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宝鸡石油机械厂。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欧阳晓红张博文马中海
祖慧玲
SY/T63671998
API前言
本推荐作法归美国石油学会(API)钻井设备标准化分委员会管理,于1994年6月投票批准。本标准按封面所印日期生效,但制造厂也可从发布之日起自愿执行。只要愿意,任何人都可使用API出版物,学会将尽一切努力确保出版物中资料的准确可靠,但本学会与本出版物之间没有代理、授权或担保关系。因此,郑重声明,凡因使用此出版物而造成的摄失和损害、或因使用可能与联邦、州或地方法规相抵触,学会概不承担任何义务和责任。V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T 6367---1998
钻并设备的检验、维护、修理和修复程序Procedures for inspection, maintenance, repair and remanufacture of drilling equipment1.范围
1.1目的
本标准为用户提供一个有关钻并设备的检验、维护、修理和修复程序,以保证这些设备的再使用性能。
这些程序适用于以下钻井设备:a)转盘;
b)转盘补心;
c)转盘卡瓦;
d)钻井水龙带;
e)钻井泵部件;
f)绞车零部件;
g)不能用作提升的卡盘;
h)手动吊钳;
i)不能用作提升的安全卡瓦。
1.2程序
由于新技术的应用、设备运行状态、生产工艺的改进、新的维护技术的出现以及使用条件的变化,会使设备的使用、承载、工作环境以及其他的操作条件不断改变,制造厂及用户应相应地改进检验、维护、修理和修复的程序。1.3人员资格
执行检验、维护和修理的人员,应经过专门培训和掌握所需通用标准的知识,并被专业机构认可。
1.4文件
1.4.1记录
用户应保存有关设备记录的资料。其中包括:a)制造厂提供的资料;
b)检验记录;
c)维护记录;bzxz.net
d)修理记录;
e)修复记录。
1.4.2标记
设备上应有制造厂提供的零件号和标记。零件号和标记应被记载在设备记录中。对需要维护而又无标记的设备可由用户自行标记。1.4.3经历记载
设备状态的改变影响到设备使用性能和维护时,应在设备记录中记载。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1999-0303批准1999-10-01实施
1.4.4记录确认
SY/T6367—1998
设备的检验、维护、修理和修复的记录应由有关人员签名并注明日期。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APISpec8A钻井和采油提升设备规范(钻井水龙带和减振软管尺寸部分)3定义
本标准采用以下定义。
3.1危险区域criticalarea
主要承载部件上的高应力区域。3.2设备性能equipmentperformance与设备给定参数和标准有关的操作性能。3.3易损件expendableparts
在使用中易损耗的零部件,如密封圈、垫片、滤纸、盘根、阀盖、护罩、透气器、排出阀、离合器摩擦片、传动链、牙板、各种附件和紧固件。3.4检验inspection
按规定的标准对设备进行检查。3.5承载试验loadtest
对设备加载,验证其服役能力的过程。3.6维护maintenance
包括检查、调整、清洗、润滑、试验、易损件的更换等维护设备功能的措施。3.7制造厂manufacturer
按照我国有关钻井设备标准或有关等效采用API标准生产设备、部件的公司或工厂。3.8物主owner
对设备拥有所有权的公司或个体。3.9主要载荷primaryload
在正常运转情况下,导致高应力区域形成的载荷。3.10主要承载部件primaryloadcarryingcomponents设备中承受主要载荷的部件。
修复remanufacture
包括特殊工艺或机械加工的过程。3.12修理repair
包括更换零件(除易损件),不包括修复。3.13服役能力serviceability
