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国家标准(GB) >>
- GB/T 27645-2011 黄脊竹蝗防治技术规程

【国家标准】 黄脊竹蝗防治技术规程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6-15 08:59:33
- GB/T27645-2011
- 现行
标准号:
GB/T 27645-2011
标准名称:
黄脊竹蝗防治技术规程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
现行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 .pdf下载大小:

部分标准内容:
ICS 65. 020. 4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7645-2011
黄脊竹蝗防治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controling Ceracris kidngsu Tsai2011-12-30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國
2012-04-01实施
本标准的附录 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局提出并归口。GB/T27645—2011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湖南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总站,广东省森林病虫害防治与检疫总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焕华、黄向东、童国建、黄咏槐、范军祥、王溪林、钱明惠、武海卫I
TTKAONKACA
1范围
黄餐竹蝗防治技术规程
GB/T27645—2011
本标准规定了黄静竹媒(又称黄脊雷花蝗)Ceracriskiangsu Tsai[Rammeacris kiungsu(Tsai)的虫情监测方法,预测预报方法、防治指标和防治技术。本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内黄静竹蝗的防治,也适用于青脊竹蝗C.nigribornisWalker等危害竹了的蝗虫的防治。
2虫情监测方法
2. 1一般虫情调查
2.1,1基本要求
通过踏查,确定黄脊竹蝗的虫态、产卵地、危害程度和发上面积,供基层虫情调查人员使用;每年进行3次,重点是卵期调查,其次是1龄跳辅和成虫扩散情况的调查,调查结果落实到林业小班。2.1.2产地调查
2.1.2.1集中产卵地识别
黄脊竹蝗多产卵于竹林受害程度轻徽、杂草稀疏、土质松紧适度、向阳山坡的山腰、山脚和路边。称间可根据如下特征确定集中产卵地点和范围:·产卵地或附近有成虫活动迹象;一最末一饮产卵后,地面或附近林地可见成虫尸体、头光,翅、足等残鼓;产卵地立竹的下层枝盘竹叶被害明显,呈近似圆锥形,地面可见黑色圆形盖状物,大部分土内常有红头芜荐Eicautzrufrepslliger幼虫活动.土表上有鸟耶囊留下的孔洞和机动枯枝落叶的痕迹,
2.1.2.2调查时间
在当年8月至次年3月间(纬度高于25°或海拨较高的竹产区可延至5月),最佳时间在当年9月一11月。一般发尘年份只而在成虫发生区内开展产卵地调查,在发生严重的年份,成虫被迫远距离迁飞产,应作大面积调查。
2. 1.2.3调查方法
通过目测和踏在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产卵地范围,在产卵地显眼处做好标记,在地形图上标明产卵地的位置+然后根据产卵地的面积,等距离抽取5个~-10个有代表性的样点,每个样点1m,记录挖查表土层10 cm的卵囊数及卵粒数,产朗地调查情况填人附录A表A.1(竹林林相的分级参见附录B.4)并用调查的数据统计产卵地的卵衰及卵粒数。2. 1. 3 跳蜻调查
2. 1.3. 1未防治产卵地跳发生范调查根据下列现象,经过目测或踏查,确是跳辅发生区:一立竹顶的叶片被危害、林冠上层呈枯黄色,与周围健康竹林的绿色差异明显:地面杂草、灌木叶片上面有大量跳蝴粪便或低龄跳蜻,2.1.3.2地面跳辅密度调查
林间调查时,先沿对角线方向进行踏查,然后在跳辅分布地段内,来用有选择性取样方法,抽取有代表性的样点5个~10个,调查1m2范围内的跳辅数,将结果填入表A.2。1
TTTKAONTKACA
GB/T 276452011
2. 1. 3. 3上竹跳辅密度调查
在瞻天上车对发生区的竹林进行调查,根据竹林的分布情况,按对角线方向踏查。选择有代表性的线路,每隔30m左右调查1株样株,每个林业小班竹林调查样株不少于30株,样株婆求包括不同眉径的立竹。采用摇动竹杆,并用塑料薄膜承接的方法,记录每株竹子上惊落的跳辅数量,将结果填入表A.3。如发现某片竹林虫口密度分布很不均勾,购应根据虫国密度大小分快调查,摸清分布范围及虫口密度。
2、1.3. 4已防治的产卵地跳辅发生范围调查在施药后至3龄跳辅时进行调查,跳辅发生面积调查可根据危害状况或按一般产卵地面积的3倍记入跳调查表中。
2.1.4成虫迁飞调查
在成虫迁飞期,对发生区周国竹林进行观察,迁入的黄脊竹参照2.1.3.3的方法调查+记录迁人的黄脊蝗的分布面积及虫口密度,将调查结果填入表A.3。2.1.5危害程度调查
在4龄~5龄跳辅及成虫期进行谢查,根据下列竹叶被取食比例分级标准确定危告程度,将调查结果填人表A.3。
一一轻度:竹叶被食1/3以下,远看竹林略变色,记为“+”;一-中度:竹叶被食1/3~2/3,远看竹林呈枯黄色,记为\+十”;“一重度:竹叶被食2/3以上,远看竹林呈火烧状,记为“十十十”。2. 1. 6发生面积的统计标准
竹林面积按二类资源查资料的林业小班面积统计,发生面积以轻度发生为统计起点但在已防治区中,卵、跳辅上竹前调查的有虫面积,不作为发生面积统计。2. 1,7资料的汇总
每次虫情调查结东后,对产卵地,低龄跳蟠的地面虫情,跳辅上竹后虫情调查情说及时进行汇总,根据表A.1或表A.2汇总,填人表A.4;根据表A3汇总表A.4,填人表A.5,并附上虫情分布图和文字说明材料,于汇总后通过互联网上报各级主管部门,同时发布虫情预报。2. 2系统虫情调查
2.2.1基本要求
在一殿虫情调查基础上,着重调查发生区的虫口密度,卵的发育进度和跳辅的发育进度,供中心或重点报站(点)系统调查黄脊竹螺使用,调查结采也要落实到林业小班。2.2.2标准地设置
在黄脊竹蝗常发区,选挥地形,坡向,林相不同,有代表性的林分,每种类型按五点法设立3个~5个固定标准地,如标准地当年无虫,可在有虫林地设临时性标准地进行调查,每个标准地的面积不小于1 000 ㎡*.
