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D通讯标准】 接入网用单纤双向三端口光收发一体模块技术条件 第3部分:用于吉比特的无源光网络(GPON)光网络单元(ONU)的单纤双向三端口光收发一体模块
- YDB016-2007
- 现行
标准号:
YDB 016-2007
标准名称:
接入网用单纤双向三端口光收发一体模块技术条件 第3部分:用于吉比特的无源光网络(GPON)光网络单元(ONU)的单纤双向三端口光收发一体模块
标准类别:
通信行业标准(YD)
标准状态:
现行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zip .pdf下载大小:
1.12 M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YDB 016-2007.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of single fiber Bi-Directional Triplexer optical transceiver for access network Part3:single fiber Bi-Directional Triplexer optical transceiver for GPON ONU.
1范围
YDB 016报告规定了用于吉比特无源光网络(GPON) 光网络单元(ONU) 的单纤双向三端口光收发一体模块的技术要求、测试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要求等。
YDB 016报告适用于吉比特无源光网络(GPON)光网络单元(ONU)用的单纤双向三端口光收发一体模块(以下简称“模块”)。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技术报告的引用而成为本技术报告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技术报告,然而,鼓励根据本技术报告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技术报告。
GB/T 2828.1-2003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份: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9771 (所有部分)通信用 单模光纤系列
YD/T 1090-2000接入网技术要求一基于ATM的无源光网络(A-PON)
YD/T 1250-2003接入网测试方法一基于ATM的无源光网络(A-PON)
YD/T 1526. 1-2006接入网用单纤双向三端口光收发-体模块技术条件第1部分:用于宽带无源光网络(BPON)光网络单元(ONU)的单纤双向三端口光收发- -体模块

部分标准内容:
通信标准类技
YDB016-2007
接入网用单纤双向三端口光收发一体模块技术条件第3部分:用于吉比特的无源光网络(GPON)光网络单元(ONU)的单纤双向三端口光收发一体模块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of single fiber Bi-Directional Triplexer optical transceiverforaccessnetwork
Part3:single fiber Bi-Directional Triplexer optical transceiver for GPON ONU2007-09-29发布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发布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5要求
6测试方法
7机械和环境性能试验
8检验规则
9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
附录A(规范性附录)用于吉比特无源光网络(GPON)收发一体模块测试方法
A.1平均发射光功率:
A.2发射端入射光功率容限
A.3射频输出斜率、频响平坦度
YDB0162007
光网络单元(ONU)的单纤双向三端口光11
YDB0162007
《接入网用单纤双向三端口光收发一体模块技术条件》分为以下几部分一一第1部分:用于宽带无源光网络(BPON)光网络单元(ONU)的单纤双向三端口光收发一体模块;
一一第2部分:用于基于以太网方式的无源光网络(EPON)光网络单元(ONU)的单纤双向三端口光收发一体模块;
一一第3部分:用于吉比特的无源光网络(GPON)光网络单元(ONU)的单纤双向三端口光收发体模块。
本技术报告为《接入网用单纤双向三端口光收发一体模块技术条件》的第3部分。本报告在制定过程中,光接口参数主要参照ITU-TG.984.2;可靠性试验项目参考了TelcordiaGR一468一CORE《用于电信设备中光电子器件可靠性保证规程》(2004):试验方法和试验条件采用了MIL-STD-883G《微电子器件试验方法标准》,可焊性试验和温度循环试验根据我国实际作了修改。本技术报告在编制过程中,注意到与下列行业标准的协调一致:YD/T1419.3-2006接入网用单纤双向三端口光组件技术条件第3部分:用于吉比特无源光网络(GPON)光网络单元(ONU)的单纤双向三端口光组件本技术报告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为适应信息通信业发展对通信标准文件的需要,在信息产业部统一安排下,对于技术尚在发展中,又需要有相应的标准性文件引导其发展的领域,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组织制定《通信标准类技术报告》,推荐有关方面参考采用。有关对本技术报告的建议和意见:向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反映。本技术报告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本技术报告由深圳新飞通光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无锡中兴光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起草。
