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行业标准】 木薯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范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6-18 17:00:10
  • NY/T2046-2011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NY/T 2046-2011

  • 标准名称:

    木薯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范

  • 标准类别:

    农业行业标准(NY)

  • 标准状态:

    现行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 .pdf
  • 下载大小: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其他信息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NY/T 2046-2011 木薯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范 NY/T2046-2011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ICS65.0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20462011
木薯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for cassavapests control2011-09-01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2011-12-01实施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农垦局提出。本标准由农业部热带作物及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NY/T20462011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贵修、刘先宝、李开绵、时涛、蔡吉苗、林春花、李超萍。1范围
木薯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范
本标准规定了木薯主要病虫害防治原则、措施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木薯主要病虫害的防治。2规范性引用文件
NY/T2046-2011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3木薯主要病虫害及其发生危害特点木薯主要病虫害及其发生危害特点分别参见附录A和附录B。4木薯主要病虫害防治
4.1防治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针对木薯大田及采后主要病虫害种类、发生特点和防治要求,综合考虑影响病虫害发生的各种因素,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协调应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措施安全、有效控制木薯主要病虫的发生与为害。4.1.1植物检疫
在水薯主要病虫害发生严重的区域,防控重点应放在控制人为的种苗调运:严禁将带病虫的木薯植株和产品向外调运,同时也禁止从疫区调入带病种苗:建立无病虫种苗基地:在进行种质种苗交换中,选择来自无病虫区的种植材料,先用漠甲烷进行熏蒸,进行检疫发证后才能调运、交换,并在隔离区种植3周、4周、5周和6周后分别观察是否有病虫害发生。4.1.2农业防治
种植抗性品种,减少病虫害的发生:采用种植前一个月,进行深耕深松和晒地等耕作制度,除草、间种其他作物和轮作换茬等农艺措施,消除或减少病虫害初侵染来源,控制病虫害的发生或再侵染:采用深施覆土、氮磷钾配施和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等措施,增强植株长势,提高植株抗病虫能力。4.1.3物理防治
采用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色光板等物理装置诱杀各类害虫。4.1.4生物防治
通过选择对天敌安全的化学农药,避开自然天敌对农药的敏感时期,创造适宜自然天敌繁殖的环境等措施,以保护天敌;利用及释放天敌控制有害生物的种群数量。4.1.5化学防治
本标准推荐的杀菌/杀虫剂是经我国农药管理部门登记允许使用的。农药使用应符合GB4285、GB/T8321的规定。不得使用国家严格禁止使用的农药(参见附录C)和未登记的农药。当新的有效农药出现或者新的管理规定出台时,以最新的规定为准;合理、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理或具有负交互抗性的药剂,以克服或延缓病虫害产生抗药性。1
NY/T20462011
4.2防治措施
4.2.1木薯细菌性枯萎病
4.2.1.1检疫防治
繁育、栽植无病种苗。
4.2.1.2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或耐病高产品种,种茎用饱和石灰水浸泡;加强田间管理,发现病株后要立即拔除,及时清理田间的植株残体,并集中烧毁:实行作物轮作。4.2.1.3化学防治
