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通信行业标准(YD) >>
- YD/T 1596-2007 2GHz cdma2000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直放站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YD通讯标准】 2GHz cdma2000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直放站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 YD/T1596-2007
- 现行
标准号:
YD/T 1596-2007
标准名称:
2GHz cdma2000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直放站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标准类别:
通信行业标准(YD)
标准状态:
现行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zip .pdf下载大小:
679.03 K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YD/T 1596-2007.Technical Specification and Testing Methods for Repeater Used in 2GHz cdma2000 Digital Cellular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1范围
YD/T 1596规定了2GHz cdma2000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直放站的无线指标、操作维护、环境试验等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YD/T 1596适用于2GHz cdma2000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中直放站及室内分布系统中的放大器。工作在其他频段的cdma2000直放站也可以参考本标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8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4943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
3GPP TS25.113Base Station (BS ) and repeater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 EMC)
3定义和缩略语
下列定义和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
3.1 定义
3.1.1
cdma2000直放站
用于cdma2000移动通信网的全双工、线性射频放大设备,包括各类cdma2000直放站,cdma2000室内分布系统中的主机、分机和干线放大器等。
3.1.2
宽带直放姑
在cdma2000频段的全部或部分频段内工作的直放站。
3.1.3
选频直放站
在cdma2000频段的全部或部分频段内选择-一个或多个cdma2000指配信道工作的直放站。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 1596-2007
2GHzcdma2000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直放站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and Testing Methods for Repeater Used in2GHz cdma2000 DigitalCellularMobileCommunication Network2007-05-16发布
2007-05-16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发布前言·
1范圃·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定义和缩略语
4测试条件及判决依据
5工作额段
6无线指标
7操作维护功能
8环境试验
9安全要求
10电源适应性·
11电磁兼容要求·
附录A(规范性附录)测试设备要求主要参考文献…
TiKAONiKAca
YD/T 1596-2007
YD/T1596-2007
本标准是2GHz直放站系列标准之.,该系列标准的名称及结构如下:2GHz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直放站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2GHz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直放站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2GHzcdmua2000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直效站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随誉技术的发展,还将制订后续的相关标准。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深圳市领先技术有限公司、福建邮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秦岩、孔祥华、郑全战、王文俭、魏哲、魏阳、张秩准、王、峰、陈志阳本标准为首欲发布。
