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 >>
- DZ/T 0187-2016 地面磁性源瞬变电磁法技术规程

【DZ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地面磁性源瞬变电磁法技术规程
- DZ/T0187-2016
- 现行
标准号:
DZ/T 0187-2016
标准名称:
地面磁性源瞬变电磁法技术规程
标准类别:
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
标准状态:
现行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zip .pdf下载大小:
27.70 M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DZ/T 0187-2016.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ground magnetic source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method.
1范围
DZ/T 0187规定了地面磁性源瞬变电磁法勘查工作的技术设计、仪器装备的选择及维护、野外数据采集、资料处理与解释、报告编制与提交等技术要求。
DZ/T 0187适用于基础地质、资源矿产、能源矿产、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及其他良导电目标体的地面磁性源瞬变电磁勘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4499地球物理勘查技术符号
DZ/T 0069地球物理勘查图图式图例及用色标准
DZ/T 0153物化探工程测量规范
3术语和定义、符号和计量单位
3. 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
磁性源瞬变电磁法magnetic source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method
用不接地对称双极性矩形回线脉冲电流产生一次磁场,在断电间隙观测地下介质感应的瞬变二次电磁场的一种时域电磁法。
3.1.2
重叠回线装置overlapping loop device
发射回线和接收线圈为两个大小和形状完全一样的回线重叠在一起,沿剖面或相对不同测点同步移动的装置。
3.1.3
中心回线装置central loop device
接收线圈或探头放在发射回线的中心,发射回线和接收线圈沿剖面或相对不同测点同步移动的装置。
3.1.4
偶极装置dipole loop device

部分标准内容:
P10/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0187—2016
代替DZ/T0187-1997
地面磁性源瞬变电磁法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ground magnetic source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method2016-06-12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2016-09-01实施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符号和计量单位
3.1术语和定义·
3.2符号和计量单位
4.1应用条件
4.2常用装置及其工作方式
5技术设计
资料收集
5.3方法可行性分析·
方法有效性分析·
方法试验·
工作装置、工作参数选择
测区、测网和比例尺选择
工作精度要求
设计编写·
6仪器装备的使用及维护
基本要求
发射系统·
接收系统:
野外数据采集
生产试验·
噪声调查
测地工作
电性参数测定
发射站、接收站和线框的布设,7.6
观测与记录
质量检查与评价
安全保障措施
野外验收
资料处理
原始资料的检查和整理
资料处理
资料反演
DZ/T0187-—2016
DZ/T0187—2016
资料解释
般要求
9.2定性解释
9.3定量解释
9.4综合解释
图件编绘
10报告编制与提交
成果报告编制·
10.2报告提交·
10.3资料汇交
