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YY医药标准】 胱抑素C测定试剂(盒)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8-27 10:03:28
  • YY/T1230-2014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YY/T 1230-2014

  • 标准名称:

    胱抑素C测定试剂(盒)

  • 标准类别:

    医药行业标准(YY)

  • 标准状态:

    现行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zip .pdf
  • 下载大小:

    1.26 MB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其他信息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YY/T 1230-2014.Cystatin C test reagent kit.
3.8 稳定性
可选用以下方法之一进行验证:
a)效期稳定性:生产 企业应规定产品的有效期。取到效期后的样品检测试剂空白吸光度、分析灵敏度、线性区间.准确度应符合3.3.3.4.3.5、3.7的要求;
b)热稳定性试验 :检测试剂空白吸光度、分析灵敏度.线性区间、准确度应符合3.3、3.4、3.5、3.7的要求。
注1;热稳定性不能用于推导产品有效期,除非是采用基于大量的稳定性研究数据建立的推导公式;
注2:根操产品特性可选择a).b)方法的任意组合,但所选用方法宜能验证产品的稳定性,以保证在效期内产品能符合标准要求。
4试验方法
4.1仪器基本要求
分光光度计或生化分析仪,波长范围应满足试剂使用需要,生化分析仪应带恒温装置(精度士0.1 C),吸光度测量精度在0.001以上。
4.2 外观
目测检查,应符合3.1的要求。
4.3 装量
用通用量具测量,应符合3.2的要求。
4.4试剂空白 吸光度
用试剂(盒)测试生理盐水,记录试剂(盒)参数规定读数点主波长下的吸光度值,应符合3.3的要求。
4.5分析灵敏度
用试剂(盒)测试已知浓度在(1.00士0.10)mg/L的样品,记录在试剂(盒)规定参数下的吸光度差值。换算为1.00 mg/L胱抑素C的吸光度差值,应符合3.4的要求。
4.6线性区间
4.6.1用接近线性区间下 限的低浓度样品稀释接近线性区间上限的高浓度样品,混合成6个稀释浓度(x,) ,用试剂(盒)分别测试3次,求出每个稀释浓度检测结果的均值(y!)。以工: 为自变量,以y:为因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ICS11.100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行业标准
YY/T1230—2014
胱抑素C测定试剂(盒)
Cystatin C test reagent kit
2014-06-17发布
房资货价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2015-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
行业标准
胱抑素C测定试剂(盒)
YY/T1230—2014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甲2号(100029)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北街16号(100045)网址spc.net,cn
发行中心:(010)51780235
总编室:(010)64275323
读者服务部:(010)68523946
中国标准出版社案皇岛印刷厂印刷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印张0.75字数16千字
开本880×12301/16
2014年9月第一版2014年9月第一次印刷*
书号:155066·2-27301
定价18.00元
如有印装差错
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
举报电话:(010)68510107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YY/T1230—2014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医用临床检验实验室和体外诊断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36)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九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罗氏诊断产品(上海)有限公司、桂林优利特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利德曼生化股份有限公司、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康娟、刘向祎、陈阳、田伟、蔡豪斌、王兰珍、夏令朝、杜海鸥。I
