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TB铁路运输标准】 内燃机车冷却能力试验方法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9-09 14:17:54
  • TB/T2363-93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TB/T 2363-93

  • 标准名称:

    内燃机车冷却能力试验方法

  • 标准类别:

    铁路运输行业标准(TB)

  • 标准状态:

    现行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zip .pdf
  • 下载大小:

    1.58 MB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其他信息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TB/T 2363-93.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TB/T 2363规定了内燃机车油、水系统冷却能力的试验要求和方法。
1.2 TB/T 2363适用于铁路用以柴油机为动力的电力传动和液力传动内燃机车。
1.3 工矿用内燃机车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试验目的
测试机车冷却装置的冷却能力是否达到技术条件的要求。
3. 试验条件
3.1试验场所 及方式
3.1.1电力传动内燃机车采用定置试验,试验时机车置于空旷地点,无其他热源影响;
3.1.2液力传动内燃机车进行线路运行试验;电力传动内燃机车也可进行线路运行试验。试验区段的选择应满足机车冷却能力试验要求。
3.2 环境条件
海拔高度不高于700m;
相对湿度不大于70% ;
试验应选在白天日照强烈的时间内进行;
有特殊规定的机车.可按设计任务书规定值取定;
试验时周围空气温度低于40℃的试验结果应进行温度修正.柴油机出口水温度的修正计算方法见附录A.
3.3机车状态
提交试验的机车,投入运行总走行不少于3万公里(调车机车不少于2个月)技术状态正
3.4机车功率
机车在试验规定的温度范围下,一般不进行人为的功率修正;但要注意柴油机总排气温度、爆发压力和增压器转速不应超限。
4测量参数
4.1.电力传动和液力传动内燃机车统--测量下列参数:
4.1.1 温度
柴油机进口冷却水温度,℃;
柴油机出口冷却水温度,℃;
柴油机进口机油温度,℃;
柴油机出口机油温度,℃;
机油热交换器进口水温度,℃;
中冷器出口水温度,℃;
机油热交换器出口水温度,℃;
中冷器进口水温度,℃;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
TB/T2363—93
内燃机车冷却能力试验方法
1993—11—11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1994—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内燃机车冷却能力试验方法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本标准规定了内燃机车油,水系统冷却能力的试验要求和方法。1.2本标准适用于铁路用以柴油机为动力的电力传动和液力传动内燃机车。1.3工矿用内燃机车可参照本标准执行。2
试验目的
测试机车冷却装置的冷却能力是否达到技术条件的要求。3.试验条件
3.1试验场所及方式
TB/T236393
3.1.1电力传动内燃机车采用定置试验,试验时机车置于空旷地点,无其他热源影响;3.1-2液力传动内燃机车进行线路运行试验;电力传动内燃机车也可进行线路运行试验。试验区段的选择应满足机车冷却能力试验要求。3.2环境条件
海拨高度不高于700m;
周围空气温度:40-9℃:
相对湿度不大于70%:
试验应选在白天日照强烈的时间内进行:有特殊规定的机车,可按设计任务书规定值取定:试验时周围空气温度低于40C的试验结果应进行温度修正,柴油机出口水温度的修正计算方法见附录A。
3.3机车状态
提交试验的机车,投入运行总走行不少于3万公里(调车机车不少于2个月),技术状态正常。
3.4机车功率
机车在试验规定的温度范围下,一般不进行人为的功率修正;但要注意柴油机总排气温度、爆发压力和增压器转速不应超限。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1993—11--11批准1994—07—01实施
4测量参数
TB/T2363-93
4.1·电力传动和液力传动内燃机车统一测量下列参数:4.1.1温度
柴油机进口冷却水温度,C;
柴油机出口冷却水温度,C;
柴油机进口机油温度,C
柴油机出口机油温度,C;
机油热交换器进口水温度,C:
中冷器出口水温度,℃:
机油热交换器出口水温度,C
中冷器进口水温度,C:
中冷器前增压空气温度,C;
中冷器后增压空气温度.C:
增压器压气机前空气温度,C
柴油机各缸排气温度,C;
柴油机总排气温度(增压器前),C:柴油机总排气温度(增压器后),C:散热器进、出空气温度,C:
动力室和冷却室空间及机车壳体外表面温度各2~3点,C其它必要测量的温度。
4.1.2转速
柴油机转速,r/min;
增压器转速r/min:
冷却风扇转速,r/min。
4.1.3压力,
柴油机各缸爆发压力,kPa;
