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地方标准】 无公害食品西葫芦生产技术规程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6-17 10:17:39
  • DB21/T1311-2004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DB21/T 1311-2004

  • 标准名称:

    无公害食品西葫芦生产技术规程

  • 标准类别:

    地方标准(DB)

  • 标准状态:

    现行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 .pdf
  • 下载大小: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其他信息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DB21/T 1311-2004 无公害食品西葫芦生产技术规程 DB21/T1311-2004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备案号:
辽宁省地
无公害食品
2004-05-01发布
方标准
DB21/T1311-—2004
西葫芦生产技术规程
2004-06-01实施
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本标准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辽宁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前言
DB21/T1311--2004
本标准起草单位: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环境资源与农村能源研究所、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娄春荣、刘长远、王鑫、孙文涛、刘慧颖、董环、隋世江、王聪翔、解占军、华利民。
本标准由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环境资源与农村能源研究所负责解释。1范围
无公害食品
西葫芦生产技术规程
DB21/T1311—2004
本标准规定了西葫芦无公害生产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育苗技术、移栽技术、水肥管理技术、采收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等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宁省西葫芦无公害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B16715.1-1996瓜类作物种子瓜类BT496-2002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NY5010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保护设施
包括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塑料小拱棚、地膜覆盖等。3.2多层保温
棚室内外增设的二层以上覆盖保温措施。3.3,安全间隔期
最后一次施药至西葫芦收获时允许的间隔天数,3.4:早春栽培
深冬定植、早春上市。
3.5秋冬栽培
秋季定植、初冬上市。
冬春栽培
秋未定植,春节前上市。
3.7春提早栽培
终霜前30天左右定植,初夏上市。3秋延后栽培
夏末初秋定植,9月末10月初上市。3.9春夏栽培
晚霜结束后定植,夏季上市。
3.10夏秋栽培
夏季育苗定植,秋季上市。
4产地环境
DB21/T1311—2004
无公害西葫芦生产的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NY5010的规定。应选择地势高燥,排灌方便,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地块。
