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通信行业标准(YD) >>
- YD/T 3091-2016 通信用 240V/336V 直流供电系统运行后评估要求与方法

【YD通讯标准】 通信用 240V/336V 直流供电系统运行后评估要求与方法
- YD/T3091-2016
- 现行
标准号:
YD/T 3091-2016
标准名称:
通信用 240V/336V 直流供电系统运行后评估要求与方法
标准类别:
通信行业标准(YD)
标准状态:
现行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zip .pdf下载大小:
549.50 K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YD/T 3091-2016.The assessment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of online running 240V/336V DC system for telecommunications.
1范围
YD/T 3091规定了通信用240V/336V直流供电系统(以下简称“系统”)运行后评估的术语定义、评估要求和方法。
YD/T 3091适用于通信用240V/336V直流供电系统。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YD/T 2378-2011通信用240V直流供电系统
YD/T 3089-2016通信用336V直流供电系统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通信用240V/336V直流供电系统240V/336V DC Power Supply System for Telecommunications
由交流配电单元、整流模块、蓄电池组、直流配电单元、绝缘监察单元及监控单元等组成的不间断电源系统。当交流输入正常时,整流模块将交流配电单元输出的220V/380V交流转换成240V/336V直流,并经直流配电单元给通信设备供电,同时给蓄电池充电:当交流输入发生故障时,直接由蓄电池组经配电单元给通信设备供电。
3.2
平均无故障时间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 (MTBF)
产品在规定的工作环境条件下相邻两次故障的时间间隔平均值。
3.3
平均故障修复时间Mean Time To Repair (MTTR)
可修复立品从出现故障到修复到正堂T作的时间平均值.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宝玉通信行标准
YD/T3091-2016
通信用240V/336V直流供电系统运行后评估要求与方法
The assessment reguirements and methods of online running240V/336VDCsvstemfortelecommunications2016-04-05发布
2016-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前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系统组成
5评估要求·
6评估方法
...........................
YD/T3091-2016
++++*+++*++
YD/T3091-2016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参考了YD/T2378-2011《通信用240V直流供电系统》、YD/T2555-2013《通信用240V直流供电系统配电设备》、YD/T2556-2013《通信用240V直流供电系统维护技术要求》和YD/T2656-2013《基于240V/336V直流供电的通信设备电源输入接口技术要求与试验方法》等240V/336V直流供电技术相关标准。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铁通集团公司、杭州中恒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上海邮电设计咨询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奥特迅电力设备股份公司、中达电通股份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江苏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伊顿电源(上海)有限公司、浙江南都电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珠江电信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北京动力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理士电池有限公司、深圳市金威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信华精机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齐曙光、余斌、程劲晖、王、文、杜民、高健、王平、背飞飞、朱莉、刘郑海、王好为、王文东、潘哲毅、谢凤华、王少华、唐怀坤、王、伟、陈威、陈伟忠、李向伟、周德超、颜昔平、何俐鹏。