设备在任何运转情况下,执行其功能的情况。3.14特殊工艺specialproces5
可改变或影响设备所用材料力学性能的工艺。3.15试验testing
确认设备能达到其服役能力所采取的措施。3.16用户users
使用设备的公司或个体。
4检验
4.1检验等级
4.1.1I级
观察设备运转时是否有异常现象。4.1.2Ⅱ级
SY/T6367—1998
在I级的基础上进一步检查。其中包括:锈蚀、变形、零件松动或丢失、损坏、润滑、可见的外部裂纹和调整的情况。
4.1.3Ⅲ级
在Ⅱ级的基础上进一步检查。其中包括:裸露危险区域的无损检测,一些特殊零部件的拆卸、检查和检验零部件的磨损是否超过制造厂的允许公差。4.1.4V级
在Ⅲ级的基础上进一步检查。对所有由制造厂确定的主要承载部件,拆卸后进行必要的无损检测。
4.2周期
用户应根据经验和制造厂的建议建立一个检查时间表,时间表中应考虑环境、载荷周期、管理要求、操作时间、试验、修理和修复。4.3检验结果
4.3.1验收准则
验收准则建立在经验和制造厂建议的基础上,对不符合验收准则的磨损设备不应在降低载荷的情况下验收。除非经过分析,认为它符合我国相应钻井设备标准,如果没有相应的设备标准,应参考厂家的分析。
4.3.2拒收的设备
拒收的设备应作标记后移出现场,以待作进一步的评估或排除故障。4.4记录
设备记录应包括Ⅲ级、IV级的检查记录及设备承载能力试验的记录。5维护
5.1程序
除了按照1.2的程序外,制造厂应对所有专用工具、材料、检测设备和维护人员资格作出规定和要求。制造厂还宜规定那些完全由代理机构执行的程序和由其他有资格的机构执行的程序。5.2方法
维护工作包括:检查、调整、清洗、润滑、试验和更换零部件。5.3准则
维护应建立在(但不仅限于)下列一条或多条准则基础上:时间间隔、磨损极限、累积载荷周期、设备故障、环境、时间变化、管理方法和其他可测的限定值。5.4记录
主要承载部件的更换和维护及设备承载能力试验应记录在设备记录中。6修理
6.1程序
制造厂应提供检验标准,以便用户确定需要哪种类别的修理。如果修理不由制造厂负责,用户应按1.2进行修理。
6.2表面缺陷
SY/T6367-1998
制造厂应根据无损检测查出的缺陷大小、形状和位置,决定缺陷是否是允许的。6.2.1允许的表面缺陷
不需要去除的,有一定大小、形状和位置的表面缺陷。6.2.2不允许的表面缺陷
不允许的表面缺陷分两种:
a)次要表面缺陷:在制造厂规定的范围之内,通过一定程度的锉削或磨削可以除去的表面缺陷。在锉削或磨削中应防止温度过高,以免影响包括设备材料韧性在内的机械性能。b)主要表面缺陷:超出次要表面缺陷范圃的需要去除的表面缺陷,应通过修复来弥补。6.3轴承
轴承是设备的重要部件,更换轴承的原因主要有:锈蚀、磨损、润滑不足、疲劳开裂、保持架松动或变形等。因调整或装配不当,使轴承间隙超出制造厂的允许值时,应进行调整。滚动轴承不应由现场人员修理。对于无法解释或反复出现的轴承故障,建议与设备制造厂联系解决。6.4更换零件
更换的零件应符合或优于原设备制造厂的标准。6.5记录
除6.2.1和6.2.2a)外,所有修理记录应包括在设备记录中。7修复
7.1程序
设备的修复应按1.2进行,认为经修复也不能使设备恢复其额定工作能力的应该报废。7.2验证
为验证设备的服役能力,修复后可进行承载试验或无损检测。7.3记录
修复记录应包括在设备记录中。4
A1水龙带长度
SY/T6367—1998
附录A
标准的附录)
水龙带的维护和使用推荐作法1)为避免水龙带打扭,水龙带的长度和立管的高度应适合于从鼠洞提单根和下放钻具时的要求。当水龙头处于最低钻井位置时,水龙头附近的胶管应有正常的弯曲半径;当水龙头处于最高钻井位置时,立管附近的胶管应有正常的弯曲半径。水龙带的推荐长度用下列公式计算(见图A1):+R +S
式中:LH水龙带长度,m;
L水龙带行程,m;
R—水龙带最小弯曲半径,m;
对内径51mm(2in)水龙带,R=0.9m;景高操作位置
水龙带行程1
最低操作位置
站台项面
1)凡可适用之处,本推择作法也适用于斌振软管。钻井水龙带布置图
立管高度H,
SY/T6367—1998
