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纺织行业标准(FZ) >>
- FZ/T 12072-2021 棉聚酰胺酯纤维混纺本色纱线

【FZ纺织行业标准】 棉聚酰胺酯纤维混纺本色纱线
- FZ/T12072-2021
- 现行
标准号:
FZ/T 12072-2021
标准名称:
棉聚酰胺酯纤维混纺本色纱线
标准类别:
纺织行业标准(FZ)
标准状态:
现行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zip .pdf下载大小:
589.61 K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FZ/T 12072-2021.
1范围
FZ/T 12072规定了棉聚酰胺酯纤维混纺本色纱线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标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
FZ/T 12072适用于环锭纺生产的精梳棉(棉含量≥50%)与聚酰胺酯纤维混纺本色纱线。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543.1纺织品纱线捻度的测定第1部分:直接计数法GB/T 3292.1纺织品纱线条干不匀试验方法第1部分:电容法
GB/T 3916纺织品卷装纱单根纱线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CRE法)GB/T 4743——2009纺织品卷装纱绞纱法线密度的测定
GB/T 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 40912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聚酰胺酯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FZ/T 01050—1997纺织品纱线疵点的分级与检验方法电容式
FZ/T 10007棉及化纤纯纺、混纺本色纱线检验规则
FZ/T 10008棉及化纤纯纺、混纺纱线标志与包装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聚酰胺酯纤维polyamidester fiber
以二元酸、二元醇和酰胺基团的化合物为原料经共聚,纺丝制成的纤维。[来源:FZ/T 52044-—2017,3.1]
4产品分类,标记
4.1棉聚酰胺酯纤维混纺本色纱线的产品以不同混纺比及线密度分类。
4.2棉聚酰胺酯纤维混纺本色纱线的原料代号,精梳棉为JC,聚酰胺酯纤维为¥。
4.3棉聚酰胺酯纤维混纺本色纱线产品混纺比以公定质量比表示,具体表示为:棉含量/聚酰胺酯纤维

部分标准内容:
Cos w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标准
FZ/T12072--2021
棉聚酰胺酯纤维混纺本色纱线
Cotton and polyamidester fiber blended grey yarn2021-08-21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2022-02-01实施
FZ/T12072—2021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紡织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文件由全国纺织品标推化技术委员会棉纺织品分技术委员会(SAC/TC209/SC 10)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南通双张纺织有限公司、安微联色纺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纤维检验局、昌吉溢达纺织有限公司、渐江春江轻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浙江九舜纺织有限公司、安徽君翰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徐州天虹银丰织有限公司、上海市纺织工业技术监督所、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吉宜军、吴加顺、张毅、吴霜、刘霞、蒋建清、徐美红、谢黎君、孙敦群、段丽薏、李杰
1范围
棉聚酰胺酯纤维混纺本色纱线
FZ/T12072—2021
本文件规定了棉聚酰胺酯纤维混纺本色纱线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标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
本文件适用于环锭纺生产的精梳棉(棉含量50%)与案酰胺酯纤维混纺本色纱线。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巾,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仪该日期对成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旧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术文件。
GB/T2543.1纺织品纱线捻度的测定第1部分:直接计数法GB/T3292.1纺织品纱线条干不勾试验方法第1部分:电容法GB/T3916纺织品卷装纱单根纱线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CRE法)GB/T4743—2009纺织品卷装纱绞纱法线密度的测定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GB/T40912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聚酰胺酯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FZ/T01050:1997纺织品纱线点的分级与检验方法电容式棉及化纤纯纺、混纺本色纱线检验规则FZ/T 10007
FZ/T10008
3术语和定义
棉及化纤纯纺、纺纱线标志与包装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聚酰胺酯纤维 polyamidester fiber以二元酸、二元醇和酰胺基团的化合物为原料经共、纺丝制成的纤维。[来源.FZ/T 52044—2017,3.1]
4产品分类、标记
4.1棉聚酰胺酯纤维混纺本色纱线的产品以不同混纺比及线密度分类。4,2棉聚酰胺酯纤维混纺本色纱线的原料代号,精梳棉为JC,聚酰胺酯纤维为Y。4.3棉聚酰胺酯纤维混纺本色纱线产品混纺比以公定质量比表示,具体表系为:棉含量/聚酰胺酯纤维含量。
4.4棉聚酰胺醋纤维混纺本色纱线标记时,应在线密度前标明纱线的原料名称(或代号)及其混纺比具体表示见下列示例。
FZ/r12072-—2021
示例:棉聚酰胶醋纤维混纺本色纱线密度为18.51ex,精梳棉含最为65%,聚腰酯纤维含量为35%,可写为JC/Y65/35 18,5 tex.
