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GB国家标准】 汽车安全玻璃试验方法第4部分:太阳能特性试验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7-12 10:08:26
  • GB/T5137.4-2020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GB/T 5137.4-2020

  • 标准名称:

    汽车安全玻璃试验方法第4部分:太阳能特性试验

  •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 标准状态:

    现行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zip .pdf
  • 下载大小:

    3.89 MB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其他信息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GB/T 5137.4-2020.Test methods of safety glazing materials used on road vehicles-Part 4: Determination of solar characteristic.
1范围
GB/T 5137的本部分规定了汽车安全玻璃太阳光紫外线透射比、太阳光直接透射比、太阳光直接反射比、太阳光直接吸收比、太阳光红外直接透射比、太阳光红外直接反射比、太阳光红外直接吸收比、太阳能总透射比.太阳红外热能总透射比的太阳能特性试验的方法。
GB/T 5137.4适用于汽车安全玻璃太阳能特性的试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680建筑玻璃可 见光透射比、太阳光直接透射比、太阳能总透射比、紫外线透射比及有关窗玻璃参数的测定(GB/T 2680-1994,ISO 9050: 1990,NEQ)
QC/T 1119汽车安 全玻璃术语(QC/T 1119-2019,1SO 3536 :2016,MOD)
EN673建筑玻璃传热系数(∪ 值)测定计算 方法[Glass in building-Determination of thermal transmittance (U value)-Calculation method]
3术语和定义
QC/T 1119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透射比 transmittance
在特定几何和光谱条件下,透射过安全玻璃的辐射通量和入射辐射通量的比值。
4环境条件
除特殊规定外,试验应在下述环境条件下进行:
a) 环境温度:20 ℃士5 ℃;
c) 相对湿度:30%~60%。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ICS43.040.6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5137.4—2020
代替GB/T5137.4—2001
汽车安全玻璃试验方法
第4部分:太阳能特性试验
Test methods of safetyglazingmaterials used on road vehicles-Part4:Determinationof solarcharacteristic(ISO13837.2008,Roadvehicles—Safetyglazingmaterials-Methodforthedeterminationof solartransmittance,MOD)2020-03-31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21-02-01实施
GB/T5137汽车安全玻璃试验方法》分为5个部分一第1部分:力学性能试验;
一第2部分:光学性能试验;
一第3部分:耐辐照、高温、潮湿、燃烧和耐模拟气候试验:一第4部分:太阳能特性试验;
一第5部分:耐化学侵蚀性和耐温度变化性试验。本部分为GB/T5137的第4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GB/T5137.4—2020
本部分代替GB/T5137.4一2001《汽车安全玻璃太阳能透射比测定方法》。本部分与GB/T5137.4-2001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一修改了范围(见第1章,2001年版的第1章);-将“引用标准”修改为“规范性引用文件”,并增加了新的引用标准(见第2章,2001年版的第2章):
-删除了原标准中的部分定义(见第3章,2001年版的第3章);增加了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见第4章);一删除了原标准中的\计算公约B”(见2001年版的4.4.2):一增加了大气质量为1.5时的太阳光紫外线透射比的计算方法(见8.1);一增加了太阳光红外直接透射比的计算方法(见8.6):一增加了太阳光红外直接反射比的计算方法(见8.7);一增加了太阳光红外直接吸收比的计算方法(见8.8);一增加了太阳红外热能总透射比的计算方法(见8.10)。本部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SO13837:2008《道路车辆安全玻璃材料太阳能总透射比测试方法》。