1范围
2GHzcdma2000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直放站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YD/T1596-2007
本标准规定了2GHzcdma2000数字蜂寡移动通信网直放站的无线指标、操作维护、环境试验等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本标推适用于2GHzcimia2000数字蜂案移动通信网中直放站及室内分布系统中的放大器,工作在其他频段的 cdma2000直放站也可以参考本标准。2规范性引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往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4943
3GPP TS25.113
3定义和缩略语
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
Base Station (BS) and repeater ElectroMagnetic Campatibility (EMC )下列定义和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3.1定义
cdma2000直放站
用于cdma2000移动通信网的全双工,线性射频放大设备,包括各类cdma2000直放站,cdma2000室内分市系统中的主机、分机和干线放大器等。3.1.2
宽带直放站
在cdma2000频段的全部或部分频段内工作的直放站。3.1.3
选频直放站
在cdma2000频段的全部或部分频段内选择一个或多个cdma2000指配信道工作的直放站。3.1.4
光纤直放站
借助光纤进行信号传输的直放站。3.1.5
无线移频直放站
将指配工作频率转换为其他频率进行传输的直放站。1www.bzxz.net
TKAONIKAca
YD/T1596-2007
塞内分布系统
通过主机、功分器、耦合器、干线放大器、光电转换模块、室内天线、馈线等将信号分布到建筑物、地下室等各个角落的系统。
前向链路
由基站到移动台的链路。
反向链路
由移动台到基站的链路。
Linmax
直站在最大增益条件下输出功率为最大时的输入电平。3.1.10
Lourtnax
直放站的最大输出功率。
室内型直放站
室内型直放站是指应用于室内环境的,工作温度在+5℃~+40℃之间。3.1.12
室外型直放站
室外型直放站是指应用于室外环境的直放站,分为两种类型:-类型I:工作温度在-40%~+55℃之间。一类型Ⅱ:工作温度在-25℃~+55℃之间。3.2缩略语
Automatic Level Control
Continuous Wave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4
测试条件及判决依据
4.1测试条件
除特殊规定外,所有测试均应在下列条件下进行:温度:+15%℃~+30℃。
相对湿度:20%~85%。
4.2测试设备要求
见附录A(规范性附录)测试设备要求。2
自动电平控制
连续波
通用陆地无线接人
4.3测试不确定度
表1是对测试系统不确定度的要求,应该定期对测试系统的不确定度进行评估。表1对测试系统的不确定度要求
测试项目
输出功率
频率误差
带外抑制
频谱发射模板
杂献辐射
输人互调
输出互调
4.4测试判决依据
≤12Hz
≤05B(测试前需要校准)
对测试系统的不确定度要求
(信号产生器的ACLR 于扰应该小于基站10dB 以上)在 UTRA 和共存接收频段:
当测试结果≥ -60dBm 时,应≤2.0dB;当测试结果< -60dBm 时, 应≤3.0dB。在其他赖段:
0
(信号产生器的 ACLR于扰应该小于基站1OdB以上)st,2dB
对于赖谱发射模板内的交调信号:会2.1dB;对于杂散辐射频段内的交信号:在UIRA和共存接收频段:
当测试结果≥-60dBm时,应≤2.0dB;当测试结果<一60dBm时,应≤3.0dB。在其他颊段:
0
(信号产生器的ACLR干扰应该小于基站10B以上)YD/T 1596-2007
避试结论的判决依据是考虑测试系统的不确定度不为0时的情况。下面各章的测试项目中给出的是cdma2000系统对于直放站的指标要求,表2给出测试判决标准和指标要求的关系。表2测试判决标准【区别于指标要求】测试项目
最大输出功率
带内波动
指标要求
6.3.1/2/3.2
测试判决标准与指标要求的关系测试判决标准:
指标要求的上限+ Uis
指标要求的下限-Urs
测试判决标准:
指标要求的上限+Urs
指标要求的下限- Urs
测试判决标准=指标要求 + Urs
测试判决标准=指标要求+Urs
HiKAoNiKAca
YD/T 1596-2007
测试项目
题率误差
传输时延
输入输出
电压驻波比
噪声系数
带外抑制
频谱发射模板
杂救韬射
波形质量因数
输人互调
输出互调
指标要求
行.10.1.2
表2【续】
测试判决标准与指标要求的关系测试判决标准=指标要求+ LTs
测试判决标准:指标要求
测试判决标准=指标要求
测试判决标准,指标费求
测试判决标准=指标要求+UT
测试判决标准=指标要求 + Urs
测试判决标准=指标要求
测试判决标准=指标要求
测试判决标准=指标要求 + U-rs根据不同的测试频段依照频谱发射模板和杂散辅射的测试判决标证