5品种选择
选择抗病虫、抗逆性强、商品性好、适合市场需求、适合当地生产的优质高产品种。6种子质量
符合B16715.1-1996中的二级以上要求。7育苗技术
7.1种子消毒
7.1.1浸种
用黄泥浆或40%的盐水,把漂浮的种子(未成熟和带病毒)剔除,用清水洗净,反复搓洗,除去种皮上的粘液,然后放入60℃温水中浸泡10分钟,再用20℃~30℃温水浸泡4h~6h,使种子吸足水分。7.1.2药剂消毒
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2小时,药剂使用量以浸泡后种子不露出液面为度。捞出洗净晾干备用,可防治黄萎病、枯萎病等种间及种内病菌。用磷酸钠100倍液浸种30min,洗净后用30℃温水浸泡4h~6h,浸透后催芽,可防治病毒病。7.2催芽
将浸泡过的种子捞出,晾干种皮,用湿纱布包起放在通气性良好的条件下催芽,每天投洗2次,发芽适宜温度为25℃30℃。部分种子发芽时,要适当降低温度。一般控制在20℃~25℃,以利芽壮。芽长0.2cm~0.4cm时,即可播种。
7.3育苗方式选择
根据季节不同可采用阳哇、温室、电热温床、塑料棚、露地育苗或穴盘育苗。对育苗器具用福尔马林或0.1%高锰酸钾溶液喷淋或浸泡消毒。夏秋季育苗应配有防虫、遮阳设施。有条件的可采用穴盘育苗和工厂化育苗,并对育苗设施进行消毒处理,创造适合秧苗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7.4营养土的配制
营养土应选择未种过瓜类蔬菜的无病土壤和腐熟的优质有机肥按6:4配制,混合过筛,倘若肥力不足,还可以每立方米中再加入腐熟过筛的优质有机肥15kg~25kg,或过磷酸钙0.5kg~1kg、草木灰5kg~10kg,混合均匀即可使用。
7.5药土的配制
用8g~10g50%菌灵与50%福美双等量混合,与15kg营养土或细土混合均匀即成药土,可用于1m播种床,能消除土壤中病菌,减少猝倒病、立枯病等病害发生。7.6播种
7.6.1播期
选择适宜播种时间,保证西葫芦苗龄45d左右为宜7.6.2播种量
西葫芦种子千粒重为150g~200g,一般每667m栽2500株左右,需种子400g~500g。为保证定植时选用壮苗和嫁接的足够株数,每亩西葫芦播种量应加大到600g。嫁接用的黑籽南瓜重量应在1000g左右。7.6.3播种技术
播种时选择晴天上午,在修建好的苗床上,铺8cm10cm的营养土,耙平、压实、浇足温水,水渗下后,取配制好的1/3药土撒于床面,将萌芽种子,均匀撒播在床面上,剩余2/3药土覆在种子上面,最后用营养土覆盖,覆土厚度约2cm用木板压平,覆地膜增温保湿。也可将催好芽的种子,直接播种在装好营养土的纸袋或钵中,或节约播种设施,将它们均匀地撒播在经消毒并浇足水的锯末或蛭石的育苗盘中。
7.7温度管理
DB21/T13112004
夏秋育苗主要靠遮阳降温,冬季育苗以保温为主,出苗前白天温度保持在25℃~30℃,夜间保持在18℃~20℃:适宜地温在22℃~24℃之间,相对湿度80%90%一般3d~4d即可出苗。幼苗出土后适当降低温度,开始通风,白天维持在25℃左右,夜间13℃~14℃。从第一片真叶展开到定植前8d~10d,夜间温度可降到10℃~12℃,以促进幼苗粗壮和雌花分化,防止胚轴徒长。7.8光照管理
冬春育苗采用反光幕或补光设施等增加光照:夏秋育苗要适当遮光降温。7.9水分管理
苗期不旱不浇水,当发现苗床土变干或叶片萎时,在晴天上午用喷壶喷酒温水,分苗前一天苗床浇透水。以后视育苗季节和情适当浇水。苗期以控水控肥为主。在秧苗3叶~4叶时,可结合苗情浇水叶面追0.3%素。
7.10选健苗
西葫芦种子较大,拱土能力强。如果覆土过浅,易出现“戴帽”现象,并且有芽干的危险,及时掉病苗、弱小苗、过密苗。
7.11分苗及管理
子叶展开真叶露心后及时分苗到营养钵中。由于西葫芦根系生长较快,分苗要尽量早些,以免过多地伤根。分苗后温度白天保持28℃~30℃,夜间17℃~20℃,缓苗后进行促根控,防止植株徒长,白天保持20℃~25℃,超过25℃放风,夜间10℃~15℃,不低于8℃苗2叶~3叶时加大苗距,以扩大营养面积。
7.12嫁接
7.12.1嫁接方法