2. 2. 3卵期调查
2.2.3.1和卵粒密度
每年3月上有,在每个标准地上,按棋盘式五点法设5个~10个样点,每个样点1m,挖查表士层10cm的卵囊数及卵粒数。产卵地调查情况填人表A.1,并用凋查的数据统计产卵地的卵囊密度及卵粒数。
2. 2. 3. 2卵发育进度调查
在卵孵化(以历年最早孵化的日期为参照)前15d,从卵密度调查的卵囊中,抽取20块~30块完整的卵囊,放于底帮可漏水的容器中,覆上细土,置于室外蔽荫处,每隔2d~3d从中随机取2块~3块卵囊,剥出卵粒观察发育情况,直至卵孵化完。将调查结果填人表A,7。2
TTTKAONTKACA
2.2.3. 3卵孵化进魔调查
GB/T 27645—2011
在进行卵囊密度调查时,在每个标准地随机抽取10块卵囊,统计死卵粒数、括卵粒数和总卵粒数。在室内将活卵用容器装好,上面覆上一层细土,罩上纱布保湿。在将进入初孵期时,每隔 1 d2 d 检查1次孵化情说直至卵全部孵化为止,将检查统计结果填人表A,6。2.2.4跳蜻期调查
2.2.4.1跳嘲期密度调查
根据室内外卵的发育进度,在1龄跳盛发期和跳辅上竹后,分别按2.1.3.3的方法,在标准地上谢查虫口密度,将调查结果填人表A.2或表A.3。2.2.4.2跳辅变育进度调查
在各龄歸辅发生整期前7d,每隔2d~~3d.在标准地上,根据不同坡位和坡向选择10处以上不同地点,用播竹杆结合网捕方法捕捉跳辅5心头~100头,分别计算各龄跳辅数量(跳楠龄期的识别参见B.3),将调查结果填人表A8。
2.2.5成虫期调查
在成虫羽化始盛期前7d,在标准地附近,每隔3d~4d,用摇竹杆结合网捕的方法,随机捕捉跳辅和成虫50头~100头将结果填人表A8。成虫迁飞调查同2.1.4,产卵地调查同2.1.2。2.2.6资料的汇总
根据表A.6、表A.7、表A.8调查结果,按表A.9的要求汇.总.根据表A.1、表A.2、表A.3、表A.6调查结果,汇总后填人表 A.10。在各虫态谢查结束后,将调查结果上报至各级主管部门,年底报告全年工作总结和汇总表。
3预测预报
3.1发生期预测
3.1.1卵孵化期的预测
对卵孵化期可进行定盘和定性预测,但在所预测的孵化期前多,如高温降水少的天气,有可能提前若于天孵化,反之则可能推迟若于天孵化。3.1.1.1多因子相关回归预测
采用预测模型Y=113.03一6.41X一0.039Xz,可定量预测卵孵化期。该模型以当地历年卵孵化最早的日期为参照日期(取值0),其前3个月的月平均气温X,和月平均降水量X,为自变量,孵化日减去参照日期Y为因变量。各地应根据当地气象站与预测点气温,降水量的差异进行校正。3. 1. 1.2物候期项测
各地可根据当地物候变化的规律,在林间选择与黄脊竹蝗卵孵化的始盛期、盛期,末期比较接近的树木的始盛期、盛期、盛末期,定性预测卵孵化期。本方法也可用于预测3龄跳辅、成虫羽化、产卵等关键发育阶段的始盛期、盛期,盛末期,3.1.1.3卵发育进睡预或
答地可根据胚胎发育的进度,定性预谢卵孵化期。将卵胚胎发育分为3个阶段(参见表B.2),其主要阶段及特征是:若虫形成初期(距出土时间约27d~-31d),从卵壳上可看到胚体上的复眼点:中期(距出土时间约15d~19d),胚体复限扩大,并出现3个单及3对足,前胸背板亦明显可见末期(距出土时间约3d~44),胚体从前胸背板及后胸背板上可看到4块期显的褐色斑。3.1.2虫态发生期预斑
3.1.2.1历期法预测
某虫态出现(或盛期)的甘期F,其一般公式:FH.+(X,+S.)
TTTKAONYKACA
GB/T 27645-—2011
式中:
H—起始虫态实际出现(或盛期)日期;X,历年平均期距值1
S.一平均期距谊的标准差,当预测期月平均气温比往年同期平均温度高时,S,取负值,反之取正值。
部分省份各龄跳辅平均发育历期参见B.5。3. 1. 2. 2发育进度预
根据对各虫态发育进度的系统调查结果,将发育态由低龄向商龄累加,当暴加百分率分别达到16%,50%、84%以上时,为此虫态(虫龄)的始盛期,盛期,盛末期加上当地历年各虫态(龄)的乎均历期,推算各虫态(龄)的发生期(参见B.6)。3.2发生量预测
3.2.1有效基数预测
各地可根据各虫态调查的虫口基数,参照各虫态(龄)存活率(参见表B.4),预测以后各虫态的发生量。使用此方法宜考虑不同年份、不同地点存活率的差异以及天敢的影响。3.2.2相关预测法
各地可通均调查观察,根据产卵地面积与跳螂上竹后发生面积的相关关系,或成虫发生面积与产卵地面积的相关关系,建立回归预测式(参见B.8),进行发生数量预测。3.3危害程度预测
可采用如下两种经验预测法进行预测:a)按同一林分产邹地面积和竹林面积之比预测危害程度:大于1:50将会造成中等危害:大于1:30,将会造成严重灾害(参见B.8)。b)按虫口密度预测危害程度:在中等毛竹林中,3龄5龄跳螨及成虫的虫日密度平动达到10头/袜~50头/株、51头/株80头/株、81头/株以上,将分别造成轻度,中度、严重危害(参见B,9)
4防治原则与要求
4.1防治原则
黄脊竹蝗的防洽应贯彻“预防为,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方针,以无公害防治为主要措施,创造适合竹林生长而不适合黄脊竹蝗种群发生和危害的环境。当虫口密度接近或达到防治指标时,应采敢措施进行防治,持续控制黄脊竹蝗的发生和危害。4.2防治要求
在时间上,治草,治小。准确预测孵化期,查清1龄跳蝙虫源地,及时防治,在药物的选用上,宜选取高效、低毒、环保的药剂,不同类别的药剂交替使用,尽可能延缓黄脊竹螳的抗药能。1龄~3酸跳辅优先选用见虫生长调节剂类的灭效求推号、萃氧感:世可选用批虫哪,阿维菌素等杀虫剂;成虫期不能使用昆虫生长调节剂类药剂。在具体措施上,可采用灭幼腺亚号等药剂把黄脊竹蝗控制在产卵地周围:及时查漏补缺,密切注意新迁人的黄脊竹蝗;在局部虫口密度高的竹林,可来用竹腔注药,烟等载药等方法防治;如果集中成片发生,面积在 500 hm以上,可来用飞机防治。5防治指标
根据黄餐竹蝗的食叶量、竹林叶面积、简怀受害后对新生竹和竹材的影响以及防治成本,从虫口差度或失叶率两个指标中选择一个指标:a)虫口度指标:以中等林相的毛竹林中黄脊竹蝗轻度发生的虫口密度(参见B.9)为基准,确定4
TTTKANTKACA
GB/T27645-2011
防治指标为:卵6粒/m3龄~~5龄既辅及成虫1.2头/m(=10头/株)。其他竹种可参照中等毛竹林的防治指标。
