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通信行业标准(YD) >>
- YD/T 755-1995 与电信网电气连接的设备安全原则

【YD通讯标准】 与电信网电气连接的设备安全原则
- YD/T755-1995
- 现行
标准号:
YD/T 755-1995
标准名称:
与电信网电气连接的设备安全原则
标准类别:
通信行业标准(YD)
标准状态:
现行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zip .pdf下载大小:
264.35 K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YD/T 755-1995.
1本导则中使用的术语
1.1 设备
其设计目的是连接到电信网上并构成电信网用户设施的.部分和由电力网电源或电池供电的设备,它与其产权和安装维护责任无关。使用电信网电源作为其唯一工作能源的设备不包括在内。
1.2 电信刚
可以与设备(1.1)连接的公用或专用的金属电信电路的集合。用作电信电路的电力网输电和配电系统不包括在内。
2范围
YD/T 755适用于设备,各标准化主管部门”在制订这样的设备的安全要求时应予以考虑。
YD/T 755的原则还可能适用于某些将设备和电信网相分隔的无源装置。
YD/T 755中的这些原则,目前可以通过适用于这类设备的某些国家标准或特殊规定了以满足,并且在用户安全方面,这些标准或规定是为有关主管部门J所接受的。本导则还用于促进这些不同文件在适当的过渡期内的协调。
3保护的原则
3.1保护用户免遭来自设备内的电气伤害
适用的相关设备安全标准,诸如:IEC出版物65.348、380.435和601 ,这些标准包含有保护用户免遭来自设备电气伤害所需要的安全要求,然而,就现实情况而言,它们还没有包含对来白电信刚的危险的防护。
设备能够产生用作信令、振铃和传输目的的电压,这些电压类似于电信网里的信令、振铃和传输目的的电压。应按照3.3.1中a)项提供保护,以使用户能避免无意中触及这样的电压。
3.2保护电信网的维护、操作人员和电信网的其他用户免遭米自设备的电伤害

部分标准内容:
本标准等同采用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导则105。随着电信业务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接入电信网的设备不断增加,它们既使用电力网电源供电,又与电信网相连接,面对这种情况,若不重视安全要求,必将导致广大用户遭受电气伤害,严重的还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引起火灾、通信瘫痪等重大事故。为此应制定通信行业标准《与电信网电气连接的设备安全原则》。
IEC导则105对我国是适用的,等同采用为我国通信行业标准,与国际标准相一致,既能指导电信网安全系列标准的制定,又能适应国际贸易、技术和经济的交流,为我国电信设备的设计、制造提供技术依据。
本标推中的基本安全术语见GB4776《电气安全名词术语》。本标推附录A、附录B都是标准的附录。本标准由邮电部电信科学研究规划院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邮电部邮电工业标准化研究所。本标准起草人:刘运海。
YD/T755--95
IEC前言
有关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在负责该设备的IEC技术委员会和分技术委员会所编写的IEC出版物中规定。与本导则相关的出版物实例如下:出版物65:电力网电源供电的家用和类似-一般用途电子及有关设备的安全要求(SC12B)出版物146:半导体变换器(TC22)出版物335: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TC61)出版物348:电子测量仪器的安全要求(TC66)出版物364:建筑物的电气设施(TC64)出版物380:电气办公机器的安全(TC74)出版物435:数据处理设备的安全(TC71)出版物536:电工电子设备防触电保护分类(TC64)出版物601:医用电气设备(TC62)出版物625:可编程测量仪器(字节串行,位并行)接口系统(SC65C)出版物728:主要用于声音和电视信号,工作在30MHz1GHz的电缆分配系统(SC12G)出版物730:家用和类似用途的自动电气控制器(TC72)传统1电气设备是由性能特性确定的已知的电力网供电。由于这些特性的可用性(度)和可预知性,IEC相关的技术委员会能够规定各项安全要求,并且这些安全要求能被设计者和制造者所执行。