靠接法,越冬茬的西葫芦一般采用嫁接苗为好,砧木为黑籽南瓜,砧木与接穗同期播种,黑籽南瓜种子处理、播种方法同西葫芦,当黑籽南瓜幼苗露出1片真叶而西葫芦幼苗的子叶接近平展而未露真叶时嫁接。
7.12.2嫁接苗管理
嫁接苗要尽量保持高温高湿,前1d~3d,不见阳光,4d~7d,半见阳光,中午以叶子不萎为准,发现萎焉及时放苦遮荫。7天后,可撤去拱棚,9d~10d断掉西葫芦根并拔出。当西葫芦苗长出3片~4片真叶时定植。
8移栽技术
8.1移栽前管理
8.1.1清洁田间
定植前清除棚室内上荐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8.1.2棚室消毒
棚室在定植前要进行消毒,木架结构棚室每667m设施用80%敌敌畏乳油250g拌锯末,与2000g~3000g硫磺粉混合,分10处点燃,密闭一昼夜,放风后无味时定植。钢架结构棚室用百菌清烟剂每公顷3.75kg熏蒸。
8.2土壤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8.2.1高温晒田
在夏季高温空闲季节,耕翻棚室内的土壤,浇水,覆盖塑料薄膜。或每667m用稻草1000kg,切成4cm6cm小段,撒在地面,再撒施石灰100kg,然后翻地,灌水,覆膜。最后封闭棚室闷棚,利用太阳能进行消毒,杀死大部分士壤中病菌和害虫。8.2.2药剂消毒
采用土壤消毒剂1号、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等药剂处理土壤。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在定植前,配制药土进行穴施或条施,或配制成药液进行灌根处理。3
DB21/T1311—2004
8.3·移栽
8.3.1移栽时间
不同地区可根据当地情况确定移栽时间。当棚内最低气温不低于OC,10cm地温稳定在8℃以上即可移栽。
8.3.2移栽密度
移栽密度,根据品种和栽培方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行距60cm70cm株距50cm~60cm每667m栽苗2500穴左右。
8.4田间管理
8.4.1缓苗期管理
防治病虫危害,死苗后应及时补苗。采用全覆盖和半覆盖栽培时,白天棚内气温要求控制在30℃左右,夜间要求保持在15℃左右,最低不低于5℃。在湿度管理上,一般底摘充足,定植水足时,在缓苗期间不需要浇水。
8.4.2温度调节
采用全覆盖和半覆盖栽培时,缓苗后温度白天保持28℃~30℃,高于30℃放风,夜间17℃~20℃,缓苗后进行促根控秧,防止植株徒长,白天保持20℃~25℃,超过25℃放风,夜间10℃~15℃,不低于8℃第1雌花开放后,根瓜开始膨大时,可适当提高温度,白天保持22℃~26℃,夜间12℃~16℃。随着春季外界温度的升高,加强放风,白天室内温度超过28℃放风,夜间外温稳定在12℃时昼夜放风。9水肥管理技术
9.1灌溉
采用膜下滴灌或暗灌。根瓜坐住后,结束奠苗,浇水追肥,冬春季节不浇明水,土壤相对湿度保持60%~70%,夏秋季节保持在75%~85%。9.2施肥
9.2.1施肥原则
按NM/T496-2002执行,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和西葫芦的需肥规律及目标产量确定施肥总量,限制使用含氯化肥。
9.2.2基肥
基肥以优质农家肥为主,每667m施农家肥5000kg为宜,1/3撒施,1/3沟施。化肥中磷肥全部作基肥,钾肥1/2做基肥,氮肥1/3做基肥。9.2.3追肥
根据西葫芦长相和生育期长短,按照平衡施肥要求施肥,结合灌水,适时追施氮肥和钾肥。同时,应有针对性地喷施微量元素肥料,根据需要可喷施叶面肥防早衰,叶面肥浓度以0.2%~0.4%的宜。10其他技术
10.1防止落花落果bzxz.net
每天上午8时~10时,来下雄花去掉花瓣,将雄花的花粉轻轻涂抹在雌花柱头上,每朵雄花可授3朵~4朵雌花。也可用60×10的防落素涂抹柱头基部和果柄。10.2张挂镀铝膜反光幕
西葫芦是喜光蔬菜,定植后应在后墙及中柱张挂反光幕,以增加光照强度,提高地温和气温,并注意经常擦洗棚膜,保持良好的透光性。10.3植株调整
10.3.1吊蔓或插架绑蔓
露地西葫芦栽培,茎蔓自然在地面生长,温室中西葫芦用尼龙绳吊蔓或用细竹竿插架绑蔓。10.3.2摘老叶、掐卷须和打枝权4