b)失叶率指标:在1龄姚螨期失吓率达到10%,或预测到减虫期竹林失叶率可能达到33%6防治技术
6,1卵的防治
对产卵地作出标志,给出标记图,在欧年3片底前,结合竹林星土抚肯或接冬笋等,挖出邮载集中处理。在黄脊竹蝗常发区,有条件的地方可套种少厨的泡桐Pauinuniaforiunei(Seen.)Hems保护和利用天敌。
6.2跳楠的防治
6.2.1地面施药
6. 2. 1. 1 防治时间
最的防治时间是在1龄跳螨期逃行防治。6.2.1.2施药方法
使用多用机动喷雾喷粉机进行喷雾或喷粉,或使用烟募机施放烟等剂,并根据用药的大小适当调节步行速度。
a)喷雾:应学握天气变化情况,按顺风方向喷药(风速超过3丑/s停止作业),选择有利的地形方位,将药被(粉)向上喷施到顶梢(因跳辅孵化后很快就能上竹到顶梢取食嫩叶)。by
喷粉:宜在叶面露水未干的早上或雨后进行。c)施放烟雾剂对于上竹危害的跳螨,可使用烟雾剂,要求风速在1.5m/s以下,时间宜在清晨(自山容向山脊放烟)或榜晚(自山脊向山谷放烟);无风天,整日可以作业,此时屹压较低,婚雾能滞留住:
6.2.1.3用药量
根据所选挥的药剂种类、剂型和施药方法,选择相应的前药显:25%灭幼腺Ⅲ号胶冠剂:有效成分75 mL/hm2~100 mL/hm2,如清水稀释至 15kg/hm2~75kg/hm
b)25%灭幼豚亚号粉剂:有效成分75g/hm2100g/hm,加人填充剂(茹滑石粉)15kg/hm,混合均与。
)16%灭幼腺Ⅲ号增效型粉剂:有效成分 50 g/hm2~~75 g/hm,加人填充剂(如滑石粉)15kg/hm2,混合均勾。
25%苯氧威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 60 g/hm2~~75 g/hm,加人填充剂(如滑石粉)15kg/hm*混合均勾。
e)3%苯氧威乳剂,有效成分 60 g/hm2~~75 g/hm2,按商品量 :柴油=1 :(810)的比例混合均。
[)1%阿维菌素油剂防治,用药量为300mL/hm2~450mL/hm,与柴油按1*(15~20)的比例混合均勾。
5%吡虫啉乳剂:有效成分7.5g/hm~15.g/htm*,加清水稀释至15kg/hm~75kg/hmg)
喷雾。
6.2, 2飞机防治
喷酒吡虫乳剂(用药量比喷雾的用量大一倍)。作业时,要求飞行高度不高于林冠50m,相对度在60为以上,最大风速不超过5m/s最适喷药气在24允~30,当气温超过35℃时,蜕雨天时应暂停作业。
GB/T27645---2011
6.2. 3竹腔注药
6. 2. 3. 1竹腔注药方法
当跳上竹后,可采竹腔注药方法防治。在基部第1节或第2节处,用手摇钻或马钉或专用打孔机钻托,用注射器直接吸取5%吡虫嘛乳轴,接小径竹(7cm以下)中径竹【7cm11cm),无径竹(1I cm 以上)每株分别注药 1mL~2 mL,2 mL~3 mL,3 mL~4 mL 到竹腔,然后用粘七塞孔。竹腔祥射对竹材有不利影响,应控制在小面积或留用母竹上使用。6.2.3.2竹腔注药植株比例
a)若在产卵区内防治初孵蛹,每抹竹都注药。b)若是3龄以上跳辅或成虫,可选取40%-80%嫩梢较多的立竹注药。6. 3成虫的防治
6. 3. 1常规药剂防治方法
使用的药剂和方法同 6. 2. 1. 2、6. 2. 1. 3之 f)和 g),以及 6. 2. 3. 1.6. 2. 3. 2 之 b),但药剂剂量应取王限。如果黄脊竹蝗危害的竹林是用于培育食用竹笋,药后采集的竹笋应进行农药残留量检测,确定是否符合食品卫生标准的要求。
6.3. 2引诱法
在尿液中添加杀虫剂(尿波=杀虫双=19 11),装人竹槽或浸润稻草,将其布设于林间,诱杀成虫。6.4防治效果评价
6.4.1评价指标
6.4.1.1校正死亡率
高龄跳蟀和成虫移动性较大,应尽量采用校正死亡率评价,在朗治区内套笼(选用100自绿色纱网,做成直径20cm.长45cm的圆简形纱笼,两头各缝接长20em纱布供捆扎>,每笼投放跳螨或成虫10头一~20头,每处理或林业小班挂3笼以主,同时设不喷药的处理为对。防治后,用笼内跳辅的校正死亡率作为该防治区的龄治效果。校正死亡率的计算公式如下:校正死亡率一L(防治区死亡率一对照区死亡率)/(1一对照区死亡率)」×100%6,4.1.2校正虫口减退率
选择防治区虫口密度较大的地方,检查和比较防治前、防治后的虫口密度,计算出校正虫口减退率。虫口密度的统计一毁以单位面积(或单梯)跳纳的数量来表示。校正虫口减退率的计算公式如下:校正虫口减退率一[(防治区虫口减退率一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一对照区虫口减退率)力×100%6.4.2效果评价时间
根据不同类型的防治药剂,确定检查防治效果的时间!-—常规化学农药为施药后48h,昆虫生长调节剂类药剂一般为施药后 10 d~15 d。若采用校正虫口减退率评价防治效果,为了准确评价防治效果,避免因检查时间太长,蹄辅或成虫扩散转移影响效果评价,一般喷药后第3d开始,每隔3d检查记录1次。6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黄脊竹煌虫情、发育进度的调查延统讨表有关黄替竹蝗虫情、发育进度调查及统计表如表A.1~表A.10。表 A.1黄育竹蝗产卵地调查表
地点:
性林面积(h\)
样地号
查员:
地点:
小班/蛛班
竹林面积(hm*):
样地号
调查员:
地点:
小班/林班
代表面积(hm\):
样株号
调查员:
片期:
林分类型:
有虫面积(hm\):
面积(hn\)
林猎(好,中、差)
卵囊密度(块/m)
GB/T 27645—2011
卵粒数<粒/块>
表 A, 2 黄资竹理跳辅期地面密度调查表林分类型:
有虫面积(hm\):
样地代表的
寄生面积(hm)
日期:
林相(好、中,差);
虫口密度(头/m*)
表 A.3黄脊竹蝗上竹后虫情调查表竹林面积(hm*)
虫落:
样株眉径(cm)
日期:
林相(好、中、差)
有虫株率(%),
虫口密度(头/抹)
新发生(扩敏)
发生程度
发生程度
GB/T 27645-2011
汇总单位,
汇总人:
汇总单位
竹林面积
表 A, 4黄脊竹缠卵,跳辅地面虫情汇总表调查代表
面积(hm\)
..+++.+++....
