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农业行业标准(NY) >>
- NY/T 5022-2006 无公害食品 香蕉生产技术规程

【行业标准】 无公害食品 香蕉生产技术规程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8-19 04:16:29
- NY/T5022-2006
- 现行
标准号:
NY/T 5022-2006
标准名称:
无公害食品 香蕉生产技术规程
标准类别:
农业行业标准(NY)
标准状态:
现行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 .pdf下载大小:

部分标准内容:
ICS65.020.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5022-2006
代替NY/T5022--2001
无公害食品
2006-01-26发布
香蕉生产技术规程
2006-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
本标准代替NY/T5022—2001《尤公害食品香蕉生产技术规程》。
本标准与NY/T5022一2001相比,主要有以下变化:园地选择增加了对气候条件、立地条件的规定。NY/T5022—2006
园地规划增加了对种植规格、品种选择、包装房、采收索道与采后处理设施的规定。施肥管理调整了施肥比例,增加了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等的规定。树体管理增加了除芽与留芽、校蓄与绑叶、抹花、疏果、调整果轴方向、立桩防风的规定。增加了生产周期、轮作制度、灾害预防与补救措施的规定。果实采收增加了采收适期、无伤采收技术的规定。删除允许推荐使用的具体肥料种类的规定。删除推荐使用的具体农药种类的规定。删除限用的具体中等毒性有机农药种类的规定。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本标准由农业部热带作物及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本标准负责修订单位: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园艺学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本标准主要修订人:李绍鹏、蔡胜忠、刘德兵、李茂富、陈业渊、魏守兴、王成英。本标准于2001年首次发布。
1范围
无公害食品
香蕉生产技术规程
NY/T5022—2006
本标准规定了香蕉(Musaspp.)园地选择、园地规划、园地准备与定植、土壤管理、施肥管理、水分管理、树体管理、病虫害防治、生产周期及轮作制度、灾害的预防与补救措施和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香蕉生产。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4284
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
GB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8172bZxz.net
城镇垃圾农用控制标准
GB/T 8321
NY5023
NY/T227
NY/T357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热带水果产地环境条件
无公害食品
微生物肥料
香蕉组培苗
NY/T394
园地选择
3.1气候条件
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适宜的气候条件为年均温≥20.8℃,≥10℃年活动积温≥7500℃,最低月平均气温≥12℃,全年无霜或基本无霜;光照充足。
3.2产地环境空气质量
应符合NY5023的规定。
3土壤条件
土壤环境质量按NY5023的规定执行外,十层深厚达60cm以上,地下水位距地面80cm以上,土壤肥沃疏松的壤土或沙壤土,pH5.5~7.53.4产地灌溉水质量
应符合NY5023的规定。
立地条件
选择避风避寒条件好、阳光充足的小环境,藻方便、交通便利、远离砖瓦厂、化工厂、水泥厂等空气污染源的区域建园,避免选用冷空气不易排除的低注以及地势过低、地下水位过高的地段。不应在坡度超过15°的坡地建园。
园地规划
4.1小区与防护林
根据园地的地形、土壤等环境条件和有利管理的原则,设置若干小区,小区面积以3hm2~7hm2为1
NY/T5022—2006
宜。在沿海台风区和常风较大的地区,园地及小区周围宜营造防护林带,林缘距以5m~6m为宜。4.2道路系统
设置贯穿全园的道路系统,一般主路宽和支路宽分别为5m~6m和3m~4m,主路应与包装房、支路、园外道路相连。
4.3排灌系统
将园地分为若干小区后,在园地四周设总排灌沟,园内设纵横大沟并与睦沟相连,在坡地建园还应在坡上设防洪沟。根据地势确定各排水沟的大小与深浅,以在短时间内能迅速排除园内积水为宜。无自流溉条件的焦园,应做好蓄水或引堤水工程。有条件者,应尽可能在蕉园内设置滴灌、喷灌或喷带灌等节水灌溉设施。
4.4种植密度与规格
4.4.1种植密度
根据香蕉种类、品种、土壤肥力、生产周期、果园机械化程度、地势等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原则上以在否蕉生长盛期叶片能基本荫蔽地面为它。推荐中秆香蕉品种的种植密度为1950株/hm2~2700株/hm2。矮秆品种、上壤较瘦或单造蕉,或坡地与山地建园可适当密植,而高秆品种、土壤较肥沃、平地与水田建园,或果园机械化程度较高者可适当疏植。4.4.2种植规格
可采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或宽窄行等种植规格,行距2.0m~2.6m,株距1.9m~2.0m。推荐采用宽窄行单植,宽行行距2.6m,牵行行距2.0m,株距1.7m2.0m,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株行距。
4.5品种选择
根据收获期、土壤肥力和管理水平等选择栽培品种,宜选择本地适栽,抗逆性较强,高产优质,市场畅销的品种。
4.6包装房与采后处理设施
在燕园均匀设立包装房,其房能遮阳挡雨,四周通透,内设慰挂蕉钩、清洗池、称重、保鲜和包装等采后商品化处理设施。
4.7采收索道
有条件者,应在蕉园内架设以镀锌钢管为材料、高约2m、底宽约1.5m的拱形采收索道,作为将果穗运往包装房的田间设施,索道距最远的蕉株直线距离一般不宜超过50m;面积较小,地块分散的蕉园无法架设采收索道者,应配套特制采收车辆作为无伤运蕉设备。5园地准备与定植