柴油机总排气压力(增压器前)kPa:柴油机总排气压力(增压器后),kPa:柴油机进气空气压力,kPa:
中冷器前增压空气压力,kPa;
增压器进气空气压力,kPa;
4.1.4大气参数
周围空气温度,C;
大气压力,kPa;
相对湿度,%;
风速m/s。
4.1.5燃油
小时燃油消耗量,kg/h:
燃油低热值,kJ/kg。
4.1.6部分辅助装置参数
辅助发电机电压,V:
辅助发电机电流,A。
4.1.7流量
TB/T2363—93
如需计算冷却水和机油及液力传动工作油在试验时的实际换热量,相应测量如下流量冷却水系统水流量.m*/h
柴油机机油流量,m\/h
液力传动工作油流量,m/h。
4.2电力传动内燃机车专项测量参数牵引发电机电流(整流后),A:牵引发电机电压(整流后),V:励磁机输出电流,A;
励磁机输出电压,V。
4.3液力传动内燃机车专项测量参数机车运行速度,km/h;
机车车钩牵引力,kN:
液力传动工作油热交换器进口水温,C:液力传动工作油热交换器出口水温,C;液力传动工作油热交换器进口油温,C:液力传动工作油热交换器出口油温,C;必要时测量液力传动箱输入扭矩,kN·m。5计算参数
5.1柴油机功率Ne的计算
5.1.1电力传动内燃机车
1000zH-
牵引发电机整流后)电流A,电压V;式中.I..V.
牵引发电机输出整流装置效率,%;牵引发电机效率,%;
各辅助机组功率之和。
5.1.2液力传动内燃机车
一柴油机输出轴扭矩kN·m;
式中:M-
柴油机输出轴转速r/min。
当未测量液力传动箱输入扭矩时,建议采用下列公式计算FV+ZN,kw
TB/T2363—93
式中:F一—机车轮周牵引力,kN;V机车速度,km/h
——从液力传动箱输入轴到轮对的传动总效率,%。5.2换热量
冷却水或机油、液力传动工作油的换热量QQ=G+C(T-T,),kJ/h
质量流量,kg/h:
式中.G一
C比热.kJ/kg·K
(T—T)——换热元件进出口水或油温度差,K。6试验设备
定置试验装备的负载能力要满足机车柴油机一发电机组的电能消耗,且能灵活调节负6.1
载电流的大小。
6.2.线路运行试验的负载,应能满足持续工况下进行冷却能力试验的要求。6.3应具有满足第4章各有关参数测试设备的试验车。6.4测试设备可采用直读式或自动记录式。6.5精度要求:各测试装备的系统误差均不超过士1%(满量程)。6.6所用各类仪器仪表设备需经国家标准计量单位标定认可。7
试验前的准备
提交试验的单位向试验单位提供有关技术资料。7.1
7.2编写试验大纲。制订试验计划。7.3合理确定测试部位,完成各测试设备的安装,并确认可靠无误。7.4按技术要求检查调整柴油机在标定转速下的功率。试验方法
8.1电力传动内燃机车定置试验,8.1.1柴油机启动后在最低空载稳定转速下运转不少于10min。8.1.2柴油机逐步加载,直至满负荷。8.1.3维持牵引发电机电流(整流后)在持续电流下工作。8.1.4测试记录:于稳定工况下开始记录,每隔3min各参数统一记录一次,直至试验到柴油机出口油、水温度在最高允许值内不再上升为止。此时的温度为最高平衡温度,这个温度至少要通过三次记录值来确认。
8.1.5超温及其处理:当柴油机出口油、水温度之一达最高允许值尚继续上升时,说明处于超温状态,则应停止试验。针对此种状态,如有必要,可降低柴油机功率重复上述试验,功率降低的幅度由试验人员确定,但应保持柴油机额定转速,力求试验到平衡温度。8.2线路运行试验
8-2-1试验运行工况:通过调节负载,维持试验机车在持续工况下运行。8.2:2测试记录:自进入试验区段起每隔3min各参数统一记录一次,直至柴油机出口油、水4
TB/T2363-—93
或液力传动工作油温度在最高允许值内不再上升为止。此时的温度为最高平衡温度,这个温度至少要通过三次记录值来确认。8.2.3超温及处理:当柴油机出口油、水或液力传动工作油之一达到最高允许值尚继续上升时说明处于超温状态,则应停止试验。8.2.3.1,当柴油机出口油、水温度之一超温时,如有必要,可参照8.1.5做降低柴油机功率重复试验。
8.2.3.2当液力传动工作油超温时,可提高运行速度重复试验。其运行速度提高的幅度由试验人员来确定,力求取得平衡温度。9试验结果整理,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9.1.整理试验数据,列于汇总表。9.2绘制冷却能力试验结果曲线图。9.3提出试验报告。
TB/T·2363-—93
附录A
柴油机出口水温的修正计算方法(参考件)
在《内燃机车冷却能力试验方法》中,周围空气温度规定为40-9C,当周围空气温度低于40℃时,柴油机出口水温可按下式修正计算:60+t
式中:tw
一周围空气温度修正到40C时的柴油机出口水温度,C;t.在周围空气温度低于40C时试验实测柴油机出口水温度,C:ta
周围空气温度规定的最高值,取40C;试验时实测周围空气温度,按规定应40℃≥t≥37℃;上式中60十t的分子部分已在公式推导中消掉了量钢,计算时只代入温度数值。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铁道部标准计量研究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铁道部科学研究院机辆所和铁道部标准计量研究所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继功、刘亚滨、李耀明。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TB铁路运输标准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