附录A(规范性附录)工作任务书编写要求附录B(资料性附录)
附录C(规范性附录)
附录D(资料性附录)
附录E(资料性附录)
附录F(资料性附录)
参考文献
设计书编写内容与要求
野外施工班报
野外工作验收要求
成果报告编写内容与要求
常用装置典型曲线
前港言
DZ/T0187—2016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在《地面瞬变电磁法技术规程》(DZ/T0187一1997)基础上,进行了修订,主要变化如下:增加了“术语和定义、符号和计量单位”(见3):补充了地面磁性源瞬变电磁法应用条件(见4.1);强化了踏勘工作在地面磁性源瞬变电磁法勘查工作中的作用(见5.2);细化了工作参数选择依据(见5.6);补充了地面磁性源瞬变电磁法在干扰地区施工的工作依据(见5.8.2);增加了多台仪器一致性校验要求及计算公式(见6.3.3、6.3.4、6.3.5);-增加了测量点位误差统计要求,并调整了测地工作精度的要求(见7.3);增加了质量评价相关要求(见7.7);一增加了资料整理与处理、解释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见8、9);增加了“报告编制与提交”内容(见10);-增加了“附录A(规范性附录)工作任务书编写要求”(见附录A);-增加了“附录B(资料性附录)设计书编写内容与要求”见附录B);增加了“附录C(规范性附录)野外施工班报”(见附录C):增加了“附录D(资料性附录)野外工作验收要求”(见附录D);增加了“附录E(资料性附录)成果报告编写内容与要求\(见附录E);-增加了“附录F(资料性附录)常用装置典型曲线”(见附录F):删除了原规程“附录B地-并瞬变电磁法”。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93)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院、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水文物测队、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江苏煤炭地质物测队。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段建华、齐文秀、刘树才、罗国平、龚惠民、马瑞花、韩德品、邓晓红、栾国廷、刘最亮、许超。
本标准代替了DZ/T0187—1997。本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发布的DZ/T0187—1997。范围
地面磁性源瞬变电磁法技术规程DZ/T0187-2016
本标准规定了地面磁性源瞬变电磁法勘查工作的技术设计、仪器装备的选择及维护,野外数据采集、资料处理与解释、报告编制与提交等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基础地质、资源矿产、能源矿产、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及其他良导电目标体的地面磁性源瞬变电磁勘查。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4499地球物理勘查技术符号DZ/T 0069
DZ/T0153
地球物理助查图图式图例及用色标准物化探工程测量规范
3术语和定义、符号和计量单位
3.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 1. 1
磁性源瞬变电磁法magnetic sourcetransientelectromagneticmethod用不接地对称双极性矩形回线脉冲电流产生一次磁场,在断电间隙观测地下介质感应的瞬变二次电磁场的一种时域电磁法。
重叠回线装置overlappingloopdevice发射回线和接收线圈为两个大小和形状完全一样的回线重叠在一起,沿剖面或相对不同测点同步移动的装置。
中心回线装置
量centralloopdevice
接收线圈或探头放在发射回线的中心,发射回线和接收线圈沿剖面或相对不同测点同步移动的装置。
偶极装置dipoleloopdevice
发射回线和接收线圈或探头在同一测线上保持一定间隔同步移动的装置3.1.5
定源回线装置
fixedsourceloopdevice