本部分与ISO13837:2008相比在结构上有较多调整,附录A中列出了本部分与ISO13837:2008的章条编号对照一览表。
本部分与ISO13837:2008相比存在技术性差异,这些差异涉及的条款已通过在其外侧页边空白位置的垂直单线(I)进行了标示,附录B给出了相应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本部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一修改了标准名称。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本部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14)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铁锚玻璃股份有限公司、信义节能玻璃(四川)有限公司、康得新光学膜材料(上海)有限公司、信义汽车玻璃(深圳)有限公司、东莞奔迅汽车玻璃有限公司、国家安全玻璃及石英玻璃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杨学东、张浩运、黄小楼、吴洁、丁佐鑫、曹增辰、李永光、王银茂、杨建军、张建军、肖颂华、李俊杰、张平、刘文、王晓伟、余枫、刘静、庞垫、涂昊。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5137.4—2001。
1范围
汽车安全玻璃试验方法
第4部分:太阳能特性试验
GB/T5137.4—2020
GB/T5137的本部分规定了汽车安全玻璃太阳光紫外线透射比、太阳光直接透射比、太阳光直接反射比、太阳光直接吸收比、太阳光红外直接透射比、太阳光红外直接反射比、太阳光红外直接吸收比、太阳能总透射比、太阳红外热能总透射比的太阳能特性试验的方法。本部分适用于汽车安全玻璃太阳能特性的试验。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680建筑玻璃可见光透射比、太阳光直接透射比、太阳能总透射比、紫外线透射比及有关窗玻璃参数的测定(GB/T2680—1994,ISO9050:1990,NEQ)QC/T1119汽车安全玻璃术语(QC/T1119-2019,ISO3536:2016,MOD)EN673建筑玻璃传热系数(U值)测定计算方法[Glassinbuilding一Determinationofther-maltransmittance(Uvalue)-Calculationmethod3术语和定义
QC/T1119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transmittance
透射比
在特定几何和光谱条件下,透射过安全玻璃的辐射通量和入射辐射通量的比值。环境条件
除特殊规定外,试验应在下述环境条件下进行:环境温度:20℃±5℃;
大气压力:8.60×10Pa~1.06×10Pa相对湿度:30%~60%。
试验夜器
带积分球的分光光度计,其范围波长应至少包括300nm~2500nm。6试样
平型试验片,也可以切取套型制品最平的部分。1
GB/T5137.4—2020
试验步骤
按设备制造商的要求校准仅器,放人清洁试样,试样与人射光束垂直。单片玻璃可直接作为试样进行测试:中空玻璃试样,应拆分成单片进行测试。试样在测试过程中应保持清洁。如适用,应标明试样膜面或曲面方向,记录试样光谱透射比、光谱反射比值。8
数据处理
太阳光紫外线透射比Twv(380)按式(1)计算。Tuv(380)=
式中:
Tur(380)-
一太阳光紫外线透射比,%:
一太阳光光谱透射比,%:
T,XE,(n)
1=300mm
入波长的太阳辐射相对光谱分布系数,见表1。表1大气质量为1.5时,(300nm~380nm)太阳辐射相对光谱分布系数入/nm
注:本表米源于GB/T17683.1一1999表1第5列(大气质量为1.5),对数据进行了归一化处理。太阳光紫外线透射比Tuv(400)按式(2)计算。Tuv(400)=
TXE(n)
1=300-mm
式中:
Tuv(400)-
一太阳光紫外线透射比,%;
一入波长的太阳辐射相对光谱分布系数,见表2。..(1)
...(2)
GB/T5137.4—2020
大气质量为1.5时,(300nm~400nm)太阳辐射相对光谱分布系数E(n)
0.000.000
注:本表来源于GB/T17683.1一1999表1第5列(大气质量为L.5),对数据进行了归一化处理。太阳光直接透射比Tns按式(3)计算。Tns
式中:
2500mm
TiXEi(n)
4=300mm
太阳光直接透射比,%:
一入波长的太阳辐射相对光谱分布系数,见表3。表3
入/nm
大气质量为1.5时,(300nm~2500nm)太阳辐射相对光谱分布系数E,(n)
GB/T5137.4—2020wwW.bzxz.Net
表3续)
入/mm
0.012 093
0.000 000
注:本表米源于GB/T17683.1一1999表1第5列(大气质量为L.5),对数据进行了归一化处理。4
太阳光直接反射比Rns按式(4)计算。Rns =
一太阳光直接反射比,%:
一太阳光光谱反射比,%;
RXE(n)
En)—入波长的太阳辐射相对光谱分布系数,见表3。太阳光直接吸收比ans按式(5)计算。aps=1-Trs-Rtis
式中:
太阳光直接吸收比,%。
太阳光红外直接透射比T按式(6)计算。8.6
TXE(n)
j=780 mm
式中:
入/nm
一太阳光红外直接透射比,%;
一入波长的太阳辐射相对光谱分布系数,见表4。GB/T5137.4—2020