5要求
5.1项目
5.1.1棉聚酰胺酯纤维混纺本色纱的要求包括线密度偏差率、线密度变异系数、单纱断裂强度、单纱断裂强力变异系数、条干均匀度变异系数、下米棉结(十200%)、十万米纱症及纤维含量偏差8项指标。5.1.2棉聚酰胺酯纤维混纺本色线的要求包括线密度偏差率、线密度变异系数、单线断裂强度、单线断裂强力变异系数、条干均勾度变异系数、捻度变异系数及纤维含量偏差7项指标。5.2分等规定
5.2.1同一原料、同一工艺连续生产的同一规格的产品作为一个或若干检验批。5.2.2产品质量等级分为优等品、一等品、二等品,低于二等品为等外品。5.2.3棉聚酰胺酯纤维混纺本色纱线质量等级根据产品规格,以考核项日中最低一项进行评等。5.3技术要求
5.3.1棉聚酰胺酯纤维混纺本色纱线的技术要求5.3.1.1
棉聚酰胺酯纤维混纺本色纱(50%≤棉含量≤70%)的技术要求按表1规定执行。棉酰胺酯纤维混纺本色线(50%≤棉含量≤70%)的技术要求按表2规定执行。5.3.1.2
棉聚酰胺酯纤维混纺本色纱(棉含量>70%)的技术要求按表3规定执行。5.3.t.3
棉聚酰胺酯纤维混纺本色线(棉含量>70%)的技术要求按表4规定执行。表1棉聚酰胺酯纤维混纺本色纱(50%≤棉含量≤70%)的技术要求公称线密度
11.1-~13.0
13.1~16.0
16.1--20.0
线密度
偏差率
线密度变
异系数/%
单纱断製强
度/(eN/tcx)
单纱断裂强力
变异系数/%
条十哟勾度
变异系数/%
千米棉结
(+200%)/
(个/km)≤
十万米纱症
个/105m
公称线密度
20.1~-24.0
24.1--31.0
31,1~37,0
37.1~~60.0
FZ/T 12072—2021
表1棉聚酰胺葡纤维混纺本色纱50%≤棉含量≤70%)的技术要求(续)线密度
偏差率
公称线密度
8.1×2~11.0×2
11.1×213.0×2
13.1×2~16.0×2
16.1×2~20.0X2
20.1×2~24.0×2
线密度变
异系数/%
单纱断裂强
度/(cN/tex)
单纱断裂强力
变异系数/%
条干均勾度
变异系数/%
千米棉结
(+200%)/
(个/km)
棉酰胺酯纤维混纺本色线(50%≤棉含量≤70%)的技术要求线密度
偏差率
线密度变
异系数/%
单线断裂强
度/(cN/tex)
单线断裂强力
变异系数/%
条干勾度
变异系数/%
十万米纱疵
个/105m
捻度变异
系数/%
FZ/T 12072—2021
表2棉聚酰胺酯纤维混纺本色线(50%≤棉含量≤70%)的技术要求(续)公称线密度
24.1X231.0X2
31.1×2~37.0×2
37,1×2~60.0×2
公称线密度
11.1~~13.0
13.1~-16.0
16,1 ~20.0
20.1~~24.0
24.1--31.0
线密度
偏差率
线密度变
异系数/%
单线断製强
度/(cN/tex)
单线断裂强力
变异系数/%
条干均句度
变异系数/%
棉聚酰胺酯纤维混纺本色纱(棉含量7%的技术要求线密度
偏差率
线密度变
异系数/%
单纱断裂
cN/tex
单纱断裂
强为变异
系数/%
条于均勾
度变异系
下米棉结
(+200%)/
(个/kn)
捻度变异
系数/%
万米纱瓶
个/10°m
公称线密度
31.1-37.0
37.1~-60.0
公称线密度
FZ/T120722021
棉素酰胺酯纤维混纺本色纱(棉含量>70%)的技术要求(续)线密度
8.1X211.0×2
11.1X213.0×2
13.1×216.0×2
16,1×2~~20,0×2
20.1X2~24.0X2
24.1×2~31.0X2
31.1X2~~37.0X2
37.1×2~60.0×2
线密度变
偏差率
异系数/%
单纱断裂
cN/tex
单纱断裂
强力变异
系数/%
条干均勾
度变异系
千米椭结
(+200%)/
(个/km)
表 4棉聚酰胺酯纤维混纺本色线(棉含量>70%)的技术要求等
线密度
偏差率
线密度变异
系数/%
单线断裂强度
单线断裂强力
变异系数/%
条干均句度
变异系数/%
十万米纱疵
个/10%m
抢度变异
系数/%
FZ/T 12072—2021
5.3.2棉酰胺酯纤维混纺本色纱线其他技术要求棉聚酰胺酯纤维混纺本色纱线的纤维含量允许偏差为士1.5%。6试验方法