本技术报告主要起草人:李春芳、陈伦裕、朱俊强、雷岚、曹飞、时伟、张军、王幼林。I
HiiKAoNiKAca
YDB0162007
接入网用单纤双向三端口光收发一体模块技术条件第3部分:用于吉比特的无源光网络(GPON)光网络单元(ONU)的单纤双向三端口光收发一体模块1范围
本技术报告规定了用于吉比特无源光网络(GPON)光网络单元(ONU)的单纤双向三端口光收发体模块的技术要求、测试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要求等本技术报告适用于吉比特无源光网络(GPON)光网络单元(ONU)用的单纤双向三端口光收发一体模块(以下简称“模块”)。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技术报告的引用而成为本技术报告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技术报告,然而,鼓励根据本技术报告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技术报告。
GB/T 2828.1-2003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份: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9771(所有部分)通信用单模光纤系列YD/T1090-2000
YD/T1250-2003
YD/T1526.1-2006
GY/T143-2000
SJ/T11364-2006
ITU-TG984.2-2003
MIL-STD-202G
MIL-STD-883G
TIA-455-6-B
接入网技术要求一基于ATM的无源光网络(A-PON)接入网测试方法一基于ATM的无源光网络(A-PON)接入网用单纤双向三端口光收发一体模块技术条件第1部分:用于宽带无源光网络(BPON)光网络单元(ONU)的单纤双向三端口光收发一体模块有线电视系统调幅激光发送机和接收机入网技术条件和测量方法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标识要求吉比特无源光网络(GPON)物理媒质相关(PMD)子层规范电子和电气元件试验方法标准
微电子器件试验方法标准
FOTP-6光纤连接器的光纤保持力试验程序TelcodiraGR-468-CORE用于通信设备的光电器件通用可靠性保证规程3术语和定义
YD/T1526.1-2006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技术报告。3.1
回波损耗opticalreturnloss
在测试参考点处(参考YD/T1090-2000中图5),测得的入射光功率与反射光(回波)功率之比。3.2
iiKANiKAca
YDB016—2007
平均发射光功率meanlaunchedpower突发模式工作时的平均发射光功率指在光发送侧参考点S(参考YD/T1250-2003图1a),测得的在发射使能时间内的平均发射光功率。3.3
radio frequency output slope射频输出斜率
初始频率处的增益与终止频率处的增益之间的差异。4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技术报告。BEN
LVPECL
5要求
5.1分类
BurstEnable
Bit Error Ratio
Carrier to Composite Second Beat RatioCarrier to Composite Triple Beat RatioCarrier to Noise Ratio
Extinction Ratio
Gigabit-Capable Passive Optical NetworksLow Voltage Transistor-Transistor LogicLow Voltage Positive Emitter-Coupled LogicMulti-Longitudinal Mode
Non Return to Zero
Optical Access Network
Optical Distribution NetworkOptical Network Unit
Pseudo-Random Bit Sequence
Root Mean Square
The Restriction of the Use of Certain HazardousSubstances in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Single-Longitudinal Mode
Unit Interval
按功率预算分为A、B、B+、C四档;突发使能
比特差错率
载波组合二阶差拍比
载波组合三阶差拍比
载噪比
消光比
吉比特无源光网络
低压晶体管-晶体管逻辑
低压正发射极耦合逻辑
多纵模
非归零
光接入网
光配线网
光网络单元
伪随机码序列
均方根
关于在电气电子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的指令
单纵模
单元间隔
按数字接收速率分为:1244.16Mbit/s、2488.32Mbit/s;按数字发射速率分为:155.52Mbit/s、622.08Mbit/s、1244.16Mbit/s、2488.32Mbit/s;按传输距离分为:3km(短距离)、20km。按模拟接收带宽分为:47MHz~~862MHz、47MHz~1000MHz。5.2光纤规格
单模光纤,推荐采用符合GB/T9771的光纤。5.3眼图模板
上行方向光发射端的眼图模板应符合ITU-TG.984.2-2003的要求,如图1所示。2
iiKANiKAca
5.4极限值
模块极限值见表1。
参数名称
工作管壳温度
贮存温度
焊接温度?