这样的要求能帮助设备用户避免遭受电气伤害,包括由火灾和电击引起的重大伤害。新的电信业务迅速地获得广泛应用,使得很多设备既要与电力网相连,又要连接到电信网上使用面对这种现实,国际上必须对其附加安全要求达成协议,使电信网面对这种发展时能保持现有的安全水平,同时促进这类电信设备的国际贸易。1983年IEC执委会认识到急需找到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并委托安全顾问委员会(ACOS)制定厂现在的指导原则。在这方面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其有长期的经验,它负责有关电信方面的间题,在这些指导原则的起草过程中IEC得到了CCITT的合作。本导则是为所有相关的技术委员会在制订各自的专用要求使用。使由它们负责的电气和电了产品能够安全地连接到电信网上去。有些情况下,它们的标准使用范围必须扩大到将设备接线包括在内。本导则采用的原则是为了保护用户免遭来自设备的潜在伤害,因此,设备在连接到电信网之前,必须证明它符合现行安全标准(3.1)。设备与电信网连接时可能发生的附加伤害的保护包括:一保证电信网维护、操作人员和电信网的其他用户免遭来自设备的伤害的保护(3.2)。一保证设备使用人员免遭电信网上的电压伤害的保护(3.3)。在制订本导则的过程中,IEC和CCITT双方的专家们对本导则的全部条款均协商-致,但对电信网中传统上使用的信令、振铃及传输电压的危险影响问题除外。附录A中列出了CCITT与IEC现在采用的原厕之间的差异。
注:I)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是国际电信联盟的机构。2.46
ikAoNiKAca-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与电信网电气连接的设备安全原则1本导则中使用的术语
1.1设备
YD/T755-95
idt IEC 105:1985
其设计自的是连接到电信网上并构成电信网用户设施的-部分和由电力网电源或电池供电的设备,它与其产权和安装维护责任无关。使用电信网电源作为其唯一工作能源的设备不包括在内。1.2电信网
可以与设备(1.1)连接的公用或专用的金属电信电路的集合。用作电信电路的电力网输电和配电系统不包括在内。
2范围
本导则适用于设备,各标准化主管部门”在制订这样的设备的安全要求时应予以考虑本导则的原则还可能适用于某些将设备和电信网相分隔的无源装臂。本导则中的这些原则,目前可以通过适用于这类设备的某些国家标准或特殊规定了以满足,并吐在用户安全方面,这些标准或规定是为有关主管部门所接受的。本导则还用于促进这些不尚文件在适当的过渡期内的协调。
3保护的原则
3.1保护用户免遭来自设备内的电气伤害适用的相关设备安全标准,诸如:IEC出版物65、348、380、435和601,这些标准包含有保护用广免遭来自设备电气伤害所需要的安全要求,然而,就现实情况而言,它们还没有包含对来自电信网的危险的防护。
设备能够产生用作信令、振铃和传输目的的电压,这些电压类似于电信网里的信令、振铃和传输具的的电压。应按照3.3.1中a)项提供保护,以使用户能避免尺意中触及这样的电压。3.2保护电信网的维护、操作人员和电信网的其他用户免遭来自设备的电伤害3.2.1如果设备中连接到电信网的电路是与设备里的危险电压部分隔离的,而且符合3.1中有关设备安全标准的“碰触-安全”要求,则电信网维护、操作人员及其他用户均被认为是受到保护的。不管该电路是否可触及,这原则都适用。
注:在这里,术语“碰触-安全”涉及不同的IEC标准中对允许可触及的碰触的零部件和电路的不同要求,也就是说在正常运行条件下和单故障条件下它们没有危险电压。在IFC内部协调致之前,不间的IEC山版物对“碰触-安全”的要求存在微小的差昇,例如:相同条件下的抗电强度试验电压、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山于适合于所考虑的设备的专门标准的要求需要基准,上述那些差异是不恰当的。设备中产生并发送到电信网的信号的电平,应不得超过电信网的正常了作电平。下列方法是对危险电压防护中的几种(采用IEC出版物536的分类):a)双重或加强绝缘;
采用说明:
IIEC原文应译为:“IEC各技术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1995-06-28批准199512-01实施
b)保护阻抗;
c)基本绝缘,再加上:
—保护隔离,或
一保护连接。
其他方法也可采用。
YD/T 755--95