5.1整地
在挖穴前.园地应充分型粑,使土壤疏松细碎,并捡净树根等杂物以及茅草、香附子和硬骨草等恶性杂草。
5.1.1平地蕉园
深耕土壤后挖沟起哇,多采用高哇深沟浅种.行单植的种植规格,睦面宽3.4m~3.6m,睦沟面宽1.0m~1.2m,深40cm~50cm,哇面行间可开一小法沟:地下水位低的平地蕉园,睦深可以调浅,眭沟面宽可调窄。
5.1.2坡地蕉园
5°以下平缓地修筑沟埋梯田,5°以上坡地修筑等高梯田;通常先深翻土壤20cm~30cm后,等高起浅,或采用浅沟种植方式,浅沟面宽80cm、深10cm~15cm。5.2植穴准备
5.2.1挖穴
NY/T5022—2006
采用人工挖穴,一般不宜采用机械挖穴。平地蕉园植穴大小一般为面宽50cm,穴深40cm~50cm,底宽40cm;坡地蕉园植穴大小一般为面宽60cm,穴深50cm~60cm,底宽50cms5.2.2回穴、施基肥
回穴时应施足基肥,基肥应为充分腐熟的牛粪、猪粪、鸡粪、羊粪或土杂肥等有机肥和细碎的磷肥(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等)。根据土壤肥力和有机肥种类确定基肥用量,一般每穴施用有机肥5kg~10kg和磷肥200g~250g。回穴时将基肥与表土充分混匀后填人植穴中,回土至睦面平。如定植组培苗,在穴面以下15cm20cm土层内不宜含基肥。植穴宜在定植前一个月准备好。5.3种苗要求
5.3.1组培苗
提倡使用组培苗(试管苗)作为定植材料,其质量应符合NY/T357的规定。5.3.2吸芽苗
宜选用来源于无检疫对象的蕉园、品种纯正的健壮吸芽(剑芽)作种苗,要求吸芽假茎高40cm以上,球茎粗大、充实、根多,起苗时球萘伤门较小,苗身没有机械伤;不宜选用人叶吸芽作种苗。吸芽苗挖出后,采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泡1min~5min后,在球茎伤口处涂抹草木炭,待晾干后定植。
5.4定植时期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栽培目的和市场需求等,确定适宜的定植时期,-般宜选择春植、夏植或秋植,冬季不宜定植。
5.5定植天气
宜选择阴凉天气或晴天下午4时后进行定植,避免在高温下旱天气定植。5.6定植技术
5.6.1定植组培苗
按组培苗的质量级别分小区定植。定植组培营养杯(袋)苗时,在植穴中央挖一个小穴,小心除去塑料杯(袋),保持营养土柱完整不松散,将组培苗的营养土柱置于小穴中,分层用细土填人营养土柱周围,并用于稍压实。定植深度以超过营养土柱上表面2cm~3cm为宜。植后修筑树盘,淋足定根水,以后酌情淋水以保成活。如遇高温干早天气,宜覆盖树盘,并用带叶树枝或芒箕等材料插在蕉苗周围遮荫,加强淋水。
5.6.2定植吸芽苗
按吸芽苗大小分级、分小区定植,球茎伤口朝向一致。定植吸芽苗时,用细土填人吸芽苗球茎周围并踝实,定植深度以埋过球茎与假茎交界处以上3cm~5cm为宜,植后淋足定根水,并覆盖树盘。6土壤管理
6.1土壤覆盖
植后初期(一般为前3个月),提倡黑稻草、蔗叶、杂草等生物材料覆盖树盘或面。覆盖物厚度10cm~15cm,其上压少许土,覆盖物不宜接融热苗。6.2间作
不提倡蕉园间作。如需要间作时,在蕉苗植后蕉叶尚未互相遮荫前,在行间、株间的空隙地间种矮生豆类如花生、大豆等,或矮生豆科或十字花科绿肥,间作物应距总株基部70cm以上。在蕉叶相互遭荫时,应及时停止间作。
6.3除草
植后初期采用人工拔除、铲除园内尤其树盘杂草,不提倡化学除草;在假茎高1.2m以上时,可人工3
NY/T5022-2006
除草,也可结合化学除草,宜选择晴天静风时喷洒除草剂。蕉园应保持香蕉植株根圈无杂草,园内无高草或恶草。
6.4松土
在雨后哇面土壤十爽时,结合除草对唯面浅耕松土;宿根蕉园通常在早春气温回升后至发根前,进行中耕或深耕松土。平地蕉园中耕10cm~15cm,丘陵坡地、旱地蕉园应深耕20cm。中耕或深耕应离蕉株基部60cm以上,同时挖除隔年的旧蕉头(球茎),但上年刚收过果的地下茎应予保留--段时间。6.5培土
当焦头(球茎)部分露出地面时,应及时培土,其中组培苗植后植株假茎高约80cm时可开始逐渐培土。以培土至蕉头不露、根系不露为宜,不宜一次性培上过多。培土通常结合施有机肥和修睦沟进行。如园内土源不足时,应进行客王(如园外表土、土杂肥或塘泥等)。7施肥管理
7.1施肥原则
应充分满足香蕉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求,提倡采用平衡施肥和营养诊断配方施肥,有机肥与化肥微生物肥料相结合。
7.1.1农家肥和商品肥料种类的使用参照NY/T394的规定执行。7.1.2微生物肥料种类与使用参照VY/T227的规定执行。7.1.3农家肥应堆放,经≥50C发酵15d以上充分腐熟后才能施用:沼气肥需经密封储存30d以上才能使用。
7.1.4不应使用未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登记的商品肥料产品。7.1.5禁止使用含有重金属和有害物质的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垃圾、污泥和医院的粪便垃圾。7.1.6经尤害化处理后,达到GB8172规定的城镇垃圾、达到GB4284的规定的污泥可作基肥。7.1.7化肥作追肥应在采果前30d停用;叶面肥应在采收前20d停用。7.2施肥量及配比
推荐肥料施用比例为氮(N)+磷(P2Os)+钾(K2O)=1+(0.3~0.5)+(1.3~2.2),其中每株每造施用量大约为氨氮(V)300g~400g,磷(P2Os)90g~200g,钾(K20)390g~880g。宿根蕉园的施肥量为新植蕉园的80%~85%。具体施肥量及配比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土壤肥力、生产目标、种植密度、品种、管理水平等情况适当调整施肥量及配比,有条件者管施用香焦专用肥。7.3施肥时期与分配比例
7.3.1组培苗新植蕉园
7.3.1.1前期施肥
前期(植后前3个月)施壮苗肥,H的在于壮苗壮秆,应掌握勤施薄施的原则,施氮、磷肥为主,并配合施用钾肥。
7.3.1.1.1植后第一个月
植后10d~15d,组培苗抽出的第一片新ii完金展开后开始追肥,以后每7d~10d施一次,共施3次~4次,推荐每株每次淋施400倍尿素水溶液或廖然稀薄人畜粪尿约4kg。7.3.1.1.2植后第二个月
每10~15d施一次肥,共施2次~3次,推存每株每次淋施200倍尿素或硫酸钾复合肥(15-15-15)水溶液约4kge尿素与复合肥交替施用。7.3.1.1.3植后第三个月
每10d~15d施一次肥,共施2次3次,推荐每株每次淋施混合肥(尿素+硫酸钾=1+1)100倍4
NY/T5022—2006
水溶液约4kg,或撒施.上述混合肥50g~75g,有条件者采用灌溉式施肥(液态施肥)。注意施肥量可逐月加大,但施肥浓度不应过高,施用量不应过多。7.3.1.2中期施肥