最大输入
光功率
模拟接收
数字部分
模拟部分
尾纤弯曲半径
商业级要求。
b工业级要求。
155.52Mbit/s
0.10/0.90
0.35/0.65
0.13/0.87
0.20/0.80
622.08Mbit/s
0.20/0.80
0.40/0.60
0.15/0.85
0.20/0.80
1244.16Mbit/s
0.22/0.78
0.40/0.60
0.17/0.83
0.20/0.80
发射信号的眼图模板
模块极限值
焊接时间小于10s,距模块本体至少2mm。c
d对classA和class B级。
e对classC级。
f距模块本体至少25mm。
5.5推荐工作条件
推荐工作条件见表2。
2488.32Mbit/s
最小值
YDB016-2007
最大值
-iiKAoNniKAca
YDB0162007
参数名称
工作管壳温度“
工作电
源电压
数字部分
模拟部分
同表1中脚注a和脚注b。
模块光接口技术指标
推荐工作条件
发射端主要光电特性见表3~表6。表3
参数名称
标称比特率
工作波长范围
线路码型
发射端眼图模板
发射波长回波损耗
ODN分类
最小平均发射光功率
最大平均发射光功率
消光比
发射端入射光功率容限
RMS谱宽(MLM)
20dB谱宽(SLM)
边模抑制比(SLM)
发射突发开启/关断时间
截止(关断)时的输出光功率
抖动产生(0.5KHz~1.3MHz)
参数名称
标称比特率
工作波长范围
线路码型
发射机眼图模板
Mbit/s
MLMI类或SLM
MLM2类
MLM3类
发射波长回波损耗
ODN分类
最小平均发射光功率
最大平均发射光功率
消光比
发射端入射光功率容限
最大光
谱带宽
RMS谱宽
MLM1类
MLM2类
MLM3类
最小值
155.52Mbit/s发射端主要光电特性规范值
1260~1360
扰码NRZ
见图1
≥-15
≤-41
最大值
测试方法
YD/T1250-2003
YD/T1250-2003
YD/T1526.1-2006附录A
附录AA.1
附录AA.1
YD/T1250-2003
附录AA.2
YD/T1250-2003
YD/T 1250-2003
YD/T1526.1-2006附录A
YD/T1526.1-2006附录A
YD/T1250-203
YD/T1526.1-2006附录A
622.08Mbit/s发射端主要光电特性规范值
Mbit/s
1260~1360
1280~1350
1288~1338
扰码NRZ
见图1
≥-15
测试方法
YD/T1250-2003
YD/T1250-2003
YD/T1526.1-2006附录AA.1
附录AA.1
附录AA.1
YD/T 1250-2003
附录AA.2
YD/T1250-2003
YD/T1250-2003
YD/T1250-2003
-iiKAoNniKAca
参数名称
-20dB谱宽(SLM)
边模抑制比(SLM)
发射突发开启/关断时间
截止(关断)时的输出光功率
抖动产生(2.0KHz~5.0MHz)
参数名称
标称比特率
工作波长范围
线路码型
发射端眼图模板
发射波长回波损耗
ODN分类
最小平均发射光功率
最大平均发射光功率
消光比
发射端入射光功率容限
RMS谱宽(MLM)
-20dB谱宽(SLM)
边模抑制比(SLM)
发射突发开启/关断时间
截止(关断)时的输出光功率
抖动产生(4.0KHz~10.0MHz)
参数名称
标称比特率
工作波长范围
线路码型
发射端眼图模板
发射波长回波损耗
ODN分类
最小平均发射光功率
最大平均发射光功率
消光比
发射端入射光功率容限
最大光
RMS谱宽(MLM)
谱带宽-20dB谱宽(SLM)
边模抑制比(SLM)
发射突发开启/关断时间
截止(关断)时的输出光功率
Mbit/s
(续)
规范值
YDB0162007
测试方法
YD/T1250-2003
YD/T1526.1-2006附录AA.4
YD/T1526.1-2006附录AA.5
YD/T 1250-20035.9
YD/T1526.1-2006附录A
1244.16Mbit/s发射端主要光电特性规范值
12601360
扰码NRZ
见图!