发射回线固定不动,接收线圈或探头沿测线移动进行观测的装置。可在回线内观测,也可在回线外1
DZ/T0187-2016
观测。
典型剖面typicalprofile
在测区内具有代表性的地层、岩浆岩、构造等其他目标体的分布地段,为定性解释提供参照依据所布置的部面。
精测剖面precisionmeasurementprofile在定性解释的基础上,为确定勘探工程布置所布设的精度较高的面。3.2符号和计量单位
地面磁性源瞬变电磁法常用术语、符号和计量单位见表表1地面瞬变电磁法常用术语、符号和计量单位术语名称
发射系统或发射回线
接收系统或接收线圈
发射回线边长
发射电流
接收线圈的感应电压值
采样时窗的中心时间
磁感应强度
磁感应强度B关于时间的导数
以发射电流归一的感应单位
噪声电平
最小可分辨的电平
偶极装置的收发距
视电阻率
视纵向电导
视探测深度
平均相对误差
4总则
4.1应用条件
4.1.1探测目标体与覆盖层或国岩之间有可能观测到的电性差异。电磁噪声和人文因素不产生难以控制的影响。4.1.2
探测目标体埋深一般不超过2000m。4.1.30
计量单位(名称)
m米)
数安【培])
(微伏[特])
m(毫秒)
TT(纳特(斯拉],特[斯拉])
T/s(纳特[斯拉]每秒)
NA(微伏[特]每安[培】】
n/m(纳伏【特】每平方米)
蓝(纳伏[【特]每平方米)
m(米)
a·m(欧[姆]米)
S西[门子)
m(米)
%(百分数)
4.2常用装置及其工作方式
重叠回线装置
用R,线圈观测dB./dt分量,见图1。4.2.2中心回线装置
DZ/T0187-—2016
用R,探头或线圈观测dB./dt分量,也可观测dB./dt、dB,/dt、dB/de三个分量,见图2。T,R、(同时移动)
图1重叠回线装置示意图
偶极装置
(同时移动)
图2中心回线装置示意图
用R探头或线圈观测dBdz
图3偶极装置示竟图
定源回线装置
包括定源回线外工作装置(图4)定源回线内任作装置(图5)用R,探头或线圈观测dB/dBaaB/de中1个3个分量图4定源回线外工作装置示意图
5技术设计
资料收集
根据任务要求(见附录A),应收集以下资料定源回线内工作装置示意图
DZ/T0187-2016
测区的人文、气象、交通等方面的资料;测区的地形、地貌等;
测区的地质、水文地质、钻孔资料和地球物理资料等;d)
以往地质勘探情况;
测区的电磁干扰情况。
5.2踏勘
新区或地电条件不明的地区应组织现场踏勘,了解测区施工条件(如地形、交通、人文、气候),调查电磁干扰源及其特征等。
5.3方法可行性分析
应从以下几方面对方法的可行性进行分析:a)应分析是否具有适宜的地电条件,勘查地质目标体与围岩之间是否存在可分辨的电性差异;b)采用多次叠加可使信噪比满足精度要求;地质目标体埋深是否在现行仪器有效探测深度范围内;c
d)资料经处理能反映主要地质现象。5.4方法有效性分析
应从以下几方面对方法的有效性进行分析:a)本区、邻区或条件类似地区的实际工作效果;依据收集的地质、地球物理及岩石物性资料,设计合适的地电模型,通过正演方法分析目标层在b)
正演曲线上的响应特征;
以往的经验勘查模式:
野外现场试验。
5.5方法试验
凡属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进行方法试验,以确定方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寻找深部矿、难识别矿及间接寻找地质目标体等情况下,尚未进行瞬变电磁法试验工作,方法有a
效性尚不明确的新区;
电磁噪声干扰较严重,使用现有仪器及观测方法的效果受到影响的地区;b)
探测地质目标体与围岩之间的电性差异较小,或探测地质目标体的规模相对于其理深较小,不c)
能确定测出地质目标体异常响应的地区。5.6工作装置、工作参数选择
5.6.1基本要求
应以已知地段或相似测区的类似地质条件的实际断面为参考进行正演模拟,求得最佳工作装置及工作参数。
5.6.2工作装置选择
装置选择应考虑目标体的特性、电磁噪声干扰和地质环境等,要求如下:a)在地质工作程度比较低的地区以及进行普查、详查或勘探阶段,在地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宜选4
择中心回线装置或重叠回线装置:目标体埋藏深度较大且分辨能力要求较高时,宜选择定源回线装置;b)
对于陡倾斜良导目标物的探测,宜选择同线偶极装置;c)
d)如需确定目标物埋深、倾角及形态等几何参数等,宜选择定源旁线偶极装置。5.6.3工作参数选择
5.6.3.1发射回线边长和发射电流选择DZ/T0187-2016