对内径63.5mm或76mm(2in或3in)水龙带,R=1.2m;对内径89mm(3in)水龙带,R=1.4mS一一由推荐的最大工作压力所引起的水龙带长度伸缩量;对于所有尺寸的水龙带,此值均为0.3mo
A2立管高度
推荐的立管高度用下列公式计算(见图A1):+2
式中:Hs立管的高度,m;
Lr水龙带行程,m;
...(A2)
Z一—当水龙头处于最低钻井位置时,从钻台顶面到水龙带接水龙头的一端的高度,m。注:当水龙带的实际长度大于用式(A1)计算出来的长度时,立管的高度应增加两个长度差值的12。A3水龙带连接
水龙带的螺纹连接应能承受额定压力,不能在接头上施焊,因为这样会损坏水龙带。水龙带、立管和水龙头之同的连接必须保证系统的设计工作压力。水龙带与水龙头及立管的鹅颈管连接应尽可能为切线方向。水龙头鹅颈管上采用标准连接(见APISpec8A第5章)可保证水龙带顶部连接为切线方向。如果立管是垂直的,建议采用180°鹅颈管。如果立管与并架大腿有相同的倾斜度,建议采用160°鹅颈管。
A4搬运
为减少水龙带打扭,最好用手工操作把水龙带从包装箱中取出,摆放成直线,然后用棕绳扎住水龙带一端,将其提起。如果直接把水龙带从包括箱中拉出,那么包装箱就会打转。将水龙带搬运到新地方,推荐采用的方法是使用运载工具,不允许用卷扬机、吊车等拖水龙带,或在水龙带上放置重物。
A5扭曲
不要有意使水龙带扭曲。使用中的扭曲会造成水龙头提环偏离正常工作位置,致使水龙带构件承受有害应力。水龙带扭曲后一些螺旋形加强钢丝被松开,另一些则被收紧,使水龙带的抗爆破和抗扭能力降低。为了防止扭曲,建议在水龙带的一端安装一旋转接头。每根水龙带都有一条与表皮颜色不同的纵线,应当用它作为基线,保证水龙带确实安装成一条直线。A6间距
水龙带安装时应与井架有足够的距离,以避免水龙带工作时与井架相碰。A7安全链条
2.4m(8ft)以上的钻井水龙带和减振软管必须按附录C(标准的附录)规定的部位安装安全卡箍。这种卡箍不必由水龙带制造厂安装,但制造厂需按附录C(标准的附录)的规定标出安全卡箍的安装部位。安全卡箍、卡子和链条的最小拉断强度应为73kN(16000Ib),安全卡箍上应有一个最小直径为29mm的孔,用来连接卡子和链条。安全卡箍应选用合适的规格牢固地固定在水龙带上,但卡紧力不能过大,以免损伤水龙带或造成其内径减小。水龙带安全链条应安装在立管端的井架立杆上,不应安装在横拉筋上。这样链条能够自由上下,游动滑车即使提得很高,也不妨碍水龙带的运动。-6-
A8振动和脉动
SY/T6367-1998
连续地挠曲会损坏水龙带,并缩短其使用寿命。应在钻井泵后面的钻井液管线上安装若干个大小合适的空气包和脉动减振器,以减少钻井液管线和水龙带的振动。空气包压力设定为最大泵压的10%。钻井泵的吸入管线应当是预先灌注或采用水头灌注,推荐使用吸入软管以减少脉动。A9工作温度
工作温度不应超过82℃。应避免如天然气或空气钻并时所遇到的高温加磨蚀的情况。A10工作压力
推荐水龙带的最大工作压力为试验压力的一半。工作压力包括系统中出现的压力波动(见A8)。A11油基钻井液
油基钻井液中芳香族含量过高会导致软管内衬膨胀,缩短其使用寿命。建议油基钻井液的苯胺点保持在66℃的最低值。
A12海上钻机的辅助驳船
水龙带作为辅助驳船与海上钻机间的挠性软管使用时,应注意软管两端接头的对中(即软管上的纵线在一直线上)。在恶劣天气和大风浪中钻井时,水龙带会受到异常挠曲和跳动,加速其损坏,建议水龙带两端使用旋转接头。
A13现场压力试验
当要求建立在连续作业中的定期安全检查等级时,水龙带的现场试验应按下列要求进行:a)目检应包括水龙带本身、端部结构及接头的外表损伤检查和安全链条安装是否完全符合安全要求;
b)应避免任何扭曲现象(见A5);c)从立管到水龙头之间所悬挂的水龙带应处于正常的无附加应力状态;d)压力升降率不得小于每分钟6.9MPa(1000psi),也不得大于每分钟68.9MPa(10000psi));e)允许使用的试验介质:排除了气体的钻井液、油或水;f)保持极限试验压力的持续时间不得超过10min;g)现场试验压力不得超过最大额定工作压力的1.25倍;h)现场试验应在用户负完全责任的条件下进行。注:由于制造厂倾向于在交货时用较高压力(超过34.5MPa)进行试验,故用户对于本附录的建议应当认为合理。即不管交货时的试验压力多大,现场进行的试验压力应以最大额定工作压力的1.25倍为限。A14操作极限位置