iiKAoiKAca
YD/T3091-2016
通信用240V/336V直流供电系统运行后评估要求与方法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通信用240V/336V直流供电系统(以下简称“系统”)运行后评估的术语定义、评估要求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通信用240V/336V直流供电系统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YD/T2378-2011
YD/T3089-2016
3术语和定义bzxz.net
通信用240V直流供电系统
通信用336V直流供电系统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通信用240V/336V直流供电系统240V/336VDCPowerSupplySystemforTelecommunications由交流配电单元、整流模块、蓄电池组、直流配电单元、绝缘监察单元及监控单元等组成的不间断电源系统。当交流输入正常时,整流模块将交流配电单元输出的220V/380V交流转换成240V/336V直流并经直流配电单元给通信设备供电,同时给蓄电池充电:当交流输入发生故障时,直接由蓄电池组经配电单元给通信设备供电。
平均无故障时间MeanTimeBetweenFailure(MTBF)产品在规定的工作环境条件下相邻两次故障的时间间隔平均值。3.3
平均故障修复时间MeanTimeToRepair(MTTR)可修复产品从出现故障到修复到正常工作的时间平均值。3.4
可用性Availability
在规定条件下,在规定时刻或时间区间内,设备能提供正常运行时间的概率。4系统组成
通信用240V/336V直流供电系统的组成如图1所示。iiikAoNikAca
YD/T3091-2016
市电机房配电
评估要求
输入配电
240V/336V直流供电系统
监控单元
整流单元
整流模块1
整流模块2
整流模块N
蓄电池组
输出配电
绝缘监察
系统结构示意
通信用240V/336V直流供电系统运行后评估不应影响设备正常运行。系统试运行宜半年内进行第一次评估,评估周期宜一年至两年。注:可根据实际评估需求进行调整。列柜
依据YD/T2378和YD/T3089的指标要求与系统在线运行的实际情况,评估项目见表1表1评估项目
项目名称
系统配置检查
输入电压
输入性能
技术指标要求
系统性能
蓄电池管理功能
市电电池切换功能
功能要求
安全性要求
节能性要求
可靠性要求
保护功能
告警功能
监控功能
接地性能
绝缘监察
安全隐患检查
节电率
系统可用性
整流模块故障率
输入频率
输入电压谐波成分
输入功率因数
输入电流谐波成分
整流模块均流不平衡度
系统效率
系统电压降
通信设备
HiiKAoNiKAca
6评估方法
6.1评估条件
6.1.1评估环境条件
要求如下:
环境温度:15℃~35C;
相对湿度:45%~75%:
大气压力:86kPa~106kPa。
6.1.2仪表连接方式
评估用仪表应按图2所示连接。
6.1.3仪表测量精度与设备要求
被评估系统
电能质量分
图2系统评估仪表连接示意
仪表测量精度与评估用设备要求如表2所示。表2仪表测量精度与设备要求
仪表设备
万用表
直流霍尔传感器
钳形电流表
电能质量分析仪
接地电阻测试仪
热成像仪
示波器
便携式绝缘故障模拟器
6.2系统配置检查
电压:±0.2%
电压:±0.2%
电流:±0.5%
功率:±1.0%
±5.0%±0.12
±2%或±2°℃
精度要求
YD/T3091-2016
有多种电阻档位可选;应能分别或同时进行正负极绝缘性能测试对系统配置合理性进行评估,例如模块配置、蓄电池放电时间、交直流配电开关配置、电缆线径防雷接地方案和绝缘监察方式等。检查系统监控单元中的参数配置是否与实际系统配置相匹配。6.3技术指标评估方法
6.3.1输入性能评估方法
6.3.1.1输入电压
HiiKAoNiKAca
YD/T3091-2016
当三相输入电压在323V~418V范围内或者单相输入电压在187V~242V范围内时,测试系统输出电压及检查系统是否正常运行。
6.3.1.2输入频率范围
当输入频率在50Hz±2.5Hz范围内时,测试系统输出电压及检查系统是否正常运行。6.3.1.3输入电压波形谐波
当系统输入电压谐波成分不大于5%时,测试系统输出电压及检查系统是否正常运行。系统性能评估方法
6.3.2输入功率因数
在系统长期运行的负载率范围内测试其输入功率因数6.3.2.1输入电流谐波成分
在系统长期运行的负载率范围内测试其输入电流谐波成分。6.3.2.2整流模块均流不平衡度
在系统长期运行的负载率范围内读取整流模块的输出电流,并按照YD/T2378-2011的6.9进行计算。6.3.2.3系统效率
市电正常时,蓄电池充满条件下,测试直流输出功率与交流输入功率,按公式(1)计算出效率n。测试次数应不小于3次,并取平均值。n = x100%
式中:
E。——直流输出电能,单位:JE—交流输入电能,单位:J。
6.3.2.4系统电压降
在系统长期运行的负载率范围内,测量系统直流配电部分蓄电池端子到通信设备配电部分输入端子之间的最大电压降:
在系统长期运行的负载率范围内,测量系统直流配电部分蓄电池端子到各分路输出端子(即负载端)之间的最大电压降。
6.4功能评估方法
6.4.1蓄电池管理功能