测试方法
YD/T1250-2003
YD/T 1250-2003
YD/T1526.1-2006附录A
附录AA.1
附录AA.1
YD/T1250-2003
附录AA.2
YD/T1250-2003
YD/T1250-2003
YD/T1526.1-2006附录AA.4
YD/T1526.1-2006附录AA.5
YD/T1250-2003
YD/T1526.1-2006附录A
2488.32Mbit/s发射端主要光电特性单位
Mbit/s
抖动产生(测试频率范围待定)
2接收端主要光电特性见表7~表8。5.6.2
规范值
1260~1360
扰码NRZ
见图1
测试方法
YD/T1250-2003
YD/T1250-2003
YD/T1526.1-2006附录A
附录AA.1
附录AA.1
YD/T1250-2003
附录AA.2
YD/T1250-2003
YD/T1250-2003
YD/T1526.1-2006附录A
YD/T1526.1-2006附录A
YD/T1250-2003
-iiKAoNniKAca
YDB0162007
参数名称
比特差错率
接收光波长范围
接收波长光回波损耗
ODN类别
接收灵敏度1)
过载光功率13
连续相同数字抗扰度
1244.16Mbit/s接收端主要光电特性规范值
≤10-10
14801500
≤-20
≤-25
注:1测试条件为:BER=10-10、PRBS223-1,EX=10dB,
参数名称
比特差错率
接收光波长范围
接收波长光回波损耗
ODN类别
接收灵敏度1
过载光功率1
连续相同数字抗扰度
同表7注。
≤-25
双工工作。
≤-26
测试方法
YD/T1526.1-2006附录A.A1
YD/T1250-2003
YD/T1250-20035.4.1
YD/T1526.1-2006附录A
2488.32Mbit/s接收端主要光电特性规范值
≤10-10
1480~1500
≤-20
≤-21
模拟接收端主要光电特性见表9(除非另有规定:表9
参数名称
工作波长范围
频响平坦度b
射频输出电平
射频输出斜率
射频输出回波损耗
载噪比(CNR)
载波组合二阶差拍比(C/CSO)
载波组合三阶差拍比(C/CTB)
光回波损耗
Ta=25℃)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模拟接收端主要光电特性“
最小值
dBmV/ch
a带宽为1GHz的参数待研究。
b测试条件:频率范围47Hz~862MHz14
最大值
测试条件:发射和数据接收正常工作,输入光功率范围:C
模块电接口要求
模块电接口要求见表10
PECL输入高电平
PECL输入低电平
PECL输出高电平
PECL输出低电平
TTL输入高电平
TTL输入低电平
测试方法
YD/T1526.1-2006附录A.A1
YD/T1250-2003
YD/T1250-20035.4.1
YD/T1526.1-2006附录A.A8
测试方法
附录AA.3
YD/T1526.1-2006附录AA.10
附录AA.3
YD/T1526.1-2006附录AA.11
GY/T1436.2.3
GY/T1436.2.6
GY/T1436.2.5
YD/T1526.1-2006附录AA.1
-8dBm~+2dBm,每个通道调制度3.5%,84个通道模块电接口要求
最小值
最大值
-iiiKAoNniKAca
TTL输出高电平
TTL输出低电平
射频输出电平
5.8环保符合性
dBmV/ch
表10(续)
模块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应符合SJ/T11363-2006中表2的要求。6测试方法
6.1环境要求
温度:15℃~35℃
相对湿度:45%~75%
大气压力:86KPa~106KPa
当不能在标准大气条件下进行试验时,应在试验报告上写明试验环境条件。6.2光电特性测试
6.2.1发射工作波长范围
按YD/T1250-2003规定进行测试,其值符合表3-表6规定。6.2.2发射眼图模板
按YD/T1250-2003规定进行测试,其值符合表3-表6规定。6.2.3发射波长回波损耗
按YD/T1526.1-2006附录A中A.1规定进行测试,其值符合表3-表6规定。6.2.4平均发射光功率