.....(4)
............(5)
...(6)
表4大气质量为1.5时,(780nm~2500nm)太阳辐射相对光谱分布系数E(n)
注:本表来源于GB/T17683.1一1999表1第5列(大气质量为1.5),对数据进行了归一化处理。8.7
太阳光红外直接反射比R按式(7)计算。RR
式中,
一太阳光红外直接反射比,%;
RaXE(n)
A=T80mm
E(n)—入波长的太阳辐射相对光谱分布系数,见表4。E(n)
GB/T5137.4—2020
8.8太阳光红外直接吸收比am按式(8)计算。am=1-Tm-RR
式中:
一太阳光红外直接吸收比,%。
8.9太阳能总透射比Tts按式(9)计算。Trs=Ts+q
式中:
一太阳能总透射比,%;
一试样向室内侧的二次热传递系数,%。8.10太阳红外热能总透射比g按式(10)计算。g=Tm+qi
式中:
太阳红外热能总透射比,%;
试样向室内侧的红外二次热传递系数,%。8.11单层玻璃二次热传递系数q按式(11)计算。q=ax
式中:
q:或qm:
as或3
试样内表面换热系数,单位为瓦特每平方米开尔文[W/(m·K)];h.
h.—一试样外表面换热系数,单位为瓦特每平方米开尔文[W/(m2·K)]。(8)
-(9)
(10)
(11)
内表面换热系数h:按式(12)计算。如果为了满足特殊的边界条件,也可采用其他内表面换热系数h:并应给出提示。
式中:
(12)
-修正后的辐射率,计算方法与EN673—致。对于普通玻璃,e;=0.837,h;8.0W/(m2·K)。外表面换热系数h。按式(13)或式(14)计算。当w<5m/s.h=5.57+3.94v
当v≥5m/s.h.=7.10.78
式中,
(13)
(14)
-风速,单位为米每秒(m/s)。当车辆静止时,v=4m/s:当车辆行驶时,车速等于风速。8.12中空玻璃的太阳能特性相关参数试验可采用GB/T2680和EN673中的定义、计算公式和计算方法。
9结果表达
报告中应体现试样厚度类型、结构。如果适用,还包括曲面方向及使用仪器。试样的太阳光紫外线透射比、太阳光直接透射比、太阳光直接反射比、太阳光直接吸收比、太阳光红外直接透射比、太阳光红外直接反射比、太阳光红外直接吸收比、太阳能总透射比、太阳红外热能总透射比结果应精确至0.1%。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与IS013837:2008相比的结构变化情况GB/T5137.4—2020
本部分与ISO13837:2008相比在结构上有较多调整,具体章条编号对照情况见表A.1。表A.1
本部分与IS013837:2008的章条编号对照情况本部分章条编号
8.6.8.7.8.8
8.9.8.11.8.12
附录A
附录B
6.3.16.3.2
附录B
6.5.附录B
附录A
附录B
对应的ISO13837:2008章条编号7
GB/T5137.4—2020
(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与IS013837:2008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表B.1给出了本部分与ISO13837:2008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表B.1
本部分章
条编号
参考文献
本部分与IS013837:2008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技术性差异
删除了具体适用的产品种类
关于规范性引用文件,本部分做了具有技术性差异的调整调整的情况集中反映在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具体调整如下!
增加引用了GB/T2680.QC/T1119、EN673(见第3章、8.12
删除了CIE85:1989
删除了“标准化”“太阳光间接透射比\\大气质量”的定义
删除了\符号”
增加了环境条件的要求
删除了原国际标准中的附录A和附录B.将相关内容并入到标准正文中
增加\AM1.5太阳光紫外线透射比(300nm~380nm)\的计算方法
增加了\太阳光红外直接透射比T#\计算方法增加了\太阳光红外直接反射比R\计算方法增加了\太阳光红外直接吸收比\计算方法增加了\太阳光红外直接吸收比g限计算方法删除了原国际标准中的第4章“计算公约\的内容删除了原国际标准中的\计算公约B\的计算方法用GB/T17683.1-1999代替原国际标准中第2章ISO 9845.1:1992
增加了标准应用范图
适应我国技术条件
“标准化”改为“校准”不再进行定义大气质量在GB/T17683.1-1999已定义,本部分不再重新定义“太阳光间接透射比”改为“二次热传递系数”,在正文规定了计算方法在正文中进行了说明
便于测试环境的统一,减少测试误差便于标准的查阅
本部分采用国际通行的AM1.5的计算方法增加了标准应用范围
增加了标准应用范围
增加了标准应用范图
增加了标准应用范围
本部分采用国际通行的AM1.5的计算方法本部分采用国际通行的AM1.5的计算方法便于标准使用者使用中文标准条款[1]GB/T17683.1-1999
太阳能
参考文献
GB/T5137.4—2020
在地面不同接收条件下的太阳光谱辐照度标准第1部
分:大气质量1.5的法向直接日射辐照度和半球向日射辐照度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GB国家标准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