影响选择合适方法的因素是:相关设备标准中的安全要求(如3.1所述)和设备正常运行条件。3.2.2图1的设备A中包含有与电信网连接的电路,还可能含有与另外设备B连接的电路。如果设备B中的电路在与设备A连接之前已符合3.2.1的要求,则认为设备A含有了所考虑的保护。与电信网连接
图1 互连的设备
当设备B中电路的安全性能指标无法评定时,必须在设备B的电路与电信网之间提供适当的电气隔离措施,以使其具备保护。对来自设备B的危险电压符合3.2.1的所有电气隔离,可全部在设备A单实现,也可部分在设备A里、部分在设备B里实现。注:设备A和设备B之间互连的安全性能指标应得到充分地满足。3.2.3在相关设备标准中作为实现所需的“碰触-安全”条件的一种方法,而规定设备保护接地时,保护接地不应依赖于设备所连的电信网的接地。3.2.4在无保护接地的情况下,1类设备”不应与电信网连接。3.3保护设备用户免遭来自电信网的电压伤害3.3.1
a)必须避免用户无意中接触正常使用条件下电信网电路的端子。检测无意接触应考虑使用大直径的测试探头。大直径探头碰触不到的部分,对无意中接触而言可认为它是不可触及的。
b)设备与下列电路和部件之间需提供电气隔离:一与电信网相连接的电路;和
一设备正常使用期间需要操作的不接地部件。电气隔离应通过符合附录B的脉冲试验。也可以从IEC出版物664和664A中选取合适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及选取通过固体绝缘体的合适最小距离的方法来实现这种隔离,而勿需试验即认为是满足要求。
注:特别要注意的是CCITT起草的建议草案“建议K.Y.\《用户终端设备过电压过电流防护能力》。该建议草案包括有雷击浪涌模拟试验,这种试验类似于附录B的脉冲试验。由于CCITT认为建议K.Y.是由制造厂商组织和电信主管部门组织双方紧急拟订的,因此它于1985年8月9日以CCITT25号通知将该建议草案推荐:在试验的基础上将其应用到新的工作中去。3.3.2必要时,应对电信网中的浪涌抑制采取适当措施。CCITT建议,K.11中给出了对过电压防护的些原则。
*有关与电信网连接的设备的接地问题,是CCITT和IEC两个国际组织将进一步联合研究的课题。采用说明:
1)1类设备的定义见GB4776。
2]建议K,Y.,现已正式发布,其编号为K.21。248
iKAoiKAca-
A1CCITT和IEC各自的观点:
a)CCITT的观点
YD/T755—95
附录A
(提示的附录)
电信网中的工作电压
i)从世界上许多电信主管部门多年积累的经验得知:电信网中用作信令、振铃和传输目的的正常工作电压,在电气上是安全的。虽然在大多数电信网中,维护、操作人员和系统的厂大用户频繁地接触导电体,并在许多地区可以发现暴露的端子,各电信主管部门都保存着可靠的事故统计资料,但其中并不存在由电信网工作电压所产生的电伤害记录。对这一事实的原因,被认为有以下几点:一振铃信号为断续的信号包络;一——通常这些信号具有有效的源阻抗;人体阻抗在这些低电压时相对是高阻抗;…一电信维护、操作人员均受过一定等级的防电击培训。i)尽管上述中已有不存在电击的陈述,但是,电信主管部门认为只要可行,还是将无意中可能接触到的导电体与用户隔离。主要措施如下:一将用户感到有电压存在而引起的不舒服感减至最小;一通过防止导电体松动来改进设施的可靠性;一改进用户设备的直观外形;
一在非常少见的异常状态期间,将用户与电信网分隔。虽然用户设备采用了这些措施,但是,仍存在许多用户接触导电体的事例,电信网服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也常有这样的接触。
CCITT认为:鉴于将会有各种各样的设备要接入电信网里使用,特别是许多国家法规中对这些设备接入电信网的相关规定的修改。为了使电信网的应用和运行安全保持在现有水平上。CCITT将继续研究特殊环境中设备所必需的安全补充要求。b)IEC的观点
大家公认:有些电信信号,例如电话振铃信号和直流电报信号,它们的电压超过了50V(AC)和120V(DC)(安全特低电压上限值)”,但是,由于有包括下列各种因素在内的各种因素,长期经验表明还没有发现由此匝产生重大电伤害。其因素包括:一通常它们对无意中碰触有保护措施;—它们具有小的可触及接触面积,因此通过人身的电流小;一接触面积小不可能被抓住
一有断续的信号包络,允许“脱离接触”;一它们有相对高的源阻抗。
A2本附录包括了CCITT和IEC两个国际组织的观点,对这些观点将来还要进一步协调--致。为在现行产品标准中实施这些指导原则为目的,仍应避免用户无意中接触来自电信网和设备产生的各种正常工作电压。
*在IFC出版物364-4-41:《建筑物的电气设施第4部分:安全防护第41节电击的防护》中定义。219
YD/T 755-95
附录B
(提示的附录)