按附录A中A.1规定进行测试,其值符合表3-表6规定。6.2.5消光比
按YD/T1250-2003规定进行测试,其值符合表3-表6规定。6.2.6发射端入射光功率容限
按附录A中A.2规定进行测试,其值符合表3-表6规定。6.2.7光谱带宽
6.2.7.1RMS谱宽
按YD/T1250-2003中5.6.2规定进行测试,其值符合表3-表6规定,6.2.7.2-20dB谱宽
按YD/T1250-2003中5.7规定进行测试,其值符合表3-表6规定。6.2.8边模抑制比
按YD/T1526.1-2006附录A中A.4规定进行测试,其值符合表3-表6规定。6.2.9发射突发开启/关断时间
按YD/T1526.1-2006附录A中A.5规定进行测试,其值符合表3-表6规定。6.2.10截止(关断)时的输出光功率按YD/T1250-2003中5.9规定进行测试,其值符合表3-表6规定。6.2.11抖动产生
按YD/T1526.1-2006附录A中A.7规定进行测试,其值符合表3-表6规定。6.2.12接收波长光回波损耗
按YD/T1526.1-2006附录A中A.1规定进行测试,其值符合表7-表8规定。6.2.13接收灵敏度
按YD/T1250-2003中5.3.1规定进行测试,其值符合表7-表8规定。YDB0162007
最大值
YDB0162007
6.2.14过载光功率
按YD/T1250-2003中5.4.1规定进行测试,其值符合表7-表8规定6.2.15连续相同数字抗扰度
按YD/T1526.1-2006附录A中A.8规定进行测试,其值符合表7-表8规定。6.2.16频响平坦度
按附录A中A.3规定进行测试,其值符合表9规定。6.2.17射频输出电平
按YD/T1526.1-2006附录A中A.10规定进行测试,其值符合表9规定。6.2.18射频输出斜率
按附录A中A.3规定进行测试,其值符合表9规定。6.2.19射频输出回波损耗
按YD/T1526.1-2006附录A中A.11规定进行测试,其值符合表9规定。6.2.20载噪比
按GY/T143-2000中6.2.3规定进行测试,其值符合表9规定。6.2.21载波组合二阶差拍比
按GY/T143-2000中6.2.6规定进行测试,其值符合表9规定。6.2.22载波组合三阶差拍比
按GY/T143-2000中6.2.5规定进行测试,其值符合表9规定。6.2.23模拟接收光回波损耗
按YD/T1526.1-2006附录A中A.1规定进行测试,其值符合表9规定。机械和环境性能试验
7.1试验环境要求同5.1。
7.2机械和环境性能试验
机械和环境性能试验项目见表11。表11
机械和环境性能试验
试验项目
物理特
性试验
机械完整
性试验
非工作
环境试
可焊性°
静电放电敏
机械冲击
变频振动
光纤拉力
高温贮存
低温贮存
温度循环
恒定湿热
引用标准
MIL-STD-883G方法2003.8
MIL-STD-883G方法3015.8
MIL-STD-883G方法2002.4
MIL-STD-883G方法2007.3
TIA-455-6-B
GR-468-CORE 3.3.2.1
GR-468-CORE 3.3.2.1
MIL-STD-883G方法1010.8
MIL-STD-202G方法103B
试验条件
焊槽法,不要求蒸汽老化
标准人体放电模型
加速度300g,脉冲持续时间3.0ms,5次/轴向
试验条件A频率:20Hz2000Hz,加速度:20g,扫频速率:4min/循环,循环次数:4循环/轴向,方向X、Y、Z带涂层和紧包光纤:拉力5N,保持时间Imin
松包或增强性光纤:拉力10N,保持时间1min
Tstg=85℃t=1000h
不工作,Tstg=-40℃t=72h
除低温-40℃,循环次数500次2个条件外,其余按试验条件A
温度85℃,相对湿度85%,t=500h抽样方案ah
LTPDSS
试验项目
工作环
境试验
引用标准
GR-468-CORE3.3.3.1
寿命(高温)
表11(续)
试验条件
Top=70℃(或85℃),正常工作条件下t=2000h
aLTPD-批允许不合格品率,SS-最少样品数,C-允许失效数。b见本技术报告7.3.5条。