中期(植后4个月至抽蕾前)施壮蕾肥,目的在于壮蕾,提高花质。以施钾肥、氮肥为主,磷肥为次。每15d~20d施一次肥。推荐中期施肥量为每株尿素400g、硫酸钾1000g和硫酸钾复合肥(15-15-15)350g,分6~8次施用。施用时尿素与硫酸钾(或硫酸钾复合肥)混合均匀后施用,多采用撒施或沟施,有条件者采用灌溉式施肥。
7.3.1.3后期施肥
后期(抽蓄后至采收期)施壮果肥,目的在于促进果实膨大,提高果实品质。主要施用钾肥和氮肥。分别在现蓄、断蕾和套袋后各施一-次肥。推荐后期施肥量为每株尿素150g、硫酸钾350g、硫酸钾复合肥(15-15-15)250g,分3次施用。施用方法按7.3.1.2的规定执行。此外,还可结合病虫害防治喷施0.2%~0.3%磷酸二氢钾或其他叶面肥。7.3.2吸芽苗新植蕉园
7.3.2.1前期施肥
前期施肥,应掌握勤施薄施的原则。植后20d左右幼苗抽出1~2片新叶时,开始追施水肥,首次施稀薄人畜粪尿,并且每株加尿素或硫酸钾复合肥(15-15-15)10g。往后约20d施一次肥,并逐渐加大施肥量,每次每株施混合肥20g~30g。混合肥等量的尿素和硫酸钾[或硫酸钾复合肥(15-15-15))配成.淋施为主.幼苗长大后也可撤施。7.3.2.2中期施肥
参照7.3.1.2的规定执行。
7.3.2.3后期施肥
参照7.3.1.3的规定执行。
7.3.3宿根蕉园施肥
7.3.3.1攻芽、攻蕾肥
推荐每株施肥量为腐熟禽畜类便或土杂肥等有机肥10kg~15kg(或饼肥1.0kg~1.5kg),磷肥(钙镁磷肥或过磷酸钙)200g~250g,尿素300g、硫酸钾800g和硫酸钾复合肥(15-15-15)300g。采收后及时施下有机肥和磷肥,促进吸芽生长。往后约20d施化肥一次,每株每次施用量约100g~150g,前期(吸芽抽10片阔叶前)可施用下限,中期(吸芽抽10片阔叶后)可施用上限。化肥种类及施用方法参照7.3.1.2执行。
7.3.3.2壮果肥
参照7.3.1.3执行。
7.4施肥方法
7.4.1土壤施肥
7.4.1.1淋施
淋施(液施)多用于植后50d~60d内的苗期,人畜粪尿(汉制成水肥)、尿素、复合肥等施用时可用此法。化肥液施时,应事先将肥料用水充分溶驾与混合均匀成一定浓度,淋于蕉苗基部周围,肥液不宜淋到叶片。
7.4.1.2沟施
沟施多用于香蕉前中期生长阶段。沟施化肥时,在树冠滴水线周围开侧沟、半环沟或环状沟,沟宽约20cm,深约10cm,均匀将肥料撤施于沟内,施后爱土。沟施有机肥时,在树冠滴水线或行间挖沟施用,沟宽40cm,沟深20cm。
7.4.1.3撒施
NY/T5022—2006
在香焦根系活动较强的季节如夏秋季、处于中期生长阶段可撤施化肥。方法是在喷灌前、雨后或没灌后,将肥料均勾撒于睡面。
7.4.1.4灌溉式施肥
灌溉式施肥又称液态施肥、加肥灌溉,将肥料溶入灌溉水中,以较小的流量,均匀、准确地直接输送到香蕉根部附近土壤中,具有优质、高产、节能、高效、无污染危害的优点。此施肥方法适合于具有喷灌、滴灌等设施的焦园采用。有条件者,推荐采用此法进行施肥。7.4.2叶面施肥
除根际施肥外,可在各生长阶段适当进行叶面施肥,如喷施0.2%磷酸二氢钾+0.2%尿素+0.2%硫酸锌+0.4%硫酸镁的混合液;也可喷施氨基酸叶面肥、微量元素叶面肥、腐殖酸叶面肥等,具体施用技术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进行。叶面喷施肥料时,宜在肥液料中加人少量黏着剂如柔水通、中性肥皂或较好的洗涤剂,并在叶面叶背一起喷施。7.5调节土壤酸度
土壤pH≤5.5的蕉园,应施用石灰调节土壤酸碱度,推荐石灰施用量为每年750kg/hm2~1500kg/hm2。
8水分管理
8.1排水
当园内水分过多时,应及时排除积水;地下水位过高时,应及时将地下水位降至60cm以下。8.2灌水
当1.壤由间持水量≤75%时应及时灌水。营养生长旺盛期、抽蕾期、果实生长期需水量大,通过漏水保持土壤日间持水量达80%~85%;苗期和果实成熟期需水量较小,则保持土壤田间持水量在75%~80%;采果前7d~10d应停止灌水。灌溉水质按NY5023有关规定执行。9树体管理
9.1除芽与留芽
9.1.1除芽与留芽时间
9.1.1.1单造蕉
-年只收一造的单造焦,应将吸芽及时去除;计划留芽生产下一造的,则在蕉株抽蕾前,把吸芽及时挖除.抽蕾后选留一壮芽生长,其余吸芽及时去除。9.1.1.2多造蕉
两年收两造或年收五造的多造蕉,在留芽与除芽时,应掌握母株刚挂果时,选留吸芽(子代):当子代吸芽接近花芽分化(约长出20片大叶)时,再选留1个吸芽(孙代),多余的吸芽应及时去除。9.1.2除芽方法
9.1.2.1机械除芽
当吸芽长到15cm~30cm高时,用锌利的钩刀齐地面将其切除,然后破坏其生长点。9.1.2.2化学除芽
当吸芽长到15cm~30cm高时,在吸芽中心(t;计形成的喇叭口)或生长点中,注人煤油2mL~3mL或其他有效药剂。
9.2割除枯叶、病叶、旧假茎
当植株上的叶片黄化或干枯占该叶片面积2/3以上或病斑严重时,应及时将其割除,并清出蕉园。当采收3个月后,应及时断除旧假茎,可将砍下的假茎切碎后就地铺于哇面,但应在其上撒施石灰,并喷酒防治香蕉象鼻虫的杀虫剂。
9.3校蕾、绑叶
NY/T5022—2006
当植株抽蓄时,应经常检查蕉株,如花蕾下垂的位置刚好在叶柄之上的,应及早将花蕾小心移至叶柄一侧,使花下垂生长。同时将靠近或接触至花蕾的叶片绑于假茎上,避免擦伤雌花子房(果皮)。9.4抹花
在果指末端小花花瓣刚变褐色时,将小花花瓣和柱头抹除;抹花宜选择晴天上午10时以后进行,雨天或早上露水不干时不宜抹花。9.5疏果
每穗果选留6~9梳果为宜,果梳过多时,可将果穗下部果梳割除,如头梳果的果指太少或梳形不整齐时也应将其割除。具体去留果梳多少,要根据挂果季节、蕉株功能叶片数及新植或宿根等情况而定;同时应疏除双连或多连果指、畸形果或受病虫为害的果指。果穗最后一梳果应保留--个果指。9.6断蕾
当花蕾的雌花开放完毕,Ⅱ若干段不结果的花苞开放后,即可进行断蓄,断口应距末梳小果约12cm。断蓄宜选择晴天午后进行,雨天或早上露水不下时不宜断蕾。9.7果穗套袋
9.7.1套袋材料
选用无纺布袋、PE薄膜袋(厚度为0.02mm~0.03mm)、珍珠棉袋或香蕉专用袋等作为套袋材料。规格一般为120cm~135cm×60cm80cm(长×宽),具体依果穗大小而定。9.7.2套袋时间
断蕾后10d内完成。
9.7.3套袋方法
套袋前对果穗喷施一次防治香蕉黑星病的杀菌剂和防治香蕉花蓟马的杀虫剂。套袋时,上袋口应距离头梳果的果柄25cm以上,用绳子将之扎实在果轴上;下袋口可不绑或稍绑,并记录断蕾套袋时间。夏季使用PE薄膜袋必须打孔,还应事先在果穗中上部向阳面加垫双层报纸、牛皮纸、软质包装纸或无黑星病的护叶,将袋子与果实隔开(防晒);在冬季温度降至8℃以下时,应套双层袋或在袋内加牛皮纸,并扎实下袋口(防寒)。
9.8调整果穗轴方向