1范围
胱抑素C测定试剂(盒)
YY/T1230—2014
本标准规定了胱抑素C测定试剂(盒)的要求、试验方法、标签、使用说明书、包装、运输和忙存。本标准适用于使用颗粒增强型透射免疫比浊法对人血清或血浆中的胱抑素C进行定量检测的试剂(盒),包括手工试剂和在半自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使用的试剂。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角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3100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
YY/TQ16
医疗器精
YY/T6466.
3要求
3.1外观
医疗器精
符合生产企业规定的正
3.2装量
应不少于标示值。
3.3试剂空白吸光度
符合生产企业规定的要求。
3.4分析灵敏度
符合生产企业规定的要求。
3.5线性区间
试剂(盒)线性在[0.40,7.50]mg/L区间内:a)线性相关系数|r1应不小于0.990;b)[0.40,2.00]mg/L区间内,线性偏差应不超过士0.2mg/L;[2.01,7.50]mg/L区间内,线性偏差应不超过土10%。3.6精密度
3.6.1重复性
第1部分通用要求
重复测试(1.00士0.10)mg/L的样本,所得结果的变异系数(CV)应不大于5%。1
YY/T1230—2014
3.6.2批间差
测试(1.00士0.10)mg/L的样本,所得结果的批间相对极差(R)应不大于10%。3.7准确度
可选用以下方法之一进行验证:a)相对偏差:应不大于15%
b)回收率:应在(100士20)%范围内比对试验:应符合生产企业规定要求。c
3.8稳定性
可选用以下方法之一进行验证:a)效期稳定性:生产企业应规定产品的有效期。取到效期后的样品检测试剂空白吸光度、分析灵敏度、线性区间、准确度应符合3.3、3.4、3.5、3.7的要求;b)热稳定性试验:检测试剂空白吸光度、分析灵敏度、线性区间、准确度应符合3.3、3.4、3.5、3.7的要求。
注1:热稳定性不能用于推导产品有效期,除非是采用基于大量的稳定性研究数据建立的推导公式;注2:根据产品特性可选择a)、b)方法的任意组合,但所选用方法宜能验证产品的稳定性,以保证在效期内产品性能符合标准要求。
4试验方法
4.1仪器基本要求
分光光度计或生化分析仪,波长范围应满足试剂使用需要,生化分析仪应带恒温装置(精度士0.1℃),吸光度测量精度在0.001以上。4.2外观
目测检查,应符合3.1的要求。
4.3装量
用通用量具测量,应符合3.2的要求。4.4试剂空白吸光度
用试剂(盒)测试生理盐水,记录试剂(盒)参数规定读数点主波长下的吸光度值,应符合3.3的要求。
4.5分析灵敏度
用试剂(盒)测试已知浓度在(1.00士0.10)mg/L的样品,记录在试剂(盒)规定参数下的吸光度差值。换算为1.00mg/L胱抑素C的吸光度差值,应符合3.4的要求。4.6线性区间
4.6.1用接近线性区间下限的低浓度样品稀释接近线性区间上限的高浓度样品,混合成6个稀释浓度(,),用试剂(盒)分别测试3次,求出每个稀释浓度检测结果的均值(y)。以:为自变量,以y为因2
变量求出线性国归方程。计算线性回归的相关系数|r,应符合3.5a)的要求。YY/T12302014
4.6.2用4.6.1方法中,代人线性回归方程,计算,测试均值与相应估计值的相对偏差或绝对偏差,应符合3.5b)的要求。
4.7精密度
4.7.1重复性
在重复性条件下,测试浓度在(1.00士0.10)mg/L的控制血清,重复测试10次,计算测量值的平均值()和标准差(SD)。按式(1)计算变异系数(CV),应符合3.6.1的要求。SD
×100%
式中:
变异系数;
SD-标准差
元测量值的平均值。
4.7.2批间差
分别用3个不同批号的试剂(盒)测试浓度在(1.00士0.10)mg/L的控制血清,每个批号测试3次,分别计算每批3次检测的均值,(i1,2,3),按式(2)、式(3)计算相对极差(R),应符合3.6.2的要求。,+2+2
式中:
三批总均值;
主—主,中的最大值,
4.8准确度
一元,中的最小值。
建议按如下优先顺序,采用下列方法之一测试试剂(盒)的准确度,应符合3.7的要求:·(2)
(3)
相对偏差中试剂(盒)测试可用于评价常规方法的有证参考物质(CRM)3次,按式(4)分别计算a)
相对偏差(B).3次结果均应符合37的要求:如果3次结果中有2次符合3.7的要求,1次不符合3.7的要求,应重新连续测试20次,并分别按照式(4)计算相对偏差(B),当大于等于19次结果符合3.7的要求,准确度被验证,即符合3.7的要求。IM-T
式中:
测试结果均值;
有证参考物质标示值。
(4)
回收试验在人源样品中加人一定体积标准溶液[标准溶液体积与人源样品体积比应不会产b)
生基质的变化,加人标准溶液后样品总浓度必须在试剂(盒)检测线性区间内或纯品,每个浓度重复检测3次,按式(5)计算回收率。cx(V.+V)-c×V
YY/T1230-2014
式中:
R回收率;
V—-—加入标准溶液的体积;
V。人源样品的体积,
人源样品加人标准溶液后的检测浓度;人源样品的检测浓度;
一标准溶液的浓度。
c)比对试验参照EP9-A2的方法,用不少于40个在检测浓度范围内不同浓度的人源样品,以生产企业指定的分析系统作为比对方法,每份样品按待测试剂(盒)操作方法及比对方法分别检测。用线性回归方法计算两组结果的相关系数(及每个浓度点的相对偏差。4.9稳定性