日期,
标准跑块数
(块)
表A5基脊竹蜂上竹后虫情汇总表虫态,
实际谢查
地(块)
汇总人:
地点,
死亡率(%)
谢查员:
地点:
日期:
面积单位(hm2),
虫密度
(块或头/m2)
累计发生面积
黄脊竹蝗卵孵化情况调查表
标准地号。
孵化始盛期
孵化卵粒数
(粒)
日期:
卵死亡率(%):
(啦)
(粒)
【头)
卵套数(块)t
料化盛期:
天敌捕食
发生程度
新发生(扩散)面积
卵粒数(粒):
解化篮末期
死亡卵粒数(粒)
昆虫寄生
黄普竹卵发育进度调查表
百分率
调查员:
百分率
宿分率
(%)
薇生物寄生
.........
(头)
百分率
..........-........
百分率
(%)
百分率
(头)
地名:
.............
调查:
汇总单位,
初孵化跳菊
3跳豌
汇总人:
汇总单位,
(头)
.......
表 A, B
竹蜂跳辅(成虫)发商进度调查表小班/林班:
百分率
(头)
[百分率
...-...................
日期。
(头)
百分率
(头)
.............................百分率
..........
表 A 9黄脊竹发生期年终汇总表单位:片-日
始见期(月-日》
始盛期(月-日)
日期:
产卵地面积(hrm)
卵牵数(块/m)
卵粒数(粒/血)
死亡率()
其中哥生崋(%)
上行前
上竹后
有虫面积(hn)
虫数<头/m)
发生面积(hm2)
虫数<头/株)
发生面积(hm)
虫数(头/株)
汇总人:
盛期(月-R)
黄脊竹煌发生量年络汇总囊
标准地号
日期:
<头)
.........
GB/T 27645—2011
百分率
(头)
................
盛末期(月-日)
GB/T27645—2011
B.1成虫
(资料性附泵)
黄脊竹蝗形态特征、发育及发生分级指标雌虫体长31mm~40mm,罐虫体长29mm35mm。身体主要为绿色。额顶突出如三角形。由额顶至前胸背板中央有一显善的黄色纵纹,愈向后愈觉。厉足腿节黄色,间有黑色班点,两侧有“人\字形沟纹,排列很整齐;胫节瘦小,表面黑绿色,有棘两排,外排14个,内排15个,B.2卵
长椭圆形,稍弯曲,一端稍尖,长6m~8mm,宽2mm~2.5mm。黏黄色,有蜂巢状网纹。B.3跳螨
黄脊竹媲的发育厨于不完全变态,其世代仅有卵、若虫和成虫3个发育阶段,因其幼虫主要靠跳既方式活动,称跳螨。跳辅共分5龄,各龄的形态特征如下:a)1龄跳辅:体长9.8mm-10.9tmm。触角13节~14节。树孵化时为浅黄色,约经4h后即变为黄、绿、黑.揭相间的杂色。头灰色,额顶突出如三角形。前胸背板前端中线的两旁各有个纠方形黑斑,后缘不向后突出,几乎呈一直线,背板侧面也各有一个较小的黑斑。后胸背板两侧各有…-个大照斑。翅芽不明显,仪中、后背板两侧后微向后交出:b)2龄跳辅:体长11mm~15mm。触角18节~19节。体色较1龄为黄,尤以胸部背板及部背板中线色最黄。前胸背板后缘仍不向后突出。前后翅芽向后突出较为明显,在放大镜下可隐药地着出数条翅脉。
3龄跳辅:体长14.9mm~18mm。触角21节。体色大部分黑黄。头、胸、腹背面中央黄色线e
更为鲜艳,沿此线两侧各有一黑色纵纹,此纹下面又为黄色,前胸背板后缘路向体后延伸,将中胸一部分盖住。樊芽显而易见,前翅芽呈获长片状,后翅芽呆三角形片状,较前翅芽为宽,趣脉较易着清,翅芽并不翻折于背面。d)4龄跳:体色与3龄相同,体长20mm~24mm。触角23节。前胸背板后缘显著地向后延伸,将后胸一部分盖住。前后翅芽颤折于背面,前翅芽位于后翅芽之内,后翅芽几乎神至腹部第一节末端,翅脉期显可见。
5龄跳:体色与4龄相同。体长20.8mm~30mm,触角21节~25节。前胸背板后缘极度e)
地向后延伸,将后胸大部分盖住,其上缘长几乎为下缘的1倍。翅芽较4龄时更大,已伸至部第三节末端面将听器益住,将羽化时,身体变为翠绿色。B.4竹林林相的分级标准wwW.bzxz.Net
毛竹等眉径较大的竹林林相按好、中、差分级如下:好,宅竹平均眉径11c丑以上立竹数1800株/hm2以上;中;毛竹平均眉径 7 cm~11 cm,立竹数1 500 株/hm~~1 800 株/hm*;差:毛竹平均眉径7cm以下,立竹数1500株/hm2以下。其他种类的竹眉径差别很大,宜另行分级。B.5黄脊竹幢各龄跳辅平均发育历期各地黄脊竹蝗相对固定危害些竹种,各龄跳辅平均发育历期也已形成了一定差异,见表B.1。10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7645-2011
黄脊竹蝗防治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controling Ceracris kidngsu Tsai2011-12-30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國
2012-04-01实施