aUis:当测试系统的不确定度超出表1范围时,Urs不能取表中值5工作频段
工作频段是指直放站在线性输出状态下的实际工作频率范围,设备可根据需要使用工作频段的全部或部分。
本标准适用于下列频段:
反向链路:1920MHz~1980MHz
前向链路:2110MHz~2170MHz。
6无线指标
如果没有其他规定,以下测量方法适用于直放站的反间链路和前问链路测量。6.1标称最大输出功率
6.1.1 定义
标称最大输出功率是指直放站所能达到的最人输出功率,此最大输出功率应满足以下条件:a)输入信号为cdma2000信号;
b)增益为最大增益。
6.1.2指标要求
常规条件下:厂家声明的最大额定输出功率的+2dB与-2dB之间:高温、低温,湿热以及高、低工作电压等极限环境条件下;在额定功率的+2.5dB与-2.5dB之问,6.1.3测量方法
a)按图1所示连接测试系统:
cdma2000
信号发生部
待测直放站
衰威器
最大输出功率测试配互
edma2000
信专分析投
b)关闭反向链路(测量前向链路指标)或关闭前向链路(测量反向链路指标YD/T 1596-2007
c)将cdma2(00信号发生器设置为该直放站工作频率范围内的中心频率,并使其产生调制信号:d)设置直放站增益为最大增益:e)调节cdma2000信号发生器的电平直到直放站的输出功率为最大线性输出功率;f)测量直放站输出功率;
g),对于无线移频直放站应对近端单元和远端单元分别测量。6.2自动电平控制【ALC】
6.2.1定义
自动电平控制是指当直放站工作于最大增益且输出功率为最大时,增输入信号电平,直放站对输出信号电平的控制能力。
6.2.2指标要求
当直放站达到最大输出功率时,增加输入信号电平10B,输出功率应符合6.1.2的指标要求。6.2.3测量方法
a)按图1所示连接测试系统:
b)关闭友向链路(测量前向链路指标)或关闭前向链路(测量反向链路指标)c)将cdma2000信号发生器设置为该直放站工作频率范围内的中心频率,并使其产生调制信号:d)设置直敢站增益为最大:
e)调节cdma2000信号发生器的电平直到直放站的输出功率为最大线性输出功率;f)将cdma2000信号发生器输出信号电平以1dB为步进值增加10dB,测量直放站输出功率;名)对于无线移频直放站应对近端单元和选端单元分别测量。6.3增益
6.3.1 最大增益
6.3.1.1 定义
最大增益是措直放站在线性工作范围内对辑人信号的最大放大能力。6.3.1.2指标要求
最大增益变化范围应在厂家声明值的+3dB之内。6.3.1.3 测量方法
a)按图1所示连接测试系统:
b)关闭反向链路(测量前向链路指标)或关闭前向链路(测量友向链路指标);c)将cdma2000信号发生器设置为该直放站工作频率范围内的中心频率,并使其产生调制信号;d)设置直放站增益为最大:
e)调节cdma2000信号发生器的电平直室直放站的输出功率为最大线性输出功率:f)测量直放站输出功率,最大增益为直放站输出功率与输人功率的比值;g)将cdma2000信号发生器的电平降低10 dB,重复步骤f),测量直放站的最大增益;h)对于无线移频直放站应对近端单元和远端单元分别测。6.3.2增益调节范围
6.3.2.1定义
增益调节范围是指当直放站具有可调增益时其最大增益与最小增益的差值。5
TKAONIKAea
YD/T 1596-2007
6.3.2.2指标要求
对室外型直放站,应≥25dB;对室内型直放站,应符合厂家市明值。6.3.2.3测量方法
)按图1所示连接测试系统;
b)关闭反向链路(测量前向链路指标)或关闭前向链路(测量反向链路指标):c)将cdma2000信号发生器设置为该直放站工作频率范厨内的中心频率,并使其产生调制信号;d)设置直放站增益为最大;
e)调节cdrma2000信号发生器的电平直至直放站的输出功率为最大线性输出功率:f)测量直放站输出功率,最大增益为直敢站输出功率与输人功率的比值;岛)设置直放站增益为最小;
直)测量直放站输出功率,最小增益为直放站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的比值;i)增益诵节范围为最大增益与最小增益的差值;j)对于无线移频直放站应对近端单元和远端单元分别测量。6.3.3增益调节步长及误差
6.3.3.1定义
增益调节步长是指直放站最小的增益调节量。增益调节步长误差是指实际增益调节步长与标称增益调节步长的差值。6.3.3.2指标要求
增益调节步长≤2dB。
增益调节步长误差应在±1dB/每步长范围内;在 OdB ~10dB范周内总误差应在±1dB 范围内;在 10dB ~20dB范围内,总误差应在±1dB范围内;大于20dB范围的总误差应在±1.5dB范围内。6.3.3.3测量方法
a)按图1所示连接测试系统:
b)关闭反向链路(测量前向链路指标)或关闭前向链路(测量反向链路指标):c】将cdma2000信号发生器设置为该直放站工作频率范围内的中心频率,并使其产生调制信号:d)计算增益每降低一步长时直放站输出功率的标称值;e)设置直微站增益为最大:
f)调节cdma2000信号发生器的电平直到直放站的输出功率为最大线性输旺l功率:g)测量直放站输出功率:
h)以调节步长降低直放站的增益,测量直放站每下降一步长时的输出功率并记录,直到直放站增益为最小;
1)增益调节步长误差为步骤g)中记录的直效站输出功率与步骤f)中计算的直放站标称输出功率的差值;
)对于无线移频直放站应对近端单元和远端单元分别测量。6.4带内波动
6.4.1定义
带内波动是指直放站有效工作频带内或信道内最大和最小增益的差值。6
6.4.2指标要求
每信道内波动应≤2dB。
有效工作带内波动应≤6dB。
6.4.3测量方法
a)按图2中虚线所示连接测试系统:待测直效站
久量网络分析仪
图2带内被动测试配置
YD/T 1596-2007