对果穗轴不与地面垂直的,宜用绳子绑住果穗的末端,拉往假茎方向并固定在假茎上,使其与地面垂直。
9.9立桩防风
可选用坚硬的竹子或木条作蕉桩。立桩在抽蕾前或抽蓄后进行。抽蕾前立桩时,一般在距蕉头20cm处打洞,洞深40cm,将蕉桩竖人洞中并压紧,然后用塑料片绳等将假茎绑牢于蕉桩上,在抽蕾后应调节焦桩达到不与花蕾(果穗)接触;抽莆后立桩时,应将蕉桩立于假茎与蕉蕾(果穗)的另一侧或蕉蕾的侧边,避免蕉桩与果实接触,蕉桩上部绑牢于果轴上。10病虫害防治
10.1防治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改善蕉园生态环境,加强栽培管理为基础,综合应用各种防治措施,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措施,科学合理注行化学防治。10.2农业防治
10.2.1选用适应性好、抗病虫能力强的优良品种。10.2.2实行轮作制度。
NY/T5022—2006
10.2.3加强土肥水管理,特别应增施有机肥,以增强树势,提高树体自身抗病虫能力。10.2.4控制杂草生长,以减少病源和虫源。10.2.5及时清除园内花叶心腐病、束顶病或枯萎病的病株,并割除病残老叶,保持蕉园田间卫生。10.3物理机械防治
10.3.1使用诱虫灯诱杀夜间活动的害虫。10.3.2采用果实套袋技术防止病虫直接为害果穗。10.4生物防治
10.4.1优先使用微生物源、植物源生物农药10.4.2选用对捕食螨、食螨飘虫等天敌杀伤力小的杀虫剂。10.4.3保护或人工释放捕食螨、食蚜蚁等天敌,10.5化学防治
10.5.1推荐使用植物源杀虫剂、微生物源杀虫杀菌剂、昆虫生长调节剂、矿物源杀虫杀菌剂以及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限制使用中等毒性的化学农药。10.5.2不应使用未经国家有关部门登记和许可生产的农药。10.5.3禁止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或具有致畸、致癌、致突变的农药(见附录A)。10.5.4使用化学农药时,参照GB4285、GB/T8321中有关的农药使用准则和规定,严格掌握施用剂量、施药次数和安全问隔期。对标准规定的农药,要严格按照该农药说明书中的规定进行使用,不得随意加人剂量和浓度。对限制使用的中等毒性农药,应针对不同病虫害防治对象,使用其浓度允许范围的下限。
10.5.5在香蕉生产中,提侣将不同类型农药交替使用和合理混用,防止病原体和害虫产生抗药性。10.6香蕉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
参见附录B。
11生产周期及轮作制度
11.1生产周期
--般蕉园生产周期为2年~3年,具体根据蕉园发病率与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等而定。11.2轮作制度
蕉园淘汰后不宜连作,提倡与水稽或甘蔗等作物轮作1年~2年后才重新建立蕉园。如果轮作受十地限制,也可将原蕉园的植株位置变更,即把原有的哇沟填土定植蕉苗,而植蕉的位置开成新沟,并深耕松土利增施有机肥。
12灾害的预防与补救措施
12.1防风与风害的补救措施
12.1.1防风
12.1.1.1选择避风小环境建园,并营造防护林12.1.1.2
选择中秆或中矮秆品种。
12.1.1.3选择适宜的定植季节与留芽时期,避开或减少台风的影响。12.1.1.4台风季节避免挖除吸芽,可采用化学除芽。12.1.1.5
增施钾肥,排除焦园积水。
立桩防风。
12.1.2风害的补救措施
12.1.2.1风害后应及时排除蕉园积水。NY/T5022-2006
12.1.2.2较小植株,如倾斜的进行培土,倒伏的及时扶正并培土压实;倾斜的挂果植株,应去除部分果梳,并进行培土,必要时立蕉桩固定;假茎被折弯者,用利刀在折弯处切开一小口,使新叶从中长出,并保留植株叶片。
12.1.2.3尚未花芽分化的植株假茎被折断者,从断口以下约10cm处,将被折断的假茎砍欲断并置于行间,保留植株,继续加强管理以恢复生长与抽穗挂果;如已花芽分化或挂果的植株其假苯被折断者,按上述方法砍断假茎,原植株不宜保留,应另选留健壮新抽吸芽接替生长,不宜选留因除芽不彻底而继续恢复生长的吸芽;如待更新焦园则应新种香蕉或改种其他作物。12.1.2.4尚未花芽分化的植株整株被风连根拔起的,将其每片叶片各剪去一半,重新种植。5剪除受伤严重的叶片,及时清理焦园残株烂叶。12.1.2.5
风害后喷药防治香蕉叶斑病、炭疽病和象虫等病虫害,参照附录B的有关规定执行。12.1.2.7风害后约10d加强施肥,促进植株恢复生长,并割除枯叶。12.2寒害的预防与补教措施
12.2.1寒害的预防
12.2.1.1选择避寒的小环境建园;选择健壮种苗或大苗定植,使其入冬前抽出8片叶以上;寒害严重的地区,苗期过冬的蕉园,应采用地膜覆盖面。12.2.1.2加强施肥管理,增施磷、钾肥,初冬开始重施过冬肥,以有机肥为主,并加强蕉头培土,睦面盖草10cm15cm厚。
12.2.1.3在霜冻发生之前,在假茎顶部用稻草或十蕉叶遮盖,或束顶叶遮盖蕉心。12.2.1.4果穗套袋,具体按9.7的规定执行;或用稽草、干蕉叶包扎果穗防寒。12.2.1.5保护越冬吸芽,对高20cm以下的吸芽,可用土将之覆盖,春天回暖后扒开土让其生长;对高1m以上的吸芽,用稻草、干蕉叶或甘蔗叶等将之包裹,再包上一层薄膜,而且这块薄膜应盖住蕉头附近约35cm宽的范围。
12.2.1.6寒害严重的地区,更应提倡配套喷滞系统,以便在霜冻发生之前全园喷灌防寒。12.2.1.7在预报有霜冻的夜晚,用稻草、杂草、锯屑、谷壳等材料,在蕉园内熏烟,45堆/hm2~60堆/hm2。点燃发烟材料应在当天夜里霜冻危害温度出现之前1h~2h开始,并使烟幕维持到口出后1h~2h为止。
12.2.1.8冬季有寒害的地区,控制不在冬天抽蕾。12.2.2寒害的补救措施
12.2.2.1春暖后应及时割除被冻坏的叶片、假茎。12.2.2.2花蕾或幼果被冻坏的应将该植株砍除,促进吸芽抽生。如因低温影响导致抽不出花凿的,可用刀在假茎上部向下割15cm20cm长,深3cm~4cm的切口,让花能从切口处抽出。12.2.2.3气温同升前(2月上旬或中旬)中拆松土,气温回升后及时施肥或灌溉。12.3热害的预防
12.3.1灌水防旱
高温干旱季节,应加强蕉园灌水防早,增大蕉园湿度,降低燕园湿度。12.3.2合理密植
应合理密植,不宜种植过疏,具体按4.4.1的规定执行。12.3.3土壤覆盖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5022-2006
代替NY/T5022--2001
无公害食品
2006-01-26发布
香蕉生产技术规程
2006-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
本标准代替NY/T5022—2001《尤公害食品香蕉生产技术规程》。