本标准的附录 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局提出并归口。GB/T27645—2011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湖南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总站,广东省森林病虫害防治与检疫总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焕华、黄向东、童国建、黄咏槐、范军祥、王溪林、钱明惠、武海卫I
TTKAONKACA
1范围
黄餐竹蝗防治技术规程
GB/T27645—2011
本标准规定了黄静竹媒(又称黄脊雷花蝗)Ceracriskiangsu Tsai[Rammeacris kiungsu(Tsai)的虫情监测方法,预测预报方法、防治指标和防治技术。本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内黄静竹蝗的防治,也适用于青脊竹蝗C.nigribornisWalker等危害竹了的蝗虫的防治。
2虫情监测方法
2. 1一般虫情调查
2.1,1基本要求
通过踏查,确定黄脊竹蝗的虫态、产卵地、危害程度和发上面积,供基层虫情调查人员使用;每年进行3次,重点是卵期调查,其次是1龄跳辅和成虫扩散情况的调查,调查结果落实到林业小班。2.1.2产地调查
2.1.2.1集中产卵地识别
黄脊竹蝗多产卵于竹林受害程度轻徽、杂草稀疏、土质松紧适度、向阳山坡的山腰、山脚和路边。称间可根据如下特征确定集中产卵地点和范围:·产卵地或附近有成虫活动迹象;一最末一饮产卵后,地面或附近林地可见成虫尸体、头光,翅、足等残鼓;产卵地立竹的下层枝盘竹叶被害明显,呈近似圆锥形,地面可见黑色圆形盖状物,大部分土内常有红头芜荐Eicautzrufrepslliger幼虫活动.土表上有鸟耶囊留下的孔洞和机动枯枝落叶的痕迹,
2.1.2.2调查时间
在当年8月至次年3月间(纬度高于25°或海拨较高的竹产区可延至5月),最佳时间在当年9月一11月。一般发尘年份只而在成虫发生区内开展产卵地调查,在发生严重的年份,成虫被迫远距离迁飞产,应作大面积调查。
2. 1.2.3调查方法
通过目测和踏在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产卵地范围,在产卵地显眼处做好标记,在地形图上标明产卵地的位置+然后根据产卵地的面积,等距离抽取5个~-10个有代表性的样点,每个样点1m,记录挖查表土层10 cm的卵囊数及卵粒数,产朗地调查情况填人附录A表A.1(竹林林相的分级参见附录B.4)并用调查的数据统计产卵地的卵衰及卵粒数。2. 1. 3 跳蜻调查
2. 1.3. 1未防治产卵地跳发生范调查根据下列现象,经过目测或踏查,确是跳辅发生区:一立竹顶的叶片被危害、林冠上层呈枯黄色,与周围健康竹林的绿色差异明显:地面杂草、灌木叶片上面有大量跳蝴粪便或低龄跳蜻,2.1.3.2地面跳辅密度调查
林间调查时,先沿对角线方向进行踏查,然后在跳辅分布地段内,来用有选择性取样方法,抽取有代表性的样点5个~10个,调查1m2范围内的跳辅数,将结果填入表A.2。1
TTTKAONTKACA
GB/T 276452011
2. 1. 3. 3上竹跳辅密度调查
在瞻天上车对发生区的竹林进行调查,根据竹林的分布情况,按对角线方向踏查。选择有代表性的线路,每隔30m左右调查1株样株,每个林业小班竹林调查样株不少于30株,样株婆求包括不同眉径的立竹。采用摇动竹杆,并用塑料薄膜承接的方法,记录每株竹子上惊落的跳辅数量,将结果填入表A.3。如发现某片竹林虫口密度分布很不均勾,购应根据虫国密度大小分快调查,摸清分布范围及虫口密度。
2、1.3. 4已防治的产卵地跳辅发生范围调查在施药后至3龄跳辅时进行调查,跳辅发生面积调查可根据危害状况或按一般产卵地面积的3倍记入跳调查表中。
2.1.4成虫迁飞调查
在成虫迁飞期,对发生区周国竹林进行观察,迁入的黄脊竹参照2.1.3.3的方法调查+记录迁人的黄脊蝗的分布面积及虫口密度,将调查结果填入表A.3。2.1.5危害程度调查
在4龄~5龄跳辅及成虫期进行谢查,根据下列竹叶被取食比例分级标准确定危告程度,将调查结果填人表A.3。
一一轻度:竹叶被食1/3以下,远看竹林略变色,记为“+”;一-中度:竹叶被食1/3~2/3,远看竹林呈枯黄色,记为\+十”;“一重度:竹叶被食2/3以上,远看竹林呈火烧状,记为“十十十”。2. 1. 6发生面积的统计标准
竹林面积按二类资源查资料的林业小班面积统计,发生面积以轻度发生为统计起点但在已防治区中,卵、跳辅上竹前调查的有虫面积,不作为发生面积统计。2. 1,7资料的汇总
每次虫情调查结东后,对产卵地,低龄跳蟠的地面虫情,跳辅上竹后虫情调查情说及时进行汇总,根据表A.1或表A.2汇总,填人表A.4;根据表A3汇总表A.4,填人表A.5,并附上虫情分布图和文字说明材料,于汇总后通过互联网上报各级主管部门,同时发布虫情预报。2. 2系统虫情调查
2.2.1基本要求
在一殿虫情调查基础上,着重调查发生区的虫口密度,卵的发育进度和跳辅的发育进度,供中心或重点报站(点)系统调查黄脊竹螺使用,调查结采也要落实到林业小班。2.2.2标准地设置
在黄脊竹蝗常发区,选挥地形,坡向,林相不同,有代表性的林分,每种类型按五点法设立3个~5个固定标准地,如标准地当年无虫,可在有虫林地设临时性标准地进行调查,每个标准地的面积不小于1 000 ㎡*.