b)将失量网络分析仪扫频带宽设置为中心频率为直放站载波频率(多载波的直放站测试最高和最低两个载波),带宽为信道工作带宽1.25MHz(选频设备)或有效工作带宽(宽带或选带设备)直接通过衰减器进行校准;
c)按图2中实线所示连接测试系统:d)将失盘网络分析仪的输出电平设置为(Li-5)dB,将直放站增益调节为最大:e)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量带内波动:f)将直放站增益调节为最小增益,重复步骤d)和e);g)对于无线移频直放站应对近端单元和远端单元分别测量。6.5频率误差及频率步进值
6.5.1定义
额率误差是指直放站在工作频带范围内输出频率与输人频率的偏差。率步进值是指直放站在工作频带范围内中心频率改变的频率间隔(不包含宽带直放站)。B.5.2指标要求
颗率误差应在±0.,05×10°范围内。6.5.3测量方法
a)按图3所示连接测试系统;
RP信号发生器
待衡直放站
同步融发时钟
滚减器
图3频率误差测试配量
TTKAONIKAca
频率计
YD/T 1596-2007
b)将RF信号发生器设置为CW信号,频率为该直放站工作题率范围内的中心频率,并将RF信号发生器连接至直放站的输人端口;c)将频率计连接至直放站的输出端口,并保证RF信号发生器与频率计的参考频率相同;d)调节RF信号发生器的电平为(Tanmx-5)dB;e)测试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的频率偏差;f)在直放站工作频率范用内分别测量高、中、低三个频点的频率偏差。6.6传输时延
6.6.1 定义
传输时延是指直放站输出信号对输入信号的时间延迟。6.6.2指标要求
对宽带直放站,应1.5s(对于有中频滤波处理的宽带直放站依照选频直放站的指标要求);对选频真放站,应≤5.0u8;
对无线移频直放站,系统时延应10.0s6.6.3测量方法
a)按图4所示连接测试系统,图中衰减器设置为30dB;久量网络分析仪
持满直被站
图4传输时延测试配置
b)将网络分析仪的中心频率设置为直敬站中心频率,扫频宽度设置为直放站工作带宽,直放站的输出电-平设置为Loutmax,按图中虚线所示在传输测量方式下对时延进行直通校准:c)关闭反向链路(测量前向链路指标)或关闭前向链路(测量反向链路指标);d)设置直政站的增益为最小增益;e)用失量网络分析仪测量直放站的传输时延,记录工作频段内传输时延的最大值。6.7输入/输出电压驻波比
6.7.1定义
输入/输出电压驻波比是指直放站输入端和输出端的输入信号电压与反射信号电压的比值。6.7.2指标要求
输人/输出电压驻波比≤1,5。
6.7.3测量方法
a)按图5所示连接测试系统;
父量网络分析仪
测直放站
匹配负线
图5输入/输出电压驻波比测试配置b)关闭反向链路(测量前向链路指标)或关闭前同链路(测量反向链路指标);c)设置失量网络分析仪的频荐为直放站工作频带:输出电平为Iinmx:d)设置直放站的增益为最小增益;YD/T 1596-2007
e)用矢量网络分析仪分别测量输人/输出电压驻波比,记录工作频段内电压驻波比的最大值;f)对于无线移频直放站应对近端单元和远端单元分别测量。6.8噪声系数
6.8.1定义
噪声系数是指直放站在工作频带范围内,正常工作时输入信噪比与输出信噪比的差值。6.8.2指标要求
室外覆盖用直放站:
上行:≤5dB。下行:≤5dB(最大增益时),≤10dB(最小增益时)室内覆盖用直放站:
上行:6dB。下行:6dB(最大增益时),≤10dB(般小增益时)注:对」和基站以耦合方式工作的直放站前问链路噪声系数不作要求。6.8.3测量方法
a)按图6所示连接测试系统;
单向器
噪卢源
待测直故站
图6噪系数测试配置
b)接图6虚线所示校准噪声测量系统:输出
衰减器
噪育系数分析仪
c)关闭反问链路(测量前向链路指标)或关闭前向链路(测量反向链路指标):d)将直放站增益调节为最大增益;e)用噪声系数测量仪测试直放站噪声系数;f)将直放站增益调节为最小增益,重复步骤e);名)对于无线移频直放站应对近端单元和远端单元分别测量。6.9带外增益
HTTKAONITKAca-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YD通讯标准标准计划
- DZ/T0064.29-2021 地下水质分析方法 第29部分:锂量的测定火焰发射光谱法
- YD/T1757-2008 电信网和互联网管理安全等级保护检测要求
- YD/T1764-2008 IP 网络管理层功能要求
- YD/T1786-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业务保护技术要求
- YD/T1759-2008 非核心生产单元安全防护检测要求
- YD/T1770-2008 接入网用室内外光缆
- YD/T1765-2008 通信安全防护名词术语
- YD/T1121-2001 信息寻呼网络数据传输协议(FLEX 部分)
- YD/T1533.2-2006 固定网多媒体消息业务技术要求 第2部分:多媒体消息业务接口
- YD/T1460.4-2006 通信用气吹微型光缆及光纤单元 第4部分:微型光缆
- YD/T1460.5-2006 通信用气吹微型光缆及光纤单元 第5部分:高性能光纤单元
- YD/T1785-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总体技术要求
- YD/T1790-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应用层接口技术要求
- YD/T1118.2-2001 光纤用二次被覆材料 第2部分:改性聚丙烯
- YD/T1533.1-2006 固定网多媒体消息业务技术要求 第1部分:多媒体消息中心(MMSC)设备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