本标准与NY/T5022一2001相比,主要有以下变化:园地选择增加了对气候条件、立地条件的规定。NY/T5022—2006
园地规划增加了对种植规格、品种选择、包装房、采收索道与采后处理设施的规定。施肥管理调整了施肥比例,增加了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等的规定。树体管理增加了除芽与留芽、校蓄与绑叶、抹花、疏果、调整果轴方向、立桩防风的规定。增加了生产周期、轮作制度、灾害预防与补救措施的规定。果实采收增加了采收适期、无伤采收技术的规定。删除允许推荐使用的具体肥料种类的规定。删除推荐使用的具体农药种类的规定。删除限用的具体中等毒性有机农药种类的规定。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本标准由农业部热带作物及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本标准负责修订单位: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园艺学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本标准主要修订人:李绍鹏、蔡胜忠、刘德兵、李茂富、陈业渊、魏守兴、王成英。本标准于2001年首次发布。
1范围
无公害食品
香蕉生产技术规程
NY/T5022—2006
本标准规定了香蕉(Musaspp.)园地选择、园地规划、园地准备与定植、土壤管理、施肥管理、水分管理、树体管理、病虫害防治、生产周期及轮作制度、灾害的预防与补救措施和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香蕉生产。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4284
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
GB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8172bZxz.net
城镇垃圾农用控制标准
GB/T 8321
NY5023
NY/T227
NY/T357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热带水果产地环境条件
无公害食品
微生物肥料
香蕉组培苗
NY/T394
园地选择
3.1气候条件
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适宜的气候条件为年均温≥20.8℃,≥10℃年活动积温≥7500℃,最低月平均气温≥12℃,全年无霜或基本无霜;光照充足。
3.2产地环境空气质量
应符合NY5023的规定。
3土壤条件
土壤环境质量按NY5023的规定执行外,十层深厚达60cm以上,地下水位距地面80cm以上,土壤肥沃疏松的壤土或沙壤土,pH5.5~7.53.4产地灌溉水质量
应符合NY5023的规定。
立地条件
选择避风避寒条件好、阳光充足的小环境,藻方便、交通便利、远离砖瓦厂、化工厂、水泥厂等空气污染源的区域建园,避免选用冷空气不易排除的低注以及地势过低、地下水位过高的地段。不应在坡度超过15°的坡地建园。
园地规划
4.1小区与防护林
根据园地的地形、土壤等环境条件和有利管理的原则,设置若干小区,小区面积以3hm2~7hm2为1
NY/T5022—2006
宜。在沿海台风区和常风较大的地区,园地及小区周围宜营造防护林带,林缘距以5m~6m为宜。4.2道路系统
设置贯穿全园的道路系统,一般主路宽和支路宽分别为5m~6m和3m~4m,主路应与包装房、支路、园外道路相连。
4.3排灌系统
将园地分为若干小区后,在园地四周设总排灌沟,园内设纵横大沟并与睦沟相连,在坡地建园还应在坡上设防洪沟。根据地势确定各排水沟的大小与深浅,以在短时间内能迅速排除园内积水为宜。无自流溉条件的焦园,应做好蓄水或引堤水工程。有条件者,应尽可能在蕉园内设置滴灌、喷灌或喷带灌等节水灌溉设施。
4.4种植密度与规格
4.4.1种植密度
根据香蕉种类、品种、土壤肥力、生产周期、果园机械化程度、地势等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原则上以在否蕉生长盛期叶片能基本荫蔽地面为它。推荐中秆香蕉品种的种植密度为1950株/hm2~2700株/hm2。矮秆品种、上壤较瘦或单造蕉,或坡地与山地建园可适当密植,而高秆品种、土壤较肥沃、平地与水田建园,或果园机械化程度较高者可适当疏植。4.4.2种植规格
可采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或宽窄行等种植规格,行距2.0m~2.6m,株距1.9m~2.0m。推荐采用宽窄行单植,宽行行距2.6m,牵行行距2.0m,株距1.7m2.0m,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株行距。
4.5品种选择
根据收获期、土壤肥力和管理水平等选择栽培品种,宜选择本地适栽,抗逆性较强,高产优质,市场畅销的品种。
4.6包装房与采后处理设施
在燕园均匀设立包装房,其房能遮阳挡雨,四周通透,内设慰挂蕉钩、清洗池、称重、保鲜和包装等采后商品化处理设施。
4.7采收索道
有条件者,应在蕉园内架设以镀锌钢管为材料、高约2m、底宽约1.5m的拱形采收索道,作为将果穗运往包装房的田间设施,索道距最远的蕉株直线距离一般不宜超过50m;面积较小,地块分散的蕉园无法架设采收索道者,应配套特制采收车辆作为无伤运蕉设备。5园地准备与定植
5.1整地
在挖穴前.园地应充分型粑,使土壤疏松细碎,并捡净树根等杂物以及茅草、香附子和硬骨草等恶性杂草。
5.1.1平地蕉园
深耕土壤后挖沟起哇,多采用高哇深沟浅种.行单植的种植规格,睦面宽3.4m~3.6m,睦沟面宽1.0m~1.2m,深40cm~50cm,哇面行间可开一小法沟:地下水位低的平地蕉园,睦深可以调浅,眭沟面宽可调窄。
5.1.2坡地蕉园
5°以下平缓地修筑沟埋梯田,5°以上坡地修筑等高梯田;通常先深翻土壤20cm~30cm后,等高起浅,或采用浅沟种植方式,浅沟面宽80cm、深10cm~15cm。5.2植穴准备
5.2.1挖穴
NY/T5022—2006
采用人工挖穴,一般不宜采用机械挖穴。平地蕉园植穴大小一般为面宽50cm,穴深40cm~50cm,底宽40cm;坡地蕉园植穴大小一般为面宽60cm,穴深50cm~60cm,底宽50cms5.2.2回穴、施基肥
回穴时应施足基肥,基肥应为充分腐熟的牛粪、猪粪、鸡粪、羊粪或土杂肥等有机肥和细碎的磷肥(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等)。根据土壤肥力和有机肥种类确定基肥用量,一般每穴施用有机肥5kg~10kg和磷肥200g~250g。回穴时将基肥与表土充分混匀后填人植穴中,回土至睦面平。如定植组培苗,在穴面以下15cm20cm土层内不宜含基肥。植穴宜在定植前一个月准备好。5.3种苗要求