应告知钻井操作人员,水龙带能达到允许的最高、最低钻井位置和立管高度等,以便使水龙带在这两个极限范围内进行钻井作业。A15后冷却器
空气或天然气压缩机都要配备后冷却器,把气体温度降低到可允许的限度。如果不用后冷却器,高温气体将进入胶管,降低其抗磨蚀能力,使胶管内衬加速老化。注:对用过的钻井水龙带,或切取用过的钻井水龙带重新连接用于减摄软管时,应去除API会标和制造厂标志。7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备案号:2646-1999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T6367—1998
钻并设备的检验、维护、
修理和修复程序
Procedures for inspection, maintenance, repair andremanufacture of drilling equipment1999-0303发布
易小牛标准保姆
1999-10-01实施
SY/T6367—1998
API前言
引用标准
7修复
附录A(标准的附录)
附录B(标准的附录)
附录C(标准的附录)
附录D(提示的附录)
水龙带的维护和使用推荐作法
钻并泵零件的命名和维护推荐作法APISpec7K钻井设备规范(钻井水龙带和减振软管尺寸部分)引用标准信息
SY/T6367—1998
本标准等效采用了美国石油学会标准APIRP7L《钻井设备的检验、维护、修理和修复程序)(1995年12月第1版)。
等效采用APIRP7L使我国石油钻井设备的检验、维护和修理方法与国际先进标准一致,以满足国际贸易、技术和经济交流的需要。本标准等效采用APIRP7L转化成本行业标准时,保留了其编写格式和方法,删去了APIRP7L的靡页和特别注释(SpecialNotes)。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是标准的附录,附录D是提示的附录。本标准由全国石油钻采设备和工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宝鸡石油机械厂。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欧阳晓红张博文马中海
祖慧玲
SY/T63671998
API前言
本推荐作法归美国石油学会(API)钻井设备标准化分委员会管理,于1994年6月投票批准。本标准按封面所印日期生效,但制造厂也可从发布之日起自愿执行。只要愿意,任何人都可使用API出版物,学会将尽一切努力确保出版物中资料的准确可靠,但本学会与本出版物之间没有代理、授权或担保关系。因此,郑重声明,凡因使用此出版物而造成的摄失和损害、或因使用可能与联邦、州或地方法规相抵触,学会概不承担任何义务和责任。V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T 6367---1998
钻并设备的检验、维护、修理和修复程序Procedures for inspection, maintenance, repair and remanufacture of drilling equipment1.范围
1.1目的
本标准为用户提供一个有关钻并设备的检验、维护、修理和修复程序,以保证这些设备的再使用性能。
这些程序适用于以下钻井设备:a)转盘;
b)转盘补心;
c)转盘卡瓦;
d)钻井水龙带;
e)钻井泵部件;
f)绞车零部件;
g)不能用作提升的卡盘;
h)手动吊钳;
i)不能用作提升的安全卡瓦。
1.2程序
由于新技术的应用、设备运行状态、生产工艺的改进、新的维护技术的出现以及使用条件的变化,会使设备的使用、承载、工作环境以及其他的操作条件不断改变,制造厂及用户应相应地改进检验、维护、修理和修复的程序。1.3人员资格
执行检验、维护和修理的人员,应经过专门培训和掌握所需通用标准的知识,并被专业机构认可。
1.4文件
1.4.1记录
用户应保存有关设备记录的资料。其中包括:a)制造厂提供的资料;