2. 2. 3卵期调查
2.2.3.1和卵粒密度
每年3月上有,在每个标准地上,按棋盘式五点法设5个~10个样点,每个样点1m,挖查表士层10cm的卵囊数及卵粒数。产卵地调查情况填人表A.1,并用凋查的数据统计产卵地的卵囊密度及卵粒数。
2. 2. 3. 2卵发育进度调查
在卵孵化(以历年最早孵化的日期为参照)前15d,从卵密度调查的卵囊中,抽取20块~30块完整的卵囊,放于底帮可漏水的容器中,覆上细土,置于室外蔽荫处,每隔2d~3d从中随机取2块~3块卵囊,剥出卵粒观察发育情况,直至卵孵化完。将调查结果填人表A,7。2
TTTKAONTKACA
2.2.3. 3卵孵化进魔调查
GB/T 27645—2011
在进行卵囊密度调查时,在每个标准地随机抽取10块卵囊,统计死卵粒数、括卵粒数和总卵粒数。在室内将活卵用容器装好,上面覆上一层细土,罩上纱布保湿。在将进入初孵期时,每隔 1 d2 d 检查1次孵化情说直至卵全部孵化为止,将检查统计结果填人表A,6。2.2.4跳蜻期调查
2.2.4.1跳嘲期密度调查
根据室内外卵的发育进度,在1龄跳盛发期和跳辅上竹后,分别按2.1.3.3的方法,在标准地上谢查虫口密度,将调查结果填人表A.2或表A.3。2.2.4.2跳辅变育进度调查
在各龄歸辅发生整期前7d,每隔2d~~3d.在标准地上,根据不同坡位和坡向选择10处以上不同地点,用播竹杆结合网捕方法捕捉跳辅5心头~100头,分别计算各龄跳辅数量(跳楠龄期的识别参见B.3),将调查结果填人表A8。
2.2.5成虫期调查
在成虫羽化始盛期前7d,在标准地附近,每隔3d~4d,用摇竹杆结合网捕的方法,随机捕捉跳辅和成虫50头~100头将结果填人表A8。成虫迁飞调查同2.1.4,产卵地调查同2.1.2。2.2.6资料的汇总
根据表A.6、表A.7、表A.8调查结果,按表A.9的要求汇.总.根据表A.1、表A.2、表A.3、表A.6调查结果,汇总后填人表 A.10。在各虫态谢查结束后,将调查结果上报至各级主管部门,年底报告全年工作总结和汇总表。
3预测预报
3.1发生期预测
3.1.1卵孵化期的预测
对卵孵化期可进行定盘和定性预测,但在所预测的孵化期前多,如高温降水少的天气,有可能提前若于天孵化,反之则可能推迟若于天孵化。3.1.1.1多因子相关回归预测
采用预测模型Y=113.03一6.41X一0.039Xz,可定量预测卵孵化期。该模型以当地历年卵孵化最早的日期为参照日期(取值0),其前3个月的月平均气温X,和月平均降水量X,为自变量,孵化日减去参照日期Y为因变量。各地应根据当地气象站与预测点气温,降水量的差异进行校正。3. 1. 1.2物候期项测
各地可根据当地物候变化的规律,在林间选择与黄脊竹蝗卵孵化的始盛期、盛期,末期比较接近的树木的始盛期、盛期、盛末期,定性预测卵孵化期。本方法也可用于预测3龄跳辅、成虫羽化、产卵等关键发育阶段的始盛期、盛期,盛末期,3.1.1.3卵发育进睡预或
答地可根据胚胎发育的进度,定性预谢卵孵化期。将卵胚胎发育分为3个阶段(参见表B.2),其主要阶段及特征是:若虫形成初期(距出土时间约27d~-31d),从卵壳上可看到胚体上的复眼点:中期(距出土时间约15d~19d),胚体复限扩大,并出现3个单及3对足,前胸背板亦明显可见末期(距出土时间约3d~44),胚体从前胸背板及后胸背板上可看到4块期显的褐色斑。3.1.2虫态发生期预斑
3.1.2.1历期法预测
某虫态出现(或盛期)的甘期F,其一般公式:FH.+(X,+S.)
TTTKAONYKACA
GB/T 27645-—2011
式中:
H—起始虫态实际出现(或盛期)日期;X,历年平均期距值1
S.一平均期距谊的标准差,当预测期月平均气温比往年同期平均温度高时,S,取负值,反之取正值。
部分省份各龄跳辅平均发育历期参见B.5。3. 1. 2. 2发育进度预
根据对各虫态发育进度的系统调查结果,将发育态由低龄向商龄累加,当暴加百分率分别达到16%,50%、84%以上时,为此虫态(虫龄)的始盛期,盛期,盛末期加上当地历年各虫态(龄)的乎均历期,推算各虫态(龄)的发生期(参见B.6)。3.2发生量预测
3.2.1有效基数预测
各地可根据各虫态调查的虫口基数,参照各虫态(龄)存活率(参见表B.4),预测以后各虫态的发生量。使用此方法宜考虑不同年份、不同地点存活率的差异以及天敢的影响。3.2.2相关预测法
各地可通均调查观察,根据产卵地面积与跳螂上竹后发生面积的相关关系,或成虫发生面积与产卵地面积的相关关系,建立回归预测式(参见B.8),进行发生数量预测。3.3危害程度预测
可采用如下两种经验预测法进行预测:a)按同一林分产邹地面积和竹林面积之比预测危害程度:大于1:50将会造成中等危害:大于1:30,将会造成严重灾害(参见B.8)。b)按虫口密度预测危害程度:在中等毛竹林中,3龄5龄跳螨及成虫的虫日密度平动达到10头/袜~50头/株、51头/株80头/株、81头/株以上,将分别造成轻度,中度、严重危害(参见B,9)
4防治原则与要求
4.1防治原则
黄脊竹蝗的防洽应贯彻“预防为,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方针,以无公害防治为主要措施,创造适合竹林生长而不适合黄脊竹蝗种群发生和危害的环境。当虫口密度接近或达到防治指标时,应采敢措施进行防治,持续控制黄脊竹蝗的发生和危害。4.2防治要求
在时间上,治草,治小。准确预测孵化期,查清1龄跳蝙虫源地,及时防治,在药物的选用上,宜选取高效、低毒、环保的药剂,不同类别的药剂交替使用,尽可能延缓黄脊竹螳的抗药能。1龄~3酸跳辅优先选用见虫生长调节剂类的灭效求推号、萃氧感:世可选用批虫哪,阿维菌素等杀虫剂;成虫期不能使用昆虫生长调节剂类药剂。在具体措施上,可采用灭幼腺亚号等药剂把黄脊竹蝗控制在产卵地周围:及时查漏补缺,密切注意新迁人的黄脊竹蝗;在局部虫口密度高的竹林,可来用竹腔注药,烟等载药等方法防治;如果集中成片发生,面积在 500 hm以上,可来用飞机防治。5防治指标
根据黄餐竹蝗的食叶量、竹林叶面积、简怀受害后对新生竹和竹材的影响以及防治成本,从虫口差度或失叶率两个指标中选择一个指标:a)虫口度指标:以中等林相的毛竹林中黄脊竹蝗轻度发生的虫口密度(参见B.9)为基准,确定4
TTTKANTKACA
GB/T27645-2011
防治指标为:卵6粒/m3龄~~5龄既辅及成虫1.2头/m(=10头/株)。其他竹种可参照中等毛竹林的防治指标。