探测深度与大地电阻率、发射磁矩(发射电流乘以回线面积)、环境噪声、仪器分辨率等因素有关,最大探测深度(H)可参考公式(1)估算:H=0.55X
式中:
最大探测深度,单位为米(m);-发射回线边长,单位为米(m);发射电流,单位为安[培(A);上覆地层综合电阻率,单位为欧姆米(Q·m)(1)
最小可分辨电平,单位为纳伏[特]每平方米(nV/m2),一般为0.2nV/m~0.5nV/m2;最低限度的信噪比,一般应大于或等于3;噪声电平,单位为纳伏[特每平方米(nV/m2)。5.6.3.2时窗范围确定
时窗范围取决于测区内所要探测的目标体的规模及电性参数的变化范围,地电断面的类型、层参数、勘探深度等诸多因素,具体时窗范围应通过野外试验确定。最长时窗可根据公式(3)估算:H
784×p(t)
式中:
断电后延时,单位为毫秒(ms);H
最大勘探深度,单位为米(m);p(u)—延时时刻视电阻率,单位为欧[姆]米(αm)。对于中心回线装置,上式中的视电阻率值可根据公式(4)计算获得:p()pa
(5tdB(t)/dt
式中:
延时1时刻视电阻率,单位为欧姆米(Q·m);p(z)
真空磁导率,。=4元X10-H/m(亨利每米);发射磁矩,单位为安培平方米(A·m2);接收线圈有效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衰减时间,单位为毫秒(ms);(3)
(4)Www.bzxZ.net
DZ/T0187—2016
dB(t)/dt———磁场感应强度B关于时间的导数;1
发射电流,单位为安[培(A);一发射回线边长,单位为米(m)。5.7测区、测网和比例尺选择
5.7.1测区范围
画泰处
安中地鞋直店
实·开
应根据工作任务和测区的地质矿产及以往物探工作程度合理确定测区范围,要求如下:a)应保证所得到的异常完整性及周围有一定范围的背景场:b)测区范围应尽可能包括已知区,与不同年度的测区相衔接;定源回线装置沿同一测线不同发射回线的测区范围相衔接时,相邻测线之间应有1个~3个点c
的重叠,且测点误差应在规程要求的范围值内5.7.2比例尺与测网
5.7.2.1工作比例尺应根据任务确定,常用测网比例尺见表2需确定目标体的边界或任务要求较高等特殊情况时应加密控制。
表2常用测网比例尺
比例尺
1:50000
1:25/600
1:100o0
1:50bo
测线闻距/讯
沿测线点距/m
100~200
50~100
5.7.2.2测网的选择,以能发现有意义的最小异常,能在平面图上清楚地反映出探测对象的位置和形态为原则。
测线应基本基直构造走尚布设
测区如有其他物探则线,测点或钻孔等,测线应与其重合或靠近典型部面和精测部面
5.7.3.1根据任务、综合研究和推断解释的需要合理布设典型面和精测剖面。5.7.3.2可根据资料解释需要和任务布设典型剖面。剖面布置在能反映测区不同地层、岩体、构造和矿产有代表性的地段,最好与已知地质和地球物理勘探部面重合。5.7.3.3对重点异常应布设精测面做定量解释。精测剖面布置应当满足以下基本原则:剖面应垂直于异常走向;
剖面应连接已知资料区段;
面应通过异常中心,尽可能与勘探线重合;为满足定量解释的需要,剖面应延伸至背景场;d)
点距和观测精度要求应能够保证清晰完整的反映异常细节。5.8工作精度要求
5.8.1确定工作精度时,应遵循下述要求:6
DZ/T 0187-—2016
a)工作精度可根据工作地区、工作任务及工作装置的特点,以取得较好的地质效果为原则确定工作精度。
b)应根据仪器的技术性能和测区人文干扰情况合理设计,其总精度不应超过现有仪器设备所能达到的精度。
c)应以能够观测与分辨勘查对象所产生的最弱异常为原则,应使最大误差的绝对值小于任何有意义异常的三分之一;
5.8.2地面瞬变电磁法工作的总精度以均方相对误差或平均绝对误差来衡量。弱干扰地区,工作精度要求达到I级标准,强干扰地区,工作精度适当放宽要求达到Ⅱ级标准。分级见表3。表3工作精度分级表
有位误差
均方相对误差/%
无位误差
注1:表中无位误差(无点位误差)是B或B的观测误差和其他误差的登加,如外界电磁噪声的变化、仪器不稳定引起的误差。
注2:有位误差(有点位误差)是装置和无位误差的春加装置误差是测地误差和布线布点不准引起观测值变化的误差。
5.8.3对于使用晚期道观测数据时应单独统计拟用晚期道的精度平均绝对误差来衡量,在要录高精度和进行定量计算时,可采用不衡量。
5.9设计编写
设计内容
般可来用不小于噪声电平3倍的
手噪声电平5倍的平均绝对误差来设计应在资料收集的基础上经过对车作区认真的踏期以勘探合同或任务书的要求为依据进行编写。设计书编写内容与要求参见附录B共主要内容应包括a)