6.1线密度偏差率,线密度变异系数试验线密度编差率按式(1)计算,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其中100m纱线的实测干燥质量按GB/T4743—2009中程序2烘千后折算,100m纱线的标准干煤质量按式(A.4)计算线密度变异系数按GB/T4743一2009中程序1调湿平衡后,按式(2)计算,计算结果按GB/T8170修约至小数点后一位。
D=\z=ma×100
式中:
-线密度偏差率,%,
-100m纱的实测干燥质量,单位为克(g);ma.—100m纱的标准干燥质量,单位为克(g)。(m.-m.)2
式中:
-线密度变异系数,%;
一每个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ma
m。—试样的平均质量,单位为克(g);n-—试样的总个数。
6.2单纱(线)断裂强度及单纱(线)断裂强力变异系数试验按GB/T 3916 规定执行。
6.3条干均勾度变异系数、干米棉结(+200%)试验按GB/T3292.1规定执行。
6.4十方米纱症试验
(1)
接F2/T01050一1997规定执行,十万米纱溅结果用A3B3、C3、D2及以上折级批点之和表示。6.5抢度试验
按GB/T2543.1规定执行。
6.6纤维含量试验
按GB/T40912规定执行,纤维含量以净干质量结合公定同潮率计算的公定质量百分率表示。6
检验规则
按 FZ/T 10007规定执行。
标志包装
按FZ/T10008规定执行。
用户对产品有特殊要求者,供需双方可另订协议。F7./T12072—2021免费标准bzxz.net
FZ/T12072—2021
附录A
(规范性)
棉聚酰胺酯纤维混纺本色纱线百米质量的计算A.1棉聚酰胺酯纤维混纺本色纱线的公定回潮率可按干重混纺比例计算,也可按公定质量混纺比例计算,见式(A.1)和式(A.2),计算结果修约至小数点后一位。其中梯公定回潮率为8.5%,聚酰胺酯纤维公定回潮率为0.66%。
a)以于重混纺比例计算公定间潮率,以百分率表示:WeXAc+WXAy
b)以公定质量混纺比例计算公定回潮率,以百分率表示:BeWe
公定回潮率,%;
棉、聚酰胺酯纤维公定回潮率,%;ByWy
棉、聚酰胺酯纤维干燥质量混纺百分比例:棉、聚酰胺酯纤维公定质量混纺百分比例。..-(A.1)
A.2100m纱线在公定向潮率时的标准质量m按式(A,3)计算,计算结果按GB/T8170修约至小数点后三位。
式中:
100m纱线在公定回潮率的标准质量,单位为克(g);Tt——纱线的公称线密度,单位为特克斯(tex)。(A.3
A,3100 m纱线标准干燥质量m.按式(A.4)计算计算结果按GB/T 8170修约至小数点后三位。n
式中:
-100m纱线标准干燥质量,单位为克(g);纱线的公称线密度,单位为特克斯(tex);公定回潮率,%。
[11 FZ/T 52044—2017
聚酰胺酯短纤维
FZ/T 12072—2021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上一篇: T/CTES 1041—2021 幼儿园园服
- 下一篇: 没有更多了
- 热门标准
- FZ纺织行业标准标准计划
- FZ/T62020-2012 家用纺织品 经编间隔床垫
- FZ/T34004-2012 涤麻(苎麻)混纺印染布
- FZ/T52022-2012 阻燃涤纶短纤维
- FZ/T92023-2008 棉纺环锭细钞锭子
- FZ/T01117-2012 纺织品 防穿刺性能的测定 有刃刀具法
- FZ/T42011-2012 色纺桑蚕筒装绢丝
- FZ/T54049-2012 海岛涤纶低弹丝
- FZ/T54057-2012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预取向丝
- FZ/T54062-2012 海岛涤纶预取向丝
- FZ/T42002—2021 桑蚕绢丝
- FZ/T32005-1998 苎麻棉混纺本色纱线
- FZ/T93040-1995 苎麻环锭细纱机
- FZ339-1985 特种工业用棉绳、棉丝绳、维纶绳和涤棉绳
- FZ/T60012-1993 金属化纺织品镀层耐磨牢度的测定
- FZJ122-1996 针织工业企业工艺设计技术规范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