5.3.1组培苗
提倡使用组培苗(试管苗)作为定植材料,其质量应符合NY/T357的规定。5.3.2吸芽苗
宜选用来源于无检疫对象的蕉园、品种纯正的健壮吸芽(剑芽)作种苗,要求吸芽假茎高40cm以上,球茎粗大、充实、根多,起苗时球萘伤门较小,苗身没有机械伤;不宜选用人叶吸芽作种苗。吸芽苗挖出后,采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泡1min~5min后,在球茎伤口处涂抹草木炭,待晾干后定植。
5.4定植时期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栽培目的和市场需求等,确定适宜的定植时期,-般宜选择春植、夏植或秋植,冬季不宜定植。
5.5定植天气
宜选择阴凉天气或晴天下午4时后进行定植,避免在高温下旱天气定植。5.6定植技术
5.6.1定植组培苗
按组培苗的质量级别分小区定植。定植组培营养杯(袋)苗时,在植穴中央挖一个小穴,小心除去塑料杯(袋),保持营养土柱完整不松散,将组培苗的营养土柱置于小穴中,分层用细土填人营养土柱周围,并用于稍压实。定植深度以超过营养土柱上表面2cm~3cm为宜。植后修筑树盘,淋足定根水,以后酌情淋水以保成活。如遇高温干早天气,宜覆盖树盘,并用带叶树枝或芒箕等材料插在蕉苗周围遮荫,加强淋水。
5.6.2定植吸芽苗
按吸芽苗大小分级、分小区定植,球茎伤口朝向一致。定植吸芽苗时,用细土填人吸芽苗球茎周围并踝实,定植深度以埋过球茎与假茎交界处以上3cm~5cm为宜,植后淋足定根水,并覆盖树盘。6土壤管理
6.1土壤覆盖
植后初期(一般为前3个月),提倡黑稻草、蔗叶、杂草等生物材料覆盖树盘或面。覆盖物厚度10cm~15cm,其上压少许土,覆盖物不宜接融热苗。6.2间作
不提倡蕉园间作。如需要间作时,在蕉苗植后蕉叶尚未互相遮荫前,在行间、株间的空隙地间种矮生豆类如花生、大豆等,或矮生豆科或十字花科绿肥,间作物应距总株基部70cm以上。在蕉叶相互遭荫时,应及时停止间作。
6.3除草
植后初期采用人工拔除、铲除园内尤其树盘杂草,不提倡化学除草;在假茎高1.2m以上时,可人工3
NY/T5022-2006
除草,也可结合化学除草,宜选择晴天静风时喷洒除草剂。蕉园应保持香蕉植株根圈无杂草,园内无高草或恶草。
6.4松土
在雨后哇面土壤十爽时,结合除草对唯面浅耕松土;宿根蕉园通常在早春气温回升后至发根前,进行中耕或深耕松土。平地蕉园中耕10cm~15cm,丘陵坡地、旱地蕉园应深耕20cm。中耕或深耕应离蕉株基部60cm以上,同时挖除隔年的旧蕉头(球茎),但上年刚收过果的地下茎应予保留--段时间。6.5培土
当焦头(球茎)部分露出地面时,应及时培土,其中组培苗植后植株假茎高约80cm时可开始逐渐培土。以培土至蕉头不露、根系不露为宜,不宜一次性培上过多。培土通常结合施有机肥和修睦沟进行。如园内土源不足时,应进行客王(如园外表土、土杂肥或塘泥等)。7施肥管理
7.1施肥原则
应充分满足香蕉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求,提倡采用平衡施肥和营养诊断配方施肥,有机肥与化肥微生物肥料相结合。
7.1.1农家肥和商品肥料种类的使用参照NY/T394的规定执行。7.1.2微生物肥料种类与使用参照VY/T227的规定执行。7.1.3农家肥应堆放,经≥50C发酵15d以上充分腐熟后才能施用:沼气肥需经密封储存30d以上才能使用。
7.1.4不应使用未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登记的商品肥料产品。7.1.5禁止使用含有重金属和有害物质的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垃圾、污泥和医院的粪便垃圾。7.1.6经尤害化处理后,达到GB8172规定的城镇垃圾、达到GB4284的规定的污泥可作基肥。7.1.7化肥作追肥应在采果前30d停用;叶面肥应在采收前20d停用。7.2施肥量及配比
推荐肥料施用比例为氮(N)+磷(P2Os)+钾(K2O)=1+(0.3~0.5)+(1.3~2.2),其中每株每造施用量大约为氨氮(V)300g~400g,磷(P2Os)90g~200g,钾(K20)390g~880g。宿根蕉园的施肥量为新植蕉园的80%~85%。具体施肥量及配比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土壤肥力、生产目标、种植密度、品种、管理水平等情况适当调整施肥量及配比,有条件者管施用香焦专用肥。7.3施肥时期与分配比例
7.3.1组培苗新植蕉园
7.3.1.1前期施肥
前期(植后前3个月)施壮苗肥,H的在于壮苗壮秆,应掌握勤施薄施的原则,施氮、磷肥为主,并配合施用钾肥。
7.3.1.1.1植后第一个月
植后10d~15d,组培苗抽出的第一片新ii完金展开后开始追肥,以后每7d~10d施一次,共施3次~4次,推荐每株每次淋施400倍尿素水溶液或廖然稀薄人畜粪尿约4kg。7.3.1.1.2植后第二个月
每10~15d施一次肥,共施2次~3次,推存每株每次淋施200倍尿素或硫酸钾复合肥(15-15-15)水溶液约4kge尿素与复合肥交替施用。7.3.1.1.3植后第三个月
每10d~15d施一次肥,共施2次3次,推荐每株每次淋施混合肥(尿素+硫酸钾=1+1)100倍4
NY/T5022—2006
水溶液约4kg,或撒施.上述混合肥50g~75g,有条件者采用灌溉式施肥(液态施肥)。注意施肥量可逐月加大,但施肥浓度不应过高,施用量不应过多。7.3.1.2中期施肥
中期(植后4个月至抽蕾前)施壮蕾肥,目的在于壮蕾,提高花质。以施钾肥、氮肥为主,磷肥为次。每15d~20d施一次肥。推荐中期施肥量为每株尿素400g、硫酸钾1000g和硫酸钾复合肥(15-15-15)350g,分6~8次施用。施用时尿素与硫酸钾(或硫酸钾复合肥)混合均匀后施用,多采用撒施或沟施,有条件者采用灌溉式施肥。
7.3.1.3后期施肥
后期(抽蓄后至采收期)施壮果肥,目的在于促进果实膨大,提高果实品质。主要施用钾肥和氮肥。分别在现蓄、断蕾和套袋后各施一-次肥。推荐后期施肥量为每株尿素150g、硫酸钾350g、硫酸钾复合肥(15-15-15)250g,分3次施用。施用方法按7.3.1.2的规定执行。此外,还可结合病虫害防治喷施0.2%~0.3%磷酸二氢钾或其他叶面肥。7.3.2吸芽苗新植蕉园
7.3.2.1前期施肥
前期施肥,应掌握勤施薄施的原则。植后20d左右幼苗抽出1~2片新叶时,开始追施水肥,首次施稀薄人畜粪尿,并且每株加尿素或硫酸钾复合肥(15-15-15)10g。往后约20d施一次肥,并逐渐加大施肥量,每次每株施混合肥20g~30g。混合肥等量的尿素和硫酸钾[或硫酸钾复合肥(15-15-15))配成.淋施为主.幼苗长大后也可撤施。7.3.2.2中期施肥