b)检验记录;
c)维护记录;bzxz.net
d)修理记录;
e)修复记录。
1.4.2标记
设备上应有制造厂提供的零件号和标记。零件号和标记应被记载在设备记录中。对需要维护而又无标记的设备可由用户自行标记。1.4.3经历记载
设备状态的改变影响到设备使用性能和维护时,应在设备记录中记载。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1999-0303批准1999-10-01实施
1.4.4记录确认
SY/T6367—1998
设备的检验、维护、修理和修复的记录应由有关人员签名并注明日期。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APISpec8A钻井和采油提升设备规范(钻井水龙带和减振软管尺寸部分)3定义
本标准采用以下定义。
3.1危险区域criticalarea
主要承载部件上的高应力区域。3.2设备性能equipmentperformance与设备给定参数和标准有关的操作性能。3.3易损件expendableparts
在使用中易损耗的零部件,如密封圈、垫片、滤纸、盘根、阀盖、护罩、透气器、排出阀、离合器摩擦片、传动链、牙板、各种附件和紧固件。3.4检验inspection
按规定的标准对设备进行检查。3.5承载试验loadtest
对设备加载,验证其服役能力的过程。3.6维护maintenance
包括检查、调整、清洗、润滑、试验、易损件的更换等维护设备功能的措施。3.7制造厂manufacturer
按照我国有关钻井设备标准或有关等效采用API标准生产设备、部件的公司或工厂。3.8物主owner
对设备拥有所有权的公司或个体。3.9主要载荷primaryload
在正常运转情况下,导致高应力区域形成的载荷。3.10主要承载部件primaryloadcarryingcomponents设备中承受主要载荷的部件。
修复remanufacture
包括特殊工艺或机械加工的过程。3.12修理repair
包括更换零件(除易损件),不包括修复。3.13服役能力serviceability
设备在任何运转情况下,执行其功能的情况。3.14特殊工艺specialproces5
可改变或影响设备所用材料力学性能的工艺。3.15试验testing
确认设备能达到其服役能力所采取的措施。3.16用户users
使用设备的公司或个体。
4检验
4.1检验等级
4.1.1I级
观察设备运转时是否有异常现象。4.1.2Ⅱ级
SY/T6367—1998
在I级的基础上进一步检查。其中包括:锈蚀、变形、零件松动或丢失、损坏、润滑、可见的外部裂纹和调整的情况。
4.1.3Ⅲ级
在Ⅱ级的基础上进一步检查。其中包括:裸露危险区域的无损检测,一些特殊零部件的拆卸、检查和检验零部件的磨损是否超过制造厂的允许公差。4.1.4V级
在Ⅲ级的基础上进一步检查。对所有由制造厂确定的主要承载部件,拆卸后进行必要的无损检测。
4.2周期
用户应根据经验和制造厂的建议建立一个检查时间表,时间表中应考虑环境、载荷周期、管理要求、操作时间、试验、修理和修复。4.3检验结果
4.3.1验收准则
验收准则建立在经验和制造厂建议的基础上,对不符合验收准则的磨损设备不应在降低载荷的情况下验收。除非经过分析,认为它符合我国相应钻井设备标准,如果没有相应的设备标准,应参考厂家的分析。
4.3.2拒收的设备
拒收的设备应作标记后移出现场,以待作进一步的评估或排除故障。4.4记录
设备记录应包括Ⅲ级、IV级的检查记录及设备承载能力试验的记录。5维护
5.1程序
除了按照1.2的程序外,制造厂应对所有专用工具、材料、检测设备和维护人员资格作出规定和要求。制造厂还宜规定那些完全由代理机构执行的程序和由其他有资格的机构执行的程序。5.2方法
维护工作包括:检查、调整、清洗、润滑、试验和更换零部件。5.3准则
维护应建立在(但不仅限于)下列一条或多条准则基础上:时间间隔、磨损极限、累积载荷周期、设备故障、环境、时间变化、管理方法和其他可测的限定值。5.4记录
主要承载部件的更换和维护及设备承载能力试验应记录在设备记录中。6修理
6.1程序