通过操作监控单元等方式,检查以下系统蓄电池管理功能:一系统是否具备接入不少于2组蓄电池装置的能力:一系统是否具备对蓄电池均充及浮充状态进行手动和自动转换功能:一系统在对蓄电池进行均充时,是否具有限流充电功能,并且限流值不受负载变化的影响:一系统能否根据蓄电池工作环境温度,对系统的输出电压进行温度补偿,浮充电压温度系可设置范围是否在1mV~5mV/(C·cell)内调节;在蓄电池放电及均充过程中,系统能否根据初始电压、终止电压、充放电的安时数、蓄电池额定容量、放电速率、温度等参数,对蓄电池容量进行估算(可选);一系统是否具备蓄电池单体电压管理功能(可选)。4
HiiKAoNiKAca
6.4.2市电蓄电池切换功能
检查系统的市电蓄电池切换功能应按以下步骤进行:YD/T3091-2016
一当市电断电时,用示波器记录由市电供电整流器输出到电池供电时的负载端电压波形;当市电恢复时,用示波器记录由电池供电到市电供电整流器输出时的负载端电压波形。6.4.3保护功能
当系统发生输入过欠压、输入缺相、输出过欠压、输出限流、过流及短路、过温等故障时,检查系统是否具有保护和恢复功能。现场无法模拟故障状态时,检查监控单元中的告警记录。6.4.4告警功能
当发生异常现象时,检查系统是否具有相应的告警。现场无法模拟异常状态时,检查监控单元中的告警记录。
6.4.5监控功能
检查系统是否具有以下主要监控功能。实时监视系统工作状态:
一采集和存储系统运行参数。
检查交流配电部分是否具备以下主要监控功能:遥测:输入电压、输入电流(可选)、输入频率(可选):遥信:输入过压/欠压、缺相、输入过流(可选)、频率过高/过低(可选)、断路器/开关状态(可选)、电涌保护器状态(可选)。检查整流模块是否具有以下主要监控功能:遥测:整流模块输出电压、每个整流模块输出电流:遥信:每个整流模块工作状态(开/关机,限流/不限流)、故障/正常。检查直流配电部分是否具备以下主要监控功能:遥测:输出电压、总负载电流、主要分路电流(可选)、蓄电池充、放电电流:一遥信:输出电压过压/欠压、蓄电池熔丝状态、均/浮充/测试、主要分路熔丝/开关状态(可选)、蓄电池二次下电(可选)。
6.5安全性评估方法
6.5.1保护接地功能
检查系统是否具备以下保护接地功能:检查系统接地部分是否有安全标识:检查系统接地螺母规格是否满足规格不小于M8的要求:检查240V直流供电系统接地线面积是否满足YD/T2378要求;检查336V直流供电系统接地线面积是否满足YD/T3089要求。6.5.2绝缘监察功能
检查系统是否具备以下绝缘监察功能:检查绝缘监察装置中绝缘告警整定值:检查发生绝缘监察故障时是否具有相应的告警。6.5.3安全隐患检查
HiiKAoNiKAca
YD/T3091-2016
用热像仪检查系统是否具有局部发热点,检查是否有连接线松动现象,是否具有其他的安全隐患等。6.6节能性评估方法
系统可分为替换供电系统和新建供电系统两种情况评估。具体评估方法如下。替换供电系统:
与替换前的供电系统能效进行对比,计算出节电率n:具体计算方法如公式(2)所示。n=nNno
式中:
替换前系统效率;
no——替换后240V/336V直流供电系统效率。新建供电系统:
与负荷相近通信机房的交流UPS系统能耗进行对比,计算出节电率n,具体计算方法见公式(3)。m=INnx
式中:
N——替换前系统效率:
nx负载率相近的通信机房交流UPS系统效率。6.7可靠性评估方法
6.7.1系统可用性
以检查系统监控单元记录以及向运营者征询的方式,记录在评估周期内系统的MTBF和MTTR,并计算系统可用性A。,计算公式如公式(4)所示。As=
式中:
?+MTBF
在评估周期内统计相邻两次故障的时间间隔平均值:MTBF
MTTR一在评估周期内统计从出现故障到修复到正常工作时的时间平均值。6.7.2整流模块故障率
以检查系统监控单元记录以及向运营者征询的方式,记录在评估周期内整流模块损坏的数量,并计算模块的故障率元R,计算公式如公式(5)所示。AR=
式中:
N在评估周期内损环的整流模块的数量:M在评估周期内正常运行的整流模块数量(5)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YD通讯标准标准计划
- DZ/T0064.29-2021 地下水质分析方法 第29部分:锂量的测定火焰发射光谱法
- YD/T1757-2008 电信网和互联网管理安全等级保护检测要求
- YD/T1764-2008 IP 网络管理层功能要求
- YD/T1786-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业务保护技术要求
- YD/T1759-2008 非核心生产单元安全防护检测要求
- YD/T1770-2008 接入网用室内外光缆
- YD/T1765-2008 通信安全防护名词术语
- YD/T1121-2001 信息寻呼网络数据传输协议(FLEX 部分)
- YD/T1533.2-2006 固定网多媒体消息业务技术要求 第2部分:多媒体消息业务接口
- YD/T1460.4-2006 通信用气吹微型光缆及光纤单元 第4部分:微型光缆
- YD/T1460.5-2006 通信用气吹微型光缆及光纤单元 第5部分:高性能光纤单元
- YD/T1785-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总体技术要求
- YD/T1790-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应用层接口技术要求
- YD/T1118.2-2001 光纤用二次被覆材料 第2部分:改性聚丙烯
- YD/T1533.1-2006 固定网多媒体消息业务技术要求 第1部分:多媒体消息中心(MMSC)设备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