主蔓结瓜,侧芽、卷须、病叶、老叶、畸形瓜要及时打掉。10.3.3增施CO2气肥
DB21/T13112004
早春生产,每天早晨揭毡子30mn~50mn后,施放COz气肥,使棚室CO2浓度达到1000mg/kg~1200ng/kg。促进光合作用,提高植株抗逆性。11采收
西葫芦开花10d~12d即可采收,早采摘根瓜,防止坠秧。及时采收,减轻植株负担,以确保商品瓜品质、促进后期果实膨天。产品质量应符合无公害食品要求。12病虫害防治
12.1主要病虫害
12.1.1苗期主要病虫害
猝倒病、立枯病、蚜虫。
12.1.2田间主要病虫害
霜霉病、炭疽病、白粉病、灰霉病、菌核病、病毒病、蚜虫、白粉虱、、螃糟、红蜘蛛、小地老虎、潜叶蝇。
12.2防治原则
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治理原则。12.3农业防治
12.3.1耕作改制
与非瓜类作物轮作3年以上。有条件的地区实行水早轮作。重茬种植时采用嫁接栽培,可有效防止枯萎病的发生。
12.3.2科学施肥
测土平衡施肥,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少施化肥,防止土壤盐渍化。12.3.3抗病品种
针对当地主要病虫控制对象,选用高抗多抗的品种,如早青一代,一窝猴等。12.3.4创造适宜的生育环境条件培育适龄壮苗,提高抗逆性;控制好温度和空气湿度,适宜水,充足的光照和二氧化碳,通过放风和辅助加温,调节不同生育时期的适宜温度,避免低温冷害:深沟高哇,严防积水,清洁由园,做到有利于植株生长发育,避免侵染性病害发生。12.4物理防治
12.4.1设施防护
在放风口用防虫网封闭,夏季覆盖塑料薄膜、防虫网和遮阳网,进行避雨、防虫栽培,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12.4.2黄板诱杀
利用害虫(白粉虱、瓜蚜、斑潜蝇等)趋黄性,张挂黄板诱杀成虫,在行间或株间,高出植株顶部设置黄板,每667m悬挂30块~40块,当黄板粘满成虫,再重涂一层机油或更换,7d~10d重换一次。12.4.3银灰膜趣避蚜虫
铺银灰色地膜或张挂银灰膜条避蚜。12.4.4杀虫灯诱杀害虫
利用频振杀虫灯、黑光灯、高压汞灯、双波灯诱杀害虫。12.5生物防治
12.5.1天敌
积极保护利用天敌、防治病虫害。5
DB21/T1311—2004
12.5.2生物药剂
采用浏阳霉素、农抗120、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印楝素、苦参碱等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12.6化学药剂防治
12.6.1禁止使用的农药品种,见附录,12.6.2使用化学农药时,应执行GB4285和GB/T8321(所有部分)的相关规定,农药混剂的安全间隔期执行其中残留性最大的有效成分的安全间隔期。12.6.3合理混用、轮换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制或具有负交互抗性的药剂,克服和推迟病、虫抗药性的发生和发展。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无公害西葫芦生产中禁止使用的农药品种DB21/T1311-2004
甲拌磷(3911)、治螺磷(苏化203)、对硫磷(1605)、甲基对硫磷(甲基1605)、内吸磷(1059)、杀威、久效磷、磷胺、甲胺磷、特丁硫磷、异丙磷、三硫磷、氧化乐果、磷化锌、磷化铝、甲基异柳磷、甲基硫环磷、氰化物、克百威、沸灭威、灭线磷、硫环磷、蝇毒磷、地虫硫磷、氯唑磷、苯线磷、氟乙酰胺、西力生、赛力散、溃疡净、氯化苦、五氯酚、二溴氯丙烷、401、六六六、滴滴涕、氯丹、霜、杀虫、毒杀芬、二溴乙烷、除草醚、艾氏剂、狄氏剂、汞制剂、砷、铅类、敌枯双、甘氟、毒鼠强、氟乙酸钠等剧毒高度农药。及其他高毒、高残留农药。注:摘自1982年6月5日原农业部和卫生部颁发的《农药安全使用规定》及GB4285和CB/T8321。7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地方标准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