制造厂应提供检验标准,以便用户确定需要哪种类别的修理。如果修理不由制造厂负责,用户应按1.2进行修理。
6.2表面缺陷
SY/T6367-1998
制造厂应根据无损检测查出的缺陷大小、形状和位置,决定缺陷是否是允许的。6.2.1允许的表面缺陷
不需要去除的,有一定大小、形状和位置的表面缺陷。6.2.2不允许的表面缺陷
不允许的表面缺陷分两种:
a)次要表面缺陷:在制造厂规定的范围之内,通过一定程度的锉削或磨削可以除去的表面缺陷。在锉削或磨削中应防止温度过高,以免影响包括设备材料韧性在内的机械性能。b)主要表面缺陷:超出次要表面缺陷范圃的需要去除的表面缺陷,应通过修复来弥补。6.3轴承
轴承是设备的重要部件,更换轴承的原因主要有:锈蚀、磨损、润滑不足、疲劳开裂、保持架松动或变形等。因调整或装配不当,使轴承间隙超出制造厂的允许值时,应进行调整。滚动轴承不应由现场人员修理。对于无法解释或反复出现的轴承故障,建议与设备制造厂联系解决。6.4更换零件
更换的零件应符合或优于原设备制造厂的标准。6.5记录
除6.2.1和6.2.2a)外,所有修理记录应包括在设备记录中。7修复
7.1程序
设备的修复应按1.2进行,认为经修复也不能使设备恢复其额定工作能力的应该报废。7.2验证
为验证设备的服役能力,修复后可进行承载试验或无损检测。7.3记录
修复记录应包括在设备记录中。4
A1水龙带长度
SY/T6367—1998
附录A
标准的附录)
水龙带的维护和使用推荐作法1)为避免水龙带打扭,水龙带的长度和立管的高度应适合于从鼠洞提单根和下放钻具时的要求。当水龙头处于最低钻井位置时,水龙头附近的胶管应有正常的弯曲半径;当水龙头处于最高钻井位置时,立管附近的胶管应有正常的弯曲半径。水龙带的推荐长度用下列公式计算(见图A1):+R +S
式中:LH水龙带长度,m;
L水龙带行程,m;
R—水龙带最小弯曲半径,m;
对内径51mm(2in)水龙带,R=0.9m;景高操作位置
水龙带行程1
最低操作位置
站台项面
1)凡可适用之处,本推择作法也适用于斌振软管。钻井水龙带布置图
立管高度H,
SY/T6367—1998
对内径63.5mm或76mm(2in或3in)水龙带,R=1.2m;对内径89mm(3in)水龙带,R=1.4mS一一由推荐的最大工作压力所引起的水龙带长度伸缩量;对于所有尺寸的水龙带,此值均为0.3mo
A2立管高度
推荐的立管高度用下列公式计算(见图A1):+2
式中:Hs立管的高度,m;
Lr水龙带行程,m;
...(A2)
Z一—当水龙头处于最低钻井位置时,从钻台顶面到水龙带接水龙头的一端的高度,m。注:当水龙带的实际长度大于用式(A1)计算出来的长度时,立管的高度应增加两个长度差值的12。A3水龙带连接
水龙带的螺纹连接应能承受额定压力,不能在接头上施焊,因为这样会损坏水龙带。水龙带、立管和水龙头之同的连接必须保证系统的设计工作压力。水龙带与水龙头及立管的鹅颈管连接应尽可能为切线方向。水龙头鹅颈管上采用标准连接(见APISpec8A第5章)可保证水龙带顶部连接为切线方向。如果立管是垂直的,建议采用180°鹅颈管。如果立管与并架大腿有相同的倾斜度,建议采用160°鹅颈管。
A4搬运
为减少水龙带打扭,最好用手工操作把水龙带从包装箱中取出,摆放成直线,然后用棕绳扎住水龙带一端,将其提起。如果直接把水龙带从包括箱中拉出,那么包装箱就会打转。将水龙带搬运到新地方,推荐采用的方法是使用运载工具,不允许用卷扬机、吊车等拖水龙带,或在水龙带上放置重物。
A5扭曲
不要有意使水龙带扭曲。使用中的扭曲会造成水龙头提环偏离正常工作位置,致使水龙带构件承受有害应力。水龙带扭曲后一些螺旋形加强钢丝被松开,另一些则被收紧,使水龙带的抗爆破和抗扭能力降低。为了防止扭曲,建议在水龙带的一端安装一旋转接头。每根水龙带都有一条与表皮颜色不同的纵线,应当用它作为基线,保证水龙带确实安装成一条直线。A6间距
水龙带安装时应与井架有足够的距离,以避免水龙带工作时与井架相碰。A7安全链条