c不要求参数测试的试验,可用参数不合格的产品进行。YDB016-2007
抽样方案“b
d注意在ESD极限测试中,所有样品须测试到其失效为止(通过不断增加电压)。“0(失效数)表示测试ESD极限值小于最小容许值的器件数。8检验规则
8.1检验分类
模块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8.2出厂检验
出厂检验分为常规检验和抽样检验。8.2.1常规检验
常规检验应百分之百进行,检验项目如下:a)光电性能检测
按5.6要求,对光接口参数平均发射光功率、发射波长、消光比、接收灵敏度和过载光功率、射频输出电平、载噪比、载波组合二阶差拍比、载波组合三阶差拍比进行检测,检测结果符合表4、表5、表6规定。
b)高温电老化
在最大工作温度下,模块正常工作状态,老化时间至少24h。恢复:在正常大气条件下恢复1h后测试。失效判据:平均发射光功率、消光比、接收灵敏度、射频输出电平等变化量大于1.5dB。8.2.2抽样检验
从批量生产中生产的同批或若干批产品中,按GB/T2828.1规定,取一般检查水平I,接收质量限(AQL)和检验项目如下:
a)外观
AQL取1.5。检验方法:目测,表面无明显划痕,无各种污点,产品标识清晰牢固。b)外形尺寸
AQL取1.5。检验方法:用满足精度要求的量度工具测量,应符合产品技术条件规定。c)光电性能检测
AQL取0.4。检验方法:按YD/T1250-2003、YD/T1526.1-2006和附录A的规定进行,测试结果符合表3-表10规定。
8.3型式检验
模块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8.3.1
产品定型时;
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产品长期停产12月后,恢复生产时:出厂检验结果与鉴定时的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别时:正常生产2年后: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要求时。9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YD通讯标准标准计划
- DZ/T0064.29-2021 地下水质分析方法 第29部分:锂量的测定火焰发射光谱法
- YD/T1757-2008 电信网和互联网管理安全等级保护检测要求
- YD/T1786-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业务保护技术要求
- YD/T1759-2008 非核心生产单元安全防护检测要求
- YD/T1770-2008 接入网用室内外光缆
- YD/T1765-2008 通信安全防护名词术语
- YD/T1121-2001 信息寻呼网络数据传输协议(FLEX 部分)
- YD/T1533.2-2006 固定网多媒体消息业务技术要求 第2部分:多媒体消息业务接口
- YD/T1460.4-2006 通信用气吹微型光缆及光纤单元 第4部分:微型光缆
- YD/T1460.5-2006 通信用气吹微型光缆及光纤单元 第5部分:高性能光纤单元
- YD/T1533.1-2006 固定网多媒体消息业务技术要求 第1部分:多媒体消息中心(MMSC)设备
- YD/T1785-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总体技术要求
- YD/T1787-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业务指南技术要求
- YD/T1790-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应用层接口技术要求
- YD/T1793-2008 2GHz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技术要求网元管理系统(EMS)功能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