b)失叶率指标:在1龄姚螨期失吓率达到10%,或预测到减虫期竹林失叶率可能达到33%6防治技术
6,1卵的防治
对产卵地作出标志,给出标记图,在欧年3片底前,结合竹林星土抚肯或接冬笋等,挖出邮载集中处理。在黄脊竹蝗常发区,有条件的地方可套种少厨的泡桐Pauinuniaforiunei(Seen.)Hems保护和利用天敌。
6.2跳楠的防治
6.2.1地面施药
6. 2. 1. 1 防治时间
最的防治时间是在1龄跳螨期逃行防治。6.2.1.2施药方法
使用多用机动喷雾喷粉机进行喷雾或喷粉,或使用烟募机施放烟等剂,并根据用药的大小适当调节步行速度。
a)喷雾:应学握天气变化情况,按顺风方向喷药(风速超过3丑/s停止作业),选择有利的地形方位,将药被(粉)向上喷施到顶梢(因跳辅孵化后很快就能上竹到顶梢取食嫩叶)。by
喷粉:宜在叶面露水未干的早上或雨后进行。c)施放烟雾剂对于上竹危害的跳螨,可使用烟雾剂,要求风速在1.5m/s以下,时间宜在清晨(自山容向山脊放烟)或榜晚(自山脊向山谷放烟);无风天,整日可以作业,此时屹压较低,婚雾能滞留住:
6.2.1.3用药量
根据所选挥的药剂种类、剂型和施药方法,选择相应的前药显:25%灭幼腺Ⅲ号胶冠剂:有效成分75 mL/hm2~100 mL/hm2,如清水稀释至 15kg/hm2~75kg/hm
b)25%灭幼豚亚号粉剂:有效成分75g/hm2100g/hm,加人填充剂(茹滑石粉)15kg/hm,混合均与。
)16%灭幼腺Ⅲ号增效型粉剂:有效成分 50 g/hm2~~75 g/hm,加人填充剂(如滑石粉)15kg/hm2,混合均勾。
25%苯氧威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 60 g/hm2~~75 g/hm,加人填充剂(如滑石粉)15kg/hm*混合均勾。
e)3%苯氧威乳剂,有效成分 60 g/hm2~~75 g/hm2,按商品量 :柴油=1 :(810)的比例混合均。
[)1%阿维菌素油剂防治,用药量为300mL/hm2~450mL/hm,与柴油按1*(15~20)的比例混合均勾。
5%吡虫啉乳剂:有效成分7.5g/hm~15.g/htm*,加清水稀释至15kg/hm~75kg/hmg)
喷雾。
6.2, 2飞机防治
喷酒吡虫乳剂(用药量比喷雾的用量大一倍)。作业时,要求飞行高度不高于林冠50m,相对度在60为以上,最大风速不超过5m/s最适喷药气在24允~30,当气温超过35℃时,蜕雨天时应暂停作业。
GB/T27645---2011
6.2. 3竹腔注药
6. 2. 3. 1竹腔注药方法
当跳上竹后,可采竹腔注药方法防治。在基部第1节或第2节处,用手摇钻或马钉或专用打孔机钻托,用注射器直接吸取5%吡虫嘛乳轴,接小径竹(7cm以下)中径竹【7cm11cm),无径竹(1I cm 以上)每株分别注药 1mL~2 mL,2 mL~3 mL,3 mL~4 mL 到竹腔,然后用粘七塞孔。竹腔祥射对竹材有不利影响,应控制在小面积或留用母竹上使用。6.2.3.2竹腔注药植株比例
a)若在产卵区内防治初孵蛹,每抹竹都注药。b)若是3龄以上跳辅或成虫,可选取40%-80%嫩梢较多的立竹注药。6. 3成虫的防治
6. 3. 1常规药剂防治方法
使用的药剂和方法同 6. 2. 1. 2、6. 2. 1. 3之 f)和 g),以及 6. 2. 3. 1.6. 2. 3. 2 之 b),但药剂剂量应取王限。如果黄脊竹蝗危害的竹林是用于培育食用竹笋,药后采集的竹笋应进行农药残留量检测,确定是否符合食品卫生标准的要求。
6.3. 2引诱法
在尿液中添加杀虫剂(尿波=杀虫双=19 11),装人竹槽或浸润稻草,将其布设于林间,诱杀成虫。6.4防治效果评价
6.4.1评价指标
6.4.1.1校正死亡率
高龄跳蟀和成虫移动性较大,应尽量采用校正死亡率评价,在朗治区内套笼(选用100自绿色纱网,做成直径20cm.长45cm的圆简形纱笼,两头各缝接长20em纱布供捆扎>,每笼投放跳螨或成虫10头一~20头,每处理或林业小班挂3笼以主,同时设不喷药的处理为对。防治后,用笼内跳辅的校正死亡率作为该防治区的龄治效果。校正死亡率的计算公式如下:校正死亡率一L(防治区死亡率一对照区死亡率)/(1一对照区死亡率)」×100%6,4.1.2校正虫口减退率
选择防治区虫口密度较大的地方,检查和比较防治前、防治后的虫口密度,计算出校正虫口减退率。虫口密度的统计一毁以单位面积(或单梯)跳纳的数量来表示。校正虫口减退率的计算公式如下:校正虫口减退率一[(防治区虫口减退率一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一对照区虫口减退率)力×100%6.4.2效果评价时间
根据不同类型的防治药剂,确定检查防治效果的时间!-—常规化学农药为施药后48h,昆虫生长调节剂类药剂一般为施药后 10 d~15 d。若采用校正虫口减退率评价防治效果,为了准确评价防治效果,避免因检查时间太长,蹄辅或成虫扩散转移影响效果评价,一般喷药后第3d开始,每隔3d检查记录1次。6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黄脊竹煌虫情、发育进度的调查延统讨表有关黄替竹蝗虫情、发育进度调查及统计表如表A.1~表A.10。表 A.1黄育竹蝗产卵地调查表
地点:
性林面积(h\)
样地号
查员:
地点:
小班/蛛班
竹林面积(hm*):
样地号
调查员:
地点:
小班/林班
代表面积(hm\):
样株号
调查员:
片期:
林分类型:
有虫面积(hm\):
面积(hn\)
林猎(好,中、差)
卵囊密度(块/m)
GB/T 27645—2011
卵粒数<粒/块>
表 A, 2 黄资竹理跳辅期地面密度调查表林分类型:
有虫面积(hm\):
样地代表的
寄生面积(hm)
日期:
林相(好、中,差);
虫口密度(头/m*)
表 A.3黄脊竹蝗上竹后虫情调查表竹林面积(hm*)
虫落:
样株眉径(cm)
日期:
林相(好、中、差)
有虫株率(%),
虫口密度(头/抹)
新发生(扩敏)
发生程度
发生程度
GB/T 27645-2011
汇总单位,
汇总人:
汇总单位
竹林面积
表 A, 4黄脊竹缠卵,跳辅地面虫情汇总表调查代表
面积(hm\)
..+++.+++....