当田间病害处于初发阶段、随机调查株发病率达3%5%、气候条件又适于发病时可以选用25%噻枯唑可湿性粉剂250倍~500倍液,或45%代森铵水剂400倍液,也可使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每5d~7d喷1次药,连续喷2次~3次。施药后如遇雨,雨后应补喷。4.2.2木薯细菌性角斑病
4.2.2.1检疫防治
繁育、栽植无病种苗。
4.2.2.2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或耐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特别是水肥管理,适时施肥,及时清理田间的植株残体,并集中烧毁。
4.2.2.3化学防治
当田间病害处于初发阶段、随机调查株发病率达3%~5%、气候条件又适于发病时,可以选用25%噻枯唑可湿性粉剂250倍~500倍液,或45%代森铵水剂400倍液,也可使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12%松脂酸铜乳油600倍液,47%春雷氧氯铜可湿性粉剂700倍液,77%氢氧化铜可湿性微粒粉剂600倍液,每5d~7d喷1次药,连续喷2次~3次。施药后如遇雨,雨后应补喷。4.2.3木薯褐斑病
4.2.3.1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理田间的植株残体,并集中烧毁。4.2.3.2化学防治
在发病初期,喷施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1200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800倍液,或用77%氢氧化铜可湿性微粒粉剂400倍~500倍液喷雾,首次施药后,间隔7d~10d再喷药,连续喷2次~3次。免费标准bzxz.net
4.2.4木薯炭疽病
4.2.4.1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或耐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理田间的植株残体,并集中烧毁:实行作物轮作。4.2.4.2化学防治
在发病初期,4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800倍液,或50%咪鲜胺锰络合物可湿性粉剂2000倍~30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800倍液喷雾防治。首次喷药后,7d~10d喷1次,连续喷2次~3次。4.2.5木薯花叶病
4.2.5.1检疫防治
加强植物检疫,严禁从疫区引种。4.2.5.2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采用无病种茎材料,注意消毒工具,及时清除田间病株。2
4.2.5.3化学防治
NY/T2046-2011
在木薯的整个生长期,根据蚜虫的发生规律喷施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500倍~2000倍液,或20%啶虫咪乳油4000倍~6000倍液,或10%吡虫琳可湿性粉剂1500倍~2000倍液喷雾防治蚜虫为害,从而防止病毒的传播。发病初期喷施0.5%菇类蛋白多糖水剂300倍液,或20%盐酸吗嘛胍一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10d喷1次,连续喷2次~3次。4.2.6木薯朱砂叶螨
4.2.6.1生物防治
利用及释放天敌控制有害生物的种群数量。4.2.6.2农业防治
选用抗螨品种;加强田间管理,特别是水肥管理,适时施肥。4.2.6.3化学防治
搞好预测预报,及时检查叶面、叶背,最好借助于放大镜进行观察,发现在较多叶片上有叶螨的为害时,有螨株率达到25%以上,应及早喷药。可选用1.8%阿维菌素乳油2000倍~3000倍液,50%苯丁锡可湿性粉剂2.000倍~3000倍液,25%三唑锡可湿性粉剂1000倍~1500倍液,5%噻螨酮乳油1500倍~2500倍液,或73%丙炔螨特乳油2000倍~3000倍液喷雾防治。4.2.7螺旋粉虱
4.2.7.1物理防治
田间以每分钟12.5L的水速,每2d处理木薯叶背一次,共连续处理4周。4.2.7.2生物防治
选用对天敌具保护作用的药剂及措施;利用及释放天敌控制有害生物的种群数量4.2.7.3化学防治
根据预测预报确定施药时间和次数。可选用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3000倍液,或2.5%氯氟氰菊酯水乳剂2000倍~3000倍液,或20%啶虫胖微乳剂2500倍~3000倍液喷雾防治。4.2.8烟粉虱
4.2.8.1农业防治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残虫和杂草。4.2.8.2物理防治
设置黄板诱杀成虫。
化学防治
当烟粉虱种群密度较低时早期防治至关重要。同时注意交替用药和合理混配,以减少抗性的产生。可选用2.5%乙基多杀菌素500倍液,或25%嗪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1500倍液,或10%吡虫琳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3
NY/T2046—2011
主要病害
细菌性枯萎病
C,assava bacterial blight
细菌性角斑病
Cassava angular leaf spot
褐斑病
Cassavabrownleaf spot
炭疽病
Cassava anthracnose
花叶病
Cassava mosaic virus disease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木薯主要病害及发生特点
发生特点