参照7.3.1.2的规定执行。
7.3.2.3后期施肥
参照7.3.1.3的规定执行。
7.3.3宿根蕉园施肥
7.3.3.1攻芽、攻蕾肥
推荐每株施肥量为腐熟禽畜类便或土杂肥等有机肥10kg~15kg(或饼肥1.0kg~1.5kg),磷肥(钙镁磷肥或过磷酸钙)200g~250g,尿素300g、硫酸钾800g和硫酸钾复合肥(15-15-15)300g。采收后及时施下有机肥和磷肥,促进吸芽生长。往后约20d施化肥一次,每株每次施用量约100g~150g,前期(吸芽抽10片阔叶前)可施用下限,中期(吸芽抽10片阔叶后)可施用上限。化肥种类及施用方法参照7.3.1.2执行。
7.3.3.2壮果肥
参照7.3.1.3执行。
7.4施肥方法
7.4.1土壤施肥
7.4.1.1淋施
淋施(液施)多用于植后50d~60d内的苗期,人畜粪尿(汉制成水肥)、尿素、复合肥等施用时可用此法。化肥液施时,应事先将肥料用水充分溶驾与混合均匀成一定浓度,淋于蕉苗基部周围,肥液不宜淋到叶片。
7.4.1.2沟施
沟施多用于香蕉前中期生长阶段。沟施化肥时,在树冠滴水线周围开侧沟、半环沟或环状沟,沟宽约20cm,深约10cm,均匀将肥料撤施于沟内,施后爱土。沟施有机肥时,在树冠滴水线或行间挖沟施用,沟宽40cm,沟深20cm。
7.4.1.3撒施
NY/T5022—2006
在香焦根系活动较强的季节如夏秋季、处于中期生长阶段可撤施化肥。方法是在喷灌前、雨后或没灌后,将肥料均勾撒于睡面。
7.4.1.4灌溉式施肥
灌溉式施肥又称液态施肥、加肥灌溉,将肥料溶入灌溉水中,以较小的流量,均匀、准确地直接输送到香蕉根部附近土壤中,具有优质、高产、节能、高效、无污染危害的优点。此施肥方法适合于具有喷灌、滴灌等设施的焦园采用。有条件者,推荐采用此法进行施肥。7.4.2叶面施肥
除根际施肥外,可在各生长阶段适当进行叶面施肥,如喷施0.2%磷酸二氢钾+0.2%尿素+0.2%硫酸锌+0.4%硫酸镁的混合液;也可喷施氨基酸叶面肥、微量元素叶面肥、腐殖酸叶面肥等,具体施用技术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进行。叶面喷施肥料时,宜在肥液料中加人少量黏着剂如柔水通、中性肥皂或较好的洗涤剂,并在叶面叶背一起喷施。7.5调节土壤酸度
土壤pH≤5.5的蕉园,应施用石灰调节土壤酸碱度,推荐石灰施用量为每年750kg/hm2~1500kg/hm2。
8水分管理
8.1排水
当园内水分过多时,应及时排除积水;地下水位过高时,应及时将地下水位降至60cm以下。8.2灌水
当1.壤由间持水量≤75%时应及时灌水。营养生长旺盛期、抽蕾期、果实生长期需水量大,通过漏水保持土壤日间持水量达80%~85%;苗期和果实成熟期需水量较小,则保持土壤田间持水量在75%~80%;采果前7d~10d应停止灌水。灌溉水质按NY5023有关规定执行。9树体管理
9.1除芽与留芽
9.1.1除芽与留芽时间
9.1.1.1单造蕉
-年只收一造的单造焦,应将吸芽及时去除;计划留芽生产下一造的,则在蕉株抽蕾前,把吸芽及时挖除.抽蕾后选留一壮芽生长,其余吸芽及时去除。9.1.1.2多造蕉
两年收两造或年收五造的多造蕉,在留芽与除芽时,应掌握母株刚挂果时,选留吸芽(子代):当子代吸芽接近花芽分化(约长出20片大叶)时,再选留1个吸芽(孙代),多余的吸芽应及时去除。9.1.2除芽方法
9.1.2.1机械除芽
当吸芽长到15cm~30cm高时,用锌利的钩刀齐地面将其切除,然后破坏其生长点。9.1.2.2化学除芽
当吸芽长到15cm~30cm高时,在吸芽中心(t;计形成的喇叭口)或生长点中,注人煤油2mL~3mL或其他有效药剂。
9.2割除枯叶、病叶、旧假茎
当植株上的叶片黄化或干枯占该叶片面积2/3以上或病斑严重时,应及时将其割除,并清出蕉园。当采收3个月后,应及时断除旧假茎,可将砍下的假茎切碎后就地铺于哇面,但应在其上撒施石灰,并喷酒防治香蕉象鼻虫的杀虫剂。
9.3校蕾、绑叶
NY/T5022—2006
当植株抽蓄时,应经常检查蕉株,如花蕾下垂的位置刚好在叶柄之上的,应及早将花蕾小心移至叶柄一侧,使花下垂生长。同时将靠近或接触至花蕾的叶片绑于假茎上,避免擦伤雌花子房(果皮)。9.4抹花
在果指末端小花花瓣刚变褐色时,将小花花瓣和柱头抹除;抹花宜选择晴天上午10时以后进行,雨天或早上露水不干时不宜抹花。9.5疏果
每穗果选留6~9梳果为宜,果梳过多时,可将果穗下部果梳割除,如头梳果的果指太少或梳形不整齐时也应将其割除。具体去留果梳多少,要根据挂果季节、蕉株功能叶片数及新植或宿根等情况而定;同时应疏除双连或多连果指、畸形果或受病虫为害的果指。果穗最后一梳果应保留--个果指。9.6断蕾
当花蕾的雌花开放完毕,Ⅱ若干段不结果的花苞开放后,即可进行断蓄,断口应距末梳小果约12cm。断蓄宜选择晴天午后进行,雨天或早上露水不下时不宜断蕾。9.7果穗套袋
9.7.1套袋材料
选用无纺布袋、PE薄膜袋(厚度为0.02mm~0.03mm)、珍珠棉袋或香蕉专用袋等作为套袋材料。规格一般为120cm~135cm×60cm80cm(长×宽),具体依果穗大小而定。9.7.2套袋时间
断蕾后10d内完成。
9.7.3套袋方法
套袋前对果穗喷施一次防治香蕉黑星病的杀菌剂和防治香蕉花蓟马的杀虫剂。套袋时,上袋口应距离头梳果的果柄25cm以上,用绳子将之扎实在果轴上;下袋口可不绑或稍绑,并记录断蕾套袋时间。夏季使用PE薄膜袋必须打孔,还应事先在果穗中上部向阳面加垫双层报纸、牛皮纸、软质包装纸或无黑星病的护叶,将袋子与果实隔开(防晒);在冬季温度降至8℃以下时,应套双层袋或在袋内加牛皮纸,并扎实下袋口(防寒)。
9.8调整果穗轴方向
对果穗轴不与地面垂直的,宜用绳子绑住果穗的末端,拉往假茎方向并固定在假茎上,使其与地面垂直。
9.9立桩防风
可选用坚硬的竹子或木条作蕉桩。立桩在抽蕾前或抽蓄后进行。抽蕾前立桩时,一般在距蕉头20cm处打洞,洞深40cm,将蕉桩竖人洞中并压紧,然后用塑料片绳等将假茎绑牢于蕉桩上,在抽蕾后应调节焦桩达到不与花蕾(果穗)接触;抽莆后立桩时,应将蕉桩立于假茎与蕉蕾(果穗)的另一侧或蕉蕾的侧边,避免蕉桩与果实接触,蕉桩上部绑牢于果轴上。10病虫害防治
10.1防治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改善蕉园生态环境,加强栽培管理为基础,综合应用各种防治措施,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措施,科学合理注行化学防治。10.2农业防治
10.2.1选用适应性好、抗病虫能力强的优良品种。10.2.2实行轮作制度。
NY/T5022—2006
10.2.3加强土肥水管理,特别应增施有机肥,以增强树势,提高树体自身抗病虫能力。10.2.4控制杂草生长,以减少病源和虫源。10.2.5及时清除园内花叶心腐病、束顶病或枯萎病的病株,并割除病残老叶,保持蕉园田间卫生。10.3物理机械防治