日期,
标准跑块数
(块)
表A5基脊竹蜂上竹后虫情汇总表虫态,
实际谢查
地(块)
汇总人:
地点,
死亡率(%)
谢查员:
地点:
日期:
面积单位(hm2),
虫密度
(块或头/m2)
累计发生面积
黄脊竹蝗卵孵化情况调查表
标准地号。
孵化始盛期
孵化卵粒数
(粒)
日期:
卵死亡率(%):
(啦)
(粒)
【头)
卵套数(块)t
料化盛期:
天敌捕食
发生程度
新发生(扩散)面积
卵粒数(粒):
解化篮末期
死亡卵粒数(粒)
昆虫寄生
黄普竹卵发育进度调查表
百分率
调查员:
百分率
宿分率
(%)
薇生物寄生
.........
(头)
百分率
..........-........
百分率
(%)
百分率
(头)
地名:
.............
调查:
汇总单位,
初孵化跳菊
3跳豌
汇总人:
汇总单位,
(头)
.......
表 A, B
竹蜂跳辅(成虫)发商进度调查表小班/林班:
百分率
(头)
[百分率
...-...................
日期。
(头)
百分率
(头)
.............................百分率
..........
表 A 9黄脊竹发生期年终汇总表单位:片-日
始见期(月-日》
始盛期(月-日)
日期:
产卵地面积(hrm)
卵牵数(块/m)
卵粒数(粒/血)
死亡率()
其中哥生崋(%)
上行前
上竹后
有虫面积(hn)
虫数<头/m)
发生面积(hm2)
虫数<头/株)
发生面积(hm)
虫数(头/株)
汇总人:
盛期(月-R)
黄脊竹煌发生量年络汇总囊
标准地号
日期:
<头)
.........
GB/T 27645—2011
百分率
(头)
................
盛末期(月-日)
GB/T27645—2011
B.1成虫
(资料性附泵)
黄脊竹蝗形态特征、发育及发生分级指标雌虫体长31mm~40mm,罐虫体长29mm35mm。身体主要为绿色。额顶突出如三角形。由额顶至前胸背板中央有一显善的黄色纵纹,愈向后愈觉。厉足腿节黄色,间有黑色班点,两侧有“人\字形沟纹,排列很整齐;胫节瘦小,表面黑绿色,有棘两排,外排14个,内排15个,B.2卵
长椭圆形,稍弯曲,一端稍尖,长6m~8mm,宽2mm~2.5mm。黏黄色,有蜂巢状网纹。B.3跳螨
黄脊竹媲的发育厨于不完全变态,其世代仅有卵、若虫和成虫3个发育阶段,因其幼虫主要靠跳既方式活动,称跳螨。跳辅共分5龄,各龄的形态特征如下:a)1龄跳辅:体长9.8mm-10.9tmm。触角13节~14节。树孵化时为浅黄色,约经4h后即变为黄、绿、黑.揭相间的杂色。头灰色,额顶突出如三角形。前胸背板前端中线的两旁各有个纠方形黑斑,后缘不向后突出,几乎呈一直线,背板侧面也各有一个较小的黑斑。后胸背板两侧各有…-个大照斑。翅芽不明显,仪中、后背板两侧后微向后交出:b)2龄跳辅:体长11mm~15mm。触角18节~19节。体色较1龄为黄,尤以胸部背板及部背板中线色最黄。前胸背板后缘仍不向后突出。前后翅芽向后突出较为明显,在放大镜下可隐药地着出数条翅脉。
3龄跳辅:体长14.9mm~18mm。触角21节。体色大部分黑黄。头、胸、腹背面中央黄色线e
更为鲜艳,沿此线两侧各有一黑色纵纹,此纹下面又为黄色,前胸背板后缘路向体后延伸,将中胸一部分盖住。樊芽显而易见,前翅芽呈获长片状,后翅芽呆三角形片状,较前翅芽为宽,趣脉较易着清,翅芽并不翻折于背面。d)4龄跳:体色与3龄相同,体长20mm~24mm。触角23节。前胸背板后缘显著地向后延伸,将后胸一部分盖住。前后翅芽颤折于背面,前翅芽位于后翅芽之内,后翅芽几乎神至腹部第一节末端,翅脉期显可见。
5龄跳:体色与4龄相同。体长20.8mm~30mm,触角21节~25节。前胸背板后缘极度e)
地向后延伸,将后胸大部分盖住,其上缘长几乎为下缘的1倍。翅芽较4龄时更大,已伸至部第三节末端面将听器益住,将羽化时,身体变为翠绿色。B.4竹林林相的分级标准wwW.bzxz.Net
毛竹等眉径较大的竹林林相按好、中、差分级如下:好,宅竹平均眉径11c丑以上立竹数1800株/hm2以上;中;毛竹平均眉径 7 cm~11 cm,立竹数1 500 株/hm~~1 800 株/hm*;差:毛竹平均眉径7cm以下,立竹数1500株/hm2以下。其他种类的竹眉径差别很大,宜另行分级。B.5黄脊竹幢各龄跳辅平均发育历期各地黄脊竹蝗相对固定危害些竹种,各龄跳辅平均发育历期也已形成了一定差异,见表B.1。10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标准计划
- GB/T251-2008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
- GB/T39648-2020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数字图像技术评级
- GB/T2910.16-2024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16部分:聚丙烯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二甲苯法)
- GB/T43423-2023 空间数据与信息传输系统 深空光通信编码与同步
- GB/T26863-2022 火电站监控系统术语
- GB/T36434-2018 复杂机械手表机心万年历和打簧机构零部件的名称
- GB/T30966.6-2022 风力发电机组 风力发电场监控系统通信 第6部分:状态监测的逻辑节点类和数据类
- GB/T1438.2-2008 锥柄麻花钻 第2部分:莫氏锥柄长麻花钻的型式和尺寸
- GB/T24204-2009 高炉炉料用铁矿石 低温还原粉化率的测定 动态试验法
- GB50030-2013 氧气站设计规范
- GB/T21078.1-2023 金融服务 个人识别码管理与安全 第1部分:基于卡系统的PIN基本原则和要求
- GB/T5009.68-2003 食品容器内壁过氯乙烯涂料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 GB/T23315-2009 粘扣带
- GB/T29529-2013 泵的噪声测量与评价方法
- GB/T2650-2022 金属材料焊缝破坏性试验 冲击试验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