目的与任务要求
地质、地球物理特征
以往资料收集与工作程度分析
工作方法与技术;
质量要求;
设计工作量;
预期成果;
经费预算。
设计审查与审批
设计由编制单位初审,工作任务下达单位组织评审与审批,未经审批的设计不得实施。5.9.2.2设计执行中,如有重大变更(如工作方法测线方向、测区范围、工作量变更),应报工作任务下达单位批准。
DZ/T 0187—2016
6仪器装备的使用及维护
6.1基本要求
依据地质任务合理选用仪器,仪器的技术性能主要有:可选用的工作装置、基频、同步方式,发射6.1.1
机的发射电压、电流及关断时间;接收机的时窗范围、通频带宽度、动态范围、灵敏度及同步方式等。6.1.2所有仪器设备,应指定专人负责,严格按操作手册规定使用、维护和管理:6.1.3仪器设备应建立专门档案,及时详细记录仪器故障情况和处理结果等。仪器设备应存放在阴凉、通风、干燥、无腐蚀性气体、无强磁场等的地方,使用和运输都要在安全6.1.4
状态下进行。
6.1.5每一工程开工前和收工后,要对仪器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维护和校准。6.1.6仪器在施工期间,除日常维护保养外,每日施工前,按仪器说明书要求对仪器性能进行检查。6.1.7非生产期间,所有仪器均应每一个月进行一次道电检查,将检查结果存人仪器档案。电瓶应按说明书要求定期充电。
6.1.8仪器设备所配备的零部件、备件及工具要随仪器妥善保管,不应作其他使用。6.1.9仪器设备发生故障要及时检查维修。6.2发射系统
6.2.1工作前应首先检查发射机、发电机(或电瓶)、控制器等各部分的连线是否正确,电缆有无短路和断路情况,在确保无误的情况下,方可通电工作。6.2.2控制器及发射机开机前先置低挡,变压开关不得连续扳动。关机时先将开关返回低压挡再关断电源。
6.2.3发射机的最大供电电压、最大供电电流、最大输出功率及连续供电时间严禁大于仪器说明书上规定的额定值,
6.2.4发电机组的使用要注意温度及润滑油的检查,注意冷却风扇运转情况。发电机组运转不正常时,应立即停机检查,排除故障后方可使用。6.2.5严防发电机输出端、发射机输出端短路和发电机组出现油门失控现象,6.3接收系统
6.3.1仪器的增益选择应适当,使仪器输出电压在正常的动态范围之内。一般选择“自动增益控制”,在外来噪声干扰较大时需要手工置入。6.3.2探头及前置放大器应正常。6.3.3同一测区如有两台或两台以上的接收系统,应在同一点上采用相同的工作装置、相同的发射机进行接收系统的一致性校验。其对应测道的观测值接近,精度应符合表3无位误差要求6.3.4仪器一致性由某测点多台仪器观测的视电阻率总均方相对误差e一数性来衡量,计算公式为2v
一致性
Vu=(pu-p.)/p.
(6)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DZ地质矿产行业标准标准计划
- DZ/T0184.11-1997 210Pb 地质年龄测定
- DZ/T0184.21-1997 天然水中氧同位素的二氧化碳 —— 水平衡法测定
- DZ/T0184.13-1997 硅酸盐及氧化物矿物中氧同位素组成的五氟化溴法测定
- DZ/T0184.14-1997 硫化物中硫同位素组成的测定
- DZ/T0196.6-1997 测井仪通用技术条件感应类电法测井仪
- DZ/T0196.5-1997 测井仪通用技术条件传导类电法测井仪
- DZ/T0184.12-1997 岩石、矿物中微量铅的同位素组成的测定
- DZ/T0184.22-1997 硅同位素组成的测定
- DZ/T0275.2-2015 岩矿鉴定技术规范 第2部分 岩石薄片制样
- DZ/T0275.5-2015 岩矿鉴定技术规范 第5部分矿石光片鉴定
- DZ/T0064.22-1993 地下水质检验方法 感耦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铜、铅、锌、镉、锰、铬、镍、钴、钒、锡、铍及钛
- DZ/T0275.2-2015 岩矿鉴定技术规范 第2部分 岩石薄片制样
- DZ/T0253.4-2014 生态地球化学评价动植物样品分析方法 第4部分:氟量的测定扩散-分光光度法
- DZ/T0275.1-2015 岩矿鉴定技术规范 第1部分总则及一般规定
- DZ/T0275.3-2015 岩矿鉴定技术规范 第3部分 矿石光片制样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