可选用以下方法进行验证场
a)效期稳定性最到效期后的样品按照4.4、4.5、4.6、4.8方法进行检测应符合3.8a)的要求;b)热稳定性试验:取有效期内样品根据生产企业声称的热稳定性条件,按照4.44.5、4.6、4.8方法进行检测,应符合3.8.b的要求5标签、使用说明书
5.1通用要求
标识、标签和便用说明书应约意以下要求a)标识标签和使用说明的格
式,内容等应适合试剂(盒)的b)标识标签和使用说明
要使用多种语言;
应使用Y/0466
剂(盒)销售国的语
产企业的名称地址不需
婚果没有相应标雅或所用行用户可能不理解,则应在使c
用说明饮对择些得号及使用的色进行解释;所提供的数值单位应被用户理解,最好使用GB3100中的符号;d
适用时应说明产品的微生物学状态;e)
除非试剂(盒)的使用显而易见,否则应该提供使用说明书应有相应的说明或符号提示用在使用试剂(盒前应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使用说明书中使用的语言应能被预期用户理解。应重点提示用户试剂(盒)的重要改变及相关信息位置:g)
应以文字或符号警示用户存在的危害及风险。YY/T0316的要求适用;h)
试剂(盒)每个组件的名称、字母、数字、符号、颜色及图形都应使用同一种方式进行标记;试剂使用说明书可以散页形式插人包装内,可在外部容器表面,可在使用手册中,或与仪器或分析系统的使用说明整合在操作手册中;试剂的使用说明书可用电子版:可以编码形式提供部分使用说明,并在系统作手册中进行解释;m)如试剂(盒)未随带详细的使用说明书,生产企业应确保用户可以获得试剂(盒)使用说明书的正确版本:
外包装和内包装的标签应包括规定的信息,应用易懂的文字和/或符号;示例:打印的质量、字型、字号。与试剂(盒)一起提供的标识,标签和使用说明书至少应包含使用前的安全处理和贮存。5.2外包装标识、标签
外包装标识、标签上应有如下信息:生产企业名称和地址:
注1:适用时,地址可包括省、市、地、县和镇;注2:外包装上也可提供授权代表、分销商或进口商的名称和地址。YY/T1230-2014
试剂(盒)名称,如果单靠名称不能对试剂(盒)进行唯一性识别,应提供额外的识别方式:b
批号,如试剂(盒)包含不同批号的组件,外包装的批号应能保证每个组件的批号可从生产企业c)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的生产记录中潮源;
d)组成,应包含质量,体积,复溶后的体积和/或检验号码;预期用途,如试剂(盒)名称不能反映试剂(盒)的预期用途,应提供简要的预期用途说明;e)
体外诊断用途;
储存和处置条件:
应提供在未开封状态下可保证试剂、校准品和控制物质的稳定状态的必要储存条件;应规定影响稳定性的其他条件,一应规定产品处置时所采敢的所有其他特殊措施。h)失效期:
应明示在规定储存条件下的失效期;失效期应以年、月,适用时以日表示;如仅给出年月,失效期应为指定月的最后一天;-外包装标签上明示的失效期应为最早到期组件的失效期。警告和预防措施;如体外诊断试剂(盒)被认为有危险性(例如:化学,放射性或生物危害性),外包装应标有适当的警示危险的文学或符号,YY/T0316的要求适用;)。对于化学危害,如试剂(盒)没有随带含有适当的危险和安全性说明的使用说明,则应在外包装的标识、标签上进行说明。
5.3内包装标识、标签
如内包装同时也是外包装,则6.2的要求也适用。内包装标识、标签上应提供如下信息:a)小标识、标签规定,如瓶标识、标签上可利用的空间太小以致于不能包括下述所全部信息,则f)、g)和h)项的信息可省略或删除;b)
生产企业的名称或等同的商标或标识;c)产品名称,产品名称应确保使用者能正确识别产品;d)批号;
组成;
示例:质量、体积、复落后的体积和/或检验号码。f)
体外诊断用途;
储存和处置条件:
一应提供未开封状态下保证产品的稳定状态必需的储存条件;一如与外包装提供的条件不同,还应提供产品处置所采取的所有其他特殊措施。h)失效期。应明示规定储存条件下的失效期,表示方式见5.2h);警告和预防措施:
一如体外诊断试剂(盒)被认为有危险性(例如:化学,放射性或生物危害性),内包装应标有YY/T1230—2014
适当的警示危险的文字或符号,YY/T0316的要求适用,一对于化学危害,如试剂(盒)没有随带含有适当的危险和安全性的说明的使用说明,则应在内包装的标签上进行说明;适用时,应明示试剂预期为一次性使用。5.4使用说明书
使用说明书应提供如下信息:
a)生产企业名称和完整地址或联系方式:b)识别,应提供试剂(盒)名称。如果单靠名称不能对试剂(盒)进行唯一性识别,应提供额外的识别方式;
预期用途,应描述预期用途(包括被测量)及使用限制,适用时,应对使用的医学指征进行说明;c)
测量程序的原理,应说明测量程序的原理,包括反应类型(例如:化学,微生物,或免疫化学),指d
示剂或监测系统,和/或其他适当详细情况;校准品和真实度控制物质的溯源性:e2
一应说明校准品和真实度控制物质赋值的计量学溯源性,包括可利用的参考物质和/或更高级别的参考测量程序:
注:GB/T21415--2008和YY/T0638规定了对参考物质和/或参考测量程序潮源性的要求。一适用时,应提供相关科学文献或其他可用的参考测量程序或参考物质的文献。f)组件,应提供反应成分的性质和量或浓度,应提供影响测量程序的其他组件的相关信息;g)额外需要的设备:
一应列出生产企业未提供,但保证试剂(盒)安全有效所需要的所有特殊设备;一应提供这些设备的识别信息,以及正常使用所需的连接方法。h)试剂准备,应描述所有准备试剂的步骤;i)储存和首次开封后的寿命:
一如首次开封后的储存条件和有效期不同于试剂标签应给出的储存条件和有效期,则应在使用说明中进行规定。
适用时,应给出工作试剂的储存条件和稳定性。警告和预防措施:
如体外诊断试剂(盒)被认为有危险性(例如:化学,放射性或生物危害性),外包装应标有适当的警示危险的文字或符号,YY/T0316的要求适用;一如体外诊断试剂包含人源或动物源性物质,考虑到由感染物质的感染性及其含量所致的风险,应给出其具有潜在感染性的警告:一适用时,应明示由于错误使用、合理可预见性的误用以及生产企业不建议的使用方式导致的危险性条件。YY/T0316的要求适用;一适用时,应提供使用后物质安全处理和处置的信息;适用时,应明示试剂(盒)预期为一次性使用。k)样品收集、处理和储存:
一应详细说明使用的样品和收集、前处理和/或储存条件的特殊要求;一应给出患者在样品收集前应做的准备的特殊说明。1)检验程序:
一应提供完整详细的需遵循的检测程序的描述;一应包括所有准备样品所必需的程序,实施检测和获得结果的步骤;一适用时,应提供稀释方案,
m)控制过程:
YY/T1230-—2014
一应提供体外诊断试剂(盒)性能的足够信息和确保其按照说明书正确工作的方法;一如提供了一个明确的质量控制程序的建议,则应对用户箭采取的行动及要求进行说明。n)检测结果的计算。应对计算检测结果所采用的数学方法进行解释;0)结果的解释:
应说明检测结果接受和排除的标准,如得到特殊的结果应说明是否应该做附加检验;应解释所得检测结果的意义。
性能特征:
一应描述预期用途相关的分析性能特征;应措述预期用途相关的诊断性能特征。如适用,应提供参考区间及参考人群的说明,以及相关的参考文献,q)
应说明检验程序的限制,包括:一临床已知相关干扰物质的信息:已知的对不合适样品进行检测和潜在后果的信息;能影响结果的因素和环境如适用,携带污染的可能性。应给出参考文献。
6包装、运输和贴存
6.1包装
包装应符合以下要求:
a)试剂(盒)的包装应能保证免受自然和机械性损坏;b)如适用,包装内应附有使用说明书及产品检验合格证。6.2运输
按照合同规定的条件进行运输。6.3存
按照规定的条件进行贮存。
YY/T1230-—2014
GB/T3358.1—2009
GB/T19702—2005
参考文献
统计学术语第1部分:一般统计术语与用于概率的术语体外诊断医疗器械生物源性样品中量的测量参考测量程序的说明体外诊断医疗器械生物样品中量的测量校准品和控制物质赋值的[3]GB/T21415—2008
计量学溯源性(ISO17511:2003,IDT)[4]GB/T26124-—2011临床化学体外诊断试剂(盒)体外诊断医疗器械制遣商提供的信息(标示)第1部分:术语、定[5]GB/T29791.1-2013
义和通用要求
[6]GB/T29791.2—2013体外诊断医疗器械制造商提供的信息(标示)第2部分:专业用体外诊断试剂
[7]YY/T0638体外诊断医疗器械生物样品中量的测量校准品和控制物质中酶催化浓度赋值的计量学溯源性
[8]WS/T124—1999临床化学体外诊断试剂(盒)质量检验总则[9]JJF1001--201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10]叶应妩.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11] International vocabulary of basic and general terms in metrology, 2nd edition,ISO,Geneva,1993(VIM1993)
[12] EN 980.2003 Graphical symbols for use in the labeling of medical devices[13]CLSIEvaluation of Precision Performance of Clinical Chemistry DevicesApproved Guide-line.CLSIdocumentEP05-A,1999[14] CLSI.Interference Testing in Clinical Chemistry,Preliminary Guideline.CLSI documentEP07-P,1986
[15] CLSI,Method Comparison and Bias Estimation Using Patient Samples;ApprovedGuideline.CLSI document EP09-A2,2002[16] Council Directive98/79/EC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f 27October1998 on In vitroDiagnostic Medical Devices,Official Journal of theEuropean Union L331,December7,1998
版权专有慢权必究
书号:155066·2-27301
YY/T1230-2014
定价: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YY医药标准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