试验程序和合格判据的补充资料在任何新的安全要求合并之前,本导则应与现行的安全标准结合在一起使用。为此日的,必须给出这些指导原则的一些细节,本附录给出了这些细节。由于它们的通用性,本附录需结合相关设备的专门标准一-起使用。
下文提及的条款系指本导则正文中的条款。B13.2.1条
预定接入电信网的电路(接入之前)要设计成能保证:如果碰触它们(不管是可触及的还是不可触及的)时无危险以达到保护首的。保证达到此目的的要求,包括绝缘尺寸和试验电压在内,在细节L写所依据的相关现行标准是有差异的。应当说明,如果接入电信网之前这样电路是可触及(安全碰触)的,这样的连接可不计入相关安全标准中安全碰触的合格判据范围。B23.3.1条b)
\下面的电路(见图B1)用来产生10/700us脉冲(10us波前时间,700us半幅值时间),20μF电容器初充电到1.5kV。
这些脉冲加到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图B1脉冲产生电路
a)电信网的端子和任何不接地的用户可触及的部件之间;252
b)电信网的端子和与其他相关电信设备连接的连接点之间。总共施加十个脉冲,每相隔一分钟加一个,两个相邻脉冲的极性应相反。设备承受这样的电压试验,要求设备的绝缘不击穿或损坏。这可在脉冲试验后,接着进行(例如)绝缘电阻试验予以评定。
脉冲试验时,承受试验的准确试验点随设备的型式而异,通常应选择这样的位置:对任何绝缘都会受到电应力,如果绝缘被击穿或破坏,就会使电信网和设备的可触及的部分连通,或者会使某电路和其他电信设备连通,并由此而和其他设备的可触及的零部件连通。一般情况下,试验时,与电信网相连的全部连接线应连接在一起。同样,与其设备相连接的全部连接线也应连接在一起(见图B2)。这一规则对某些设备,例如公共连接或地连接会使试验结果无效的设备例外。
iiKAoNniKAca-
电力网电源
与其他电信
设备的连接
YD/T755—95
被试产品(装备)
与电信网的连接
可触及的零部件的试验点
图B2试验点应用举例
对于某些设备,可简单地对其零部件(例如信号变压器)进行试验,很明显该零部件是用来提供所需隔离的。
注:(CITT建议K.17和建议K.Y.草案中规定的试验电压和试验电路,用以模拟电信网里的雷电干扰CCITT采用建议K.Y.时,本附录将重新审查。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YD通讯标准标准计划
- YD/T1765-2008 通信安全防护名词术语
- YD/T1533.2-2006 固定网多媒体消息业务技术要求 第2部分:多媒体消息业务接口
- YD/T1460.4-2006 通信用气吹微型光缆及光纤单元 第4部分:微型光缆
- YD/T1460.5-2006 通信用气吹微型光缆及光纤单元 第5部分:高性能光纤单元
- YD/T1785-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总体技术要求
- YD/T1793-2008 2GHz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技术要求网元管理系统(EMS)功能
- YD/T1118.2-2001 光纤用二次被覆材料 第2部分:改性聚丙烯
- YD/T1533.1-2006 固定网多媒体消息业务技术要求 第1部分:多媒体消息中心(MMSC)设备
- YD/T1488-2006 400/1800MHz SCDMA 无线接入系统:频率间隔为 500kHz 的系统测试方法
- YD/T1368.2-2008 2GHz TD-SC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测试方法 第2部分网络兼容性测试
- YD/T1787-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业务指南技术要求
- YD/T1791-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交互应用技术要求
- YDB006-2007 下一代网络(NGN)中 PSTN/ISDN 仿真业务技术要求
- YD/T1847.3-2009 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高速上行分组接入(HSUPA)Iub接口技术要求 第3部分:信令传输
- YD/T1842-2009 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高速上行分组接入(HSUPA)终端设备协议一致性测试方法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