病原菌为Xamthomonasaxonopodispv.manihotis。危害叶、叶柄、嫩茎和根系。病叶有三种症状类型,即斑点型、斑枯型和萎燕型。该病初危害时先侵染叶缘或叶尖,出现水渍状病斑并迅速扩大,病斑上常出现黄色胶乳,然后叶片枯萎脱落,严重时嫩茎嫩枝受害枯焉枯梢,甚至整株死亡
病原菌为Xamthomommscampestris pv.cassavae。危害叶片。主要特征是出现水渍状角斑,散生于叶片各部位,可见黄色胶乳状物,开始侵染时叶缘出现黄晕状,然后扩大联合,变成黑褐色,造成叶片变黄,脱落。千旱季节危害严重病原菌为Cercosporahenmingsi Allesch。危害叶片。发病初期为褪绿的圆形斑痕,以后病斑扩大变成灰褐色,病斑边缘及中央色泽较深并有同心轮纹。潮湿时,病斑中央长出霉状物,此即病原菌的孢子梗和孢子。成熟的病斑直径一般为3mm~12mm,有时病斑扩展,汇合成不规则大斑块。后期病斑中央破裂、穿孔病原菌为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f.sp.manihotis。危害叶片和嫩茎。初在嫩叶裂叶边缘生水浸状褪绿小斑点,进而促使幼叶歪扭,病斑可沿主脉扩及全叶,变褐环死,病健交界处是否明显因气候条件而异。重病叶干枯脱落。嫩茎初害生深褐色略凹陷病斑,扩展成溃疡斑,使病灶以上茎叶枯死,潮湿时斑面生粉红色分生孢子团和深色分生孢子盘。在病茎溃疡斑上常可见到黑色子囊壳病原物为Cassavacommonmosalcvlrus。典型症状是叶片畸形,沿叶片主脉或侧脉两侧褪绿,形成浅色或黄绿色与深绿色相间的花叶症状。叶片中部和基部常收缩成蕨叶状。发病株通常矮缩,结薯少而小主要害虫
朱砂叶螨
Carmine spider mite
螺旋粉虱
AleurodicusdispersesRussell
烟粉虱
Cotton white fly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木薯主要害虫和螨及发生特点
发生特点
NY/T20462011
朱砂叶螨Tetramychus cinnabariuns(Boisduval)普遍发生,集结于叶片背面,首先为害下层成熟叶片,沿叶脉附近晓吸汁液,使叶片呈现黄斑,以后由下而上为害上层叶片,严重时集结叶片两面为害,由于虫体的大量增加,最后斑点变成红色或锈色,造成叶片脱落,在长期干旱的条件卜,使可植株死亡,在雨季,大部分虫体被雨水冲走,危害减轻
螺旋粉虱Aleurodicusdispersus目前仅局限于海南多个木薯种植地发生和加重危害,其若虫与成虫不仅能直接刺吸寄主植物汁液,导致寄主叶片提前脱落,而且还能传播病毒,其若虫分泌的蜜露能诱发煤病。主要以若虫、卵的形式随风传播和自身传播传播能力较强
烟粉虱Bemisiatabaci普遍发生,可直接刺吸植物汁液,造成寄主营养缺乏,影响正常的生理活动。若虫和成虫还可分泌蜜露,诱发煤烟病,虫口密度高时,叶片呈现黑色,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和外观品质:成虫还可作为植物病毒的传播媒介,引发病毒病。被害木薯,叶正面出现褐色斑,虫口密度高时出现成片黄斑,严重时导致叶片脱落5
NY/T2046—2011
农药种类
无机神
有机砷
有机锡
有机汞
有机杂环类
氟制剂
有机氯
卤代烷类
有机磷
氨基甲酸酯
二甲基甲滕类
拟除虫菊酯类
二苯醚类除草剂
磺酰脲类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禁止使用的农药
砷酸钙(calciumarsenate)、砷酸铅(arsenicacid)甲基肿酸锌(zincmethylarsonate)、甲基肿酸铁铵(ammoniumferricmethylarsonate)、福美肿(asomate)
三苯基氯化锡(Fentinchloride)、毒菌锡(fentinhydroxide)、氯化锡(Stannicchloride)
氯化乙基汞(ethylmercuricchloride)、醋酸苯汞(Phenylmercuricacetate)敌枯双(polyglycolicacid)
氟化钙(Calciumfluoride)、氟化钠(SodiumFluoride)、氟乙酸钠(sodiumflu-oroacetate)、氟铝酸钠(Sodiumfluoroaluminate)DDT、六六六(benzenehexachloride)、艾氏剂(Aldrin)、钛氏剂(dieldrin)、五氯酚钠(Sodiumpentachlorophenol)、氯丹(Chlordane)、三氯杀螨醇(dicofol)二溴乙烷(dibromoethane)、二溴氯丙烷(dibromochloropropane)甲拌磷(Thimet)、乙拌磷(Disulfoton))、治磷(Sulfotep)、蝇毒磷(Coumaphos;Asunthol)、磷胺(phosphamidon)、内吸磷(demeton)、甲胺磷(Methami-dophos)、甲基对硫磷(甲基1605)(Parathion-methyl)、对硫磷(1605)(prarathi-on;thiophos)、久效磷(monocrotophos)、水胺硫磷(isocarbophos)、特丁硫磷(特丁磷)(Terbufos)、甲基异柳磷(isofenphos-methyl)、甲基硫环磷(posfolanmethyl)、氧乐果(氧化乐果)(folimat;omethoate)克百威(Carbofuran)、涕灭威(aldicarb)、灭多威(Methomyl)杀虫胖(chlordimeform)
所有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醚菊酯除外)(Pyrethroids)除草醚(nitrofen)、草枯醚(chlormitrofen)甲磺隆(metsulfuron-methyl)、绿磺隆(Chlorsulfuron)向霉
禁用原因
高残留
高残留
剧毒、高残留
剧毒、高毒、易药害
高残留
致癌、致畸
慢性毒性、致癌
对鱼毒性大
慢性毒性
对后作有影响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