2.4m(8ft)以上的钻井水龙带和减振软管必须按附录C(标准的附录)规定的部位安装安全卡箍。这种卡箍不必由水龙带制造厂安装,但制造厂需按附录C(标准的附录)的规定标出安全卡箍的安装部位。安全卡箍、卡子和链条的最小拉断强度应为73kN(16000Ib),安全卡箍上应有一个最小直径为29mm的孔,用来连接卡子和链条。安全卡箍应选用合适的规格牢固地固定在水龙带上,但卡紧力不能过大,以免损伤水龙带或造成其内径减小。水龙带安全链条应安装在立管端的井架立杆上,不应安装在横拉筋上。这样链条能够自由上下,游动滑车即使提得很高,也不妨碍水龙带的运动。-6-
A8振动和脉动
SY/T6367-1998
连续地挠曲会损坏水龙带,并缩短其使用寿命。应在钻井泵后面的钻井液管线上安装若干个大小合适的空气包和脉动减振器,以减少钻井液管线和水龙带的振动。空气包压力设定为最大泵压的10%。钻井泵的吸入管线应当是预先灌注或采用水头灌注,推荐使用吸入软管以减少脉动。A9工作温度
工作温度不应超过82℃。应避免如天然气或空气钻并时所遇到的高温加磨蚀的情况。A10工作压力
推荐水龙带的最大工作压力为试验压力的一半。工作压力包括系统中出现的压力波动(见A8)。A11油基钻井液
油基钻井液中芳香族含量过高会导致软管内衬膨胀,缩短其使用寿命。建议油基钻井液的苯胺点保持在66℃的最低值。
A12海上钻机的辅助驳船
水龙带作为辅助驳船与海上钻机间的挠性软管使用时,应注意软管两端接头的对中(即软管上的纵线在一直线上)。在恶劣天气和大风浪中钻井时,水龙带会受到异常挠曲和跳动,加速其损坏,建议水龙带两端使用旋转接头。
A13现场压力试验
当要求建立在连续作业中的定期安全检查等级时,水龙带的现场试验应按下列要求进行:a)目检应包括水龙带本身、端部结构及接头的外表损伤检查和安全链条安装是否完全符合安全要求;
b)应避免任何扭曲现象(见A5);c)从立管到水龙头之间所悬挂的水龙带应处于正常的无附加应力状态;d)压力升降率不得小于每分钟6.9MPa(1000psi),也不得大于每分钟68.9MPa(10000psi));e)允许使用的试验介质:排除了气体的钻井液、油或水;f)保持极限试验压力的持续时间不得超过10min;g)现场试验压力不得超过最大额定工作压力的1.25倍;h)现场试验应在用户负完全责任的条件下进行。注:由于制造厂倾向于在交货时用较高压力(超过34.5MPa)进行试验,故用户对于本附录的建议应当认为合理。即不管交货时的试验压力多大,现场进行的试验压力应以最大额定工作压力的1.25倍为限。A14操作极限位置
应告知钻井操作人员,水龙带能达到允许的最高、最低钻井位置和立管高度等,以便使水龙带在这两个极限范围内进行钻井作业。A15后冷却器
空气或天然气压缩机都要配备后冷却器,把气体温度降低到可允许的限度。如果不用后冷却器,高温气体将进入胶管,降低其抗磨蚀能力,使胶管内衬加速老化。注:对用过的钻井水龙带,或切取用过的钻井水龙带重新连接用于减摄软管时,应去除API会标和制造厂标志。7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标准计划
- SY/T0599-2006 天然气地面设施抗硫化物应力开裂和抗应力腐蚀开裂的金属材料要求
- SY/T6526-2002 盐酸与碳酸盐岩动态反应速率测定方法
- SY/T6372-1998 数控生产测井地面仪
- SY/T7039-2016 油气厂站钢管架结构设计规范
- SY/T6578-2003 输油管道减阻剂效果室内测试方法
- SY/T6231-2006 电子式井下压力计
- SY/T6666-2006 石油天然气工业用钢丝绳的选用和维护的推荐作法
- SY6349-2008 地震勘探钻机作业安全规程
- SY/T6218-2010 套管段铣和定向开窗作业方法
- SY/T5585-2014 地震勘探专用电缆
- SY/T0077-2008 天然气凝液回收设计规范
- SY/T6980-2014 海上油气生产设施的废弃处置
- SY/T5921-2011 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油罐操作维护修理规程
- SY/T6893-2012 原油管道热处理输送工艺规范
- SY/T0011-1996 气田天然气净化厂设计规范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