10.3.1使用诱虫灯诱杀夜间活动的害虫。10.3.2采用果实套袋技术防止病虫直接为害果穗。10.4生物防治
10.4.1优先使用微生物源、植物源生物农药10.4.2选用对捕食螨、食螨飘虫等天敌杀伤力小的杀虫剂。10.4.3保护或人工释放捕食螨、食蚜蚁等天敌,10.5化学防治
10.5.1推荐使用植物源杀虫剂、微生物源杀虫杀菌剂、昆虫生长调节剂、矿物源杀虫杀菌剂以及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限制使用中等毒性的化学农药。10.5.2不应使用未经国家有关部门登记和许可生产的农药。10.5.3禁止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或具有致畸、致癌、致突变的农药(见附录A)。10.5.4使用化学农药时,参照GB4285、GB/T8321中有关的农药使用准则和规定,严格掌握施用剂量、施药次数和安全问隔期。对标准规定的农药,要严格按照该农药说明书中的规定进行使用,不得随意加人剂量和浓度。对限制使用的中等毒性农药,应针对不同病虫害防治对象,使用其浓度允许范围的下限。
10.5.5在香蕉生产中,提侣将不同类型农药交替使用和合理混用,防止病原体和害虫产生抗药性。10.6香蕉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
参见附录B。
11生产周期及轮作制度
11.1生产周期
--般蕉园生产周期为2年~3年,具体根据蕉园发病率与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等而定。11.2轮作制度
蕉园淘汰后不宜连作,提倡与水稽或甘蔗等作物轮作1年~2年后才重新建立蕉园。如果轮作受十地限制,也可将原蕉园的植株位置变更,即把原有的哇沟填土定植蕉苗,而植蕉的位置开成新沟,并深耕松土利增施有机肥。
12灾害的预防与补救措施
12.1防风与风害的补救措施
12.1.1防风
12.1.1.1选择避风小环境建园,并营造防护林12.1.1.2
选择中秆或中矮秆品种。
12.1.1.3选择适宜的定植季节与留芽时期,避开或减少台风的影响。12.1.1.4台风季节避免挖除吸芽,可采用化学除芽。12.1.1.5
增施钾肥,排除焦园积水。
立桩防风。
12.1.2风害的补救措施
12.1.2.1风害后应及时排除蕉园积水。NY/T5022-2006
12.1.2.2较小植株,如倾斜的进行培土,倒伏的及时扶正并培土压实;倾斜的挂果植株,应去除部分果梳,并进行培土,必要时立蕉桩固定;假茎被折弯者,用利刀在折弯处切开一小口,使新叶从中长出,并保留植株叶片。
12.1.2.3尚未花芽分化的植株假茎被折断者,从断口以下约10cm处,将被折断的假茎砍欲断并置于行间,保留植株,继续加强管理以恢复生长与抽穗挂果;如已花芽分化或挂果的植株其假苯被折断者,按上述方法砍断假茎,原植株不宜保留,应另选留健壮新抽吸芽接替生长,不宜选留因除芽不彻底而继续恢复生长的吸芽;如待更新焦园则应新种香蕉或改种其他作物。12.1.2.4尚未花芽分化的植株整株被风连根拔起的,将其每片叶片各剪去一半,重新种植。5剪除受伤严重的叶片,及时清理焦园残株烂叶。12.1.2.5
风害后喷药防治香蕉叶斑病、炭疽病和象虫等病虫害,参照附录B的有关规定执行。12.1.2.7风害后约10d加强施肥,促进植株恢复生长,并割除枯叶。12.2寒害的预防与补教措施
12.2.1寒害的预防
12.2.1.1选择避寒的小环境建园;选择健壮种苗或大苗定植,使其入冬前抽出8片叶以上;寒害严重的地区,苗期过冬的蕉园,应采用地膜覆盖面。12.2.1.2加强施肥管理,增施磷、钾肥,初冬开始重施过冬肥,以有机肥为主,并加强蕉头培土,睦面盖草10cm15cm厚。
12.2.1.3在霜冻发生之前,在假茎顶部用稻草或十蕉叶遮盖,或束顶叶遮盖蕉心。12.2.1.4果穗套袋,具体按9.7的规定执行;或用稽草、干蕉叶包扎果穗防寒。12.2.1.5保护越冬吸芽,对高20cm以下的吸芽,可用土将之覆盖,春天回暖后扒开土让其生长;对高1m以上的吸芽,用稻草、干蕉叶或甘蔗叶等将之包裹,再包上一层薄膜,而且这块薄膜应盖住蕉头附近约35cm宽的范围。
12.2.1.6寒害严重的地区,更应提倡配套喷滞系统,以便在霜冻发生之前全园喷灌防寒。12.2.1.7在预报有霜冻的夜晚,用稻草、杂草、锯屑、谷壳等材料,在蕉园内熏烟,45堆/hm2~60堆/hm2。点燃发烟材料应在当天夜里霜冻危害温度出现之前1h~2h开始,并使烟幕维持到口出后1h~2h为止。
12.2.1.8冬季有寒害的地区,控制不在冬天抽蕾。12.2.2寒害的补救措施
12.2.2.1春暖后应及时割除被冻坏的叶片、假茎。12.2.2.2花蕾或幼果被冻坏的应将该植株砍除,促进吸芽抽生。如因低温影响导致抽不出花凿的,可用刀在假茎上部向下割15cm20cm长,深3cm~4cm的切口,让花能从切口处抽出。12.2.2.3气温同升前(2月上旬或中旬)中拆松土,气温回升后及时施肥或灌溉。12.3热害的预防
12.3.1灌水防旱
高温干旱季节,应加强蕉园灌水防早,增大蕉园湿度,降低燕园湿度。12.3.2合理密植
应合理密植,不宜种植过疏,具体按4.4.1的规定执行。12.3.3土壤覆盖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上一篇: NY/T 2140-2012 绿色食品代用茶
- 下一篇: NY 5156-2002 无公害食品 牛蛙
- 热门标准
- 行业标准标准计划
- NY/T3100-2017 马铃薯主食产品 分类和术语
- NY/T1119-2012 耕地质量监测技术规程
- NY/T1421-2007 饲料级双乙酸钠
- NY/T3033-2016 农产品等级规格 蓝莓
- NY/T3095-2017 加工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试验准则
- NY/T3012-2016 咖啡及制品中葫芦巴碱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 NY/T3049-2016 奶牛全混合日粮生产技术规程
- NY/T1056-2006 绿色食品贮藏运输准则
- NY/T3500-2019 农业信息基础共享元数据
- NY/T424-2000 绿色食品 鲜桃
- NY/T1652-2008 蔬菜、水果中克螨特残留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 NY/T1961-2010 粮食作物名词术语
- NY/T3051-2016 生乳安全指标监测前样品处理规范
- NY/T616-2002 小麦吸浆虫测报调查规范
- NY/T1868-2010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有机肥料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